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山東省青島第三十九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化學模擬試卷(一)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0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共20分)1.下列變化中,與另外三個有本質區別的是A.分離液態空氣中的氧氣B.將酚酞滴入氫氧化鈉溶液后溶液變紅色C.冰受熱融化D.品紅在水中擴散2.在春節燃放煙花爆竹是我國傳統習俗。下列有關說法不合理的是( )A.爆竹的火藥呈現黑色,說明火藥中可能含有木炭粉B.燃放煙花時,發出藍紫色的火焰,說明煙花中可能含有鐵粉C.爆竹爆炸以后,產生刺激性的氣味,說明火藥中可能含有硫粉D.燃放煙花爆竹容易引起火災和空氣污染,因此提倡限制燃放3.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A.溶解固體 B.傾倒液體C.熄滅酒精燈 D.塞橡膠塞4.次氯酸(HClO)有良好的消毒、漂白作用,有關它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次氯酸屬于氧化物B.次氯酸是由3個原子構成C.次氯酸中氯元素顯+1價D.次氯酸中H、Cl、O元素的質量比為1:1:15.水是一切生命生存所必需的物質。下列有關水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農業上用噴灌或滴灌節約用水B.黃河水經過沉降、過濾和滅菌操作可得到純凈的水C.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D.可用肥皂水檢驗黃河水是否為硬水6.下圖所示實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實驗1中的紅磷可以換為鐵絲B.實驗2中燒杯C中的溶液先變紅C.實驗3可以得出人體吸入的空氣比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高D.實驗4可以驗證質量守恒定律7.我國科學家利用光催化實現了用氧氣和水制取雙氧水的技術,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b均屬于化合物B.“●”表示氫原子C.反應前后原子個數變少D.參加反應的a、c分子個數比為1:18.下列對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A.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B.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霧C.電解水的實驗中負極產生的氣體使燃著的木條燃燒更旺D.鎂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9.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某同學將教材實驗進行改進,改進后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部分夾持裝置已忽略),實驗時引燃紅磷后便熄滅酒精燈。下列有關改進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可以表示為B.待紅磷熄滅并冷卻至室溫,打開彈簧夾,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動大約注射器的C.實驗結束后試管內氣體的主要成分為氮氣D.改進后的裝置能減少測量誤差,且對環境更友好10.下列基于實驗事實的推理,正確的是A.點燃氫氣前要檢驗純度,那么點燃任何可燃性氣體之前都需要驗純B.化學變化通常伴隨能量變化,人類利用的能量都是通過化學變化獲得C.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則化學性質一定相似D.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5小題,共26分)11.閱讀短文,回答問題:材料一:碳元素是人類接觸和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碳的同素異形體主要包括金剛石、石墨、C60等。其中,石墨是制鉛筆芯的原料之一,在16世紀被發現后,曾被誤認為是含鉛的物質。直到18世紀,化學家將石墨與KNO3.共熔后產生CO2,才確定了它是含碳的物質。2004年,科學家成功地從石墨中分離出單層的石墨片,稱為石墨烯,這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的材料。目前,新型石墨烯電池實驗階段成功,無疑將成為電池產業的一個新的發展點。以石墨烯為基礎的微型超級電容器不僅外形小巧,而且充電速度為普通電池的1000倍,可以在數秒內為手機甚至汽車充電。隨著科技水平的提升,石墨烯的應用前景會十分廣闊。請根據短文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金剛石和石墨屬于________(填字母);A. 同位素 B. 同素異形體 C. 同分異構體(2)石墨烯屬于________(填“單質”或“化合物”);(3)石墨烯可用于制作新能源電池,主要利用石墨烯的________性。(4)石墨與KNO3共熔,能發生如下反應,請選擇適當的化學計量數(填字母):A. 5,4,2,2,5 B. 3,2,1,1,5材料二:工業上可采用甲烷在隔絕空氣且加熱至1000℃時分解制取石墨烯,同時產生氫氣,其微觀模擬圖如下所示,請從微觀角度回答下列問題:(5)根據質量守恒定律,應該在B圖中補充_________(填“A”或“B”)A. B.(6)此變化的微觀實質是:在隔絕空氣和1000℃的條件下,甲烷分子分解成碳原子和氫原子,許多碳原子聚集成石墨烯,________。(7)寫出與一個反應物分子電子數相同,且帶一個單位正電荷的陽離子符號________。(8)化學反應都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從微觀的角度講,是因為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________(填字母)都不改變的緣故。A. 元素的種類 B. 原子的種類 C. 分子的數目D. 原子的數目 E. 元素的質量 F. 原子的質量12.“符號——模型”,認識物質的一種方法。⑴ 下圖為乙醇和二甲醚的分子結構模型。① 下列關于兩者的說法正確的有 (填標號)。A.均屬于有機物 B.性質完全相同 C.化學式均為C2H6O② 乙醇中碳、氧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 。③ 二甲醚完全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個數比為 。⑵ 硫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則硫離子符號為 。⑶ 化學上用表示原子核內有1個質子和1個中子的氫原子(如圖)。①、與這三種原子均屬于氫元素的原因是 。②下圖所示模型能正確表示原子結構的是 (填標號)。13.碳化硅(SiC)具有獨特的光學、電學及力學等性能,在眾多戰略行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一種以石英砂(含有SiO2、Fe2O3、Al2O3及雜質)和焦炭為主要原料制備碳化硅的生產工藝流程如圖所示。(已知:①金屬氧化物能與酸反應,二氧化硅不與酸反應;②其他雜質不溶于水或酸)(1)粉碎機內將焦炭粉碎的目的是 ,酸洗池中除去的物質是 ,酸洗后為將固體和溶液分離可進行 操作。(2)電阻爐中是焦炭與二氧化硅的主要反應場所,在高溫條件下產生碳化硅和一種具有可燃性的氧化物,該反應方程式是 ,其中C具有 性(填“氧化”或“還原”)。(3)關于電阻爐中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A.SiO2是由Si原子和O2分子構成B.反應后固體減少的質量等于生成氣體的質量C.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均未發生變化D.產物中的氧化物在工業上可用于冶煉金屬(4)從環保角度考慮,上述生產流程需要注意的是 (寫一條)。14.如圖是實驗室制取氧氣裝置,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帶有標號的儀器名稱:① 。(2)若用高錳酸鉀制備并收集干燥的氧氣,應從圖中選用的裝置為 (填字母);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若用E裝置收集氧氣,收集到的O2不純的可能原因是 (寫一條即可)。15.活動課上,同學們利用自制裝置,探究水的組成。【作出猜想】水中含有氫、氧兩種元素【設計并進實驗】(1)圖1甲同學點燃驗純后的氫氣,觀察到氫氣能燃燒,火焰呈淡藍色,罩在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出現無色小液滴。該反應的化學反應方式為 。(2)圖2乙同學將裝置接通直流電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當a管內產生的氣體體積約為20mL時,b管內產生的氣體體積約為 。(3)將燃著的木條放在尖嘴口處,打開控制開關后,觀察到a處氣體燃燒,火焰呈淡藍色,b處 。【實驗結論】實驗證明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知識運用】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突飛猛進,為載人空間站的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空間站里宇航員呼吸消耗O2,產生CO2,可用如下方法處理CO2:第①步,利用固態胺系統對CO2進行吸收與濃縮第②步,CO2+4H2CH4+2H2O第③步,2H2O2H2↑+O2↑(4)該方法能否實現O2的再生 (選填“能”或“不能”)。三、計算題:(4分)16.向盛有的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過氧化氫溶液,立即將燒杯放在電子秤上稱量,記錄電子秤的數據如下:(忽略水蒸發的影響)時間/min 0 2 4 6 8 10質量/g 85.0 82.7 80.6 80.8 78.6 78.6(1)第 分鐘記錄的數據是不合理的。(2)分析數據,完全反應產生氧氣的質量為 。(3)請計算參加反應的過氧化氫的質量。(寫出計算過程)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氧氣的工業制法;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及應用;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2.【答案】B【知識點】空氣的污染與防治;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解析】【解答】A、木炭粉是黑色的,木炭有可燃性,可以做爆竹里的燃燒物,正確;B、鐵在氧氣中能燃燒,空氣中不燃燒,鐵燃燒時火星四射,沒有火焰,錯誤;C、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氣味,正確;D、燃放煙花爆竹會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是空氣污染物,燃放煙花,也可能造成火災,因此提倡禁止燃放,正確。故選:B。【分析】A、根據木炭的性質分析;B、根據鐵燃燒的現象分析;C、硫燃燒時,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二氧化硫;D、燃放煙花爆竹會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空氣。3.【答案】C【知識點】實驗室常見的儀器及使用;藥品的取用4.【答案】C【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化學式的相關計算;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5.【答案】B【知識點】電解水實驗;水的凈化;硬水與軟水;保護水資源6.【答案】C【知識點】測定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吸入空氣與呼出氣體的比較;驗證質量守恒定律【解析】【解答】A、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只能在氧氣中燃燒,無法完成實驗,錯誤;B、C燒杯中的濃氨水揮發出氨氣分子不斷運動,運動到A燒杯中使酚酞變紅,而酚酞試液不具有揮發性,錯誤;C、呼吸消耗氧氣、呼出二氧化碳,能夠使燃著的木條熄滅的是呼出氣體,能夠使燃著的木條正常燃燒的是空氣,根據現象不同進行判斷,正確;D、碳酸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而逸出,應在密閉裝置內進行實驗,錯誤;故答案為:C。【分析】A.根據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測量實驗分析;B.根據微粒的性質解答;C.根據空氣的成分、性質判斷;D.有氣體參與的反應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應保證密閉環境。7.【答案】B【知識點】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單質和化合物;化學反應的實質8.【答案】D【知識點】測定空氣中的氧氣含量;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電解水實驗;氫氣的化學性質與燃燒實驗9.【答案】B【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物質的鑒別、推斷;實驗數據處理或者誤差分析的探究【解析】【解答】 A、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可以表示為: ,A正確;B、待紅磷熄滅并冷卻至室溫,打開彈簧夾,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動,B錯誤;C、實驗結束后氧氣消耗,試管內氣體的主要成分為氮氣,C正確;D、改進后的裝置防止了燃燒匙伸入集氣瓶中時導致的部分氣體受熱膨脹逸出,實驗結果更準確,同時防止了反應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擴散到空氣中污染環境,D正確。故答案為:B。【分析】 紅磷燃燒能夠消耗空氣中的氧氣,氧氣消耗后,容器中的氣壓減小,在外界大氣壓作用下,容器內體積減小,減少的體積即為容器中空氣中的氧氣體積,進一步可以計算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10.【答案】A【知識點】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氫氣、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氣體的驗純;單質和化合物11.【答案】(1) B(2) 單質(3) 導電(4) A(5) A(6) 氫原子兩兩自相結合構成氫分子,氫分子再構成氫氣(7) Na+(8) BDF【知識點】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化學反應的實質12.【答案】AC;2:1 ;2:3;S2- ;質子數(或核電荷數)相同 ;A【知識點】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13.【答案】(1)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氧化鐵(Fe2O3)、氧化鋁(Al2O3);過濾(2);還原(3)(4)反應過程中生成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散逸到空氣中,會污染空氣,故需要對一氧化碳進行處理【知識點】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14.【答案】(1)錐形瓶(2)AC;(3)沒有等氣泡連續、均勻冒出就開始收集【知識點】實驗室常見的儀器及使用;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氣體制取裝置的探究15.【答案】;10mL;木條燃燒的更旺;能【知識點】電解水實驗;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氫氣的化學性質與燃燒實驗16.【答案】(1)6(2)6.4g(3)解設參加反應的過氧化氫的質量為x解得x=13.6g答:參加反應的過氧化氫的質量為13.6g。【知識點】氧氣的實驗室制法;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試題分析部分1、試卷總體分布分析總分:4分分值分布 客觀題(占比) 0.0(0.0%)主觀題(占比) 4.0(100.0%)題量分布 客觀題(占比) 10(62.5%)主觀題(占比) 6(37.5%)2、試卷題量分布分析大題題型 題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計算題:(4分) 1(6.3%) 0.0(0.0%)選擇題(本題包括10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共20分) 10(62.5%) 0.0(0.0%)非選擇題(本題包括5小題,共26分) 5(31.3%) 4.0(100.0%)3、試卷難度結構分析序號 難易度 占比1 普通 (18.8%)2 容易 (75.0%)3 困難 (6.3%)4、試卷知識點分析序號 知識點(認知水平) 分值(占比) 對應題號1 單質和化合物 0.0(0.0%) 7,102 氧氣的工業制法 0.0(0.0%) 13 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0.0(0.0%) 1,64 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 0.0(0.0%) 2,8,95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 4.0(100.0%) 9,11,13,14,156 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 0.0(0.0%) 117 化學反應的實質 0.0(0.0%) 7,118 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0.0(0.0%) 49 水的凈化 0.0(0.0%) 510 保護水資源 0.0(0.0%) 511 實驗數據處理或者誤差分析的探究 0.0(0.0%) 912 元素的概念 0.0(0.0%) 1213 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 2.0(50.0%) 4,1314 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及應用 0.0(0.0%) 115 藥品的取用 0.0(0.0%) 316 氫氣、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氣體的驗純 0.0(0.0%) 1017 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 0.0(0.0%) 1,1018 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 0.0(0.0%) 7,1219 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2.0(50.0%) 14,1620 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0.0(0.0%) 1621 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 0.0(0.0%) 422 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2.0(50.0%) 13,1623 化學式的相關計算 0.0(0.0%) 424 空氣的污染與防治 0.0(0.0%) 225 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 0.0(0.0%) 11,1226 電解水實驗 0.0(0.0%) 5,8,1527 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 0.0(0.0%) 10,1228 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0.0(0.0%) 629 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 0.0(0.0%) 730 氣體制取裝置的探究 2.0(50.0%) 1431 實驗室常見的儀器及使用 2.0(50.0%) 3,1432 硬水與軟水 0.0(0.0%) 533 氫氣的化學性質與燃燒實驗 0.0(0.0%) 8,1534 物質的鑒別、推斷 0.0(0.0%) 935 測定空氣中的氧氣含量 0.0(0.0%) 6,836 吸入空氣與呼出氣體的比較 0.0(0.0%) 637 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 2.0(50.0%) 1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