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2 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 分層作業一、課堂作業(1)下列物質中,由分子構成的是( )A. 氯化鈉 B. 汞 C. 氧氣 D. 金剛石【答案】C【解析】A選項氯化鈉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B選項汞由汞原子構成;C選項氧氣由氧分子構成;D選項金剛石由碳原子構成。(2)下列關于分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分子是保持物質性質的最小粒子B. 分子在不停地運動,原子不運動C.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 許多物質由分子構成,分子在不斷運動擴散【答案】D【解析】A選項,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B選項,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運動;C選項,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本身還可再分。(3)氧化汞受熱分解實驗中,發生變化的是( )A. 汞原子 B. 氧原子 C. 氧化汞分子 D. 以上都不對【答案】C【解析】氧化汞受熱分解時,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汞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組合,汞原子直接構成汞,氧原子結合成氧分子,所以發生變化的是氧化汞分子。(4)原子是由( )構成的。A. 質子和電子 B. 質子和中子 C. 原子核和核外電子 D. 中子和電子【答案】C【解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運動的電子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 。(5)下列關于原子結構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電子上B. 原子核內質子數一定等于中子數C. 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D. 原子核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答案】C【解析】A選項,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選項,原子核內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D選項,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二、課后作業(1)金屬鈉與氯氣反應時,鈉原子( )A. 得到電子變成陽離子B. 失去電子變成陽離子C. 得到電子變成陰離子D. 失去電子變成陰離子【答案】B【解析】金屬鈉與氯氣反應時,鈉原子最外層電子數少于4個,在反應中易失去電子,帶上正電荷,變成陽離子。B錯誤。(2)下列現象能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的是( )A. 春天,柳絮飛揚B. 夏天,荷花飄香C. 秋天,落葉繽紛D. 冬天,雪花飄飄【答案】B【解析】 A、C、D選項中柳絮、落葉、雪花的運動是宏觀物體的運動,不是分子的運動;B選項荷花飄香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香味分子擴散到空氣中。B正確。(3)用分子的觀點解釋“熱脹冷縮”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分子的體積變大B. 分子的質量變大C. 分子的數目增多D. 分子間的間隔變化【答案】D【解析】熱脹冷縮是因為分子間的間隔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溫度升高,分子間隔變大,物體體積膨脹;溫度降低,分子間隔變小,物體體積縮小。(4)下列關于分子和原子的區別,說法正確的是( )A. 分子大,原子小B. 分子能直接構成物質,原子不能C. 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分,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分D. 分子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原子不能【答案】C【解析】A選項,分子和原子不能簡單比較大小;B選項,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構成物質;D選項,由原子構成的物質,原子也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C正確。(5)下列物質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二氧化碳B. 水C. 過氧化氫D. 空氣【答案】D【解析】A選項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不含氧分子;B選項水由水分子構成,不含氧分子;C選項過氧化氫由過氧化氫分子構成,不含氧分子;D選項空氣中含有氧氣,氧氣由氧分子構成。(6)下列關于原子質量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原子質量就是相對原子質量B. 原子質量很小,使用起來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對原子質量C. 原子質量與相對原子質量成正比D. 原子質量大的,相對原子質量一定大【答案】B【解析】A選項,原子質量是原子的實際質量,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比值,二者不同;C選項,相對原子質量 = 原子質量÷(碳 - 12原子質量×1/12),不是簡單的成正比關系;D選項,相對原子質量還與原子的質子數和中子數有關。B正確。(7)已知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3,原子核內有11個質子,則該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A. 11B. 12C. 23D. 34【答案】A【解析】在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已知該原子質子數為11,所以核外電子數也為11,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 + 中子數,在此題求核外電子數時用不到相對原子質量數據 。(8)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答案】分子、原子、離子【解析】物質可由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如氧氣由氧分子構成,汞由汞原子構成,氯化鈉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9)元素周期表共有______個橫行,個縱列。每一橫行叫作一個,每一縱列叫作一個______(8、9、10三個縱列共同組成一個族)。【答案】7、18、周期、族【解析】這是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結構知識,需要牢記。(10)下圖是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的探究實驗(無色酚酞溶液遇堿性物質會變紅)。(1)甲實驗的目的是 。(2)對比甲、乙實驗可得出的結論是 。(3)丙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4)在實驗時同學們聞到了一股難聞的刺激性氣味,于是小明對原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改進裝置如圖所示。①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②由此可以得到的實驗結論是 。③對比改進前的實驗,改進后的實驗的優點是 。【答案】(1)進行對比,說明水不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色(2)氨水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3)C中的溶液變紅(4)①B試管中的無色酚酞溶液慢慢變紅,C試管中的無色酚酞溶液很快變紅②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③能盡量防止氨氣逸出(或能夠說明分子運動的速率受溫度影響等)【解析】微觀粒子是不斷運動的;水不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氨水顯堿性,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通過實驗過程及其現象可知,氨氣分子不斷運動,溶解在水中生成氨水,氨水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11)學習完“原子的構成”之后,小英幻想自己變成一個進入原子內部的微粒,寫了如下短文:(1)小英對原子結構的認識有些是錯誤的,指出文中有錯誤的一句: (填句子前的序號)。(2)x= 。(3)該原子的核電荷數為 ,核外有 個電子層,第一層上有 個電子,最外層有 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該原子易 (選填“得到”或“失去”)電子,該原子 (選填“是”或“不是”)相對穩定結構。【答案】(1)④(或③)(2)8(3)12 3 2 2 失去 不是(12)人們為了揭示原子結構的奧秘,經歷了漫長的探究過程。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帶正電)轟擊金箔實驗。【實驗現象】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進,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的偏轉,極少數α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幾乎達到180°,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解釋與結論】(1)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方向不變,說明 。(2)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的偏轉,說明 。(3)極少數α粒子被金箔反彈了回來,說明原子內部有一個質量很大、體積很小的微粒,這個微粒是 。(4)通過上述實驗,可推出原子結構模型為圖1中的 (填字母)。【分析與應用】如圖2,當α粒子轟擊金箔時,運動軌跡不可能是 (填字母)。【答案】(1)原子內部有很大的空間(2)原子內部有帶正電荷的微粒(3)原子核(4)C【分析與應用】BC(13)根據下列粒子結構示意圖,回答問題。 A B C D E(1)A、B、C、D所示粒子共表示 種元素。(2)D所示粒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 (選填“得到”或“失去”)電子。(3)若E中x=10,則該粒子屬于 (選填“原子”或“離子”),當x>10時,則該粒子對應的常見金屬離子有 。【答案】(1)3(2)得到(3)原子 鈉離子(或Na+)、鎂離子(或Mg2+)、鋁離子(或Al3+)【解析】(1)由粒子結構示意圖可知,A、B、C、D所示粒子共含有3種質子數,共表示3種元素。(2)D所示粒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目是7,大于4,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得到電子。(3)若E中x=10,則該粒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屬于原子;當x>10時,該粒子中質子數大于核外電子數,該粒子屬于陽離子,則該粒子對應的常見金屬離子有鈉離子(Na+)、鎂離子(Mg2+)、鋁離子(Al3+)。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2 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 分層作業一、課堂作業(1)下列物質中,由分子構成的是( )A. 氯化鈉 B. 汞 C. 氧氣 D. 金剛石(2)下列關于分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分子是保持物質性質的最小粒子B. 分子在不停地運動,原子不運動C.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 許多物質由分子構成,分子在不斷運動擴散(3)氧化汞受熱分解實驗中,發生變化的是( )A. 汞原子 B. 氧原子 C. 氧化汞分子 D. 以上都不對(4)原子是由( )構成的。A. 質子和電子 B. 質子和中子 C. 原子核和核外電子 D. 中子和電子(5)下列關于原子結構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電子上B. 原子核內質子數一定等于中子數C. 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D. 原子核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二、課后作業(1)金屬鈉與氯氣反應時,鈉原子( )A. 得到電子變成陽離子B. 失去電子變成陽離子C. 得到電子變成陰離子D. 失去電子變成陰離子(2)下列現象能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的是( )A. 春天,柳絮飛揚B. 夏天,荷花飄香C. 秋天,落葉繽紛D. 冬天,雪花飄飄(3)用分子的觀點解釋“熱脹冷縮”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分子的體積變大B. 分子的質量變大C. 分子的數目增多D. 分子間的間隔變化(4)下列關于分子和原子的區別,說法正確的是( )A. 分子大,原子小B. 分子能直接構成物質,原子不能C. 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分,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分D. 分子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原子不能(5)下列物質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二氧化碳B. 水C. 過氧化氫D. 空氣(6)下列關于原子質量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原子質量就是相對原子質量B. 原子質量很小,使用起來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對原子質量C. 原子質量與相對原子質量成正比D. 原子質量大的,相對原子質量一定大(7)已知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3,原子核內有11個質子,則該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A. 11 B. 12 C. 23 D. 34(8)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有______、______和______。(9)元素周期表共有______個橫行,個縱列。每一橫行叫作一個,每一縱列叫作一個______(8、9、10三個縱列共同組成一個族)。(10)下圖是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的探究實驗(無色酚酞溶液遇堿性物質會變紅)。(1)甲實驗的目的是 。(2)對比甲、乙實驗可得出的結論是 。(3)丙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4)在實驗時同學們聞到了一股難聞的刺激性氣味,于是小明對原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改進裝置如圖所示。①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②由此可以得到的實驗結論是 。③對比改進前的實驗,改進后的實驗的優點是 。(11)學習完“原子的構成”之后,小英幻想自己變成一個進入原子內部的微粒,寫了如下短文:(1)小英對原子結構的認識有些是錯誤的,指出文中有錯誤的一句: (填句子前的序號)。(2)x= 。(3)該原子的核電荷數為 ,核外有 個電子層,第一層上有 個電子,最外層有 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該原子易 (選填“得到”或“失去”)電子,該原子 (選填“是”或“不是”)相對穩定結構。(12)人們為了揭示原子結構的奧秘,經歷了漫長的探究過程。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帶正電)轟擊金箔實驗。【實驗現象】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進,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的偏轉,極少數α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幾乎達到180°,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解釋與結論】(1)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方向不變,說明 。(2)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的偏轉,說明 。(3)極少數α粒子被金箔反彈了回來,說明原子內部有一個質量很大、體積很小的微粒,這個微粒是 。(4)通過上述實驗,可推出原子結構模型為圖1中的 (填字母)。【分析與應用】如圖2,當α粒子轟擊金箔時,運動軌跡不可能是 (填字母)。(13)根據下列粒子結構示意圖,回答問題。 A B C D E(1)A、B、C、D所示粒子共表示 種元素。(2)D所示粒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 (選填“得到”或“失去”)電子。(3)若E中x=10,則該粒子屬于 (選填“原子”或“離子”),當x>10時,則該粒子對應的常見金屬離子有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大單元教學】2.2 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 分層作業(原卷版)--科粵版(2024)化學九年級上冊.docx 【大單元教學】2.2 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 分層作業(解析版)--科粵版(2024)化學九年級上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