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青島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太陽·地球·月球期末備考真題分類匯編一、填空題1.(23-24四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地球是一個( )稍扁、( )略鼓的不規則球體。2.(23-24四年級下·山東聊城·期末)像太陽這樣能自己發光發熱的天體屬于( ),像地球這樣圍繞太陽運行、本身不發光的天體屬于( ),像月球這樣圍繞行星運行的天體屬于( )。3.(23-24四年級下·山東菏澤·期末)像太陽這樣能自己發光發熱的天體屬于恒星,像地球這樣圍繞恒星運行、本身不發光的天體屬于( ),月球是地球的( ),月球上沒有( )。4.(23-24四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地球是一個 的不規則球體,月球是地球的一顆 。5.(23-24四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地球的赤道半徑為( ),地球是一個兩極( )、赤道( )的不規則球體。6.(23-24四年級下·山東臨沂·期末)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 球體。7.(23-24四年級下·山東臨沂·期末)地球是一個( )、赤道略鼓的( )。8.(23-24四年級下·山東聊城·期末)地球是一個很大的( ),月球是地球的( )。9.(23-24四年級下·山東臨沂·期末)一天中的不同時刻月相( )移動。10.(23-24四年級下·山東濟寧·期末)像月球這樣圍繞( )運行的天體屬于衛星,月球是( )的衛星。11.(22-23四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里圓缺指的是 變化。12.(22-23四年級下·山東青島·單元測試)一個月內,每天同一時刻,月相的 和 會發生改變。13.(22-23四年級下·山東棗莊·期末)像太陽這樣能自己發光發熱的天體屬于恒星,像地球這樣圍繞恒星運行、本身不發光的天體屬于 ,月球是地球的 。14.(22-23四年級下·山東臨沂·期末)地球是一個 、赤道略鼓的 球體,最大周長為 千米。15.(22-23四年級下·山東濟寧·期末)農歷上半月的月相亮面在 ,我們稱之為 。16.(22-23四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從天體的分類來看,太陽屬于 ,地球屬于 ,月亮屬于 。17.(22-23四年級下·山東濟寧·期末)地球是一個 、赤道略鼓的不規則 。18.(22-23四年級下·山東濟寧·期末)太陽是恒星,地球是 ,月球是地球的 。19.(22-23四年級下·山東濟寧·期末)在地球上,我們能看到 東升西落,也能看到 的圓缺變化。 二、判斷題20.(23-24四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自古以來,人們不斷改進觀測工具去探索認知月球。( )21.(23-24四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月球上沒有空氣和水,所以月球上沒有生物。( )22.(23-24四年級下·山東棗莊·期末)太陽是行星,地球是衛星,月球是恒星。( )23.(23-24四年級下·山東濟寧·期末)太陽和月球在地球看一樣大,這是因為太陽離我們遠。( )24.(23-24四年級下·山東聊城·期末)模擬月球上環形山是如何形成的這一實驗時要設計成對比實驗。( )25.(23-24四年級下·山東聊城·期末)一個月內,從初一到三十每天晚上8時的月相變化是由缺到圓。( )26.(23-24四年級下·山東臨沂·期末)月相不會發生變化,每個夜晚的月相都是一樣的。( )27.(23-24四年級下·山東臨沂·期末)月球上沒有水、沒有空氣,也沒有生物。( )28.(23-24四年級下·山東聊城·期末)月球上沒有水和空氣,也沒有生物生存。( )29.(23-24四年級下·山東臨沂·期末)像太陽這樣能自己發光發熱的天體屬于衛星。( )30.(23-24四年級下·山東棗莊·期末)農歷初一到十五,月相的變化是由圓到缺。( )31.(22-23四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地球是一個兩極略鼓、赤道稍扁的不規則球體。( )32.(22-23四年級下·山東臨沂·期末)觀察月相要固定觀察的位置。( )33.(22-23四年級下·山東淄博·期末)月相在一個月中的變化順序是:新月、下弦月、滿月、上弦月、殘月。( )34.(22-23四年級下·山東聊城·期末)同一天不同時刻月相形狀不一樣。( )35.(22-23四年級下·山東臨沂·期末)不同月份的同一日期,月相基本上是一樣的。( ) 三、選擇題36.(23-24四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太陽是一個巨大而熾熱的氣體星球,自己能發光發熱,像這樣的天體屬于( )。A.恒星 B.行星 C.衛星37.(23-24四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下面事例能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的是( )。①我們在海邊遠望歸航的船隊,最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②天似穹廬,地似棋盤。③人造衛星拍到的地球④麥哲倫環球航行。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38.(23-24四年級下·山東濟寧·期末)太陽是一個巨大的( )。A.恒星 B.行星 C.衛星39.(23-24四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太陽的表面溫度約為( )。A.6000℃ B.1500℃ C.3000℃40.(23-24四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農歷二十六的月相叫( )。A.下弦月 B.上弦月 C.滿月41.(23-24四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月球表面分布著許多( )。A.環形山 B.海洋 C.火山42.(23-24四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大海航行靠舵手,萬物生長靠太陽。”太陽和地球一樣嗎?太陽有哪些秘密?下列選項中關于太陽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太陽能自己發光發熱,是顆恒星B.太陽這顆恒星沒有地球大,所以看起來很小C.太陽是個熾熱的氣體星球,直徑約為139.3千米43.(23-24四年級下·山東濰坊·期末)下面有關說法中能證明地球是球形的是( )。A.天圓地方的傳說 B.太陽東升西落 C.遠去的大船最后消失的是船帆44.(23-24四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今年6月10日是端午節,在那天晚上,我們看到得月相是( )。A. B. C.45.(23-24四年級下·山東棗莊·期末)關于月球的環形山敘述中,錯誤的是( )。A.環形山大多是圓形的,大小不一B.環形山數量很多,它們的深淺大致一樣C.環形山有單個的,也有幾個擠在一起,分布上沒有規律46.(23-24四年級下·山東棗莊·期末)最早證實地球是一個球體的航海家是( )。A.伽利略 B.麥哲倫 C.哥倫布47.(23-24四年級下·山東濟寧·期末)農歷九月九日是傳統節日重陽節,這天晚上的月相是( )。A.峨嵋月 B.凸月 C.滿月48.(23-24四年級下·山東聊城·期末)小科假期旅游時,觀察到下列現象,( )不能證明地球是球體。A.在海邊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身 B.廣袤的草原上看到地平線成弧形 C.廬山瀑布飛流而下49.(23-24四年級下·山東青島·期末)人類認識地球的過程搜集了很多的證據,不能證明“地球是球體”的是( )。A.在海邊遠望歸航的船隊,發現總是最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B.太陽的東升西落C.觀察月食時,人們發現地球投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圓弧形的50.(23-24四年級下·山東臨沂·期末)下列關于地球和月球的共同點說法不正確的是( )。A.都不發光 B.都圍繞太陽轉動 C.都是近似球形的天體51.(23-24四年級下·山東濟寧·期末)下列月相中,最接近端午節的月相的是( )。A. B. C.52.(23-24四年級下·山東棗莊·期末)下面比較符合農歷十六的月相的是( )。A. B. C.53.(22-23四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第一個在月球上留下足跡的人是( )。A.阿姆斯特朗 B.奧爾德林 C.楊利偉 四、連線題54.(23-24四年級下·山東臨沂·期末)關于月相變化的描述,請你連一連。一天中不同時刻 月相的形狀和位置都會發生變化。一個月內,每天的同一時刻 月相的形狀和位置基本一致。不同月份,同一天的同一時刻 月相的形狀基本沒有變化,位置逐漸西移變化。一個月內,上半個月 月相由圓到虧。一個月內,下半個月 月相由虧到圓。 五、簡答題55.(23-24四年級下·山東濟寧·期末)2024年6月2日6時23分,嫦娥六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預選著陸區。3日,順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快速采樣,并將樣品封裝存放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同時著陸器攜帶的五星紅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開。人類現有的10次月面采樣全部都是在月球正面進行,在月球背面軟著陸本身就是一件難度非常大的操作,還需要保證嫦娥六號停靠在預想中的著陸點,這樣有利于從月球背面起飛,帶著月球樣本返回地球。請你利用所學知識分析一下,月球的環境是怎樣的?如果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月,要做哪些準備? 56.(23-24四年級下·山東臨沂·期末)“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這句詩描述的是農歷初三的月相的樣子。不同月的同一天同一時刻,月相有什么變化呢? 57.(23-24四年級下·山東臨沂·期末)相同大小的玻璃球從不同高度落到潮濕的沙土中,會有怎樣的現象?這說明了什么? 六、實驗題58.(23-24四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模擬實驗:太陽很大,但在地球上看起來太陽并不大。實驗目的:探究我們在地球上觀察太陽時發現太陽并不大的原因。實驗材料:圓形紙板、直尺。實驗過程:(1)用 模擬“太陽”,一名學生拿著“太陽”,另一名學生站在對面觀察“太陽”,并借助直尺測量自己看到的“太陽”的直徑,記錄下來。(2)觀察者一邊向后退,一邊繼續觀察、測量并記錄數據。實驗結論: 。(22-23四年級下·山東濟南·期末)小明通過做對比模擬實驗來觀察帆船進港、出港時的情況,以此來研究地球是什么形狀的。下面是他的實驗過程圖。59.帆船在地球儀上模擬航行的進出港情況時,觀察到的現象是:小帆船“進港”時,我們先看到( ),后看到( );小帆船“離港”時,( )先消失,( )后消失。(選填“船帆”、“船身”)60.帆船在水平桌面上模擬航行的進出港情況時,觀察到的現象是( )。61.對比兩個實驗,我們能得出地球是( )形的。62.在下列事例中,不能幫助人們認識到地球是個球體的是( )。A.在夜空中看到不同的月相B.觀察月食時,發現地球投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圓弧形的C.麥哲倫率領船隊所進行的“環球航行” 七、綜合題63.(23-24四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下面是科學社團小朋友們在觀察月相時記錄的一些形狀,請你據此完成練習。(1)從月初到月末上面照片的正確順序應該是( )。(填對應的序號)(2)我國許多傳統節日是根據農歷設定的,七夕節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圖( ),中秋節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圖( )。(填對應的序號)(3)“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里的“圓缺”是指月相的變化,下列關于“圓缺” 變化成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月相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B.月相的變化是月球本身形狀變化引起的C.月相的變化與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有關64.(23-24四年級下·山東菏澤·期末)回憶月相的變化規律,完成下列問題。(1)我會排:某科學小組連續觀察了一個變化周期的月相,其中5張如圖所示。在一個變化周期中,按時間先后排列,月相變化的順序為:C→( )→B→( )→( )。(用下圖中的字母表示)下圖五個月相中,圖( )是滿月。(2)我會選:通過持續觀測,科學小組知道一個變化周期中月相變化的規律是( )。A.由圓到缺 B.由缺到圓 C.由缺到圓再到缺(3)我會填:一天中不同時刻的月相,位置會隨時間推移逐漸( )(選填:東或西)移。不同月的同一天同一時刻觀察,月相的形狀和位置基本( )(選填:相同或不同)。(4)我會做:假如要登上月球,我們需要做哪些準備?(5)我會讀:正如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暮江吟》中這樣寫道:“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作為四年級的小學生,請你分享一段有關月亮的古詩詞。(寫出一首詩的題目、作者、其中的兩句詩詞。)65.(23-24四年級下·山東濰坊·期末)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在研究月球上的環形山形成的原因時,進行了如下模擬實驗:實驗步驟:(1)在水槽中鋪一些細沙,用大小不同的石子從( )(填“相同”或“不同”)高度落在沙子上,模擬隕石的撞擊。這些大小不同的石子落在沙子上,在沙子上撞擊出的“環形山”大小( )(填“相同”或“不同”)。(2)大小相同的玻璃球分別從不同的高度自由下落到水槽中的沙子上,撞擊出的“環形山”大小( )(填“相同”或“不同”)。實驗結論::由此,可以推斷月球上的環形山的形成可能與( )有關。(23-24四年級下·山東棗莊·期末)晴朗的夜空,我們會看到不同的月相,如圖是小明在不同的夜晚觀察到的月相,回憶月相的變化,完成各題。66.將如圖的四幅照片按農歷月初到月底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67.通過對月相照片的排序,我發現在一個月內,月相變化的規律是:上半月( ),下半月( )。A.由圓變缺;由缺變圓 B.由缺變圓;由圓變缺 C.無變化68.詩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中描述的月相是上面( )號照片。A.② B.③ C.④69.同一天的不同時刻月相的位置形狀不一樣。( ) 70.(23-24四年級下·山東青島·期末)本學期,我們對月相進行了長期觀察與記錄,請根據月相的變化規律,完成下列問題。初七18時 初七19時 初七20時 初五19時 初七19時 初九19時二月初七19時三月初七19時四月初七19時(1)小科在同一天晚上18時、19時、20時,在同一地點,觀察月相的位置和形狀,發現( )A.形狀和位置都大致相同 B.形狀相同,位置不同 C.形狀不同,位置相同(2)小科在5月的初五、初七、初九,同一時刻同一地點,觀察月相的位置和形狀,發現( )。A.形狀和位置都不相同 B.形狀相同,位置不同 C.形狀不同,位置相同(3)小科在二月、三月、四月的初七晚上19時,同一地點,觀察月相的位置和形狀,發現( )。A.形狀和位置都不相同 B.形狀和位置都大致相同 C.形狀不同,位置相同(4)小科連續觀察了一個變化周期的月相,其中5張如下圖所示。在一個變化周期中,按時間排列,月相變化的順序為( )→( )→B→( )→( )。(用下圖中的字母表示) A B C D E(5)通過持續觀測, 一個變化周期中月相變化的規律是( )。A.由圓到缺 B.由缺到圓 C.由缺到圓再到缺(6)小科和小亮兩名同學,根據“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詩中描述的月相,各畫了一幅畫,請你判斷( )畫得正確。小科 小亮A.小科 B.小亮 C.都正確 參考答案 1. 兩極 赤道詳解: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探索過程。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通過應用遙感技術,能夠精確的計算出地球形狀的各種數據,證明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2. 恒星 行星 衛星詳解:像太陽這樣自己發光的天體,叫做恒星,像地球這樣自己不發光,圍繞恒星運行的天體,叫行星,像月球這樣自己不發光,圍繞行星運行的天體,叫衛星。月球是地球的衛星。一般來說,恒星比行星大,行星比衛星大。3. 行星 衛星 空氣詳解:太陽系是由由一顆恒星、八顆行星、衛星、矮行星、小天體等組成的一個天體系統。像太陽這樣自己發光發熱的天體屬于恒星,像地球這樣圍繞它運行、本身不能發光的天體屬于行星。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月球上沒有空氣。4. 兩極稍扁赤道略鼓 衛星詳解:現代科技證實(衛星照片):地球是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球體,是太陽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5. 6378千米 稍扁 略鼓詳解:地球的赤道半徑約為6378千米。地球并不是一個完美的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微隆起的不規則球體,這種形狀被稱為扁球體。6.不規則詳解: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探索過程。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通過應用遙感技術,能夠精確的計算出地球形狀的各種數據,證明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7. 兩極略扁 球體詳解: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地球的形狀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認識:地球并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8. 行星 衛星詳解:像地球這樣自己不發光,圍繞恒星運行的天體,叫行星。地球是一個很大的行星,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并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9.自東向西詳解:同一天晚上,我們看到的月球不會始終在天空中的同一個位置。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所以月球就是自東向西移動。同一天的不同時刻,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是由東向西移動的。10. 行星 地球詳解:像月球這樣圍繞行星運行的天體屬于衛星。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11.月相詳解:俗語“月有陰晴圓缺”是描述月亮各種狀態的語句,表明月相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不同。12. 形狀 位置詳解:由于月球本身不發光、不透明,在太陽光照射下,向著太陽的半個球面是亮面,另半個球面是暗面。隨著月球圍繞地球自西向東公轉運動,就使月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有時朝向地球,有時背向地球;有時對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時小一些,這樣就形成了不同的月相。同一天的不同時刻,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是由東向西移動的,形狀基本不變,但是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時刻,月亮在天空的位置是由西向東移動的,形狀和位置都有變化。 13. 行星 衛星詳解:太陽系是由由一顆恒星、八顆行星、衛星、矮行星、小天體等組成的一個天體系統。像太陽這樣自己發光發熱的天體屬于恒星,像地球這樣圍繞它運行、本身不能發光的天體屬于行星。月球是地球的衛星。14. 兩極稍扁 不規則 4萬 詳解: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地球的赤道半徑約為6378千米,極地半徑約為6357千米,最大周長約為4萬千米,表面積約為5.1億平方千米。15. 右 上弦月詳解:月亮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月相變化的順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滿月——虧凸——下弦月——殘月——新月,就這樣循環,月相變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約是一個月。農歷上半月的月相亮面在右,我們稱之為上弦月。16. 恒星 行星 衛星詳解:像太陽這樣自己發光的天體,叫做恒星;像地球這樣自己不發光,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叫行星;像月亮這樣自己不發光,圍繞地球運行的天體,叫做衛星。17. 兩極略扁 球體詳解: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地球的形狀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認識:地球并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18. 行星 衛星詳解:像太陽這樣能自己發光發熱的天體屬于恒星。像地球這樣圍繞恒星運行、本身不能發光的天體屬于行星。像月球這樣圍繞行星運行的天體屬于衛星。太陽是一顆恒星,地球圍繞恒星運行,是一顆行星,月球圍繞地球運行是一顆衛星。19. 太陽 月亮詳解:太陽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發光發熱的恒星,它以巨大的質量吸引著其他成員按照一定的軌道,環繞自己運動。在地球上我們看到太陽東升西落、月亮圓缺變化。太陽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亮是衛星。20.√詳解:自古以來,人們不斷改進觀測工具去探索認知月球。從遠古開始的用肉眼觀察月球,用石頭、木炭等來作觀月紀錄;近代用望遠鏡來觀察月球;隨著科技發展,現代人們利用無人探測器近距離對月球進行科學探測,將來人類還會登月進行科學考察與實驗。21.√詳解:月球上沒有空氣,也沒有液態水,也沒有生物,月球表面溫差很大,最高可達100℃,最低可降至-170℃。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月球上沒有大氣,聲音無法傳播,所以月球上是寂靜無聲的。22.×詳解:太陽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地球的衛星。題目中的描述不正確。23.√詳解:因為太陽離地球很遠,而月球離地球很近,所以雖然實際上太陽比月球大很多,但從地球上看到的太陽和月球大小差不多。24.√詳解:對比實驗,指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驗組,通過對比結果的比較分析,來探究各種因素與實驗對象的關系,這樣的實驗稱為對比實驗。對比實驗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在實驗中需要設置實驗組和對照組。模擬月球上環形山是如何形成的這一實驗時要設計成對比實驗。25.×詳解:月相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通常是農歷一個月循環一次。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亮面在右側,亮面面積逐漸變大,直到滿月;農歷下半月由圓到缺,亮面在左側,亮面面積逐漸變小,直到新月。所以一個月內,從初一到三十每天晚上8時的月相變化是由缺到圓再到缺。26.×詳解:月相實際上就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月相變化的順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滿月→虧凸→下弦月→殘月→新月,就這樣循環,月相變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約是農歷的一個月。27.√詳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并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由于月球上晝夜溫差大、沒有空氣,沒有水分,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所以也沒有生物。28.√詳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并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由于月球上晝夜溫差大、沒有空氣,沒有水分,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所以也沒有生物生存。29.×詳解:像太陽這樣能自己發光發熱的天體屬于恒星;像地球這樣圍繞恒星運行,不能自己發光發熱的天體屬于行星;像月球這樣圍繞行星運行的天體屬于衛星;月球是地球的衛星。30.×詳解:農歷上半月,月相的變化是由缺到圓,農歷下半月,月相的變化是由圓到缺。兩次月圓之間大約相隔一個月。故本題錯誤。31.×詳解: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從天圓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盤再到地球是正圓形的,最后人們才認識到地球并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32.√詳解:為了能夠更好地觀察月相的變化,在觀察時間的選擇上,我們需要在不同日期,相同時刻進行觀察;在地點的選擇上,我們需要固定觀察的位置,在同一位置進行觀察。33.×詳解:月相變化是周期性的;新月出現在農歷每月初一,滿月出現在農歷每月十五,十六,而初七、初八出現上弦月, 二十二、 二十三出現下弦月; 從新月到滿月再到新月,為月相變化的一個周期,這個周期平均為29.53 天,稱為朔望月;根據分析,月相的變化順序是: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殘月,題目說法錯誤。34.×詳解:同一天同一地點不同時刻的月相形狀基本沒有變化,在天空的位置發生了變化,位置自東向西移 ,所以題干中的說法是錯誤的。35.√詳解:一個月內,每天同一時刻,月相的形狀和位置會發生改變,不同月的同一天同一時刻,月相的形狀和位置近乎一致。題目的說法是正確的。36.A詳解:太陽是一個巨大而熾熱的氣體星球,表面溫度約為6000攝氏度,內部溫度約為1500萬攝氏度,像太陽這樣能自己發光發熱的天體屬于恒星。37.B詳解:1519年9月至1522年9月,麥哲倫率領船隊環球航行,用事實證明了過去人們的猜測和推理,地球確實是一個球體。但是最科學的能夠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依據是地球衛星照片。20世紀,人類進入了太空,從太空觀察地球,并且從人造衛星上拍攝了地球的照片,確證地球是一個球體。我們在海邊遠望歸航的船隊,最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也能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天似穹廬,地似棋盤,是古代漢民族的宇宙學說,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不能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故選B。38.A詳解:太陽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發光發熱的恒星,是銀河系中一顆普通的恒星。太陽處于太陽系的中心位置,它的質量占整個太陽系所有天體質量的99.86%,正因為如此,它支配著太陽系中所有其他天體的運行。它以巨大的質量吸引著其他成員按照一定的軌道,環繞自己運動。它是一顆充滿活力的恒星,每時每刻都在向太空發出光和熱。39.A詳解:太陽是個熾熱的氣體星球,它的巨大能量來源是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太陽每秒由于核聚變而損耗的質量大約為400萬噸。太陽的表面溫度大約有6000攝氏度,中心溫度可高達1500萬攝氏度。40.A詳解:月相的變化遵循一定的規律, 從新月開始, 經過上弦月、 滿月, 再到下弦月, 最后回到新月, 形成一個完整的月相變化周期。 具體到農歷二十六這一天, 月相被稱為下弦月, 這是因為在月亮的后期階段, 月亮的可見部分已經較小, 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視覺效果, 被稱為下弦月。 這種變化是由于月球繞地球公轉的過程中, 其位置相對于太陽和地球的位置不同所導致的。41.A詳解: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環形山。環形山大多是圓形,其分布有單個的,有幾個擠疊在起的也有大環套小環的一起的,也有大環套小環的。如此眾多的環形山是長期以來流星、隕石撞擊月球后遺留下來的痕跡。42.C詳解:A.太陽能自己發光發熱,是顆恒星,這個說法是正確的。B.太陽這顆恒星沒有地球大,所以看起來很小,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實際上,太陽的直徑約為139.3萬千米,是地球直徑的109倍,太陽比地球大得多。C.太陽是個熾熱的氣體星球,直徑約為139.3千米,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太陽的直徑約為139.3萬千米,而不是139.3千米。故C符合題意。43.C詳解:地球是球形的,能證明地球形狀是球體的例子很多,如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后消失、麥哲倫環球航行、月食、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等。海上遠去的船只的船身比桅桿先消失能證明地球的形狀是球體,所以C符合題意。44.A詳解: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而農歷的月相變化是有規律的。農歷初一是新月,初七、初八是上弦月,十五是滿月,二十二、二十三是下弦月。因此,農歷五月初五的月相大約是上弦月。故A符合題意。45.B詳解:A.環形山大多是圓形的,大小不一,正確;B.環形山數量很多,它們的深淺大致一樣,錯誤;由于撞擊月球表面物體的質量、體積、距離以及力度不同,形成的環形山大小、深淺都不一樣;C.環形山有單個的,也有幾個擠在一起,分布上沒有規律,正確。46.B詳解:麥哲倫是第一位完成環球航行的航海家,他的航行證實了地球是一個球體。雖然他本人在航行途中去世,但他的船隊完成了這一壯舉,最終證明了地球的球形。伽利略是著名的科學家,主要貢獻在天文學和物理學領域;哥倫布則是發現美洲大陸的航海家。故選:B47.B詳解:重陽節是九月初九,上半月的月 相為亮面朝右,又因為初九在上半月已過了一半多, 故這天晚上的月相是凸月。故選B。48.C詳解:A.在海邊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身,正確;B.廣袤的草原上看到地平線成弧形,正確;C.廬山瀑布飛流而下,錯誤;這是受到重力的影響,不能證明地球是球體。49.B詳解:人類對地球的探索經過了漫長的歷程,從古到今,沒有間斷。在海邊遠望歸航的船隊,發現總是最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月食時,人們觀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的影子總是圓形的,都可以用來證明地球是球體的證據;太陽的東升西落不能證明“地球是球體”這一觀點。故選B。50.B詳解:A.都不發光,正確;B.都圍繞太陽轉動,錯誤;月球圍繞地球轉動;C.都是近似球形的天體,正確。51.A詳解:從農歷的月初至月末,月相的變化依次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上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右,缺面朝左,下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左,缺面朝右。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初五屬于蛾眉月,A符合。52.B詳解:月亮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月相實際上就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農歷十五、十六時,人們整夜可以看到被太陽照亮的一輪圓月,這就是“滿月”或“望”。故選B。53.A詳解:1969年7月20日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在月球表面著陸,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印下了人類的第一個足印。其后又有十多位宇航員先后登上了月球。故選A。54.分析:由于太陽、地球、月亮三者的相對位置,隨著月球繞地球公轉運行而變化,月亮被照亮的部分發生周期性的變化稱為月相。詳解:一天中不同時刻,月相的形狀幾乎沒有變化,位置會隨時間推移逐漸西移,最后從西方地平線上落下。一個月內,每天同一時刻觀察,月相的形狀和位置都會發生改變。不同月份,同一天的同一時刻,月相的形狀和位置基本一致。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亮面在右側,亮面面積逐漸變大,直到滿月;農歷下半月由圓到缺,亮面在左側,亮面面積逐漸變小,直到新月。55.月球上晝夜溫差大、沒有空氣,沒有水分,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所以要載人登月,需要準備氧氣、水、流體食物、宇航服、探測儀器、足夠返回地球的燃料等。分析:人類對月球的探索經歷了漫長的過程,許多科學家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月球和地球巖石的精細測年表明,月球形成的年齡為45億年。詳解:根據規劃,我國還將建設新的空間站,深入探測月球和火星。未來,我國航天員還要登月考察。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并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由于月球上晝夜溫差大、沒有空氣,沒有水分,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不適合人類居住。所以如果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月,需要準備氧氣、水、流體食物、宇航服、探測儀器、足夠返回地球的燃料等。56.不同月的同一天同一時刻,月相的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從新月開始,經過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滿月、虧凸月、下弦月、殘月,再次回到新月,完成一個周期。詳解:月相變化的順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滿月、虧凸、下弦月、殘月、新月,就這樣循環,月相變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約是一個月。農歷初一看不到月亮,叫新月;農歷初二、三在西部天空露出像娥眉一樣的月亮,叫做蛾眉月,農歷初七、初八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上弦月,農歷十五前后看到的圓月叫滿月,農歷二十二左右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下弦月,農歷二十七、八黎明前掛在東方天空的月牙叫殘月。57.高的球落的坑越深,低的球落的坑越淺,環形山的深淺與撞擊物跟月球的距離有關。分析: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環形山。環形山大多是圓形的,大小、分布不一,有單個的,有幾個擠疊在一起的,也有大環套小環的,有的直徑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徑能達到幾百千米。如此眾多的環形山是長期以來流星、隕石撞擊月球后遺留下來的痕跡。詳解:我們在做月球上的環形山形成的模擬實驗時,模擬制造環形山需要的材料有托盤、細沙、大小不同的球等。其中,用細沙模擬月球表面,用不同大小的小球模擬流星,用丟小球模擬流星或隕石撞擊月球,用大小坑模擬環形山。從不同高度向沙盤里丟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位置越高,沙坑越大越深,說明環形山的深淺與撞擊物跟月球的距離有關。58. 圓形紙板 太陽很大,之所以在地球上看起來并不大,是因為我們離太陽太遠分析:太陽雖然很大,但是離地球很遙遠。月亮雖然比地球小的很多,但是和太陽比,要小更多。但是月亮離地球近,看起來就會大。因為太陽比月亮離地球更遠,所以我們肉眼所看到的差不多大小。詳解:模擬實驗:太陽很大,但在地球上看起來太陽并不大。實驗目的:探究我們在地球上觀察太陽時發現太陽并不大的原因。實驗材料:圓形紙板、直尺。實驗過程:(1)用圓形紙板模擬“太陽”,一名學生拿著“太陽”,另一名學生站在對面觀察“太陽”,并借助直尺測量自己看到的“太陽”的直徑,記錄下來。(2)觀察者一邊向后退,一邊繼續觀察、測量并記錄數據。實驗結論:太陽很大,之所以在地球上看起來并不大,是因為我們離太陽太遠。59. 船帆 船身 船身 船帆 60.一直都能同時看到船帆和船身 61.圓(球) 62.A分析:古希臘人發現:進港的船只,總是先看見船帆桅桿,后看到船身;出港時船身先消失,船帆桅桿后消失。據此,他們大膽設想:地球不是平的,可能是一個大圓球。59.通過讓帆船在地球儀上模擬航行的進出港情況時,觀察到的現象是:小帆船“進港”時,我們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小帆船“離港”時,船身先消失,船帆后消失。60.帆船在水平桌面上模擬航行的進出港情況時,觀察到的現象是一直都能同時看到船帆和船身。61.對比兩個實驗,我們能得出地球不是平的,可能是一個大圓球形的。62.A、夜空中看到不同的月相,不能幫助人們認識到“地球是個球體”,觀點錯誤;B、觀察月食時,發現地球投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圓弧形的,能幫助人們認識到“地球是個球體”,觀點正確;C、1519年,航海家麥哲倫帶領船隊朝著一個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隊又回到了出發地,完成了環球航行,從而證實地球是個球體,觀點正確;63.(1)⑤③④②①(2) ③ ④(3)B分析:由于太陽、地球、月亮三者的相對位置,隨著月球繞地球運行而變化,月亮被照亮的部分發生周期性的變化稱為月相。詳解:(1)①是殘月,②是下弦月,③是上弦月,④是滿月,⑤是蛾眉月,所以按照從月初到月末,上面照片的正確順序應該是⑤③④②①。(2)月相變化的順序是新月——蛾眉月——盈凸——滿月——虧凸——下弦月——殘月——新月,就這樣循環,月相變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約是農歷的一個月。七夕節是農歷七月初七,月相是上弦月;中秋節是八月十五,月相是滿月。(3)A.月相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說法正確。B.月相的變化是月球本身形狀變化引起的,說法錯誤,月亮被照亮的部分發生周期性的變化稱為月相。符合題意。C.月相的變化與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有關,說法正確。64.(1) E A D B(2)C(3) 西 相同(4)要有充足的氧氣;要穿上登月服,否則會被擠壓;要帶上壓縮餅干;要拿好特制的水;還要有遮擋太陽光的工具;要有保暖的物件;還要有登月艙(5)《靜夜思》 作者李白,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蘇軾《水調歌頭》,詩句: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詳解:(1)月相的變化規律是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新月。根據圖示,C是新月,E是上弦月,B是滿月,A是蛾眉月,D是新月。因此,按時間先后排列,月相變化的順序為C→E→B→A→C。圖B是滿月。(2)月相的變化規律是由缺到圓再到缺,即從新月開始,逐漸變成上弦月、滿月,然后再變成下弦月、殘月,最后回到新月。(3)由于地球自轉,月亮在一天中不同時刻的位置會逐漸向西移動。不同月的同一天同一時刻觀察,月相的形狀和位置基本相同。(4)需要做的準備包括:進行身體和心理的嚴格訓練,以適應太空環境。學習和掌握必要的航天知識和技能。準備充足的食物、水和氧氣等生活必需品。確保航天器和設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制定詳細的登月計劃和應急預案。(5)《靜夜思》 作者李白,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蘇軾《水調歌頭》,詩句: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65.(1) 相同 不同(2) 不同 隕石下落的高度和大小分析:環形山通常指月球表面月坑的周圍環繞著高出月面的環形山。小題1:在水槽中鋪一層細沙,用大小不同的石子從相同高度落在沙子上,模擬隕石的撞擊,不同大小的石子落在沙子上產生的坑洞各不相同。小題2:在模擬月球環形山形成的實驗中,大小不同的石子模擬的是隕石,盤子里的沙子模擬的是月球表面。從相同的高度往沙盤里丟下大小不同的石子,環形山大小不一樣。由此,可以推斷月球上的環形山的形成可能與隕石的高度、大小有關。66.C 67.B 68.A 69.×分析: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月亮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月相,月相實際上就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66.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亮面在右側,亮面面積逐漸變大,直到滿月;農歷下半月由圓到缺,亮面在左側,亮面面積逐漸變小,直到新月。根據月相的亮面方向和面積大小進行排序,順序是③-②-④-①。67.月相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通常是農歷一個月循環一次。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農歷下半月由圓到缺。68.月相變化的順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滿月→虧凸→下弦月→殘月→新月,就這樣循環,月相變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約是農歷的一個月。詩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中描述的月相是滿月,即②號照片。69.月相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通常是農歷一個月循環一次。同一天的不同時刻月相的位置不同,但是形狀大致相同。70.(1)B(2)A(3)B(4) C E A D(5)C(6)A分析: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月亮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月相,月相實際上就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由于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詳解:(1)根據題干觀察可知,在同一天晚上18時、19時、20時,在同一地點,觀察月相的位置和形狀,發現形狀相同,位置不同。(2)根據題干觀察可知,在同一個月的初五、初七、初九,同一時刻同一地點,觀察月相的位置和形狀,發現形狀和位置都不相同。(3)根據題干觀察可知,在二月、三月、四月的初七晚上19時,同一地點,觀察月相的位置和形狀,發現形狀和位置都大致相同。(4)月相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通常是農歷一個月循環一次。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亮面在右側,亮面面積逐漸變大,直到滿月;農歷下半月由圓到缺,亮面在左側,亮面面積逐漸變小,直到新月。所以按時間排列,月相變化的順序為C→E→B→A→D。(5)月相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通常是農歷一個月循環一次。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農歷下半月由圓到缺.(6)月相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通常是農歷一個月循環一次。農歷九月初三的月相是蛾眉月,亮面在右邊,所以小科畫得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