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5 金色的草地1.認識“蒲、英”等5個生字,會寫“蒲、英”等10個字,會寫“草地、窗前、蒲公英”等12個詞語。 2.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 3.能說出草地的變化情況及變化的原因,體會“我”觀察的細致。 4.能自己觀察某一種動物、植物或一處場景的變化情況并和同學交流。 能說出草地的變化情況及變化的原因,體會“我”觀察的細致。 多媒體課件;觀察記錄單;蒲公英、含羞草、向日葵等在不同時間變化的視頻。 2課時第1課時課型:新授 執行時間: 月 日 執教:1.認識“蒲、英”等5個生字,會寫“蒲、英”等5個字,會寫“草地、窗前、蒲公英”等12個詞語。 2.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 板塊一 畫面激趣,導入新課 1.看詞語,想畫面。 (1)(教師板書:草地)引導:看到這個詞,你們的腦海里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2)疊加詞語,再想畫面。教師在“草地”前加上“金色的”,再引導:你的腦海里又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2.道疑惑,激情趣。 (1)此時此刻,你們有什么疑惑嗎? (2)小結:是啊,這到底是一片怎樣的草地呢?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5課。(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板塊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疑惑,讀課文。(1)課件出示初讀課文的要求。(2)學生自由讀課文。 2.識生字,寫漢字。(1)激趣:草地里藏著一些陌生的漢字寶寶,我們跟它們打個招呼吧。(2)讀生字。(課件出示生字)(3)寫漢字。指導書寫。 3.解疑惑,談印象。 (1)巧引導,找聯系。引導: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有什么聯系嗎?(課件出示句子) (2)讀課文,說印象:草地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可愛、有趣)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讀一讀。 板塊三 想象場景,體驗美好 1.讀句子,說場景。(課件出示“就這樣,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快樂。”)(1)讀好句子停頓。(2)讀到這個句子,你的腦海里出現了什么場景? 2.演場景,談感受。(1)演一演:同桌表演“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2)評一評:表演得怎么樣?緊扣課文第2自然段表示動作和神態的詞語來評價。結合學生的表演理解“一本正經”“打哈欠”。(3)談一談: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學生交流) 3.師小結。第2課時課型:新授 執行時間: 月 日 執教:1.會寫“臉、欠”等5個字,會寫“草地、窗前、蒲公英”等12個詞語。 2.能說出草地的變化情況及變化的原因,體會“我”觀察的細致。 3.能自己觀察某一種動物、植物或一處場景的變化情況并和同學交流。 板塊一 勾連舊知,導入新課 1.復習詞語,回顧舊知。(1)課件出示詞語,學生認讀。(2)誰能用上面的詞語說一段話?(指名交流) 2.承上啟下,導入新課。 過渡:同學們借助這些詞語描述了課文第1~2自然段的場景,我們從中感受到了草地、蒲公英給“我”和弟弟帶來的許多樂趣。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看看作者還有什么新發現。 板塊二 鏈接習題,學習觀察 1.讀語段,找變化。 默讀第3自然段,看看作者有什么新發現。用橫線、波浪線分別畫出表示時間和表示顏色的詞語。 2.談變化,學觀察。 (1)學生反饋,教師相機出示詞語卡,完成板書。(不同的“時間”對應不同的“草地顏色”。) (2)結合第3自然段,按時間順序說說草地的變化。教師小結:作者在不同時間觀察到的草地顏色不一樣。看來,我們觀察事物時,也可以像作者一樣通過長時間連續觀察,發現事物的變化。 3.找原因,學觀察。 (1)啟發思考:同一片草地,在不同時間的顏色不一樣,真是太奇妙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交流原因,視頻印證。(播放蒲公英在不同時間變化的視頻。) (3)出示句子,學生表演讀。討論:作者為什么能發現這種變化?(連續、細致的觀察) 4.擺詞語卡,指導完成課后第二題。 (1)引導:草地顏色的變化與蒲公英花朵張開、合攏關系密切。老師這兒有三張詞語卡,(合攏 張開 合攏)放在哪兒比較合適呢?(2)學生上講臺貼詞語卡。(3)借助板書,說說草地顏色的變化與蒲公英之間的關系。(4)在書上完成課后第二題。 板塊三 指導書寫,拓展交流 1.指導書寫:“臉、欠、朝、攏、喜”。重點指導“喜”。 2.詞語聽寫。 3.視頻引導觀察。 (1)引導回憶:我們只要稍加留意,就會發現事物是變化著的。生活中,你們知道還有哪些植物在不同時間是不一樣的嗎?(2)播放含羞草、向日葵等植物在不同時間發生變化的視頻。讓學生選一段視頻,先試著用幾句話寫一寫它的變化,再交流。 4.課后觀察實踐,積累單元寫作素材。 請同學們選擇一種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觀察,也可以種豆芽或種白菜,觀察其生長變化過程。要在不同時間對同一事物進行觀察,發現變化后還要進一步仔細觀察,思考變化的原因。隨時注意在觀察記錄單上記錄觀察所得。 本課的教學,我在指導學生了解《搭船的鳥》的作者對哪些事物作了細致觀察的基礎上,努力引導學生通過了解同一事物——草地,在不同時間的變化情況及其變化的原因,進一步感受作者細致、連續的觀察。每一板塊的教學最后都與細致、連續的觀察建立起聯系,讓細致、連續的觀察與作者筆下的植物或鮮活場景以相互依存的方式,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