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題 10 青山處處埋忠骨 課時 2課時 教師 顧帆單元要素 通過課文中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 嘗試運用動作、語言、神態描寫,表現人物的內心。前后知識關聯 本單元與第二單元 “閱讀古典名著,感受人物形象” 關聯。在人物塑造上,第二單元古典名著借言行刻畫人物,本單元課文借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這種方法具有連貫性,助力學生搭建閱讀分析體系,理解不同文本中人物性格。同時,名著人物情感多元,如曹操的豪情與多疑;毛主席既有喪子之痛,又心懷國家大義,引導學生捕捉復雜情感,契合兩單元對人物理解的要求 。教學目標 文化自信:感受不同人物的特點,感受不同的描寫方法,認同中華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語言運用:學習運用不同的描寫方法寫人物。 思維能力:了解動作、語言、神態等描寫方法,借助生動鮮活的具體事例寫作。 審美創造:深刻領會毛主席作為父親和領袖的常人情感和偉人胸懷。通過典型事例寫出人物具體的特點。教學重點 能結合資料,說出對“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理解。教學難點 能找出描寫毛主席動作、語言、神態的語句,體會他的內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教學方法 情境交流法 朗讀指導法教 學 過 程任務一:勾連回顧,明確抉擇內容 1.上節課,我們走進課文第一部分,找到描寫毛主席 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通過抓住細節、聯系上下文深入體會,感受到毛主席作為一名普通的父親失去愛子后無比悲痛的內心。 2.讀讀這段話,痛失愛子后毛主席又面臨什么抉擇? 3.指名匯報,相機點撥:把兒子葬在國內,還是葬在朝鮮? 二、任務二:揣摩內心,體會抉擇之難 1.面對這兩難抉擇,毛主席是怎么想的呢 默讀課文第二部分三、四段,畫出描寫毛主席動作、語言、神態的語句,體會他的內心世界,并選擇感觸最深的一處作批注。 2.我看到不少同學留下了思考的痕跡,接下來,請小組合作,在組內交流你的思考。 3.指名小組匯報,相機點撥。 預設1: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 ①這是對毛主席動作、神態的描寫,從中我體會到作為父親,毛主席很想見兒子最后一面,內心是希望愛子的遺骨可以歸葬的。 ②“站、仰、望”這一連串的動作都是毛主席下意識的動作,哪個詞可以看出?(不由自主)可見他的悲痛寫在了動作里。 ③“眷戀”就是深切地留戀,可以看出他對岸英的懷念。 ④有關注到“強忍”這個詞嗎?從中體會到什么?是呀,是父親,更是領袖,有人時他強忍著悲痛,內心該多痛苦呀!誰能通過朗讀表現這種心理? 預設2:岸英再也回不來了,作為父親,毛主席此時內心有個強烈的愿望,是什么?出示:“兒子活著不能相見,就讓我見見遺骨吧!”毛主席想。 ①這是心理描寫,從中我體會到毛主席很渴望和兒子再見一面,見見遺骨也好。 ②這已是毛主席為中國革命逝去的第6位親人,而岸英生前受盡磨難,父子更是聚少離多。補充資料: 5歲,父子失散,地下黨的同志們冒著生命危險才找到; 8歲,母親被捕,他也被關進牢房; 9歲,兄弟流落街頭; 14歲,到蘇聯學習,后參加蘇聯衛國戰爭,冒著槍林彈雨轉戰歐洲戰場; 24歲,到農村鍛煉,吃盡苦頭; 28歲,新婚一年主動請求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不久壯烈犧牲。 想到這些,你覺得主席內心怎么樣?悲痛欲絕,誰能讀出這種感受?一起讀。 ③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哪怕一生漂泊,死后也要葬在故土。如果你是毛主席,你想讓兒子魂歸故里嗎?(想)這是人之常情啊!(板書:常人情感) 4.可是他很快打消了這個念頭,為什么? 預設3:“哪個戰士的血肉之軀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萬萬志愿軍烈士安葬在朝鮮嗎?岸英是我的兒子,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就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吧。” ①這是語言描寫,從中我體會到作為領袖,毛主席內顧全大局,不搞特殊,他最后選擇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這表現出了一位偉人寬闊的胸懷。 ②補充資料:千千萬萬志愿軍有多少呢?據相關統計,抗美援朝戰爭經歷了兩年零九個月,中國志愿軍傷亡39萬余人次,其中約19萬人長眠朝鮮。岸英也是志愿軍的一員啊,主席能只想到兒子嗎?(不能)想想烈士們,再想想他們的父母,主席做這個抉擇,難不難 (難) ③“言為心聲”,是父親,更是領袖,毛主席選擇以大局為重,這就是令人贊頌的偉人胸懷。(板書:偉人胸懷)誰能讀好他的話? 5.可是當秘書將電報記錄稿交毛主席簽字的一瞬間,——(引讀)毛主席下意識地躊躇了一會兒,那神情分明在說,難道岸英真的回不來了 父子真的不能相見了 ①讀到這里,有什么感受? ②“躊躇”說明再次猶豫,兩個反問說明不愿也不敢相信岸英回不來了。 三、任務三:遷移運用,感受偉人胸懷 1.第二天早上,秘書來到毛主席的臥室……讀這段話,你關注了什么細節? 2.這一夜,毛主席徹夜未眠,他可能在想什么,又是怎樣的表現呢?請你展開想象,抓住動作、語言、神態寫一寫吧。 夜深了,毛主席 。 3.指名匯報,相機點評,自評,互評。 星級評價表 評價標準可獲得星數有動作描寫★有語言描寫★有神態描寫★我一共獲得了 顆“★”4.毛主席最終作了什么抉擇?(將岸英安葬在朝鮮。)是的,一位年邁的父親強忍悲痛,決定——(學生接讀)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一位偉大的領袖強忍悲痛,決定——(學生接讀)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既是父親,更是偉人,既有常人情感,更有偉人胸懷,再讀——(學生接讀)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四、任務四:拓展延伸,升華抉擇之意 1.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無數英雄兒女為了保家衛國浴血奮戰。課前,同學們查找資料,完成了英雄檔案,誰來分享? 2.結合這些英雄故事,你對這句話有什么理解?(既然把整個身心都獻給了國家,又何必用馬匹將尸體運回家,何必在乎死后埋在哪里呢?)這就是愛國情懷啊!也如單元篇章頁林則徐所說——“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3.面對抉擇,老年喪子的毛主席不徇私情,以國為重;面對抉擇,千千萬萬的志愿軍舍棄家人,遠赴異國;面對抉擇,無數的革命先烈舍棄生命,保家衛國……抉擇的背后是英雄的責任與擔當,正因為有一代代英雄的責任與擔當,才有了我們大寫的中國!作業 設計 繼續學習英雄事跡,與同學交流。 閱讀與英雄有關的書籍。板書 設計 10 青山處處埋忠骨 父親 主席 常人情感 為人胸懷 責任、擔當簽 到 表時 間 年 月 日節 次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授課教師1 162 173 184 195 206 217 228 239 2410 2511 2612 2713 2814 2915 30研討記錄表時 間 地 點 主持人上 課 教 師 指 導 專 家 參會教師研 討 內 容 摘 要備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