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河北省石家莊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一、單選題1.化學與社會、科學、技術、環境密切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醫用硝酸銨速冷冰袋是利用硝酸銨溶于水吸熱的性質B.采用合適的催化劑可以提高合成氨工業中原料的轉化率C.合理利用太陽能、風能和氫能等能源有利于實現“低碳經濟”D.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用飽和食鹽水除去氯氣中氯化氫氣體的原因2.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標準狀況下,氮氣和氧氣的混合氣體所含的原子數為B.的溶液中個數為C.標準狀況下,含有的分子數為D.與在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后分子數為3.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A.向1mol/LFe(NO3)2溶液中滴加鹽酸:Fe2+++2H+=Fe3++NO2↑+H2OB.向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Cl2:2Fe2++2Br-+2Cl2=2Fe3++Br2+4Cl-C.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Ca2++2ClO-+2SO2+2H2O=CaSO4↓++2Cl-+4H+D.用熱NaOH溶液洗滌試管內壁的硫黃:3S+6OH-+2S2-+3H2O4.反應,下列措施既能加快速率又能提高的平衡產量的是①升高溫度 ②增大壓強 ③將液化移出 ④加入催化劑 ⑤恒容充入空氣 ⑥恒壓充入HeA.②⑤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④⑤5.下列有關實驗裝置進行的相應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圖1:用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反應制氯氣B.圖2:測定中和熱C.圖3:比較Cu2+、Fe3+對反應速率的影響D.圖4:旋開分液漏斗活塞,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動,說明反應ΔH<06.實驗室用H2還原SiHCl3(沸點:31.85℃)制備高純硅的裝置如圖所示(夾持裝置和尾氣處理裝置略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裝置Ⅱ、Ⅲ中依次盛裝的是濃H2SO4、冰水B.實驗時,應先加熱管式爐,再打開活塞KC.為鑒定制得的硅中是否含微量鐵單質,需要用到的試劑為鹽酸、雙氧水、硫氰化鉀溶液D.該實驗中制備氫氣的裝置也可用于稀氫氧化鈉溶液與氯化銨固體反應制備氨7.下列實驗過程中,與氧化還原反應無關的是A.將溶液滴入溶液中,先產生白色沉淀,最終沉淀變為紅褐色B.將酚酞滴入與水反應后的溶液,溶液先變紅后褪色C.將投入溶液,產生無色氣泡D.將稀氫氧化鈉溶液加入溶液至過量,先產生白色沉淀后又溶解8.已知反應,下列敘述與圖對應的是A.圖①表示,對達到平衡狀態的反應,在時刻充入一定量的C,平衡逆向移動B.由圖②可知,C.圖③表示化學平衡常數與壓強的變化關系D.若圖③中y軸表示C的體積分數,則9.以黃鐵礦(主要成分為)生產硫酸的工藝流程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中硫的化合價為-2價B.沸騰爐中每生成64 g ,有11 mol 發生轉移C.接觸室中排放出的、循環利用,可提高原料利用率D.將水緩慢加入濃硫酸中稀釋得到一定濃度的稀硫酸10.在冶金領域可以作為優質的脫氧劑和脫硫劑,以和焦炭為原料可以制備得到。已知:①;②;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B.C.加大焦炭的投入量,反應①②的速率均增大D.對于上述三個反應,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壓縮容器體積,平衡時的濃度不變11.某科研小組研究在不同催化劑(Pd和Rh)表面分解產生的部分反應歷程如圖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劑表面的物種用*表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吸附在催化劑表面是一個吸熱過程B.是該歷程的較快步驟C.該反應過程中存在鍵的斷裂和鍵的生成D.和Rh作催化劑時改變了分解產生的反應熱12.四羰合鎳是有機化合物氫化、羰基化及偶聯等反應的催化劑。其一種制備反應為 ΔH。已知反應達平衡時,摩爾分數與溫度、壓強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活化能:(正)<(逆) B.壓強:C.M點時,CO轉化率為80% D.N點對應溫度下的壓強平衡常數13.若將固體置于恒容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溫度下發生下列反應:①;②。達到平衡時,的體積分數為0.1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若混合氣體中不再發生變化,則體系達到平衡狀態B.平衡時容器中的物質的量為C.該溫度下化學反應的平衡常數:D.若僅改變容器體積為,再次平衡后不變14.使粉與一定量的硝酸溶液充分反應(粉完全溶解),生成的氣體與標準狀況下混合后,恰好能被水完全吸收,a和b的關系可能是A. B. C. D.二、解答題15.A,B,C,D,E五種物質有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有關的反應條件及部分反應產物已略去),根據信息回答下列問題:I.若A在常溫下為黃色固體單質,則:(1)寫出與E的濃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將足量的C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中,產生的現象為 體現了C的 性。II.若A為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則:(3)E的溶液需保存在棕色試劑瓶中,用化學方程式解釋其原因 。(4)反應E→C的離子方程式為 。(5)反應D→E的過程中同時有C生成,標準狀況下每生成的C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 。16.侯德榜是我國近代化學工業的奠基人之一,他結合中國國情對氨堿法進行改進,確定了新的工藝流程——侯氏制堿法:將氨堿法和合成氨法兩種工藝聯合起來,方法流程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向精制鹽水中通入,的順序及理由為 。(2)寫出生成的化學方程式 。(3)寫出煅燒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該流程中循環利用的物質為 (填化學式)。(5)侯氏制堿法除了制取得到純堿,還生成了一種副產品 (填化學式),該副產品可以用來 。(6)所得純堿中可能含有少量雜質,通過如下方法測定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i.稱取樣品溶于水配制成溶液ii.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鈣溶液,充分攪拌,靜置iii.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所得沉淀質量為①證明步驟ii中已經沉淀完全的操作方法是 。②該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 (用含a,b的代數式表示)。17.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稱為燃料。利用合成氣(主要成分為CO、CO2和H2)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合成甲醇,發生的主反應如下:①CO(g)+2H2(g)CH3OH(g) H1②CO2(g)+3H2(g) CH3OH(g)+H2O(g) H2③CO2(g)+H2(g)CO(g)+H2O(g) H3回答下列問題:(1)已知反應①中的相關的化學鍵鍵能數據如下:化學鍵 H-H C-O C≡O H-O C-HE/(kJ·mol-1) 436 343 1076 465 413由此計算△H1= kJ·mol-1,已知△H2=-58kJ·mol-1,則△H3= kJ·mol-1。(2)反應①的化學平衡常數K的表達式為 ;圖1中能正確反映平衡常數K隨溫度變化關系的曲線為 (填曲線標記字母),其判斷理由是 。(3)合成氣的組成n(H2)/n(CO+CO2)=2.60時,體系中的CO平衡轉化率(α)與溫度和壓強的關系如圖2所示。α(CO)值隨溫度升高而 (填“增大”或“減小”),其原因是 。圖2中的壓強由大到小為 ,其判斷理由是 。18.亞硝酸鈣[Ca(NO2)2]是水泥混凝土外加劑的主要原料,某學習小組設計實驗制備亞硝酸鈣,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夾持裝置略去):已知:2NO+CaO2=Ca(NO2)2;2NO2+CaO2=Ca(NO3)2。請回答下列問題:(1)將分液漏斗中的稀硝酸滴入三頸燒瓶中的操作為 。(2)向三頸燒瓶中加入稀硝酸之前,應向裝置中通入一段時間的N2,原因為 。(3)裝置D中的儀器名稱為 。裝置B所加試劑為 。(4)裝置F中,酸性K2Cr2O7溶液可將剩余的NO氧化為NO3-,溶液由橙色變為綠色(Cr3+),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5)已知:Ca(NO2)2溶液遇酸會產生NO氣體。設計實驗證明裝置E中有亞硝酸鈣生成: 。(6)工業上可用石灰乳和硝酸工業的尾氣(含NO、NO2)反應,既能凈化空氣,又能獲得應用廣泛的Ca(NO2)2,反應原理為Ca(OH)2+ NO+NO2=Ca(NO2)2+ H2O。①若n(NO):n(NO2)>l:l,則會導致 。②若n(NO):n(NO2)<1:1,則會導致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D A B C D C C D題號 11 12 13 14答案 C B D C15.(1)(2) 溶液紫紅色褪去 還原(3)(4)(5)216.(1)(1)先通入NH3,后通入CO2,CO2的溶解度小,先通入NH3有利于吸收更多的CO2,生成高濃度(2)NH3+H2O+CO2+NaCl=NH4Cl+NaHCO3↓(3)2NaHCO3Na2CO3+H2O+CO2↑(4)CO2,NaCl(5) 氯化銨 作化肥(合理即可)(6) 取少量步驟ⅱ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加入氯化鈣溶液,若不產生沉淀,則已沉淀完全(合理即可)17. —99 +41 a 反應①為放熱反應,平衡常數應隨溫度升高變小 減小 升高溫度時,反應①為放熱反應,平衡向向左移動,使得體系中CO的量增大;反應③為吸熱反應,平衡向右移動,又產生CO的量增大;總結果,隨溫度升高,使CO的轉化率降低; P3>P2>P1 相同溫度下,由于反應①為氣體分子數減小的反應,加壓有利于提升CO的轉化率;而反應③為氣體分子數不變的反應,產生CO的量不受壓強影響,故增大壓強時,有利于CO的轉化率升高18. 打開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或將玻璃塞的凹槽與分液漏斗口的小孔對齊),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稀硝酸以一定速度滴入三頸燒瓶 排出裝置中的空氣,防止空氣中的氧氣將NO氧化為NO2 (球形)干燥管 蒸餾水 Cr2O72-+2NO+6H+=2Cr3++2NO3-+3H2O 取少量裝置E中反應后的固體于潔凈的試管中,滴加適量稀硫酸,試管口有紅棕色氣體產生,則裝置E中有亞硝酸鈣生成 排放NO氣體,污染環境 產品中混有Ca(NO3)2雜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