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地理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如圖示意我國某地的土地利用類型分布,其中乙地大致位于400mm等降水量線附近,且年際變化大,屬于農牧交錯帶,乙區域土地最易發生退化現象,生態環境脆弱。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下列關于圖中甲、丙、丁、戊土地利用類型正確的是( )A.甲為林地 B.丙為耕地 C.丁為草地 D.戊為黃土2.為防止乙區域土地退化,合理的措施是( )A.擴大耕地面積 B.全面植樹造林 C.建設人工草場 D.禁止放牧3.當該區域降水增加時,乙土地利用類型的空間移動最可能是( )A.向西北移動 B.向東南移動 C.向東北移動 D.向西南移動我國西北流沙地區,在風沙災害治理中常采用隱伏式草方格沙障。下圖示意西北地區某交通線一側的隱伏式草方格沙障布局形式,圖中草帶呈“八字”形狀,副帶“八字”尖端迎著主風向。完成下面小題。4.該地區盛行( )A.西北風 B.東南風 C.西南風 D.東北風5.圖示副帶“八字”尖端迎向主風向,主要是考慮( )A.增強風蝕 B.增強風速 C.減弱風阻 D.減弱風速6.隱伏式草方格在治沙中對植被區的直接作用表現為( )①增加區域降水量 ②穩固表層土壤 ③增加土壤肥力 ④阻滯流沙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都市圈由中心城市及其外圍社會經濟聯系密切的區域構成。下圖示意都市圈發展的一般模式。完成下面小題。7.雛形發育期,中心城市( )A.集聚外圍區域資源 B.與外圍區域相互競爭C.帶動外圍區域發展 D.與外圍區域相互協作8.甲城市對①城鎮輻射帶動作用較②城鎮強,主要是因為( )A.①城鎮與甲城市互補性強 B.①城鎮經濟水平高C.②城鎮受中心城市影響大 D.②城鎮距甲城市遠9.為進一步促進都市圈內城市間經濟聯系,適宜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增強中心城市虹吸效應 B.推動產業分工協作C.強化城市職能同質發展 D.擴大人口遷移規模西氣東輸四線工程起自中吉邊境新疆烏恰縣伊爾克什坦,經輪南、吐魯番至寧夏中衛,管道全長約3340千米,管徑1219毫米,是連接中亞和我國的又一條能源戰略大通道,計劃2024年10月建成投產。項目建成后,將與輸入地為廣東的西氣東輸二線、三線工程聯合運行。完成下面小題。10.建設西氣東輸四線工程主要是為了( )A.增強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 B.滿足東部地區用氣需求C.加大中吉兩國的能源貿易量 D.改變我國能源消費結構11.廣東省成為西氣東輸二線、三線重要輸入地的原因是廣東?。? )A.經濟發達,屬于能源資源富集區 B.沿海港口眾多,有利于天然氣出口C.能源缺乏,制約了經濟發展 D.經濟實力雄厚,可以消費昂貴的天然氣12.西氣東輸四線與二線、三線工程聯合運行將( )A.改善沿線生態環境 B.降低天然氣運輸成本C.提高天然氣的質量 D.增加供氣的穩定性黃河下游西起桃花峪,東至渤海入???,泥沙淤積嚴重,泥沙主要來自于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近年來,我國通過實施水土保持工程,興建水利工程,對黃河各段的輸沙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圖1為黃河中下游示意圖,圖2為主要水文站不同時段實測年均輸沙量數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黃河流域各段中,水土流失最嚴重的河段是( )A.頭道拐以上河段 B.頭道拐至龍門段C.龍門至小浪底段 D.小浪底至利津段14.與其他時間段相比,2006~2016年間小浪底至利津段輸沙量差值的變化主要是由于( )A.黃土高原植樹造林 B.黃土高原過度開墾C.黃河下游加固河堤 D.黃河下游調水沖沙石羊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東部,是我國西北地區氣候變化敏感區和生態脆弱區。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資源,對該流域生態環境的改善至關重要。如圖為“石羊河流域及2005-2022年部分地理要素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圖中鹽沼鹽池主要分布在( )A.甲 B.乙 C.丙 D.丁16.紅崖山水庫( )A.水源補給主要是大氣降水 B.利于改善民勤縣生態環境C.為武威城區提供生活水源 D.周邊地區適宜發展園藝業17.近年來,石羊河流域生態環境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建設,荒漠減少 B.全球變暖,降水增加C.合理分配,生態補水 D.打壩淤地,控制泥沙為研究魚鱗坑工程對治理坡面水土流失的作用,某研究小組進行模擬實驗,對比在坡度相同(25°),降雨強度相同(70毫米/小時)條件下黃土高原三種坡面輸沙速率隨降雨持續時間變化的情況。左圖為三種坡面示意圖,右圖為三種坡面輸沙速率對比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8.相比平整坡面,大、小魚鱗坑坡面前35分鐘輸沙速率均較小是因為( )①降水強度?、诘乇韽搅餍、塾晁聺B量大④植被覆蓋率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9.下列關于大、小魚鱗坑坡面輸沙速率變化特征差異原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A.小魚鱗坑損毀更早、坡面徑流量更大 B.大魚鱗坑損毀更早、坡面徑流量更小C.小魚鱗坑損毀更晚、坡面徑流量更小 D.大魚鱗坑損毀更晚、坡面徑流量更大崩崗是我國南方山坡巖土體在流水和重力作用下,遭受侵蝕、產生崩塌而形成的地貌,高度從幾米到幾十米不等。福建省某地在崩崗分布區推廣楊梅種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同時也獲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楊梅采收時間多集中在6月中下旬,某企業擬在該地采用新栽培技術以延遲楊梅成熟時間。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0.該地推廣楊梅種植的首要目的是( )A.提高土壤肥力 B.減輕水土流失C.增加農民收入 D.降低種植成本21.以下最適宜大規模種植楊梅的是( )A.集水坡面 B.崩壁 C.溝道 D.洪積扇22.該企業延遲楊梅成熟時間主要是為了( )A.延長產業的鏈條 B.增加產品的產量C.提高市場競爭力 D.提升產品的質量二、綜合題23.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河西走廊被譽為“風電寶庫”。2020年,河西走廊地區風能裝機容量達2000萬千瓦。下圖為甘肅省河西走廊及周邊區域圖。材料二 氫能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重磅指出:要加快新型氫能產業發展。玉門是中國石油工業的誕生地之一,2009年被列入國家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名單,21世紀初開始轉型。近年來,玉門市聚焦能源結構轉型,積極發展氫能產業,著力打造“中國新能源之都”,助力河西走廊建設中國西部“氫谷”。下圖示意玉門市氫能產業鏈。(1)分析冬季該地風能資源豐富的自然原因。(2)說明玉門積極發展氫能源產業的優勢條件。(3)簡述西氫東送工程對我國東部地區的影響。24.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因萊湖是一個被喀斯特群山環抱的湖泊,面積大,是緬甸第二大湖。當地的因達人,以其獨特的水上生活方式而聞名。他們因地制宜地發明了一種水上耕作方式——浮島農業,即利用湖中豐富的水草和浮萍,將其收割并制成腐殖質塊,上覆湖底淤泥,用長木桿固定于湖床。這種浮島不僅具有農業生產的實用性,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觀光。圖左為因萊湖位置示意圖,圖右為當地浮島農業景觀圖。(1)相較岸上辟田,說明因達人發展浮島農業的自然原因。(2)簡述浮島農業可能對因萊湖水質產生的不利影響。(3)說明利用浮島農業發展旅游業對當地社會經濟的有利影響。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地理試題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A A D D A C B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D B D D B C B D B題號 21 22答案 A C23.(1)河西走廊呈東南—西北走向,有利于冬季風的進入;靠近冬季風源地,風力大;南北高、中間低,產生狹管效應,加劇風力;地形平坦、植被少,對風力的削弱小。(2)風能、太陽能等能源豐富;政策的大力扶持;氫能產業鏈完整,生產技術成熟;氫能市場需求廣闊;(3)緩解東部地區的能源緊張狀況;優化東部地區能源的消費結構;發揮東部地區的經濟、技術優勢,推動相關產業發展;改善東部地區大氣質量。24.(1)周圍是喀斯特群山,地形崎嶇,耕地面積狹??;石灰巖成土慢,易水土流失,土層薄,土壤貧瘠;因萊湖水面寬廣,發展浮島農業的面積大;水中一定數量的水草、浮萍和淤泥,為制作浮島提供原料。(2)收割水草、浮萍使水生植物減少,凈化能力降低;農業生產使用肥料、農藥、腐殖質塊等,增加水體污染物,降低水質。(3)提高人民收入(或增加政府稅收);優化產業結構;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保留特有的生活方式,促進文化傳承和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