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綜合檢測卷(一)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024·河北唐山模擬預測)生產和生活中均離不開化學的應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人體中的蛋白質和核酸中都有氫鍵存在B.電子設備中常用的鋰離子電池屬于一次電池C.人體所需的能量主要依靠糖類、脂肪、蛋白質來提供D.芳香烴作為石油化工催化重整的產物,可用于制備合成樹脂、染料、醫藥和炸藥等2.(2024·甘肅民樂縣第一中學模擬)下列關于物質分類的說法正確的是( )A.SO2和NO2都能與堿溶液反應,均屬于酸性氧化物B.蔗糖、硝酸鉀和硫酸鋇分別屬于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C.醋酸、純堿、明礬和生石灰分別屬于酸、堿、鹽和氧化物D.鹽酸屬于混合物,液氯、冰醋酸均屬于純凈物3.下列有關化學用語的表述正確的是( )A.乙酸的空間填充模型:B.聚丙烯的鏈節為—CH2—CH2—CH2—C.反式聚異戊二烯的結構簡式:D.的名稱:2,2 二甲基 4 乙基己烷4.(2024·湖北騰云聯盟聯考)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0.1 mol SiI4中硅的價層電子對數為0.4NAB.1.2 mol消耗NaOH的數目為1.2NAC.3.9 g K與足量氧氣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0.1NAD.標準狀況下,2.24 L新戊烷含C—C數目為0.4NA5.(2024·安徽一模)室溫下,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c(Al3+)=0.1 mol·L-1的溶液中:K+、Na+、S、CB.澄清透明的溶液中:Fe3+、Mg2+、S、Br-C.c(Fe2+)=1 mol·L-1的溶液:K+、H+、[Fe(CN)6]3-、MnD.水電離產生的c(OH-)=1×10-13 mol·L-1的溶液:Na+、Ca2+、Cr、Cl-6.Cl2O、ClO2、Cl2O7都是氯的常見氧化物,制備方法如下:①2Cl2+2Na2CO3+H2O===Cl2O↑+2NaHCO3+2NaCl②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③6HClO4+P2O5===2H3PO4+3Cl2O7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反應①中每生成0.5 mol Cl2O,轉移電子數約為6.02×1023B.反應②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C.Cl2O7是酸性氧化物,與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2O7+H2O2H++2ClD.Cl2O、ClO2均可用作消毒劑,自身會被還原為Cl-,則ClO2消毒能力是等質量Cl2O的1.25倍7.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實驗操作或方案正確且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A B C D實驗操作或方案實驗目的 石油分餾時接收餾出物 酸式滴定管排氣操作 制取氨氣 證明溫度對平衡的影響8.(2024·江蘇模擬預測)化合物Z是合成某種抗腫瘤藥物的重要中間體,其合成路線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Y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B.Z可以發生氧化、取代和消去反應C.X、Y、Z可用FeCl3溶液和新制的氫氧化銅進行鑒別D.Y、Z分別與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反應后所得芳香族化合物不同9.(2024·廣東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一模)反應A+B―→C(放熱)分兩步進行:①A+B―→X(吸熱),②X―→C(放熱)。下列示意圖中,能正確表示總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的是( )10.化石燃料燃燒會產生大氣污染物SO2、NOx等,科學家實驗探究用硫酸鈰循環法吸收SO2,其轉化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檢驗S可以選用鹽酸酸化的BaCl2溶液B.反應①的離子方程式為2Ce4++SO2+2H2O===2Ce3++S+4H+C.反應②中氧化劑與氧化產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D.理論上每吸收標準狀況下224 mL SO2,一定消耗0.32 g O211.(2024·南寧模擬預測)氨催化氧化時會發生如下反應:反應Ⅰ:4NH3(g)+5O2(g)4NO(g)+6H2O(g) ΔH1<0反應Ⅱ:4NH3(g)+3O2(g)2N2(g)+6H2O(g) ΔH2<0現將1 mol NH3、1.45 mol O2充入1 L恒容密閉容器中,在Pt Rh合金催化劑作用下反應模擬“氮催化氧化法”生產NO,相同時間內有關含氮生成物(假設只有兩種)物質的量隨溫度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已知:有效轉化率=×100%。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由圖可知,氨催化氧化生產NO的最佳溫度為840 ℃B.520 ℃時,NH3的有效轉化率約為33.3%C.對于反應Ⅱ,當2v正(NH3)=3v逆(H2O)時,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D.840 ℃后,NO的物質的量減小的原因可能是催化劑活性降低12.(2024·河北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月考)鈦酸鈣礦物的晶體結構如圖(a)所示,某鈣鈦礦型太陽能光伏電池的有機半導材料的結構如圖(b)所示,其中A為CH3,另兩種離子為I-和Pb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鈦酸鈣晶體中離鈣離子最近的鈦離子有8個B.圖(b)中,X為Pb2+C.CH3中H—N—H鍵角大于NH3中H—N—H鍵角D.鈦酸鈣晶體中離鈦離子最近的氧離子形成了正八面體,鈦離子位于其中心13.(2024·長春模擬預測)如圖是利用“海水河水”濃差電池(不考慮溶解氧的影響)制備H2SO4和NaOH的裝置示意圖,其中X、Y均為Ag/AgCl復合電極,電極a、b均為石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極Y是正極,電極反應為AgCl-e-===Ag+Cl-B.電池從開始工作到停止放電,理論上可制得40 g NaOHC.c、d依次為陽離子交換膜和陰離子交換膜D.電極a發生的反應是2H2O-4e-===O2↑+4H+14.(2024·安徽模擬)一種CO2被還原為CO的反應機理示意圖如下:圖1為通過實驗觀察捕獲中間體和產物推演出的CO2被還原為CO的反應過程;圖2為CO2轉化為CO過程中經歷的中間體的能壘變化。已知:MS代表反應物或中間產物;TS代表過渡態;FS代表終態產物。下列推斷不正確的是( )A.由圖1可知,存在π鍵的斷裂和形成B.由圖1、2可知,Cu(Ⅰ)是該循環的催化劑,且步驟MS2→MS3決定總反應速率C.由圖1、2可知,幾種中間產物中[Cu(CO)]+最穩定D.由圖1、2可知該過程的總反應為CO2+2H+===H2O+CO15.已知HA為一元弱酸,Ka為HA的電離常數,25 ℃時,某混合溶液中c(HA)+c(A-)=0.1 mol·L-1, lg c(HA)、lg c(A-)、lg c(H+)和lg c(OH-)隨pH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O點時,pH = 7B.Ka(HA)的數量級為10-5C.M點時,存在c(H+)=c(OH-)+c(A-)D.該體系中,c(HA)= mol·L-1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55分)16.(14分)(2024·湖南婁底模擬預測)亞硝酰氯(NOCl,熔點:-64.5 ℃,沸點:-5.5 ℃)具有刺鼻惡臭味,易溶于濃硫酸,遇水劇烈水解,是有機合成中的重要試劑。實驗室可由氯氣與一氧化氮在常溫常壓下合成NOCl,其制備裝置如圖所示:(1)圖甲中Ⅰ裝置中A導管的作用: 。(2)圖乙對應裝置用于制備NOCl。①裝置連接順序為a→ (按氣流自左向右方向,用小寫字母表示)。②裝置Ⅳ、Ⅴ除可進一步干燥NO、Cl2外,另一個作用是 。③有人認為裝置Ⅷ中氫氧化鈉溶液只能吸收氯氣和NOCl,不能吸收NO,經過查閱資料發現用重鉻酸鉀溶液可以吸收NO氣體,因此,在裝置Ⅷ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重鉻酸鉀,能與NO反應產生+3價的綠色沉淀。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3)制得的NOCl中可能含有少量N2O4雜質,為測定產品純度進行如下實驗:稱取4.0 g樣品溶于50.00 mL NaOH溶液中,加入幾滴X溶液作指示劑,用硝酸酸化的0.5 mol·L-1 AgNO3溶液滴定至終點,消耗AgNO3溶液80.0 mL。已知:Ksp(AgCl)=2.0×10-10白色沉淀;Ksp(AgI)=8.3×10-17黃色沉淀;Ksp(Ag2CrO4)=2.0×10-12磚紅色沉淀。①X溶液為 (填字母)。a.NaCl b.NaI c.Na2CrO4②寫出NOCl與水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③樣品的純度(質量分數)為 %(計算結果保留1位小數)。17.(14分)(2024·江西上饒一模)鋅是一種重要的金屬,鋅及其化合物被廣泛應用于汽車、建筑、船舶、電池等行業。現某科研小組以固體廢鋅催化劑(主要成分是ZnO,含少量Fe2O3、CuO、MnO、SiO2等雜質)為原料制備鋅的工藝流程如圖所示:已知:①“浸取”時,ZnO和CuO轉化為[Zn(NH3)4]2+、[Cu(NH3)4]2+進入溶液。②25 ℃時,Ksp(CuS)=6.4×10-36,Ksp(ZnS)=1.6×10-24。③深度除雜標準:溶液中≤2.0×10-6。(1)“浸取”溫度為30 ℃,鋅的浸出率可達90.6%,繼續升溫浸出率反而下降,其原因為 。(2)“濾渣1”的主要成分為Mn(OH)2、 。(3)“深度除錳”是將殘留的Mn2+轉化為MnO2,寫出該過程的離子方程式: 。(4)“深度除銅”時,鋅的最終回收率、除銅效果(用反應后溶液中的銅鋅比表示)與(NH4)2S加入量的關系曲線如圖所示。①由圖可知,當(NH4)2S達到一定量的時候,鋅的最終回收率下降的原因是 (用離子方程式解釋)。②“深度除銅”時(NH4)2S加入量最優選擇 (填字母)。A.100% B.110% C.120% D.130%(5)Zn原子能形成多種配位化合物,一種鋅的配合物結構如圖:①配位鍵①和②相比,較穩定的是 。②基態Zn原子的價層電子排布為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 區。③鍵角③ (填“>”“<”或“=”)120°。18.(14分)(2024·河南一模)乙烯是一種用途廣泛的有機化工原料,在現代石油和化學工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由乙烷制乙烯的研究備受關注。回答下列問題:(1)C2H6氧化脫氫反應:2C2H6(g)+O2(g)===2C2H4(g)+2H2O(g) ΔH1=-209.8 kJ· mol-1;C2H6(g)+CO2(g)===C2H4(g)+H2O(g)+CO(g) ΔH2=+178.1 kJ· mol-1。①計算反應2CO(g)+O2(g)===2CO2(g)的ΔH3= kJ· mol-1,該反應在 (填“高溫”“低溫”或“任何溫度”)能自發進行。②我國學者結合實驗與計算機模擬結果,研究了不同催化劑下乙烷脫氫階段反應歷程,如圖所示(吸附在催化劑表面的粒子用*標注,TS表示過渡態)。圖中代表催化性能較好的催化劑的反應歷程是 (填“c”或“d”),其判斷依據是 。(2)乙烷直接脫氫制乙烯的過程中,可能發生多個反應:ⅰC2H6(g)C2H4(g)+H2(g) ΔH;ⅱC2H4(g)C2H2(g)+H2(g);ⅲC2H2(g)2C(s)+H2(g)。反應的平衡常數對數值(lg K)與溫度的倒數()的關系如圖。①ΔH (填“>”“<”或“=”)0。②僅發生反應ⅰ時,C2H6的平衡轉化率為25.0%,計算反應ⅰ的Kx= (Kx是以平衡物質的量分數代替平衡濃度計算的平衡常數)。③水蒸氣在乙烷直接脫氫制乙烯中起著重要作用。一定溫度下,當總壓恒定時,增加水蒸氣與乙烷的進料比,可提高乙烷的轉化率,其原因是 。④結合上圖,分析工業上一般選擇溫度在1 000 K左右的可能原因是 。19.(13分)(2024·武漢漢陽部分學校一模)艾氟康唑(化合物K)是一種用于治療甲癬的三唑類抗真菌藥物。K的一種合成路線如圖(部分試劑和條件略去)。已知:①Boc為;②。回答下列問題:(1)A的化學名稱為 。(2)D的結構簡式為 。(3)F中含氧官能團有羥基、 。(4)E→F的反應類型為 。(5)H→I的化學方程式為 。(6)E的同分異構體能同時滿足以下3個條件的有 種(不考慮立體異構),其中核磁共振氫譜圖顯示有5組峰,且峰面積比為2∶1∶1∶1∶1的結構簡式為 。①含有手性碳原子;②含醛基和酯基;③苯環上有3個取代基且氟原子均與苯環直接相連。綜合檢測卷(一)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024·河北唐山模擬預測)生產和生活中均離不開化學的應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人體中的蛋白質和核酸中都有氫鍵存在B.電子設備中常用的鋰離子電池屬于一次電池C.人體所需的能量主要依靠糖類、脂肪、蛋白質來提供D.芳香烴作為石油化工催化重整的產物,可用于制備合成樹脂、染料、醫藥和炸藥等答案 B解析 電子設備中常用的鋰離子電池可以充放電,屬于二次電池,B錯誤。2.(2024·甘肅民樂縣第一中學模擬)下列關于物質分類的說法正確的是( )A.SO2和NO2都能與堿溶液反應,均屬于酸性氧化物B.蔗糖、硝酸鉀和硫酸鋇分別屬于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C.醋酸、純堿、明礬和生石灰分別屬于酸、堿、鹽和氧化物D.鹽酸屬于混合物,液氯、冰醋酸均屬于純凈物答案 D解析 NO2不是酸性氧化物,故A錯誤;硫酸鋇屬于強電解質,故B錯誤;純堿是碳酸鈉,屬于鹽,故C錯誤。3.下列有關化學用語的表述正確的是( )A.乙酸的空間填充模型:B.聚丙烯的鏈節為—CH2—CH2—CH2—C.反式聚異戊二烯的結構簡式:D.的名稱:2,2 二甲基 4 乙基己烷答案 C解析 乙酸的結構簡式為CH3COOH,空間填充模型為,A錯誤;聚丙烯的結構簡式為,鏈節為,B錯誤;中主鏈上有6個碳原子,2號碳上有2個甲基,4號碳上有1個甲基,系統命名為2,2,4 三甲基己烷,D錯誤。4.(2024·湖北騰云聯盟聯考)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0.1 mol SiI4中硅的價層電子對數為0.4NAB.1.2 mol消耗NaOH的數目為1.2NAC.3.9 g K與足量氧氣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0.1NAD.標準狀況下,2.24 L新戊烷含C—C數目為0.4NA答案 D解析 SiI4中硅的價層電子對數為4+=4,則0.1 mol SiI4中硅的價層電子對數為0.4NA,故A正確;1.2 mol該有機物與NaOH溶液發生水解反應消耗1.2 mol NaOH,數目為1.2NA,故B正確;3.9 g K的物質的量n==0.1 mol,K與足量氧氣反應過程中鉀元素化合價從0價升高至+1價,則0.1 mol K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0.1NA,故C正確;標準狀況下新戊烷是液態,不能用22.4 L· mol-1計算2.24 L新戊烷的物質的量,則含C—C數目不確定,故D錯誤。5.(2024·安徽一模)室溫下,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c(Al3+)=0.1 mol·L-1的溶液中:K+、Na+、S、CB.澄清透明的溶液中:Fe3+、Mg2+、S、Br-C.c(Fe2+)=1 mol·L-1的溶液:K+、H+、[Fe(CN)6]3-、MnD.水電離產生的c(OH-)=1×10-13 mol·L-1的溶液:Na+、Ca2+、Cr、Cl-答案 B解析 Al3+與C會發生相互促進的水解反應,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題意;Fe3+、Mg2+、S、Br-相互之間不反應,一定能大量共存,B符合題意;Fe2+與[Fe(CN)6]3-反應生成藍色沉淀,在酸性環境中Fe2+也可以被Mn氧化,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題意;水電離產生的c(OH-)=1×10-13 mol·L-1的溶液,可能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堿性溶液,酸性溶液中會發生反應:2Cr+2H+Cr2+H2O,同時Ca2+與Cr也會反應生成CaCrO4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題意。6.Cl2O、ClO2、Cl2O7都是氯的常見氧化物,制備方法如下:①2Cl2+2Na2CO3+H2O===Cl2O↑+2NaHCO3+2NaCl②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③6HClO4+P2O5===2H3PO4+3Cl2O7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反應①中每生成0.5 mol Cl2O,轉移電子數約為6.02×1023B.反應②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C.Cl2O7是酸性氧化物,與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2O7+H2O2H++2ClD.Cl2O、ClO2均可用作消毒劑,自身會被還原為Cl-,則ClO2消毒能力是等質量Cl2O的1.25倍答案 D解析 反應①中每生成1個Cl2O轉移2e-,故生成0.5 mol Cl2O轉移電子數約為6.02×1023,A正確;ClO2和Cl2O在消毒時自身均被還原為Cl-,則等質量ClO2和Cl2O得到電子數之比為29∶18,故ClO2消毒能力是等質量Cl2O的1.61倍,D錯誤。7.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實驗操作或方案正確且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A B C D實驗操作或方案實驗目的 石油分餾時接收餾出物 酸式滴定管排氣操作 制取氨氣 證明溫度對平衡的影響答案 D8.(2024·江蘇模擬預測)化合物Z是合成某種抗腫瘤藥物的重要中間體,其合成路線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Y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B.Z可以發生氧化、取代和消去反應C.X、Y、Z可用FeCl3溶液和新制的氫氧化銅進行鑒別D.Y、Z分別與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反應后所得芳香族化合物不同答案 C解析 Y分子中有飽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A錯誤;Z中含有—CH2OH,可以發生氧化反應、取代反應,但不能發生消去反應,B錯誤;X中含酚羥基,Y、Z均不含酚羥基,用FeCl3溶液可鑒別X與Y、Z;Y中含醛基,Z中不含醛基,用新制Cu(OH)2可鑒別Y與Z,C正確;Y、Z分別與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反應后所得芳香族化合物相同,均為,D錯誤。9.(2024·廣東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一模)反應A+B―→C(放熱)分兩步進行:①A+B―→X(吸熱),②X―→C(放熱)。下列示意圖中,能正確表示總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的是( )答案 A解析 第一步反應為吸熱反應,說明X的能量比A、B的能量總和高;第二步反應為放熱反應,則X的能量比生成物C的能量高,且總反應是放熱反應,說明反應物A、B的能量總和比生成物C的高,只有選項A的圖像符合題意。10.化石燃料燃燒會產生大氣污染物SO2、NOx等,科學家實驗探究用硫酸鈰循環法吸收SO2,其轉化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檢驗S可以選用鹽酸酸化的BaCl2溶液B.反應①的離子方程式為2Ce4++SO2+2H2O===2Ce3++S+4H+C.反應②中氧化劑與氧化產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D.理論上每吸收標準狀況下224 mL SO2,一定消耗0.32 g O2答案 B解析 從圖中看,反應①中氧化劑是Ce4+,還原劑是SO2,兩者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Ce3+、,其離子方程式為2Ce4++SO2+2H2O===2Ce3+++4H+,B正確;反應②氧氣中的氧元素化合價由0價變為-2價,為氧化劑,Ce3+化合價升高發生氧化反應得到氧化產物Ce4+,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可知:O2~4e-~4Ce4+,故氧化劑與氧化產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4,C錯誤;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可知O2~4e-~2SO2,理論上每吸收標準狀況下224 mL SO2(即0.01 mol),消耗0.005 mol氧氣,質量為0.16 g,D錯誤。11.(2024·南寧模擬預測)氨催化氧化時會發生如下反應:反應Ⅰ:4NH3(g)+5O2(g)4NO(g)+6H2O(g) ΔH1<0反應Ⅱ:4NH3(g)+3O2(g)2N2(g)+6H2O(g) ΔH2<0現將1 mol NH3、1.45 mol O2充入1 L恒容密閉容器中,在Pt Rh合金催化劑作用下反應模擬“氮催化氧化法”生產NO,相同時間內有關含氮生成物(假設只有兩種)物質的量隨溫度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已知:有效轉化率=×100%。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由圖可知,氨催化氧化生產NO的最佳溫度為840 ℃B.520 ℃時,NH3的有效轉化率約為33.3%C.對于反應Ⅱ,當2v正(NH3)=3v逆(H2O)時,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D.840 ℃后,NO的物質的量減小的原因可能是催化劑活性降低答案 C解析 由圖知520 ℃時,生成氮氣和一氧化氮的物質的量均為0.2 mol,則反應Ⅱ消耗的氨氣的物質的量為0.4 mol,反應Ⅰ消耗的氨氣的物質的量為0.2 mol,NH3的有效轉化率為×100%≈33.3%,B正確;對于反應Ⅱ,當3v正(NH3)=2v逆(H2O)時,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C錯誤。12.(2024·河北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月考)鈦酸鈣礦物的晶體結構如圖(a)所示,某鈣鈦礦型太陽能光伏電池的有機半導材料的結構如圖(b)所示,其中A為CH3,另兩種離子為I-和Pb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鈦酸鈣晶體中離鈣離子最近的鈦離子有8個B.圖(b)中,X為Pb2+C.CH3中H—N—H鍵角大于NH3中H—N—H鍵角D.鈦酸鈣晶體中離鈦離子最近的氧離子形成了正八面體,鈦離子位于其中心答案 B解析 根據均攤法,由圖b可知,晶胞中有1個A、1個B、3個X,根據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可知,X為I-,B錯誤;CH3中H—N—H的N原子沒有孤電子對,鍵角較大,氨氣中氮原子有1個孤電子對,其對成鍵電子對的排斥力較大,鍵角較小,C正確。13.(2024·長春模擬預測)如圖是利用“海水河水”濃差電池(不考慮溶解氧的影響)制備H2SO4和NaOH的裝置示意圖,其中X、Y均為Ag/AgCl復合電極,電極a、b均為石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極Y是正極,電極反應為AgCl-e-===Ag+Cl-B.電池從開始工作到停止放電,理論上可制得40 g NaOHC.c、d依次為陽離子交換膜和陰離子交換膜D.電極a發生的反應是2H2O-4e-===O2↑+4H+答案 D解析 由圖可知,X電極為濃差電池的負極,銀在負極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電極反應式為Ag+Cl--e-===AgCl,Y電極為正極,氯化銀在正極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電極反應式為AgCl+e-===Ag+Cl-;與X電極相連的b電極為電解池的陰極,水分子在陰極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電極反應式為2H2O+2e-===H2↑+2OH-,硫酸鈉溶液中的鈉離子通過陽離子交換膜d進入陰極室,與Y電極相連的a電極為陽極,水分子在陽極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電極反應式為2H2O-4e-===O2↑+4H+,硫酸鈉溶液中的硫酸根離子通過陰離子交換膜c進入陽極室,則陽極室制得硫酸,陰極室制得氫氧化鈉。缺氯化鈉溶液的體積,無法計算電池從開始工作到停止放電時外電路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和陰極室生成氫氧化鈉的質量,故B錯誤。14.(2024·安徽模擬)一種CO2被還原為CO的反應機理示意圖如下:圖1為通過實驗觀察捕獲中間體和產物推演出的CO2被還原為CO的反應過程;圖2為CO2轉化為CO過程中經歷的中間體的能壘變化。已知:MS代表反應物或中間產物;TS代表過渡態;FS代表終態產物。下列推斷不正確的是( )A.由圖1可知,存在π鍵的斷裂和形成B.由圖1、2可知,Cu(Ⅰ)是該循環的催化劑,且步驟MS2→MS3決定總反應速率C.由圖1、2可知,幾種中間產物中[Cu(CO)]+最穩定D.由圖1、2可知該過程的總反應為CO2+2H+===H2O+CO答案 D解析 由圖1中CO2被還原為CO的反應過程可知,存在CO2中π鍵的斷裂和CO中π鍵的形成,A正確;由圖1可知,Cu(Ⅰ)是該循環的催化劑,在多步反應體系中,反應速率最慢的反應決定了反應的總速率,活化能越高,反應速率越慢,由圖2可知,步驟MS2→MS3活化能最大,反應速率最慢,決定了總反應速率,B正確;能量越低,物質越穩定,由圖1、2可知,幾種中間產物中[Cu(CO)]+能量最低,最穩定,C正確;由圖1、2可知該過程的總反應為CO2+2H++2e-===H2O+CO,D錯誤。15.已知HA為一元弱酸,Ka為HA的電離常數,25 ℃時,某混合溶液中c(HA)+c(A-)=0.1 mol·L-1, lg c(HA)、lg c(A-)、lg c(H+)和lg c(OH-)隨pH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O點時,pH = 7B.Ka(HA)的數量級為10-5C.M點時,存在c(H+)=c(OH-)+c(A-)D.該體系中,c(HA)= mol·L-1答案 C解析 據圖可知O點處lg c(H+)=lg c(OH-),即c(H+)=c(OH-),溶液呈中性,溫度為25 ℃,所以pH=7,A正確;Ka(HA)=,N點處c(A-)=c(HA),pH=4.74,即c(H+)=10-4.74mol·L-1,所以Ka(HA)=10-4.74,數量級為10-5,B正確;據圖可知M點處c(A-)=c(H+),C錯誤;該體系中c(HA)+c(A-)=0.1 mol·L-1,即c(A-)=0.1 mol·L-1-c(HA),c(HA)=,解得c(HA)=mol·L-1,D正確。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55分)16.(14分)(2024·湖南婁底模擬預測)亞硝酰氯(NOCl,熔點:-64.5 ℃,沸點:-5.5 ℃)具有刺鼻惡臭味,易溶于濃硫酸,遇水劇烈水解,是有機合成中的重要試劑。實驗室可由氯氣與一氧化氮在常溫常壓下合成NOCl,其制備裝置如圖所示:(1)圖甲中Ⅰ裝置中A導管的作用: 。(2)圖乙對應裝置用于制備NOCl。①裝置連接順序為a→ (按氣流自左向右方向,用小寫字母表示)。②裝置Ⅳ、Ⅴ除可進一步干燥NO、Cl2外,另一個作用是 。③有人認為裝置Ⅷ中氫氧化鈉溶液只能吸收氯氣和NOCl,不能吸收NO,經過查閱資料發現用重鉻酸鉀溶液可以吸收NO氣體,因此,在裝置Ⅷ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重鉻酸鉀,能與NO反應產生+3價的綠色沉淀。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3)制得的NOCl中可能含有少量N2O4雜質,為測定產品純度進行如下實驗:稱取4.0 g樣品溶于50.00 mL NaOH溶液中,加入幾滴X溶液作指示劑,用硝酸酸化的0.5 mol·L-1 AgNO3溶液滴定至終點,消耗AgNO3溶液80.0 mL。已知:Ksp(AgCl)=2.0×10-10白色沉淀;Ksp(AgI)=8.3×10-17黃色沉淀;Ksp(Ag2CrO4)=2.0×10-12磚紅色沉淀。①X溶液為 (填字母)。a.NaCl b.NaI c.Na2CrO4②寫出NOCl與水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③樣品的純度(質量分數)為 %(計算結果保留1位小數)。答案 (1)平衡壓強,便于液體順利流下(2)①e→f→c→b→d(或f→e→c→b→d) ②觀察產生氣泡的速率,調節氣體的流速 ③K2Cr2O7+2NO+3H2O===2KNO3+2Cr(OH)3↓(3)①c ②NOCl+H2O===HCl+HNO2 ③65.5解析 由圖甲裝置制備氯氣,實驗室用濃鹽酸與二氧化錳制備,制得的氯氣中混有氯化氫和水蒸氣,先用飽和食鹽水吸收除去HCl,再用濃硫酸干燥;由圖甲制備NO,用銅和稀硝酸反應制備,制得的NO中可能混有硝酸、二氧化氮,先用水凈化處理,再用濃硫酸干燥。將氯氣和NO通過裝置Ⅳ、Ⅴ除可進一步干燥NO、Cl2外,還可以根據產生氣泡的速率調節氣體流速,在裝置Ⅵ中發生反應,在冰鹽中冷凝收集NOCl,氯氣、NO以及NOCl均不能排放到空氣中,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NOCl遇水劇烈水解,故在收集裝置和尾氣處理裝置之間需加一個干燥裝置,據此分析解題。(3)①由題意知,在三種離子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AgNO3溶液時,三種離子沉淀的先后順序:I->Cl->Cr。為了指示反應的終點,應讓Cl-先沉淀,所以選用Na2CrO4作指示劑。③n(AgNO3) =0.08 L×0.5 mol·L-1=0.04 mol,由關系式: NOCl ~NaCl~AgNO3,得樣品中n(NOCl)=0.04 mol,則樣品的純度為×100%=65.5%。17.(14分)(2024·江西上饒一模)鋅是一種重要的金屬,鋅及其化合物被廣泛應用于汽車、建筑、船舶、電池等行業。現某科研小組以固體廢鋅催化劑(主要成分是ZnO,含少量Fe2O3、CuO、MnO、SiO2等雜質)為原料制備鋅的工藝流程如圖所示:已知:①“浸取”時,ZnO和CuO轉化為[Zn(NH3)4]2+、[Cu(NH3)4]2+進入溶液。②25 ℃時,Ksp(CuS)=6.4×10-36,Ksp(ZnS)=1.6×10-24。③深度除雜標準:溶液中≤2.0×10-6。(1)“浸取”溫度為30 ℃,鋅的浸出率可達90.6%,繼續升溫浸出率反而下降,其原因為 。(2)“濾渣1”的主要成分為Mn(OH)2、 。(3)“深度除錳”是將殘留的Mn2+轉化為MnO2,寫出該過程的離子方程式: 。(4)“深度除銅”時,鋅的最終回收率、除銅效果(用反應后溶液中的銅鋅比表示)與(NH4)2S加入量的關系曲線如圖所示。①由圖可知,當(NH4)2S達到一定量的時候,鋅的最終回收率下降的原因是 (用離子方程式解釋)。②“深度除銅”時(NH4)2S加入量最優選擇 (填字母)。A.100% B.110% C.120% D.130%(5)Zn原子能形成多種配位化合物,一種鋅的配合物結構如圖:①配位鍵①和②相比,較穩定的是 。②基態Zn原子的價層電子排布為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 區。③鍵角③ (填“>”“<”或“=”)120°。答案 (1)溫度升高,氨氣揮發量增加,生成的[Zn(NH3)4]2+減少,不利于鋅的浸出(2)Fe(OH)3、SiO2(3)Mn2++2NH3·H2O+H2O2===MnO2↓+2N+2H2O(4)①[Zn(NH3)4]2++S2-===ZnS↓+4NH3↑ ②C(5)①① ②3d104s2 ds ③<解析 廢鋅催化劑加入NH3·H2O NH4Cl溶液浸取,鋅、銅元素以[Zn(NH3)4]2+、[Cu(NH3)4]2+進入溶液,同時鐵、鎂轉化為氫氧化物沉淀和不反應的二氧化硅成為濾渣1,向濾液中加入過氧化氫將錳離子轉化為二氧化錳沉淀,加入適量的硫化銨生成硫化銅沉淀,過濾除去沉淀,向濾液中加入有機萃取劑萃取分離出含鋅的有機相,再加入硫酸反萃取得到含鋅的水相,電解得到鋅。(4)②“深度除銅”時,(NH4)2S加入量最好應為120%,此時除銅效果較好符合深度除雜標準,且鋅的回收率仍然較高。(5)①電負性:N18.(14分)(2024·河南一模)乙烯是一種用途廣泛的有機化工原料,在現代石油和化學工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由乙烷制乙烯的研究備受關注。回答下列問題:(1)C2H6氧化脫氫反應:2C2H6(g)+O2(g)===2C2H4(g)+2H2O(g) ΔH1=-209.8 kJ· mol-1;C2H6(g)+CO2(g)===C2H4(g)+H2O(g)+CO(g) ΔH2=+178.1 kJ· mol-1。①計算反應2CO(g)+O2(g)===2CO2(g)的ΔH3= kJ· mol-1,該反應在 (填“高溫”“低溫”或“任何溫度”)能自發進行。②我國學者結合實驗與計算機模擬結果,研究了不同催化劑下乙烷脫氫階段反應歷程,如圖所示(吸附在催化劑表面的粒子用*標注,TS表示過渡態)。圖中代表催化性能較好的催化劑的反應歷程是 (填“c”或“d”),其判斷依據是 。(2)乙烷直接脫氫制乙烯的過程中,可能發生多個反應:ⅰC2H6(g)C2H4(g)+H2(g) ΔH;ⅱC2H4(g)C2H2(g)+H2(g);ⅲC2H2(g)2C(s)+H2(g)。反應的平衡常數對數值(lg K)與溫度的倒數()的關系如圖。①ΔH (填“>”“<”或“=”)0。②僅發生反應ⅰ時,C2H6的平衡轉化率為25.0%,計算反應ⅰ的Kx= (Kx是以平衡物質的量分數代替平衡濃度計算的平衡常數)。③水蒸氣在乙烷直接脫氫制乙烯中起著重要作用。一定溫度下,當總壓恒定時,增加水蒸氣與乙烷的進料比,可提高乙烷的轉化率,其原因是 。④結合上圖,分析工業上一般選擇溫度在1 000 K左右的可能原因是 。答案 (1)①-566 低溫 ②d d反應歷程中活化能更低(2)①> ②(或0.067) ③一定溫度下,當總壓恒定時,增加水蒸氣與乙烷的進料比,相當于減小壓強,反應ⅰ平衡正向移動 ④反應溫度太低,反應速率太慢,乙烷裂解制乙烯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K太小,乙烷轉化率太低;反應溫度太高,副反應增多,容易產生積碳解析 (1)①已知:Ⅰ.2C2H6(g)+O2(g)===2C2H4(g)+2H2O(g) ΔH1=-209.8 kJ·mol-1,Ⅱ.C2H6(g)+CO2(g) ===C2H4(g)+H2O(g)+CO(g) ΔH2=+178.1 kJ·mol-1,根據蓋斯定律Ⅰ-Ⅱ×2得2CO(g)+O2(g)===2CO2(g) ΔH3=-209.8 kJ·mol-1-(+178.1 kJ·mol-1×2)=-566 kJ·mol-1,2CO(g)+O2(g)===2CO2(g)是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ΔS<0,ΔH-TΔS<0時反應能夠自發進行,故該反應在低溫能自發進行。②催化劑的作用是降低活化能,由圖可知,代表催化性能較好的催化劑的反應歷程是d。(2)①由圖可知,升高溫度,減小,lg K增大,K增大,說明C2H6(g)C2H4(g)+H2(g)為吸熱反應,ΔH>0。②僅發生反應ⅰ時,C2H6的平衡轉化率為25.0%,設開始時加入a mol C2H6,列出“三段式” C2H6(g)C2H4(g)+H2(g)起始/mol a 0 0轉化/mol 0.25a 0.25a 0.25a平衡/mol 0.75a 0.25a 0.25a反應ⅰ的Kx== 。19.(13分)(2024·武漢漢陽部分學校一模)艾氟康唑(化合物K)是一種用于治療甲癬的三唑類抗真菌藥物。K的一種合成路線如圖(部分試劑和條件略去)。已知:①Boc為;②。回答下列問題:(1)A的化學名稱為 。(2)D的結構簡式為 。(3)F中含氧官能團有羥基、 。(4)E→F的反應類型為 。(5)H→I的化學方程式為 。(6)E的同分異構體能同時滿足以下3個條件的有 種(不考慮立體異構),其中核磁共振氫譜圖顯示有5組峰,且峰面積比為2∶1∶1∶1∶1的結構簡式為 。①含有手性碳原子;②含醛基和酯基;③苯環上有3個取代基且氟原子均與苯環直接相連。答案 (1)間二氟苯(或1,3 二氟苯) (2) (3)硝基和酯基 (4)加成反應(5) (6)6 、解析 (4)E與CH3CH2NO2反應生成F,根據結構簡式可知E中羰基轉化為羥基,因此E→F的反應類型為加成反應。(6)要滿足題給3個條件,則苯環上的3個取代基分別為—F、—F、,其同分異構體為(有2種位置)、(有3種位置)、(有1種位置),則滿足條件的同分異構體的數目有2+3+1=6種,其中核磁共振氫譜圖顯示有5組峰,且峰面積比為2∶1∶1∶1∶1的同分異構體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綜合檢測卷(一) 無答案 .docx 綜合檢測卷(一).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