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 練習一、單選題水稻作為喜溫作物,對溫度變化較為敏感。自1984年至2013年,中國的水稻種植北界不斷往北移動(如圖),同時也在往高海拔地區移動。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自1984年至2013年,我國水稻種植北界平均向北遷移了約( )A.18千米 B.28千米 C.38千米 D.48千米2.促使我國水稻種植向北和向高海拔地區移動的主要因素是( )A.經濟發展 B.農業政策 C.種植技術 D.氣候變暖為有效解決冬季鮮草供應問題,內蒙古鄂托克旗建成“空中牧場”。該牧場使用自動化設備,在室內恒溫環境下通過立體水栽快速生產新鮮牧草。圖為“空中牧場”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3.鄂托克旗建“空中牧場”的主導因素是( )A.政策 B.土地 C.技術 D.市場4.與天然牧場相比,“空中牧場”可( )A.擴大耕地面積 B.提高抗災能力 C.降低能源消耗 D.延長牧草生長周期繼“新疆海鮮”之后,2024年4月中國農業科學院科研團隊在新疆和田沙漠溫室首次試種的快速繁育水稻試種成功。在萬畝沙漠設施農業產業園里的植物工廠中,采用垂直立體多層空間無土栽培技術,水稻“住上了樓房”,單位面積產量猛增。而且,這里的水稻從定植到收獲只需兩個月,遠遠短于我國水稻生長平均周期120~150天。完成下面小題。5.在新疆和田建設溫室大棚種植水稻的有利條件有( )①土壤肥沃②地價便宜③市場廣闊④光照充足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6.新疆快速繁育水稻試種成功的意義是( )A.改變飲食習慣 B.解決糧食短缺 C.節約種植成本 D.加速育種進程山東日照F農場通過“雞—肥—菜—糧”農業模式實現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贏。該農場在養殖時采用全封閉智能雞舍養殖蛋雞,使用高蛋白飼料,所產雞蛋達到歐盟生食標準;養殖產生的雞糞經發酵制成有機肥,替代化肥用于種植蔬菜和糧食;種植的蔬菜和飼料玉米,形成“糧飼兼用”結構,部分用作外銷。完成下面小題。7.F農場的“雞—肥—菜—糧”農業模式符合可持續發展的( )A.公平性原則 B.發展性原則 C.共同性原則 D.持續性原則8.F農場利用雞糞制成的有機肥代替化肥,其主要好處是( )①擴大菜糧規模②提高雞蛋銷量③降低種植成本④減少土壤污染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糧飼兼用”的結構有利于F農場( )A.縮短農作物生長周期 B.保障飼料供應穩定性C.提高土地的復種指數 D.增加農作物出口種類華北平原某村的農田曾被分成大大小小100多塊,最小的地塊不到0.3畝(編者注:1畝≈666.67m2)。近年來,部分田間小路(供行人、小型農機具等通行的土質路面)經過整治成為農田,“小田”變“大田”,實現了規模化連片種植。完成下面小題。10.與農田相比,田間小路表層土壤( )A.透水性強 B.蒸發量小 C.顏色較深 D.礦物質少11.將田間小路整治為農田的有效措施有( )①施用有機肥料 ②增加黏粒含量③機械深耕深翻 ④灌水淋洗鹽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東南亞農業種植結構受多種因素影響,不同歷史時期發生了多次變化,下表為“東南亞不同歷史時期種植的主要農作物”。完成下面小題。歷史時期 主要農作物16世紀以前 水稻和甘蔗16世紀至19世紀初 丁香、胡椒、煙竿、咖啡、水稻、甘蔗等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 橡膠、油棕、咖啡、水稻、甘蔗等20世紀中葉以后 橡膠、油棕、蕉麻、可可、咖啡、水稻、甘蔗等12.16世紀,東南亞農業種植結構的轉變,是因為( )A.土地支配權的變化 B.國家間的互惠貿易C.本地消費市場擴大 D.勞動生產效率提高13.19世紀中葉,東南亞農業種植結構再次發生變化,與其直接相關的產業是( )A.紡織加工 B.鋼鐵冶煉 C.汽車制造 D.煤炭開采14.近幾十年,東南亞油棕種植面積擴大,能夠解釋該現象的概念是( )A.國際貿易區域化 B.區域環境差異化C.農業生產機械化 D.全球經濟一體化黃芪為草本植物,以根部作藥用。固陽縣地處內蒙古高原的大青山西段,是我國優質蒙古黃芪種植區,有春播和秋播兩類種植方式(下圖)。2023年,固陽黃芪被列入“藥食同源”名錄。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固陽黃芪被列入“藥食同源”名錄,可以( )A.擴大產品市場 B.提高知名度C.提升產品質量 D.降低種植成本16.與春播相比,秋播的好處是( )①病蟲害較少 ②生長周期短 ③生產成本低 ④藥用價值高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二、非選擇題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尖竹汶府是泰國榴蓮主產區,境內北部為火山巖構成的丘陵山地,南部為河流沖積平原,多火山灰土。當地榴蓮種植面積超10萬公頃,以金枕榴蓮為主,果肉甜度高,出肉率超40%,耐儲運,70%以上通過冷鏈運輸銷往中國。近年來,受長期單一種植結構的影響,尖竹汶府土壤問題頻發。下圖示意泰國尖竹汶府地理位置。(1)分析尖竹汶府成為榴蓮主產區的有利自然條件。(2)簡述尖竹汶府榴蓮大部分出口至我國的原因。(3)為尖竹汶府榴蓮產業進一步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櫻桃,屬薔薇科李屬落葉果樹,喜光喜溫,既不抗旱,也不耐澇,適宜種植于土層深厚、透氣性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昭通市魯甸縣小寨鎮地處烏蒙山區的河谷地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適宜櫻桃種植,已有300多年的櫻桃種植歷史,成為云南省優質櫻桃的主產區,享有“春早第一果”的美譽。近年來,當地通過電商平臺將櫻桃銷往全國,但物流成本較高,且果實易損耗。隨著當地櫻桃產業蓬勃發展,櫻桃文化旅游節的舉辦,帶動了鄉村旅游興起,還延伸出“櫻桃+”新業態。材料二:下表為小寨鎮氣候資料。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平均氣溫(℃) 2.5 4.8 9.1 14.5 18.8 21.7 22.1 21.3 18.3 13.4 7.8 3.3降水量(mm) 5.6 6.7 13.5 27.8 60.6 128.4 176.4 149.6 116.5 60.1 20.6 5.1(1)結合材料,分析小寨鎮種植櫻桃的有利自然條件。(2)說明電商平臺對小寨櫻桃產業發展的積極影響,并指出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3)為實現小寨櫻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鮑魚是中國傳統的名貴食材,位居四大海味之首,素稱“海味之冠”。鮑魚既不耐寒也不耐熱,養殖自然條件往往需要海藻繁殖,餌料豐富;水清流暢、海水比重穩定,全年保持在 1.020以上且底質為巖礁石塊、無工業污染、敵害生物少且冬天無封凍春天流冰的海域為宜。主要分布在中國的大連、臺灣、福建、汕尾、湛江等國家和地區的附近海域。材料二:福建黃岐半島海洋鮑魚養殖公司與大連長山群島海洋鮑魚養殖公司聯合養殖鮑魚,采用海帶與鮑魚共養的方式。每年4月把鮑魚利用海運運至長山群島海洋養殖基地養殖,10月把鮑魚利用海運運至福建黃岐半島沿海海洋養殖基地養殖。下圖為福建黃岐半島及長山群島示意圖。(1)推測福建沿海和長山群島成為我國重要鮑魚養殖基地的共同優勢自然條件。(2)指出鮑魚養殖在每年4月與10月福建沿海和長山群島“相互借養”的原因。(3)福建當地養殖戶在長期的鮑魚養殖過程中,總結出養殖密度不宜過高的經驗。試分析為什么鮑魚的養殖密度不宜過高。《3.1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 練習》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D B C D D C B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A C D A C17.(1)土壤條件優越;地形多樣;水源充足;氣候適宜。(2)市場需求大;運輸與貿易便利;地理位置優勢;中國本土產量有限。(3)優化種植結構;加強土壤管理;拓展深加工產業鏈;市場多元化戰略;政策與技術支持。18.(1)小寨鎮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適宜櫻桃生長,且春季升溫快,櫻桃成熟早,上市時間早;雨季集中在夏季,符合櫻桃怕澇、需適度水分的特性;小寨鎮多山地,排水條件良好,且海拔差異大,適宜櫻桃種植的空間廣;當地土壤多為中性或微酸性,透氣性好,土層深厚,滿足櫻桃生長對土壤的要求。(2)積極影響:擴大櫻桃銷售市場;降低營銷成本,提高知名度;擴大小寨櫻桃種植規模,增加農民收入。問題:物流成本高;保鮮難度大;依賴外部平臺。(3)加大科技投入,研發優良品種,提升櫻桃品質,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完善交通、物流等基礎設施,減少運輸損耗,降低生產成本;延長產業鏈,發展櫻桃深加工,增加產品附加值;將櫻桃種植與鄉村旅游相結合,發展觀光農業,提高綜合效益;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廣綠色種植技術,減少對環境的破壞。19.(1)兩地都為基巖海岸,有巖礁供藻類及鮑魚附著;是我國重要的藻類養殖區,餌料豐富;工廠較少,污染較小;沿岸多山區,有大量溪流注入,水溫適宜;海域海況穩定,海水比重穩定;緯度相對較低,結冰期短或無結冰期。(2)4月份離開福建:福建雨季來臨,海水性質變化明顯;太陽直射點北移,氣溫回升,伏旱控制,多高溫天氣;多臺風等自然災害不利于養殖,導致鮑魚死亡。10月份離開長山群島:太陽直射點南移,氣溫下降,海洋結冰期來臨;福建省緯度低,氣溫高,適合鮑魚越冬;緯度低,可利用熱量進行鮑魚的繁殖,縮短養殖周期。(3)降低鮑魚養殖密度能提高海水交換能力,補充養殖海域的營養,鹽分,空氣,滿足鮑魚對食物的需求;保障鮑魚有充足的生長空間,有利于增加鮑魚活動范圍,提高品質;有利于減少養殖和收獲期的勞動力投入,提高養殖的經濟效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