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考核心考點 海洋中的化學資源及海水淡化一.選擇題(共13小題)1.(2024秋 新泰市期中)海洋是人類千萬年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下列關于海洋中物質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可燃冰”燃燒后幾乎不產生殘渣和廢氣B.可以利用蒸餾法從海水中獲得淡水C.海水中蘊藏著豐富的礦物資源,如錳結核等D.海水“曬鹽”后剩余的母液一定是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2.(2023秋 龍華區校級期末)地球表面約71%的面積覆蓋著水.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鈉 B.硅 C.氧 D.鐵3.(2023秋 萊蕪區期中)海洋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寶庫。下列有關海洋資源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海水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B.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物質是氯化鈉C.海底蘊含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D.既要加大海洋開發力度,也要注意保護海洋環境4.(2025 興縣一模)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儲水庫,海水中已被發現的化學元素有80多種,其中含量最多的是( )A.O B.Na C.H D.Cl5.(2024 威海一模)海洋是巨大的資源寶庫,下列有關海洋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 )A.利用多級閃急蒸餾法淡化海水屬于化學變化B.利用蒸發結晶法從海水中提取食鹽是物理變化C.可以利用降溫結晶法將海水中的MgCl2分離出來D.大量利用海底“可燃冰”作燃料,不會加劇溫室效應6.(2024秋 平南縣期末)海洋是寶貴的資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海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B.利用海水可提取金屬鎂C.海水經蒸發可獲得粗鹽D.海水經過濾可獲得飲用水7.(2025 南崗區校級模擬)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大氣資源中按體積計算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氮氣B.海水蘊含豐富的化學資源,海水中含有80多種化學元素C.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元素D.氧元素含量最高的氧化物是H2O28.(2025 淮北一模)海洋是人類的資源寶庫。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利用海水可以制取金屬鎂,說明海水中含有鎂元素B.海水曬鹽后,剩余的母液一定是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C.海水曬鹽的過程中,溶液中NaCl的質量分數逐漸變小D.海水淡化只能得到淡水,剩余物質沒有任何利用價值9.(2024春 香坊區校級期中)下列有關資源、能源的敘述正確的是( )A.空氣中氧氣的質量分數約是21%B.海洋中繁衍著無數的水生生物共含有80多種物質C.地球表面約71%被水覆蓋D.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鐵10.(2024 濱州)海洋是人類千萬年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下列關于海洋中物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可燃冰”燃燒后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和廢氣B.海水“曬鹽”后剩余的母液一定是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C.海水淡化只能得到淡水,剩余物質不再有任何利用價值D.海水中溶有大量的鹽類,其中含量最多的鹽是氯化鎂11.(2024 南崗區校級二模)下列關于資源、能源的敘述正確的是( )A.煤可以分解得到焦炭、煤氣和煤油等B.人們經常利用能源有太陽能、水能等C.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鈉D.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資源不足全球水量的1%12.(2023秋 滕州市期末)關于海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A.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氯元素B.海水中鹽的質量分數約為3.5%C.直接電解海水可獲得金屬鎂D.海水曬鹽是化學變化13.(2023秋 桓臺縣期末)海洋是巨大的資源寶庫。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海洋中蘊含有豐富的礦產、動力及生物等資源B.電解海水可以提取用途廣泛的金屬鎂C.海水中溶解有大量的鹽,約占海水總量的3.5%D.要合理開發海洋資源,更應保護海洋環境二.填空題(共7小題)14.(2024 濱州一模)第二十二屆“世界水日”的主題是“水與能源”。海洋是巨大的資源寶庫,從化學的視角看:(1)金屬資源:海水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 (填元素符號);工業上,用電解熔融狀態下氯化鈉的方法可得到金屬鈉和氯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淡水資源:淡化海水可以用 (填字母代號)。A.吸附法B.蒸餾法C.過濾法D.電解法(3)礦產資源:海底蘊藏著大量的“可燃冰”(主要成分為甲烷),甲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15.(2022秋 息縣期中)空氣中體積分數約為78%的氣體是 ;海水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學式為 。16.(2021秋 孟津縣期末)在空氣中可供給動植物呼吸的是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17.(2025春 普陀區期中)一種利用太陽能從海水中獲取淡水的裝置如下:(1)獲取淡水過程中,關于水分子發生的變化,描述正確的是 。(不定項)A.運動速度先變快后變慢B.運動速度先變慢后變快C.能量先變大后變小D.能量先變小后變大(2)要在實驗室運用該方法原理進行鹽水淡化,應采用的裝置是 。A. B. C. D.18.(2024 揚中市二模)采用膜分離技術可淡化海水。原理如圖所示。(1)能透過淡化膜的微粒是 (填“水分子”或“溶質離子”)。(2)加壓后右側海水溶質質量分數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19.海水淡化常利用膜法海水淡化和熱法海水淡化兩種方法,其工作原理示意圖如圖所示。(1)膜法海水淡化的原理與實驗室的 操作原理相似,加壓后不能通過反滲透膜的金屬離子是 (填化學符號)。(2)從微觀的角度分析,利用熱法海水淡化將海水蒸發冷凝得到淡水的過程中,不發生變化的是分子的 。(3)淡化后的海水用途廣泛,在生產生活中常用于 (填一個,合理即可)。20.海洋中蘊含著豐富的資源,海洋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綜合利用對人類具有重要意義。從海洋中獲得淡水,是解決淡水危機的重要途徑。(1)海水淡化的方法很多,蒸餾法是其中的一種。小明同學取少量海水,用圖甲所示裝置進行了蒸餾法淡化海水的模擬探究實驗。下列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填序號,下同)。A.蒸餾過程中a試管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變大B.增加導管的長度可以使水蒸氣的冷凝效果更好C.加熱過程中水分子的體積和能量都變大D.蒸餾主要是利用物質的沸點不同將混合物進行分離(2)膜技術的引入使海水淡化的研究有了突破性進展,對膜右側的海水加壓(圖乙),水分子可透過膜進入左側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種離子不能通過膜,從而得到淡水。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膜技術淡化海水過程屬于化學變化B.c口排出液通過蒸發結晶得到純凈NaClC.加壓后c口排出液中離子的種類不改變中考核心考點 海洋中的化學資源及海水淡化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3小題)1.(2024秋 新泰市期中)海洋是人類千萬年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下列關于海洋中物質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可燃冰”燃燒后幾乎不產生殘渣和廢氣B.可以利用蒸餾法從海水中獲得淡水C.海水中蘊藏著豐富的礦物資源,如錳結核等D.海水“曬鹽”后剩余的母液一定是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考點】海洋中的資源;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專題】空氣與水.【答案】D【分析】A.根據可燃冰的主要成分進行分析;B.根據蒸餾的原理分析;C.根據海洋中的金屬資源進行分析;D.根據飽和溶液的特征進行分析。【解答】解:A.“可燃冰”是甲烷的水合物,燃燒后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或廢氣,被譽為“未來能源”,故正確;B.蒸餾能除去水中所有雜質得到純水,所以可以利用蒸餾法從海水中獲得淡水,故正確;C.海洋中含有豐富的金屬資源,在海底蘊藏著多金屬結核,也稱錳結核,故正確;D.海水曬鹽后剩下的母液,不能繼續溶解氯化鈉,一定是氯化鈉的飽和溶液,故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海洋資源、飽和溶液的特征、可燃冰的主要成分等相關知識即可解答本題。2.(2023秋 龍華區校級期末)地球表面約71%的面積覆蓋著水.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鈉 B.硅 C.氧 D.鐵【考點】海洋中的資源.【專題】物質的微觀構成與物質的宏觀組成.【答案】C【分析】根據海水中所含元素的含量排序判斷.【解答】解:在海水中,含量靠前的元素種類排序為:氧、氫、氯、鈉、鎂、硫、鈣,所以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選:C。【點評】海水中含有的化學元素有80多種,蘊藏著豐富的化學資源,熟記海水中含有的化學元素的含量是解題的關鍵.3.(2023秋 萊蕪區期中)海洋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寶庫。下列有關海洋資源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海水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B.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物質是氯化鈉C.海底蘊含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D.既要加大海洋開發力度,也要注意保護海洋環境【考點】海洋中的資源;化石燃料及其綜合利用.【專題】空氣與水.【答案】B【分析】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水,還含有一些鹽類等物質,海洋中蘊含豐富的礦物、生物、動物等資源,海底蘊含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據以上分析解答。【解答】解:A.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水,根據水的分子式H2O可知,氧元素含量最高,故正確;B.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物質是水,不是氯化鈉,故錯誤;C.海底蘊含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故正確;D.海洋中蘊含豐富的礦物、生物、動物等資源,既要加大海洋開發力度,也要注意保護海洋環境,故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海洋中的資源等相關知識,注意理解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水。4.(2025 興縣一模)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儲水庫,海水中已被發現的化學元素有80多種,其中含量最多的是( )A.O B.Na C.H D.Cl【考點】海洋中的資源.【專題】空氣與水.【答案】A【分析】根據海洋中的資源,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儲水庫,海水中已被發現的化學元素有80多種,海水中所含化學元素的排序前幾種為氧、氫、氯、鈉、鎂、硫、鈣等,其中含量最多元素的是氧,其元素符號為O。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海洋中的資源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5.(2024 威海一模)海洋是巨大的資源寶庫,下列有關海洋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 )A.利用多級閃急蒸餾法淡化海水屬于化學變化B.利用蒸發結晶法從海水中提取食鹽是物理變化C.可以利用降溫結晶法將海水中的MgCl2分離出來D.大量利用海底“可燃冰”作燃料,不會加劇溫室效應【考點】海洋中的資源;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專題】空氣與水.【答案】B【分析】A、根據是否生成新物質來分析;B、根據是否生成新物質來分析;C、根據結晶的方法來分析;D、根據可燃冰燃燒的產物來分析。【解答】解:A、利用多級閃急蒸餾法淡化海水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的屬于物理變化,選項說法錯誤;B、利用蒸發結晶法從海水中提取食鹽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的屬于物理變化,選項說法正確;C、海水中氯化鎂的含量較低,且氯化鎂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不大,因此不能用降溫結晶的方法將海水中的MgCl2分離出來,選項說法錯誤;D、可燃冰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碳,因此大量利用海底“可燃冰”作燃料,會加劇溫室效應,選項說法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海洋中的資源等相關知識,注意理解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水。6.(2024秋 平南縣期末)海洋是寶貴的資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海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B.利用海水可提取金屬鎂C.海水經蒸發可獲得粗鹽D.海水經過濾可獲得飲用水【考點】海洋中的資源.【專題】空氣與水.【答案】D【分析】A、根據海洋中的資源,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海水中含有氯化鎂,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海水中含有氯化鈉,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過濾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雜質,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海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故選項說法正確。B、海水中含有氯化鎂,利用海水可提取金屬鎂,故選項說法正確。C、海水中含有氯化鈉,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變化不大,海水經蒸發可獲得粗鹽,故選項說法正確。D、過濾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雜質,不能除去水的氯化鈉等可溶性雜質,海水經過濾不能獲得飲用水,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海洋中的資源、過濾的原理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7.(2025 南崗區校級模擬)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大氣資源中按體積計算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氮氣B.海水蘊含豐富的化學資源,海水中含有80多種化學元素C.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元素D.氧元素含量最高的氧化物是H2O2【考點】海洋中的資源;空氣的成分;地殼中元素的分布與含量;元素的質量分數計算.【專題】化學式的計算;空氣與水.【答案】A【分析】A、根據空氣的組成成分,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海水中的資源,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地殼中元素含量,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化學之最的知識,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大氣資源中按體積計算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二氧化碳,氮氣屬于單質,故選項說法錯誤。B、海水蘊含豐富的化學資源,海水中含有80多種化學元素,故選項說法正確。C、地殼含量較多的元素(前四種)按含量從高到低的排序為氧、硅、鋁、鐵,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元素,故選項說法正確。D、氧化物是只含有兩種元素且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元素含量最高的氧化物是H2O2,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海水中的資源、空氣的組成成分、地殼中元素含量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8.(2025 淮北一模)海洋是人類的資源寶庫。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利用海水可以制取金屬鎂,說明海水中含有鎂元素B.海水曬鹽后,剩余的母液一定是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C.海水曬鹽的過程中,溶液中NaCl的質量分數逐漸變小D.海水淡化只能得到淡水,剩余物質沒有任何利用價值【考點】海洋中的資源.【專題】空氣與水.【答案】A【分析】A、根據海水制鎂的原理來分析;B、根據海水曬鹽的原理來分析;C、根據海水曬鹽的原理來分析;D、根據海水淡化后剩余物質的成分來分析。【解答】解:A、利用海水可以制取金屬鎂,說明海水中含有鎂元素,故選項A說法正確;B、海水“曬鹽”析出氯化鈉,剩余的母液是氯化鈉的飽和溶液,故選項B說法錯誤;C、海水曬鹽的過程中,溶液中NaCl 的質量分數逐漸變大,故選項C說法錯誤;D、海水淡化能得到淡水,剩余物質有著很大的利用價值,剩余物質中含有NaCl、MgCl2等,可用于工業生產食鹽和提取鎂等,故選項D說法錯誤;故選:A。【點評】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要理解和熟記海洋中的資源,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9.(2024春 香坊區校級期中)下列有關資源、能源的敘述正確的是( )A.空氣中氧氣的質量分數約是21%B.海洋中繁衍著無數的水生生物共含有80多種物質C.地球表面約71%被水覆蓋D.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鐵【考點】海洋中的資源;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水資源狀況;地殼中元素的分布與含量.【專題】空氣與水.【答案】C【分析】A、根據空氣的組成成分,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海洋中的資源,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地球水資源狀況,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地殼中元素含量,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是21%,故選項說法錯誤。B、海洋中繁衍著無數的水生生物,含有80多種化學元素,而不是80多種物質,故選項說法錯誤。C、地球上的總儲水量很大,地球表面約71%被水覆蓋,故選項說法正確。D、地殼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氧、硅、鋁、鐵,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海洋中的資源、空氣的組成成分、地殼中元素含量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10.(2024 濱州)海洋是人類千萬年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下列關于海洋中物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可燃冰”燃燒后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和廢氣B.海水“曬鹽”后剩余的母液一定是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C.海水淡化只能得到淡水,剩余物質不再有任何利用價值D.海水中溶有大量的鹽類,其中含量最多的鹽是氯化鎂【考點】海洋中的資源;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空氣與水.【答案】A【分析】A、根據“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海水“曬鹽”后剩余的母液不能繼續溶解氯化鈉,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海水中的資源,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海水中的資源,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燃燒后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和廢氣,故選項說法正確。B、海水“曬鹽”后剩余的母液不能繼續溶解氯化鈉,一定是氯化鈉的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錯誤。C、海水淡化能得到淡水,剩余物質有著很大的利用價值,剩海水淡化后得到的剩余物質中含有NaCl、MgCl2等,可用于工業生產食鹽和提取鎂等,故選項說法錯誤。D、海水中溶有大量的鹽類,其中含量最多的鹽是氯化鈉,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海洋中的資源、溶液溶液的特征、“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11.(2024 南崗區校級二模)下列關于資源、能源的敘述正確的是( )A.煤可以分解得到焦炭、煤氣和煤油等B.人們經常利用能源有太陽能、水能等C.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鈉D.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資源不足全球水量的1%【考點】海洋中的資源;化石燃料及其綜合利用.【專題】化學與能源;空氣與水.【答案】D【分析】A、根據煤綜合利用的產品,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人們經常利用能源,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海水中的資源,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地球水資源狀況,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將煤隔絕空氣加強熱能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爐氣等,故選項說法錯誤。B、當前,人們經常利用的能源是化石燃料,故選項說法錯誤。C、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故選項說法錯誤。D、地球上的水總儲備雖然很大,但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約占全球水儲量的2.53%,可利用的淡水資源不到全球總儲水量的1%,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海水中的資源、煤綜合利用的產品、地球水資源狀況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12.(2023秋 滕州市期末)關于海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A.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氯元素B.海水中鹽的質量分數約為3.5%C.直接電解海水可獲得金屬鎂D.海水曬鹽是化學變化【考點】海洋中的資源;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專題】空氣與水.【答案】B【分析】A、根據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水,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海水中的資源,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海水制鎂的原理,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海水曬鹽,只是水的狀態的改變,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水,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則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選項說法錯誤。B、海水中富含鹽類,鹽的質量分數約為3.5%,故選項說法正確。C、海水制鎂時,不能直接電解海水,因為海水中氯化鎂含量較少,應先富集氯化鎂,然后電解,故選項說法錯誤。D、海水曬鹽,只是水的狀態的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海水中的資源、利用、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方法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13.(2023秋 桓臺縣期末)海洋是巨大的資源寶庫。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海洋中蘊含有豐富的礦產、動力及生物等資源B.電解海水可以提取用途廣泛的金屬鎂C.海水中溶解有大量的鹽,約占海水總量的3.5%D.要合理開發海洋資源,更應保護海洋環境【考點】海洋中的資源.【專題】空氣與水.【答案】B【分析】根據海洋資源指的是與海水水體及海底、海面本身有著直接關系的物質和能量,它是自然資源分類之一,主要是指海水的水資源、化學資源和海底礦產等,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海洋中蘊含有豐富的礦產、動力及生物等資源,故選項說法正確。B、不能用電解海水的方法提取用途廣泛的金屬鎂,海水中含有的氯化鎂的濃度較小,首先需要通過化學反應富集氯化鎂,再對氯化鎂進行電解,故選項說法錯誤。C、海水中溶解有大量的鹽,約占海水總量的3.5%,故選項說法正確。D、要合理開發海洋資源,更應保護海洋環境,防止海洋污染,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海洋中的資源、綜合利用的原理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二.填空題(共7小題)14.(2024 濱州一模)第二十二屆“世界水日”的主題是“水與能源”。海洋是巨大的資源寶庫,從化學的視角看:(1)金屬資源:海水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 Na (填元素符號);工業上,用電解熔融狀態下氯化鈉的方法可得到金屬鈉和氯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NaCl(熔融)2Na+Cl2↑ 。(2)淡水資源:淡化海水可以用 B (填字母代號)。A.吸附法B.蒸餾法C.過濾法D.電解法(3)礦產資源:海底蘊藏著大量的“可燃冰”(主要成分為甲烷),甲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CH4+2O2CO2+2H2O 。【考點】海洋中的資源;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專題】空氣與水.【答案】(1)Na;2NaCl(熔融)2Na+Cl2↑;(2)B;(3)CH4+2O2CO2+2H2O。【分析】(1)根據海水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鈉元素,工業上用電解熔融狀態下氯化鈉的方法可得到金屬鈉和氯氣,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淡化海水就是將海水中的可溶性雜質(氯化鈉、氯化鎂、氯化鈣等)除去的過程,進行分析解答。(3)根據甲烷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進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海水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鈉元素,其元素符號為Na;工業上用電解熔融狀態下氯化鈉的方法可得到金屬鈉和氯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Cl(熔融)2Na+Cl2↑。(2)A、吸附法只能除去海水中的部分可溶性雜質、色素和異味等,不能除去海水中的氯化鈉、氯化鎂、氯化鈣等,不能用來淡化海水。B、蒸餾法可以得到幾乎純凈的水,可以用來淡化海水。C、過濾法只能除去海水中不溶性雜質,不能用來淡化海水。D、電解法將水分解,不能用來淡化海水,不符合題意。(3)甲烷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4+2O2CO2+2H2O。故答案為:(1)Na;2NaCl(熔融)2Na+Cl2↑;(2)B;(3)CH4+2O2CO2+2H2O。【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海洋中的資源、淡化海水的方法、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15.(2022秋 息縣期中)空氣中體積分數約為78%的氣體是 氮氣(N2) ;海水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氧(O)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學式為 Al2O3 。【考點】海洋中的資源;空氣中氮氣的體積分數;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專題】物質的微觀構成與物質的宏觀組成;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空氣與水.【答案】氮氣(或N2);氧(或O);Al2O3。【分析】空氣中體積分數約為78%的氣體是氮氣,人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元素。【解答】解:空氣中體積分數約為78%的氣體是氮氣,人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其元素符號為:O;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元素,在化合物中顯+3價,氧元素顯﹣2價,所以鋁元素與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Al2O3;故答案為:氮氣(或N2);氧(或O);Al2O3。【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化學用語的書寫和理解能力,題目設計既包含對化學符號意義的了解,又考查了學生對化學符號的書寫,考查全面,注重基礎,題目難度較易.16.(2021秋 孟津縣期末)在空氣中可供給動植物呼吸的是 氧氣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考點】海洋中的資源;氧氣的用途.【專題】物質的微觀構成與物質的宏觀組成;空氣與水.【答案】氧氣;氧。【分析】根據氧氣能供給呼吸,海水中的資源,進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氧氣能供給呼吸,在空氣中可供給動植物呼吸的是氧氣。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水,水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多,則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答案為:氧氣;氧。【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海水中的資源、氧氣能供給呼吸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17.(2025春 普陀區期中)一種利用太陽能從海水中獲取淡水的裝置如下:(1)獲取淡水過程中,關于水分子發生的變化,描述正確的是 AC 。(不定項)A.運動速度先變快后變慢B.運動速度先變慢后變快C.能量先變大后變小D.能量先變小后變大(2)要在實驗室運用該方法原理進行鹽水淡化,應采用的裝置是 D 。A. B. C. D.【考點】海水的淡化問題;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專題】物質的微觀構成與物質的宏觀組成;空氣與水.【答案】(1)AC;(2)D。【分析】(1)根據分子的性質以及圖示信息來分析;(2)根據鹽水淡化的方法來分析。【解答】解:(1)在利用太陽能從海水中獲取淡水的過程中,海水吸收太陽能,水分子獲得能量,運動速度加快,當水蒸發變成水蒸氣后,在透明罩上遇冷液化,此時水分子失去能量,運動速度變慢,能量先變大后變小。A、海水吸收太陽能時水分子運動速度加快,遇冷液化時運動速度變慢,所以運動速度先變快后變慢,故A說法正確。B、與實際過程不符,故B說法錯誤。C、海水吸收太陽能水分子能量變大,遇冷液化能量變小,能量先變大后變小,故C說法正確。D、與實際過程不符,故D說法錯誤。故答案為:AC。(2)該裝置是利用太陽能使水蒸發然后遇冷液化得到淡水,這與蒸餾的原理相似。A、此裝置是蒸發裝置,只是將溶劑蒸發掉,不能將水與鹽分離得到淡水,故A錯誤。B、該裝置是水浴加熱裝置,不是用于鹽水淡化,故B錯誤。C、這是過濾裝置,用于分離固體和液體,不能用于鹽水淡化,故C錯誤。D、此為蒸餾裝置,通過加熱使水蒸發,然后冷凝得到淡水,可以用于鹽水淡化,故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在解決海水淡化問題時,要綜合考慮技術原理、經濟成本、環境影響等多方面因素,并結合具體題目所提供的條件和要求,選擇合適的方法和思路進行解答。18.(2024 揚中市二模)采用膜分離技術可淡化海水。原理如圖所示。(1)能透過淡化膜的微粒是 水分子 (填“水分子”或“溶質離子”)。(2)加壓后右側海水溶質質量分數 增大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考點】海水的淡化問題.【專題】空氣與水.【答案】(1)水分子。(2)增大。【分析】(1)由圖中信息可知,水分子能夠通過淡化膜。(2)溶質質量分數100%。【解答】解:(1)通過淡化膜能夠得到淡水,說明能透過淡化膜的微粒是水分子。故答案為:水分子。(2)加壓后右側海水中溶質質量不變,溶液質量減小,溶質質量分數增大。故答案為:增大。【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19.海水淡化常利用膜法海水淡化和熱法海水淡化兩種方法,其工作原理示意圖如圖所示。(1)膜法海水淡化的原理與實驗室的 過濾 操作原理相似,加壓后不能通過反滲透膜的金屬離子是 Na+、Mg2+ (填化學符號)。(2)從微觀的角度分析,利用熱法海水淡化將海水蒸發冷凝得到淡水的過程中,不發生變化的是分子的 種類 。(3)淡化后的海水用途廣泛,在生產生活中常用于 生活飲用(合理即可) (填一個,合理即可)。【考點】海水的淡化問題.【專題】空氣與水.【答案】(1)過濾;Na+、Mg2+;(2)種類;(3)生活飲用(合理即可)。【分析】(1)根據分離混合物的方法以及圖示信息來分析;(2)根據分子的性質來分析;(3)根據水的利用來分析。【解答】解:(1)膜法海水淡化的原理與實驗室的過濾操作原理相似,加壓后不能通過反滲透膜的金屬離子是鈉離子與鎂離子,符號分別為Na+、Mg2+;故答案為:過濾;Na+、Mg2+;(2)從微觀的角度分析,利用熱法海水淡化將海水蒸發冷凝得到淡水的過程中,不發生變化的是分子的種類;故答案為:種類;(3)淡化后的海水用途廣泛,在生產生活中常用于生活飲用、農業灌溉、綠化等;故答案為:生活飲用(合理即可)。【點評】在解決海水淡化問題時,要綜合考慮技術原理、經濟成本、環境影響等多方面因素,并結合具體題目所提供的條件和要求,選擇合適的方法和思路進行解答。20.海洋中蘊含著豐富的資源,海洋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綜合利用對人類具有重要意義。從海洋中獲得淡水,是解決淡水危機的重要途徑。(1)海水淡化的方法很多,蒸餾法是其中的一種。小明同學取少量海水,用圖甲所示裝置進行了蒸餾法淡化海水的模擬探究實驗。下列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C (填序號,下同)。A.蒸餾過程中a試管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變大B.增加導管的長度可以使水蒸氣的冷凝效果更好C.加熱過程中水分子的體積和能量都變大D.蒸餾主要是利用物質的沸點不同將混合物進行分離(2)膜技術的引入使海水淡化的研究有了突破性進展,對膜右側的海水加壓(圖乙),水分子可透過膜進入左側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種離子不能通過膜,從而得到淡水。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B 。A.膜技術淡化海水過程屬于化學變化B.c口排出液通過蒸發結晶得到純凈NaClC.加壓后c口排出液中離子的種類不改變【考點】海水的淡化問題.【專題】空氣與水.【答案】(1)C;(2)AB。【分析】(1)A、根據蒸餾過程中a試管里溶液溶劑質量不斷減小,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增加導管的長度,可以使水蒸氣溫度下降更明顯,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分子的基本性質,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蒸餾的原理,進行分析判斷。(2)A、根據膜技術淡化海水過程沒有生成新物質來分析;B、根據a口排出液通過蒸發結晶得到粗鹽來分析;C、根據水分子可透過膜進入左側淡水池,而海水中各種離子不能通過膜來分析。【解答】解:(1)A、蒸餾過程中a試管里溶液溶劑質量不斷減小,溶質質量不變,其溶質質量分數變大,故選項A說法正確。B、增加導管的長度,可以使水蒸氣溫度下降更明顯,水蒸氣的冷凝效果更好,故選項B說法正確。C、加熱過程中,水分子的體積不變,獲得了能量,水分子的能量變大,故選項C說法錯誤。D、蒸餾主要是利用物質的沸點不同將混合物進行分離,加熱時沸點低的物質轉化為氣體,再冷凝,故選項D說法正確。故答案為:C;(2)A、對淡化膜右側的海水加壓,水分子可以透過淡化膜進入左側淡化池,而海水中的各種離子不能通過淡化膜,此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A說法錯誤;B、a口排出液通過蒸發結晶得到粗鹽,而不是精制食鹽,故選項B說法錯誤;C、因為對膜右側的海水加壓,水分子可透過膜進入左側淡水池,而海水中各種離子不能通過膜,所以加壓后a口排出液中離子的種類不變,故選項C說法正確;故答案為:AB。【點評】本題難度不大,理解題意、了解膜法淡化海水、蒸餾法淡化海水的原理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