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市第二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一、單選題自然環境為人類生存和發展提供供給服務、文化服務和支撐服務等,草原是陸地表面主要的生態系統之一。圖1為東北地區氣溫、降水分布圖,圖2為東北地區某地(黑龍江省北安市)草原土壤剖面景觀圖,顏色較深、有機質含量高。完成下面小題。1.圖2土層顏色較深、有機質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氣溫低、濕度大 B.發育時間較長,土層分化明顯C.地勢平、淋溶弱 D.生物循環活躍,營養元素富集2.該草地生態系統的調節服務功能主要有( )①提供娛樂和生態旅游 ②增加地表對地下的水分補給③提供豐富的生物資源 ④維持大氣中碳氧的動態平衡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科特迪瓦南部地區各月降水較多,夏季降水明顯偏多。首都亞穆蘇克羅2-4月氣溫最高。下圖示意非洲及科特迪瓦地理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科特迪瓦南部地區夏季降水偏多的影響因素主要是( )A.洋流 B.地形 C.大氣環流 D.距海遠近4.亞穆蘇克羅2-4月氣溫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陸熱力性質差異較大 B.大氣的保溫作用強C.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 D.地面接受太陽輻射多黃河三角洲造就了鶴之鄉、魚鹽之利、農耕之益。有些農民采用“游耕”模式,每年春耕、秋收來此拓荒,若干年后棄耕。不同于其他大江大河、三角洲活躍的“灣區經濟”發展,黃河三角洲建有我國首個陸海統籌型國家公園,選擇了生態優先的發展策略,下圖示意黃河三角洲位置,完成下面小題。5.黃河三角洲“游耕”模式的主要危害是( )A.凈化水質的能力減弱 B.生物多樣性減少 C.引發土壤次生鹽漬化 D.農產品產出降低6.黃河三角洲地區實施生態優先發展策略的首要目的是( )A.庇護鳥類生存 B.增加濕地面積 C.開展生態旅游 D.穩定河口生態環境河北涉縣位于太行山深處,山上土層較薄,植被稀疏,這里的梯田由石頭砌成,又叫石堰梯田,結構十分穩固。河北涉縣旱作石堰梯田系統已被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正式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近年來當地建立了“種子銀行”,糧食產量不斷提高,并聯合電商企業拓寬梯田農產品銷售渠道,調動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下圖為河北涉縣旱作石堰梯田系統景觀結構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7.當地村落布局在梯田下方的主要原因是( )A.山腳土壤較肥沃 B.可避開洪水襲擊 C.便于進行水產養殖 D.氣候更為適宜8.當地居民在梯田田埂上種植花椒樹,并套作黑棗樹、核桃樹等林木,主要是為了( )A.保持水土,增加收入 B.增加光照,攔截降水C.根固土壤,防風固沙 D.涵養水源,美化環境9.當地建立“種子銀行”體現了( )A.藏糧于地 B.藏糧于技 C.藏糧于民 D.藏糧于市戶外向導服務業能夠為戶外運動者提供專業的戶外領隊、行程規劃、裝備銷售與保養等服務。瑞士擁有世界級的自然風光,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春賞花、夏避暑、秋賞葉、冬滑雪。蘇黎世、伯爾尼、日內瓦等大城市為進出瑞士的門戶。與門戶城市相比,采爾馬特小鎮戶外向導服務業更加發達,既有專業的戶外旅行社,又有依托餐館、民宿的向導服務網點。示意采爾馬特小鎮戶外向導服務業的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與瑞士的門戶城市相比,采爾馬特小鎮戶外向導服務業變發達,主要得益于( )A.交通條件 B.地理位置 C.經濟水平 D.基礎設施11.采爾馬特小鎮的戶外向導服務網點多限公會館、民宿,主要是因為( )①地租成本較高②以家庭經營為主③方便搶占客源④營業歷史悠久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森林探險是采爾馬特小鎮戶外向導服務業的主要活動,據此推測該地戶外向導服務業的淡季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為保障我國能源供應安全,我國不斷拓展能源進口渠道,下圖為我國第四大能源進口通道——中緬油氣管道部分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2017年下半年,我國北方地區實施煤改氣,導致我國大面積的“氣荒”。下列措施中能最快緩解天然氣“氣荒”的是( )A.多渠道增加天然氣供應 B.建立和完善天然氣儲備機制C.部分地區暫緩實施煤改氣 D.關停部分高耗氣產業14.中緬油氣管道建設中可能遇到的最大自然障礙是( )A.山高谷深,氣候濕熱 B.降水較多,河網密布C.荒漠廣布,水源不足 D.經濟落后,維護困難2024年2月7日,中國第5個南極考察站秦嶺站(74°56'S,163°42'E)開站,是首個面向太平洋海區的考察站。建設過程中面臨著高寒、強風、強輻射等惡劣環境,特別是下降風(從南極大陸內部高原光滑的表面向四周海域俯沖下來的強風)的影響較大。秦嶺站主體設計源自中國航海家鄭和下西洋使用的南十字星造型,采用模塊化制作現場拼裝建設方式。左下圖為秦嶺站位置示意圖,右下圖為秦嶺站景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下面關于秦嶺站說法正確的是( )A.模塊化拼裝的生態作用是提高科考站建設效率B.秦嶺科考站位于秦嶺山脈的西南方向C.秦嶺科考站的當地地方時比北京地方時(116°E)早三個多小時D.南極下降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水汽含量差異大16.秦嶺站建筑主體設計時,較少考慮的是( )A.材料耐輻射 B.防積雪掩埋 C.墻體保溫 D.室內通風17.下降風利于南極大陸沿海地區生物數量增加,主要原因是下降風( )A.加強水體流動,水質變好 B.帶來地表營養物質,餌料豐富C.促進水體擾動,海水上泛 D.加快沿海空氣流動,凈化空氣山西省新絳縣西莊村附近盛產青石,自宋代以來形成了以石雕加工為主的傳統手工業。為保持行業的家族壟斷優勢,當地主要采取子承父業的技藝傳承方式。近年來,在政府扶持下,西莊村規劃建設了石雕工業園。如圖示意農耕時代西莊村石雕生產的空間次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8.西莊村形成圖示空間次序,是因為( )A.地形地勢 B.河流分布 C.生產流程 D.宗族關系19.“精雕”選擇在以廳堂為中心的院落中進行,主要是為了( )A.石材堆放 B.陳列展覽 C.技藝保密 D.交流合作20.該村石雕生產由分散的家庭作坊集聚到工業園,有利于( )①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區 ②融合生產和生活空間③限制生態空間的擴張 ④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在新能源技術高速發展背景下,全球鋰產業鏈資源端利潤暴漲,多國將鋰礦資源列入國家戰略性資源,并出臺一系列保護政策,津巴布韋則全面禁止上游產品出口。我國鋰產業鏈中游產能位居世界前列。但有學者預測,未來我國本土鋰產業鏈中下游企業或將有“抱團”向海外轉移的趨勢。讀鋰產業鏈示意圖(下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1.津巴布韋政府全面禁止鋰產業鏈上游產品出口,可能是因為( )A.資源市場形勢不佳 B.本土產業結構單一C.鋰礦資源儲量奇缺 D.國內市場需求量大22.為抵御鋰產業鏈風險,保護國家鋰礦資源安全,實現可持續發展,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集中發展產業鏈資源端 ②提高鹽湖提鋰技術水平③建設鋰礦戰略儲備基地 ④加大鋰礦資源出口力度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耕地細碎化指由于自然或人為因素,耕地變得零碎分散、大小不一,面積比較小,呈現出分散和無序格局。江蘇省地形以平原為主,低山丘陵集中在西南部。細碎化程度呈蘇北<蘇中<蘇南的特征。隨著我國農業生產規模化發展,農村承包土地細碎化問題越來越突出,制約了農業發展。我國多地通過“一戶一田、小田并大田”,促進土地向種糧大戶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利于糧食增產。讀圖(圖中各地數據第一列為人口占比、第二列為面積占比、第三列為城市化占比)完成下面小題。23.導致江蘇耕地細碎化地域分異明顯的原因( )A.蘇北地區平原小,區域耕地規模較小,空間分布分散B.蘇南地區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農業經營規模小C.蘇北地區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少,農業經營規模小D.蘇北經濟發展水平高于蘇中,蘇北非農業用地比重高于蘇中24.耕地細碎化帶來的影響( )A.有利于土地流轉,提高土地生產效率B.有利于農業專門化生產,增加種植業純收入C.提高機械化水平,推動農業規模化經營D.生產成本提高,耕地閑置、荒廢和棄耕25.“一戶一田,小田并大田”的做法在糧食增產上的作用( )A.增加耕地間的地界、小道,擴大耕地面積B.增加糧食種植面積,提高生產成本C.統一種植及科學管理,提高農業科技水平D.提高種糧積極性,加劇農村勞動力緊缺二、綜合題26.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阿拉斯加是美國的海外州,擁有豐富的森林、礦產、海洋漁業等資源,面積為171萬平方千米,人口僅60多萬,人口密度0.42人/平方千米。安克雷奇是阿拉斯加最大的城市和主要港口。阿拉斯加油氣資源豐富,北部的油氣資源通過管道輸送到南部不凍港,再轉運到美國本土加工煉制。這是世界上第一條深入北極圈的輸油管道,有近一半的輸油管道架空鋪設,全長約1300公里。管道的建設面臨惡劣環境的挑戰,要穿越三座山脈、活躍的斷層、廣大的凍土層和定時遷徙的馴鹿和駝鹿。(1)阿拉斯加北部油氣資源并沒有直接選擇海運,而是在陸上修建輸油管道,連通到南部沿海港口再出口。解釋其原因。(2)分析阿拉斯加地區一部分輸油管道架空鋪設的自然原因。(3)試分析全球變暖對阿拉斯加農業和海洋運輸的影響。27.閱讀圖文資料,據此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通常把大氣中二氧化碳減少的過程稱為“匯效應”,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多的過程稱為“源效應”,海洋碳庫和地質碳庫是參與大氣碳循環的兩個重要部分。海洋碳匯主要包括生物固碳、溶解固碳和物理化學固碳。材料二:北極地區是全球碳循環研究的熱點區域。近年來,全球變暖已經對北極地區的大氣、地形、水圈、生物和土壤等產生了深刻影響,不僅改變了北極地區的碳循環過程,同時導致了自然環境的變化。全球變暖對北極地區的匯效應和源效應是一把雙刃劍。圖示分別為北極地區局部和北極海冰變化趨勢。材料三:北極地區是全球變化響應最敏感的區域,北極地區地表氣溫的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的2-3倍,稱之為北極放大效應。研究表明這與下墊面、大氣熱力作用及海氣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關。(1)簡要列舉陸源有機碳進入北冰洋的途徑。(2)結合碳循環原理,說明“全球變暖對北極地區的源效應和匯效應是一把雙刃劍”論斷的依據。(3)說明入海徑流量增大對北冰洋海水性質可能產生的影響。參考答案1.A 2.D3.C 4.D5.C 6.D7.B 8.A 9.B10.B 11.C 12.D13.C 14.A15.C 16.D 17.C18.C 19.C 20.B21.B 22.D23.B 24.D 25.C26.(1)北冰洋沿岸緯度高,氣溫低,結冰期長,不利于海運;南部的太平洋沿岸緯度較低,且受阿拉斯加暖流影響,水溫較高,有不凍港,適合海運。(2)阿拉斯加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多發,且氣候寒冷,凍土廣布;架空鋪設可減少因地震及凍融作用造成的輸油管沉降及損壞;同時為野生動物遷徙留出通道。(3)對農業的影響:全球變暖,熱量和水分增加,農作物生長期延長;森林帶北移,林業和種植業的規模將擴大;馴鹿業和狩獵業比重下降。對海洋運輸的影響:全球變暖,氣溫升高,阿拉斯加沿海海區海水結冰期縮短,通航時間和通航里程變長,有利于海洋運輸發展。27.(1)河流輸入;海岸侵蝕;大氣輸送。(2)源效應:海水變暖,海水溶解CO2的能力減弱,碳酸鈣的化學沉積減少;北極地區凍土廣布,凍土融化使微生物分解有機碳加強,更多的甲烷和CO2進入大氣圈。匯效應:海冰面積減少,水溫上升,同時北極地區河流徑流量變大,更多的營養鹽入海,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長,增強固碳作用;冰面的阻隔作用減弱,更多的CO2溶解進入海洋,碳酸鈣的化學沉積增多;全球變暖,北極地區熱量條件改善,植物增多,吸收CO2增多。(3)河流入海徑流量增大,向北冰洋輸送的熱量增多,導致水溫上升、海冰減少;向北冰洋輸送的淡水增多,導致海水鹽度下降;水溫升高、鹽度降低,又進一步導致海水密度下降;入海河流帶來的泥沙增多,同時帶來大量的營養鹽類,促進海洋浮游生物繁殖,導致海水透明度下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