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江蘇省連云港市中考化學真題(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江蘇省連云港市中考化學真題(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化學學科
2025年江蘇省連云港市中考真題
化學試題
(共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Ca40
四、選擇題(本題包括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 《中國制造2025》對制造業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國最新研發的光控智能粘附材料由H、C、N、Fe等元素組成,其中屬于金屬元素的是
A. H B. C C. N D. Fe
【答案】D
【解析】
【詳解】A、H為氫元素,氫為“氣”字旁,屬于非金屬元素,故A錯誤;
B、C為碳元素,碳為“石”字旁,屬于非金屬元素,故B錯誤;
C、N氮元素,氮為“氣”字旁,屬于非金屬元素,故C錯誤;
D、Fe為鐵元素,鐵為“钅”字旁,屬于金屬元素,故D正確。
故選D。
2. 酒精(C2H5OH)是醫療及日常生活中的消毒劑。下列對酒精的描述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A. 易揮發
B. 無色透明液體
C. 燃燒時生成H2O和CO2
D. 能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答案】C
【解析】
【詳解】A. 揮發是物理變化(液態→氣態),未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性質;不符合題意。
B. 顏色和狀態可直接觀察,無需化學變化,屬于物理性質;不符合題意。
C. 燃燒是化學變化,生成新物質水和二氧化碳,體現酒精的可燃性(化學性質);符合題意。
D. 能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溶解性是物理性質,未生成新物質;不符合題意。
故選C。
3. 實驗室用CaCO3、稀鹽酸制取CO2,涉及的裝置和操作正確的是
A. 制取CO2 B. 除去CO2中HCl
C. 干燥CO2 D. 收集CO2
【答案】A
【解析】
【詳解】A、實驗室通常用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屬于固液不加熱反應,發生裝置可以選擇該裝置,符合題意;
B、氫氧化鈉能與氯化氫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但是氫氧化鈉也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不但除去了雜質,也除去了原物質,不能用氫氧化鈉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氫,不符合題意;
C、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且與二氧化碳不反應,可用濃硫酸干燥二氧化碳,但是應“長進短出”,這樣干燥的比較充分,不符合題意;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 用該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應從長管通入,不符合題意。
故選A。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工業合成氨的反應為:N2+3H22NH3。NH3是制造硝酸(HNO3)和氮肥(如尿素[CO(NH2)2]、氯化銨等)的重要原料。元素周期表中氮元素的信息如圖所示。
4. 下列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
A. 2個氮原子:N2
B. NH3中氮元素的化合價:
C. HNO3在水中解離出的陽離子:H+
D. 氯化銨的化學式:ClNH3
5.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地殼中氮元素含量最高
B. 尿素中含有氮元素
C. 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4.01g
D. 氮原子中質子數和電子數之和等于7
6. 工業合成氨的反應屬于
A. 化合反應 B. 分解反應 C. 置換反應 D. 復分解反應
【答案】4. C 5. B 6. A
【解析】
【4題詳解】
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則2個氮原子表示為2N,故A錯誤;
B、NH3中氫元素顯+1價,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x,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得,即氮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元素化合價的表示方法:確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標出的元素的化合價,然后在其化學式該元素的上方用正負號和數字表示,正負號在前,數字在后,則NH3中氮元素的化合價表示為,故B錯誤;
C、HNO3在水中是以氫離子(H+)和硝酸根離子()的形式存在,即HNO3在水中解離出的陽離子為H+,故C正確;
D、氯化銨中銨根離子顯+1價,氯元素顯-1價,根據化學式書寫原則,正價在左負價在右,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化合價數值約到最簡交叉寫在元素右下角,則氯化銨的化學式為NH4Cl,故D錯誤。
故選C;
【5題詳解】
A、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A錯誤;
B、根據尿素[CO(NH2)2]的化學式可知,尿素中含有氮元素,故B正確;
C、根據元素周期表一格可知,元素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通常省略不寫,不是“g”,則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4.01,故C錯誤;
D、根據元素周期表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即氮的原子序數為7,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7,則氮原子中質子數和電子數之和等于7+7=14,故D錯誤。
故選B;
【6題詳解】
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該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點,屬于化合反應,故選A。
7. 廚房中處處有化學。下列廚房中常用物質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
A. 食醋有揮發性,可去除水垢
B. 氯化鈉是白色固體,可作調味品
C. 竹炭有吸附性,可作冰箱除味劑
D. 碳酸氫鈉易溶于水,可作發酵粉
【答案】C
【解析】
【詳解】A、食醋能去除水垢,是因為其中的醋酸能與水垢中的碳酸鈣、氫氧化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可溶性物質,而非因為揮發性,錯誤;
B、氯化鈉作調味品是因為其咸味,與是否為白色固體無關,錯誤;
C、竹炭因多孔結構具有吸附性,可吸附冰箱中的異味分子,性質與用途對應正確,正確;
D、碳酸氫鈉作發酵粉,是因為碳酸氫鈉能受熱分解產生二氧化碳,使面團蓬松,與其是否易溶于水無關,錯誤。
故選C。
8. 青蒿素(C15H22O5)是我國科學家屠呦呦從傳統中藥中提取抗瘧疾有效成分。下列關于C15H22O5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由三種元素組成
B. C、O元素的質量比為3∶1
C. H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D. 1個C15H22O5分子中含有11個H2分子
【答案】A
【解析】
【詳解】A、根據青蒿素的化學式,包含碳(C)、氫(H)、氧(O)三種元素。青蒿素由三種元素組成。A正確。
B、青蒿素中碳、氧元素的質量比=(12×15):(16×5)=180:80=9:4。B錯誤。
C、青蒿素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15):(1×22):(16×5)=90:11:40,碳元素占比最大,所以碳元素質量分數最大。C錯誤。
D、由青蒿素的化學式C15H22O5知,一個青蒿素分子中含有22個氫原子。D錯誤。
故選A。
9. 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稀釋濃硫酸 取水倒入濃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
B 檢驗H2的純度 用拇指堵住集滿H2的試管口,管口向下靠近火焰,移開拇指點火
C 分離CuO和Fe粉 加入足量水,溶解,過濾
D 驗證Al、Cu、Ag的金屬活動性 向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各放入大小、形狀相同的Al片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詳解】A、稀釋濃硫酸的正確操作是將濃硫酸緩慢倒入水中,并不斷攪拌。若將水倒入濃硫酸,因濃硫酸密度大且溶解放熱,易導致液體飛濺,存在安全隱患。錯誤。
B、檢驗氫氣純度的正確方法:用拇指堵住試管口(氫氣密度小,需管口向下),靠近火焰后移開拇指點火。若發出尖銳爆鳴聲則氫氣不純,若聲音微弱則較純。正確。
C、CuO和Fe均不溶于水,加水無法溶解,過濾無法分離兩者。正確方法應利用物理性質差異(如磁鐵吸引Fe粉)。選項C的方案無效。錯誤。
D、Al能與CuSO4和AgNO3反應,說明Al>Cu、Al>Ag,但無法比較Cu與Ag的活動性。需補充實驗(如Cu與AgNO3反應)才能驗證三者順序。選項D的方案不完整。錯誤。
故選B。
10. 80℃時將飽和Li2SO4溶液和飽和Na2CO3溶液混合反應,制備Li2CO3晶體。Na2CO3、Li2SO4、Li2CO3溶解度曲線如題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Na2CO3的溶解度一定比Li2SO4的大
B. 20℃時將Li2SO4飽和溶液升溫到40℃時變為不飽和溶液
C. 40℃時,60gNa2CO3固體加入100g水中得到160g溶液
D. 該制備反應利用了Li2CO3溶解度相對較小的性質
【答案】D
【解析】
【詳解】A、溶解度比較應指明溫度,否則無法比較,不符合題意;
B、20℃時將Li2SO4飽和溶液升溫到40℃,升溫后,硫酸鋰的溶解度減小,有溶質析出,還是飽和溶液,不符合題意;
C、40℃時,碳酸鈉的溶解度為50g,即該溫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50g碳酸鈉,該溫度下,60gNa2CO3固體加入100g水中,只能溶解50g,得到溶液的質量為:100g+50g=150g,不符合題意;
D、80℃時將飽和Li2SO4溶液和飽和Na2CO3溶液混合反應,制備Li2CO3晶體,是因為該溫度下,碳酸鋰的溶解度相對較小,可以結晶析出,形成沉淀,符合題意。
故選D。
11. 工業上生產CaCl2·2H2O的主要流程示意圖如題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OH)2
B. 粉碎可以增大反應物間的接觸面積
C. 反應器中加入的稀鹽酸可用稀硫酸代替
D. 流程中用于分離提純的設備有攪拌器和過濾器
【答案】B
【解析】
【詳解】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而Ca(OH)2是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粉碎石灰石可以增大反應物間的接觸面積,從而使反應更充分,故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C.若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CaCO3與H2SO4反應會生成CaSO4,CaSO4微溶于水,會覆蓋在CaCO3表面,阻止反應的進一步進行,不能得到大量的CaCl2,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攪拌器的作用是使反應物充分混合,不是用于分離提純,過濾器用于分離固體和液體,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2. 通過數字化實驗探究NaOH的性質。
實驗1∶在盛有NaOH固體的密閉容器中,水蒸氣含量隨時間的變化如圖-1所示。
實驗2∶取長期放置后的NaOH固體于燒杯中,加水溶解冷卻至室溫,加入BaCl2固體,溶液pH隨時間的變化如圖-2所示。
實驗3∶向一定體積NaOH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混合溶液的pH隨加入稀鹽酸體積的變化如圖-3所示。
已知∶BaCl2易溶于水,且溶液呈中性。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圖-1證明NaOH固體能吸收CO2和H2O而變質
B. 圖-2中ab段pH下降證明NaOH能與BaCl2發生復分解反應
C. 圖-3中向c點所得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溶液顯紅色
D. 圖-3中d點所得溶液中Na+的個數小于Cl-的個數
【答案】D
【解析】
【詳解】A、在盛有NaOH固體的密閉容器中,水蒸氣含量隨時間的變化如圖-1所示,水蒸氣含量逐漸減少,是因為氫氧化鈉固體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沒有發生變質,不能證明氫氧化鈉固體吸收二氧化碳而變質,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長期放置的NaOH固體可能發生變質生成碳酸鈉,取長期放置后的NaOH固體于燒杯中,加水溶解冷卻至室溫,加入固體,溶液pH隨時間的變化如圖-2所示,圖-2中ab段pH下降,是因為碳酸鈉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該反應符合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氣體、沉淀或水,屬于復分解反應,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向一定體積NaOH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混合溶液的pH隨加入稀鹽酸體積的變化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c點對應溶液的pH=7,顯中性,不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向一定體積NaOH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氫氧化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混合溶液的pH隨加入稀鹽酸體積的變化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d點對應溶液的pH小于7,顯酸性,說明稀鹽酸過量,則d點所得溶液中的溶質有氯化鈉、氯化氫,則d點所得溶液中的個數小于的個數,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選:D。
五、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36分)
13.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化學與文化傳承密不可分。
(1)《莊子》中記載“木與木相摩則然(燃)”。從燃燒條件分析,“木與木相摩”的取火原理是使可燃物___________。
(2)《呂氏春秋》中對青銅有“金(指銅)柔錫柔,合兩柔則剛”的記載。古代青銅器的硬度比純銅___________(填“大”或“小”)。
(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著名詩句。
①蠶絲屬于___________(填“天然”或“合成”)纖維。
②“蠟炬成灰”屬于___________(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4)《富春山居圖》是元代水墨畫。此畫能保存至今而不變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天工開物》記載了我國古代利用天然氣熬制井鹽(主要成分為NaC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天然氣燃燒吸收能量
B. 天然氣屬于純凈物
C. 熬制井鹽經過蒸發結晶過程
【答案】(1)溫度達到著火點
(2)大 (3) ①. 天然 ②. 化學變化
(4)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單質,碳單質在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 (5)C
【解析】
【小問1詳解】
燃燒需要三個條件: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接觸、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木與木相摩”通過摩擦產生熱量,使溫度升高至木頭的著火點,從而引發燃燒,故填:溫度達到著火點。
【小問2詳解】
青銅是銅與錫的合金。合金的硬度通常比其成分金屬更大,因此青銅的硬度比純銅大。
【小問3詳解】
①蠶絲是蠶分泌的蛋白質纖維,屬于天然纖維。
②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小問4詳解】
古代水墨畫使用墨(主要成分為碳),碳在常溫下不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因此能長期保存不變色,故填: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單質,碳單質在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
【小問5詳解】
A、天然氣燃燒是放熱反應,會釋放能量,不是吸收能量,A錯誤。
B、天然氣主要成分是甲烷,還含有其他雜質,屬于混合物,不是純凈物,B錯誤。
C、熬制井鹽(主要成分NaCl),是將鹽水蒸發,使NaCl結晶析出,經過蒸發結晶過程,C正確。
所以選C 。
14. 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環是人類生存的基礎。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吸收CO2放出O2,反應∶6CO2+6XC6H12O6+6O2。
(1)C6H12O6屬于___________(填字母)。
A. 有機物 B. 無機物 C. 氧化物
(2)化合物X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
化石能源的燃燒、人和動物的呼吸作用消耗O2,產生CO2。
(3)下列關于化石能源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化石能源只能通過燃燒加以利用
B. 石油煉制可得到煤氣、汽油和石蠟等多種產品
C. 與燃煤相比,使用天然氣可以減少SO2、氮氧化物等排放
(4)某化學小組同學為比較人體吸入的氣體與呼出的氣體中CO2、O2含量高低,實驗如下:
取4個相同的集氣瓶,分別編號A、B、C、D,其中A、B用玻璃片蓋好;C和D通過排水集氣法收集兩瓶呼出的氣體,備用。完成下表:
實驗內容 現象 結論
向A、C中分別滴加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現象。 A中無明顯現象,C中___________。 呼出氣體中的CO2含量大于空氣中CO2含量。
將燃著的小木條分別伸入B、D中,觀察現象。 B中無明顯現象,D中燃著的木條熄滅。 呼出氣體中O2含量___________。
實現碳中和意義重大。燃煤煙氣中CO2的捕集可通過如下所示的物質轉化實現。
(5)“吸收”中所得的KHCO3溶液與石灰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6)“過濾”得到的K2CO3溶液能循環利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
(7)工業上常用高溫煅燒CaCO3制取CO2并獲取CaO。理論上獲取1.1噸CO2時能生產CaO多少噸?(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1)A (2)H2O (3)C
(4) ①.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②. 小于空氣中O2含量
(5)
(6)能與水、CO2反應生成KHCO3
(7)解:設獲取1.1噸CO2時,理論上能生產CaO的質量為x。
解得:x=1.4t
答:獲取1.1噸CO2時,理論上能生產生石灰的質量為1.4噸。
【解析】
【小問1詳解】
C6H12O6是含碳化合物,屬于有機物,故選A;
【小問2詳解】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個數和種類不變。反應后有6個C、12個H、18個O,反應前有6個C、12個O,相差12個H、6個O,則1個X中含有2個H和1個O,X的化學式為H2O,故填:H2O;
【小問3詳解】
A、化石能源除了燃燒外,還可以作為化工原料等,故A錯誤;
B、石油煉制可得到汽油和石蠟等多種產品,煤氣是通過煤的干餾過程獲得的,故B錯誤;
C、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則與燃煤相比,使用天然氣可以減少SO2、氮氧化物等排放,故C正確。
故選C;
【小問4詳解】
實驗結論是呼出氣體中的CO2含量大于空氣中CO2含量,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則向A、C中分別滴加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蕩,可觀察到A中無明顯現象,C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將燃著的小木條分別伸入B、D中,B中無明顯現象,D中燃著的木條熄滅,說明呼出氣體中O2含量小于空氣中O2含量;
故填: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小于空氣中O2含量;
【小問5詳解】
根據流程圖可知,KHCO3溶液與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碳酸鉀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填:;
【小問6詳解】
K2CO3能與CO2、水反應生成KHCO3,則“過濾”得到的K2CO3溶液能循環利用,故填:能與水、CO2反應生成KHCO3;
【小問7詳解】
詳見答案。
15. “魚浮靈”是水產養殖中常見增氧劑,主要成分是過碳酸鈉(2Na2CO3·3H2O2),遇水分解為Na2CO3和H2O2,能快速增加水體中溶解氧。學習小組對增氧原理進行探究。
已知∶溶解氧是指水溶液中溶解O2的濃度,單位mg·L-1,可用溶解氧傳感器測定。
【猜想】
(1)“魚浮靈”溶于水后,能快速增加水體中溶解氧的物質是什么?
猜想一∶Na2CO3溶液。猜想二∶___________。猜想三∶Na2CO3溶液和H2O2溶液協同作用。
【實驗】
實驗Ⅰ∶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過碳酸鈉溶液,測量其pH。向過碳酸鈉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有無色氣體生成,該氣體能使帶火星木條復燃。反應后將混合物過濾,向濾液中加足量鹽酸有無色氣體產生。
(2)下列儀器在配制溶液過程中無需使用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3)室溫下,測得過碳酸鈉溶液的pH=10.5,說明其溶液呈___________性。
(4)由實驗Ⅰ可知,過碳酸鈉溶液中能使水體增氧(產生O2)的物質為___________。
實驗Ⅱ∶室溫下,在相同時間內用溶解氧傳感器測量80mL的下列試劑,測得下表數據。
實驗序號 ⅰ ⅱ ⅲ ⅳ
測量試劑 水 4%Na2CO3溶液 4%H2O2溶液 4%H2O2溶液+2gNa2CO3
溶解氧/mg·L-1 4.6 4.4 6.5 9.1
【結論】
(5)由實驗Ⅰ、Ⅱ得出的結論是∶猜想___________(填“一”或“二”或“三”)正確。
【反思】
已知∶①在一定pH范圍內,pH越大水體中的H2O2越易分解,溶解氧越大。
②Na2CO3溶液呈堿性,主要原因是溶液中部分與水反應生成和OH-。質量分數相同的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NaOH溶液pH大。
(6)為驗證溶液pH對H2O2分解的影響,還需補充完整以下實驗方案∶室溫下,各取80mL4%的H2O2溶液于兩只燒杯中,向燒杯中分別加入___________,在相同時間內用溶解氧傳感器測定燒杯中溶液的溶解氧。(實驗中必須使用的試劑:NaCl、NaOH)
(7)從微觀粒子變化角度分析過碳酸鈉溶于水后能快速增加水體中溶解氧的原因∶___________。
【答案】(1)溶液 (2)B
(3)堿 (4)
(5)三 (6)2gNaCl和2gNaOH固體溶解,冷卻至室溫
(7)部分與水反應生成,促進分解O2
【解析】
【小問1詳解】
過碳酸鈉(2Na2CO3·3H2O2),遇水分解為Na2CO3和H2O2,猜想一為Na2CO3溶液,猜想三為二者協同作用,所以猜想二是H2O2溶液。
【小問2詳解】
配制溶液步驟:計算、稱量、量取、溶解,需燒杯、量筒、玻璃棒,漏斗用于過濾,無需;故選B。
【小問3詳解】
pH>7溶液顯堿性,過碳酸鈉溶液pH=10.5>7,故顯堿性。
【小問4詳解】
過碳酸鈉溶液加MnO2有使帶火星木條復燃的氣體(O2),MnO2是H2O2分解催化劑,說明能產O2的物質是H2O2。
小問5詳解】
實驗 Ⅱ 中:水溶解氧4.6、Na2CO3溶液4.4、H2O2溶液6.5、H2O2與Na2CO3混合液9.1。混合液溶解氧最大,說明Na2CO3和H2O2協同增氧,故猜想三正確。
【小問6詳解】
驗證pH對H2O2分解影響,需控制單一變量(只有pH不同),其他條件相同。選NaCl(中性,作對照)、NaOH(堿性,改變pH ),且質量均為2g(與實驗 Ⅱ 中Na2CO3質量一致,保證變量唯一 ),故加2gNaCl和2gNaOH固體溶解,冷卻至室溫 。
【小問7詳解】
已知Na2CO3溶液部分與水反應生成OH ,OH 能促進H2O2分解,生成的O2增加溶解氧,所以原理是部分與水反應生成OH ,OH 促進H2O2分解為O2 。
16. 氫氣的發現、制取、儲存和利用意義重大。
發現氫氣:16世紀科學家就發現稀H2SO4與Fe反應能生成“易燃空氣”。1787年拉瓦錫將H2O(g)[表示水蒸氣]通過一根燒紅的鐵制槍管,得同樣“易燃空氣”。他將“易燃空氣”命名為“生成水的元素”,即氫。
(1)拉瓦錫實驗中,槍管內壁有黑色固體(Fe3O4)生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制取氫氣:一種以NiFe2O4為催化劑制氫的反應原理如圖1所示。
(2)反應Ⅰ中NiFe2O4___________(填“參加”或“未參加”)化學反應。
(3)將16gCH4和足量的H2O(g)通過該方法制氫,理論上可獲得___________gH2.
儲存氫氣:鎂基材料固態儲氫具有儲量大、安全等優點。儲氫時,Mg與H2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MgH2固體。1m3鎂基材料儲存的H2在常溫常壓下體積可達1345m3.
(4)MgH2由兩種離子按個數比1:2構成。構成MgH2的是Mg2+和___________(填離子符號)。
(5)鎂基材料儲氫量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利用氫氣:氫氧燃料電池能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工作原理如圖2所示。
(6)質子交換膜中只允許一種微觀粒子通過,該微觀粒子為___________(填字母)。
A. e- B. H+ C. O2-
(7)燃料電池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答案】(1)
(2)參加 (3)6
(4)H- (5)H2轉化為固體,等質量氣體體積可縮小1000多倍 (6)B
(7)
【解析】
【小問1詳解】
反應物是Fe和H2O(g),生成物是Fe3O4和H2,反應條件是高溫,方程式是;
【小問2詳解】
反應 Ⅰ 中NiFe2O4轉化為NiO、FeO ,所以NiFe2O4參加了化學反應;
【小問3詳解】
根據制氫的反應原理圖,甲烷和水,在NiFe2O4催化、太陽光的條件下反應產生是CO和氫氣,則反應的方程式是,設設生成H2質量為x,,,解得x=6g。
【小問4詳解】
MgH2由兩種離子按個數比1:2構成,化合物中鎂顯+2價,設氫的化合價為y,根據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有:(+2)+2y=0,y=-1。當原子得到電子形成陰離子時,得到的電子數決定化合價數值,帶負電對應化合價為負。則H形成的離子是:;
【小問5詳解】
題目中明確給出 “1m3鎂基材料儲存的H2在常溫常壓下體積可達1345m3” ,說明相同體積下,鎂基材料儲存氫氣多,所以儲氫量大,故填:H2轉化為固體,等質量氣體體積可縮小1000多倍。
【小問6詳解】
從圖 2 可知是氫氧燃料電池,涉及氫原子相關反應,質子交換膜允許H+通過來傳導電荷,形成電流,e 是電子,在導線中移動,O2 不通過該膜,故選B。
【小問7詳解】
氫氣和氧氣在催化劑作用下反應生成水,化學方程式為。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化學學科
2025年江蘇省連云港市中考真題
化學試題
(共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Ca40
四、選擇題(本題包括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 《中國制造2025》對制造業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國最新研發的光控智能粘附材料由H、C、N、Fe等元素組成,其中屬于金屬元素的是
A. H B. C C. N D. Fe
2. 酒精(C2H5OH)是醫療及日常生活中的消毒劑。下列對酒精的描述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A. 易揮發
B. 無色透明液體
C. 燃燒時生成H2O和CO2
D. 能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3. 實驗室用CaCO3、稀鹽酸制取CO2,涉及的裝置和操作正確的是
A. 制取CO2 B. 除去CO2中HCl
C. 干燥CO2 D. 收集CO2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工業合成氨的反應為:N2+3H22NH3。NH3是制造硝酸(HNO3)和氮肥(如尿素[CO(NH2)2]、氯化銨等)的重要原料。元素周期表中氮元素的信息如圖所示。
4. 下列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
A. 2個氮原子:N2
B. NH3中氮元素的化合價:
C. HNO3在水中解離出的陽離子:H+
D. 氯化銨的化學式:ClNH3
5.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地殼中氮元素含量最高
B. 尿素中含有氮元素
C. 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4.01g
D. 氮原子中質子數和電子數之和等于7
6. 工業合成氨的反應屬于
A. 化合反應 B. 分解反應 C. 置換反應 D. 復分解反應
7. 廚房中處處有化學。下列廚房中常用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
A. 食醋有揮發性,可去除水垢
B. 氯化鈉是白色固體,可作調味品
C. 竹炭有吸附性,可作冰箱除味劑
D. 碳酸氫鈉易溶于水,可作發酵粉
8. 青蒿素(C15H22O5)是我國科學家屠呦呦從傳統中藥中提取的抗瘧疾有效成分。下列關于C15H22O5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由三種元素組成
B. C、O元素的質量比為3∶1
C. H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D. 1個C15H22O5分子中含有11個H2分子
9. 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稀釋濃硫酸 取水倒入濃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
B 檢驗H2的純度 用拇指堵住集滿H2的試管口,管口向下靠近火焰,移開拇指點火
C 分離CuO和Fe粉 加入足量水,溶解,過濾
D 驗證Al、Cu、Ag的金屬活動性 向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各放入大小、形狀相同的Al片
A. A B. B C. C D. D
10. 80℃時將飽和Li2SO4溶液和飽和Na2CO3溶液混合反應,制備Li2CO3晶體。Na2CO3、Li2SO4、Li2CO3溶解度曲線如題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Na2CO3的溶解度一定比Li2SO4的大
B. 20℃時將Li2SO4飽和溶液升溫到40℃時變為不飽和溶液
C. 40℃時,60gNa2CO3固體加入100g水中得到160g溶液
D. 該制備反應利用了Li2CO3溶解度相對較小的性質
11. 工業上生產CaCl2·2H2O主要流程示意圖如題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OH)2
B. 粉碎可以增大反應物間的接觸面積
C. 反應器中加入的稀鹽酸可用稀硫酸代替
D. 流程中用于分離提純的設備有攪拌器和過濾器
12. 通過數字化實驗探究NaOH的性質。
實驗1∶在盛有NaOH固體的密閉容器中,水蒸氣含量隨時間的變化如圖-1所示。
實驗2∶取長期放置后的NaOH固體于燒杯中,加水溶解冷卻至室溫,加入BaCl2固體,溶液pH隨時間的變化如圖-2所示。
實驗3∶向一定體積NaOH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混合溶液的pH隨加入稀鹽酸體積的變化如圖-3所示。
已知∶BaCl2易溶于水,且溶液呈中性。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圖-1證明NaOH固體能吸收CO2和H2O而變質
B. 圖-2中ab段pH下降證明NaOH能與BaCl2發生復分解反應
C. 圖-3中向c點所得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溶液顯紅色
D. 圖-3中d點所得溶液中Na+的個數小于Cl-的個數
五、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36分)
13.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化學與文化傳承密不可分。
(1)《莊子》中記載“木與木相摩則然(燃)”。從燃燒條件分析,“木與木相摩”的取火原理是使可燃物___________。
(2)《呂氏春秋》中對青銅有“金(指銅)柔錫柔,合兩柔則剛”的記載。古代青銅器的硬度比純銅___________(填“大”或“小”)。
(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著名詩句。
①蠶絲屬于___________(填“天然”或“合成”)纖維。
②“蠟炬成灰”屬于___________(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4)《富春山居圖》是元代水墨畫。此畫能保存至今而不變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天工開物》記載了我國古代利用天然氣熬制井鹽(主要成分為NaC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天然氣燃燒吸收能量
B. 天然氣屬于純凈物
C. 熬制井鹽經過蒸發結晶過程
14. 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環是人類生存的基礎。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吸收CO2放出O2,反應∶6CO2+6XC6H12O6+6O2。
(1)C6H12O6屬于___________(填字母)。
A. 有機物 B. 無機物 C. 氧化物
(2)化合物X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
化石能源的燃燒、人和動物的呼吸作用消耗O2,產生CO2。
(3)下列關于化石能源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化石能源只能通過燃燒加以利用
B. 石油煉制可得到煤氣、汽油和石蠟等多種產品
C. 與燃煤相比,使用天然氣可以減少SO2、氮氧化物等排放
(4)某化學小組同學為比較人體吸入的氣體與呼出的氣體中CO2、O2含量高低,實驗如下:
取4個相同的集氣瓶,分別編號A、B、C、D,其中A、B用玻璃片蓋好;C和D通過排水集氣法收集兩瓶呼出的氣體,備用。完成下表:
實驗內容 現象 結論
向A、C中分別滴加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現象。 A中無明顯現象,C中___________。 呼出氣體中的CO2含量大于空氣中CO2含量。
將燃著的小木條分別伸入B、D中,觀察現象。 B中無明顯現象,D中燃著的木條熄滅。 呼出氣體中O2含量___________。
實現碳中和意義重大。燃煤煙氣中CO2的捕集可通過如下所示的物質轉化實現。
(5)“吸收”中所得的KHCO3溶液與石灰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6)“過濾”得到K2CO3溶液能循環利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
(7)工業上常用高溫煅燒CaCO3制取CO2并獲取CaO。理論上獲取1.1噸CO2時能生產CaO多少噸?(寫出計算過程)
15. “魚浮靈”是水產養殖中常見增氧劑,主要成分是過碳酸鈉(2Na2CO3·3H2O2),遇水分解為Na2CO3和H2O2,能快速增加水體中溶解氧。學習小組對增氧原理進行探究。
已知∶溶解氧是指水溶液中溶解O2濃度,單位mg·L-1,可用溶解氧傳感器測定。
【猜想】
(1)“魚浮靈”溶于水后,能快速增加水體中溶解氧的物質是什么?
猜想一∶Na2CO3溶液。猜想二∶___________。猜想三∶Na2CO3溶液和H2O2溶液協同作用。
【實驗】
實驗Ⅰ∶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過碳酸鈉溶液,測量其pH。向過碳酸鈉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有無色氣體生成,該氣體能使帶火星木條復燃。反應后將混合物過濾,向濾液中加足量鹽酸有無色氣體產生。
(2)下列儀器在配制溶液過程中無需使用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3)室溫下,測得過碳酸鈉溶液的pH=10.5,說明其溶液呈___________性。
(4)由實驗Ⅰ可知,過碳酸鈉溶液中能使水體增氧(產生O2)的物質為___________。
實驗Ⅱ∶室溫下,在相同時間內用溶解氧傳感器測量80mL的下列試劑,測得下表數據。
實驗序號 ⅰ ⅱ ⅲ ⅳ
測量試劑 水 4%Na2CO3溶液 4%H2O2溶液 4%H2O2溶液+2gNa2CO3
溶解氧/mg·L-1 4.6 4.4 6.5 9.1
【結論】
(5)由實驗Ⅰ、Ⅱ得出的結論是∶猜想___________(填“一”或“二”或“三”)正確。
【反思】
已知∶①在一定pH范圍內,pH越大水體中的H2O2越易分解,溶解氧越大。
②Na2CO3溶液呈堿性,主要原因是溶液中部分與水反應生成和OH-。質量分數相同的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NaOH溶液pH大。
(6)為驗證溶液pH對H2O2分解影響,還需補充完整以下實驗方案∶室溫下,各取80mL4%的H2O2溶液于兩只燒杯中,向燒杯中分別加入___________,在相同時間內用溶解氧傳感器測定燒杯中溶液的溶解氧。(實驗中必須使用的試劑:NaCl、NaOH)
(7)從微觀粒子變化角度分析過碳酸鈉溶于水后能快速增加水體中溶解氧的原因∶___________。
16. 氫氣的發現、制取、儲存和利用意義重大。
發現氫氣:16世紀科學家就發現稀H2SO4與Fe反應能生成“易燃空氣”。1787年拉瓦錫將H2O(g)[表示水蒸氣]通過一根燒紅的鐵制槍管,得同樣“易燃空氣”。他將“易燃空氣”命名為“生成水的元素”,即氫。
(1)拉瓦錫實驗中,槍管內壁有黑色固體(Fe3O4)生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制取氫氣:一種以NiFe2O4為催化劑制氫的反應原理如圖1所示。
(2)反應Ⅰ中NiFe2O4___________(填“參加”或“未參加”)化學反應。
(3)將16gCH4和足量的H2O(g)通過該方法制氫,理論上可獲得___________gH2.
儲存氫氣:鎂基材料固態儲氫具有儲量大、安全等優點。儲氫時,Mg與H2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MgH2固體。1m3鎂基材料儲存的H2在常溫常壓下體積可達1345m3.
(4)MgH2由兩種離子按個數比1:2構成。構成MgH2的是Mg2+和___________(填離子符號)。
(5)鎂基材料儲氫量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利用氫氣:氫氧燃料電池能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工作原理如圖2所示。
(6)質子交換膜中只允許一種微觀粒子通過,該微觀粒子為___________(填字母)。
A. e- B. H+ C. O2-
(7)燃料電池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山县| 九龙城区| 海林市| 砀山县| 遂川县| 土默特左旗| 隆安县| 凌源市| 牟定县| 望都县| 南汇区| 铜陵市| 东山县| 包头市| 房山区| 临泽县| 盈江县| 沾化县| 南陵县| 平原县| 富锦市| 辽阳市| 南岸区| 资溪县| 宜君县| 巢湖市| 江油市| 海兴县| 晋江市| 新龙县| 正蓝旗| 谷城县| 宜良县| 托克逊县| 双鸭山市| 柘荣县| 二连浩特市| 肇东市| 甘德县| 黄石市| 中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