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6屆高中化學一輪復習 單元檢測七 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與平衡(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6屆高中化學一輪復習 單元檢測七 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與平衡(含解析)

資源簡介

單元檢測七 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與平衡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下列關于電解質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0.1 mol·L-1的KA溶液pH=6.5,則HA一定為弱酸
B.等pH的鹽酸和醋酸溶液加水稀釋10倍后,c(Cl-)C.將pH=3的醋酸溶液稀釋后,溶液中所有離子的濃度均降低
D.常溫下,pH相同的鹽酸和醋酸,將兩溶液升溫至80 ℃后溶液的 pH仍然相同
2.(2024·浙江金華模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pH=11的氨水和pH=3的鹽酸混合后的溶液,若c(Cl-)=c(N),則溶液呈中性
B.在100 ℃時,pH約為6的純水呈酸性
C.25 ℃時,將pH=8的NaOH溶液加水稀釋100倍,所得溶液的pH=6
D.25 ℃時,0.1 mol·L-1 NH4Cl溶液的pH小于7不能說明NH3·H2O為弱電解質
3.苯甲酸(C6H5COOH)及其鈉鹽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劑。25 ℃,苯甲酸的Ka=6.2×10-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0.01 mol·L-1 C6H5COOH溶液稀釋100倍,pH增加2
B.0.1 mol·L-1 C6H5COONa溶液的pH≈8+2lg2
C.苯甲酸鈉溶液中:c(H+)+c(C6H5COO-)=c(OH-)
D.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苯甲酸溶液,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劑
4.下表是在相同溫度下三種酸的一些數據,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酸 HX HY HZ
濃度/(mol·L-1) 0.12 0.2 0.9 1 1
電離度 0.25 0.2 0.1 0.3 0.5
電離常數 Ka1 Ka2 Ka3 Ka4 Ka5
A.在相同溫度,從HX的數據可以說明:弱電解質溶液,濃度越低,電離度越大,且Ka1>Ka2>Ka3=0.01
B.室溫時,若在NaZ溶液中加水,則變小,若加少量鹽酸,則變大
C.含等物質的量的NaX、NaY和NaZ的混合溶液:c(Z-)D.在相同溫度下,Ka5>Ka4>Ka3
5.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A.在0.1 mol·L-1的NaHCO3溶液中c(HC)+c(H2CO3)=0.1 mol·L-1
B.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中所含微粒種類相同
C.氨水和NH4Cl溶液混合,形成pH=9的溶液中c(N)>c(Cl-)>c(OH-)>c(H+)
D.0.1 mol·L-1的NH4Cl溶液中c(H+)+c(N)=c(Cl-)+c(OH-)
6.室溫下,向3 mL 0.1 mol·L-1稀鹽酸中加入1 mL 0.1 mol·L-1氯化鈷溶液發生反應:
[Co(H2O)6]2++4Cl-[CoCl4]2-+6H2O
  粉紅色        藍色
ΔH>0
平衡時溶液呈淺紫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加熱,溶液會逐漸變成藍色
B.向溶液中加AgNO3,如果生成白色沉淀,說明該反應存在限度
C.加入少量水,平衡逆向移動
D.加入NaCl固體,平衡右移,但平衡常數不變
7.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某溫度下,弱酸的酸性:HA>HB,則等濃度的NaA和NaB溶液中離子總濃度前者小
B.常溫下,將a mol·L-1氨水與b mol·L-1鹽酸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pH=7,則NH3·H2O的電離常數Kb=(忽略溶液混合時體積的變化)
C.等濃度的①Na2C2O4溶液、②NaHC2O4溶液、③H2C2O4溶液中,c(C2)由大到小的順序為①>③>②
D.等濃度的HCN和NaCN的混合溶液顯堿性,則溶液中>1
8.某化學學習小組模擬侯氏制堿法制備純堿并測定其含量。
實驗一:模擬侯氏制堿法制備純堿。
實驗二:測定純堿純度。取m g產品,用c mol·L-1鹽酸滴定測量Na2CO3的含量,Na2CO3與HCl的滴定過程分兩階段,第一階段消耗鹽酸V1 L,第二階段消耗鹽酸V2 L。相關物質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溫度/℃ 溶解度/(g·L-1) 鹽 0 10 20 30 40
NH4HCO3 11.9 15.8 21.0 27.0 分解
NaHCO3 6.9 8.15 9.6 11.1 12.7
NH4Cl 29.4 33.3 37.2 41.1 45.8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為了促進NaHCO3沉淀析出,NaCl溶液應為飽和溶液
B.水浴加熱的溫度為30~35 ℃,目的是增大NH4HCO3的溶解度
C.滴定第二階段所用的指示劑為甲基橙,滴定終點的現象為溶液由橙色變為紅色
D.產品Na2CO3純度為×100%
9.(2024·江蘇南通高三模擬)室溫下,為了探究Na2SO3、H2SO3的性質進行了下列實驗,已知Ksp(BaSO3)=5.0×10-10,Ka1(H2SO3)=1.4×10-2,Ka2(H2SO3)=6.0×10-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實驗 實驗操作及結論
1 測定某濃度的Na2SO3溶液pH約為10.0
2 測量并計算0.2 mol·L-1 H2SO3溶液的c(H+)約為0.04 mol·L-1
3 測量并計算0.2 mol·L-1 H2SO3溶液中的c(H2SO3)約為0.14 mol·L-1
A.實驗1所在溶液中:c(HS)>(S)
B.實驗1所在溶液中:c(OH-)=c(H+)+c(HS)+2c(H2SO3)
C.0.2 mol·L-1 H2SO3溶液中存在:c(HS)>c(H2SO3)
D.將濃度均為0.4 mol·L-1H2SO3與BaCl2等體積混合,不能生成BaSO3沉淀
10.(2024·深圳模擬預測)侯氏制堿法是我國化學工程專家侯德榜于1943年創立的,是生產純堿和氯化銨兩種產品的方法。其原理為NaCl+H2O+NH3+CO2===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氨水加水稀釋過程中,逐漸減小
B.NH4Cl溶液中存在:c(N)>c(Cl-)>c(H+)>c(OH-)
C.等物質的量濃度的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前者大于后者
D.0.1 mol·L-1NaHCO3溶液中:c(H+)-c(OH-)=c(C)-c(H2CO3)
11.(2024·長沙模擬)氫硒酸是一種比醋酸略強的二元弱酸。室溫下,通過調節0.1 mol·L-1 H2Se溶液的pH(假設溶液體積不變),測得溶液中lg X[X=或]隨pH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直線①對應的縱坐標中X為
B.m點對應溶液的pH=7.45
C.隨著溶液pH的改變,溶液的導電能力也會改變
D.含有等物質的量Na2Se和NaHSe的溶液中:c(Na+)>c(Se2-)>c(HSe-)
12.毒重石的主要成分為BaCO3(含Ca2+、Mg2+、Fe3+等雜質),實驗室利用毒重石制備BaCl2·2H2O的流程如下:
已知:
Ca2+ Mg2+ Fe3+
開始沉淀時的pH 11.9 9.1 1.9
完全沉淀時的pH 13.9 11.1 3.2
Ksp(BaC2O4)=1.6×10-7,Ksp(CaC2O4)=2.3×10-9。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①處15%的某酸,可以是鹽酸或硝酸
B.濾渣Ⅱ的成分只有Mg(OH)2
C.②處加入草酸的作用是使Ca2+沉淀完全
D.③操作需要在HCl氣流中進行
13.(2024·遼寧大連模擬)常溫下,向NH4F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混合溶液中lg X[X表示或]隨pH變化如圖,已知Ka(HF)=10-4.5,Ⅰ線和Ⅱ線交點橫坐標為6.6,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Ⅰ線代表lg
B.Ⅱ線和橫軸交點坐標為(8.7,0)
C.NH4F溶液加水稀釋過程中pH逐漸減小
D.NH4F溶液中存在:c(N)+c(OH-)+2c(NH3·H2O)=c(H+)+c(F-)+2c(HF)
14.(2024·湖北模擬預測)某氨基酸衍生物AcryMet(簡稱H2L)的pKa1=1.47,pKa2=7.90。常溫下構建Cu2+ H2L體系,其中c0(Cu2+)=0.012 5 mol·L-1,c0(Cu2+)∶c0(H2L)=1∶2.2,體系中含Cu物種分布系數與pH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Cu(HL)2[CuHL]++HL- K≈0.008
B.pH=4.5時c([CuHL]+)>c(HL-)>c(H+)>c(OH-)
C.pH=11時,存在2c(L2-)+c([HL]-)+c([CuL(OH)]-)+c(OH-)=2c(Cu2+)+c([CuHL]+)+c(H+)
D.pH=12后繼續增大pH,溶液中的c([CuL(OH)]-)一定繼續增大
15.已知相同溫度下,Ksp(BaSO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曲線①中y2=4.9
B.-lg c(Ba2+)=5.1時,兩溶液中=1
C.加適量BaCl2固體可使溶液由c點變到b點
D.該溫度下:Ksp(BaSO4)=1.0×10-10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55分)
16.(13分)水溶液廣泛存在于生命體及其賴以生存的環境中。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鹽類的水解平衡和難溶電解質的沉淀溶解平衡都與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等息息相關。回答下列問題:
(1)25 ℃時,FeCl3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      (用離子方程式表示),把FeCl3溶液蒸干并灼燒得到的固體產物是    (填化學式)。
(2)25 ℃時,NH3·H2O的Kb=1.8×10-5,H2SO3的Ka1=1.3×10-2,Ka2=6.2×10-8。若氨水的濃度為2.0 mol·L-1,溶液中的c(OH-)=    ,將SO2通入該氨水中,當c(OH-)降至1.0×10-7 mol·L-1時,溶液中的=    。
(3)25 ℃時,檸檬酸(用H3R表示)為三元弱酸,其電離常數:Ka1=7.4×10-4,Ka2=1.7×10-5,Ka3=4.0×10-7;電離常數的負對數:pKa1=3.13,pKa2=4.76,pKa3=6.40。
①在濃度均為0.1 mol·L-1的NaH2R和Na2HR的混合液中,c(H2R-)   (填“<”“>”或“=”)c(HR2-);c(H3R)+c(H2R-)+c(HR2-)+c(R3-)=    (填寫準確數值,下同)。
②當c(H2R-)=c(R3-)時,溶液的pH=   。
17.(13分)(2024·廣東模擬預測)CN-能與Ag+生成[Ag(CN)2]-,常用于自然界中提取銀或廢液中回收銀。
(1)已知Ag在第五周期,與Cu同族,Ag+的價層電子排布式為   。[Ag(CN)2]-中   原子提供孤電子對。
(2)向AgCl懸濁液中加入少量NaCN粉末,沉淀會逐漸溶解。此過程也可以表示為AgCl(s)+2NaCN(s)[Ag(CN)2]-(aq)+2Na+(aq)+Cl-(aq),則此反應的ΔH=   。
已知:
(3)常溫下,向含有Na[Ag(CN)2]溶液中加入Na2S,生成黑色沉淀,存在以下平衡:
ⅰ.Ag+(aq)+2CN-(aq)[Ag(CN)2]-(aq) Kf=1021;
ⅱ.Ag2S(s)2Ag+(aq)+S2-(aq) Ksp=10-50。
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
A.加入Na2S時,反應ⅰ的平衡逆向移動,其平衡常數Kf減小
B.隨著c(CN-)增大,減小
C.溶液中存在c(Na+)+c(H+)+c(Ag+)=c([Ag(CN)2]-)+c(CN-)+c(OH-)
D.加水稀釋,反應ⅱ的平衡正向移動,c(Ag+)增大
②反應2[Ag(CN)2]-(aq)+S2-(aq)Ag2S(s)+4CN-(aq) K=   (用Ksp、Kf表示)。
(4)由于CN-有劇毒,生產中常改用R2-提取Ag+。
已知:Ag+(aq)+R2-(aq)[AgR]-(aq) K1=108.8;
[AgR]-(aq)+R2-(aq)[AgR2]3-(aq) K2=104.7。
向1 L 0.1 mol·L-1AgNO3溶液中加入Na2R固體,得到澄清溶液(溶液體積不變),溶液中Ag+、[AgR]-、[AgR2]3-的物質的量分數δ(X)隨-lg c(R2-)的變化如圖所示。
已知:溶液中δ(X)=。
①曲線   (填標號)表示Ag+的變化。
②m點c(R2-)約為    mol·L-1。
18.(15分)(2025·山西高三模擬)石油、天然氣開采、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業產生的廢氣中普遍含有H2S,對H2S回收處理并加以利用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已知Ka1(H2S)=10-6.88、Ka2(H2S)=10-14.12。
回答下列問題:
(1)硫化氫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也可以用ZnCl2溶液吸收。
①向100 mL 0.3 mol·L-1NaOH溶液中緩慢通入H2S氣體至完全反應,當溶液中c(Na2S)與c(NaHS)相等時,通入的H2S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約為    L。
②常溫下,向0.1 mol·L-1ZnCl2酸性溶液中通入H2S至c(H2S)=0.01 mol·L-1時,溶液中剛好有ZnS沉淀生成,計算溶液的pH=   [已知:Ksp(ZnS)=10-21.6]。
(2)活性炭氧化吸附脫除H2S的原理如圖所示,已知核心反應為HS-+O===S↓+OH-。
①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水膜的厚度,H2S的去除率   (填“增大”或“降低”)。
②研究發現,其他條件不變時,適當增大水膜的pH,H2S的去除率增大,其原因可能為   。
(3)最近我國在太陽能光電催化 化學耦合處理硫化氫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裝置如圖所示。a極區依次發生的反應為   、   。
(4)富瑪克斯法治理硫化氫的工藝流程如圖所示,反應Ⅰ中無論H2S是少量還是過量均只生成兩種酸式鹽,反應Ⅱ生成RNHOH,反應Ⅲ生成RNO(R表示芳香烴基)。
①結合反應Ⅰ判斷,四個電離常數Ka1(H2S)、Ka2(H2S)、Ka1(H2CO3)、Ka2(H2CO3)中最大的和最小的分別是   、   。
②寫出反應Ⅱ中生成硫單質的化學方程式:       。
19.(14分)(2023·武漢江漢區模擬)高純硫酸錳在電池材料領域具有重要的用途。一種以軟錳礦(主要成分是MnO2,含有Fe2O3、SiO2、Al2O3、MgO等雜質)和硫鐵礦(主要成分是FeS2,含有FeO、NiO、SiO2等雜質)為原料制備MnSO4流程如圖所示。
相關金屬離子[c0(Mn+)=0.1 mol·L-1]形成氫氧化物沉淀的pH范圍如下:
金屬離子 Mn2+ Fe2+ Fe3+ Al3+ Mg2+ Ni2+
開始沉淀的pH 8.1 6.3 1.5 3.4 8.9 6.9
沉淀完全的pH 10.1 8.3 2.8 4.7 10.9 8.9
回答下列問題:
(1)“濾渣1”的成分是SiO2。“酸浸”過程中,FeS2轉化為Fe2(SO4)3的化學方程式為       。
(2)“氧化”目的是將浸出液中Fe2+氧化為Fe3+,為檢測溶液中Fe2+是否被氧化完全,可選用的化學試劑為       。
(3)已知加入CaCO3調節溶液pH為5~6,則“濾渣2”的主要成分是       。
(4)已知Ksp(MnS)=2.5×10-13,Ksp(NiS)=1.0×10-21,請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計算說明“除雜1”中選擇MnS的原因為       。
(5)“除雜2”中加入MnF2的作用是       。
(6)如圖為MnSO4溶解度曲線。則“結晶”的具體操作為       、       、洗滌、干燥。單元檢測七 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與平衡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下列關于電解質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0.1 mol·L-1的KA溶液pH=6.5,則HA一定為弱酸
B.等pH的鹽酸和醋酸溶液加水稀釋10倍后,c(Cl-)C.將pH=3的醋酸溶液稀釋后,溶液中所有離子的濃度均降低
D.常溫下,pH相同的鹽酸和醋酸,將兩溶液升溫至80 ℃后溶液的 pH仍然相同
答案 B
解析 溫度未知,所以無法判斷HA是強酸還是弱酸,A錯誤;等pH的鹽酸和醋酸溶液的濃度:c(HCl)CH3COOH,D錯誤。
2.(2024·浙江金華模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pH=11的氨水和pH=3的鹽酸混合后的溶液,若c(Cl-)=c(N),則溶液呈中性
B.在100 ℃時,pH約為6的純水呈酸性
C.25 ℃時,將pH=8的NaOH溶液加水稀釋100倍,所得溶液的pH=6
D.25 ℃時,0.1 mol·L-1 NH4Cl溶液的pH小于7不能說明NH3·H2O為弱電解質
答案 A
解析 pH=11的氨水和pH=3的鹽酸混合后的溶液存在電荷守恒c(Cl-)+c(OH-)=c(N)+c(H+),若c(Cl-)=c(N),則c(OH-)=c(H+),溶液呈中性,故A正確;在100 ℃時,Kw=10-12,pH約為6的純水呈中性,故B錯誤;25 ℃時,溶液的pH=6顯酸性,將pH=8的NaOH溶液加水稀釋100倍不可能由堿性變為酸性,故C錯誤;25 ℃時,0.1 mol·L-1 NH4Cl溶液的pH小于7,是因為N+H2ONH3·H2O+H+,說明NH3·H2O為弱電解質,故D錯誤。
3.苯甲酸(C6H5COOH)及其鈉鹽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劑。25 ℃,苯甲酸的Ka=6.2×10-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0.01 mol·L-1 C6H5COOH溶液稀釋100倍,pH增加2
B.0.1 mol·L-1 C6H5COONa溶液的pH≈8+2lg2
C.苯甲酸鈉溶液中:c(H+)+c(C6H5COO-)=c(OH-)
D.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苯甲酸溶液,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劑
答案 B
解析 苯甲酸為一元弱酸,加水稀釋時,電離平衡右移,溶液pH增加小于2,故A錯誤;由電離常數可知,苯甲酸根離子的水解常數Kh=,則0.1 mol·L-1苯甲酸鈉溶液中氫氧根離子濃度為 mol·L-1,所以溶液pH≈8+2lg2,故B正確;苯甲酸鈉溶液中存在質子守恒關系:c(H+)+c(C6H5COOH)=c(OH-),故C錯誤;苯甲酸為一元弱酸,則苯甲酸鈉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堿性,則用氫氧化鈉標準溶液滴定苯甲酸溶液時,應用酚酞作指示劑,故D錯誤。
4.下表是在相同溫度下三種酸的一些數據,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酸 HX HY HZ
濃度/(mol·L-1) 0.12 0.2 0.9 1 1
電離度 0.25 0.2 0.1 0.3 0.5
電離常數 Ka1 Ka2 Ka3 Ka4 Ka5
A.在相同溫度,從HX的數據可以說明:弱電解質溶液,濃度越低,電離度越大,且Ka1>Ka2>Ka3=0.01
B.室溫時,若在NaZ溶液中加水,則變小,若加少量鹽酸,則變大
C.含等物質的量的NaX、NaY和NaZ的混合溶液:c(Z-)D.在相同溫度下,Ka5>Ka4>Ka3
答案 D
解析 相同溫度下電離度隨溶液濃度的增大而減小,結合表中數據判斷,當HX的濃度為1 mol·L-1時,HX的電離度小于0.1,故三種酸的酸性強弱順序為HZ>HY>HX,D項正確;電離常數只與溫度有關,溫度相同,Ka1=Ka2=Ka3,A項錯誤;依據Z-+H2OHZ+OH-可知,是Z-水解常數的倒數,其只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B項錯誤;依據“越弱越水解”可知,NaX的水解程度最大,c(X-)最小,C項錯誤。
5.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A.在0.1 mol·L-1的NaHCO3溶液中c(HC)+c(H2CO3)=0.1 mol·L-1
B.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中所含微粒種類相同
C.氨水和NH4Cl溶液混合,形成pH=9的溶液中c(N)>c(Cl-)>c(OH-)>c(H+)
D.0.1 mol·L-1的NH4Cl溶液中c(H+)+c(N)=c(Cl-)+c(OH-)
答案 A
解析 根據碳元素守恒可知,c(HC)+c(H2CO3)+c(C)=0.1 mol·L-1,A錯誤;Na2CO3與NaHCO3溶液中均含有H2O、Na+、H2CO3、HC、C、H+、OH-,故所含微粒種類相同,B正確;氨水和NH4Cl溶液混合,形成pH=9的溶液,則c(OH-)>c(H+) ,根據電荷守恒c(Cl-)+c(OH-)=c(N)+c(H+),則c(Cl-)c(Cl-)>c(OH-)>c(H+),C正確;根據電荷守恒可知,c(H+)+c(N)=c(Cl-)+c(OH-),D正確。
6.室溫下,向3 mL 0.1 mol·L-1稀鹽酸中加入1 mL 0.1 mol·L-1氯化鈷溶液發生反應:
[Co(H2O)6]2++4Cl-[CoCl4]2-+6H2O
  粉紅色        藍色
ΔH>0
平衡時溶液呈淺紫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加熱,溶液會逐漸變成藍色
B.向溶液中加AgNO3,如果生成白色沉淀,說明該反應存在限度
C.加入少量水,平衡逆向移動
D.加入NaCl固體,平衡右移,但平衡常數不變
答案 B
解析 正反應為吸熱反應,加熱,平衡正向移動,溶液變藍色,故A正確;Cl-過量,所以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銀,會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不能說明反應存在限度,故B錯誤;加水稀釋,平衡逆向移動,故C正確;加入氯化鈉,氯離子濃度增大,平衡向右移動,但平衡常數只受溫度影響,故D正確。
7.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某溫度下,弱酸的酸性:HA>HB,則等濃度的NaA和NaB溶液中離子總濃度前者小
B.常溫下,將a mol·L-1氨水與b mol·L-1鹽酸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pH=7,則NH3·H2O的電離常數Kb=(忽略溶液混合時體積的變化)
C.等濃度的①Na2C2O4溶液、②NaHC2O4溶液、③H2C2O4溶液中,c(C2)由大到小的順序為①>③>②
D.等濃度的HCN和NaCN的混合溶液顯堿性,則溶液中>1
答案 B
解析 酸性:HA>HB,故水解程度:B->A-,則等濃度的NaB溶液的堿性強于NaA溶液的堿性,根據電荷守恒:c(OH-)+c(A-)=c(H+)+c(Na+),c(OH-)+c(B-)=c(H+)+c(Na+)等濃度時,NaA溶液中c(H+)更大,離子總濃度更大,A錯誤;常溫下,將a mol·L-1氨水與b mol·L-1鹽酸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pH=7,溶液呈中性,c(H+)=c(OH-),由電荷守恒可知,c(Cl-)=c(N)= mol·L-1,由元素守恒可知,c(NH3·H2O)+c(N)= mol·L-1,則NH3·H2O的電離常數Kb=,B正確;三種溶液中c(C2):①>②>③,C錯誤;等濃度的HCN和NaCN的混合溶液顯堿性,說明CN-水解程度大于HCN的電離程度,溶液中<1,D錯誤。
8.某化學學習小組模擬侯氏制堿法制備純堿并測定其含量。
實驗一:模擬侯氏制堿法制備純堿。
實驗二:測定純堿純度。取m g產品,用c mol·L-1鹽酸滴定測量Na2CO3的含量,Na2CO3與HCl的滴定過程分兩階段,第一階段消耗鹽酸V1 L,第二階段消耗鹽酸V2 L。相關物質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溫度/℃ 溶解度/(g·L-1) 鹽 0 10 20 30 40
NH4HCO3 11.9 15.8 21.0 27.0 分解
NaHCO3 6.9 8.15 9.6 11.1 12.7
NH4Cl 29.4 33.3 37.2 41.1 45.8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為了促進NaHCO3沉淀析出,NaCl溶液應為飽和溶液
B.水浴加熱的溫度為30~35 ℃,目的是增大NH4HCO3的溶解度
C.滴定第二階段所用的指示劑為甲基橙,滴定終點的現象為溶液由橙色變為紅色
D.產品Na2CO3純度為×100%
答案 C
解析 制備Na2CO3的工藝流程中,先將NaCl加水溶解,再加入NH4HCO3溶液,水浴加熱,根據不同溫度條件下各物質的溶解度不同,為了得到NaHCO3晶體,控制溫度在30~35 ℃發生反應,靜置抽濾后,最終得到濾液為NH4Cl溶液,晶體為NaHCO3,再將其加熱烘干,利用NaHCO3受熱易分解的性質,加熱分解NaHCO3制備Na2CO3,即2NaHCO3Na2CO3+CO2↑+H2O。Na2CO3與HCl的滴定過程,第一次滴定發生的反應是Na2CO3+HCl===NaHCO3+NaCl,滴定終點為堿性,因此指示劑使用的是酚酞;第二次滴定時發生的反應是NaHCO3+HCl===NaCl+H2O+CO2↑,滴定終點為弱酸性,因此使用的指示劑可以是甲基橙,據此作答。使用氯化鈉飽和溶液,能夠最大程度地提高氯化鈉的濃度,促進NaHCO3沉淀析出,故A正確;由題中所給信息可知,40 ℃時,NH4HCO3會發生分解,若是低于30 ℃,反應速率較慢,因此目的是增大NH4HCO3的溶解度,更有利于NaHCO3的析出,故B正確;根據分析可知,第二次滴定時使用的指示劑為甲基橙溶液,滴定到終點前溶液的溶質為碳酸氫鈉和氯化鈉,滴定達到終點后溶液的溶質為氯化鈉和碳酸(溶解的CO2),所以滴定終點的現象為溶液由黃色變橙色,故C錯誤;第一次滴定發生的反應是Na2CO3+HCl===NaHCO3+NaCl,則n(Na2CO3)=n生成(NaHCO3)=n(HCl)=c mol·L-1×V1 L,則產品Na2CO3純度為×100%,故D正確。
9.(2024·江蘇南通高三模擬)室溫下,為了探究Na2SO3、H2SO3的性質進行了下列實驗,已知Ksp(BaSO3)=5.0×10-10,Ka1(H2SO3)=1.4×10-2,Ka2(H2SO3)=6.0×10-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實驗 實驗操作及結論
1 測定某濃度的Na2SO3溶液pH約為10.0
2 測量并計算0.2 mol·L-1 H2SO3溶液的c(H+)約為0.04 mol·L-1
3 測量并計算0.2 mol·L-1 H2SO3溶液中的c(H2SO3)約為0.14 mol·L-1
A.實驗1所在溶液中:c(HS)>(S)
B.實驗1所在溶液中:c(OH-)=c(H+)+c(HS)+2c(H2SO3)
C.0.2 mol·L-1 H2SO3溶液中存在:c(HS)>c(H2SO3)
D.將濃度均為0.4 mol·L-1H2SO3與BaCl2等體積混合,不能生成BaSO3沉淀
答案 B
解析 Ka2=,結合pH代入數值知,Na2SO3溶液中c(S)>c(HS),A錯誤;在Na2SO3溶液中,根據質子守恒得c(OH-)=c(H+)+c(HS)+2c(H2SO3),B正確;0.2 mol·L-1H2SO3溶液中的c(H2SO3)約為0.14 mol·L-1,c(H+)約為0.04 mol·L-1,根據H2SO3的電離方程式,得出c(HS)<0.04 mol·L-1,所以c(H2SO3)>c(HS),C錯誤;將濃度均為0.4 mol·L-1H2SO3與BaCl2等體積混合后,c(H2SO3)為0.2 mol·L-1,c(Ba2+)為0.2 mol·L-1,c(S)= mol·L-1=1.05×10-7 mol·L-1,Q(BaSO3)=c(Ba2+)·c(S)=0.2×1.05×10-7=2.1×10-8>Ksp(BaSO3)=5.0×10-10,所以溶液中會產生沉淀,D錯誤。
10.(2024·深圳模擬預測)侯氏制堿法是我國化學工程專家侯德榜于1943年創立的,是生產純堿和氯化銨兩種產品的方法。其原理為NaCl+H2O+NH3+CO2===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氨水加水稀釋過程中,逐漸減小
B.NH4Cl溶液中存在:c(N)>c(Cl-)>c(H+)>c(OH-)
C.等物質的量濃度的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前者大于后者
D.0.1 mol·L-1NaHCO3溶液中:c(H+)-c(OH-)=c(C)-c(H2CO3)
答案 D
解析 NH3·H2ON+OH-,Kb=,,氨水加水稀釋過程中,c(OH-) 減小,逐漸增大,A錯誤;NH4Cl是強酸弱堿鹽,溶液中存在:c(Cl-)>c(N)>c(H+)>c(OH-),B錯誤;等物質的量濃度的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前者小于后者,C錯誤;0.1 mol·L-1NaHCO3溶液中存在質子守恒,則c(H+)-c(OH-)=c(C)-c(H2CO3),D正確。
11.(2024·長沙模擬)氫硒酸是一種比醋酸略強的二元弱酸。室溫下,通過調節0.1 mol·L-1 H2Se溶液的pH(假設溶液體積不變),測得溶液中lg X[X=或]隨pH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直線①對應的縱坐標中X為
B.m點對應溶液的pH=7.45
C.隨著溶液pH的改變,溶液的導電能力也會改變
D.含有等物質的量Na2Se和NaHSe的溶液中:c(Na+)>c(Se2-)>c(HSe-)
答案 D
解析 隨pH的增大c(H2Se)減小,c(HSe-)增大,因此lg減小,即直線①代表lg與pH的關系,A正確;依據圖像信息及電離平衡常數表達式,可求出氫硒酸的電離平衡常數Ka1=10-3.9、Ka2=10-11,m點為兩直線的交點,可得,m點存在c2(H+)=Ka1·Ka2=10-14.9即pH為7.45,B正確;改變溶液的pH,可能是通過加入酸或堿進行,故導電能力會改變,C正確;根據電離平衡常數,Na2Se是強堿弱酸鹽,Se2-更易水解,NaHSe的水解大于電離,溶液呈堿性,溶液中c(HSe-)>c(Se2-),D錯誤。
12.毒重石的主要成分為BaCO3(含Ca2+、Mg2+、Fe3+等雜質),實驗室利用毒重石制備BaCl2·2H2O的流程如下:
已知:
Ca2+ Mg2+ Fe3+
開始沉淀時的pH 11.9 9.1 1.9
完全沉淀時的pH 13.9 11.1 3.2
Ksp(BaC2O4)=1.6×10-7,Ksp(CaC2O4)=2.3×10-9。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①處15%的某酸,可以是鹽酸或硝酸
B.濾渣Ⅱ的成分只有Mg(OH)2
C.②處加入草酸的作用是使Ca2+沉淀完全
D.③操作需要在HCl氣流中進行
答案 C
解析 毒重石用15%的鹽酸浸取后,溶液含有的陽離子有Ca2+、Mg2+、Fe3+、Ba2+,加入氨水調節pH后,Fe3+完全沉淀,濾渣Ⅰ為氫氧化鐵,加入氫氧化鈉調節pH=12.5后Mg2+全部沉淀,Ca2+部分沉淀,濾渣Ⅱ中含有氫氧化鎂和氫氧化鈣,加入適量草酸后鈣離子沉淀完全,濾渣Ⅲ為草酸鈣,濾液再經過蒸發濃縮、冷卻結晶就可以得到BaCl2·2H2O。③為蒸發濃縮、冷卻結晶,不需要在HCl氣流中進行,D錯誤。
13.(2024·遼寧大連模擬)常溫下,向NH4F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混合溶液中lg X[X表示或]隨pH變化如圖,已知Ka(HF)=10-4.5,Ⅰ線和Ⅱ線交點橫坐標為6.6,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Ⅰ線代表lg
B.Ⅱ線和橫軸交點坐標為(8.7,0)
C.NH4F溶液加水稀釋過程中pH逐漸減小
D.NH4F溶液中存在:c(N)+c(OH-)+2c(NH3·H2O)=c(H+)+c(F-)+2c(HF)
答案 C
解析 向NH4F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隨著pH增大,c(F-)增大,c(HF)減小,lg增大, c(N)減小,c(NH3·H2O)增大,lg減小,Ⅰ線代表lg,A正確;Ⅰ線和Ⅱ線交點橫坐標為6.6,可得,,Kb(NH3·H2O)=10-5.3,橫軸交點說明=1,則,c(OH-)=10-5.3 mol·L-1,pH=8.7,B正確;Ka(HF)>Kb(NH3·H2O),NH4F溶液顯酸性,加水稀釋過程中水解程度增大,但氫離子濃度減小,pH逐漸增大,C錯誤;NH4F溶液中存在電荷守恒:c(N)+c(H+)=c(F-)+c(OH-),元素守恒:c(N)+c(NH3·H2O)=c(F-)+c(HF),兩式相減得c(OH-)+c(NH3·H2O)=c(H+)+c(HF),與c(N)+c(NH3·H2O)=c(F-)+c(HF)相加得c(N)+c(OH-)+2c(NH3·H2O)=c(H+)+c(F-)+2c(HF),D正確。
14.(2024·湖北模擬預測)某氨基酸衍生物AcryMet(簡稱H2L)的pKa1=1.47,pKa2=7.90。常溫下構建Cu2+ H2L體系,其中c0(Cu2+)=0.012 5 mol·L-1,c0(Cu2+)∶c0(H2L)=1∶2.2,體系中含Cu物種分布系數與pH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Cu(HL)2[CuHL]++HL- K≈0.008
B.pH=4.5時c([CuHL]+)>c(HL-)>c(H+)>c(OH-)
C.pH=11時,存在2c(L2-)+c([HL]-)+c([CuL(OH)]-)+c(OH-)=2c(Cu2+)+c([CuHL]+)+c(H+)
D.pH=12后繼續增大pH,溶液中的c([CuL(OH)]-)一定繼續增大
答案 A
解析 由圖可知,溶液pH為6.90時,溶液中[CuHL]+的分布系數與Cu(HL)2的分布系數均為48%,由電離常數可知,H2L溶液中Ka1==1×10-1.47,pH=6.90,得到關系式c(HL-)=1×105.43×c(H2L)①,Ka2==1×10-7.9,得到10c(L2-)=c(HL-)②,部分HL-和L2-與銅離子結合,導致濃度減少,與Cu元素結合的L元素總濃度為0.012 5 mol·L-1×0.48+0.012 5 mol·L-1×0.48×2+0.012 5 mol·L-1×0.04=0.018 5 mol·L-1 ③,根據L元素守恒有關系式c(HL-)+c(H2L)+c(L2-)+c(與Cu結合的L元素)=0.012 5 mol·L-1 ×2.2④,將①、②、③代入④中得到關系式c(HL-)+c(HL-)+0.018 5 mol·L-1=0.027 5 mol·L-1,則HL-的濃度約為0.008 mol·L-1,由方程式可知,反應的平衡常數K==c(HL-)≈0.008,故A正確;由圖可知,溶液pH為4.5時,同理由A項可知1×10-3.03×c(HL-)=c(H2L)①,103.4c(L2-)=c(HL-)②,溶液pH為4.5時,與Cu元素結合的L元素總濃度大約為0.012 5 mol·L-1,根據L元素守恒有關系式,c(HL-)+c(H2L)+c(L2-)+c(與Cu結合的L元素)=0.012 5 mol·L-1×2.2,代入①和②得到c(HL-)+10-3.03× c(HL-)+10-3.4×c(HL-)+0.012 5 mol·L-1=0.027 5 mol·L-1,解得HL-的濃度約為0.015 mol·L-1,溶液pH為4.5時,溶液中[CuHL]+小于0.012 5 mol·L-1,則溶液中HL-的濃度大于[CuHL]+, 故B錯誤;由圖可知,溶液pH為11時,溶液中外加堿調節pH,則溶液中存在電荷守恒關系2c(L2-)+c([HL]-)+c([CuL(OH)]-)+c(OH-)=2c(Cu2+)+c([CuHL]+)+c(H+)中缺少了金屬陽離子,故C錯誤;由圖可知,溶液pH為12時,[CuL(OH)]-的分布系數接近最大,則繼續增大pH,溶液中[CuL(OH)]-會轉化為氫氧化銅而減小,故D錯誤。
15.已知相同溫度下,Ksp(BaSO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曲線①中y2=4.9
B.-lg c(Ba2+)=5.1時,兩溶液中=1
C.加適量BaCl2固體可使溶液由c點變到b點
D.該溫度下:Ksp(BaSO4)=1.0×10-10
答案 B
解析 由硫酸鋇的溶度積小于碳酸鋇可知,曲線①表示硫酸鋇的沉淀溶解曲線,曲線②表示碳酸鋇的沉淀溶解曲線。由圖可知,當溶液中-lg c(Ba2+)=1.0時,-lg c(S)=9.0,則硫酸鋇的溶度積為1.0×10-1× 1.0×10-9=1.0×10-10,當溶液中-lg c(Ba2+)=5.1時,溶液中y2=10-5.1=4.9,故A、D正確;向碳酸鋇飽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鋇固體,溶液中鋇離子濃度增大,溶度積不變,則硫酸根離子濃度減小,可以使溶液由c點變到b點,故C正確。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55分)
16.(13分)水溶液廣泛存在于生命體及其賴以生存的環境中。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鹽類的水解平衡和難溶電解質的沉淀溶解平衡都與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等息息相關。回答下列問題:
(1)25 ℃時,FeCl3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      (用離子方程式表示),把FeCl3溶液蒸干并灼燒得到的固體產物是    (填化學式)。
(2)25 ℃時,NH3·H2O的Kb=1.8×10-5,H2SO3的Ka1=1.3×10-2,Ka2=6.2×10-8。若氨水的濃度為2.0 mol·L-1,溶液中的c(OH-)=    ,將SO2通入該氨水中,當c(OH-)降至1.0×10-7 mol·L-1時,溶液中的=    。
(3)25 ℃時,檸檬酸(用H3R表示)為三元弱酸,其電離常數:Ka1=7.4×10-4,Ka2=1.7×10-5,Ka3=4.0×10-7;電離常數的負對數:pKa1=3.13,pKa2=4.76,pKa3=6.40。
①在濃度均為0.1 mol·L-1的NaH2R和Na2HR的混合液中,c(H2R-)   (填“<”“>”或“=”)c(HR2-);c(H3R)+c(H2R-)+c(HR2-)+c(R3-)=    (填寫準確數值,下同)。
②當c(H2R-)=c(R3-)時,溶液的pH=   。
答案 (1)Fe3++3H2OFe(OH)3+3H+ Fe2O3 (2)6.0×10-3 mol·L-1 0.62 (3)①< 0.2 mol·L-1 ②5.58
解析 (2)NH3·H2ON+OH-,Kb==1.8×10-5,因電離微弱,氨水的濃度近似為2.0 mol·L-1,解得c(OH-)=6.0×10-3 mol·L-1;,當c(OH-)降至1.0×10-7 mol·L-1時,c(H+)=1.0×10-7 mol·L-1,溶液中的=0.62。(3)①在濃度均為0.1 mol·L-1的NaH2R和Na2HR的混合液中,H2R-電離常數Ka2=1.7×10-5,水解常數Kh=≈1.35×10-11 ,H2R-以電離為主,同理HR2-也以電離為主,且H2R-的電離程度大于HR2-的電離程度,所以c(H2R-)17.(13分)(2024·廣東模擬預測)CN-能與Ag+生成[Ag(CN)2]-,常用于自然界中提取銀或廢液中回收銀。
(1)已知Ag在第五周期,與Cu同族,Ag+的價層電子排布式為   。[Ag(CN)2]-中   原子提供孤電子對。
(2)向AgCl懸濁液中加入少量NaCN粉末,沉淀會逐漸溶解。此過程也可以表示為AgCl(s)+2NaCN(s)[Ag(CN)2]-(aq)+2Na+(aq)+Cl-(aq),則此反應的ΔH=   。
已知:
(3)常溫下,向含有Na[Ag(CN)2]溶液中加入Na2S,生成黑色沉淀,存在以下平衡:
ⅰ.Ag+(aq)+2CN-(aq)[Ag(CN)2]-(aq) Kf=1021;
ⅱ.Ag2S(s)2Ag+(aq)+S2-(aq) Ksp=10-50。
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
A.加入Na2S時,反應ⅰ的平衡逆向移動,其平衡常數Kf減小
B.隨著c(CN-)增大,減小
C.溶液中存在c(Na+)+c(H+)+c(Ag+)=c([Ag(CN)2]-)+c(CN-)+c(OH-)
D.加水稀釋,反應ⅱ的平衡正向移動,c(Ag+)增大
②反應2[Ag(CN)2]-(aq)+S2-(aq)Ag2S(s)+4CN-(aq) K=   (用Ksp、Kf表示)。
(4)由于CN-有劇毒,生產中常改用R2-提取Ag+。
已知:Ag+(aq)+R2-(aq)[AgR]-(aq) K1=108.8;
[AgR]-(aq)+R2-(aq)[AgR2]3-(aq) K2=104.7。
向1 L 0.1 mol·L-1AgNO3溶液中加入Na2R固體,得到澄清溶液(溶液體積不變),溶液中Ag+、[AgR]-、[AgR2]3-的物質的量分數δ(X)隨-lg c(R2-)的變化如圖所示。
已知:溶液中δ(X)=。
①曲線   (填標號)表示Ag+的變化。
②m點c(R2-)約為    mol·L-1。
答案 (1)4d10 C
(2)ΔH1+ΔH2+ΔH3
(3)①B ②
(4)①c ②4×10-4.7
解析 (1)[Ag(CN)2]-中配體為CN-,CN-中C原子和N原子都含有孤電子對,由于C的電負性小于N,對電子對的吸引能力較弱,則C原子提供孤電子對。(2)已知:①Ag+(aq)+2CN-(aq)[Ag(CN)2]-(aq)  ΔH1;②AgCl(s)Ag+(aq)+Cl-(aq) ΔH2;③2NaCN (s)2CN-(aq)+2Na+(aq) ΔH3;由蓋斯定律可知,①+②+③可得AgCl(s)+2NaCN(s)[Ag(CN)2]-(aq)+2Na+(aq)+Cl-(aq) ΔH=ΔH1+ΔH2+ΔH3。(3)①加入Na2S時,S2-和Ag+反應生成Ag2S沉淀,Ag+的濃度減小,反應ⅰ的平衡逆向移動,平衡常數只受溫度影響,反應ⅰ的平衡常數Kf不變,A錯誤;溫度不變,反應ⅰ的平衡常數不變,則是定值,隨著c(CN-)增大,減小,B正確;溶液中存在電荷守恒:c(Na+)+c(H+)+c(Ag+)=c([Ag(CN)2]-)+c(CN-)+c(OH-)+2c(S2-)+c(HS-),C錯誤;加水稀釋,反應ⅱ的平衡正向移動,但c(Ag+)減小,D錯誤。②由蓋斯定律可知,-反應ⅱ-2×反應ⅰ可得2[Ag(CN)2]-(aq)+S2-(aq)Ag2S(s)+4CN-(aq),由Ksp、Kf的表示式可知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4)①已知:Ag+(aq)+R2-(aq)[AgR]-(aq)、[AgR]-(aq)+R2-(aq)[AgR2]3-(aq),向1 L 0.1 mol·L-1AgNO3溶液中加入Na2R固體,隨著c(R2-)的增大,-lg c(R2-)減小,Ag+的物質的量分數減小,[AgR]-的物質的量分數先增大后減小,[AgR2]3-的物質的量分數增大,則曲線c表示Ag+的變化。②由①可知,曲線a代表[AgR2]3-的變化,m點[AgR2]3-的物質的量分數為0.8,[AgR2]3-的濃度為0.08 mol·L-1,此時Ag+的物質的量分數為0,則[AgR]-的濃度為0.1 mol·L-1-0.08 mol·L-1=0.02 mol·L-1,反應[AgR]-(aq)+R2-(aq)[AgR2]3-(aq)的平衡常數K2==104.7,則c(R2-)=4×10-4.7 mol·L-1。
18.(15分)(2025·山西高三模擬)石油、天然氣開采、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業產生的廢氣中普遍含有H2S,對H2S回收處理并加以利用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已知Ka1(H2S)=10-6.88、Ka2(H2S)=10-14.12。
回答下列問題:
(1)硫化氫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也可以用ZnCl2溶液吸收。
①向100 mL 0.3 mol·L-1NaOH溶液中緩慢通入H2S氣體至完全反應,當溶液中c(Na2S)與c(NaHS)相等時,通入的H2S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約為    L。
②常溫下,向0.1 mol·L-1ZnCl2酸性溶液中通入H2S至c(H2S)=0.01 mol·L-1時,溶液中剛好有ZnS沉淀生成,計算溶液的pH=   [已知:Ksp(ZnS)=10-21.6]。
(2)活性炭氧化吸附脫除H2S的原理如圖所示,已知核心反應為HS-+O===S↓+OH-。
①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水膜的厚度,H2S的去除率   (填“增大”或“降低”)。
②研究發現,其他條件不變時,適當增大水膜的pH,H2S的去除率增大,其原因可能為   。
(3)最近我國在太陽能光電催化 化學耦合處理硫化氫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裝置如圖所示。a極區依次發生的反應為   、   。
(4)富瑪克斯法治理硫化氫的工藝流程如圖所示,反應Ⅰ中無論H2S是少量還是過量均只生成兩種酸式鹽,反應Ⅱ生成RNHOH,反應Ⅲ生成RNO(R表示芳香烴基)。
①結合反應Ⅰ判斷,四個電離常數Ka1(H2S)、Ka2(H2S)、Ka1(H2CO3)、Ka2(H2CO3)中最大的和最小的分別是   、   。
②寫出反應Ⅱ中生成硫單質的化學方程式:       。
答案 (1)①0.448 ②1.2
(2)①降低 ②增大pH,促進H2S的電離,HS-濃度增大,促使反應HS-+O===S↓+OH-的進行
(3)Fe2+-e-===Fe3+ 2Fe3++H2S===2Fe2++S↓+2H+
(4)①Ka1(H2CO3) Ka2(H2S) ②NaHS+RNO+NaHCO3===RNHOH+S↓+Na2CO3
解析 (1)①向100 mL 0.3 mol·L-1NaOH溶液中緩慢通入H2S氣體完全反應,當溶液中c(Na2S)與c(NaHS)相等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NaOH+2H2S===Na2S+NaHS+3H2O,NaOH的物質的量為0.03 mol,故消耗H2S的物質的量為0.02 mol,其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0.448 L。②向0.1 mol·L-1ZnCl2酸性溶液中通入H2S至c(H2S)=0.01 mol·L-1時,溶液中剛好有ZnS沉淀生成時,溶液中c(S2-)= mol·L-1=10-20.6 mol·L-1,H2S的Ka1=、Ka2=,則c2(H+)==10-2.4,c(H+)=10-1.2 mol·L-1,pH=1.2。(2)①氧氣分子在活性炭表面變為活性氧原子,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水膜的厚度,氧氣分子變為活性氧原子的數量降低,H2S的去除率降低。(3)在a極上Fe2+失去電子變為Fe3+,Fe3+和H2S反應生成Fe2+、S和H+,故a極區發生的反應為Fe2+-e-===Fe3+、2Fe3++H2S===2Fe2++S↓+2H+。
(4)①由題意可知反應Ⅰ中無論H2S是少量還是過量均只生成兩種酸式鹽,則反應Ⅰ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S+Na2CO3===NaHS+NaHCO3,且H2S不能和HC反應生成H2CO3,據此判斷Ka1(H2CO3)>Ka1(H2S)>Ka2(H2CO3)>Ka2(H2S)。②由題意可知反應Ⅱ的反應物為NaHS、RNO、NaHCO3,生成物有RNHOH、S和碳酸鈉,其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HS+RNO+NaHCO3===RNHOH+S↓+Na2CO3。
19.(14分)(2023·武漢江漢區模擬)高純硫酸錳在電池材料領域具有重要的用途。一種以軟錳礦(主要成分是MnO2,含有Fe2O3、SiO2、Al2O3、MgO等雜質)和硫鐵礦(主要成分是FeS2,含有FeO、NiO、SiO2等雜質)為原料制備MnSO4流程如圖所示。
相關金屬離子[c0(Mn+)=0.1 mol·L-1]形成氫氧化物沉淀的pH范圍如下:
金屬離子 Mn2+ Fe2+ Fe3+ Al3+ Mg2+ Ni2+
開始沉淀的pH 8.1 6.3 1.5 3.4 8.9 6.9
沉淀完全的pH 10.1 8.3 2.8 4.7 10.9 8.9
回答下列問題:
(1)“濾渣1”的成分是SiO2。“酸浸”過程中,FeS2轉化為Fe2(SO4)3的化學方程式為       。
(2)“氧化”目的是將浸出液中Fe2+氧化為Fe3+,為檢測溶液中Fe2+是否被氧化完全,可選用的化學試劑為       。
(3)已知加入CaCO3調節溶液pH為5~6,則“濾渣2”的主要成分是       。
(4)已知Ksp(MnS)=2.5×10-13,Ksp(NiS)=1.0×10-21,請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計算說明“除雜1”中選擇MnS的原因為       。
(5)“除雜2”中加入MnF2的作用是       。
(6)如圖為MnSO4溶解度曲線。則“結晶”的具體操作為       、       、洗滌、干燥。
答案 (1)15MnO2+2FeS2+14H2SO4===15MnSO4+Fe2(SO4)3+14H2O
(2)K3[Fe(CN)6](或鐵氰化鉀)
(3)Fe(OH)3、Al(OH)3
(4)Ksp(MnS)=2.5×10-13>Ksp(NiS)=1.0×10-21,則可發生沉淀轉化:MnS(s)+Ni2+(aq)NiS(s)+Mn2+(aq),K==2.5×108>105,反應完全
(5)沉淀Mg2+、Ca2+,且不引入新雜質
(6)蒸發結晶 趁熱過濾
解析 (1)“酸浸”過程中,FeS2被二氧化錳氧化,轉化為Fe2(SO4)3,還原產物為硫酸錳。(2)K3[Fe(CN)6](鐵氰化鉀)可靈敏檢測出溶液中的亞鐵離子,會產生特征的藍色沉淀。(3)由表知,加入CaCO3調節溶液pH為5~6時,鐵離子和鋁離子已沉淀完全。(6)MnSO4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先增大后減小,則“結晶”的具體操作為蒸發結晶、趁熱過濾、洗滌、干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寨县| 禹州市| 邯郸市| 奉节县| 吴堡县| 阿图什市| 仁化县| 德州市| 滨海县| 永昌县| 新竹市| 乳山市| 昭通市| 宁波市| 丹巴县| 镶黄旗| 公主岭市| 绿春县| 山东| 兰溪市| 长泰县| 利辛县| 嘉荫县| 孝义市| 肥乡县| 普洱| 甘肃省| 安宁市| 周宁县| 伊通| 罗田县| 临西县| 桃江县| 博客| 龙南县| 柳州市| 巫溪县| 营山县| 宁明县| 微山县| 绥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