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諾曼底號”遇難記》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教學目標】1.認識“彌、漫”等14個生字,會寫“倫、腹”等14個字,會讀外國的人名、地名等難讀詞。2.依托《作業本》習題,梳理故事的主要內容。3.通過研讀哈爾威船長的語言,感受人物品質。【教學重難點】通過研讀哈爾威船長的語言的句子,感受人物品質。教學過程 一、出示篇章頁,揭示課題1.出示篇章頁,明確單元主題2.創設單元學習情境:觀人物言行,探人物品質。 3.揭示課題,師板書。齊讀課題,質疑:讀了題目,你產生了哪些疑問?【設計意圖】以本單元人物品質的主題和 “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中感受人物的品質” 的語文要素為導入,創設“觀人物言行,談人物品質”的情境,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習。通過質疑課題,激發學生學習小說的欲望。二、初讀課文,梳理情節1.介紹“諾曼底號”。 (1)出示課文第2自然段,播放音頻。 (2)你從對諾曼底號的介紹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3)通過課前預習,你知道 “諾曼底號”為什么遇難嗎? 指名說。2.認識“瑪麗號”,知曉遇難原因 (1)“瑪麗號”又是一艘怎樣的船?請同學們打開書本,到文中去找找答案。 (2)出示第6自然段相關句子,指名讀 (3)教師指導梳理,這個故事的起因就是“諾曼底號”夜航,與“瑪麗號”相撞而遇險。(板貼 夜航 遇險) (4)相機完成《作業本》第3題。 (5)反饋交流。相機糾正“載”讀音3.那這個故事的經過和結果又是怎樣的呢?誰能簡單地來說一說?(1)師生合作梳理 經過:救援 結果:獲救 犧牲(板書)(2)誰能看著板書,連起來說一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同桌互說。4.檢查字詞剛才《作業本》中一些難讀的字我們都讀準了,課文中還有很多難讀的人名和地名,你都會讀了嗎?出示:第一行:人名 哈爾威船長 洛克機械師 奧克勒福大副 克萊芒見習水手第二行:地名 指名讀 相機正音南安普敦 根西島 英倫海峽 埃居伊山脈 敖德薩自由讀,指名讀 齊讀 【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初讀感知課文內容并梳理故事脈絡。借助音頻、圖片和文本聚焦“諾曼底號”與“瑪麗號”,引導學生提取關鍵信息并借助《作業本》習題明確兩船相撞是事件的起因。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概括 “救援”的經過和結果,并嘗試借助板書串聯要素簡述故事主要內容,訓練初步概括能力。最后,集中解決文中難讀的人名、地名,掃清朗讀障礙,為深入研讀奠定基礎。三、研讀畫面,感受“可怕”1.過渡:這個故事精心動魄,我們一起到現場去看看吧!2.出示第11自然段: 震蕩可怕極了。一剎那間,男人、女人……直喘粗氣。3.默讀這一段,想一想:作者怎么把當時的可怕寫清楚的,畫出相關句子。4.交流句子預設(1)一剎那間,男人……一片混亂。①說說你的感受②小結:是呀,劇烈的震動讓所有人都驚恐萬狀。③朗讀指導:誰來讀讀這樣的畫面?指導朗讀預設(2)海水嘩嘩往里灌,洶涌湍急,勢不可當。①指名讀句子,相機正音“勢不可當”。②點紅“洶涌湍急” ,讀著這詞語,你有什么發現? 預設(3)輪機火爐被海浪嗆得嘶嘶地直喘粗氣。①你在什么時候會直喘粗氣?②圖片出示輪機火爐,此時,連船上的輪機火爐都幾近癱瘓。5.播放視頻,交流感受。6.朗讀指導:可怕的震蕩使得“諾曼底號”上的人和機器陷入一片混亂。讓我們通過朗讀再現當時的混亂場面。【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具象化感知海難現場的“可怕”,為理解人物行為作鋪墊。聚焦關鍵段落,通過想象畫面、聯系生活經驗、借助視頻不斷加深學生的體驗。最后回歸朗讀實踐,通過聲音傳遞情感,內化對災難場面的深入理解。四、結合習題,明晰做法1.過渡:面對猛烈的撞擊、乘客們驚慌失措,身為船長的哈爾威又是怎么做的呢?2.交流反饋 :沉著指揮 開展救援 英勇犧牲3.生補充填寫作業本4.小結:偉大的哈爾威船長用自己的生命換得了其他六十位乘客的安全,正如課文結尾說的那樣:“面對死亡,他又踐行了一次英雄的壯舉?!?br/>【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引導學生聚焦哈爾威船長的行為,通過任務驅動和講練結合梳理其英雄壯舉的具體表現。首先以關鍵問題“哈爾威船長是怎么做的”激發探究人物形象的欲望。其次設計快讀默讀+圈畫句子+同桌討論的活動,引導學生深入文本12至43自然段,自主提取關鍵信息。接著借助《作業本》第4題,促使學生將零散信息進行歸納、提煉,落實了學習目標。最后以課文結尾金句作結,自然升華人物精神,體現了教學環節的遞進。五、研讀對話,感受品質1.過渡:英雄是怎樣指揮的呢?出示第12自然段,指名讀。2.思考:在這緊急時刻,哈爾威船長是怎么指揮的?3.交流句子:全體安靜,注意聽命令!……必須把六十人救出去!(1)指名讀(2)關注吼喝,指導朗讀(3)齊讀(4)從船長的語言中你體會什么?鏈接交流平臺第二句話。4.師生合作讀第14自然段。在哈爾威船長的指揮下,船員解開救生艇的繩索后,人們的表現怎么樣呢?(生)大家一窩蜂擁了上去,這股你推我搡的勢頭,險些把小艇都弄翻了。(師)當奧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頭拼命想維持秩序時,人們的表現又是怎么樣呢?(生)但整個人群因為猝然而至的變故簡直都像瘋了似的,亂得不可開交。(師)是呀,幾秒鐘前大家還在酣睡,驀地,而且,立時立刻,就要喪命,這怎么能不叫人?(生)失魂落魄。5.逃生的欲望讓人失去了理智,求生的本能讓場面亂得不可開交。就在此刻,船長威嚴的聲音又響起來了。讓我們再一次走進畫面,去讀一讀人物的對話吧! 6.展學7.整合讀,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船長的語言,你有什么發現?(語言簡短、有力)為什么?(情況緊急)你感受到了這是一位怎樣的船長?8.正是因為哈爾威船長機智果斷的指揮,才讓救援工作能夠井然有序地展開。師生合作讀對話【設計意圖】本環節承接前文對船長“做法”的梳理,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人物語言描寫,深度感知哈爾威船長的英雄品質。聚焦其臨危指揮的第12自然段,初步感受船長命令的威嚴與果斷。通過任務驅動式學習第14自然段,以圈畫、批注感受、小組交流、分角色朗讀、展示評價為學習支架,引導學生發現船長“簡短有力”的語言特點并探究原因,進而感悟人物品質。 六、課堂小結,設疑結課小結:這一節課,我們了解了兩艘船撞擊的過程,從哈爾威船長的語言中我們感受到在“諾曼底號”遇到可怕震蕩時,他的沉著鎮定,臨危不亂。下節課,我們將繼續運用其他方法,去感受船長的偉大品質。板書設計教學反思《“諾曼底號”遇難記》是統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中感受人物的品質”。維克多·雨果的這篇經典小說,以其驚心動魄的海難場景和哈爾威船長在生死關頭所展現出的崇高精神,為落實單元目標提供了絕佳的文本載體。1.人物品質為錨,構建思維階梯本節課圍繞 “哈爾威船長的英雄品質如何通過語言顯現?” 這一核心問題,設計遞進式學習鏈,構建逐層深入的思維路徑,落實語文要素。首先借助《作業本》習題與板書關鍵詞,引導學生快速梳理情節脈絡,建立“起因——經過——結果”的故事框架。接著通過快讀默讀、圈畫關鍵句及合作填寫《作業本》,精準提煉船長“沉著指揮→開展救援→英勇犧牲”的行為鏈,明確人物行動與事件發展的內在關聯;最后聚焦指令性語言和危急情景的對話,以“畫、批、讀、演”為支架,引導學生從“吼喝的威嚴”“命令的簡短有力”中具象化感知船長臨危不亂、舍己為人的精神品質。2.任務驅動實踐,賦能自主學習初讀板塊,引領學生進行圖文對照,提取船只信息、在合作中梳理故事情節。研讀板塊,通過默讀圈畫,結合生活經驗與視頻資源沖擊,引導學生在多種學習實踐中感受船難的可怕場景。在剖析船長行為時,采用“同桌共填《作業本》”的合學模式,促進信息整合與觀點碰撞。聚焦對話時,則以小組為單位進一步展開合學,在角色代入中,深入感悟人物品質。以任務為驅動,為學生搭建“語言發現→品質歸納”的思維階梯,實現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建構的學習方式轉變。3.評價貫穿始終,實現“教學評一體化”本課教學通過多種朗讀方式,落實基礎朗讀目標。依托分角色朗讀的“三星評價量表”及批注分享,落實重難點品質感悟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時刻穿插過程性評價,使得評價量表不僅作為一項檢測工具,更成為學生的學習指南,推動學生在演繹中主動關聯語言與品質,實現“以評促學”“以評優教”的閉環提升。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