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云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地理模擬試題第I卷一、選擇題(本題共有32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6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并在答題卡上將該選項對應的字母涂黑。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太空探測器“旅行者1號”已經飛出太陽系,成為首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造天體,為人類尋找地外文明又邁進了一步。據此完成1~2題。1.“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后首先進入的天體系統是 ( ) 。A.地月系 B.銀河系 C.河外星系 D.可觀測宇宙2.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下列關于太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太陽由溫度極高的固體物質組成B.人們肉眼可見的是太陽的色球層C.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D.太陽為地球大氣和水體運動提供能量2024年4月30日,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附近的魯昂火山大規模噴發,噴出的煙柱高達1.9萬米。火山口半徑6千米以內區域受到影響。讀火山噴發景觀圖和“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3~5題。3.從火山口噴出的熾熱巖漿,一般來源于 ()。A.① B.② C. ③ D. ④4.地球內部圈層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①層的厚度海洋大于陸地B.②層橫波不能通過C.③層最可能為液態D.④層的溫度、壓力和密度都較小5.火山噴發產生的火山灰云團對其覆蓋地區的影響是( )。A.增強大氣反射作用,使氣溫升高B.減弱大氣反射作用,使氣溫降低C.增強大氣逆輻射作用,使晝夜溫差變小D.減弱大氣逆輻射作用,使晝夜溫差變小一位地理愛好者去北半球某沙漠地區旅游,發現綠洲附近風向具有明顯的晝夜反向特征。讀“某沙漠地區綠洲示意圖”,完成6~7題。6.白天,甲地的風向為( ) 。A.東北風 B.西北風C.東南風 D.西南風7.導致該地區風向晝夜相反的原因是( ) 。A.人類活動的差異B.降水的差異C.下墊面熱力性質差異D.地勢高低差異一位探險者在其游記中寫道:“..····進入森林中,我仿佛來到一個夢幻王國。抬頭看一看,只見滿眼奇異板狀根的參天大樹、不可思議的老莖稈上的花果、巨葉植物,根本看不到天空;低頭望一望,眼前到處是苔蘚、藤蘿等,地上是厚厚的枯枝落葉,到處可見奔騰的小溪、靜靜的池塘······”據此完成8~9題。8.探險者描述的植被類型所在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是( ) 。A.炎熱多雨 B.寒冷少雨 C.溫和濕潤 D.四季分明9.下列關于該森林中土壤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土壤形成比較慢B.土壤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大C.土壤水分含量較低D.土壤中礦物質淋溶作用強烈路南石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以石多似林而聞名,景區范圍廣闊,景點眾多,以喀斯特景觀為主,以“雄、奇、險、秀、幽、奧、曠”著稱。下圖為石林景觀圖,據此完成10~12題。10.圖中石林景觀的主要成因是 ( )。A.風力侵蝕 B.流水溶蝕C.風力堆積 D.流水沉積11.路南石林喀斯特地貌發育,其有利條件是 ( )。①地處亞熱帶溫暖濕潤氣候區②植被稀少③石灰巖廣布,厚度大④地表水、地下水匱乏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12.與石林不同,右圖所示地貌最可能分布在我國( )。A.東北地區B.江南丘陵C.西北地區D.黃土高原洪澇災害是我國城市最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受強降雨影響,城市常開啟“看海”模式。某學生對城市洪澇的發生在課外進行了一定的研究。據此完成13~15題。13.該學生首先對城市洪澇發生的人為原因進行了假設,下列最不合理的是( )。A.城市化過程中填埋了許多池塘和河道(濕地)B.城市道路多為不透水的水泥(瀝青)路面,導致地表水下滲減少C.城市居民多用自來水,很少用井水,導致地下水位升高D.道路工程的不當建設,導致某些路段設施排水不暢14.該學生想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來闡述和說明城市洪水發生的原理。下列實驗設計能說明暴雨容易引發城市洪水的是( )。A.快速地將一瓶礦泉水倒在海綿墊子上,水都被吸收了B.快速地將一瓶礦泉水倒在草地上,水在草地上漸漸被吸收C.慢慢地將水倒在海綿墊子上,一段時間后,水開始四處漫流D.分別將水快速倒在草地上和水泥地上,后者上的水更易四處漫流15.根據實驗研究結果,該學生提出降低城市洪水頻率的建議,合理的是 ( )。①進行城市合理規劃,完善道路排水系統②發展城市立體交通,減緩城市交通壓力③在老城區盡量建設高層建筑,以留有充分的綠化空間④提高城市綠地覆蓋率,加強現有水面的保護治理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西伯利亞地區是俄羅斯的一個重要開發區。讀“西伯利亞地區示意圖”,據此完成16~17題。16.該地區南部人口密度相對較高,這主要是由于南部( ) 。①氣溫較適宜②位于平原地帶③開發歷史較長④經濟相對發達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17.20世紀后期以來,該地區內部呈現人口由南向北遷移的趨勢,這主要是由于北部( )。A.人口密度低 B.交通條件改善C.市場更廣闊 D.開發了新資源讀“我國環境與人口信息表”,完成18~19題。18.影響表中甲、乙、丙、丁四個數據的最主要因素是( )。科技水平B.區域開放程度C.資源數量D.消費水平19.為了增大表中甲數值,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①加大礦產資源開發速度 ②反對過度消費,提倡綠色消費③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 ④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水平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④中國傳統聚落受“天人合一”思想影響,背山臨水、陽光充足、交通方便、兼顧供水和排水,是一種理想的聚落模式。四川盆地東部寶勝村是該模式的典型代表。下圖為“寶勝村聚落示意圖”,據此完成20~21題。20.傳統聚落發展過程中,優化聚落空間布局的基本出發點是( ) 。A.增加耕地面積 B.控制人口增長C.提高生活品質 D.改善交通條件21.影響寶勝村生態系統和諧發展的關鍵自然因素是( )。A.植被、河流 B.植被、土壤C.氣候、土壤 D.地形、地質剪紙是中國民間傳統藝術,2009年9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剪紙表現的內容豐富多彩,反映人們的生活環境、習俗和風情等,寄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右圖是一幀剪紙作品,據此完成22~23題。22.圖中景觀反映的自然環境特點是( )。A.溝壑縱橫,降水集中 B.山河相間,降水均勻C.地形封閉,排水不暢 D.地勢低平,降水豐沛23.下列敘述與該景觀所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 )。A.傳統體育活動為摔跤、賽馬 B.秦腔、評劇為傳統地方戲曲C.傳統特色菜多用牛羊肉 D.農業以種植茶、竹為特色“互聯網+商業”是一種新型的商業經濟模式,對傳統的商業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據此完成24~25題。24.與傳統商業網點相比,影響“互聯網+商業”的區位因素發生了變化,其中減弱的主要是 ( )。①交通 ②人口 ③集聚 ④地價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25.物流業為“互聯網+商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支持。現代物流業主要利用的信息技術是 ( ) 。①遙感技術 ②全球衛星導航技術 ③地理信息技術 ④交通運輸技術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下圖示意我國某城市發展過程中的三個階段。據此完成26~28題。I II III(河流-公路==鐵路 ⑩商業用地O生活用地=生產用地26.圖中所反映出的城鎮化的主要標志是 ( )。A.城市人口數量增大 B.城市用地規模擴大C.城市交通網絡日益完善 D.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增加27.從II階段到II階段,該城市大部分生產企業由城區遷移到郊區的原因是( ) 。①城區環境污染日益嚴重 ②城區用地緊張,地價上漲③郊區交通擁堵 ④郊區市場更廣闊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28.下列關于交通對該城市發展影響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該城市憑借水運而興起 B.交通的發展促使城市規模擴大C.鐵路的建設使城市向東部擴展 D.第II階段河流對城市和交通已不產生影響自古以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我國固有領土。讀“我國釣魚島附近地形及剖面示意圖”,據此完成29~30題。29.有關釣魚島的敘述,正確的是( )。A.釣魚島位于臺灣島西北 B.釣魚島是中國臺灣的附屬島嶼C.釣魚島地處太平洋板塊 D.釣魚島地處東海大陸坡30.關于釣魚島重要性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附近海域自然資源豐富 ②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③島上礦產資源豐富 ④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為減少“舌尖上的浪費”,全國眾多餐廳開啟了行業內的“光盤行動”,為顧客提供“半份菜”“小份菜”“熱菜拼盤”,免費打包等服務,鼓勵顧客把沒吃完的剩菜打包帶走。據此完成30~31題。31.“光盤行動”在節約糧食的同時,減少了浪費,體現了可持續發展中的( )。A.生態可持續發展 B.經濟可持續發展C.社會可持續發展 D.生活可持續發展32.若我們每個人都加入“光盤行動”中,這是在踐行可持續發展的( )。A.共同性原則 B.公平性原則 C.整體性原則 D.持續性原則第II卷二、綜合題(本題共有5個小題,共36分)。33.閱讀下面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8分)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是離“天”最近的地方。這里的藍天、白云、雪山很美,是很多旅行者向往的地方。但夏季來這里旅行,游客務必要帶防曬霜、遮陽傘和比較厚的衣物等必備物品。下面是“青藏高原示意圖”和相關圖片。甲 乙(1)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形成于 代,甲圖是在青藏高原發現的珊瑚化石,說明這里曾經是 環境。(2)通過游客攜帶的必備物品可見青藏高原太陽輻射強,其主要原因是 (2分);晝夜溫差大,其主要原因是 (2分)。(3)圖乙景觀中的植被類型主要是 ,該圖涉及的地球圈層中最活躍的圈層是 。34.閱讀下面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每空1分,共6分)某年12月,有一艘貨船從俄羅斯北部唯一的不凍港A起航,沿歐亞澳航線經地中海、蘇伊士運河、紅海至印度洋,再向東穿過馬六甲海峽經新加坡,經過兩個月的航行到達上海,下圖為“航線示意圖”。(1)受暖流影響,海港A位于北極圈內卻終年不凍,由此可見,暖流對流經海區具有 的作用。(2)在通過直布羅陀海峽時感覺船速明顯加快,這是因為直布羅陀海峽的洋流為 流,表層海水的流動方向是 ,所以船速明顯加快。(3)一艘油輪在新加坡附近發生漏油事故,油污卻能到達上海,主要原因是 。(4)通過蘇伊士運河后,進入紅海,這里鹽度特別高,主要原因是 ; ;海域輪廓封閉。35.圖1為“黃河流域示意圖”,圖2為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景觀圖,圖3為黃河三角洲衛星俯瞰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每空1分,共6分)圖1(1)圖中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主要受 形成,黃河三角洲地貌的成因主要是 。(2)黃河水參與的水循環類型是 ,黃河上修建的水電站是人類對水循環 環節的影響。(3)黃土高原植樹造林種草的措施,主要是為了發揮植被的 功能。(4)黃河流域及兩幅景觀圖體現的水循環地理意義是 。36.閱讀下面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每空1分,共9分)玉米具有很強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貧瘠性以及極好的環境適應性。玉米是優良的糧食作物,是畜牧業、養殖業等的重要飼料來源,也是食品、醫療衛生、輕工業、化工業等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玉米胚芽油是玉米主要加工品,山東鄒平某公司是我國建設最早、目前規模最大的玉米油產品研發和生產企業,該公司在山東惠民、遼寧鐵嶺、內蒙古通遼和鄂爾多斯建有毛油壓榨工廠,在公司本部、浙江杭州、廣東廣州建有精煉油和小包裝產品生產基地。(1)山東省是我國的玉米主產區,這里地形 ,是典型的 氣候,灌溉條件好;但冬季氣候寒冷,不利于玉米的出苗和生長,因此可以利用 原理,推廣溫室大棚。(2)惠民、鐵嶺、通遼、鄂爾多斯等地吸引該公司建設毛油壓榨工廠的優勢條件是 ; 。(3)在杭州、廣州建立精煉油和小包裝產品生產基地,是為了縮短 ,保證產品的新鮮度。(4)將釀酒廠、胚芽油制品廠、蛋白粉廠建造在玉米主產地周圍,形成 ,這樣有利于共用 ,從而降低生產成本。(5)鐵嶺某大型農場要精準引導農用飛機對玉米苗噴灑農藥,必須用到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37.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空間格局。讀“長江經濟帶空間格局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7分)(1)一軸是指以長江“ ”為依托,實現上、中、下游協調發展,兩翼中的南翼是指 。(2)長江經濟帶起輻射引領作用的是 地區。(3)從長江經濟帶內部角度,分析其發展的區位優勢。; 。(4分,答兩點即可)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有32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64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B D B C C B C A D B B題號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答案 C C D C B D C B C A D題號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答案 D B D B A D B A B A二、綜合題(本題共有5個小題,共36分)。33.(8分)(1)新生 海洋 (2)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氣稀薄,云量少,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少,太陽輻射強(2分)由于大氣稀薄,云量少,大氣逆輻射弱,大氣的保溫作用弱(2分)(3)草原 生物圈34.(每空1分,共6分)(1)增溫增濕 (2)密度 從大西洋流向地中海(自西向東流)(3)洋流將油污帶到上海(4)該海區氣候干旱,降水少,蒸發量大 周圍幾乎沒有河流注入35.(每空1分,共6分)(1)流水侵蝕 流水堆積(2)海陸間大循環 地表徑流(3)涵養水源,保育土壤(4)改造地表形態36.(每空1分,共9分)(1)平坦 溫帶季風 溫室效應(2)靠近原料(玉米)產地 地價便宜(耕地面積較廣) 勞動力豐富(任答兩點得2分)(3)運輸距離(4)工業聚集 基礎設施(5)衛星導航(定位)系統37.(7分)(1)黃金水道 滬瑞通道(2)長江三角洲(3)長江經濟帶橫貫我國東、中、西三大地帶;具有海、陸雙向開放優勢;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托,利于上中下游優勢互補、協同互動,帶動中西部發展(4分,每點2分,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