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系統梳理,高效突破——2026屆高考化學一輪復習(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系統梳理,高效突破——2026屆高考化學一輪復習(含答案)

資源簡介

(限時35分鐘)
一、單選題
1.(2025高三·全國·專題練習)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1mol重水比1mol水多個質子
B.12g石墨烯和12g金剛石均含有個碳原子
C.含有的中子數為
D.48g正丁烷和10g異丁烷的混合物中共價鍵數目為
2.(24-25高三上·北京順義·期末)下列依據相關數據作出的推斷中,不正確的是
A.依據一元弱酸的電離常數的大小,比較同溫同濃度其鈉鹽溶液的堿性強弱
B.依據VIIA相同溫度下與反應平衡常數的大小,可判斷反應的劇烈程度
C.依據金屬逐級電離能數據,可推斷金屬元素的主要化合價
D.依據氣體的摩爾質量,可以推斷相同狀況下不同氣體密度的大小
3.(2025·貴州銅仁·模擬預測)工業用Cl2制備TiCl4的熱化學方程式為TiO2(s) + 2Cl2(g) +2C(s)TiCl4(g) + 2CO(g)。若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關于該反應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Cl2、CO都是由極性鍵構成的非極性分子
B.TiCl4、SO中心原子的雜化方式均為sp3
C.0.1 mol TiO2反應制得的CO分子數小于0.2NA
D.0.2 mol TiCl4生成時,轉移的電子數為0.8NA
4.(2025·廣東廣州·模擬預測)二氧化氯可用于自來水消毒。實驗室用草酸和制取的反應為。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中含有的質子數為
B.草酸分子中含鍵數目為
C.每生成,轉移的電子數為
D.溶液中含有的數目為
5.(2025·廣東深圳·三模)氯堿工業涉及、、NaOH、NaCl等物質。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1mol NaCl固體中,含離子數為
B.的NaOH溶液中,含有氫原子數為
C.標準狀況下,和的混合氣體含有分子數目為
D.將與NaOH溶液反應制備消毒液,消耗轉移電子數為
6.(2025·廣東汕頭·三模)下列關于配制標準溶液并用其滴定草酸溶液濃度的操作正確的是
A. B. C. D.
7.(2025高三·全國·專題練習)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22.4L(標準狀況)氮氣中含有個中子
B.22.4L(標準狀況)氬氣含有的質子數為
C.常溫常壓下,中所含P-P鍵的數目為
D.標準狀況下,和的混合氣體中的分子數為
8.(2025·河北·模擬預測)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氮元素的常見化合價與部分含氮物質的對應關系圖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mol單質a所含鍵數目為
B.標準狀況下,11.2Le中原子總數為
C.反應中若生成1mol氧化產物,轉移電子數目為
D.將0.1mol d與0.1mol f混合后配制成100mL溶液,則溶質陽離子數目小于
9.(2025·浙江·二模)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圖①可用于檢驗鐵和水蒸氣反應的氣體產物
B.圖②標識提示實驗時需要佩戴護目鏡,以保護眼睛
C.圖③表示堿式滴定管排氣泡的基本操作方法
D.圖④可用于實驗室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
10.(24-25高三上·遼寧沈陽·期末)我國學者把游離態氮固定在碳上(示蹤反應如下),制得的離子可用于合成核酸的結構單元。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石墨)
A.22.4L含有的中子數為 B.12gC(石墨)中鍵的數目為
C.1mol中含有的π鍵的數目為 D.生成1mol時,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
二、解答題
11.(2025·山東泰安·模擬預測)是主要的大氣污染物之一,空氣中含量測定方法如下:
I.采樣
(1)按下圖連接儀器,進行 (填實驗操作),裝入藥品,其中X、Z中盛有相同吸收液。打開止氣閥和采氣泵,開始測定實驗。
(2)進入的先轉化為,進一步轉化為粉紅色的偶氮染料;在中被氧化為,在中被吸收轉化。待 (填“X”或“Z”)中吸收液變成粉紅色后,同時關閉止氣閥和采氣泵,停止采樣。多孔玻板上具有多個微孔結構,其作用是 ;Y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Ⅱ.含量測定
將不同濃度的標準溶液與足量吸收液反應生成偶氮染料,分別測定其吸光度(對特定波長光的吸收程度),繪制出吸光度與標準溶液濃度的關系曲線如圖。測定X、Z中吸收液的吸光度,與標準溶液吸光度曲線對照得出的濃度,換算出的含量。
(3)稱取(已干燥恒重)配制成標準溶液,下列實驗儀器必須用到的是 (填名稱)。
(4)以流量采樣小時,測得的含量為,則所采集的環境空氣中的含量為 (用含、、的代數式表示);若配制標準溶液前,固體未經干燥恒重,將導致測定結果 (選填“偏大”或“偏小”)。
12.(2025·河南·模擬預測)實驗室以硫鐵礦(主要成分為)為原料制備磷酸亞鐵晶體[],其部分實驗過程如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焙燒”時,氣體與礦料逆流而行,目的是 。
(2)用濃硫酸配制的硫酸,除量筒、燒杯、玻璃棒外,還必須使用的玻璃儀器有 。
(3)“過濾”后濾渣的主要成分是,則“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4)向“過濾”后的濾液中加入,并用或調節溶液,“共沉淀”生成。
①用維生素C稀溶液作底液,可提高產物的純度,其原因是 。
②不使用調節溶液的原因是 。
③若使用調節溶液,“共沉淀”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5)測定產品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假設雜質不參加反應):取樣品于錐形瓶中,加入稀硫酸溶解,水浴加熱至75℃,再加入溶液,充分反應后,使用草酸標準溶液滴定過量的至終點,消耗草酸溶液。
已知:,。
①若裝草酸的滴定管用蒸餾水洗滌后未潤洗,會導致測得的鐵元素的含量 (填“偏高”或“偏低”)。
②該磷酸亞鐵晶體樣品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B A D B D D B
1.A
【詳解】A.一個重水分子和一個普通水分子都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所含質子數都是10,故1mol重水和1mol水所含質子數相等,A錯誤;
B.石墨烯和金剛石都是碳元素形成的單質,12g石墨烯和12g金剛石中都含有個碳原子,B正確;
C.的質子數為2,中子數為1,為1mol,中子數為,C正確;
D.正丁烷和異丁烷互為同分異構體,1分子的正丁烷和異丁烷含有的共價鍵數均為13,混合物中含有的共價鍵數為,D正確;
故選A。
2.B
【詳解】A.一元弱酸的電離常數(Ka)表示其酸性強弱:Ka越大,酸性越強。其鈉鹽(如NaA)溶液的堿性源于陰離子A 的水解(。根據水解規律:Ka越小(酸越弱),其共軛堿A 的水解能力越強,鈉鹽溶液的堿性越強。因此,依據Ka大小可比較同溫同濃度鈉鹽溶液的堿性強弱,A正確;
B.ⅦA族元素(鹵素)與H2的反應為X2 + H2 2HX,平衡常數(K)表示反應達到平衡時產物與反應物的比例,反映反應的熱力學自發性(K大,反應傾向大);但“反應的劇烈程度”涉及動力學概念(如反應速率),與活化能、碰撞頻率、鹵素單質的非金屬性等相關,并非直接由平衡常數決定,故該推斷不成立,B錯誤;
C.金屬元素的逐級電離能(如第一、第二電離能)反映逐級失去電子的難易程度,若電離能突增(如第二電離能遠大于第一電離能),表明失去更多電子困難,從而推斷主要化合價,例如:Na(第一電離能遠小于第二電離能高→ 主要+1價);Mg(第一、第二電離能相近,第三電離能遠大于第二電離能 → 主要+2價),該方法常用于化合價推斷,C正確;
D.氣體密度(ρ)公式為ρ = ,其中M為摩爾質量,為摩爾體積,相同狀況(同溫同壓)下,所有氣體的相同(阿伏加德羅定律),因此ρ與M成正比,摩爾質量越大,密度越大(如O2密度大于N2),故依據摩爾質量可推斷相同狀況下氣體密度大小,D正確;
故選B。
3.A
【詳解】A.Cl2分子由同種原子組成,Cl-Cl鍵為非極性鍵,Cl2為非極性分子。CO分子由C和O兩種不同原子組成,C≡O鍵為極性鍵,且分子結構不對稱,為極性分子,A錯誤;
B.TiCl4中Ti的價層電子對數為,無孤對電子,為sp3雜化;中S的價層電子對數為,無孤對電子,同樣為sp3雜化,B正確;
C.反應為可逆反應,0.1 mol TiO2理論上生成0.2 mol CO,但實際無法完全轉化,分子數小于0.2NA,C正確;
D.反應中,C被氧化為CO(C從0價升至+2價),每生成1 mol CO轉移2 mol電子。生成2 mol CO共轉移4 mol電子。生成1 mol TiCl4對應轉移4 mol電子,因此0.2 mol TiCl4轉移0.8NA電子,D正確;
故選A。
4.B
【詳解】A.1個H218O中含有的質子數為10,0.1mol H218O中含有的質子數為1.0NA,故A錯誤;
B.草酸中碳氧雙鍵中含有鍵,1個草酸分子中含鍵數目為2,則草酸分子中含鍵數目為,故B正確;
C.沒有給出溫度和壓強,無法計算其物質的量,故C錯誤;
D.沒有給出溶液的體積,無法計算鉀離子的物質的量和數目,故D錯誤;
故選B。
5.A
【詳解】A.NaCl中含有Na+和Cl-,1molNaCl固體中,含離子數為,A正確;
B.NaOH溶液中的水分子中也含有氫原子,則1L的NaOH溶液中,含有氫原子數大于,B錯誤;
C.標況下,22.4 L的H2和Cl2混合氣體為1mol,氣體含有分子數目為NA,C錯誤;
D.Cl2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l2+2NaOH=NaCl+NaClO+H2O,反應中 Cl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1molCl2參與反應轉移1mol電子,所以轉移電子數為NA,D錯誤;
故選A。
6.D
【詳解】A.配制溶液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固體,操作錯誤,A錯誤;
B.定容時,視線與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操作錯誤,B錯誤;
C.搖勻時,應該用右手拖住容量瓶底部,操作錯誤,C錯誤;
D.聚四氟乙烯滴定管是酸堿通用型滴定管,強堿滴定弱酸,滴定終點為堿性,用酚酞做指示劑,操作合理,D正確;
故選D。
7.B
【詳解】A.標準狀況下,22.4L氮氣的物質的量為1mol,一個氮氣分子中含有14個中子,故1mol氮氣中含有個中子,A錯誤;
B.標準狀況下22.4L氬氣為1mol,1個氬氣分子含有18個質子,則含有的質子數為,B正確;
C.1個分子(白磷,分子結構為)含有6個P—P鍵,的物質的量為1mol,則所含P—P鍵數目為,C錯誤;
D.標準狀況下,和的混合氣體的總物質的量為0.1mol,則含有的分子數為,D錯誤;
故選B。
8.D
【分析】根據各物質的分類及其化合價可知,a是氮氣,b是,c是或,d是,e是、f是。
【詳解】A.氮氣分子中,每個分子含有1個鍵和2個鍵,1mol 氮氣就含有個鍵,A錯誤;
B.標準狀況下,11.2L氨氣為,原子總數為:,B錯誤;
C.反應,氮元素化合價從價升高到價,失去,生成氧化產物,轉移電子數目為,但是若考慮二氧化氮,轉化為,則轉移電子數大于,C錯誤;
D.將硝酸與氨水混合后,完全反應生成,銨根離子水解,,所以溶質中陽離子數目小于,D正確;
故選D。
9.D
【詳解】A.高溫下Fe與水蒸氣反應生成氫氣,氫氣具有可燃性,點燃肥皂泡檢驗氫氣,A正確;
B.圖②標識提示實驗時需要佩戴護目鏡,防止實驗中傷到眼睛,以保護眼睛,B正確;
C.堿式滴定管的氣泡通常在橡膠管內,只要將滴定玻璃頭朝上,并擠壓橡皮管中的玻璃珠就可以將氣泡沖出,C正確;
D.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所需的步驟有計算、稱量、溶解(冷卻)、轉移、洗滌、定容、搖勻、裝瓶貼簽;不能再容量瓶中溶解氫氧化鈉固體,D錯誤;
故選D。
10.B
【詳解】A.溫度壓強不知,不能計算15N2物質的量,A錯誤;
B.12gC(石墨)物質的量n1mol,石墨中每個C原子與3個碳原子形成共價鍵,每條共價鍵被2個碳原子共用,故12gC(石墨)中鍵的數目為,B正確;
C.雙鍵中一個σ鍵,一個π鍵,則1mol[N=C=N]2﹣中含有的π鍵數為2NA,C錯誤;
D.該反應中氮元素化合價0價降低到﹣3價,碳元素化合價0價升高到+4價,氫元素化合價﹣1價升高到0價,電子轉移總數6e﹣,生成1mol H2時,總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6NA,D錯誤;
故選B。
11.(1)檢查裝置氣密性
(2) X 增大氣液接觸面積,提高吸收率
(3)燒杯、1000mL容量瓶
(4) 偏大
【分析】目的是測定空氣中含量,首先搭建實驗裝置,檢查氣密性,實驗過程:通過X,在X中先轉化為,進一步轉化為偶氮染料,Y中NO與酸性KMnO4溶液反應生成和Mn2+,Z中將新生成轉化為;X用于檢測NO2濃度,Y用于檢測NO濃度,Z用于除去新生成NO2。
【詳解】(1)實驗涉及氣體的吸收與轉化,則連接儀器后,進行檢查裝置氣密性,再裝入藥品進行實驗;
(2)進入的先轉化為,進一步轉化為粉紅色的偶氮染料,則待X中吸收液變成粉紅色后,說明被吸收,同時關閉止氣閥和采氣泵,停止采樣。多孔玻板上具有多個微孔結構,其作用是增大氣液接觸面積,提高吸收率;Y中NO與酸性KMnO4溶液反應生成和Mn2+,氮化合價由+2變為+4、錳化合價由+7變為+2,結合電子守恒,Y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3)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所需的步驟有計算、稱量、溶解(冷卻)、轉移、洗滌、定容、搖勻、裝瓶貼簽;稱取(已干燥恒重,精確度較高,需要使用電子天平)配制成標準溶液,下列實驗儀器必須用到的是燒杯、1000mL容量瓶;
(4)以流量采樣小時,測得的含量為,則所采集的環境空氣中的含量為;若配制標準溶液前固體未經干燥恒重,則稱取質量偏小,標定標準溶液濃度時,由于稱量質量相同,未烘干的基準物中有效物質摩爾數少于理論值,導致滴定所需標準溶液體積減少,計算濃度時,仍按干燥后的理論摩爾數代入公式c = n/V,而實際消耗的V偏小,導致標準溶液濃度計算結果偏高,標準溶液濃度偏高,則NOx含量測定結果偏大。
12.(1)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提高化學反應速率,使反應更充分
(2)膠頭滴管、容量瓶
(3)
(4) 維生素C具有還原性,可以防止被氧化為 堿性強,容易造成局部過高,生成等雜質
(5) 偏低 11.2%
【分析】硫鐵礦(主要成分為)通入空氣焙燒,生成二氧化硫和三氧化二鐵,通入稀硫酸進行酸溶,得到硫酸鐵溶液,再加入二硫化亞鐵,還原得到亞鐵鹽,通過過濾、共沉淀得到磷酸亞鐵晶體,據此解答。
【詳解】(1)“焙燒”時,氣體與礦料逆流而行,目的是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提高化學反應速率,使反應更充分;
(2)由濃硫酸配制的稀硫酸,故還必須使用的玻璃儀器有膠頭滴管、容量瓶;
(3)“過濾”后濾渣的主要成分是,“還原”反應是和反應生成和,根據電子守恒、電荷守恒和質量守恒可配平方程式為;
(4)①用維生素C稀溶液作底液,可提高產物的純度,是因為維生素C具有還原性,可以防止被氧化為,②不使用調節溶液是因為堿性強,容易造成局部過高,生成等雜質,③與反應生成,其中的與中和,根據電荷守恒和質量守恒可配平方程式;
(5)①裝草酸的滴定管用蒸餾水洗滌后未潤洗,導致草酸濃度降低,消耗的量變多,進而導致鐵元素的含量偏低;②與草酸反應的,與反應的,所以,鐵元素的質量分數。(限時35分鐘)
一、單選題
1.(2025·湖北武漢·模擬預測)半導體設備是現代軍事裝備和國防安全的基礎設施,工業制備高純硅涉及的主要反應為:①;②;③。設NA為阿伏伽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2.8g硅晶體中含單鍵數為0.2NA
B.反應②中每生成1molH2轉移電子數為2NA
C.1molSiHCl3中Si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為4NA
D.3.0gC18O中含中子數為1.6NA
2.(2025·四川巴中·三模)天然氣中含有少量有毒氣體,用如圖所示流程在常溫下可實現天然氣在氧化亞鐵硫桿菌(T·F菌)作用下催化脫硫。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為
B.該脫硫過程宜在高溫下進行
C.過程①中每脫去轉移電子的數目是
D.過程②中發生的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
3.(2025·河北衡水·三模)鉑鈀精礦中的含量較低,含量較高。一種從鉑鈀精礦中提取和的工藝如圖所示。
已知:“酸浸”過程為電控除雜;“氯化溶解”后所得主要產物為;在煮沸下與水反應得到易溶于水的。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酸浸”可除去
B.“分金”時,的氧化性大于
C.“煮沸”過程中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
D.“煅燒”過程中每消耗轉移
4.(2025·遼寧撫順·三模)一種以硫鐵礦()為原料生產硫酸并綜合利用燒渣(主要含、、等)制備的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將硫鐵礦粉碎可增大“焙燒Ⅰ”的反應速率
B.用NaOH溶液“浸取”的目的是將、轉化為可溶性鈉鹽
C.采用98.3%的濃硫酸“吸收”,其主要目的是獲得更高濃度的硫酸
D.“焙燒Ⅱ”生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5.(24-25高一下·北京·期中)某離子反應涉及六種粒子,測得反應過程中和的物質的量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該反應中,是還原劑,是氧化產物
B.在該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C.在該反應中,每消耗1mol還原劑,轉移4mol電子
D.隨反應進行,溶液的pH逐漸增大
6.(2025·北京房山·三模)不同條件下,當與KI按照反應①②的化學計量比恰好反應,結果如下。
反應序號 起始酸堿性 KI 還原產物 氧化產物
物質的量/mol 物質的量/mol
① 酸性 0.001 n
② 中性 0.001 10n
已知:的氧化性隨酸性減弱而減弱。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反應①,
B.對比反應①和②,
C.對比反應①和②,的還原性隨酸性減弱而增強
D.隨反應進行,①②體系pH均增大
7.(2025·天津·二模)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高錳酸鉀溶液氧化草酸:
B.用溶液刻蝕覆銅板制作印刷電路板:
C.向硫酸銅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氨水:
D.海水提溴過程中將溴吹入吸收塔:
8.(2025·河北衡水·一模)脫的一種催化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能結合的原因是能形成氫鍵
B.能加快反應速率,提高脫的平衡轉化率
C.催化過程中Mn的配位數和化合價發生了改變
D.總反應方程式為
9.(2025·北京海淀·三模)實驗室模擬海帶提碘的流程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步驟①、③、⑥的操作分別是過濾、萃取和分液、蒸餾
B.步驟④中反應消耗時,轉移電子
C.步驟⑤中主要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D.理論上,步驟④消耗的和步驟⑤消耗的的物質的量相等
10.(2025·北京海淀·三模)氫化亞銅(CuH)是一種紅棕色的難溶物,可在40℃~50℃時用溶液和“另一種反應物”制取,在中能燃燒生成和;跟鹽酸反應生成難溶物和。下列推斷不正確的是
A.“另一種反應物”在反應中表現還原性
B.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與反應時,氧化產物為和
D.與鹽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二、解答題
11.(2025·山東淄博·三模)用釩渣(主要化學成分為V2O3,含少量CaO、Fe2O3和SiO2) 制備V2O5的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已知:I.酸性條件下,+4價、+5價V分別以VO2+、形式存在。II.HA的萃取原理為Mn+(水層)+nHA(有機層)nH+(水層)+MAn(有機層);酸性溶液中,HA對萃取能力強,對的萃取能力較弱。回答下列問題:
(1)“焙燒”時V2O3 轉化為NaVO3,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轉化”工序加鐵粉的主要作用是 。
(3)“萃取”后,水層溶液的pH的變化為 (填“增大”“不變”或“減小”)“氧化”時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4)“沉釩”中通入NH3的作用之一是調節pH,將轉化為。常溫下,維持溶液中NH3·H2O-NH4Cl總濃度為c mol L-1,pH=8,則析出NH4VO3后溶液中c()= 。已知常溫下,Ksp(NH4VO3)=a,Kb(NH3·H2O)=b。
(5)“煅燒”工序得到V2O5,其他產物可返回到 工序重新利用;煅燒過程中固體的失重比隨溫度變化如圖所示,則加熱至250℃時,固體成分為 (填化學式)。
12.(2025·北京海淀·三模)某小組同學用廢銅屑(含少量鐵)制備晶體并探究其性質。
資料:ⅰ.易溶于水,難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機溶劑
ⅱ.生成,開始沉淀時,完全沉淀時,生成,開始沉淀時,完全沉淀時
ⅲ.和均不易與氨配位
實驗Ⅰ:制備溶液
①取一定量廢銅屑,加入稍過量的稀和溶液,在下完全溶解。
②調節pH至3~4,加熱煮沸2分鐘后趁熱過濾。
(1)步驟①中溶解銅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
(2)步驟②的目的是除去 (填化學式)。
實驗Ⅱ:制備晶體
取實驗Ⅰ中所得溶液,逐滴加入氨水至澄清,再加入無水乙醇,過濾;沉淀先用試劑M洗滌,再用乙醇與乙醚混合液洗滌,干燥,得深藍色晶體。
(3)加氨水過程中的實驗現象是 。
(4)試劑M的最佳選擇是 (填字母序號)。
a.乙醇和濃氨水混合溶液 b.乙醇和稀硫酸混合溶液 c.蒸餾水
(5)甲同學查閱資料發現:不易溶于氨水。
①從化學平衡的角度解釋實驗Ⅱ中加入氨水可得澄清溶液的原因:

②設計實驗(填實驗操作和現象) 。證實了上述原因分析合理。
實驗Ⅲ:探究活潑金屬與溶液的置換反應
將表面已去除氧化膜的鋅片、鐵片分別置于2份濃度相同的溶液()中。鋅片表面立即出現一層紅色物質。短時間內未觀察到鐵片表面有紅色物質析出。靜置數十小時后,鐵片表面析出紅色物質,溶液深藍色變淺,并有紅褐色沉淀物生成。
(6)對比上述實驗,解釋短時間內鐵片表面未觀察到紅色物質的原因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C D A D C B D
1.B
【詳解】A.硅晶體中每個Si原子形成4個Si-Si鍵,每個鍵被2個Si 原子共用,2.8g 硅的物質的量為0.1mol,含單鍵數為 0.2NA,A正確;
B.在反應中,Si的化合價由0升高到+4價,轉移4個電子,生成一個H2分子,故每生成1molH2轉移電子數為4NA,B錯誤;
C.SiHCl3中Si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為4(4個σ鍵,無孤電子對),1mol含4NA,C正確;
D.C18O的摩爾質量為 30g/mol,3.0g為0.1mol;中子數=(12-6)+(18-8)=16,故含中子數 1.6NA),D正確;
故選B。
2.B
【詳解】A.由圖可知:過程①發生反應:,過程②中發生反應為:,X為,A正確;
B.菌是一種蛋白質,高溫下會失活,B錯誤;
C.過程①中,過程①中每脫去轉移電子的數目是,C正確;
D.過程②中發生反應為:,屬于氧化還原反應,D正確;
故選B。
3.D
【分析】已知“氯化溶解”后所得主要產物為HAuCl4、H2PtCl6、H2PdCl6,則“酸浸”過程應除去了Cu、Zn、Pb,“分金”過程通入SO2除去Au,加入NH4Cl沉鉑、沉鈀,“煮沸”過程分離鉑和鈀,“煅燒”得到Pt,在煮沸下與水反應得到易溶于水的。
【詳解】A.由分析可知,“酸浸”過程為電控除雜,可除去Cu、Zn、Pb,A正確;
B.“分金”時,SO2作還原劑,HAuCl4作氧化劑被還原,H2PtCl6不反應,說明HAuCl4氧化性大于H2PtCl6,B正確;
C.“煮沸”過程中發生反應,可知Pd元素化合價降低,部分Cl元素化合價升高,即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C正確;
D.“煅燒”過程中發生反應,由反應方程式可知,每消耗3mol (NH4)2PtCl6轉移12mol e-,故每消耗1mol(NH4)2PtCl6轉移4mol e-,D錯誤;
故答案選D。
4.C
【分析】硫鐵礦(主要成分為FeS2)在空氣中焙燒,Fe元素轉化為Fe2O3,S元素轉化為SO2,接觸室中,在催化劑作用下SO2和O2反應生成SO3,再用98.3%的硫酸吸收得到供稀釋用硫酸,焙燒Ⅰ中的Al2O3和SiO2可與NaOH反應,生成Na[Al(OH)4]-、Na2SiO3等可溶性鈉鹽,剩余固體為Fe2O3和FeS2,二者在焙燒Ⅱ發生反應FeS2+16Fe2O32SO2↑+11Fe3O4,Fe3O4可以被磁鐵吸引,通過磁選得到Fe3O4。
【詳解】A.粉碎硫鐵礦可以增大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A正確;
B.根據分析,用NaOH溶液“浸取”的目的是將Al2O3和SiO2轉化為可溶性鈉鹽,B正確;
C.用98.3%的濃硫酸“吸收”SO3的目的是避免形成酸霧,有利于SO3的吸收,C錯誤;
D.根據分析,焙燒Ⅱ發生的反應為FeS2+16Fe2O32SO2↑+11Fe3O4,D正確;
故選C。
5.D
【分析】隨著反應的進行,的物質的量減少,其為反應物,的物質的量增加,為生成物。根據氧化還原反應原理,離子反應方程式為:。
【詳解】A.在該反應中,中O元素由-1價升高為0價,是還原劑,是氧化產物,A錯誤;
B.在該反應中,中Mn元素由+7價降低為+2價,是氧化劑,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B錯誤;
C.該反應中是還原劑,每消耗1mol還原劑,轉移2mol電子,C錯誤;
D.根據離子方程式可知,隨反應進行,溶液的pH逐漸增大,D正確;
故選D。
6.A
【詳解】A.反應①中Mn元素的化合價由+7價降至+2價,I元素的化合價由-1價升至0價,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原子守恒和電荷守恒,反應①的離子方程式是:,故n()∶n()=2∶5,A項錯誤;
B.根據反應①可得關系式~,可以求得n=0.0002,則反應②的n()∶n()=0.001∶(10×0.0002)=1∶2,反應②中Mn元素的化合價由+7價降至+4價,反應②對應的關系式為~~ ~,中I元素的化合價為+5價,根據離子所帶電荷數等于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知x=3,反應②的離子方程式是:,B項正確;
C.已知的氧化性隨酸性減弱而減弱,對比反應①和②的產物,的還原性隨酸性減弱而增強,C項正確;
D.根據反應①和②的離子方程式知,反應①消耗H+、產生水、pH增大,反應②產生OH-、消耗水、pH增大,D項正確;
答案選A。
7.D
【詳解】A.草酸為弱酸,不能拆寫成離子形式,要保留化學式,反應為:,A錯誤;
B.用溶液刻蝕覆銅板制作印刷電路板,離子方程式未配平,反應為:,B錯誤;
C.向硫酸銅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氨水,先生成氫氧化銅:,氨水過量后氫氧化銅生成絡合物溶解:,C錯誤;
D.海水提溴過程中將溴吹入吸收塔被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生成HBr和,離子方程式為:,D正確;
故答案為:D。
8.C
【詳解】A.氨分子中氮原子具有孤對電子,二氧化錳中錳原子具有空軌道,氮原子和錳原子通過形成配位鍵使二氧化錳和氨分子相互結合,A錯誤;
B.MnO2作為反應的催化劑可以加快反應速率,但不改變平衡,不能提高平衡轉化率,B錯誤;
C.從圖中可以看出Mn 所形成的共價鍵數目變化了,說明其配位數和化合價都有變化,C正確;
D.根據示意圖可知,反應物有 NH3、NO、O2,產物有N2、H2O,故反應方程式為:
,D錯誤;
故選C。
9.B
【分析】海帶灰溶于水浸泡并過濾得到海帶浸取液,加入H2O2,氧化碘離子生成碘單質,加入四氯化碳萃取分液,得到上層為水溶液,下層為四氯化碳的碘單質溶液,在下層溶液中加入濃NaOH溶液,反應原理為:3I2+6NaOH=NaIO3+5NaI+3H2O,分液得到上層溶液中含有,加入稀硫酸得到含I2的懸濁液,過濾得到碘單質,反應原理為:NaIO3+5NaI+3H2SO4=3Na2SO4+3I2+3H2O,據此分析;
【詳解】A.由分析知,步驟①、③的操作分別是過濾、萃取和分液,操作⑥是分離難溶性固體與可溶性液體混合物,方法為過濾,A錯誤;
B.步驟④中反應為3I2+6NaOH=NaIO3+5NaI+3H2O,在該反應中I元素的化合價分別升高為+5價,降低為-1價,當3molI2反應時,轉移5mol電子,7.62g物質的量為0.03mol,故轉移0.05mol電子,B正確;
C.由分析知,步驟⑤中主要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錯誤;
D.由分析知,步驟④中反應為3I2+6NaOH=NaIO3+5NaI+3H2O,步驟⑤中反應為NaIO3+5NaI+3H2SO4=3Na2SO4+3I2+3H2O,故理論上,步驟④消耗的NaOH和步驟⑤消耗的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D錯誤;
故選B。
10.D
【詳解】A.氫化亞銅(CuH)是一種紅棕色的難溶物,可在40℃~50℃時用CuSO4溶液和“另一種反應物”制取,硫酸銅中銅元素化合價降低,則“另一種反應物”在反應中有元素化合價升高,因此在反應中表現還原性,A正確;
B.根據CuH在Cl2中能燃燒生成CuCl2和HCl,因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B正確;
C.CuH與Cl2反應時,銅、氫化合價升高,因此在反應中氧化產物為和,C正確;
D.CuH跟鹽酸反應生成CuCl難溶物和H2,因此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D錯誤;
故選D。
11.(1)
(2)將還原為、將還原為
(3) 減小
(4)
(5) 沉釩
【分析】釩渣(主要化學成分為V2O3,含少量CaO、Fe2O3和SiO2)加入Na2CO3,在足量空氣中進行焙燒,主要發生反應,加入稀硫酸進行酸浸,得到含VO2+、、、等的溶液和濾渣,向溶液中加入鐵粉進行轉化,將還原為、將還原為,由于,HA對萃取能力強,對的萃取能力較弱,加入HA將進行萃取,加入稀硫酸進行反萃取,得到含的溶液,加入NaClO3進行氧化,發生反應,將氧化為,加入NH3·H2O和NH4Cl進行沉釩,得到NH4VO3,將NH4VO3煅燒得到V2O5,據此回答。
【詳解】(1)焙燒時,V2O3、Na2CO3與空氣中氧氣在高溫下發生反應,將V2O3轉化為;
(2)HA對萃取能力強,對的萃取能力較弱,向溶液中加入鐵粉進行轉化,將還原為、將還原為,還原后不被萃取,實現與V分離;
(3)由萃取原理Mn+(水層)+nHA(有機層)nH+(水層)+MAn(有機層),生成,“萃取”后,水層溶液的pH減小;氧化時,被NaClO3氧化為,離子方程式:;
(4)pH=8時,,,,由,,總濃度,解得,由,則;
(5)NH4VO3煅燒時由NH3和水生成,可返回沉釩工序(沉釩需要 NH3);設為(質量為117g),時,失重比14.53%時,失重質量(質量),發生反應,剩余的固體為。
12.(1)
(2)、
(3)產生大量藍色沉淀,繼續滴加氨水,藍色沉淀消失,溶液變為深藍色
(4))a
(5) 懸濁液中存在,實驗Ⅱ中生成沉淀的同時生成,與結合生成,降低;加入氨水,與配位,下降;兩者均促進的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動 取少量和氨水形成的懸濁液,加入少量硫酸銨固體,振蕩后固體溶解,溶液變為深藍色
(6)不易與氨配位,的條件下,反應初始生成的覆蓋在Fe表面,阻止反應繼續進行
【分析】取一定量廢銅屑,加入稍過量的稀和溶液,在下發生反應,銅完全溶解,調節pH至3~4,加熱煮沸2分鐘后趁熱過濾,將和未反應的除去,取所得溶液,逐滴加入氨水,與氨水反應,先產生大量藍色沉淀,繼續滴加氨水,藍色沉淀消失,與氨水繼續反應生成,溶液變為深藍色,再加入無水乙醇,過濾;沉淀先用試劑M洗滌,再用乙醇與乙醚混合液洗滌,干燥,得深藍色晶體,據此回答。
【詳解】(1)步驟①中,取一定量廢銅屑,加入稍過量的稀和溶液,在下完全溶解,Cu在酸性條件下被氧化為,離子方程式為;
(2)由資料ii:生成,開始沉淀時,完全沉淀時可知,步驟②中調節pH至3~4,加熱煮沸2分鐘后趁熱過濾,是為了將轉化為,同時將未反應的分解除去;
(3)取所得溶液,逐滴加入氨水,與氨水反應,先產生大量藍色沉淀,繼續滴加氨水,藍色沉淀消失,與氨水繼續反應生成,溶液變為深藍色;
(4)由資料ⅰ.易溶于水,難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機溶劑可知,為減少的損失,則試劑M應選擇乙醇和濃氨水混合溶液,故選a;
(5)①由于懸濁液中存在,實驗Ⅱ中生成沉淀的同時生成,與結合生成,降低;加入氨水,與配位,下降;兩者均促進的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動,所以加入氨水可得澄清溶液;
②上述原因分析合理,可取少量和氨水形成的懸濁液,加入少量硫酸銨固體,振蕩后固體溶解,溶液變為深藍色,即可證明;
(6)將表面已去除氧化膜的鋅片、鐵片分別置于2份濃度相同的溶液()中,由于不易與氨配位,的條件下,反應初始生成的覆蓋在Fe表面,阻止反應繼續進行,故鋅片表面立即出現一層紅色物質,短時間內未觀察到鐵片表面有紅色物質析出。(限時35分鐘)
一、單選題
1.(2025·全國·模擬預測)中華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化學知識,下列詩句中未涉及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A.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B.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C.白胎燒就彩虹來,五色成窯畫作開 D.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2.(2025·山東日照·二模)活字印刷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其制作和使用過程中涉及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A.熔鉛鑄字 B.雕刻活字 C.油墨轉移 D.紙張老化
3.(2025高三·全國·專題練習)次磷酸鈉(,次磷酸的結構式為)具有強還原性,是食品工業常用的抗氧化劑和防腐劑。關于次磷酸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磷元素顯價
B.與還原性酸不反應
C.能與反應生成
D.能與溶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4.(2025·北京西城·一模)在實驗室和工業上均有重要應用,一種制取的原理示意圖如下。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Ⅰ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B.Ⅱ、Ⅲ和Ⅳ均需過濾
C.制取的過程中,和均可循環利用
D.在堿性條件下比在酸性條件下更穩定
5.(2024·遼寧葫蘆島·一模)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溶液刻蝕電路板:
B.明礬溶液與過量氨水混合:
C.溶液中加入產生沉淀:
D.溶液與少量溶液混合:
6.(2025·湖南邵陽·二模)實驗室用等作原料制取少量的實驗流程如下: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流程中可以循環使用的物質是
B.“熔融”時應先將和混合加熱一段時間后再加入
C.“溶解”后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
D.“熔融”時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7.(2025·全國·模擬預測)高鐵酸鈉是一種新型綠色消毒劑,主要用于飲用水的消毒處理。工業上濕法制備高鐵酸鈉的方法為;干法制備高鐵酸鈉的方法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在濕法工藝中,NaClO的氧化性大于
B.干法制備中氧化劑和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
C.濕法與干法制備等物質的量的轉移的電子數之比為
D.作凈水劑時,等物質的量的氧化能力是NaClO的1.5倍
8.(2025·全國·模擬預測)實驗室可用與濃硫酸反應制,反應方程式為(濃)。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中含有的離子數為
B.中含有原子的數目為
C.標準狀況下,中含有的分子數為
D.該反應中每生成,轉移電子數為
9.(24-25高三上·山東青島·階段練習)在Pt-BaO催化下,NO的“儲存-還原”過程如圖1所示。其中“還原”過程依次發生反應Ⅰ和反應Ⅱ,各氣體的物質的量變化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儲存”的總反應為4NO+3O2+2BaO=2Ba(NO3)2
B.反應Ⅰ為Ba(NO3)2+8H2=BaO+2NH3+5H2O
C.反應Ⅱ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0:3
D.生成N2最大物質的量為0.2a mol
10.(多選)(2025高三·全國·專題練習)硒與硫屬于同主族元素,含硒的幾種物質存在如圖所示轉化關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上述反應中,只有反應④⑤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B.反應②中不可能有生成
C.屬于二元酸,屬于正鹽
D.反應⑥中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二、解答題
11.(2026高三·全國·專題練習)用如圖方法回收廢舊中的單質(金)、和。
已知:①濃硝酸不能單獨將溶解。

(1)濃、稀均可作酸溶試劑。溶解等量的消耗的物質的量不同,寫出消耗物質的量少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與王水溶金原理相同。
①將溶金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補充完整:

②關于溶金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用到了的氧化性
B.王水中濃鹽酸的主要作用是增強溶液的酸性
C.用濃鹽酸與也可使溶解
(3)若用粉將溶液中的完全還原,則參加反應的的物質的量是 。
12.(24-25高三上·山東淄博·階段練習)重油加氫脫硫廢催化劑(主要含、、Mo、V和一定量的S、C)回收價值大。工業生產中從重油加氫脫硫廢催化劑回收V、Mo的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已知:微溶于冷水,能溶于熱水;“沉鉬”過程得到。
回答下列問題:
(1)“焙燒1”生成的氣體是 (填化學式)。
(2)“水浸”后的V、Mo以和的形式存在。“焙燒2”過程中V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相關元素可溶性組分物質的量濃度c與pH的關系及釩在不同pH、不同濃度下的存在形態如圖所示。“中和”時調節pH的理論范圍為 ;“濾渣”的主要成分為 (填化學式)。
(4)“沉釩”操作時,隨著溫度升高,沉釩率下降,原因是 。
(5)“焙燒3”采取真空干燥焙燒,副產物經處理后可投入使用的操作單元是 。
(6)“焙燒4”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C C B C B C BD
1.B
【詳解】A.“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涉及野草燃燒,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A不符合題意;
B.“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涉及的是水的三態變化,屬于物理變化,未涉及氧化還原反應,B符合題意;
C.燒窯過程中顏料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使陶瓷呈現不同的顏色,C不符合題意;
D.“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涉及蠟燭的燃燒,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D
【詳解】A.熔鉛鑄字時發生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不涉及氧化還原反應,A錯誤;
B.雕刻活字時發生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不涉及氧化還原反應,B錯誤;
C.油墨轉移時發生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不涉及氧化還原反應,C錯誤;
D.紙張老化導致發黃變脆,是空氣中氧氣等的作用,導致其被氧化、失去了原有的品質,涉及氧化還原反應,D正確;
故選D。
3.D
【詳解】A.中磷元素顯價,A錯誤;
B.次磷酸鈉是強堿弱酸鹽,能與強酸也是還原性酸(如)發生復分解反應,B錯誤;
C.從化學名稱次磷酸鈉看,是正鹽,為一元酸,是不能與反應,C錯誤;
D.溶液具有強氧化性,能與發生氧化還原反應,D正確;
故選D。
4.C
【分析】制備KMnO4的流程如下:MnO2、KOH和O2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K2MnO4(步驟I),反應后加稀KOH溶液使K2MnO4等可溶性物質溶解,并過濾除去不溶性雜質(步驟II),向濾液中通入過量CO2使溶液酸化,并使K2MnO4發生歧化反應,生成KMnO4和MnO2,過濾除去MnO2(步驟III),濾液進行結晶、過濾、洗滌、干燥等操作后可得到KMnO4晶體(步驟IV)。
【詳解】A.I中MnO2、KOH和O2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K2MnO4,化學方程式為,故A正確;
B.據分析,需要過濾的步驟有II、III、IV,故B正確;
C.第III步反應方程式為,加入CO2,減少生成KOH的濃度,促進反應進行,因此MnO2可循環利用,KOH被消耗,不能循環利用,故C錯誤;
D.堿性環境下不易發生歧化反應,而在酸性條件下會歧化為KMnO4和MnO2,因此在堿性條件下比在酸性條件下更穩定,故D正確;
故答案為C。
5.C
【詳解】A.溶液刻蝕電路板的離子方程式為:,故A錯誤;
B.明礬溶液與過量氨水混合:,故B錯誤;
C.溶液中加入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產生氫氧化鐵沉淀:,故C正確;
D.溶液與少量溶液混合:,故D錯誤;
故選C。
6.B
【分析】氯酸鉀在堿性條件下將二氧化錳氧化成錳酸鉀,自身被還原成氯離子,溶解后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錳酸根離子、氯離子和鉀離子,通入二氧化碳后,錳酸鉀發生歧化反應,生成二氧化錳和高錳酸鉀,流程中能夠循環使用的只有二氧化錳。
【詳解】A.結合流程,可以循環使用的物質是MnO2,A正確;
B.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加熱一段時間,氯酸鉀會分解,B錯誤;
C.氯酸鉀在堿性條件下將二氧化錳氧化成錳酸鉀,自身被還原成氯離子,溶解后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錳酸根離子、氯離子和鉀離子,C正確;
D.“熔融”時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為,氧化劑KClO3與還原劑MnO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3,D正確;
故答案選B。
7.C
【詳解】A.NaClO是氧化劑,是氧化產物,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物的氧化性,A正確;
B.是氧化劑,是還原劑,干法制備中氧化劑和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B正確;
C.濕法制備:Fe3+在反應中失去電子,生成,Fe元素化合價升高3價,則轉移3mol電子,干法制備:Fe2+在反應中失去電子,生成,Fe元素化合價升高4價,,轉移4mol電子,C錯誤;
D.作凈水劑時,得3mol電子被還原生成,而得2mol電子被還原生成NaCl,則等物質的量的氧化能力是NaClO的1.5倍,D正確;
故選C。
8.B
【詳解】A.中含1個和2個中含有的離子數為,A錯誤;
B.每個中含有4個O原子,則中含有O原子的數目為,B正確;
C.標準狀況下,HF不是氣體,不能用計算其物質的量,C錯誤;
D.該反應中沒有元素化合價發生變化,不是氧化還原反應,沒有電子轉移,D錯誤;
故選B。
9.C
【詳解】A.結合圖像,一氧化氮和氧氣在鉑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氮,繼續和氧化鋇反應生成硝酸鋇,得“儲存”的總反應為4NO+3O2+2BaO=2Ba(NO3)2,故A正確;
B.結合圖像,氫氣和硝酸鋇反應生成氧化鋇、氮氣和水,得反應Ⅰ為Ba(NO3)2+8H2=BaO+2NH3+5H2O,故B正確;
C.結合圖像,NH3減少,氮氣增多,故第二步反應為NH3還原Ba(NO3)2生成BaO、水和N2,10NH3+3Ba(NO3)2=3BaO+8N2+15H2O,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3:10,故C錯誤;
D.由圖可知,反應分兩步進行,第二步反應為NH3還原Ba(NO3)2生成BaO、水和N2等,則可知,相應的關系式為:5NH3~4N2,圖中氨氣最大量為0.25mol,則最終生成N2的物質的量為0.2a mol,故D正確;
答案選C。
10.BD
【詳解】A.反應④⑤中元素化合價沒有改變,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故A正確;
B.反應②中與反應生成的化合價升高,根據氧化還原反應規律,應該有元素化合價降低,所以可能有生成,故B錯誤;
C.與過量的反應生成為正鹽,為二元酸,故C正確;
D.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反應⑥反應為,H2Se中Se元素化合價升高得到氧化產物,H2SeO9中Se元素化合價降低得到還原產物,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均為,二者的物質的量之比為,D錯誤;
選BD。
11.(1)
(2) 4 5 4
(3)2
【分析】廢舊中的單質(金)、和,加入硝酸酸化后,金不反應,和轉化為銅離子和銀離子的混合溶液,含金的固體中加入硝酸和氯化鈉的混合溶液,金轉化為經鋅粉還原分離得到金,由此分析。
【詳解】(1)銅與稀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溶解消耗的物質的量為;銅與濃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溶解消耗的物質的量為;消耗物質的量少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銅與稀硝酸的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2)①根據化合價的變化規律可知,金的化合價從0價升高到價,作還原劑,硝酸作氧化劑,從價降低到價,產物有一氧化氮生成,根據質量守恒,生成物中還有水,化學方程式為:;
②A.溶金過程中硝酸的化合價降低,作氧化劑,具有強氧化性,用到了的氧化性,故A正確;
B.王水中,金與濃硝酸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不反應,王水中濃鹽酸提供了氯離子,利于生成四氯合金離子,利于金與硝酸的反應,主要作用增強硝酸的氧化性,故B錯誤;
C.與王水溶金原理相同,則用濃鹽酸與也可使溶解,故C正確;
故選AC。
(3)由于,若用粉將溶液中的完全還原,中金的化合價為價,被鋅還原為0價,鋅的化合價從0價升高到價,設還原所需的物質的量為,鋅的化合價從0價升高到價,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可知:,同時,與氫離子反應的的物質的量為,則參加反應的的物質的量是。
12.(1)、
(2)
(3) 7~9.3 、
(4)在熱水中溶解度大
(5)沉釩
(6)
【分析】廢催化劑(主要含、、Mo、V和一定量的S、C)在空氣中進行焙燒1,焙燒生成、等氣體除去S、C,所得固體混合物在空氣和加入加入Na2CO3后繼續焙燒,溶液將V、Mo分別轉化為和Na2MoO4形式存在,SiO2和也與Na2CO3反應分別生成Na2SiO3和Na[Al(OH)4],燒渣加熱水溶解,然后加硫酸中和,將Na2SiO3和Na[Al(OH)4]轉化為、沉淀除去,得到的濾液中加入(NH4)2SO4進行沉釩即將轉化為NH4VO3,過濾得到NH4VO3沉淀和濾液,對NH4VO3進行焙燒3得到V2O5,濾液中加濃硝酸進行沉鉬,然后過濾得到,進行焙燒4得到MoO3,據此分析解答。
【詳解】(1)由分析可知,在空氣中進行焙燒1,S、C燃燒生成、等氣體;
(2)V在“焙燒2”過程中與碳酸鈉和氧氣發生反應生成,其化學方程式為
(3)“中和”時調節pH的目的是使Na2SiO3和Na[Al(OH)4]轉化為沉淀除去,但不影響,結合圖中信息可知pH應控制在7~9.3之間;“濾渣”的主要成分為、;
(4)由題干已知信息可知,NH4VO3微溶于冷水、乙醇、乙醚,能溶于熱水,故“沉釩”時,沉釩率反而下降,可能的原因是溫度升高,NH4VO3的溶解度增大;
(5)NH4VO3真空焙燒發生反應:,生成的副產物氨氣經硫酸吸收得到硫酸銨溶液,可在沉釩步驟中繼續使用;
(6)“焙燒4”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限時35分鐘)
一、單選題
1.有機物A(如圖,氫原子已略去)可用于制作有機框架材料。A的組成元素X、Y、Z、W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其中Z的氫化物常溫下呈液態,基態W原子的次外層d軌道已排滿,且最外層無單電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原子半徑:Y>Z B.屬于強電解質
C.A分子中,Y、Z均滿足8電子穩定結構 D.Z的氫化物可能含有極性鍵和非極性鍵
2.某通用高分子材料(L)的結構片斷如圖所示。下列有關L的說法正確的是
A.能導電 B.易降解
C.吸濕性能好,受熱易熔融 D.可由兩種單體縮聚而成
3.液氨能像(l)一樣發生電離:。下列反應與的電離無關的是
A.
B.
C.
D.
4.下列電離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A.HClO溶液: HClO =H+ + ClO-
B.熔融狀態的硫酸氫鈉:
C.NaHCO3溶液: NaHCO3=Na+ +H++ CO
D.次氯酸鈣溶液:Ca(ClO)2=Ca2++2Cl-+2O2-
5.向下列稀溶液中逐漸通入NH3至過量,體系中始終不產生沉淀的是
A.Na+、 Br-、 CH3COOH B.H+、 Cu2+、 NO
C.Ba2+、 Cl-、 H2SO3 D.Al3+、 K+、 SO
6.常溫下,下列離子在指定條件下能大量存在的是
A.氨水中:、、、 B.溶液中:、、、
C.稀鹽酸中:、、、 D.溶液中:、、、
7.下列方程式與所給事實不相符的是
A.鉛酸蓄電池的負極反應:
B.鐵與水蒸氣反應:
C.濃硝酸受熱或光照分解:(濃)
D.稀硫酸中滴加溶液至中性:
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受到光激發產生的空穴()帶正電,能將氧化成·OH
B.在顆粒物表面形成有多種途徑,其中一種為
C.上述形成硫酸氣溶膠的總反應為
D.空氣的濕度越大,硫酸氣溶膠的形成速率越快
9.下圖所選裝置和試劑均合理且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用裝置甲驗證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B.用裝置乙洗滌變暗的銀錠(表面附著)
C.用裝置丙檢驗中混有少量
D.用裝置丁分離四氯化碳和水的混合液
10.已知將亞硫酸鈉滴入含淀粉的碘水中,碘水中的藍色褪為無色,溶液無沉淀生成。某無色溶液中可能含有,向該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仍呈無色,則有關該無色溶液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氧化性: B.一定含有
C.一定含有 D.可能含有
二、解答題
11.一種從閃鋅礦(主要成分為ZnS)中提煉多種金屬的部分流程如下。
資料:
ⅰ.鋅焙砂的主要成分是ZnO,還含有、、CuO、。
ⅱ.常溫下、幾種氫氧化物的:
氫氧化物
(1)銦()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閃鋅礦焙燒產生的氣體可用于 (寫出一種用途)。
(3)“沉銅”步驟中,與鐵粉發生反應的離子有 。
(4)“沉銦”步驟得到的富銦渣中,銦元素主要以形式存在。
①結合平衡移動原理解釋的生成: 。
②“沉銦”時,研究其他條件相同,In和Fe的沉淀率與反應時間的關系,數據如圖所示。
60min后,鋅粉幾乎無剩余。60min后。In和Fe的沉淀率變化的原因是

(5)“富銦渣”經過下列步驟得到海綿狀單質In。
補全“置換”的操作:加入過量Zn, ,當不再有In析出時,過濾、洗滌、干燥。
12.銦煙灰渣[含等]為主要原料制備In和活性ZnO的工藝流程如下:
已知:①常溫下,一些金屬離子開始沉淀與完全沉淀時的pH:
開始沉淀 6.5 6.3 1.5 3.5
完全沉淀 8.5 8.3 2.8 4.8
②在酸性溶液中可萃取三價金屬離子:。
回答下列問題:
(1)“熱溶解”時生成與物質的量之比為 ;“浸渣1”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學式)。
(2)加入鐵粉“還原”的目的是 ;“濾液2”最好進入 (填操作單元)再利用;“電解”時粗銦接直流電源的 (填“正極”或“負極”)。
(3)“調pH”中可選用的試劑X為 (填標號);
A.Zn B.ZnO C. D.Fe
的使用量遠大于理論計算量,可能的原因是 ;pH應控制的范圍是 。
(4)“沉鋅”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B A A D D B C
1.B
【分析】有機物A的結構中已略去氫,則X為H,有機物A可用于制作有機框架材料,且Y含有四個價鍵,則Y為C,Z有兩個價鍵,且其氫化物常溫下呈液態,則Z為O,基態W原子的次外層d軌道已排滿,最外層無單電子,且W有兩個價鍵,則W為Zn。
【詳解】A.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半徑依次減小,原子半徑大小關系為C>O,A正確;
B.Zn(OH)2為弱堿,屬于弱電解質,B錯誤;
C.A分子中,C均為4條鍵,O均為2條鍵,均滿足8電子穩定結構,C正確;
D.若Z的氫化物為H2O2,結構式為H-O-O-H,O-H之間為極性鍵,O-O之間為非極性鍵,D正確;
故選B。
2.D
【詳解】A.該物質屬于聚合物,為高分子化合物,不存在能在其中自由移動的帶電粒子,不能導電,A錯誤;
B.分子中不存在容易分解或容易氧化或容易水解的基團,不易降解,B錯誤;
C.結構為體型結構,則受熱不易熔融,C錯誤;
D.由結構可知,可由苯酚和甲醛兩種單體縮聚而成,D正確;
故選D。
3.A
【詳解】A.這個反應中,氨氣和氯氣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沒有產生,故A符合題意。
B.,此反應中生成的NH4Cl、涉及到了液氨的電離,故B不符合題意。
C.,此反應中,液氨與SOCl2反應,生成了NH4Cl,這與液氨的電離有關,故C不符合題意。
D.,在這個反應中,液氨與HgCl2反應,生成了Hg(NH2)Cl沉淀和NH4Cl,同樣涉及液氨的電離,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4.B
【詳解】A.HClO是弱酸,不能完全電離,應使用可逆符號,電離方程式為: ,A錯誤;
B.熔融狀態下,硫酸氫鈉電離出鈉離子和硫酸氫根,電離方程式為:,B正確;
C.NaHCO3溶液電離出鈉離子和碳酸氫根,電離方程式為:NaHCO3=Na+ +HCO,C錯誤;
D.次氯酸鈣溶液電離出鈣離子和次氯酸根,電離方程式為:Ca(ClO)2=Ca2++2,D錯誤;
故選B。
5.A
【分析】氨氣水溶液顯堿性;
【詳解】A.Na+、 Br-、 CH3COOH與氨氣水溶液均不會生成沉淀,故A符合題意;
B.氨水和銅離子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故B不符合題意;
C.亞硫酸和氨水生成亞硫酸銨,亞硫酸銨和鋇離子生成亞硫酸鋇沉淀,故C不符合題意;
D.鋁離子和氨水生成不溶于弱堿的氫氧化鋁了沉淀,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6.A
【詳解】A.氨水中,、、、、NH3·H2O之間不發生反應,可以大量共存,A選;
B.溶液中存在H+,和H+會反應生成弱電解質HClO,且、H+、會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不能大量共存,B不選;
C.稀鹽酸中和H+會反應生成弱電解質,H+和會離子反應,不能大量共存,C不選;
D.溶液中會和發生雙水解反應生成Fe(OH)3和H2SiO3,不能大量共存,D不選;
故選A。
7.D
【詳解】A.鉛酸蓄電池中,負極上Pb失電子與反應生成,電極反應式為,與事實相符,A錯誤;
B.鐵與水蒸氣在高溫下反應生成和,化學方程式,與事實相符,B錯誤;
C.濃硝酸受熱或光照易分解,生成、和,化學方程式(濃),與事實相符,C錯誤;
D.稀硫酸中滴加溶液至中性,與按2:2反應,與按1:1反應,正確的離子方程式應為,原離子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錯誤,與事實不相符,D正確;
故選D。
8.D
【詳解】A.觀察可知,受到光激發產生的空穴帶正電,中氧元素為-2價,具有還原性,空穴能將氧化成,A選項正確;
B.從圖中反應過程可以看出,在顆粒物表面形成有多種途徑,其中一種途徑中,具有強氧化性,能將氧化,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得反應為,B選項正確;
C.由圖中整個反應過程可知,二氧化硫、氧氣和水在作催化劑、光激發的條件下反應生成硫酸根離子和氫離子,總反應為,C選項正確;
D.空氣中濕度大時,水的含量高,可能會稀釋反應體系中的反應物濃度,導致硫酸氣溶膠的形成速率減慢,而不是越快,D選項錯誤;
故答案為:D。
9.B
【詳解】A.過氧化氫和亞硫酸氫鈉的反應沒有明顯現象,不易觀察,故不能用該裝置驗證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A不符合題意;
B.圖乙裝置中Al和Ag2S作電極,NaCl溶液作電解質溶液,能夠發生原電池反應,負極電極反應為:Al-3e-=Al3+,正極電極反應為:Ag2S+2e-=2Ag+S2-,故可用于洗滌變暗銀錠(表面附著Ag2S),B符合題意;
C.SO2和CO2均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用圖丙裝置不能用于檢驗SO2中混有少量CO2,C不符合題意;
D.CCl4不溶于水,故分離四氯化碳和水的混合液不是進行蒸餾操作,而是進行分液操作,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0.C
【詳解】A.根據亞硫酸鈉加入含淀粉的碘水中,溶液褪色,說明碘水把亞硫酸鈉氧化了,說明的氧化性強于,即的還原性強于;但向無色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不變色,此時溴水將氧化為于,未參與反應,不能說明溴的氧化性不如碘單質強,A錯誤;
B.由A分析知,未參與反應,不能判斷是否有,B錯誤;
C.判斷無色溶液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根據電荷守恒,一定存在,C正確;
D.溶液是無色溶液,說明一定不含紫色的,D錯誤;
故選C。
11.(1)第五周期第ⅢA族
(2)制硫酸、漂白劑、還原劑/抗氧化劑、殺菌劑/防腐劑等(寫出一種即可)
(3)、、
(4) ,加鋅粉時發生反應,使降低,促進了的水解 無鋅后,逐漸被氧化為,沉銦條件下析出,使得增大,促進的溶解
(5)邊攪拌邊加入鹽酸,控制溶液pH
【分析】閃鋅礦焙燒后得到主要成分是ZnO,還含有、、CuO、的鋅焙砂,經過硫酸浸出,不溶,酸性浸出液中金屬陽離子有,加入鐵粉,將還原為,過濾得到富銅渣,沉銅后液加入鋅粉,銦元素轉化為,沉銦后液中含有,據此解答。
【詳解】(1)與位于同一個主族,在第三周期ⅢA族,原子序數為49,則比大了兩個周期,位于第五周期第ⅢA族;
(2)閃鋅礦主要成分為ZnS,焙燒后轉化為,則該氣體可用于制備硫酸、漂白劑、還原劑/抗氧化劑、殺菌劑/防腐劑等;
(3)由分析可知,加入鐵粉,將還原為,同時酸性浸出液中的也會和鐵粉反應,故與鐵粉發生反應的離子有:、、;
(4)①加入鋅粉,發生反應:,使降低,促進了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動,生成了;
②60min后,鋅粉幾乎無剩余,Fe的沉淀率上升,In的沉淀率下降,由表中數據可知,,說明沉淀時,已經沉淀,則出現此變化的原因是:無鋅后,逐漸被氧化為,沉銦條件下析出,使得增大,促進的溶解;
(5)置換前液含有,加入過量的Zn,將轉化為,同時為防止水解,需要加HCl控制pH,防止析出沉淀,故加入過量的Zn之后的操作是攪拌邊加入鹽酸,控制溶液pH,當不再有In析出時,過濾、洗滌、干燥。
12.(1)
(2) 將轉化為,防止進入有機相 沉鋅 正極
(3) BC 產生的催化分解
(4)
【分析】熱溶解時得到、、、、、等,水浸得到浸渣1為,還原除砷時,與生成,加入鐵粉還原,在酸性溶液中可萃取三價金屬離子:,再加入稀硫酸反萃取,得到,加入鋅粉置換得到粗,電解精煉得到純;萃取后的水相中含有、等,加入氧化,加入ZnO或者調pH得到氫氧化鐵沉淀,加入碳酸氫銨溶液沉鋅,得到,灼燒得到活性氧化鋅。
【詳解】(1)“熱溶解”時發生:,則生成與物質的量之比為;根據分析知,“浸渣1”的主要成分是;
(2)根據分析知,加入鐵粉“還原”的目的是將轉化為,防止進入有機相;“濾液2”主要成分是硫酸鋅,最好進入沉鋅再利用;“電解”時粗銦為陽極,純銦為陰極,則粗銦接直流電源的正極;
(3)鋅與鐵可以還原,為了不引入新雜質,加入ZnO或者調pH得到氫氧化鐵沉淀;的使用量遠大于理論計算量,可能的原因是產生的催化分解;控制pH使沉淀,而不沉淀,則pH應控制的范圍是;
(4)根據原子守恒與電荷守恒,“沉鋅”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限時35分鐘)
一、單選題
1.(2026高三·全國·專題練習)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劑可以防止食品變質,改善或豐富食物的色、香、味等。下表列出了某些食品的添加劑、干燥劑,其中物質分類錯誤的是
選項 A B C D
食品添加劑或干燥劑 干燥劑 防腐劑 調味劑 膨松劑
主要成分 氧化鈣 對羥基苯甲酸丙酯 醋酸 碳酸氫鈉
物質分類 氧化物 烴 酸 鹽
A.A B.B C.C D.D
2.(24-25高三上·廣東東莞·階段練習)部分含Na或Al或Fe物質的分類與相應化合價關系如圖。下列推斷合理的是
A.若h能與H2O反應生成O2,則h中的陰陽離子個數比為1∶1
B.可存在h→j→d→b的轉化
C.f中含有少量c雜質,一定可以選用a除雜
D.若b和d均能與物質W反應生成c,則W一定能在水中電離出H+
3.(2025·湖北武漢·一模)有機合成農藥向著高效、低毒和低殘留的方向發展。下列不屬于有機合成農藥的是
A.氨基甲酸酯 B.有機磷農藥 C.擬除蟲菊酯類 D.石灰硫黃合劑
4.(24-25高三上·廣東東莞·階段練習)11月17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珠海閉幕。嫦娥六號帶回的月壤樣品、重型運載火箭、“虎鯨”大型隱身無人作戰艇等眾多新裝備、新成果在博覽會亮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嫦娥六號帶回的月壤樣品中的玄武巖屬于天然有機物
B.重型運載火箭使用液氧和煤油發動機提供動力,其中液氧和煤油均為純凈物
C.“虎鯨”大型隱身無人作戰艇使用的納米隱身涂料分散到水中可產生丁達爾效應
D.航展中飛行表演時飛機拉的彩煙是利用焰色試驗原理
5.(24-25高三上·河南駐馬店·期中)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常見的食品添加劑均屬于有機物 B.俗語“鹵水點豆腐”中的“鹵水”屬于電解質
C.黏土燒制成陶瓷的過程中只發生物理變化 D.碳酸氫鈉可用作發酵粉,也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
6.(24-25高三上·貴州貴陽·階段練習)下列有關實驗及試劑、裝置合理,且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制備膠體 B.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C.配制的溶液 D.實驗室制乙炔
A.A B.B C.C D.D
7.(2025·湖北·二模)2024年12月,中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下列有關春節習俗中的化學知識說法錯誤的是
A.“蒸饅頭”使用的發酵粉中小蘇打屬于鹽類物質
B.“放煙花”利用某些金屬元素的焰色試驗,焰色試驗屬于物理變化
C.“剪窗花”紙張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纖維素與淀粉互為同分異構體
D.“做豆腐”一系列過程中涉及膠體的性質,膠體是一種分散系
8.(2025·河南鄭州·三模)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油脂是重要的營養物質,屬于高分子化合物
B.向豆漿中加入石膏制豆腐,利用了膠體的聚沉原理
C.人體需攝入一定量的膳食纖維,目的是為生命活動提供所需能量
D.核糖核苷酸是重要的遺傳物質,由環式核糖、堿基分子和磷酸通過氫鍵結合形成
9.(24-25高三上·山西太原·階段練習)不同類別物質間的轉化為線索,認識鈉及其化合物。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Na投入水中會沉入底部并四處游動
B.上述轉化中只有分解反應和置換反應
C.反應③④表明Na2CO3不能轉化為NaOH或NaHCO3
D.向足量Na2O2固體中通入1mol H2O和CO2混合氣體,發生反應⑤、⑥,共產生16gO2
10.(2025·福建·模擬預測)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福建省特產“建盞”,由黃泥、粘土、紅土、釉石等多種原料燒制,主要特點是Fe2O3含量高。下列有關“建盞”說法正確的是
A.建盞制作時,進行“揉泥、拉坯、修坯”的工序時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
B.因含有較多Fe2O3,外表多呈棕黑色
C.產品耐腐蝕性強,可用于盛放各種酸堿
D.高溫燒結過程包含復雜的化學變化
二、解答題
11.(24-25高一上·江西萍鄉·期中)實驗室模擬“鎂法工業煙氣脫硫”并制備。其實驗過程可表示如下:
請回答:
(1)在攪拌下向氧化鎂漿料[主要成分為]中勻速緩慢通入氣體,生成。
①由“吸收”過程中發生的反應可得出屬于的物質類別是 (填“酸性氧化物”或“堿性氧化物”)。
②勻速緩慢通入氣體的目的是
(2)在催化劑作用下被氧化為,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氧化”過程若轉移,則消耗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約為 L。
(3)制取晶體。將氧化后溶液蒸發濃縮、 、 (填寫操作方法)、洗滌、干燥,制得晶體。
(4)用制得的晶體配制溶液,需要稱取晶體的質量為 g,某實驗小組配制溶液的操作過程如下圖所示。
請仔細觀察,指出其中不正確的操作 (填序號)。
12.(2025高三·上海·專題練習)硫及其化合物在藥物合成、材料工程等領域有許多用途,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基態S原子核外有 種能量不同的電子。
A.3 B.5 C.7 D.16
(2)下列事實中,不能比較氫硫酸與亞硫酸的酸性強弱的是 。
A.氫硫酸不能與碳酸氫鈉溶液反應,而亞硫酸可以
B.氫硫酸的導電能力低于相同濃度的亞硫酸
C.0.10 mol·L-1的氫硫酸和亞硫酸的pH分別為4.5和2.1
D.氫硫酸的還原性強于亞硫酸
(3)S2Cl2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請寫出其電子式 ;已知該分子內的四個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則該分子是 分子。
A.極性 B.非極性
(4)已知硒是硫的同族元素,硒代硫酸是弱酸,0.1mol·L-1 Na2SeSO3溶液中有關離子濃度關系是:
cOH-+c+2c 0.2mol·L-1。
A.> B.< C.=
FeS2可用作鋰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制備FeS2的一種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加熱及夾持裝置略)。
在氮氣保護下,將溶有S的熱二苯醚溶液注射到FeS熱油胺溶液中(S過量),繼續加熱回流2h,冷卻至室溫,離心分離,經洗滌得產品FeS2。
(5)生成FeS2的化學方程式為 。
FeS2的含量測定:產品先用王水溶解,再經系列處理后,在熱鹽酸條件下,以甲基橙為指示劑,用SnCl2溶液將Fe3+還原至Fe2+,終點為無色;用冰水迅速冷卻,再以二苯胺磺酸鈉為指示劑,用K2Cr2O7標準溶液滴定Fe2+至終點。
已知:氧化態甲基橙(紅色)+ ne-=還原態甲基橙(無色)
(6)請結合本實驗方案簡述甲基橙作為指示劑的原因 。
(7)若稱取的產品為,K2Cr2O7標準溶液濃度為cmol·L-1,用量為V mL,FeS2的摩爾質量為Mg·molˉ1,則產品中FeS2質量百分數為 (寫最簡表達式)。
(8)下列操作可能導致測定結果偏高的是 。
A.還原時SnCl2溶液滴加過量
B.熱的溶液在空氣中緩慢冷卻
C.滴定開始時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氣泡,滴定后氣泡消失
D.滴定前錐形瓶中有少量蒸餾水
(9)FeS2經一系列反應后,得到氯化鐵溶液。有一化學興趣小組,要制備氫氧化鐵膠體,并研究其性質。“在小燒杯中加入蒸餾水,加熱至沸騰后,向沸水中滴入幾滴飽和氯化鐵溶液,繼續煮沸并用玻璃棒攪拌至呈紅褐色,停止加熱,即得氫氧化鐵膠體。”請摘抄出描述錯誤的操作原文 。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C D D C B D D
1.B
【詳解】A項,氧化鈣為含有氧、鈣兩種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氧化物,正確;B項,只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的有機化合物叫作烴;對羥基苯甲酸丙酯中還含有氧元素,不是烴,錯誤;C項,醋酸為有機酸,正確;D項,鹽是由金屬陽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碳酸氫鈉為鹽,正確。
2.B
【分析】根據圖示可知,a為Na、Al或Fe;b為Al2O3或Fe2O3;c為鋁鹽或鐵鹽或偏鋁酸鹽;d為Al(OH)3或Fe(OH)3;e為Fe(OH)2;f為亞鐵鹽;g為FeO;h為Na2O或Na2O2;i為鈉鹽;j為NaOH,據此分析回答;
【詳解】A.若h能與H2O反應生成O2,則h為Na2O2,其陰陽離子個數比為1:2,A錯誤;
B.Na2O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氫氧化鈉和氯化鋁或氯化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或氫氧化鋁,氫氧化鐵或氫氧化鋁加熱分解得到Al2O3和Fe2O3,存在h→j→d→b的轉化,B正確;
C.f為亞鐵鹽,c為鋁鹽或鐵鹽,亞鐵鹽中含有少量鋁鹽或鐵鹽雜質,選用Na、Al或Fe不一定可以除雜,C錯誤;
D.b為Al2O3或Fe2O3,d為Al(OH)3或Fe(OH)3,c為鋁鹽或鐵鹽或偏鋁酸鹽,若b和d均能與物質W反應生成c,則W可能為強堿,強堿在水中不能電離出H+,D錯誤;
故選B。
3.D
【詳解】氨基甲酸酯、有機磷農藥、擬除蟲菊酯類均為有機化合物,石灰硫黃合劑為無機物,D正確;
故選D。
4.C
【詳解】A.有機物通常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一些簡單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鹽等除外;玄武巖是一種巖石,屬于無機物,不是天然有機物,A錯誤;
B.液氧是純凈物,化學式為O2;而煤油是由多種烴組成的混合物,不是純凈物,B錯誤;
C.納米隱身涂料分散到水中形成的分散系中分散質粒子直徑在1~100nm,是膠體,可以產生丁達爾效應,C正確;
D.航展中飛行表演時飛機拉的彩煙是原理是彩煙劑被加壓N2吹出,送入高溫尾氣中,尾氣中的蒸汽遇冷凝結成霧,屬于分散系;而焰色試驗的原理是某些金屬或它們的化合物在灼燒時電子吸收能量發生躍遷變為激發態,電子從能量較高的激發態躍遷到能量較低的激發態或基態、釋放能量,D錯誤;
故答案為:C。
5.D
【詳解】A.食鹽屬于食品添加劑,屬于無機物,A錯誤;
B.鹵水指的是鹽鹵或石膏,屬于混合物,鹽鹵的主要成分為氯化鎂,石膏是硫酸鈣,它們能使分散的蛋白質團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塊兒,從而制得豆腐,B錯誤;
C.陶瓷在燒制過程中經歷了復雜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如含結晶水鹽的熱分解等,并非只發生了物理變化,C錯誤;
D.發酵粉中主要含有碳酸氫鈉,能使焙制出的糕點疏松多孔;也可作醫療上治療胃酸過多的一種藥劑,D正確;
故選D。
6.D
【詳解】A.飽和氯化鐵溶液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生成氫氧化鐵沉淀,應該把飽和氯化鐵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備膠體,故不選A;
B.酒精與水互溶,不能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故不選B;
C.配制的溶液,不能直接把氯化鈉固體放入容量瓶中溶解,故不選C;
D.CaC2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和乙炔,實驗室為了防止該反應過于劇烈,用電石和飽和食鹽水制備乙炔氣體,故選D;
選D。
7.C
【詳解】A.小蘇打為碳酸氫鈉,屬于鹽類物質,故A正確;
B.焰色試驗屬于物理變化,故B正確;
C.纖維素與淀粉不互為同分異構體,因為其化學式(C6H10O5)n中的n值不同,故C錯誤;
D.膠體是混合物,是一種分散系,故D正確;
故答案為C。
8.B
【詳解】A.油脂雖為重要營養物質,但其相對分子質量較小(通常為幾百至一千),而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質、淀粉)的分子量通常上萬,油脂不屬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錯誤;
B.豆漿是膠體,石膏(含Ca2+)作為電解質使膠體微粒聚集沉降(聚沉),正確解釋了豆腐制作原理,故B正確;
C.膳食纖維無法被人體消化吸收,不能提供能量,其作用主要是促進腸道蠕動,故C錯誤;
D.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單位,由核糖、磷酸和堿基通過化學鍵連接,而非氫鍵,故D錯誤;
故選B。
9.D
【詳解】A.金屬鈉的密度比水小,浮在水面上,不是沉在底部,A項錯誤;
B.鈉及其化合物的轉化中還涉及化合反應等,如反應①:鈉與氧氣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過氧化鈉,B項錯誤;
C.碳酸鈉可以繼續反應CO2+Na2CO3+H2O=2NaHCO3,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可以通過復分解反應生成NaOH,C項錯誤;
D.Na2O2與H2O和CO2反應為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 2Na2CO3+ O2。根據方程式的關系可知,足量Na2O2固體中通入1mol H2O和CO2混合氣體,發生反應⑤、⑥,采用極限法,若為1mol H2O,產生16gO2,若為1mol CO2,產生16gO2,則1mol H2O和CO2混合氣體,發生反應⑤、⑥,共產生16gO2,D項正確;
故答案選D。
10.D
【詳解】A.“揉泥、拉坯、修坯”工序只是形狀發生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不發生化學反應,A錯誤;
B.Fe2O3為紅色固體,因含有較多Fe2O3,外表多呈紅色,B錯誤;
C.“建盞”為陶瓷,但含有較多Fe2O3,因Fe2O3為金屬氧化物,能與強酸(如HCl等)反應,因此不能用于盛放各種酸,C錯誤;
D.高溫燒結過程中,原料中的成分(如黏土、Fe2O3)發生復雜化學反應(如生成硅酸鹽),屬于化學變化,即高溫燒結過程包含復雜的化學變化,D正確;
故選D。
11.(1) 酸性氧化物 使得二氧化硫和漿料充分接觸,促進反應進行完全
(2) 5.6
(3) 冷卻結晶 過濾
(4) 6.9 ②⑤
【分析】圖示為從氧化鎂漿料中制備硫酸鎂晶體的工業流程,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硫生成亞硫酸鎂,隨后通入氧氣氧化亞硫酸鎂轉化為硫酸鎂,結晶后得到最終產品;
【詳解】(1)①能與水反應只生成酸或與堿反應只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屬于酸性氧化物;由“吸收”過程中發生的反應可得出屬于的物質類別是酸性氧化物;
②勻速緩慢通入氣體的目的是使得二氧化硫和漿料充分接觸,促進反應進行完全;
(2)催化劑作用下被氧化為,結合得失電子守恒和質量守恒,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氧化”過程氧氣中氧化合價由0變為-2,存在,若轉移,則消耗標準狀況下0.25mol,體積約為5.6L;
(3)制取晶體過程為:將氧化后溶液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制得晶體;
(4)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所需的步驟有計算、稱量、溶解(冷卻)、轉移、洗滌、定容、搖勻、裝瓶貼簽等;配制溶液,需要稱取晶體的質量為;由圖,其中不正確的操作②(應該在燒杯中溶解,而不是在量筒中)、⑤(應該視線與凹液面最低處水平)。
12.(1)B
(2)D
(3) A
(4)A
(5)FeS+SFeS2
(6)當加入還原劑SnCl2后,甲基橙分子得電子,由氧化態變為還原態,顏色由紅色變為無色且半分鐘內部不恢復原來的顏色
(7)
(8)AC
(9)用玻璃棒攪拌
【詳解】(1)S是16號元素,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4,其原子核外有1s、2s、2p、3s、3p一共5種能量不同的電子,故選B;
(2)A項,氫硫酸不能與碳酸氫鈉溶液反應,而亞硫酸可以,符合強酸制備弱酸的特點,可說明亞硫酸的酸性比氫硫酸強,A正確;
B項,氫硫酸的導電能力低于相同濃度的亞硫酸,可說明亞硫酸的電離程度大,則亞硫酸的酸性強,B正確;
C項,0.10mol L-1的氫硫酸和亞硫酸的pH分別為4.5和2.1,可說明亞硫酸的電離程度大,酸性較強,C正確;
D項,氫硫酸的還原性強于亞硫酸,不能用于比較酸性的強弱,D錯誤,故選D;
(3)
①由共價鍵的飽和性可知,二氯化二硫的結構式為Cl—S—S—Cl,電子式為;
②分子內的四個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說明二氯化二硫是正負電荷重心不重合的極性分子,故選A;
(4)由題目信息知硒代硫酸是弱酸,所以0.1mol·L-1 Na2SeSO3溶液中會發生水解,水解方程式為:,,溶液中鈉離子的濃度為0.2mol·L-1,所以溶液中的電荷守恒為,故選A;
(5)N2保護下,以硫和硫化亞鐵為主要原料制備二硫化亞鐵,測定FeS2的含量時,先用王水溶解產品,再經系列處理后,在熱鹽酸條件下,以甲基橙為指示劑,用SnCl2溶液將Fe3+還原至Fe2+,然后用冰水迅速冷卻,再以二苯胺磺酸鈉為指示劑,用酸性K2Cr2O7標準溶液滴定Fe2+至終點。
反應物是S、FeS,反應條件是加熱,生成物是FeS2,反應方程式為FeS+SFeS2;
(6)甲基橙的還原反應:氧化態(紅色)+ne-=還原態(無色);產品先用王水溶解,再經系列處理后,在熱鹽酸條件下,以甲基橙為指示劑,初始溶液呈酸性,甲基橙顯紅色,甲基橙為氧化態;加入SnCl2后,SnCl2溶液將Fe3+還原至Fe2+,溶液呈無色,甲基橙變為還原態,故答案為:當加入還原劑SnCl2后,甲基橙分子得電子,由氧化態變為還原態,顏色由紅色變為無色且半分鐘內部不恢復原來的顏色;
(7)用K2Cr2O7標準溶液滴定Fe2+,反應為,結合鐵原子守恒,存在,則產品中FeS2質量百分數為;
(8)A項,還原Fe3+時SnCl2溶液滴加過量,消耗的V(K2Cr2O7)偏大,測定值偏高,故A正確;
B項,熱的Fe2+溶液在空氣中緩慢冷卻,導致部分Fe2+被氧化Fe3+,消耗的V(K2Cr2O7)偏小,測定值偏低,故B錯誤;
C項,滴定開始時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氣泡,滴定后氣泡消失,消耗的V(K2Cr2O7)偏大,測定值偏高,故C正確;
D項,滴定前錐形瓶中有少量蒸餾水,不影響消耗的V(K2Cr2O7),測定值正常,故D錯誤;
故選AC;
(9)制取Fe(OH)3紅褐色膠體應該向煮沸的蒸餾水中滴加飽和氯化鐵溶液至溶液變紅褐色,若用玻璃棒攪拌會導致膠體聚沉,故答案為:用玻璃棒攪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梁河县| 新河县| 金塔县| 松潘县| 浦北县| 德庆县| 浦北县| 高碑店市| 保靖县| 大宁县| 黑河市| 大庆市| 仙居县| 黑山县| 正镶白旗| 台南县| 独山县| 贵溪市| 青冈县| 江孜县| 开化县| 永登县| 开封县| 五原县| 鄢陵县| 阿巴嘎旗| 临沭县| 高要市| 蓬溪县| 察雅县| 彭阳县| 永昌县| 澎湖县| 新竹县| 西和县| 博白县| 宝山区| 本溪市| 正安县| 达尔| 黎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