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學習活動 人無信不立◎文化自信:傳承誠信的中華傳統美德,學做誠實守信之人。(重點)◎語言運用:積累有關“誠信”的名言警句、成語典故等。開展演講比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了解有關“誠信”的經典論述,理解“誠信”的傳統內涵和現代意義。觀察身邊的誠信行為,搜集相關事例進行分析和思考。(難點)◎審美創造:體會誠信品德之美。【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解“信”師:請同學們讀一讀這篇文言文,說說自己的感悟。課件出示:子貢問政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參考譯文】子貢問什么是為政之道。孔子說:“讓糧食充足,軍備充足,百姓信任。”子貢說:“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項,在這三項中先去掉哪一項?”孔子說:“去掉軍備。”子貢說:“如果迫不得已還要去掉一項,在剩下的兩項中先去掉哪一項?”孔子說:“去掉糧食。自古以來人都有一死,無糧頂多餓死,沒有百姓的信任,國家根本站不住。”(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感悟)教師小結:“人”“言”為信,言而有信,“信”字最初的含義,表明了一個人可貴的品質,就是誠信。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一。這節課,我們將開展以“信”為主題的專題學習活動,希望同學們積極參與。(板書:人無信不立)【設計意圖】由《論語》節選篇章引入,激發學生興趣,引發學生思考。二、資料展示,知“信”1.(1)下面是李同學搜集的兩幅圖。仔細觀察圖片,分別寫出與“誠信”有關的一個成語。課件出示:預設 ①一諾千金;②一言既出,駟馬難追。(2)根據你的積累,再寫出一個含“信”字的成語。預設 背信棄義、言而有信、信馬由韁、信口開河等。2.(1)搜集“信”之名言,小組派代表黑板展示。課件出示:名言示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誠信者,天下之結也。——《管子》以實待人,非惟益人,益己尤大。——楊簡信猶五行之土,無定位,無成名,無專氣,而水火金木,無不待是以生者。——朱熹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設計意圖】通過了解古今中外關于“信”的名言,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信”的理解。(2)每個小組派成員參加比賽,講述有關“信”的故事或背誦相關名言。三、思維拓展,思“信”1.閱讀漫畫,闡述寓意。預設 漫畫中秤左邊的“誠信”重于右邊的財物,寓意誠信作為高尚的品格,遠遠比金錢更貴重,意在呼吁人們誠實做人,講求信用,建設誠信社會。2. 閱讀下面一則新聞,談談你的看法。課件出示:2022年11月,湖北當陽“信義農民”陳廷海因為誠實守信,登上了中央文明辦評選的“中國好人榜”。2006年,陳廷海做起了糧食經紀人,從附近鄉親們手里收購糧食。他勤勞能干、為人誠信、買賣公平,深得鄉親們的信任。同年6月,陳廷海收購了村里210家農戶總價值98萬元的油菜籽。在征求大家意見后,他將自己和從鄉親們那里購得的油菜籽一起送到了一家油脂廠。結果這年夏天,油脂廠老板因資金鏈斷裂跑路。面對此種情況,陳廷海一家主動認下近百萬元債務。陳廷海立誓砸鍋賣鐵也要把錢還給鄉親們。16年間,他與家人節衣縮食,勤扒苦掙,終于還清了98萬元“良心債”。預設 (1)陳廷海守諾如金16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誠信的內涵。(2)我們要從誠信模范的事跡中汲取力量,做誠信的踐行者,讓誠信美德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因為只有講誠信,社會才會文明,國家才會興盛。3.學生列舉身邊關于誠信的故事,小組交流,全班展示,教師適時點撥、總結、評價。教師小結:堅持誠信,就會贏得信任,誠信是獲得信任的前提。【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對誠信行為的分析,進一步了解誠信的重要性。四、演講實踐,說“信”學生活動:1.根據自己的理解,寫一篇演講稿,在班內進行演講,說說如何才能做一個誠信之人。2.全班交流討論。教師活動:1.根據學生的交流,及時作出總結評價。2.歸納總結,引導學生形成“說誠信話,辦誠信事,做誠信人”的行為準則。教師小結:誠信是為人之本,擁有了誠信這一美德,我們就走出了邁向成功人生的第一步。誠信的力量可以點石成金。我們要崇尚誠信——身披一襲燦爛,心懷一份執著,帶著誠信上路。【設計意圖】通過演講活動,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用行動踐行“信”。【板書設計】【設計亮點】這節專題學習活動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自主性,設計了搜名言、講故事、看漫畫、做演講等多項活動,并都由學生自己主導與完成。這節課充滿著濃濃的語文味,在讀、寫、聽、說等能力的訓練中,做到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