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青島版科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消化與呼吸期末備考真題分類匯編(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青島版科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消化與呼吸期末備考真題分類匯編(含答案)

資源簡介

青島版科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消化與呼吸期末備考真題分類匯編
一、填空題
1.(23-24三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細細咀嚼饅頭感覺有點兒甜。這是因為人的唾液里有一種促進食物消化的酶,這種酶能把 ( )分解成( )。
2.(23-24三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食物主要在( )里被研磨、分解,絕大部分營養成分在( )內被消化吸收。
3.(23-24三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食物在身體的“旅行”路線是:口腔→食管→( ) →小腸→大腸。
4.(23-24三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蔬菜類食物含有豐富的( )和礦物質,是我們保持健康所不可缺少的。
5.(23-24三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棉布口罩的主要功能是( ),避免冷空氣直接刺激( )。
6.(23-24三年級下·山東棗莊·期末)在人體的器官中,氣體交換的中轉站是 (選填“鼻”或“肺”)。
7.(23-24三年級下·山東棗莊·期末)我們呼出的氣體和空氣相比,( )增多了,它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消化器官吸收的養料和呼吸器官吸收的( )反應后釋版出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選填“氧氣”或“二氧化碳”)
8.(23-24三年級下·山東聊城·期末)小麥中含有豐富的( ),它遇到碘液時會變成藍色。而花生在白紙上使勁按壓會留下( ),這是含有( )較多的標志。
9.(23-24三年級下·山東聊城·期末)傳染病是由( )引起的,能在( ),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
10.(23-24三年級下·山東濟寧·期末)( )會在紙上留下油漬。( )在燃燒時會發出類似頭發燒焦的氣味。
11.(23-24三年級下·山東臨沂·期末)食物在體內被消化和吸收的過程,要依次經過口腔、咽、( )、胃、( )、( ) 等器官。其中食物主要在( )里被研磨和分解,唾液、胃液、腸液、膽汁、胰液等消化液可以幫助( )絕大部分營養成分在( )內被吸收。
12.(23-24三年級下·山東棗莊·期末)用一根塑料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氣,會看到的現象是( );說明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 )氣體。
13.(22-23三年級下·山東濟寧·期末)食物中含有糖類、( )、( )、水、無機鹽、( )等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每一類營養物質對人體都有重要作用。
14.(22-23三年級下·山東臨沂·期末)脂肪在白紙上會留下( ),淀粉有遇到碘變( )的特性。
15.(22-23三年級下·山東聊城·期末)傳染病是由( )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
二、判斷題
16.(23-24三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早晨不餓,可以不吃早餐去上學。( )
17.(23-24三年級下·山東聊城·期末)燒瘦肉時,有一股特別難聞、類似燒焦頭發的氣味,說明瘦肉中含有蛋白質。( )
18.(23-24三年級下·山東菏澤·期末)燃燒雞蛋時,會發出類似頭發燒焦的味道。( )
19.(23-24三年級下·山東聊城·期末)飯前便后、在外玩耍之后正確洗手,就一定能避免感染腸道疾病。( )
20.(23-24三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為了預防傳染病,我們要合理飲食、多運動,增強體質。( )
21.(23-24三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腸道傳染病是指病原體經鼻腔進入腸道的一類疾病。( )
22.(23-24三年級下·山東濟寧·期末)食物消化吸收過程是口腔-食道-胃-大腸-小腸。 ( )
23.(23-24三年級下·山東濟寧·期末)氧氣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
24.(23-24三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傷寒全年均可發生,但以夏秋季節為多見。( )
25.(23-24三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冬天和春天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 )
26.(23-24三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口腔既是消化器官又是輔助呼吸器官。( )
27.(23-24三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我們吃的食物絕大部分營養成分在胃里被消化、吸收。( )
28.(23-24三年級下·山東棗莊·期末)呼吸道傳染病是指病源體從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呼吸道侵入而引起的有關傳染性的疾病。( )
29.(23-24三年級下·山東臨沂·期末)有效預防腸道傳染病可以常開窗通風、外出佩戴口罩。( )
30.(23-24三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氣,石灰水會變渾濁,這說明呼出的氣體中含有氧氣。( )

三、選擇題
31.(23-24三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人們需要的絕大部分營養成分在( )內被消化、吸收。
A.口腔 B.胃 C.小腸
32.(23-24三年級下·山東濰坊·期末)我們呼出的氣體能使( )變渾濁。
A.二氧化碳 B.石灰水 C.澄清的石灰水
33.(23-24三年級下·山東棗莊·期末)在踢球的過程中小亮不小心摔破了皮,在用碘液消毒時滴到了剩余土豆上,發現土豆變成了藍色。這說明土豆中含有( )。
A.維生素 B.淀粉 C.水
34.(23-24三年級下·山東聊城·期末)小科同學將空氣和呼出的氣體分別吹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發現吹入呼出氣體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呼出的氣體中( )的含量增加。
A.二氧化碳 B.氧氣 C.氮氣
35.(23-24三年級下·山東聊城·期末)通過查閱資料我們知道,唾液、胃液、腸液、膽汁、胰液等可以幫助我們消化,其中膽汁和胰液是進入下列哪個消化器官后幫助消化的( )。
A.胃 B.小腸 C.大腸
36.(23-24三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向饅頭上滴碘酒,如果饅頭上滴碘酒的部分變成藍紫色,說明饅頭中含有(  )。
A.蛋白質 B.脂肪 C.淀粉
37.(23-24三年級下·山東濟寧·期末)研究食物的消化時, 加唾液的試管滴碘酒( )。
A.變藍色 B.不變藍色 C.變紫色
38.(23-24三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小明突然發熱、臉頰兩側腫脹、疼痛,根據癥狀,他可能患有( )。
A.流行性腮腺炎 B.流行性感冒 C.水痘
39.(23-24三年級下·山東青島·期末)取兩支試管,分別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支試管中加入適量唾液,搖勻。將兩支試管放入37℃左右的溫水中,過一會兒,分別往兩支試管中加入一滴碘液,變成藍色的是( )。
A.有唾液 B.無唾液 C.有唾液和無唾液
40.(23-24三年級下·山東青島·期末)根據下表中的數據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一般情況下人體吸進和呼出的氣體成分的比較
氣體 氡氣 氧氣 二氧化碳 水蒸氣
吸進的空氣 78% 21% 0.04% 0.07%
呼出的氣體 78% 16% 4% 1.10%
A.吸進和呼出的氣體中氮氣含量沒有明顯變化
B.呼吸時,吸進的是空氣,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C.人體在呼吸過程中,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增多
41.(23-24三年級下·山東青島·期末)( )不僅是氣體的通道,而且是食物的通道。
A.鼻 B.咽 C.胃
42.(23-24三年級下·山東青島·期末)將熟雞蛋的蛋白放在火上烤,如果同到一種類似頭發燒焦的氣味,就說明蛋白中含有( )。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質
43.(23-24三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為了保護我們的消化器官,吃飯時不要(  )。
A.定時定量、細嚼慢咽 B.看手機 C.合理飲用飲料
44.(23-24三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為了減少呼吸道傳染疾病的發生,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
A.不與他人共用水杯 B.緊閉窗戶,保持室內溫度 C.少去人員密集的地方
45.(23-24三年級下·山東棗莊·期末)今天要跑800米,媽媽在早餐中給小亮準備了雞蛋、牛奶和肉包,你認為再加上( )才能滿足今天比賽的需要。
A.米飯 B.火腿腸 C.青菜
46.(23-24三年級下·山東棗莊·期末)油菜花種子能夠用于榨油,是因為油菜花種子中含有較多的( )。
A.蛋白質 B.脂肪 C.糖類

四、連線題
47.(22-23三年級下·山東聊城·期末)下列幾種食物分別含哪種營養成分比較多?連一連。
米飯 花生 蛋清 油菜
蛋白質 淀粉 維生素 脂肪
48.(21-22三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下列是七步洗手法,請你按順序連一連
第一步 掌心搓掌心
第二步 拇指在掌中轉動
第三步 手指交叉,掌心搓掌心
第四步 手指交叉,掌心搓手背
第五步 兩手互握,互擦指背
第六步 一手旋轉揉搓另一手的腕部
第七步 指尖揉搓掌心

五、簡答題
49.(23-24三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我們的生命活動需要呼吸,怎樣保護好我們的呼吸器官?(至少三條)



50.(23-24三年級下·山東濟寧·期末)學校是我們學習的地方,但有時校園和垃圾箱內可見各種零食包裝袋,經常吃零食嚴重影響學生身體健康,很多學校都在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大部分零食營養成分較低,幾乎不含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等成分(不信,請看零食包裝上的說明)。糖分較多,會導致肥胖。經常吃零食,影響一日三餐,形成不良飲食習慣。隨地拋扔零食包裝紙(盒)等,污染環境。請你利用所學知識分析一下,吃零食有什么危害,怎樣保護我們的消化器官?

51.(23-24三年級下·山東棗莊·期末)小亮在野餐后馬上踢起了足球,你認為小亮的做法對嗎?( )(選填“對”或“不對”)
你告訴小亮怎樣能保護我們的消化器官?(至少兩條)( )

52.(23-24三年級下·山東棗莊·期末)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你認為怎樣做可以預防呼吸道傳染病。(至少寫出兩條)

53.(23-24三年級下·山東臨沂·期末)近幾年,每到冬春季節就有好多的同學出現咳嗽等呼吸道疾病,作為小學生的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呼吸器官呢?(至少4條)

54.(23-24三年級下·山東臨沂·期末)在白紙上用力擠壓花生,將熟雞蛋的蛋白放在火上燒,分別會有怎樣的現象出現?這說明了什么?

55.(23-24三年級下·山東臨沂·期末)生活中,怎樣保護我們的呼吸器官?請你寫出兩條合理建議。

六、實驗題
56.(23-24三年級下·山東濟寧·期末)食物的營養。
實驗材料:花生、饅頭、瘦肉、紙、碘酒、蠟燭、鑷子、火柴等實驗方法:
花生在白紙上劃壓會看到有油漬,說明含有較多 。
饅頭滴 ,看到變 色,這說明饅頭中含有較多的 。
瘦肉在燃燒時會發出類似 燒焦的氣味,這說明瘦肉含有較多的 。
(23-24三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科學實驗里有很多模擬裝置,有模擬人體呼吸的(圖A),也有模擬人體消化的(圖B)。
圖A 圖B
57.圖A是模擬人體呼吸器官的裝置,其中①氣球模擬的是( );圖B是模擬人體消化器官的裝置,其中圖B中的①橡膠袋模擬的是( )。
58.用手往下拉圖A的氣球皮,此時模擬的是( )選填“吸氣”“呼氣”),氣球的體積會( )(選填“變大”“變小”“不變”)。
59.圖B是模擬人體消化器官的裝置,在塑料管中裝入一小塊面包,塑料管相當于我們消化器官中的( ),作用是( )。
60.在橡膠袋里裝上水、面包和煮熟的小番茄,如果我們反復捏擠這個袋子,里面的食物( )。(單選)
A.不會變 B.會碎掉 C.會變大
61.平平發現如果放進橡膠袋的食物很大塊,還很硬的話,無論怎么揉擠,食物的形狀都很難發生變化,而且還容易把袋子弄破。這個現象提示我們在吃食物時應該養成( )的習慣。
62.人體吸入空氣以后,在體內消耗了部分( ),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增多,消化器官吸收的( )與呼吸器官吸收的( )反應后,釋放出生命活動所需的( )。

63.(23-24三年級下·山東濰坊·期末)某興趣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探究唾液消化淀粉的實驗。
實驗步驟:
(1)取兩支試管,分別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向第一支試管中加入少量的唾液并搖勻。
(2)將兩支試管放入相同溫度的溫水中。
(3)過一會分別向兩支試管中滴入2-3滴碘酒,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第一支試管中 (填“出現”或“沒有出現”)藍色,第二支試管中 (填“出現”或“沒有出現”)藍色。
實驗結論:唾液 (填“有”或“沒有”)消化淀粉的作用。
64.(23-24三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為了探究吸入和呼出的氣體有什了以下實驗:甲、乙兩試管內裝有澄清的石灰水。通過橡皮球向甲試管內注入新鮮的空氣,用嘴通過長導管向乙試管內吹入呼出的氣體。
(1)觀察發現,石灰水變渾濁的是( )試管,這說明呼出的氣體中( )的含量增加了。
(2)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人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 )(選填“增加”或“減少”)了。
(3)通過對以上實驗分析,我們可以知道人體生命活動需要消耗( ),釋放出( )氣體。

七、綜合題
65.(23-24三年級下·山東青島·期末)下圖是食物在人體內的“運動”路線,請選填消化器官名稱的序號,并將對應的功能連線。
①咽②小腸③肛門④胃⑤口腔⑥食道⑦肝⑧大腸
66.(23-24三年級下·山東棗莊·期末)為廣泛、深入宣傳學生時期營養的重要性,大力普及營養知識,每年5月20日 為中國學生營養日。營養狀況和營養成分的優劣是影響一個民族人口素質的重要因素,它直接關系到青少年體能與智能的發育狀況。那這里面有什么科學道理呢?仔細思考,回答問題。
(1)我會選:對于我們小學生來說,下面( )的搭配比較合理。
A.蔬菜、米飯、魚 B.漢堡、可樂 C.雞蛋、牛肉
(2)我會填:吃飯時要細嚼慢咽,因為食物主要在 里被研磨、分解,絕大部分營養成分在 內被吸收了。
(3)我會判:夏季是腸道傳染病的高發期。為了預防腸道傳染病,我們要注意飲食衛生。( )
(4)我會選:肥肉、芝麻、花生這幾種食物都含有豐富的( )。
A.維生素 B.淀粉 C.脂肪
(5)媽媽從超市買回來一包食鹽和一包芝麻。小亮在幫媽媽做家務時,不小心將食 鹽和芝麻混在一起了,請你幫助小亮,用一個簡單而有效的辦法將食鹽和芝麻分開,并說一說你這樣做的科學依據。
(6)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分離混合物的方法,舉例說一說。
67.(22-23三年級下·山東德州·期末)下圖是食物在人體內的運動路線,請把它填寫完整。
68.(22-23三年級下·山東青島·期末)在學習《食物的營養》一課中,實驗小組同學在檢測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實驗時,分別檢測了花生、饅頭和牛肉,請完成下列問題
(1)小組同學把花生按壓在紙上,發現白紙上留下了( ),這說明花生中含有( )。
(2)他們又把饅頭上滴上了碘酒,發現饅頭變成( )色,說明饅頭中有( )。
(3)還有同學把牛肉放在酒精燈上燃燒,聞到了類似頭發燒焦的氣味,說明牛肉中含有( )。
69.(22-23三年級下·山東濟寧·期末)有營養的豆子被做成了一道美味的菜,我們一起看一看豆子在身體里的旅行吧!首先豆子被鋒利的牙齒切磨成了碎片,然后被擠入了一個細細長長的通道( )接著來到了一個大口袋里( ),它不停地蠕動,還下起了“酸雨”,豆子在這里不停地轉呀轉,磨呀磨,變得像漿糊一樣。又來到了彎彎曲曲的通道( ),邊上有許多絨毛,還有一扇扇小門,最后進入一個短粗短粗的地方( )……請選擇合適的器官填寫在括號里。
A.胃 B.食道 C.大腸 D.小腸

參考答案

1. 淀粉 麥芽糖
詳解:淀粉的消化從口腔開始,人的口腔內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夠將淀粉分解為麥芽糖,因此細嚼饅頭時,覺得有甜味。
2. 胃 小腸
詳解:消化過程是通過消化器官來完成的,人體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和肛門,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食道蠕動,推送食物進入胃。胃擠壓、磨碎、攪拌食物胃初步消化蛋白質,使食物變成糊狀,食物在胃里被研磨和分解。小腸進一步消化食物,食物被轉化成人體可以吸收的養料并被吸收進入血液。剩下的食物殘渣進入大腸,變成糞便,由肛門排出。
3.胃
詳解:人體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和大腸,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食物在身體的“旅行”路線是口腔→食管→胃→小腸→大腸。
4.維生素
詳解:礦物質(鹽類)指:鐵、鈣、鋅、鉀、鈉等營養成分也是構成人體不可缺少的成分。如:鈣是骨的主要成分,鹽類還有調節人體活動的作用,如缺鋅就不能長高。維生素是指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需要量不多,但可以促進人體生長發育,提高身體的免疫力。維生素和礦物質有調節身體機能的作用,它們的種類非常多,是我們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營養。蔬菜和水果類的食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5. 防寒保暖 呼吸道
詳解:棉布口罩的主要功能在于防寒保暖,避免冷空氣直接刺激呼吸道;醫用無紡布口罩可以防止噴射造成的病原體傳染和傳播;活性炭口罩能夠有效防菌、防塵;N95口罩是一種顆粒物防護口罩,可以有效阻擋空氣中的細小顆粒物。
6.肺
詳解:人體的呼吸器官由呼吸道和肺二部分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鼻腔、咽、喉為上呼吸道,氣管和支氣管為下呼吸道。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身體氣體交換的中轉站,由肺泡組成。
7. 二氧化碳 氧氣
詳解:呼出的氣體和吸進的氣體相比,含量減少的是氧氣,含量增加的是二氧化碳和其他氣體,含量不變的是氮氣,并且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人體通過呼吸,使空氣中的氧氣進入身體和消化器官吸收的養料混合反應為人體提供能量。
8. 淀粉 油跡 脂肪
詳解:碘酒有遇淀粉變為藍色的特性。在小麥上滴碘酒顏色變成藍色,說明小麥中含有較多的淀粉。把食物放在白紙上擠壓、滑動,白紙上留下了油漬變透明,說明這種食物含有脂肪。將花生在白紙上按壓,會留下油跡,這說明花生中含有較多的脂肪。
9. 病毒、細菌或寄生蟲 人與人
詳解:傳染病是由病毒、細菌或寄生蟲引起的,能夠在人與人之間或者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具有傳染病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特點。
10. 脂肪 蛋白質
詳解:食物含有的六種主要營養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和水。脂肪會在紙上留下油漬。蛋白質在燃燒時會發出類似頭發燒焦的氣味。
11. 食道 小腸 大腸 胃 消化 小腸
詳解:消化系統中,大塊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顆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過程叫消化。消化后的營養物質,會穿過消化器官壁進入血液循環,被運往全身各處,這個過程叫吸收。人體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和大腸,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口腔攝入食物,牙齒咀嚼食物,舌頭攪拌食物,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食道蠕動,推送食物進入胃。胃能夠短暫地儲存食物,并對食物進行進一步的磨碎和分解。唾液、胃液、腸液、膽汁、胰液等消化液可以幫助消化。食物的吸收工作主要是在小腸里完成的,絕大部分營養成分在小腸內被消化、吸收了;剩下的食物殘渣進入大腸,變成糞便,由肛門排出。
12. 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二氧化碳
詳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因此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氣,會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現象,說明呼出的氣體有較多的二氧化碳。
13. 蛋白質 脂肪 維生素
詳解:食物含有的六種主要營養成分是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維生素。人體需要多種營養支持,每一類營養物質對人體都有重要作用。
14. 油漬 藍色
詳解:食物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維生素等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脂肪在白紙上會留下油漬。淀粉有遇碘變藍色的特性。
15.病原體
詳解:傳染病是指能夠在人與人之間或者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病毒、細菌或寄生蟲是引起傳染病的致病元兇,它們是病原體,具有傳染病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特點。
16.×
詳解:健康不僅僅是身體健康不生病就算健康,它還包括心理健康,健康對于我們來說尤為重要。身體健康與生活習慣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利于提高免疫力,促進人體正常的生長和發育,比如早上要吃早餐,不吃早餐會影響身體健康。
17.√
詳解:檢測蛋白質可以用燃燒聞氣味的方法,會有燒焦頭發的味道。所以燒瘦肉時,有一股特別難聞、類似燒焦頭發的氣味,說明瘦肉中含有蛋白質。
18.√
詳解:雞蛋中含有蛋白質,蛋白質在高溫下會發生變性和分解,產生類似于頭發燒焦時的氣味。這是因為頭發和雞蛋中的蛋白質成分相似,都是由氨基酸組成的。
19.×
詳解:腸道傳染病是病原體經口侵入腸道,在腸道內繁殖且散發毒素,并能通過糞便排出病原體的一類疾病。飯前便后、在外玩耍之后正確洗手,可以增加避免感染腸道疾病的幾率,但是并不能確保一定能避免感染腸道疾病。
20.√
詳解:合理飲食和多運動有助于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從而預防傳染病。題目說法正確。
21.×
詳解:腸道傳染病是指病原體經口腔進入腸道的一類疾病,而不是經鼻腔進入腸道。常見的腸道傳染病包括霍亂、痢疾、傷寒等。
22.×
詳解:食物的消化過程要依次經過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題目說法錯誤。
23.×
詳解:二氧化碳的性質: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比空氣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能滅火。根據二氧化碳的性質,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氫氣和氧氣都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題目說法錯誤。
24.√
詳解:傷寒全年均可發生,但確實以夏秋季節為多見。這是因為傷寒桿菌主要通過食物和水等途徑傳播,夏秋季節氣溫較高,水源和食物容易受到污染,增加了感染的風險。
25.√
詳解:呼吸道傳染病是指由病毒、細菌、支原體等致病微生物通過呼吸道傳播、感染的疾病。冬天和春天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
26.√
詳解:口腔是食物消化開始的地方,是由牙齒、舌頭、唾液共同完成的。同時口腔可以輔助呼吸,比如劇烈運動時,也可用口呼吸,滿足對氧氣的需求。故題干說法正確。
27.×
詳解:我們吃的食物絕大部分營養成分在小腸里被消化、吸收,而不是在胃里。胃主要負責初步的消化和將食物變成食糜。題目說法錯誤。
28.√
詳解:呼吸道傳染病是指病原體從人體的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傳染性疾病。流感和流行性腮腺炎都是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一般為發熱并引起惡心嘔吐等癥狀。
29.×
詳解:預防傳染病的基本方法有三個,一要管理好傳染源,防止病源體擴散;二要切斷傳染途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三要保護好易感人群。外出時帶好口罩可以預防呼吸傳染疾病,不能預防腸道傳染疾病。
30.×
詳解:二氧化碳會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氣,石灰水會變渾濁,這說明呼出的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題目說法錯誤。
31.C
詳解:絕大部分營養成分在小腸內被消化、吸收了。食物進入小腸后,在胰液、膽汁、小腸液和小腸運動的作用下,基本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過程。
32.C
詳解:我們呼出的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與澄清的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33.B
詳解:碘液遇到淀粉會變成藍色,因此,土豆變成藍色說明土豆中含有淀粉。維生素和水不會與碘液發生這種顏色變化反應。
34.A
詳解:石灰水遇二氧化碳變渾濁,是二氧化碳的特性,所以小科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氣,發現石灰水變渾濁,說明人呼出的氣體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
35.B
詳解:唾液是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腺位于消化道外,與口腔相連,其分泌的唾液通過導管流入口腔;胃腺位于消化道內,它分泌的消化液胃液直接進入胃,消化食物;胰腺和肝臟都位于消化道外,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臟分泌的膽汁,分別通過胰管和膽管流入小腸,參與食物的消化;腸腺位于小腸壁上,其分泌的腸液直接進入小腸。唾液、胃液、腸液、膽汁、胰液等可以幫助我們消化,其中膽汁和胰液是進入小腸后幫助消化的。
36.C
詳解:碘酒遇到淀粉會發生顯色反應,變成藍紫色。這是因為碘分子嵌入淀粉分子的螺旋結構中,形成一種藍紫色的復合物。因此,饅頭上滴碘酒的部分變成藍紫色,說明饅頭中含有淀粉。
故選:C
37.B
詳解:研究食物的消化時,試管中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夠將淀粉分解為麥芽糖,淀粉遇碘變藍色,麥芽糖遇碘不變藍色。故選B。
38.A
詳解:流行性腮腺炎的典型癥狀包括發熱、臉頰兩側腮腺腫脹和疼痛。流行性感冒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喉嚨痛等呼吸道癥狀,而水痘則以全身皮疹為主要特征。因此,小明的癥狀最符合流行性腮腺炎。
39.B
詳解:人的口腔內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種促進食物消化的酶,能把淀粉分解成麥芽糖。所以分別往兩支試管中加入一滴碘液,變成藍色的是無唾液的淀粉液。因為有唾液的試管匯總,唾液已經將淀粉分解了,沒有淀粉,加入碘酒就無法變藍。
40.B
詳解:A.吸進和呼出的氣體中氮氣含量沒有明顯變化,正確;
B.呼吸時,吸進的是空氣,呼出的是二氧化碳,錯誤;呼吸時,吸進的是空氣,呼出的氣體不止二氧化碳,還有氮氣和少量的氧氣、水蒸氣等;
C.人體在呼吸過程中,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增多,正確。
41.B
詳解:人體的呼吸器官由鼻、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肺組成。人體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和大腸,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所以咽不僅是氣體的通道,而且是食物的通道。
42.C
詳解:食物含有的主要營養成分是糖類、蛋白質、脂肪、無機鹽、維生素和水。檢測蛋白質可以用燃燒聞氣味的方法,會有燒焦頭發的味。所以將熟雞蛋的蛋白放在火上烤,如果同到一種類似頭發燒焦的氣味,就說明蛋白中含有蛋白質。
43.B
詳解:吃飯時看手機會分散注意力,影響消化功能,不利于保護消化器官。而定時定量、細嚼慢咽和合理飲用飲料都有助于消化健康。
故選:B
44.B
詳解:A.不與他人共用水杯,正確;
B.緊閉窗戶,保持室內溫度,錯誤;應該打開窗戶通風,保持空氣清新;
C.少去人員密集的地方,正確。
45.A
詳解: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有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維生素等。參加800米長跑需要食物中提供能量,脂肪和淀粉可為我們的身體提供能量,雞蛋和牛奶中含有脂肪、蛋白質、無機鹽和水,在這些食物中缺少淀粉,米飯中主要含有淀粉、火腿腸中主要含有脂肪和蛋白質、青菜中主要含有維生素,所以A符合題意。
46.B
詳解:食物含有的六種主要營養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和水。油菜花種子能夠用于榨油,是因為油菜花種子中含有較多的脂肪。
47.
詳解:谷薯類有豐富的糖類;蔬菜、水果類有豐富的維生素;油脂類有豐富的脂肪;魚、蝦、蛋、豆奶類有豐富的蛋白質。米飯富含淀粉,花生富含脂肪,蛋清富含蛋白質,油菜富含維生素。
48.
詳解:在抗擊新冠病毒疫情工作中,我們要做到勤洗手,“七步洗手法”的步驟如下:流水濕潤雙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第一步(內):掌心相對揉搓;第二步(外):手指交叉,掌心對手背揉搓;第三步(夾):手指交叉,掌心相對揉搓;第四步(弓):彎曲手指關節在掌心揉搓;第五步(大):拇指在掌中揉搓;第六步(立):指尖在掌心中揉搓;第七步(腕):螺旋式擦洗手腕,交替進行。
49.保持鼻腔清潔;不要吸煙;霧霾天,我們要戴口罩;預防感冒;多喝水等。
詳解:人的呼吸器官有:鼻、口腔、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肺。為了身體健康,我們要保持鼻腔清潔;不要吸煙;霧霾天,我們要戴口罩;預防感冒;多喝水等來保護呼吸器官。
50.
長期過量吃零食可能會引起營養不良、肥胖、消化不良等危害。
吃飯要定時定量、細嚼慢咽、吃飯時不看電視、不吃變質食物、飯后不劇烈運動。
詳解:長期過量吃零食可能會引起營養不良、肥胖、消化不良等危害。我們要做到科學合理地搭配食物,同時還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消化器官。為了保護消化器官,吃飯要細嚼慢咽,定時定量。飯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爛變質的東西。吃飯時不要看書寫字,飯后不要做劇烈運動。盡量不飲酒,保護消化器官健康。
51. 不對 ①應該盡量早睡早起,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②不吃零食不偏食, 不暴食來不暴飲。
詳解:小亮在野餐后馬上踢起了足球,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不利于健康,飯后不能做劇烈的運動。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合理運動和避免不良生活習慣。這些措施可以幫助維持消化系統的正常功能,從而促進身體健康。 規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是保護消化系統的基礎。應該盡量早睡早起,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不吃零食不偏食, 不暴食來不暴飲,這有利于消化系統的正常工作,養成良好飲食習慣:飲食對消化系統影響很大。
52.外出佩戴好口罩;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打噴嚏遮掩口鼻;不隨地吐痰;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等。
詳解:傳染病能夠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這三個環節,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包括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等措施。預防呼吸道傳染病需要注意,外出佩戴好口罩;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打噴嚏遮掩口鼻;不隨地吐痰;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等。
53.①保持室內空氣清新。②掃地前灑水。③多呼吸富含氧氣的空氣。④盡量避免感冒避免冷空氣刺激。⑤定時檢查預防呼吸道傳染病。
詳解:作為小學生我們的呼吸器官還很脆弱,必須好好保護。
①保持室內空氣清新。②掃地前灑水。③多呼吸富含氧氣的空氣。④盡量避免感冒避免冷空氣刺激。⑤定時檢查預防呼吸道傳染病。
54.在白紙上用力擠壓花生,會留下半透明的油漬,將熟雞蛋的蛋白放在火上燒會聞到類似頭發燒焦的氣味。說明花生中蘊含大量脂肪,脂肪在白紙上會留下油漬,熟雞蛋中含有蛋白質,蛋白質在燃燒時會發出類似頭發燒焦的氣味。
詳解:結合生活常識和學過的相關知識,我們可以發現:在白紙上用力擠壓花生,會留下半透明的油漬,將熟雞蛋的蛋白放在火上燒會聞到類似頭發燒焦的氣味。說明花生中蘊含大量脂肪,脂肪在白紙上會留下油漬,熟雞蛋中含有蛋白質,蛋白質在燃燒時會發出類似頭發燒焦的氣味。
55.多運動、灑水降塵、經常開窗通氣、不抽煙等。
詳解:呼吸系統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由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組成。保護呼吸器官的方法有:多運動、灑水降塵、空氣質量不好時戴口罩、不隨地吐痰、經常開窗通氣、不抽煙等。
56. 脂肪 碘酒 藍 淀粉 頭發 蛋白質
詳解:食物的營養。
實驗材料:花生、饅頭、瘦肉、紙、碘酒、蠟燭、鑷子、火柴等實驗方法:
并不是所有的食物都含有脂肪,鑒別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的方法:按壓花生,白紙上留下油漬,說明花生的營養成分主要是脂肪。
淀粉是由葡萄糖組成的糖類大分子,遇到碘會變藍,饅頭的主要營養成分是淀粉,碘酒滴到饅頭上會變藍。
蛋白質燃燒后產生水蒸氣蒸發了,還有一些氣體(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最后還有一點不可燃燒完全的灰分也就是混合化合物,或者金屬元素(如重金屬),會散發毛發燒焦味,所以瘦肉燃燒發出類似頭發燒焦的味道,說明瘦肉的營養成分是蛋白質。
57. 肺 胃 58. 吸氣 變大 59. 食道 輸送食物 60.B 61.細嚼慢咽 62. 氧氣 養料 氧氣 能量
分析:人體的呼吸器官由呼吸道和肺二部分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鼻腔、咽、喉為上呼吸道,氣管和支氣管為下呼吸道。人體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和大腸,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
57.系統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由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組成;在這個模擬肺呼吸過程的實驗中,氣球模擬人體的肺。在模擬人體消化器官的裝置中,圖B中的①橡膠袋模擬的是胃。
58.用手往下拉圖A的氣球皮,此時模擬的是吸氣。吸氣是含有氧氣的空氣由鼻腔或口腔進入氣管,再進入肺的過程。此時胸腔擴張,所以氣球體積會變大。
59.人體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和大腸,塑料管相當于我們消化器官中的食道,作用是運送食物到胃里。
60.胃能夠短暫地儲存食物,并對食物進行進一步的磨碎和分解,所以在橡膠袋里裝上水、面包和煮熟的小番茄,如果我們反復捏擠這個袋子,里面的食物會碎掉。
61.如果放進橡膠袋的食物很大塊,還很硬的話,無論怎么揉擠,食物的形狀都很難發生變化,而且還容易把袋子弄破。胃能夠短暫地儲存食物,并對食物進行進一步的磨碎和分解,這個現象提示我們在吃食物時應該養成細嚼慢咽的習慣。
62.人類時刻在進行呼吸作用,本質就是氣體交換,吸進去氧氣,呼出來二氧化碳氣體。人體需要的氧氣由肺吸入后進入血液。人體呼吸時呼出和吸入的氣體成分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人體吸進空氣后,在體內消耗了部分氧氣,呼的氣體中氧化碳增多,消化器官吸收的養料與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氣反應后,釋放出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
63. 沒有出現 出現 有
詳解: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變藍的性質,所以沒加唾液的試管中淀粉變藍。而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麥芽糖,所以沒有變藍。因此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已變成了其他的物質,唾液對淀粉有消化作用。
64.(1) 乙 二氧化碳
(2)減少了
(3) 氧氣 二氧化碳
分析:呼吸看似簡單,在運動中卻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正確的呼吸,讓人享受運動;錯誤的方法則會使運動成為一種負擔,而不同的運動,呼吸也各有講究。
詳解:(1)分析實驗可知,甲、乙兩試管內裝有澄清的石灰水。通過橡皮球向甲試管內注入新鮮的空氣,用嘴通過長導管向乙試管內吹入呼出的氣體,二氧化碳能夠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觀察發現,石灰水變渾濁的是乙試管,這說明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
(2)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人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減少了,人呼吸需要消耗氧氣。
(3)通過對以上實驗分析,我們可以知道人體生命活動需要消耗氧氣,釋放出二氧化碳氣體。劇烈運動時,人的呼吸次數會增加,這說明運動時消耗氧氣的量加大。
65.
詳解:人體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和大腸,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口腔攝入食物,牙齒咀嚼食物,舌頭攪拌食物,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食道蠕動,推送食物進入胃。胃能夠短暫地儲存食物,并對食物進行進一步的磨碎和分解。食物的吸收工作主要是在小腸里完成的,絕大部分營養成分在小腸內被消化、吸收了;剩下的食物殘渣進入大腸,變成糞便,由肛門排出。
66.(1)A
(2) 口腔 小腸
(3)√
(4)C
(5)食鹽和芝麻混合后,由于食鹽易溶于水,芝麻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先用水進行分離,利用濾紙過濾含有芝麻的食鹽水時,最終留在濾紙上的是芝麻,把芝麻分離出來;要將食鹽從鹽和水的混合物中分離出來,最合適的方法是蒸發,用酒精燈加熱液體,隨著水分的蒸發,食鹽慢慢結晶出來。
(6)沙和水通過過濾來進行分離;木屑和鐵屑通過用磁鐵吸引鐵屑進行分離;黃豆和面粉通過用篩子篩來進行分離。
分析:食物含有的主要營養成分是糖類、蛋白質、脂肪、無機鹽、維生素和水。不同食物中營養物質的種類和含量不同,我們每天需要的營養成分主要來自食物,營養均衡才能健康成長。飲食不均衡會導致營養不良和微量元素缺失,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
詳解:(1)主食粗細搭配,副食葷素搭配,每日食用適量的蔬菜和水果,這樣才能保持我們身體健康。蔬菜、米飯、魚的搭配比較合理。漢堡、可樂缺少維生素等營養,雞蛋、牛肉缺少碳水和維生素等營養。
(2)人體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和大腸,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吃飯時要細嚼慢咽,因為食物主要在口腔里被研磨、分解,絕大部分營養成分在小腸內被吸收了。
(3)夏季是腸道傳染病的高發期。我們可以通過不喝生水、注意飲食衛生、消滅蠅蟲、飯前便后要洗手等方法來預防腸道傳染病。
(4)食物含有的主要營養成分是糖類、蛋白質、脂肪、無機鹽、維生素和水。肥肉、芝麻、花生這幾種食物都含有豐富的脂肪。
(5)過濾的作用是將液體和不溶于液體的固體分離開來,蒸發結晶的方法是將溶于水的物質分離開來。食鹽和芝麻混合后,由于食鹽易溶于水,芝麻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先用水進行分離,利用濾紙過濾含有芝麻的食鹽水時,最終留在濾紙上的是芝麻,把芝麻分離出來;要將食鹽從鹽和水的混合物中分離出來,最合適的方法是蒸發,用酒精燈加熱液體,隨著水分的蒸發,食鹽慢慢結晶出來。
(6)分離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將混合物中的各種成分分開,分離有沉淀、過濾、結晶等方法。物質的性質不同,使用的分離方法也就不同,比如沙和水通過過濾來進行分離;食鹽和水通過加熱蒸發的方法分離;木屑和鐵屑通過用磁鐵吸引鐵屑進行分離;黃豆和面粉通過用篩子篩來進行分離。
67.
詳解:人體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和肛門,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口腔攝入食物,牙齒咀嚼食物,舌頭攪拌食物,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食道蠕動,推送食物進入胃。胃能夠短暫地儲存食物,并對食物進行進一步的消化和吸收。食物的吸收工作主要是在小腸里完成的,絕大部分營養成分在小腸內被消化、吸收了。食物→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直腸→肛門→體外。
68. 油漬 脂肪 藍 淀粉 蛋白質
詳解:食物中含有多種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其中主要有糖、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和水六大類。
(1)并不是所有的食物都含有脂肪,鑒別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的方法:用棉花蘸一點食用油,涂在白紙上,把食物放在白紙上涂或擠壓、滑動,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白紙上會留下油漬。將花生米放在白紙上擠壓,可以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
(2)淀粉(白色)和碘酒(深紅棕色)相遇會變藍,在顏色上,這是個奇妙的變化,所以在食物上滴一滴碘酒,如果發現有變藍色的現象出現,說明這種食物中含有淀粉。他們又把饅頭上滴上了碘酒,發現饅頭變成藍色,說明饅頭中有淀粉。
(3)蛋白質燃燒后產生水蒸氣蒸發了,還有一些氣體(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最后還有一點不可燃燒完全的灰分也就是混合化合物,或者金屬元素(如重金屬),會散發毛發燒焦味。把牛肉放在酒精燈上燃燒,聞到了類似頭發燒焦的氣味,說明牛肉中含有蛋白質。
69. B A D C
詳解:人體的消化道:口腔、食道、胃部、小腸、大腸。消化道主要的作用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等。首先豆子被鋒利的牙齒切磨成了碎片,然后被擠入了一個細細長長的通道食道,接著來到了一個大口袋里胃,它不停地蠕動,還下起了“酸雨”,豆子在這里不停地轉呀轉,磨呀磨,變得像漿糊一樣。又來到了彎彎曲曲的通道小腸,邊上有許多絨毛,還有一扇扇小門,最后進入一個短粗短粗的地方就是大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包头市| 神池县| 白水县| 荆门市| 腾冲县| 华容县| 秦皇岛市| 军事| 潮安县| 和田县| 长春市| 鹤峰县| 内黄县| 盈江县| 崇左市| 大余县| 岢岚县| 莱芜市| 墨玉县| 杭州市| 蒲江县| 五家渠市| 日照市| 吉木萨尔县| 蓬溪县| 金阳县| 景谷| 馆陶县| 濉溪县| 依兰县| 来宾市| 南阳市| 方城县| 建德市| 房山区| 炉霍县| 尚志市| 曲水县| 长岭县| 叙永县| 永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