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期末核心考點 飲食中的有機物一.選擇題(共15小題)1.(2025春 沂源縣校級期中)下列有關乙醇和乙酸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可以用分液漏斗分離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B.與Na反應時,反應的劇烈程度:乙酸>乙醇>水C.0.1mol無水乙醇與足量的Na反應生產0.05mol H2,說明乙醇分子中有一個羥基D.乙醇能與Na反應,說明在反應中乙醇分子斷裂C—O鍵而失去羥基2.(2020春 兗州區月考)交警對駕駛員進行呼氣酒精檢測的原理是酒精能將橙色的K2Cr2O7酸性溶液迅速還原成藍綠色的Cr3+.下列對乙醇的描述與此測定原理有關的是( )①乙醇沸點低②乙醇密度比水小③乙醇有還原性④乙醇的組成中含氧元素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3.(2021 蘭陵縣校級開學)化學知識在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于消毒的酒精、“84”消毒液、雙氧水、過氧乙酸(CH3COOOH)等均屬于有機物B.修建“火神山”醫院所用的HDPE(高密度聚乙烯)膜是一種無毒、無味的高分子材料C.醫用消毒酒精是95%的乙醇溶液D.醫用外科口罩和防護服所用的熔噴布是一種聚丙烯材料,聚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4.(2022春 煙臺期末)化學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棉花、麻和蠶絲均為碳水化合物B.乙醇作消毒劑利用了乙醇的強氧化性C.五彩繽紛的焰火是某些金屬元素化學性質的應用D.將鋁制品作陽極進行電解使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有利于金屬防腐5.(2025 煙臺二模)下列過程沒有發生酯化反應的是( )A.由乳酸制取聚乳酸B.由纖維素制取醋酸纖維C.由核苷酸合成多聚核苷酸D.由植物油制取人造奶油6.(2024秋 濰坊期末)濰坊桑皮紙被譽為“壽紙千年”,其以魯桑嫩皮為原料,經強堿浸漬、桑皮蒸煮、日光自然漂白等工藝而成。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魯桑嫩皮的主要成分是淀粉B.浸潰所用強堿為草木灰C.桑皮蒸煮的操作是蒸餾D.日光自然漂白過程中發生氧化還原反應7.(2025 聊城二模)濟美醬菜享譽“中華老字號”。至今,濟美制作腐乳還在延續最傳統工藝:選豆(非轉基因)浸泡、吸水膨脹→磨漿、煮漿、點漿→壓制成型、切塊→發酵、調味等幾個階段。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大豆基因中堿基互補配對時形成共價鍵B.大豆中淀粉、蛋白質等含有親水基團C.利用MgCl2點漿可使豆漿中的蛋白質聚沉D.紅曲霉發酵產生的紅曲紅屬于天然著色劑8.(2024春 濟寧期中)下列對有關事實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選項 事實 解釋A 取幾滴皂化反應后的反應液,滴入裝入熱水的試管中振蕩,若不分層 油脂已完全水解B 在CS2中的溶解度:CCl4>H2O CS2、CCl4為非極性分子,而H2O為極性分子C 用質譜儀檢測氣態乙酸時,譜圖中出現質荷比(相對分子質量)為120的峰 兩個乙酸分子通過范德華力形成了二聚體D 離子液體有難揮發性 離子液體的粒子全都是帶電荷的離子A.A B.B C.C D.D9.(2024春 青島期中)糖類、油脂、蛋白質是人類必需攝入的營養物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淀粉和纖維素可在人體內水解得到葡萄糖提供能量B.油脂可在熱的純堿溶液中經水解反應而除去C.蛋白質在酶的作用下經水解可轉化為氨基酸D.淀粉、纖維素、蛋白質均屬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10.(2024秋 濟南期中)血液中葡萄糖(簡稱血糖,分子式為C6H12O6)的含量,常以“mmol/L”和“mg/dL為參考指標(1L=10dL),以“mmol/L”表示時,人的血糖正常值在3.9~6.1mmol/L之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葡萄糖的摩爾質量為180B.無償獻血后,體內血糖濃度會變小C.某病人1mL血液中含葡萄糖0.60mg,相當于3.3mol/LD.若病人的血糖檢測結果為92mg/dL,血糖值在正常范圍內11.(2022春 濟南月考)化學與生活、生產、環境等密切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棉、絲、毛都是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B.蛋白質、油脂、糖類一定條件下都能發生水解反應C.煤的液化、石油的裂化和油脂的皂化都屬于化學變化D.向雞蛋清溶液中加入硫酸銅產生沉淀,是蛋白質發生了變性12.(2024 青島開學)薯類物質 酒含淀粉糊化、糊精水解和發酵制醇三個階段。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淀粉和麥芽糖均屬于高分子化合物B.淀粉溶液能產生丁達爾效應C.發酵制醇階段發生了分解反應D.乙醇和水的共沸物經生石灰處理、蒸餾可得無水乙醇13.(2025 合肥模擬)某學生營養午餐包含:全麥饅頭、清蒸雞胸肉、白灼蝦、西紅柿雞蛋湯、涼拌黃瓜。下列相關說法情誤的是( )A.饅頭越嚼越甜是因為淀粉分解產生麥芽糖B.雞胸肉和白灼蝦在體內氧化能提供能量C.西紅柿和黃瓜中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D.運動后多喝碳酸飲料有利于補充鉀、鈉等元素14.(2025春 北京校級期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著名詩句。下列關于該詩句中所涉及物質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蠶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蛋白質在酸、堿或酶的作用下能發生水解B.人造絲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用灼燒的方法可以鑒別蠶絲和人造絲織物C.唐代蠟燭的主要成分是動物油脂,油脂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D.現代蠟燭的主要成分是石油的分餾產物——石蠟,石油分餾屬于物理變化15.(2025春 成都校級期中)乙酸乙酯是無色透明、有香味的油狀液體,制備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原理為CH3COOH+CH3CH218OHCH3CO18OCH2CH3+H2OB.濃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劑和吸水劑C.b中盛裝的溶液為飽和Na2CO3溶液D.先在試管a中加入濃硫酸,然后邊振蕩試管邊緩慢加入乙醇和乙酸二.解答題(共5小題)16.(2025春 武安市校級期中)糖尿病是由于人體內胰島素分泌紊亂而導致的代謝紊亂綜合征,以高血糖為主要標志。長期攝入高熱量的食品和缺乏運動都易導致糖尿病。請回答下列問題:(1)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C6H12O6)。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填字母)。A.葡萄糖屬于碳水化合物,可表示為C6(H2O)6,每個葡萄糖分子中含6個H2O分子B.糖尿病病人的尿中糖含量很高,可用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來檢測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C.葡萄糖可用于制鏡工業D.淀粉水解的最終產物是葡萄糖(2)木糖醇[CH2OH(CHOH)3CH2OH]是一種甜味劑,糖尿病病人食用后血糖不會升高。①木糖醇與葡萄糖 (填“互為”或“不互為”)同系物。②請預測木糖醇的一種化學性質: 。(3)糖尿病病人宜多吃蔬菜和豆類食品,因為蔬菜中富含纖維素,豆類食品中富含蛋白質。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填字母)。A.蛋白質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B.人體中沒有水解纖維素的酶,所以纖維素在人體中的作用主要是加強胃腸的蠕動C.纖維素和淀粉互為同分異構體D.纖維素和蛋白質的分子結構不同,但組成元素完全相同17.(2024春 廣州期末)Ⅰ.表是A、B兩種有機物的有關信息:A B①分子填充模型為:; ②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③其產量是衡量石油化工水平的標志。 ①由C、H、O三種元素組成,是廚房中的常見調味劑; ②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根據表中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關于A的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填標號)。a.分子里含有碳碳雙鍵b.分子里所有的原子共平面c.結構簡式為CH2CH2(2)A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后生成物質C,與C在分子組成和結構上相似的有機物有一大類,它們的通式為CnH2n+2。當n= 時,這類有機物開始出現同分異構體。(3)B與乙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反應類型為 。(4)以A為原料可直接生產一種高分子化合物,該高分子化合物的結構簡式為 。Ⅱ.糖類、油脂和蛋白質是人體需要的重要營養素。(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標號)。a.糖類、油脂、蛋白質都是僅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的b.糖類、油脂、蛋白質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都屬于酯(6)淀粉和纖維素的化學式都是(C6H10O5)n,它們 (選“是”或“不是”)同分異構體,淀粉水解的最終產物是 (寫名稱)。(7)重金屬鹽能使人體中毒,這是由于它使人體內的蛋白質發生了 (選“鹽析”或“變性”)作用。18.(2024秋 黃浦區校級期中)實驗室用A、C制備D(乙酸乙酯)可以采用如圖所示裝置。(1)右側大試管中加入的是 溶液。(2)接收裝置還可改用如圖中的 。(3)請寫出用分子中氧原子是18O的A制備乙酸乙酯的化學方程式: (在反應物和產物中標出18O),反應類型為 。19.(2024春 長壽區期末)糖尿病是由于體內胰島素紊亂導致的代謝紊亂綜合癥,以高血糖為主要標志.長期攝入高熱量食品和缺少運動都易導致糖尿病.(1)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C6H12O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葡萄糖屬于碳水化合物,其分子式可表示為C6(H2O)6,則每個葡萄糖分子中含6個H2OB.糖尿病人尿糖高,可用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來檢測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C.葡萄糖為人體提供能量D.淀粉水解的最終產物是葡萄糖(2)木糖醇CH2OH(CHOH)3CH2OH]是一種甜味劑,糖尿病人食用后血糖不會升高.請預測木糖醇的一種化學性質: .(3)糖尿病人不可飲酒,酒精在肝臟內可被轉化成有機物A.A的有關性質實驗結果如下:Ⅰ.通過樣品的質譜測得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60.Ⅱ.核磁共振氫原子光譜能對有機物分子中同性氫原子給出相同的峰值(信號),根據峰值(信號)可以確定分子中氫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例如:乙醇(CH3CH2OH)有三種氫原子(圖甲).經測定,有機物A的核磁共振氫譜示意圖如圖乙所示.Ⅲ.將A溶于水,滴入石蕊試液,發現溶液變紅.試寫出A的結構簡式: .(4)糖尿病人宜多吃蔬菜和豆類食品.蔬菜中富含纖維素,豆類食品中富含蛋白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填序號).A.蛋白質都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且都不溶于水B.用灼燒聞氣味的方法可以區別合成纖維和羊毛C.人體內不含纖維素水解酶,人不能消化纖維素,因此蔬菜中的纖維素對人沒有用處D.紫外線、醫用酒精能殺菌消毒,是因為它們能使細菌的蛋白質變性E.用天然彩棉制成貼身衣物可減少染料對人體的副作用.(5)香蕉屬于高糖水果,糖尿病人不宜食用,乙烯是香蕉的催熟劑,他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試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0.(2023春 煙臺期中)乙酸乙酯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在有機合成、醫藥等行業應用廣泛。已知:乙醇沸點78.5℃,乙酸沸點117.9℃,乙酸乙酯沸點77℃。回答下列問題:(1)甲、乙兩同學分別設計a、b裝置實驗室制取乙酸乙酯(夾持裝置和加熱裝置略)。①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學方程式為 ;混合乙醇和濃硫酸時,在燒杯中加入藥品的先后順序為 。若加熱一段時間后,發現圓底燒瓶中忘記加碎瓷片,正確的操作是 (填標號)。A.立即停止加熱,趁熱補加B.小心加熱,無需補加C.立即停止加熱,冷卻后補加D.棄去反應物,重新配料和實驗②下列有關裝置a和b說法錯誤的是 (填標號)。A.溫度越高,a中產率越高B.實驗結束時,裝置b應先停止加熱后關閉冷凝水C.與裝置a相比,裝置b乙酸的轉化率更高D.裝置b可同時實現產品的制備和分離③實驗過程中,反應混合物變黑。甲同學將裝置a產生的氣體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甲同學認為褪色的原因是氣體中含有SO2。乙同學認為該結論并不嚴密,理由是 。(2)乙酸乙酯粗品中含有少量的乙酸、乙醇和水,丙同學設計如圖提純流程:試劑a為 ;操作1用到的玻璃儀器有 。在有機層中加入無水MgSO4,粉末并振蕩,目的 ;操作2的名稱是 。飲食中的有機物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5小題)1.(2025春 沂源縣校級期中)下列有關乙醇和乙酸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可以用分液漏斗分離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B.與Na反應時,反應的劇烈程度:乙酸>乙醇>水C.0.1mol無水乙醇與足量的Na反應生產0.05mol H2,說明乙醇分子中有一個羥基D.乙醇能與Na反應,說明在反應中乙醇分子斷裂C—O鍵而失去羥基【專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及推斷;理解與辨析能力.【分析】A.乙醇和乙酸互溶;B.水分子中羥基的活潑性強于乙醇;C.0.1mol乙醇與足量的鈉反應生成0.05mol氫氣說明乙醇分子中有一個羥基;D.乙醇能與金屬鈉反應。【解答】解:A.乙醇和乙酸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離,應用蒸餾分離,故A錯誤;B.水分子中羥基的活潑性強于乙醇,所以水與鈉反應的劇烈程度強于乙醇,與Na反應時,反應的劇烈程度:乙酸>水>乙醇,故B錯誤;C.0.1mol乙醇與足量的鈉反應生成0.05mol氫氣說明乙醇分子中有一個羥基,故C正確;D.乙醇能與金屬鈉反應,說明在反應中乙醇分子斷裂的是H—O鍵,故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有機物的結構與性質,側重考查學生有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試題難度中等。2.(2020春 兗州區月考)交警對駕駛員進行呼氣酒精檢測的原理是酒精能將橙色的K2Cr2O7酸性溶液迅速還原成藍綠色的Cr3+.下列對乙醇的描述與此測定原理有關的是( )①乙醇沸點低②乙醇密度比水小③乙醇有還原性④乙醇的組成中含氧元素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專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及推斷.【分析】酒精能將橙色的K2Cr2O7酸性溶液迅速還原成藍綠色的Cr3+,可知乙醇易揮發、易被高錳酸鉀氧化,乙醇具有還原性,以此來解答。【解答】解:由信息可知,測定原理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體現乙醇的揮發性、還原性,與乙醇的密度及是否含氧元素無關,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乙醇的性質,為高頻考點,把握測定原理、乙醇的性質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應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學與生活的聯系,題目難度不大。3.(2021 蘭陵縣校級開學)化學知識在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于消毒的酒精、“84”消毒液、雙氧水、過氧乙酸(CH3COOOH)等均屬于有機物B.修建“火神山”醫院所用的HDPE(高密度聚乙烯)膜是一種無毒、無味的高分子材料C.醫用消毒酒精是95%的乙醇溶液D.醫用外科口罩和防護服所用的熔噴布是一種聚丙烯材料,聚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專題】化學應用.【分析】A.“84”消毒液、雙氧水屬于無機物;B.聚乙烯為乙烯的加聚產物;C.醫用消毒酒精是75%的乙醇溶液;D.聚丙烯不含碳碳雙鍵。【解答】解:A.“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為氯化鈉、次氯酸鈉,以及雙氧水等,都屬于無機物,故A錯誤;B.聚乙烯為乙烯的加聚產物,為高分子材料,故B正確;C.醫用消毒酒精是75%的乙醇溶液,95%的乙醇溶液不具有殺菌消毒能力,故C錯誤;D.聚丙烯不含碳碳雙鍵,與溴水不反應,故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綜合考查物質的組成和性質,為高頻考點,題目側重于化學與生活的考查,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題目難度不大。4.(2022春 煙臺期末)化學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棉花、麻和蠶絲均為碳水化合物B.乙醇作消毒劑利用了乙醇的強氧化性C.五彩繽紛的焰火是某些金屬元素化學性質的應用D.將鋁制品作陽極進行電解使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有利于金屬防腐【專題】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專題.【分析】A.糖類物質俗稱碳水化合物;B.乙醇不具有強氧化性;C.焰色反應為元素的物理性質;D.將鋁制品作陽極進行電解,陽極鋁發生氧化反應生成致密氧化膜。【解答】解:A.蠶絲主要成分為蛋白質,不屬于碳水化合物,故A錯誤;B.乙醇可滲透到細胞組織內,使蛋白質發生變性,酒精可用于殺菌消毒,但乙醇沒有強氧化性,故B錯誤;C.焰火的五彩繽紛是利用不同金屬灼燒產生不同焰色的性質,屬于元素的物理性質,故C錯誤;D.將鋁制品作陽極進行電解,陽極鋁發生氧化反應生成致密氧化膜,可以阻止鋁的繼續氧化,有利于金屬防腐,故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生活中的化學,熟悉常見的物質的性質及用途是解題關鍵,題目難度不大。5.(2025 煙臺二模)下列過程沒有發生酯化反應的是( )A.由乳酸制取聚乳酸B.由纖維素制取醋酸纖維C.由核苷酸合成多聚核苷酸D.由植物油制取人造奶油【專題】有機反應;理解與辨析能力.【分析】A.乳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和羥基,由乳酸制取聚乳酸,是乳酸分子間通過羧基和羥基發生酯化反應,同時脫去水分子;B.由纖維素制取醋酸纖維,是纖維素分子中的羥基與醋酸發生酯化反應,生成醋酸纖維;C.核苷酸由含氮堿基、五碳糖和磷酸組成,由核苷酸合成多聚核苷酸時,是一個核苷酸的磷酸基團與另一個核苷酸的五碳糖的羥基之間發生酯化反應形成磷酸二酯鍵,從而連接成多聚核苷酸;D.由植物油制取人造奶油,是植物油(不飽和高級脂肪酸甘油酯)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氫化反應),將不飽和鍵轉化為飽和鍵,使其熔點升高,由液態變為類似固態的人造奶油,該過程沒有發生酯化反應。【解答】解:A.乳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和羥基,由乳酸制取聚乳酸,是乳酸分子間通過羧基和羥基發生酯化反應,同時脫去水分子,形成聚酯,發生了酯化反應,故A正確;B.由纖維素制取醋酸纖維,是纖維素分子中的羥基與醋酸發生酯化反應,生成醋酸纖維,發生了酯化反應,故B正確;C.核苷酸由含氮堿基、五碳糖和磷酸組成,由核苷酸合成多聚核苷酸時,是一個核苷酸的磷酸基團與另一個核苷酸的五碳糖的羥基之間發生酯化反應形成磷酸二酯鍵,從而連接成多聚核苷酸,發生了酯化反應,故C正確;D.由植物油制取人造奶油,是植物油(不飽和高級脂肪酸甘油酯)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氫化反應),將不飽和鍵轉化為飽和鍵,使其熔點升高,由液態變為類似固態的人造奶油,該過程沒有發生酯化反應,故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利用常見有機物質的反應考查酯化反應的概念和機理。6.(2024秋 濰坊期末)濰坊桑皮紙被譽為“壽紙千年”,其以魯桑嫩皮為原料,經強堿浸漬、桑皮蒸煮、日光自然漂白等工藝而成。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魯桑嫩皮的主要成分是淀粉B.浸潰所用強堿為草木灰C.桑皮蒸煮的操作是蒸餾D.日光自然漂白過程中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專題】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專題;分析與推測能力.【分析】A.根據魯桑嫩皮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進行分析;B.根據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鉀進行分析;C.根據蒸餾的原理是將沸點相差較大的液態混合物加熱使沸點低的物質先沸騰(汽化),再使其冷凝(液化)的連續操作過程稱為蒸餾進行分析;D.根據日光自然漂白過程中氧化性強的物質氧化紙漿餅中有色有機化合物進行分析。【解答】解:A.魯桑嫩皮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不是淀粉,故A錯誤;B.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鉀,碳酸鉀不屬于強堿,故B錯誤;C.蒸餾的原理是將沸點相差較大的液態混合物加熱使沸點低的物質先沸騰(汽化),再使其冷凝(液化)的連續操作過程稱為蒸餾,桑皮蒸煮的操作不屬于蒸餾,故C錯誤;D.日光自然漂白過程中氧化性強的物質氧化紙漿餅中有色有機化合物,達到漂白的功效,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故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蒸餾與分餾等,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7.(2025 聊城二模)濟美醬菜享譽“中華老字號”。至今,濟美制作腐乳還在延續最傳統工藝:選豆(非轉基因)浸泡、吸水膨脹→磨漿、煮漿、點漿→壓制成型、切塊→發酵、調味等幾個階段。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大豆基因中堿基互補配對時形成共價鍵B.大豆中淀粉、蛋白質等含有親水基團C.利用MgCl2點漿可使豆漿中的蛋白質聚沉D.紅曲霉發酵產生的紅曲紅屬于天然著色劑【專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及推斷;分析與推測能力.【分析】A.根據堿基互補配對時形成的是氫鍵,而非共價鍵,進行分析;B.根據親水基團通常含有羥基(—OH)、氨基(—NH2)等,能夠與水分子形成氫鍵,進行分析;C.根據MgCl2點漿是利用電解質使蛋白質膠體聚沉的原理,進行分析;D.根據紅曲霉發酵產生的紅曲紅是一種天然色素,常用作食品著色劑,進行分析。【解答】解:A.大豆基因中堿基互補配對時形成的是氫鍵,不是共價鍵,故A錯誤;B.大豆中淀粉、蛋白質等含有親水基團,如羥基、氨基等,故B正確;C.利用MgCl2點漿是利用電解質使豆漿中的蛋白質膠體聚沉,故C正確;D.紅曲霉發酵產生的紅曲紅屬于天然著色劑,故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生物化學和食品化學的相關知識,包括基因結構、蛋白質的性質、以及天然著色劑的分類等。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8.(2024春 濟寧期中)下列對有關事實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選項 事實 解釋A 取幾滴皂化反應后的反應液,滴入裝入熱水的試管中振蕩,若不分層 油脂已完全水解B 在CS2中的溶解度:CCl4>H2O CS2、CCl4為非極性分子,而H2O為極性分子C 用質譜儀檢測氣態乙酸時,譜圖中出現質荷比(相對分子質量)為120的峰 兩個乙酸分子通過范德華力形成了二聚體D 離子液體有難揮發性 離子液體的粒子全都是帶電荷的離子A.A B.B C.C D.D【專題】化學鍵與晶體結構;分析與推測能力.【分析】A.皂化反應是油脂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反應,生成高級脂肪酸鹽和甘油;B.CS2、CCl4為非極性分子,而H2O為極性分子;C.用質譜儀檢測氣態乙酸時,譜圖中出現質荷比(相對分子質量)為120的峰;D.離子液體的粒子全都是帶電荷的離子。【解答】解:A.皂化反應是油脂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反應,生成高級脂肪酸鹽和甘油,高級脂肪酸鹽和甘油都易溶于水,不會分層,若不分層,說明油脂已完全水解,故A正確;B.CS2、CCl4為非極性分子,而H2O為極性分子,根據相似相溶原理,CS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CS2在水中的溶解度,故B正確;C.用質譜儀檢測氣態乙酸時,譜圖中出現質荷比(相對分子質量)為120的峰,是因為兩個乙酸分子通過氫鍵形成了二聚體,故C錯誤;D.離子液體的粒子全都是帶電荷的離子,所以離子液體有難揮發性,故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物質的結構與性質,為高頻考點,側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空間結構、雜化類型的判斷,把握晶體類型的分析,題目難度不大。9.(2024春 青島期中)糖類、油脂、蛋白質是人類必需攝入的營養物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淀粉和纖維素可在人體內水解得到葡萄糖提供能量B.油脂可在熱的純堿溶液中經水解反應而除去C.蛋白質在酶的作用下經水解可轉化為氨基酸D.淀粉、纖維素、蛋白質均屬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專題】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專題;分析與推測能力.【分析】A.根據人體中不含纖維素酶,進行分析;B.根據油脂為高級脂肪酸甘油酯,在堿性條件下會發生水解反應,進行分析;C.根據蛋白質是由氨基酸縮聚形成,進行分析;D.根據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對分子質量在一萬以上的物質,進行分析。【解答】解:A.人體中不含纖維素酶,纖維素在人體中不能水解,故A錯誤;B.油脂為高級脂肪酸甘油酯,油脂在堿性條件下會發生水解反應,純堿溶液為堿性,故油脂可在熱的純堿溶液中經水解反應而除去,故B正確;C.蛋白質是由氨基酸縮聚形成,蛋白質在酶的作用下經水解可轉化為氨基酸,故C正確;D.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對分子質量在一萬以上的物質,淀粉、纖維素、蛋白質均屬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油脂的性質、組成與結構等,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10.(2024秋 濟南期中)血液中葡萄糖(簡稱血糖,分子式為C6H12O6)的含量,常以“mmol/L”和“mg/dL為參考指標(1L=10dL),以“mmol/L”表示時,人的血糖正常值在3.9~6.1mmol/L之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葡萄糖的摩爾質量為180B.無償獻血后,體內血糖濃度會變小C.某病人1mL血液中含葡萄糖0.60mg,相當于3.3mol/LD.若病人的血糖檢測結果為92mg/dL,血糖值在正常范圍內【專題】物質的量的計算;理解與辨析能力.【分析】A.摩爾質量的單位為g mol﹣1;B.濃度與所取溶液體積無關;C.n(C6H12O6) 3.3×10﹣3mol;D.若病人的血糖檢測結果為92mg/dLmol/L≈5.11mmol L﹣1,在正常范圍內。【解答】解:A.葡萄糖的摩爾質量為180g mol﹣1,故A錯誤;B.濃度與所取溶液體積無關,所以無償獻血后,體內血糖濃度不變,故B錯誤;C.n(C6H12O6) 3.3×10﹣3mol,故C錯誤;D.若病人的血糖檢測結果為92mg/dLmol/L≈5.11mmol L﹣1,在正常范圍內,故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量的計算,為高頻考點,題目難度不大。11.(2022春 濟南月考)化學與生活、生產、環境等密切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棉、絲、毛都是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B.蛋白質、油脂、糖類一定條件下都能發生水解反應C.煤的液化、石油的裂化和油脂的皂化都屬于化學變化D.向雞蛋清溶液中加入硫酸銅產生沉淀,是蛋白質發生了變性【專題】糖類與蛋白質專題.【分析】A.相對分子質量在一萬以上的是高分子化合物;B.糖類中的單糖不能水解;C.煤的液化是用煤來生產甲醇,石油的裂化是用重油生產輕質油,油脂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稱為皂化反應;D.硫酸銅是重金屬鹽,能使蛋白質變性。【解答】解:A.相對分子質量在一萬以上的是高分子化合物,棉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絲和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兩者均為天然的有機高分子化合物,故A正確;B.糖類中的單糖是最簡單的糖,不能水解,故B錯誤;C.煤的液化是用煤來生產甲醇,石油的裂化是用重油生產輕質油,油脂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稱為皂化反應,三者均有新物質生成,均為化學變化,故C正確;D.硫酸銅是重金屬鹽,能使蛋白質變性而析出,此過程是不可逆的,故D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煤和石油的綜合利用、蛋白質和糖類的結構和性質,難度不大,應注意的是重金屬鹽溶液能使蛋白質變性,變性不可逆。12.(2024 青島開學)薯類物質 酒含淀粉糊化、糊精水解和發酵制醇三個階段。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淀粉和麥芽糖均屬于高分子化合物B.淀粉溶液能產生丁達爾效應C.發酵制醇階段發生了分解反應D.乙醇和水的共沸物經生石灰處理、蒸餾可得無水乙醇【專題】糖類與蛋白質專題.【分析】A.淀粉屬于高分子化合物,麥芽糖屬于二糖,不屬于高分子化合物;B.淀粉溶液屬于膠體,能產生丁達爾效應;C.發酵制醇階段,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發生了分解反應;D.乙醇和水的共沸物經生石灰處理,生成氫氧化鈣,再蒸餾可得無水乙醇。【解答】解:A.淀粉屬于高分子化合物,麥芽糖屬于二糖,不屬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錯誤;B.淀粉溶液屬于膠體,能產生丁達爾效應,故B正確;C.發酵制醇階段,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發生了分解反應,故C正確;D.乙醇和水的共沸物經生石灰處理,生成氫氧化鈣,再蒸餾可得無水乙醇,故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淀粉的性質,為高頻考點,題目難度不大。13.(2025 合肥模擬)某學生營養午餐包含:全麥饅頭、清蒸雞胸肉、白灼蝦、西紅柿雞蛋湯、涼拌黃瓜。下列相關說法情誤的是( )A.饅頭越嚼越甜是因為淀粉分解產生麥芽糖B.雞胸肉和白灼蝦在體內氧化能提供能量C.西紅柿和黃瓜中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D.運動后多喝碳酸飲料有利于補充鉀、鈉等元素【專題】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專題;理解與辨析能力.【分析】A.淀粉在唾液酶作用下分解生成麥芽糖;B.依據蛋白質在人體內的代謝解答;C.依據西紅柿與黃瓜含的營養成分解答;D.碳酸型飲料富含糖類等,過量飲用不利于健康,且不能補充鉀、鈉元素。【解答】解:A.饅頭越嚼越甜是因為淀粉在唾液酶作用下分解生成麥芽糖,麥芽糖有甜味,故A正確;B.雞胸肉和白灼蝦富含蛋白質,蛋白質在體內氧化能提供能量,故正確;C.西紅柿富含維生素C和番茄紅素,黃瓜含維生素K和膳食纖維,符合蔬菜類食物的營養特點,故C正確;D.碳酸型飲料富含糖類等,過量飲用不利于健康,且不能補充鉀、鈉元素,故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食物營養成分及在人體內的代謝,把握相關物質的成分及性質是解題關鍵,題目難度不大。14.(2025春 北京校級期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著名詩句。下列關于該詩句中所涉及物質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蠶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蛋白質在酸、堿或酶的作用下能發生水解B.人造絲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用灼燒的方法可以鑒別蠶絲和人造絲織物C.唐代蠟燭的主要成分是動物油脂,油脂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D.現代蠟燭的主要成分是石油的分餾產物——石蠟,石油分餾屬于物理變化【專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及推斷;理解與辨析能力.【分析】A.蠶絲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蛋白質分子中含肽鍵;B.人造絲主要成分是纖維素,蠶絲主要成分是蛋白質;C.唐代蠟燭主要成分動物油脂,油脂是高級脂肪酸甘油酯,相對分子質量較小;D.現代蠟燭主要成分石蠟是石油分餾產物。【解答】解:A.蛋白質分子中含肽鍵,在酸、堿或酶作用下,肽鍵斷裂,能發生水解反應生成氨基酸等,蠶絲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故A正確;B.人造絲主要成分是纖維素,蠶絲主要成分是蛋白質;灼燒時,蛋白質有燒焦羽毛氣味,纖維素沒有,所以可用灼燒法鑒別蠶絲和人造絲織物,故B正確;C.唐代蠟燭主要成分動物油脂,油脂是高級脂肪酸甘油酯,相對分子質量較小,不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故C錯誤;D.現代蠟燭主要成分石蠟是石油分餾產物,石油分餾是利用各成分沸點不同進行分離,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有機物的結構與性質,側重考查學生有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試題難度中等。15.(2025春 成都校級期中)乙酸乙酯是無色透明、有香味的油狀液體,制備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原理為CH3COOH+CH3CH218OHCH3CO18OCH2CH3+H2OB.濃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劑和吸水劑C.b中盛裝的溶液為飽和Na2CO3溶液D.先在試管a中加入濃硫酸,然后邊振蕩試管邊緩慢加入乙醇和乙酸【專題】有機實驗綜合;探究與創新能力.【分析】乙酸與乙醇在濃硫酸、加熱的條件下發生反應產生乙酸乙酯,生成酯的原理是酸去—OH,醇去羥基上的氫。【解答】解:乙酸與乙醇在濃硫酸、加熱的條件下發生反應產生乙酸乙酯,生成酯的原理是酸去—OH,醇去羥基上的氫;A.乙酸與乙醇在濃硫酸、加熱的條件下發生反應,反應為:,故A正確;B.在反應中,濃硫酸為催化劑,該反應為可逆反應,利用濃硫酸的吸水性,促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進行,故B正確;C.b中盛裝的溶液為飽和Na2CO3溶液,可以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故C正確;D.濃硫酸密度大,并且吸水會放熱,所以制備乙酸乙酯時試劑的加入順序為:先加入乙醇,然后邊振蕩試管邊慢慢加入濃硫酸和乙酸,故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實驗方案的設計,側重考查學生有機實驗的掌握情況,試題難度中等。二.解答題(共5小題)16.(2025春 武安市校級期中)糖尿病是由于人體內胰島素分泌紊亂而導致的代謝紊亂綜合征,以高血糖為主要標志。長期攝入高熱量的食品和缺乏運動都易導致糖尿病。請回答下列問題:(1)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C6H12O6)。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BCD (填字母)。A.葡萄糖屬于碳水化合物,可表示為C6(H2O)6,每個葡萄糖分子中含6個H2O分子B.糖尿病病人的尿中糖含量很高,可用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來檢測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C.葡萄糖可用于制鏡工業D.淀粉水解的最終產物是葡萄糖(2)木糖醇[CH2OH(CHOH)3CH2OH]是一種甜味劑,糖尿病病人食用后血糖不會升高。①木糖醇與葡萄糖 不互為 (填“互為”或“不互為”)同系物。②請預測木糖醇的一種化學性質: 與Na反應放出H2,與O2在Cu作催化劑、加熱條件下反應,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與乙酸發生酯化反應(答案不唯一) 。(3)糖尿病病人宜多吃蔬菜和豆類食品,因為蔬菜中富含纖維素,豆類食品中富含蛋白質。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填字母)。A.蛋白質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B.人體中沒有水解纖維素的酶,所以纖維素在人體中的作用主要是加強胃腸的蠕動C.纖維素和淀粉互為同分異構體D.纖維素和蛋白質的分子結構不同,但組成元素完全相同【專題】糖類與蛋白質專題;理解與辨析能力.【分析】(1)A.葡萄糖是多羥基的醛,6個碳有5個碳連了5個羥基,而另外一個碳構成醛基;B.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與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反應;C.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與銀氨溶液反應;D.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2)①同分異構體要求有機物分子式相同,結構不同;②木糖醇分子中含有羥基,就有和醇類物質相似性質;(3)A.人體攝入的蛋白質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最終水解為氨基酸被人體吸收;B.人體中沒有水解纖維素的酶,纖維素不能在人體內水解;C.同分異構體要求有機物分子式相同,結構不同;D.纖維素組成元素包括C、H、O,蛋白質組成元素包括C、H、O、N等多種元素。【解答】解:(1)A.葡萄糖屬于碳水化合物,是指其分子組成可表示為Cx(H2O)y,但葡萄糖分子中不含水分子,故A錯誤;B.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與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共熱反應會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淀,所以可用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來檢測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確定患者是否患上糖尿病,故B正確;C.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與銀氨溶液反應生成光亮的銀,所以葡萄糖可用于制鏡工業,故C正確;D.淀粉是能發生水解反應的多糖,水解的最終產物是葡萄糖,故D正確;故答案為:BCD;(2)①木糖醇分子中不含有醛基,且羥基數目與葡萄糖不同,所以木糖醇與葡萄糖不是同類物質,不互為同系物,故答案為:不互為;②木糖醇分子中含有羥基,能與金屬鈉反應生成氫氣;銅做催化劑條件下,能與氧氣共熱發生催化氧化反應;能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發生氧化反應使溶液褪色;濃硫酸作用下能與羧酸共熱發生酯化反應等,故答案為:與Na反應放出H2,與O2在Cu作催化劑、加熱條件下反應,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與乙酸發生酯化反應(答案不唯一);(3)A.蛋白質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在人體內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氨基酸才能被人體吸收,故A錯誤;B.人體中沒有水解纖維素的酶,所以纖維素在人體中不能發生水解反應被人體吸收和利用,但纖維素能加強胃腸的蠕動有助于消化與排泄,故B正確;C.纖維素和淀粉的聚合度n值不同,都是混合物,不互為同分異構體,故C錯誤;D.纖維素組成元素包括C、H、O,蛋白質組成元素包括C、H、O、N等多種元素,所以二者組成元素不同,故D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糖類和蛋白質的性質,題目難度不大,掌握相關有機物的基本性質是解題的關鍵。17.(2024春 廣州期末)Ⅰ.表是A、B兩種有機物的有關信息:A B①分子填充模型為:; ②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③其產量是衡量石油化工水平的標志。 ①由C、H、O三種元素組成,是廚房中的常見調味劑; ②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根據表中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關于A的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c (填標號)。a.分子里含有碳碳雙鍵b.分子里所有的原子共平面c.結構簡式為CH2CH2(2)A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后生成物質C,與C在分子組成和結構上相似的有機物有一大類,它們的通式為CnH2n+2。當n= 4 時,這類有機物開始出現同分異構體。(3)B與乙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反應類型為 酯化反應 。(4)以A為原料可直接生產一種高分子化合物,該高分子化合物的結構簡式為 。Ⅱ.糖類、油脂和蛋白質是人體需要的重要營養素。(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填標號)。a.糖類、油脂、蛋白質都是僅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的b.糖類、油脂、蛋白質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都屬于酯(6)淀粉和纖維素的化學式都是(C6H10O5)n,它們 不是 (選“是”或“不是”)同分異構體,淀粉水解的最終產物是 葡萄糖 (寫名稱)。(7)重金屬鹽能使人體中毒,這是由于它使人體內的蛋白質發生了 變性 (選“鹽析”或“變性”)作用。【專題】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專題;分析與推測能力.【分析】(1)根據A的性質和結構特征進行分析;(2)根據A與氫氣加成反應的產物及其同分異構體進行分析;(3)根據B的性質和反應類型進行分析;(4)根據A作為原料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質進行分析;(5)根據糖類、油脂和蛋白質的組成元素和性質進行分析;(6)根據淀粉和纖維素的化學式及其水解產物進行分析;(7)根據重金屬鹽對蛋白質的作用進行分析。【解答】解:(1)根據比例模型以及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說明A為C2H4,a、乙烯中含有碳碳雙鍵,故a正確;b、乙烯的結構是平面形的,兩個碳原子與4個氫原子共面,故b正確;c、碳碳雙鍵是乙烯的官能團,不能省略,即乙烯的結構簡式為CH2=CH2,故c錯誤;故答案為:c;(2)乙烯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生成CH3CH3,烷烴當n=4時出現同分異構體,即為CH3CH2CH2CH3和CH(CH3)3,故答案為:4;(3)B由C、H、O是廚房中常見調味劑,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變紅,說明顯酸性,即B為CH3COOH,與乙醇發生酯化反應或取代反應,其反應方程式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故答案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酯化反應;(4)乙烯發生加聚反應,生成聚乙烯,聚乙烯的化學式為,故答案為:;(5)a、糖類和油脂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蛋白質是由C、H、O、N等元素組成,故a錯誤;b、淀粉、纖維素、蛋白質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屬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錯誤;c、液態的油脂稱為油,固態的油脂稱為脂肪,故c正確;故答案為:c;(6)纖維素和淀粉雖然化學式相同,但n值不同,因此不屬于同分異構體,淀粉水解的最終產物是葡萄糖,故答案為:不是;葡萄糖;(7)重金屬離子、紫外線、甲醛、高溫等能使蛋白質變性,失去活性,故答案為:變性。【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淀粉的性質和用途等,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18.(2024秋 黃浦區校級期中)實驗室用A、C制備D(乙酸乙酯)可以采用如圖所示裝置。(1)右側大試管中加入的是 飽和Na2CO3 溶液。(2)接收裝置還可改用如圖中的 CD 。(3)請寫出用分子中氧原子是18O的A制備乙酸乙酯的化學方程式: CH3CH218OH+CH3COOHCH3CO18OCH2CH3+H2O (在反應物和產物中標出18O),反應類型為 取代反應或酯化反應 。【專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及推斷;分析與推測能力.【分析】(1)根據乙醇和乙酸發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和水,進行分析;(2)根據乙酸乙酯和苯都是有機物,相互溶解,導管插入液面以下,會造成倒吸,多孔球泡可增大接觸面積,有利于除去雜質乙酸和乙醇,進行分析;(3)根據乙醇和乙酸發生酯反應生成乙酸乙酯和水,酸脫羥基、醇脫氫結合成水,進行分析。【解答】解:(1)乙醇和乙酸發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右側大試管中加入的是飽和Na2CO3溶液,有利于乙酸乙酯的分層,且除去乙酸和乙醇雜質,故答案為:飽和Na2CO3;(2)A.乙酸乙酯和苯都是有機物,相互溶解,不利于收集乙酸乙酯,故A不符合題意;B.導管插入液面以下,會造成倒吸,故B不符合題意;C.選擇長頸漏斗可防止倒吸,可作為接收裝置,故C符合題意;D.多孔球泡可增大接觸面積,有利于除去雜質乙酸和乙醇,可作為接收裝置,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D;(3)乙醇和乙酸發生酯反應生成乙酸乙酯和水,酸脫羥基、醇脫氫結合成水,用分子中氧原子是的CH3CH2H制備乙酸乙酯的化學方程式:CH3CH218OH+CH3COOHCH3CO18OCH2CH3+H2O,反應類型是取代反應或酯化反應,故答案為:CH3CH218OH+CH3COOHCH3CO18OCH2CH3+H2O;取代反應或酯化反應。【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乙酸乙酯的制取等,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19.(2024春 長壽區期末)糖尿病是由于體內胰島素紊亂導致的代謝紊亂綜合癥,以高血糖為主要標志.長期攝入高熱量食品和缺少運動都易導致糖尿病.(1)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C6H12O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CD .A.葡萄糖屬于碳水化合物,其分子式可表示為C6(H2O)6,則每個葡萄糖分子中含6個H2OB.糖尿病人尿糖高,可用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來檢測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C.葡萄糖為人體提供能量D.淀粉水解的最終產物是葡萄糖(2)木糖醇CH2OH(CHOH)3CH2OH]是一種甜味劑,糖尿病人食用后血糖不會升高.請預測木糖醇的一種化學性質: 能與羧酸發生酯化反應 .(3)糖尿病人不可飲酒,酒精在肝臟內可被轉化成有機物A.A的有關性質實驗結果如下:Ⅰ.通過樣品的質譜測得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60.Ⅱ.核磁共振氫原子光譜能對有機物分子中同性氫原子給出相同的峰值(信號),根據峰值(信號)可以確定分子中氫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例如:乙醇(CH3CH2OH)有三種氫原子(圖甲).經測定,有機物A的核磁共振氫譜示意圖如圖乙所示.Ⅲ.將A溶于水,滴入石蕊試液,發現溶液變紅.試寫出A的結構簡式: CH3COOH .(4)糖尿病人宜多吃蔬菜和豆類食品.蔬菜中富含纖維素,豆類食品中富含蛋白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C (填序號).A.蛋白質都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且都不溶于水B.用灼燒聞氣味的方法可以區別合成纖維和羊毛C.人體內不含纖維素水解酶,人不能消化纖維素,因此蔬菜中的纖維素對人沒有用處D.紫外線、醫用酒精能殺菌消毒,是因為它們能使細菌的蛋白質變性E.用天然彩棉制成貼身衣物可減少染料對人體的副作用.(5)香蕉屬于高糖水果,糖尿病人不宜食用,乙烯是香蕉的催熟劑,他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試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CH2=CH2+Br2→CH2Br—CH2Br .【分析】(1)A.葡萄糖的化學式為C6H12O6;B.葡萄糖中含有醛基;C.葡萄糖在人體內緩慢氧化;D.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2)木糖醇中含有羥基;(3)核磁共振氫譜中有幾個峰就有幾中氫原子;(4)A.部分蛋白質可溶于水;B.羊毛是蛋白質;C.雖人體內不含水解纖維素的酶,不能消化纖維素,但蔬菜中的纖維素對人體有用處;D.紫外線、醫用酒精能使蛋白質變性;E.有些染料能使人引起過敏反應等不良反應.(5)乙烯含有碳碳雙鍵,與溴發生加成反應【解答】解:(1)A.葡萄糖的化學式為C6H12O6,不含有水,故A錯誤;B.葡萄糖中含有醛基,醛基能與新制的氫氧化銅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故B正確;C.葡萄糖在人體內緩慢氧化,能為人體提供能量,故C正確;D.淀粉水解最終生成葡萄糖,故D正確.故答案為:BCD;(2)木糖醇中含有羥基,羥基能發生酯化反應,故答案為:能與羧酸發生酯化反應;(3)核磁共振氫譜中有幾個峰就有幾中氫原子,圖2有2個峰,說明有2種氫原子,溶液pH<7,呈酸性,說明含有羧基,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為60,60﹣45=13,另一個基團為甲基,A為CH3COOH,故答案為:CH3COOH;(4)A.蛋白質均屬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它們的相對分子質量在10000萬以上,部分蛋白質可溶于水,如血清蛋白、酶等,故A錯誤;B.羊毛是蛋白質,因蛋白質灼燒時有燒焦羽毛的特殊氣味,所以可用灼燒來鑒別合成纖維和羊毛,故B正確;C.人類膳食中的纖維素主要含于蔬菜和粗加工的谷類中,雖然不能被消化吸收,但有促進腸道蠕動,利于糞便排出等功能,故C錯誤;D.細菌的成分是蛋白質,紫外線、醫用酒精能使蛋白質變性,能殺菌消毒,故D正確;E.天然彩棉對人體無不良反應,用天然彩棉制成貼身衣物可減少染料對人體的副作用,故E正確.故答案為:AC.(5)乙烯含有碳碳雙鍵,與溴發生加成反應,生成1,2﹣二溴乙烷,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反應生成1,2﹣二溴乙烷,反應方程式為CH2=CH2+Br2→CH2Br—CH2Br,故答案為:CH2=CH2+Br2→CH2Br—CH2Br.【點評】本題考查有機物的結構與性質,難度中等,注意結構決定性質,根據結構判斷有機物的性質.20.(2023春 煙臺期中)乙酸乙酯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在有機合成、醫藥等行業應用廣泛。已知:乙醇沸點78.5℃,乙酸沸點117.9℃,乙酸乙酯沸點77℃。回答下列問題:(1)甲、乙兩同學分別設計a、b裝置實驗室制取乙酸乙酯(夾持裝置和加熱裝置略)。①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學方程式為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混合乙醇和濃硫酸時,在燒杯中加入藥品的先后順序為 先加乙醇,再加濃硫酸 。若加熱一段時間后,發現圓底燒瓶中忘記加碎瓷片,正確的操作是 C (填標號)。A.立即停止加熱,趁熱補加B.小心加熱,無需補加C.立即停止加熱,冷卻后補加D.棄去反應物,重新配料和實驗②下列有關裝置a和b說法錯誤的是 A (填標號)。A.溫度越高,a中產率越高B.實驗結束時,裝置b應先停止加熱后關閉冷凝水C.與裝置a相比,裝置b乙酸的轉化率更高D.裝置b可同時實現產品的制備和分離③實驗過程中,反應混合物變黑。甲同學將裝置a產生的氣體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甲同學認為褪色的原因是氣體中含有SO2。乙同學認為該結論并不嚴密,理由是 因為乙醇具有還原性,能被酸性KMnO4氧化,所以溶液褪色不一定是因為有SO2 。(2)乙酸乙酯粗品中含有少量的乙酸、乙醇和水,丙同學設計如圖提純流程:試劑a為 飽和Na2CO3溶液 ;操作1用到的玻璃儀器有 分液漏斗、燒杯 。在有機層中加入無水MgSO4,粉末并振蕩,目的 干燥有機層(除去有機層中的水) ;操作2的名稱是 蒸餾 。【分析】(1)①乙酸和乙醇在濃硫酸和加熱條件下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其反應方程式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混合乙醇和濃硫酸時,加入藥品先后順序:先加乙醇,再加濃硫酸,因為濃硫酸密度大且稀釋時放熱,先加乙醇可防止液體飛濺;忘記加碎瓷片操作:立即停止加熱,冷卻后補加;②A.該反應是可逆反應,溫度過高,乙醇、乙酸揮發加劇,且副反應增多;B.實驗結束時,裝置 b 先停止加熱后關閉冷凝水,可使冷凝更充分,防止產品損失;C.裝置 b 采用冷凝回流裝置,能使未反應的反應物回流繼續反應,相比裝置 a,乙酸轉化率更高;D.裝置 b 通過冷凝回流制備產品,同時可分離出易揮發的乙酸乙酯,可同時實現產品的制備和分離;③乙醇具有還原性,能被酸性KMnO4氧化,所以溶液褪色不一定是因為有SO2;(2)試劑 a是飽和Na2CO3溶液,它可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吸收乙醇,除去乙酸;操作 1 是分液,用于分離互不相溶的液體;加入無水MgSO4目的:干燥有機層(除去有機層中的水),因為無水MgSO4有吸水性;操作 2 名稱:蒸餾,因為有機層中主要是乙酸乙酯和少量乙醇,二者互溶且沸點不同,用蒸餾分離。【解答】解:(1)①乙酸和乙醇在濃硫酸和加熱條件下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其反應方程式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混合乙醇和濃硫酸時,加入藥品先后順序:先加乙醇,再加濃硫酸,因為濃硫酸密度大且稀釋時放熱,先加乙醇可防止液體飛濺;忘記加碎瓷片操作:立即停止加熱,冷卻后補加;若趁熱補加,熱的液體可能暴沸噴出傷人;不補加可能導致液體暴沸;棄去反應物重新配料浪費藥品,故答案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先加乙醇,再加濃硫酸;C;②A.該反應是可逆反應,溫度過高,乙醇、乙酸揮發加劇,且副反應增多,會使乙酸乙酯產率降低,故A 錯誤;B.實驗結束時,裝置 b 先停止加熱后關閉冷凝水,可使冷凝更充分,防止產品損失,故B 正確;C.裝置 b 采用冷凝回流裝置,能使未反應的反應物回流繼續反應,相比裝置 a,乙酸轉化率更高,故C 正確;D.裝置 b 通過冷凝回流制備產品,同時可分離出易揮發的乙酸乙酯,可同時實現產品的制備和分離,故D 正確;故選:A;③揮發出的乙醇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因為乙醇具有還原性,能被酸性KMnO4氧化,所以溶液褪色不一定是因為有SO2,故答案為:因為乙醇具有還原性,能被酸性KMnO4氧化,所以溶液褪色不一定是因為有SO2;(2)試劑 a:飽和Na2CO3溶液,它可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吸收乙醇,除去乙酸;操作 1 玻璃儀器:分液漏斗、燒杯,操作 1 是分液,用于分離互不相溶的液體;加入無水MgSO4目的:干燥有機層(除去有機層中的水),因為無水MgSO4有吸水性;操作 2 名稱:蒸餾,因為有機層中主要是乙酸乙酯和少量乙醇,二者互溶且沸點不同,用蒸餾分離,故答案為:飽和Na2CO3溶液;分液漏斗、燒杯;干燥有機層(除去有機層中的水);蒸餾。【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學方程式以及實驗中的注意事項,物質分類提純的實驗要點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