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期末核心考點】四大地理單元(含解析)-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冊地理粵教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期末核心考點】四大地理單元(含解析)-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冊地理粵教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期末核心考點 四大地理單元
一.選擇題(共20小題)
1.在“零零后”的眼中,互換特產變成了省份打卡的新型社交方式,來自長沙的小沙同學寄給山東網友的“年貨盲盒”里可能裝的是(  )
A.臭豆腐、白切雞
B.煎餅果子、火鍋底料
C.湘蓮、榴梿干
D.君山銀針茶、常德醬板鴨
2.下列對青藏地區地形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是(  )
A.雪山連綿,冰川廣布 B.三山夾兩盆
C.地勢坦蕩,一望無際 D.山環水繞,平原居中
3.北方地區土壤肥沃,這里分布著(  )
①紅土地
②紫色土
③黑土地
④黃土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北方地區位于______以南(  )
A.昆侖山脈 B.內蒙古高原
C.云貴高原 D.塔里木盆地
5.南方地區山清水秀,河湖眾多,物產豐富。下列對南方地區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地形復雜多樣,西部以高原、盆地為主,東部以平原、丘陵為主
B.東面和南面瀕臨黃海、東海和南海
C.四川盆地,物產富饒,盛產甜菜
D.云貴高原石灰巖分布廣泛,多喀斯特地貌
6.甘肅祁連山區的農民每年夏季種植胡蘿卜、娃娃菜、荷蘭豆等喜溫涼的“高原夏菜”,這些“高原夏菜”除去不能食用部分,以“凈菜”的形式大量運到2000千米以外的杭州、上海等地。讀圖關于祁連山及其附近地區地理事物描述與事實相符的是(  )
A.祁連山區適合冷涼蔬菜生長是因為降水豐富
B.祁連山是我國甘肅省和四川省的分界線
C.祁連山是我國高原氣候區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D.以北為河西走廊,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灌溉農業區
7.長江中下游平原能成為“魚米之鄉”的主要原因是(  )
A.長江水的灌溉
B.雨熱同期,地勢低平,河網密布
C.緯度位置好
D.地勢平坦
8.“地攤經濟”讓城市更有煙火氣。小明擺地攤賣湖南水果,下列屬于此地水果的是(  )
A.香蕉、蘋果 B.柑橘、獼猴桃
C.芒果、菠蘿 D.椰子、榴蓮
9.關于如圖中甲、乙兩地區的地理差異,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地區是“黃土地”,乙地區是“黑土地”
B.甲地區種“春小麥”,乙地區種“冬小麥”
C.甲地區多“暖溫帶”,乙地區多“寒溫帶”
D.甲地區有“遼中南”,乙地區有“長三角”
10.藏南谷地農田阡陌,這里農業生產條件較好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較低 B.距海較近 C.緯度較高 D.交通便利
11.下列關于東北三省自然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地形以山地和高原為主
B.河流多為內流河
C.氣候全年溫暖濕潤
D.人們常用“山環水繞,沃野千里”來形容東北三省的山河大勢
12.李白《關山月》中的詩句“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描寫了遼闊的圖景。圖中反映了該地區自東向西的植被、牲畜變化,造成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逐漸減少 B.海拔逐漸升高
C.熱量逐漸減少 D.人口數量逐漸減少
13.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是(  )
A.河網密布 B.雪山連綿 C.干旱 D.平原廣布
14.小明一家計劃暑假期間到青藏高原自駕游,下列建議可采納的是(  )
A.不要忘了帶防曬霜、太陽帽
B.暑期高溫,少帶衣物,單衣、單褲足夠了
C.你們全家一定要登上珠穆朗瑪峰
D.記得買幾張野生藏羚羊皮回來
15.下列描述符合青藏地區特征的有(  )
A.遠看是山,近看是川 B.河流稀少,氣候干旱
C.地形復雜,降水豐富 D.地勢低洼,湖泊稀少
16.2025年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的召開,助力了東北旅游業的發展。讀東北地區略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為了進一步促進東北三省的經濟發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大力開發礦產資源,帶動經濟發展
B.退耕還草,大力發展畜牧業
C.開發濕地,擴大耕地面積
D.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多樣化經濟
17.下列關于我國北方地區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地跨我國的中溫帶、暖溫帶和寒溫帶
B.少部分跨五帶中的寒帶
C.冬季寒冷,夏季高溫
D.降水季節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18.下列關于北方地區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地形以高原和山地為主
B.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
C.沒有大盆地的地區
D.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油菜、大豆
19.木棉樹喜溫、不耐寒,下列城市中,最適合用木棉作綠化樹種的是(  )
A.北京 B.廣州 C.哈爾濱 D.烏魯木齊
20.西藏面積廣大,而主要糧食作物青稞多種植于河谷地帶,根本原因是河谷地帶(  )
A.土壤肥沃,降水豐富
B.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C.海拔較低,氣溫較高
D.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
二.解答題(共4小題)
21.隨著《哪吒之魔童鬧海》爆火,影片中的土撥鼠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土撥鼠在中國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高海拔和高緯度地區。河西走廊的周邊山地,如祁連山北麓海拔較高的草原和草甸區域,是甘肅土撥鼠分布的核心區域之一。閱讀西北地區示意圖(下圖),完成下列問題。
(1)西北地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     mm以下。
(2)河西走廊又被譽為“種子繁育黃金走廊”,其農業用水的主要來源是     、    。
(3)保護環境就是保護自然界的生靈。作為中學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如何保護環境?(任答一點)
22.濕地是指地表過濕或經常積水,水深不超過2米的低洼地。青藏和東北兩地區的濕地面積分布廣,圖1為青藏地區示意圖,圖2為東北地區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2東北地區最突出的自然環境特征為    ,該地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但屬于濕潤區,其主要原因是    。
(2)甲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濕地,近年來,甲地區出現冰川萎縮、湖泊濕地銳減現象,其主要原因是    。青藏鐵路經過甲地,在修建過程可采取    工程措施保護環境。
(3)乙是亞洲最大的沼澤濕地,近年來國家決定停止開墾此地,并建立了一些自然保護區,其濕地的生態效益是    。乙所在的黑龍江省,其南部五常市出產顆粒飽滿、米香四溢,有“中國最好的大米”之稱的五常大米,請結合所學分析五常大米品質優良的原因。    。
2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青藏高原獨特的環境造就了獨特的物種。藏羚羊被稱為“雪域精靈”,主要分布于我國青藏地區,其身體絨毛厚實,鼻孔、心臟和肺部較大,四肢都長有氣囊。
材料二:川藏鐵路東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線路全長1838千米,全線橋隧比達81%。川藏鐵路橫跨了南北縱列的橫斷山區,集合了山嶺重丘、高原高寒、雷雨雪霜等多種極端地理環境和氣候特征;跨14條大江大河、21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被稱為“最難建的鐵路”。
【生物與環境】
(1)青藏地區號稱“世界屋脊”,周圍被高大山脈環抱:北有①    ,東北有②    ,南有弧形的喜馬拉雅山脈。種植業主要分布在     地帶;青藏地區主要的農作物有     。
(2)結合材料一,分析藏羚羊是如何適應青藏高原自然環境特征的。
【交通與環境】
(3)川藏鐵路連接了     和青藏高原兩大地形區,跨越了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和青藏地區。結合材料二和圖中信息,試分析建設川藏鐵路主要面臨哪些困難     。
【人類與環境】
(4)圖中陰影部分為三江源地區,由于不合理的人類活動,生態環境惡化嚴重。為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你認為當地應該采取哪些措施。
24.2024年11月28日,我國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全長3046千米的生態綠化帶實現全面鎖邊“合龍”。這不僅是一項偉大生態工程的階段性勝利,更是縫制青綠中國畫卷中濃墨重彩之筆。青島某校地理興趣小組開展了主題為“鎖邊沙海 綠富同興”的探究學習活動。結合圖文材料,完成題目要求。
材料一:塔克拉瑪干沙漠位于我國塔里木盆地的中心,深入亞歐大陸內部,盆地周邊高原、高山環繞,形成相對封閉的地貌。周圍水汽無法進入,盆地內部常年干旱,再加上大風的改造和搬運,使這片沙漠成為中國氣候環境最惡劣的地方,被稱之為“死亡之海”。如圖為塔里木盆地示意圖、塔克拉瑪干沙漠地形及周邊生態綠地帶分布示意圖。
(1)探究當地形成大片戈壁沙漠的地理過程,完成框圖內容。
將“A.地表植被稀疏;B.流水作用微弱;C.封閉;D.內陸;E.風沙活動頻繁”分別填入對應的序號處(填寫字母):
①    、②    、③    、④    、⑤    。
材料二:塔克拉瑪干沙漠面積達33.76萬平方千米,相當于德國全境的面積大小。在當地惡劣的環境下構建綠色阻沙防護帶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工程治沙、生物治沙和光伏治沙是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工程中采用的三大主要治沙方式,它們各自發揮著重要作用,并相互補充,共同構筑起一道生態屏障。如圖為“鎖死”沙漠“三件套”示意圖。
(2)工程治沙,是在沙地上插進蘆葦稈,打上草方格,或者布設高立式沙障。草方格主要起到     的作用。
(3)沙漠“良將”胡楊、梭梭、紅柳等固沙苗木生長所需水源主要來自     ,當地采取鋪設滴水管道的方式供水,與明渠輸水相比,管道供水的優勢是     。
(4)2023年5月31日,塔里木油田且末光伏發電項目正式并網發電。該項目總占地面積達3916畝,由32個光伏方陣組成,并配有10兆瓦儲能裝置和1座110千伏升壓站。請分析塔克拉瑪干沙漠大規模發展光伏發電的優勢自然條件。
材料三: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工程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從“綠起來”到“美起來”,無論是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還是生態效益都將取得豐碩成果。
(5)請簡述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合龍”對當地帶來的影響。(兩條即可)
期末核心考點 四大地理單元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20小題)
1.在“零零后”的眼中,互換特產變成了省份打卡的新型社交方式,來自長沙的小沙同學寄給山東網友的“年貨盲盒”里可能裝的是(  )
A.臭豆腐、白切雞
B.煎餅果子、火鍋底料
C.湘蓮、榴梿干
D.君山銀針茶、常德醬板鴨
【考點】主要的亞熱帶、熱帶經濟林木和水果的分布.
【專題】情境文字材料題;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
【答案】D
【分析】長沙是湖南省的行政中心,該城市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的糧食作物是水稻。
【解答】解:結合自己的生活常識可得,來自長沙的小沙同學寄給山東網友的“年貨盲盒”里可能裝的是選項中的君山銀針茶、常德醬板鴨,該地位于亞熱帶。白切雞是廣東省的特色食品,煎餅果子是北方地區的食品,榴蓮屬于熱帶水果。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我國不同城市的特色產品,結合自己的生活常識解答即可。
2.下列對青藏地區地形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是(  )
A.雪山連綿,冰川廣布 B.三山夾兩盆
C.地勢坦蕩,一望無際 D.山環水繞,平原居中
【考點】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
【專題】情境文字材料題;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
【答案】A
【分析】青藏地區位于我國西南部,是世界屋脊,這里雪山冰川林立,擁有獨特高寒景觀,也是多條大江大河的發源地。
【解答】解:青藏地區海拔高,氣候寒冷,許多山峰終年積雪,冰川廣布,“雪山連綿,冰川廣布”準確描述了其地形特點;“三山夾兩盆”是新疆地形特點;“地勢坦蕩,一望無際”多用來形容內蒙古高原的景觀;“山環水繞,平原居中”描述的是東北地區的景觀。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我國不同地區的地形特點,結合所學知識點讀圖解答即可。
3.北方地區土壤肥沃,這里分布著(  )
①紅土地
②紫色土
③黑土地
④黃土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點】北方的自然地理特征.
【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
【答案】D
【分析】北方地區指我國東北秦嶺﹣﹣淮河以北的地區,面積約占全國的20%,人口約占全國的40%。區內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汾渭平原為我國重要的農業地區。
【解答】解:北方地區土壤肥沃,這里分布著黃土地和黑土地。黃土地主要指的是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黑土地主要指的是東北平原。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北方地區的土地類型,結合所學知識解答即可。
4.北方地區位于______以南(  )
A.昆侖山脈 B.內蒙古高原
C.云貴高原 D.塔里木盆地
【考點】北方地區的地理位置和范圍;中國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專題】情境文字材料題;中國的地形與地勢.
【答案】B
【分析】北京市位于太行山、燕山和華北平原的結合部,是我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化大都市。
【解答】解:北京位于內蒙古高原以南,華北平原的北部。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北京市的位置特點,結合所學知識點解答即可。
5.南方地區山清水秀,河湖眾多,物產豐富。下列對南方地區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地形復雜多樣,西部以高原、盆地為主,東部以平原、丘陵為主
B.東面和南面瀕臨黃海、東海和南海
C.四川盆地,物產富饒,盛產甜菜
D.云貴高原石灰巖分布廣泛,多喀斯特地貌
【考點】南方的主要地形區和主要河流湖泊.
【專題】情境文字材料題;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
【答案】C
【分析】南方地區是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南部,南方地區位于秦嶺—淮河一線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臨東海和黃海,南臨南海,大陸海岸線長度約占全國的2/3以上。南方地區主要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位于濕潤區。
【解答】解:南方地區位于秦嶺—淮河一線以南,地形復雜多樣,西部以高原、盆地為主,東部以平原、丘陵為主;南方地區東面和南面瀕臨黃海、東海和南海;甜菜是北方地區的糖料作物,四川盆地位于南方地區,盛產甘蔗;云貴高原石灰巖分布廣泛,多喀斯特地形。綜上所述,故C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南方地區的相關知識點,結合所學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
6.甘肅祁連山區的農民每年夏季種植胡蘿卜、娃娃菜、荷蘭豆等喜溫涼的“高原夏菜”,這些“高原夏菜”除去不能食用部分,以“凈菜”的形式大量運到2000千米以外的杭州、上海等地。讀圖關于祁連山及其附近地區地理事物描述與事實相符的是(  )
A.祁連山區適合冷涼蔬菜生長是因為降水豐富
B.祁連山是我國甘肅省和四川省的分界線
C.祁連山是我國高原氣候區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D.以北為河西走廊,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灌溉農業區
【考點】河西走廊;我國主要山脈的走向和分布.
【專題】情境文字材料題;中國的地形與地勢.
【答案】D
【分析】祁連山區降水較少,其適合冷涼蔬菜生長主要是因為海拔高,氣溫低,而非降水豐富;祁連山是甘肅省和青海省的分界線;祁連山是高原氣候區和溫帶大陸性氣候區的分界線;祁連山以北為河西走廊,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灌溉農業區。
【解答】解:A、從圖中可知祁連山區降水較少,其適合冷涼蔬菜生長主要是因為海拔高,氣溫低,而非降水豐富,不符合題意。
B、祁連山是甘肅省和青海省的分界線,不符合題意。
C、祁連山是高原氣候區和溫帶大陸性氣候區的分界線,不符合題意。
D、祁連山以北為河西走廊,有高山冰雪融水等水源,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灌溉農業區,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祁連山及其附近地區地理事物,根據所學知識讀圖分析解答。
7.長江中下游平原能成為“魚米之鄉”的主要原因是(  )
A.長江水的灌溉
B.雨熱同期,地勢低平,河網密布
C.緯度位置好
D.地勢平坦
【考點】長江中下游平原耕作業的特點;中國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
【答案】B
【分析】長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我國南方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的氣候類型及平坦的地勢,有利于“魚米之鄉”的形成。
【解答】解:長江中下游平原屬于南方地區,地勢低平、湖泊眾多、河渠稠密、水田連片,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我國“魚米之鄉”形成的原因,知識點簡單,屬于基礎題。
8.“地攤經濟”讓城市更有煙火氣。小明擺地攤賣湖南水果,下列屬于此地水果的是(  )
A.香蕉、蘋果 B.柑橘、獼猴桃
C.芒果、菠蘿 D.椰子、榴蓮
【考點】主要的亞熱帶、熱帶經濟林木和水果的分布.
【專題】情境文字材料題;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
【答案】B
【分析】南方地區主要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主要的水果有柑橘、香蕉、菠蘿、芒果等,北方地區主要屬于溫帶季風氣候,主要的水果有蘋果、梨、桃、杏等。
【解答】解:湖南位于南方地區,屬于亞熱帶,屬于本地水果的是柑橘、獼猴桃等,蘋果屬于溫帶水果,香蕉、芒果、菠蘿、荔枝、龍眼屬于熱帶水果。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我國不同地區的水果類型,牢記即可。
9.關于如圖中甲、乙兩地區的地理差異,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地區是“黃土地”,乙地區是“黑土地”
B.甲地區種“春小麥”,乙地區種“冬小麥”
C.甲地區多“暖溫帶”,乙地區多“寒溫帶”
D.甲地區有“遼中南”,乙地區有“長三角”
【考點】北方的自然地理特征.
【專題】示意圖;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
【答案】B
【分析】東北平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都位于我國北方地區;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地表形態為千溝萬壑、支離破碎;華北平原作物熟制為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東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
【解答】解:乙地區是華北平原,主要是“黃土地”,種“冬小麥”,大部分屬于“暖溫帶”;甲地區是東北平原,主要是“黑土地”,種植“春小麥”,北部屬于“寒溫帶”。
故選:B。
【點評】本題對比考查了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的概況,對比記憶有利于提高效率。
10.藏南谷地農田阡陌,這里農業生產條件較好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較低 B.距海較近 C.緯度較高 D.交通便利
【考點】青藏河谷農業和高原牧業的特點.
【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
【答案】A
【分析】青藏高原地勢高聳,被稱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海拔高,氣候高寒,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
【解答】解:青藏地區氣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帶由于海拔較低,氣溫較高,加之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適合種植業發展,形成河谷農業。青藏地區的河谷農業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魯藏布江谷地最為典型。青藏地區主要的農作物有喜溫涼的青稞、小麥等。藏南谷地農田阡陌,這里農業生產條件較好的主要原因是海拔較低。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青藏地區的地理特征,結合所學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
11.下列關于東北三省自然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地形以山地和高原為主
B.河流多為內流河
C.氣候全年溫暖濕潤
D.人們常用“山環水繞,沃野千里”來形容東北三省的山河大勢
【考點】北方的自然地理特征.
【專題】地理探究類開放題;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
【答案】D
【分析】東北三省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地形以平原和山地為主,東北平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氣候為溫帶季風氣候。
【解答】解:東北三省地形以平原和山地為主,A錯誤。
東北三省河流多為外流河,如黑龍江、遼河等,B錯誤。
東北三省氣候為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涼爽而短暫,C錯誤。
東北三省地表結構呈現“山環水繞,沃野千里”的山河大勢,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東北三省的自然特征,在把握東北三省的地形、河流、氣候等知識的基礎上,理解解答即可。
12.李白《關山月》中的詩句“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描寫了遼闊的圖景。圖中反映了該地區自東向西的植被、牲畜變化,造成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逐漸減少 B.海拔逐漸升高
C.熱量逐漸減少 D.人口數量逐漸減少
【考點】從草原到荒漠的景觀變化及其原因.
【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
【答案】A
【分析】西北地區地處內陸,氣溫冷熱變化劇烈,年降水量表現出由東向西逐漸減少的態勢。總的來說,干旱是本區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征。
【解答】解:西北地區由從東到西,距海越來越遠,海洋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因此降水越來越少,氣候越來越干旱,自然景觀大致上呈現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變化。圖中反映了該地區自東向西的植被、牲畜變化,造成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逐漸減少。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西北地區的地理特征,結合所學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
13.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是(  )
A.河網密布 B.雪山連綿 C.干旱 D.平原廣布
【考點】從草原到荒漠的景觀變化及其原因.
【專題】示意圖;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
【答案】C
【分析】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區域.在中國地圖上,把秦嶺—淮河線、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和青藏高原邊緣線這三條重要的地理界線結合起來,并根據實際情況作一定的調整,就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解答】解:我國西北地區深居內陸,遠離海洋,海洋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因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旱為主的地表特征。西北地區自然環境特征是干旱少雨,荒漠植被為主。西北地區大體位于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一阿爾金山、祁連山以北。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西北部。西北地區年降水量從東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減少到200毫米,甚至50毫米以下。干旱是西北地區的主要自然特征。西北地區地面植被由東向西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故選:C。
【點評】考查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可牢記作答。
14.小明一家計劃暑假期間到青藏高原自駕游,下列建議可采納的是(  )
A.不要忘了帶防曬霜、太陽帽
B.暑期高溫,少帶衣物,單衣、單褲足夠了
C.你們全家一定要登上珠穆朗瑪峰
D.記得買幾張野生藏羚羊皮回來
【考點】青藏人民生活和地理環境的關系.
【專題】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
【答案】A
【分析】青藏地區的主體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自然環境特征是“高寒”。青藏高原地區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氣溫日較差大,早晚氣溫較低。
【解答】解:到青藏地區旅游時,由于當地海拔高,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防曬霜、太陽帽是必需物品。故A正確;當地暑假涼爽,晝夜溫差大,需要帶點比較厚的衣服。故B錯誤;珠穆朗瑪峰的攀登要經過專業訓練、并且身體素質要非常好,不能隨便攀登。故C錯誤;藏羚羊屬于國家保護動物,不能傷害和交易。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青藏地區的特點,理解解答即可。
15.下列描述符合青藏地區特征的有(  )
A.遠看是山,近看是川 B.河流稀少,氣候干旱
C.地形復雜,降水豐富 D.地勢低洼,湖泊稀少
【考點】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
【專題】情境文字材料題;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
【答案】A
【分析】依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不同,我國劃分了四大地理區域,由于四區域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呈現了不同的自然特征。我國的青藏地區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海拔高,氣溫低,形成高寒的氣候特征。
【解答】解:青藏地區的主體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上峰巒綿延,山勢雄渾,山脈間多起伏平緩的盆地和谷地,遠看是山,近看成川。高山終年積雪,雪山連綿,冰川廣布。冰雪消融后,成為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
故選:A。
【點評】主要考查青藏地區的自然特征,要理解記憶。
16.2025年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的召開,助力了東北旅游業的發展。讀東北地區略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為了進一步促進東北三省的經濟發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大力開發礦產資源,帶動經濟發展
B.退耕還草,大力發展畜牧業
C.開發濕地,擴大耕地面積
D.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多樣化經濟
【考點】北方的自然地理特征.
【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
【答案】D
【分析】東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為主,東北平原是我國重要商品糧基地,東北三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建成的第一個重工業基地,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
【解答】解:東北地區礦產資源豐富,開發礦產資源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但需要注意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不能大力開發;退耕還草有助于生態恢復,同時發展畜牧業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但需要平衡生態與經濟效益;開發濕地可能會破壞生態環境,影響生物多樣性,因此需要謹慎考慮;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多樣化經濟是促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我國東北地區的有關知識,要分析理解解答。
17.下列關于我國北方地區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地跨我國的中溫帶、暖溫帶和寒溫帶
B.少部分跨五帶中的寒帶
C.冬季寒冷,夏季高溫
D.降水季節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考點】北方的自然地理特征.
【專題】情境文字材料題;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
【答案】B
【分析】北方地區位于秦嶺、淮河以北,該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主要的溫度帶是中溫帶、暖溫帶和寒溫帶。
【解答】解:北方地區跨寒溫帶、中溫帶和暖溫帶,我國沒有寒帶;北方主要為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受夏季風影響,降水季節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北方地區的自然地理特點,結合所學知識點解答即可。
18.下列關于北方地區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地形以高原和山地為主
B.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
C.沒有大盆地的地區
D.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油菜、大豆
【考點】北方的自然地理特征.
【專題】情境文字材料題;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
【答案】C
【分析】北方地區位于秦嶺、淮河以北,該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主要的溫度帶是中溫帶、暖溫帶和寒溫帶。
【解答】解:北方地區地形以高原和平原為主,主要屬于溫帶季風氣候,該地區主要農作物有小麥、花生、大豆等,該地區沒有大盆地。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北方地區的相關知識點,結合所學知識點解答即可。
19.木棉樹喜溫、不耐寒,下列城市中,最適合用木棉作綠化樹種的是(  )
A.北京 B.廣州 C.哈爾濱 D.烏魯木齊
【考點】主要的亞熱帶、熱帶經濟林木和水果的分布.
【專題】生態環境類簡答題;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
【答案】B
【分析】我國地域遼闊,地跨眾多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加上我國地形復雜,地勢高低懸殊,更增加了我國氣候的復雜多樣性.我國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溫暖,而越往北氣溫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解答】解:我國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溫暖,而越往北氣溫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溫。題干中廣州位于我國南方地區南部,長夏無冬,最適合喜溫、不耐寒木棉的生長。
故選:B。
【點評】考查我國的氣溫分布特點及影響,要理解記憶.
20.西藏面積廣大,而主要糧食作物青稞多種植于河谷地帶,根本原因是河谷地帶(  )
A.土壤肥沃,降水豐富
B.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C.海拔較低,氣溫較高
D.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
【考點】青藏河谷農業和高原牧業的特點.
【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中國的農業.
【答案】C
【分析】青藏地區的主體是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青藏地區地勢高、氣溫低,形成了“高、寒”的地理特征,高原上雪山連綿、冰川廣布。
【解答】解:青藏地區氣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帶由于海拔較低,氣溫較高,加之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適合種植業發展,形成河谷農業。青藏地區的河谷農業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魯藏布江谷地最為典型。青藏地區主要的農作物有喜溫涼的青稞、小麥等。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青藏地區的地理特征,結合所學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
二.解答題(共4小題)
21.隨著《哪吒之魔童鬧海》爆火,影片中的土撥鼠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土撥鼠在中國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高海拔和高緯度地區。河西走廊的周邊山地,如祁連山北麓海拔較高的草原和草甸區域,是甘肅土撥鼠分布的核心區域之一。閱讀西北地區示意圖(下圖),完成下列問題。
(1)西北地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干旱  ,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  400  mm以下。
(2)河西走廊又被譽為“種子繁育黃金走廊”,其農業用水的主要來源是  高山冰雪融水  、 地下水  。
(3)保護環境就是保護自然界的生靈。作為中學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如何保護環境?(任答一點)
【考點】從草原到荒漠的景觀變化及其原因.
【專題】地理圖像材料題;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
【答案】(1)干旱;400;
(2)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
(3)節約用水。
【分析】我國地域遼闊,不僅南北跨越緯度廣,東西經度也很廣,四大區域中西北地區東西跨越較廣,由于距海洋遠近不同,從東到西,降水逐漸減少,距海洋越遠,受海洋影響越小,因此造成了從東向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植被景觀。
【解答】解:(1)由圖可知,西北地區深處內陸,海洋的水汽難以到達,降水稀少,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干旱。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屬于我國四大干濕區的干旱區。
(2)由圖可知,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地區,又被譽為“種子繁育黃金走廊”,因為氣候干旱,農業主要為灌溉農業,其農業用水的主要來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
(3)保護環境就是保護自然界的生靈。作為中學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當節約用水、隨手關燈、垃圾分類、低碳出行,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等。
故答案為:
(1)干旱;400;
(2)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
(3)節約用水。
【點評】本大題以西北地區示意圖為材料,設置了3個問題,涉及西北地區的位置范圍、農業、環境保護等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22.濕地是指地表過濕或經常積水,水深不超過2米的低洼地。青藏和東北兩地區的濕地面積分布廣,圖1為青藏地區示意圖,圖2為東北地區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2東北地區最突出的自然環境特征為 冷濕  ,該地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但屬于濕潤區,其主要原因是 緯度高,氣溫低,蒸發弱  。
(2)甲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濕地,近年來,甲地區出現冰川萎縮、湖泊濕地銳減現象,其主要原因是 全球氣候變暖  。青藏鐵路經過甲地,在修建過程可采取 以橋代路、草坪移植等  工程措施保護環境。
(3)乙是亞洲最大的沼澤濕地,近年來國家決定停止開墾此地,并建立了一些自然保護區,其濕地的生態效益是 涵養水源、蓄洪防旱、調節氣候、維持生物多樣性等  。乙所在的黑龍江省,其南部五常市出產顆粒飽滿、米香四溢,有“中國最好的大米”之稱的五常大米,請結合所學分析五常大米品質優良的原因。 緯度高,氣溫較低,農作物生長周期長,農作物品質好;黑土廣布,土壤肥沃等  。
【考點】北方的自然地理特征;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
【專題】示意圖;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
【答案】(1)冷濕;緯度高,氣溫低,蒸發弱;
(2)全球氣候變暖;以橋代路、草坪移植等;
(3)涵養水源、蓄洪防旱、調節氣候、維持生物多樣性等;緯度高,氣溫較低,農作物生長周期長,農作物品質好;黑土廣布,土壤肥沃等。
【分析】(1)東北三省氣候冷濕。由于緯度較高,又緊鄰著亞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風源地,大部分地區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溫暖。三江平原分布著亞洲最大的淡水濕地,三江自然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是沼澤濕地,濕地具有涵養水源、蓄洪防旱、調節氣候、維持生物多樣性等多種功能。
(2)青藏地區位于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地勢高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稱。青藏地區具有獨特的高寒氣候。三江源地區位于青海省的南部,是長江源區、黃河源區、瀾滄江源區的總稱。三江源地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濕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三江源地區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國重要的水源涵養地。
【解答】解:(1)讀圖可知,東北地區緯度高,氣溫較低,最突出的自然環境特征為冷濕,該地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但屬于濕潤區,其主要原因是緯度高,氣溫低,蒸發弱。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濕地,該濕地的水源主要來自高山上的冰雪融水;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出現冰川萎縮、湖泊濕地銳減現象,其主要自然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冰川融化,由于該地區海拔高,氣候高寒,生態環境脆弱,青藏鐵路經過該地,修建過程可采取以橋代路、草坪移植等工程措施保護環境。
(3)讀圖可知,乙三江自然保護區,是亞洲最大的沼澤濕地,濕地的生態效益保護生物多樣性,凈化水源,調蓄河流等,五常大米品質優良的原因有夏季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積累養分;而冬季寒冷漫長,病蟲害少;五常為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生長;東北地區緯度高,氣溫較低,農作物生長周期長,農作物品質好;東北平原黑土廣布,土壤肥沃。
故答案為:(1)冷濕;緯度高,氣溫低,蒸發弱;
(2)全球氣候變暖;以橋代路、草坪移植等;
(3)涵養水源、蓄洪防旱、調節氣候、維持生物多樣性等;緯度高,氣溫較低,農作物生長周期長,農作物品質好;黑土廣布,土壤肥沃等。
【點評】本題以青藏地區和東北地區為材料,涉及青藏地區環境保護、東北地區的氣候、生態、農業發展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2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青藏高原獨特的環境造就了獨特的物種。藏羚羊被稱為“雪域精靈”,主要分布于我國青藏地區,其身體絨毛厚實,鼻孔、心臟和肺部較大,四肢都長有氣囊。
材料二:川藏鐵路東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線路全長1838千米,全線橋隧比達81%。川藏鐵路橫跨了南北縱列的橫斷山區,集合了山嶺重丘、高原高寒、雷雨雪霜等多種極端地理環境和氣候特征;跨14條大江大河、21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被稱為“最難建的鐵路”。
【生物與環境】
(1)青藏地區號稱“世界屋脊”,周圍被高大山脈環抱:北有① 昆侖山脈  ,東北有② 祁連山脈  ,南有弧形的喜馬拉雅山脈。種植業主要分布在  河谷  地帶;青藏地區主要的農作物有  青稞、小麥等  。
(2)結合材料一,分析藏羚羊是如何適應青藏高原自然環境特征的。
【交通與環境】
(3)川藏鐵路連接了  四川盆地  和青藏高原兩大地形區,跨越了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南方地區  和青藏地區。結合材料二和圖中信息,試分析建設川藏鐵路主要面臨哪些困難  建設川藏鐵路面臨的主要困難包括:極端地理環境,橫斷山區地形復雜,山嶺重丘、高原高寒缺氧、雷雨雪霜等極端氣候條件;高橋隧比,跨越河流和雪山,工程難度大;處在板塊交界處,地質條件復雜;受氣候影響有凍土層,運行不穩定  。
【人類與環境】
(4)圖中陰影部分為三江源地區,由于不合理的人類活動,生態環境惡化嚴重。為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你認為當地應該采取哪些措施。
【考點】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青藏的交通和主要城市.
【專題】示意圖;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
【答案】(1)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河谷;青稞、小麥等;
(2)身體絨毛厚實,抵御高原的寒冷氣候;鼻孔、心臟和肺部較大,適應高原低氧環境,增強氧氣攝取能力;四肢長有氣囊,幫助在高原上進行快速奔跑,減少能量消耗;
(3)四川盆地;南方地區;
建設川藏鐵路面臨的主要困難包括:極端地理環境,橫斷山區地形復雜,山嶺重丘、高原高寒缺氧、雷雨雪霜等極端氣候條件;高橋隧比,跨越河流和雪山,工程難度大;處在板塊交界處,地質條件復雜;受氣候影響有凍土層,運行不穩定;
(4)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退耕還草(林),全面禁獵、禁采砂金,生態移民,休牧育草、實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場保護工程,加強環境監測,建立長期的環境監測體系。
【分析】青藏高原位于我國西南部,面積約230萬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高山終年積雪,冰川縱橫。冰雪消融后,成為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由于海拔高、云層薄,成為我國年太陽輻射最高的區域。同時由于海拔高、氣溫低,種植業以河谷農業為主。川藏鐵路東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
【解答】解:(1)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周圍被高大山脈環抱。北部①是昆侖山脈,東北部②是祁連山脈,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種植業主要分布在海拔較低的河谷地帶,這里氣溫相對較高,灌溉水源充足,適合農作物生長。主要的農作物包括青稞、小麥和豌豆等。
(2)材料中提及藏羚羊是“雪域精靈”,藏羚羊通過以下方式適應青藏高原的極端自然環境:身體絨毛厚實,抵御高原的寒冷氣候;鼻孔、心臟和肺部較大,適應高原低氧環境,增強氧氣攝取能力;四肢長有氣囊,幫助在高原上進行快速奔跑,減少能量消耗。
(3)川藏鐵路東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是中國國內第二條進藏鐵路,連接了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兩大地形區,四川盆地位于南方地區,川藏鐵路跨越了四大地理區域的南方地區和青藏地區。建設川藏鐵路面臨的主要困難包括:極端地理環境,橫斷山區地形復雜,山嶺重丘、高原高寒缺氧、雷雨雪霜等極端氣候條件;高橋隧比,全線橋隧比達81%,工程難度大;跨越河流和雪山,需要跨越14條大江大河和21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施工難度高;處在板塊交界處,地質條件復雜;受氣候影響有凍土層,運行不穩定;惡劣的施工環境使川藏鐵路被稱為“最難建的鐵路”。
(4)為保護和修復三江源地區的生態環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退耕還林還草,恢復植被,防止水土流失;限制放牧,合理控制牲畜數量,減少對草場的破壞;建立自然保護區,加強生態保護,禁止非法開發活動,全面禁獵、禁采砂金;生態移民,將部分居民遷出生態脆弱區,減輕環境壓力;加強環境監測,建立長期的環境監測體系,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休牧育草、實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場保護工程等。
故答案為:(1)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河谷;青稞、小麥等;
(2)身體絨毛厚實,抵御高原的寒冷氣候;鼻孔、心臟和肺部較大,適應高原低氧環境,增強氧氣攝取能力;四肢長有氣囊,幫助在高原上進行快速奔跑,減少能量消耗;
(3)四川盆地;南方地區;
建設川藏鐵路面臨的主要困難包括:極端地理環境,橫斷山區地形復雜,山嶺重丘、高原高寒缺氧、雷雨雪霜等極端氣候條件;高橋隧比,跨越河流和雪山,工程難度大;處在板塊交界處,地質條件復雜;受氣候影響有凍土層,運行不穩定;
(4)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退耕還草(林),全面禁獵、禁采砂金,生態移民,休牧育草、實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場保護工程,加強環境監測,建立長期的環境監測體系。
【點評】本題以川藏鐵路等為材料,涉及青藏地區的河谷農業、自然地理環境、建設川藏鐵路主要面臨的困難、三江源的生態保護等知識點,考查學生讀圖能力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4.2024年11月28日,我國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全長3046千米的生態綠化帶實現全面鎖邊“合龍”。這不僅是一項偉大生態工程的階段性勝利,更是縫制青綠中國畫卷中濃墨重彩之筆。青島某校地理興趣小組開展了主題為“鎖邊沙海 綠富同興”的探究學習活動。結合圖文材料,完成題目要求。
材料一:塔克拉瑪干沙漠位于我國塔里木盆地的中心,深入亞歐大陸內部,盆地周邊高原、高山環繞,形成相對封閉的地貌。周圍水汽無法進入,盆地內部常年干旱,再加上大風的改造和搬運,使這片沙漠成為中國氣候環境最惡劣的地方,被稱之為“死亡之海”。如圖為塔里木盆地示意圖、塔克拉瑪干沙漠地形及周邊生態綠地帶分布示意圖。
(1)探究當地形成大片戈壁沙漠的地理過程,完成框圖內容。
將“A.地表植被稀疏;B.流水作用微弱;C.封閉;D.內陸;E.風沙活動頻繁”分別填入對應的序號處(填寫字母):
① D  、② C  、③ B  、④ A  、⑤ E  。
材料二:塔克拉瑪干沙漠面積達33.76萬平方千米,相當于德國全境的面積大小。在當地惡劣的環境下構建綠色阻沙防護帶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工程治沙、生物治沙和光伏治沙是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工程中采用的三大主要治沙方式,它們各自發揮著重要作用,并相互補充,共同構筑起一道生態屏障。如圖為“鎖死”沙漠“三件套”示意圖。
(2)工程治沙,是在沙地上插進蘆葦稈,打上草方格,或者布設高立式沙障。草方格主要起到  防風固沙  的作用。
(3)沙漠“良將”胡楊、梭梭、紅柳等固沙苗木生長所需水源主要來自  高山冰雪融水  ,當地采取鋪設滴水管道的方式供水,與明渠輸水相比,管道供水的優勢是  防止蒸發、滲漏  。
(4)2023年5月31日,塔里木油田且末光伏發電項目正式并網發電。該項目總占地面積達3916畝,由32個光伏方陣組成,并配有10兆瓦儲能裝置和1座110千伏升壓站。請分析塔克拉瑪干沙漠大規模發展光伏發電的優勢自然條件。
材料三: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工程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從“綠起來”到“美起來”,無論是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還是生態效益都將取得豐碩成果。
(5)請簡述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合龍”對當地帶來的影響。(兩條即可)
【考點】從草原到荒漠的景觀變化及其原因.
【專題】分布圖;示意圖;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
【答案】(1)D;C;B;A;E;
(2)防風固沙;
(3)高山冰雪融水;防止蒸發、滲漏;
(4)土地面積廣闊,利于建立規模龐大的集中式光伏電站;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時間長,太陽能資源豐富;
(5)防止沙漠擴張,保護綠洲農業;發展光伏發電產業,提供就業機會。
【分析】塔克拉瑪干沙漠位于我國塔里木盆地的中心,深入亞歐大陸內部,盆地周邊高原、高山環繞,形成相對封閉的地貌。周圍水汽無法進入,盆地內部常年干旱,再加上大風的改造和搬運,使這片沙漠成為中國氣候環境最惡劣的地方,被稱之為“死亡之海”。
【解答】解:讀圖可知,(1)如圖為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力有我國面積最大的塔克拉瑪干沙漠;當地深居內陸,地貌封閉,氣候干旱;地表水貧乏,地表植被稀疏;流水作用微弱,多砂質沉淀物;當地多大風,風沙活動頻繁;形成大片的戈壁和沙漠。
(2)工程治沙,是在沙地上插進蘆葦稈,打上草方格,或者布設高立式沙障,草方格主要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
(3)沙漠“良將”胡楊、梭梭、紅柳等固沙苗木生長所需水源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水,當地采取鋪設滴水管道的方式供水,與明渠輸水相比,管道供水的優勢是防止蒸發、滲漏。
(4)塔克拉瑪干沙漠大規模發展光伏發電的優勢自然條件:塔克拉瑪干沙漠土地面積廣闊,利于建立規模龐大的集中式光伏電站;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時間長,太陽能資源豐富,為當地大規模發展光伏發電提供了有利條件。
(5)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合龍”對當地帶來的影響:防止沙漠擴張、保護綠洲農業;發展光伏發電產業、提供就業機會。
故答案為:
(1)D;C;B;A;E;
(2)防風固沙;
(3)高山冰雪融水;防止蒸發、滲漏;
(4)土地面積廣闊,利于建立規模龐大的集中式光伏電站;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時間長,太陽能資源豐富;
(5)防止沙漠擴張,保護綠洲農業;發展光伏發電產業,提供就業機會。
【點評】本題考查了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地理知識點,結合教材知識點讀圖分析解答此題。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武县| 鹤峰县| 姚安县| 双柏县| 铁岭县| 唐河县| 柳江县| 株洲县| 石河子市| 洪雅县| 牡丹江市| 盱眙县| 西城区| 广东省| 高唐县| 玛多县| 德钦县| 抚远县| 古浪县| 湖州市| 麻江县| 文化| 乐陵市| 那坡县| 雅江县| 红河县| 新平| 手游| 石楼县| 芷江| 宁城县| 宁晋县| 大同县| 大厂| 金沙县| 乐山市| 板桥市| 营口市| 阳山县| 沐川县| 日喀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