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三下學期高考押題卷-化學試題(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三下學期高考押題卷-化學試題(含解析)

資源簡介

絕密 ★ 啟用前
(新高考)2025屆高考押題卷
化學(一)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
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
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
4.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選擇題)
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近年來,我國在航天、北斗衛星、5G技術等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它們均與化學有著密切聯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神州二十號”飛船返回艙外表面使用的高溫結構陶瓷是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鹽
B.“九章三號”跑出新速度,其芯片材料的主要成分為SiO2
C.天舟六號貨運飛船主體材料鋁合金的硬度高于金屬鋁
D.殲15戰斗機的玻璃纖維雷達罩、聚碳酸酯艙蓋、芳綸蜂窩材料都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
2. 物質結構決定物質性質。下列性質差異與結構因素匹配錯誤的是( )
選擇 性質差異 結構因素
A 鍵角:C6H6(苯)> CH4 雜化方式
B 熔點:NaCl > AlCl3 晶體類型
C 沸點:Br2 > Cl2 分子間作用力
D 水中溶解度:CH3CH2OH > CH3OCH3 分子極性
3. 下列有關滴定實驗操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滴定管使用前先用水洗凈,然后加入待裝液潤洗
B.滴定前先排空,然后記錄讀數
C.記錄讀數須到小數點后兩位
D.滴定時,若用量小于滴定管規格數一半,可連續進行第2次滴定
4. 高分子材料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食品包裝袋為聚合物,是CH2=CH2的加聚物
B.有機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透明度高,由甲基丙烯酸甲酯加聚合成
C.蠶絲完全水解可以得到氨基酸
D.聚四氟乙烯由四氟乙烯加聚合成,受熱易分解
5. 已知某物質X能發生如下圖所示轉化:
下列有關上述轉化關系中物質及其反應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若A為酸,則X只可以為單質
B.物質A可能為堿或弱酸
C.物質Y不可以為單質
D.反應③一定為非氧化還原反應
6. 莫爾鹽[(NH4)2Fe(SO4)2·6H2O]在醫學上常用于治療缺鐵性貧血,某實驗小組對該鹽的組成進行了如下探究,下列實驗方案正確的是( )
選項 探究項目 實驗方案
A 確定鐵元素價態 取少量該鹽配成溶液,滴加NaOH溶液,觀察生成沉淀顏色變化
B 測定鐵元素是否少量變質 取少量該鹽于試管中配成溶液,滴加酸性KMnO4溶液,觀察溶液是否褪色
C 測定鐵元素含量 取m g固體配成溶液,滴加過量氨水,將沉淀過濾,干燥,稱量沉淀質量
D 檢驗存在NH4+ 取少量該鹽于試管中配成溶液,滴加濃的NaOH溶液,加熱,將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靠近試管口,觀察試紙顏色變化
7. 設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量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00 g 34% H2O2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數為2NA
B.28gC2H4分子中含有的σ鍵數目為4NA
C.1molCH4與1mol Cl2在光照下反應生成的CH3Cl分子數為NA
D.0.1molNaCl、NH4Cl混合物中,所含質子數為2.8NA
8. 下列實驗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驗證具有漂白性 B.用量氣管準確測量氣體體積 C.可用于制備金屬錳 D.模擬侯氏制堿法制備NaHCO3
9. 在恒容密閉容器中,CO與H2合成甲醇的反應為CO(g)+2H2(g)CH3OH(g) ΔH,測得平衡體系中CH3OH的體積分數與溫度、投料比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該反應的速率方程為v=kc(CO)·c2(H2),,300℃、400℃時反應速率常數分別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的ΔH>0
B.a=3
C.M點和N點對應體系中平衡常數:KM<KN
D.M點CO的平衡轉化率為60%
10.有機化合物F是合成一種治療癌癥新藥的中間體,由化合物E轉化成F的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E中含有6種官能團
B.E、F均能使溴水褪色
C.1mol E、F分別與足量的鈉反應,產生的物質的量相同
D.E、F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個數相同
11. 一種利用金屬磷化物作為催化劑,將CH3OH轉化成甲酸鈉的電化學示意圖如下,陰極生成HCO和一種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為電源正極
B.Na+由左側室向右側室移動
C.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D.理論上,當電路中轉移時,陰極室質量增加134g
12. 砷化鎵晶胞結構如圖甲所示,將Mn摻雜到晶體中得到磁性半導體材料如圖乙所示,已知:圖甲中1號原子的坐標參數為(,,),晶胞參數為a pm。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晶胞中2號原子的坐標參數為(,,)
B.晶體中,鎵原子的配位數為4
C.摻入Mn的晶體中Mn、Ga、As的原子個數比為5∶26∶32
D.晶體中砷和鎵原子的最短距離為pm
13. 常溫下,向20.00mL 0.1000 mol·L-1二元酸H2R溶液中滴入等濃度的NaOH溶液,混合溶液中含R物種的分布系數隨滴加NaOH溶液體積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
已知:

②Q點溶液pH=8;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滴定過程應該選擇酚酞作指示劑
B.V1<10.00、V2>30.00
C.M點溶液中的c(HR-)大于N點溶液
D.N點與M點溶液的pH之差為4
14. 某強酸性溶液中可能存在Al3+、Fe2+、NH4+、Ba2+、CO32-、SO42-、NO3-中的若干種。為確定溶液的組成進行了如下實驗:
ⅰ. 取100mL原溶液,加入足量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a和無色氣體b生成,過濾得濾液c。
ⅱ. 往濾液c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并加熱,可得氣體d和沉淀e,過濾得濾液f。
ⅲ. 取濾液f,通入少量的CO2,有白色沉淀g生成。
下列有關判斷正確的是( )
A.試液中一定沒有Ba2+、CO32-、NO3-
B.試液中一定有Fe2+、NH4+、SO42-
C.氣體b和氣體d一定不能反應
D.沉淀g一定含有Al(OH)3,可能含有BaCO3
第Ⅱ卷(非選擇題)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8分。
15.(14分)廢舊物品的再利用是節約資源,提高物質利用率的重要方式,是綠色化學思想的很好體現。復合催化劑主要成分為[AgNH2、ZnO、MnO、FeO],實驗室以廢催化劑為原料制備活性ZnO并回收Ag的實驗流程如下
已知:室溫下,Ksp(Ag2SO4)=10 5;Ksp(AgCl)=10 9.75。當溶液中金屬陽離子濃度為時為完全沉淀。
回答下列問題:
(1)“浸取”前,將廢催化劑中大塊顆粒粉碎的目的是 。
(2)室溫“浸取”步驟中,先加稀H2SO4,然后加入NaCl,結合平衡原理和計算過程回答能否使Ag2SO4完全轉化為AgCl 。
(3)“氧化除錳”時生成MnO2的離子方程式為 ,氧化劑的氧化性由 提供(填元素符號)。
(4)“除鐵”時能代替ZnO的物質為 (填化學式)。
(5)“除鐵”時需將溶液的調至3.2,則Ksp[Fe(OH)3]= ( 已知)。
(6)“沉鋅”時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7)活性ZnO懸濁液可用于吸收硫酸廠煙氣中的SO2。已知:室溫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水;向ZnO水懸濁液中勻速緩慢通入SO2,溶液中、、的物質的量分數隨的分布如圖1所示,SO2吸收率、溶液隨時間的變化如圖2所示:
① 。
②在前,溶液的變化很小,以后,SO2的吸收率明顯下降,原因為 。
16.(15分)隨著我國科技、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升。“人閑桂花落,鳥鳴山更幽”,清幽的自然環境是人們的追求;因此人們對CO2回收和利用技術的研究更加努力,以緩解溫室效應對環境的影響。
Ⅰ、在催化劑作用下,將CO2加H2轉化為CH3OH的逆水煤氣變換體系中存在以下反應:
①CO2(g)+3H2(g)CH3OH(g)+H2O(g); H1= 49.5 kJ mol-1;K1
②CO2(g)+H2(g)CO(g)+H2O(g); H2= 41.2 kJ mol-1; K2
③CO(g)+2H2(g)CH3OH(g); H3 K3
反應③的反應歷程如圖所示(圖中數據表示微粒數目以及微粒的相對總能量,*表示吸附在催化劑上):
則K1= (用K2、K3表示); 反應③在    (填“較低”或“較高”)溫度下才能自發進行;
結合反應歷程,寫出反應③中生成甲醇的決速步驟的反應方程式     。
(2)一定條件下將等量和充入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中,只發生反應①合成甲醇,已知該溫度下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下列事實說明該反應已達平衡的是___________。
a.混合氣體密度保持不變
b.與的生成速率相等
c.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
d.某時刻容器中,,
Ⅱ、某研究小組設計合成CH3OH的路線及CH3OH的部分應用如圖所示。
(3) 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的正極電極反應式為 ,流程中循環利用的物質為 ,該流程實質為 (填化學式) 轉化。
Ⅲ、在T℃時,將6mol (g)和12mol (g)充入容積為10L的恒容容器中,只發生 ,初始壓強為 kPa,測得體系中剩余(g)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如圖中狀態Ⅰ所示。
(4) ①T℃時,0~1min內甲醇的反應速率v(CH3OH)= mol/(L·min),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p= kPa-2。(用平衡分壓代替平衡濃度計算,列出計算式)
②保持投料量不變,僅改變某一個條件后,測得隨時間變化如圖中狀態Ⅱ所示,與狀態Ⅰ相比,狀態Ⅱ改變的條件可能是 , 狀態Ⅰ時反應平衡常數為K1,狀態Ⅲ時反應平衡常數為K3 ,
則K1 K3。 (填“>”、“=”或“<”)
17.(14分)肼(N2H4)是無色、油狀液體,能很好地混溶于水。一種應用廣泛的化工原料,具有很高的燃燒熱,可用作火箭和燃料電池的燃料;肼也是一種強還原劑,可用來去除鍋爐水加熱系統中的氧,以減少腐蝕。制備N2H4·H2O的流程如下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Ⅰ、肼的性質
(1)肼(N2H4)常溫下呈液體,能很好地混溶于水,其原因除與水生成N2H4·H2O外,還有__________。
(2)在高壓鍋爐水處理過程中,肼能夠將水中的溶解氧還原,從而防止腐蝕的發生,反應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
Ⅱ、流程圖中步驟Ⅰ制備NaClO的裝置如圖1所示:
(3)按圖連接好裝置后,需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
(4) 裝置D中盛裝的試劑是_______,實驗過程中通入空氣的作用是___________;若通入的空氣沒有經過裝置A處理,不利影響是___________。
(5)為了提高NaClO的產率,防止副反應發生,裝置E需要采用冰水浴,實驗中除控制溫度外還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Ⅲ、由步驟Ⅱ和步驟Ⅲ獲得N2H4·H2O的裝置如圖2所示:
利用NaClO與的NaOH溶液在三頸燒瓶中合成N2H4·H2O,再通過減壓蒸餾在錐形瓶H中收集。
(6)儀器d的名稱為_______,干燥管e中盛裝的試劑為_______,實驗中通過儀器c緩慢滴加的溶液是_______(填“尿素溶液”或“NaClO溶液”),原因是_______。
(7)三頸燒瓶中合成N2H4·H2O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
(8)產品水合肼含量的測定:稱取樣品液體0.3000g,加入適量NaHCO3固體,配成溶液,滴入幾滴淀粉溶液,用 0.1000 mol·L-1的標準I2溶液滴定。實驗測得消耗標準I2溶液的體積為72.00 mL,則樣品中N2H4·H2O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已知:N2H4·H2O +2I2=N2↑+4HI+H2O)。
18.(15分)化合物I是一種緩解焦躁、壓力緊張的藥物活性中間體,以甲苯為原料的合成路線如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A中碳原子的雜化方式為 。
(2) 檢驗B中官能團,下列試劑的使用合理的是 (填標號)。
a.酸性KMnO4溶液 b.NaOH溶液 c.稀硝酸 d.AgNO3溶液
(3) C與H2完全加成后,產物分子中有 個手性碳原子。
(4) D→E的反應條件是 ,G→H的反應類型是 。
(5) F的不飽和度為 。
(6)酚羥基很活潑,容易被氧化,但F→G中酚羥基不被濃硝酸氧化,其主要原因是 。
(7)由H生成I的化學方程式為 。
(8)X是E的同分異構體,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X有 種(不包括立體異構)。①遇氯化鐵溶液發生顯色反應;②能發生水解反應;③苯環上只有兩個取代基。
其中,核磁共振氫譜顯示有4組峰,且峰的面積之比為3:2:2:1的結構簡式為
(寫一種即可)。
(新高考)2025屆 高考猜題卷
化學(一)答案
1.【答案】C
【解析】A項,硅酸鹽材料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溫結構陶瓷主要有氧化鋁陶瓷、氮化硅陶瓷、氮化硼陶瓷,故A錯誤;B項,芯片材料的主要成分為Si,SiO2是光導纖維的主要成分,B錯誤;
C項,合金的硬度大于成分金屬,所以鋁合金的硬度高于金屬鋁,故C正確;
D項,玻璃纖維屬于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聚碳酸酯、芳綸蜂窩材料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故D錯誤。
2.【答案】D
【解析】A.C6H6 中C原子為sp2雜化, CH4中C原子為sp3雜化,則鍵角:C6H6(苯)> CH4,A正確;B.NaCl是離子晶體,AlCl3是分子晶體,則熔點:NaCl > AlCl3,B正確;C.分子間作用力:Br2 > Cl2,則沸點:Br2 > Cl2,C正確;D.因為CH3CH2OH與水分子形成分子間氫鍵,而 CH3OCH3與水分子不形成分子間氫鍵,故水中溶解度:CH3CH2OH > CH3OCH3,D錯誤;
3.【答案】D
【解析】A.滴定管使用前先用蒸餾水洗凈,然后加入待裝液潤洗后才能加入待裝液,A正確;B.滴定前先把滴定管尖嘴處的氣泡排出,然后記錄讀數,B正確;C.記錄讀數須到小數點后兩位,C正確;D.滴定時,若用量小于滴定管規格數一半,為減小誤差,必須重新裝液,然后進行第2次滴定,D錯誤;故選D。
4.【答案】D
【解析】A項,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一定條件下能發生加聚反應生成高聚物聚乙烯,故A正確;
B項,有機玻璃透明度高,由甲基丙烯酸甲酯加聚合成,B正確;
C項,蠶絲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一定條件下能完全水解生成氨基酸,故C正確;
D項,聚四氟乙烯由四氟乙烯加聚合成,具有很好的熱穩定性,受熱不易分解,D錯誤;
5.【答案】B
【解析】X―→Y―→Z―→A的轉化可以是下列情況:N2、NH3―→NO―→NO2―→硝酸;
S、H2S―→SO2―→SO3―→硫酸;CH4―→C―→CO2―→碳酸;Na―→Na2O―→Na2O2―→氫氧化鈉;
據此分析,A項,X可以為單質,A錯誤;B項,A可以為氫氧化鈉、碳酸,B正確;C項,Y可以為C單質,錯誤;D項,二氧化氮與水生成硝酸與NO,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生成氧化鈉與氧氣,屬于氧化還原反應,D錯誤;故選B。
6.【答案】A
【解析】A項,莫爾鹽中若含Fe3+,則加入NaOH 溶液會生成紅褐色沉淀,若含Fe2+,則加入NaOH溶液會生成白色沉淀,沉淀馬上變灰綠色,最后變紅褐色,A項正確;B項,莫爾鹽中Fe2+不變質或少量變質,滴加酸性KMn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都會褪色,因此無法確定鐵元素是否少量變質,B 項錯誤;C項,測定鐵元素含量,取m g固體配成溶液,滴加過量氨水,將沉淀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沉淀質量,C項錯誤;D項,檢驗存在NH4+,取少量該鹽于試管中配成溶液,滴加濃的NaOH溶液,加熱,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靠近試管口,觀察試紙顏色變化,D項錯誤;故選A。
7.【答案】D
【解析】A項,100 g 34% H2O2溶液中含有H2O2的物質的量為 1 mol,則含有的氧原子數為2NA,但是溶液中水也含有氧原子,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數為遠大于2NA,故A項錯誤;B項,1個C2H4分子中5個σ鍵,28gC2H4的物質的量為1mol,其中含有的鍵數目為5NA,故B錯誤;;C項,,甲烷和氯氣發生取代反應為連鎖反應,同時得到四種氯代產物,所以1molCH4與1mol Cl2在光照下反應生成的CH3Cl分子數小于NA,故C錯誤;;D項,氯化鈉的質子數是11+17=28,氯化銨的質子數是7+4+17=28,則0.1mol混合物中,所含質子數為2.8NA,D正確;故選D。
8.【答案】C
【解析】A項,鹽酸和亞硫酸鈉反應制取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還原性,被溴水、酸性高錳酸鉀氧化,該裝置能驗證SO2的還原性,A錯誤;B項,要上下移動量氣管,使兩邊液面平齊時,再讀數,B錯誤;C項,與鋁熱反應相似,鎂條燃燒產生熱量,促進氯酸鉀分解從而驅動反應發生,裝置可用于制備金屬錳,C正確;D項,侯氏制堿法的原理是向飽和食鹽水中先通入氨氣、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氫鈉沉淀,D錯誤;故選C。
9.【答案】D
【解析】A項,由圖像可知,在投料比相同時,溫度越高,CH3OH的體積分數越小,該反應為放熱反應,ΔH<0,故A錯誤;B項,在恒壓密閉容器中,CO與H2合成甲醇的反應CO(g)+2H2(g)CH3OH(g),反應物只有按照投料比進行,平衡時反應物的轉化率最大,因此a=2,故B錯誤;C項,該反應為放熱反應,ΔH<0,N點反應溫度高,平衡逆向移動,平衡常數KM>KN,故C錯誤;D項,M點投料比為2,設H2為2 mol、CO為1 mol,列三段式:
   CO +2H2 CH3OH
起始/mol 1   2      0   
變化/mol x   2x     x  
平衡/mol 1-x  2-2x     x 

解得x=0.6,M點CO的平衡轉化率為60%,故D正確;故選D。
10.【答案】C
【解析】A.E中含有羧基、醛基、羥基、酯基、氯原子和碳碳雙鍵,6種含氧官能團,,A正確;
B.E、F中均存在碳碳雙鍵、醛基,兩種官能團均能使溴水褪色,B正確;
C.1mol E中含有羥基和羧基各1mol,故與足量的鈉反應產生1mol H2 ,1mol F中含有2mol羥基和1mol羧基,與足量的鈉反應產生1.5 mol H2,兩者產生H2的物質的量不相同,C錯誤;
D.E、F分子中含有的手性碳原子如圖(*表示手性碳原子所在位置):、,均含有3個手性碳原子,D正確。
故答案為:C。
11.【答案】C
【解析】由CH3OH制取HCOONa,C元素由-2價升高到+2價,則右側電極為陽極,b電極為正極;左側電極為陰極,a為負極。由分析可知,右側為陽極,電極發生氧化反應,與電源正極相連,則b為電源正極,A錯誤;陰極的電極反應式為2CO2+2H2O+2e-=2HCO+H2↑,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根據電極反應式的離子消耗與生成情況可知,由陽極向陰極移動,即由右側室向左側室移動,B錯誤;由B選項可知,陰極的電極反應式為2CO2+2H2O+2e-=2HCO+H2↑,C正確;當電路中轉移2mole-時,根據,吸收n(CO2)=n(e-)=2mol,生成n(H2)=1mol,定向移動到陰極的n(Na+)=n(e-)=2mol,則陰極室增加的質量m=m(CO2)+m(Na+)-m(H2)=2mol×44g/mol+2mol×23g/mol-1mol×2g/mol=132g,D錯誤。
12.【答案】C
【解析】A.由題干晶胞結構圖甲可知1號C原子的坐標參數為(,,),則晶胞中2號C原子的坐標參數為(,,),故A項正確;B.由題干晶胞結構圖甲可知,鎵原子的配位數為4,故B項正確;C.
摻入Mn的晶體中Ga個數為7×+5×=,As有4個位于體內,Mn個數為1×+1×=,Mn、Ga、As的原子個數比為∶∶4=5∶27∶32,,故C項錯誤;D.由晶胞結構可知,晶體中砷和鎵原子的最短距離為體對角線的,晶胞參數為apm, 砷和鎵原子的最短距離為pm,故D項正確;故答案為:C。
13.【答案】D
【解析】向20.00mL 0.1000 mol·L-1二元酸H2R溶液中滴入等濃度的NaOH溶液,則H2R的量逐漸減小,HR-的先增大后減小,R2-的量一直增大;已知,、Q點溶液pH=8,Q點溶液中c(H2R)=c(R2-),由,推知電離常數,則水解常數、。A項,結合分析,第一個滴定終點為NaHR溶液,NaHR溶液水解大于電離,則溶液顯堿性,而酚酞的變色范圍為8~10,故該滴定過程選用酚酞作指示劑,故A正確;B項,V1=10.00時,溶液中的溶質為等濃度的H2R和NaHR,由于H2R的第一步電離程度大于HR-的水解程度,故此時c(H2R)<c(HR-),則M點,c(H2R)=c(HR-),故應少加入堿,因此應V1<10.00;當V2=30.00時,溶液中的溶質為等濃度的NaHR和Na2R,由于R2-水解程度大于HR-的電離程度,此時,c(HR-)>c(R2-),則N點,c(HR-)=c(R2-),故應多加入堿,因此應V2>30.00,故B正確;C項,N點溶液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更多,溶液體積更大,溶液中c(HR-)較小,則M點溶液中的c(HR-)大于N點溶液,故C正確;D項,由電離常數知,N點溶液的=11-lg5,M點溶液=6-lg2,二者之差為,故D錯誤;故選D。
14.【答案】B
【解析】在強酸性溶液中,H+、Fe2+和NO3-三者不能共存,H+與CO32-不能大量存在,鋇離子和硫酸根離子不能共存;根據實驗ⅰ可知,氣體b為NO,沉淀a為硫酸鋇,則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根離子和Fe2+,一定不存在Ba2+和NO3-;根據實驗ⅱ,氣體d為氨氣,沉淀e為氫氧化鐵沉淀,則溶液中一定存在NH4+,可能有Al3+因為氫氧化鋁溶于氫氧化鈉;根據實驗ⅲ,可知原溶液中可能含有Al3+,沉淀f可能為碳酸鋇或碳酸鋇與氫氧化鋁的混合物,因為實驗ⅰ中的硝酸鋇是過量的。A項,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鋇離子、碳酸根離子和硝酸根離子,A錯誤;B項,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亞鐵離子、銨根離子和硫酸根離子,B正確;C項,氣體b為NO,氣體d為NH3,兩者在催化劑作用下能生成N2和H2O,C錯誤;D項,沉淀g中可能含有氫氧化鋁,D錯誤;故選B。
15.【答案】(1)增大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1分)
(2)加入硫酸,生成Ag2SO4 沉淀,再加入氯化鈉溶液,發生反應Ag2SO4+2Cl-2AgCl+SO,反應平衡常數K==1014.5>105,
所以Ag2SO4可以完全轉化為AgCl (2分)
(3)(2分) O(1分)
(4)ZnCO3 或Zn(OH)2(1分)
(5)(1分)
(6)3 Zn2+ +6 HCO = ZnCO3 2Zn(OH)2 + 5 CO2 ↑ + H2O(2分)
(7) -7.2 (2分) 開始時發生反應,微溶于水,繼續通SO2氣體,生成易溶于水,酸性增強,SO2的吸收率明顯下降 (2分)
【解析】(1)“浸取”前,將廢催化劑中大塊顆粒粉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
(2)加入硫酸,生成Ag2SO4 沉淀,再加入氯化鈉溶液,發生反應Ag2SO4+2Cl-2AgCl+SO,反應平衡常數K==1014.5>105,
所以Ag2SO4可以完全轉化為AgCl。
(3)含有2個價的氧原子和6個價的氧原子;“氧化除錳”工序用把、氧
化為、,根據電子轉移守恒和質量守恒可知,除錳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2個價的氧原子得電子,提供氧化性。
(4)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加入的ZnO消耗,溶液中減小,水解平衡正向移動,能代替ZnO的物質為ZnCO3 或Zn(OH)2等。
(5)當調至3.2時,。
(6)“沉鋅”時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 Zn2+ +6 HCO = ZnCO3 2Zn(OH)2 + 5 CO2 ↑ + H2O。
(7)① 電離平衡常數為Ka2(H2SO3)= ,故,由圖1可知,當時,,,故。
②開始時發生反應,微溶于水,故前溶液的變化很小,繼續通SO2氣體,生成易溶于水,酸性增強,SO2的吸收率明顯下降。
16.【答案】(1) K2 K3 (1分) 較低(1分) CO*(g) + 2H2(g)HCO*(g) + H2(g) (2分)
(2) b c(2分)
(3) O2 +2CO2+4e-=== 2CO(1分) CO2、H2O(1分) H2O(1分)
(4) ① 0.2 (2分) (2分)
②縮小體積(1分) <(1分)
【解析】(1)根據題中所給反應,反應②+反應③=反應①,故K1=K2 K3; H3= H1 + H2= 90.7 kJ mol-1;
該反應H<0,S<0,根據H﹣TS<0,反應才能自發進行,所以該反應在低溫下自發。已知反應活化能越大,反應速率越慢,活化能最大的一步反應速率最慢,是整個反應的決速步驟,根據題干反應歷程圖信息可知,該反應的決速步驟為CO*(g)+2H2(g)HCO*(g)+H2(g)。
(2)容器體積和氣體總質量始終不變,則混合氣體的密度始終不變,因此氣體密度保持不變不能說明反應已達平衡;反應速率比等于系數比,與的生成速率相等,則說明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達到平衡;氣體總質量不變,但是氣體的總物質的量隨反應進行而改變,所以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會發生改變,當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時,反應達到平衡;某時刻容器中某時刻容器中,,,則,反應未平衡;
(3) 圖中燃料電池以熔融碳酸鹽為電解質,氧氣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根離子,氧氣所在極為正極,正極電極反應式為O2 +2CO2+4e-=== 2CO;從流程圖中可以看出,循環利用的物質為CO2、H2O,該流程實質為H2O 轉化。
(4) ①從圖中可知,1min時H2的物質的量為6mol,起始的H2的物質的量為12mol,變化的H2的物質的量為6mol,故變化的甲醇的物質的量為2mol,0~1min內甲醇的反應速率;
根據圖示,8min后H2的物質的量保持不變,體系達到平衡狀態,H2的物質的量為2mol,根據題意有:
平衡時候總的物質的量,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p==;
②狀態Ⅲ與狀態Ⅱ相比,狀態Ⅱ到達平衡時間短,平衡時H2的物質的量減少,平衡正向移動,綜合可知,改變的條件是縮小體積;狀態Ⅲ與狀態Ⅰ相比,狀態Ⅲ到達平衡時間短,平衡時H2的物質的量增加,平衡逆向移動,該反應是一個放熱反應,綜合可知,改變的條件是升高溫度,因此K1< K3。
17.【答案】N2H4為極性分子且可與水形成氫鍵(1分)
(2) N2H4 + O2 = N2 + 2H2O(1分)
(3) 檢驗裝置氣密性(1分)
(4) 飽和NaCl溶液 (1分) 將生成的氯氣趕往裝置E中充分反應 (1分) 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NaClO反應,降低了NaClO產率(1分)
(5) 緩慢滴加濃鹽酸(1分)
(6) 直形冷凝管 (1分) 堿石灰 (1分) NaClO溶液(1分) N2H4·H2O易被過量的NaClO氧化(1分)
(7) CO(NH2)2+2 NaOH+NaClO= Na2CO3+N2H4·H2O+NaCl(1分)
(8) 60%(2分)
【解析】本題是無機物制備的類的實驗題,首先用氯氣和氫氧化鈉反應制備次氯酸鈉,隨后再用次氯酸鈉和氫氧化鈉、尿素反應生成產物,由于產物容易和空氣中二氧化碳反應,故要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產物接觸。(1)肼(N2H4)與水生成N2H4·H2O,N2H4結構為極性分子且可與水形成氫鍵,因此常溫下呈液體,能很好地混溶于水。(2)肼(N2H4)能與水中的溶解氧反應,反應化學方程式為N2H4 + O2 = N2 + 2H2O。(3)按圖連接好裝置后,需進行的操作是檢驗裝置氣密性。(4)裝置D中試劑用來除去氯氣中的氯化氫,故其中的試劑是飽和NaCl溶液;反應完后會有少量氯氣留在裝置內,可以用空氣將生成的氯氣趕往裝置E中充分反應;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可以和生成的次氯酸鈉反應,而氫氧化鈉可以除去二氧化碳,故不利影響為: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NaClO反應,降低了NaClO產率;(5)反應越快,放出的熱量越多,故可以減慢反應的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為:緩慢滴加濃鹽酸;(6)由圖可知儀器d的名稱為直形冷凝管;干燥管e的作用為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裝置H,故其中的試劑為:堿石灰;由題中的信息可知,N2H4·H2O有較強的還原性,次氯酸鈉有較強的氧化性,可以和N2H4·H2O反應,故需要緩慢滴加的是NaClO溶液;原因是:N2H4·H2O易被過量的NaClO氧化;(7)根據題給信息可知,CO(NH2)2、氫氧化鈉和次氯酸鈉反應生成產物,方程式為:CO(NH2)2+2 NaOH+NaClO= Na2CO3+N2H4·H2O+NaCl;(8)根據方程式可知,n(N2H4·H2O)=n(I2)= ×72×10-3 ×0.1 =0.0072mol,則樣品中N2H4·H2O的質量分數=×100%=60% 。
18.【答案】(1) sp2 sp3 (2分)
(2) b c d (2分)
(3) 2 (2分)
(4) 濃硫酸,加熱 (1分) 還原反應(1分)
(5) 5(1分)
(6) 羥基與鄰位羰基上的氧形成了分子內氫鍵,穩定性增強(1分)
(7) + ClCH2COCl ―→ + 2 HCl (2分)
(8) 8 (2分) 或 (1分)
【解析】A是甲苯,甲基碳原子為 sp3 雜化,苯環為 sp2 雜化;A在FeCl3的催化下和Cl2發生取代反應生成B,結合D的結構簡式可以推知B的結構簡式為,B發生氧化反應生成C,結合C的分子式可知,B中的-CH3被氧化為-COOH,C的結構簡式為,C發生水解反應生成D,D與甲醇發生酯化反應生成E,E發生取代反應生成F,F發生硝化反應生成G,G發生還原反應將硝基轉化為氨基生成H,H的結構簡式為,H和ClCH2COCl發生取代反應生成I,結構簡式為。B的結構簡式為,官能團為氯原子,檢驗方法為,在堿性條件下水解,生成氯離子,硝酸酸化后,加硝酸銀溶液,觀察有無白色氯化銀沉淀生成,故使用的試劑為 b 、c 、d 三種;C的結構簡式為,與H2完全加成后,產物分子中環上與氯原子和羧基相連的碳原子為手性碳原子;根據結構D和E的結構簡式分析,D和甲醇發生酯化反應生成E,D→E的反應試劑和條件為甲醇、濃硫酸,加熱;由分析可知,G→H為硝基轉變為氨基的還原反應。F中有一個苯環和一個羰基,不飽和度為5;F中酚羥基與鄰位羰基上的氧形成了分子內氫鍵,穩定性增強,導致F→G中酚羥基不被濃硝酸氧化;由H生成I的化學方程式為 + ClCH2COCl ―→ + 2 HCl;
E分子除苯環外含有3個氧、2個碳、1個不飽和度,X是E的同分異構體,同時滿足下列條件:①遇氯化鐵溶液發生顯色反應,則含酚羥基;②能發生水解反應,則含有酯基;③苯環上只有兩個取代基;則除酚羥基外,另一個取代基可以為—COOCH3、—OOCCH3、—CH2OOCH,各存在鄰、間、對3種,共3×3=9種,除去自身剩余8種;其中,核磁共振氫譜顯示有4組峰,且峰的面積之比為3:2:2:1,則含有甲基,且結構對稱,結構簡式為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河县| 会宁县| 马龙县| 丹凤县| 泾阳县| 洪江市| 乌鲁木齐县| 阳西县| 德清县| 恩施市| 德庆县| 黄石市| 灵宝市| 珠海市| 宁都县| 沙坪坝区| 阿合奇县| 银川市| 上栗县| 佛坪县| 诸暨市| 道孚县| 基隆市| 新民市| 宝山区| 浏阳市| 白银市| 克东县| 姜堰市| 天台县| 五河县| 瑞安市| 汾阳市| 克拉玛依市| 友谊县| 贡嘎县| 海安县| 隆安县| 囊谦县| 襄垣县| 太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