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期末核心考點 臺灣省一.選擇題(共12小題)1.有關臺灣島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B.位于板塊內部少火山、地震C.河流短小,水能資源貧乏D.回歸線穿過,處于熱帶和亞熱帶2.下列正確表述臺灣省位置或范圍的是( )A.北回歸線從臺灣島中南部穿過B.臺灣省僅包括臺灣島和澎湖列島C.臺灣島西部與廣東省隔海相望D.臺灣島北臨臺灣海峽,南臨南海3.下列有關臺灣島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臺灣山脈的走向為東西走向B.都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常受臺風侵襲C.多大江大河,水能資源豐富D.地勢東高西低4.下列關于臺灣的敘述,不可信的是( )A.臺灣河流短小,水流湍急,水能資源豐富B.日月潭、阿里山是臺灣著名的旅游景點C.臺灣屬亞熱帶、熱帶氣候,氣候濕熱、四季常綠D.臺灣省包括臺灣島、澎湖列島、釣魚島,隔臺灣海峽與廣東相望5.臺灣島是富饒的寶島,因物產豐富而享有盛譽,正確的是( )①盛產甘蔗被稱為東方甜島②水稻產量高被稱為海上米倉③魚肥米多被稱為魚米之鄉④水果種類多被稱為水果之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從臺灣旅游回來的小紅向同學介紹見聞,你認為與臺灣實際相符的是( )A.北臨東海,南臨南海,地形以平原為主B.森林資源豐富,有“亞洲天然植物園”之稱C.臺灣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D.臺灣的居民中,人口最多的是高山族7.臺灣有“森林之海”的美稱,其森林樹種豐富的原因是( )①暖濕的季風氣候 ②島嶼眾多 ③山地垂直差異明顯 ④廣泛的國外引種.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8.下列關于臺灣省的描述,正確的是( )A.臺灣省的氣候為溫帶海洋性氣候B.地形以高原為主C.臺灣省約80%的人口祖籍為福建省D.主要的民族為高山族9.關于臺灣省的敘述,錯誤的是( )A.東臨太平洋,西臨臺灣海峽B.臺灣島地形以平原為主C.少數民族主要是高山族D.臺灣省的經濟特點是“進口—加工—出口”10.臺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下表所示為臺灣20世紀50年代以來經濟發展歷程,讀圖表可知,20世紀90年代以來,臺灣經濟發展的特點是( )時間 主導產業 主要出口產品20世紀50年代 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 蔗糖、水果、稻米、樟腦20世紀60~90年代 出口加工工業 紡織服飾、玩具、日用電子消費品20世紀90年代以來 高新技術產業 軟件、晶圓、集成電路板A.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B.主要以農業和農產品加工為主C.出口高附加值產品D.投入的勞動力越來越多11.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關于臺灣省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城市集中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B.臺灣經濟的特點是“進口—加工—出口”C.臺灣島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隔D.臺灣島上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12.臺灣與祖國大陸淵源深厚,在文化方面的體現是( )A.漢堡、披薩受年輕人偏愛B.正式場合的著裝多是西裝C.部分人喜歡欣賞交響樂D.臺灣和福建等省的許多居民都尊奉媽祖二.解答題(共3小題)1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坐上那動車去臺灣,就在那2035年,去看看那外婆澎湖灣……”。歌曲《2035去臺灣》的走紅,引發國人對“十三五”規劃的京臺(北京—臺北)高鐵高度關注。圖1為京臺高鐵示意圖,京臺高鐵要完成通車需跨越的海峽是 。(2)臺灣省的蘭嶼島,至今保留著一種傳統的“地窖式”民居,房屋主體位于地下1.5~2米處,屋頂僅高出地面0.5米,用鐵皮覆蓋,極具特色。蘭嶼島上的“地窖式”特色民居主要是為了防止 (氣象災害)的侵襲。(3)臺灣島人口空間分布呈東西分布不均的特點。結合圖2,從地形的角度,說明東部和西部城市分布差異的主要原因。(4)臺灣曬鹽業發達,布袋鹽場是臺灣省最大的鹽場。海水曬鹽依靠自然蒸發,受地理環境影響很大。結合右圖,說明布袋鹽場為什么具備曬鹽的條件。14.根據《國家公路網規劃》顯示,京臺高速公路計劃于2035年通車,同時,京臺高鐵也計劃于2035年建成。屆時,坐著高鐵前往寶島臺灣不再是夢想。讀臺灣省示意圖和北回歸線穿過地區地形剖面圖,完成下列小題。(1)沿北回歸線臺灣省地形剖面圖中,A為 省,B為 海峽。(2)臺灣省素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稱,同學們對其原因進行了探究,請完善以下思維導圖。① ,② ,③ 。(3)簡述京臺高鐵的通車對于祖國大陸和臺灣共同的意義。(4)臺灣必將回歸祖國懷抱。列舉一例中學生能夠加強祖國大陸與臺灣省聯系的措施。15.2024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會見馬英九一行。習近平總書記表示,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一路走來,書寫了海峽兩岸不可分割的歷史,鐫刻著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史實。如圖是臺灣省地理位置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臺灣島東臨太平洋,西隔④ 海峽與⑤ 省相望;⑧是釣魚島,位于臺灣島的 方向,它是我國固有的領土。(2)臺灣島的東部為山地,西部為平原,其農作物主要分布在 。(3)臺灣島盛產熱帶、亞熱帶水果,其主要原因是臺灣氣候為熱帶季風氣候和 。(4)請列舉臺灣一處著名的旅游景點 。期末核心考點 臺灣省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2小題)1.有關臺灣島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B.位于板塊內部少火山、地震C.河流短小,水能資源貧乏D.回歸線穿過,處于熱帶和亞熱帶【考點】臺灣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組成.【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中國的疆域與行政區劃.【答案】D【分析】臺灣到是我國第一大島嶼,它臨東海和南海,西隔臺灣海峽與祖國大陸相望;臺灣島地形以山地為主,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東部,主要為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解答】解:讀臺灣島地形以山地為主。故A錯誤;臺灣位于板塊交界處,多火山、地震。故B錯誤;島上河流短小,水能資源豐富。故C錯誤;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島的中南部,臺灣島以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故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臺灣省的概況,掌握臺灣的地形特點、河流特點等教材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2.下列正確表述臺灣省位置或范圍的是( )A.北回歸線從臺灣島中南部穿過B.臺灣省僅包括臺灣島和澎湖列島C.臺灣島西部與廣東省隔海相望D.臺灣島北臨臺灣海峽,南臨南海【考點】臺灣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組成.【專題】示意圖;中國的疆域與行政區劃.【答案】A【分析】臺灣省位于我國東南海域,主體是臺灣島。此外,還有周圍的澎湖列島、釣魚島、赤尾嶼、蘭嶼、綠島等200多個島嶼。臺灣海峽全部位于大陸架上,平均水深60米,北通東海,南接南海,是重要的海上交通航線。澎湖列島位于海峽東南部,扼海峽咽喉。【解答】解:根據所學知識,讀圖可知,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島中南部;臺灣省包括臺灣島、澎湖列島、釣魚島、赤尾嶼及周圍若干島嶼;臺灣島西部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隔海相望。綜上所述,A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考查臺灣省的概況,理解作答。3.下列有關臺灣島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臺灣山脈的走向為東西走向B.都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常受臺風侵襲C.多大江大河,水能資源豐富D.地勢東高西低【考點】臺灣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組成.【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中國的疆域與行政區劃.【答案】D【分析】臺灣省包括臺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臺灣島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臺灣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臺灣島的西部。【解答】解:臺灣山脈的走向為東北—西南走向。北回歸線穿過臺灣中南部,臺灣島位于我國溫度帶中的亞熱帶和熱帶,大部分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小部分地區屬于熱帶季風氣候。臺灣島地域小,地形以山地為主,氣候主要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較多。受地形和氣候的影響,臺灣河流短小,河流流速快,水量大,水能資源豐富。臺灣地形以山地為主,山地主要分布在臺灣島的中部和東部,平原主要分布在臺灣島的西部,臺灣地勢東高西低。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臺灣的地理特征,結合所學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4.下列關于臺灣的敘述,不可信的是( )A.臺灣河流短小,水流湍急,水能資源豐富B.日月潭、阿里山是臺灣著名的旅游景點C.臺灣屬亞熱帶、熱帶氣候,氣候濕熱、四季常綠D.臺灣省包括臺灣島、澎湖列島、釣魚島,隔臺灣海峽與廣東相望【考點】臺灣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組成.【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中國的疆域與行政區劃.【答案】D【分析】臺灣省包括臺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臺灣島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臺灣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臺灣島的西部。【解答】解:臺灣島地域小,地形以山地為主,氣候主要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較多。受地形和氣候的影響,臺灣河流短小,河流流速快,水量大,水能資源豐富。日月潭、阿里山是臺灣著名的旅游景點。北回歸線穿過臺灣中南部,臺灣島位于我國溫度帶中的亞熱帶和熱帶,大部分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小部分地區屬于熱帶季風氣候。臺灣島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臺灣的地理特征,結合所學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5.臺灣島是富饒的寶島,因物產豐富而享有盛譽,正確的是( )①盛產甘蔗被稱為東方甜島②水稻產量高被稱為海上米倉③魚肥米多被稱為魚米之鄉④水果種類多被稱為水果之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考點】臺灣的主要自然資源及分布.【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中國的疆域與行政區劃.【答案】B【分析】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島的南部,主要為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充足,適合各種農作物生長,物產豐富,被稱為富饒的寶島。自然環境優越,森林、礦產和水產資源十分豐富,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臺灣島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產稻米、甘蔗、茶葉和熱帶、亞熱帶水果。島上森林面積廣闊,一半以上的土地覆蓋著茂密的森林,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解答】解:臺灣島是一個富饒的寶島。臺灣島氣候屬于季風氣候,水熱充足,適合種植甘蔗,盛產甘蔗被稱為“東方甜島”,①正確;雨熱同期,水熱充足,主要糧食作物水稻,水稻產量高,被稱為“海上米倉”,②正確;“魚米之鄉”是長江三角洲的美稱,③錯誤;臺灣島盛產各種熱帶和亞熱帶水果,水果種類多被稱為“水果之鄉”,④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臺灣省的美稱,牢記即可。6.從臺灣旅游回來的小紅向同學介紹見聞,你認為與臺灣實際相符的是( )A.北臨東海,南臨南海,地形以平原為主B.森林資源豐富,有“亞洲天然植物園”之稱C.臺灣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D.臺灣的居民中,人口最多的是高山族【考點】臺灣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組成;臺灣的主要自然資源及分布.【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中國的疆域與行政區劃.【答案】B【分析】臺灣省位于我國東南海域,主體是臺灣島,此外,還有周圍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200多個島嶼,其中臺灣島是我國最大的島嶼;臺灣島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積占全部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臺灣省西部地區以平原為主。【解答】解:臺灣北臨東海,南臨南海,地形以山地為主,故A錯誤;臺灣的森林資源豐富,有“亞洲天然植物園”之稱,故B正確;臺灣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區,故C錯誤;臺灣居民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中主要是高山族,故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臺灣省概況,熟記教材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7.臺灣有“森林之海”的美稱,其森林樹種豐富的原因是( )①暖濕的季風氣候 ②島嶼眾多 ③山地垂直差異明顯 ④廣泛的國外引種.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考點】臺灣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組成.【專題】情境文字材料題;中國的疆域與行政區劃.【答案】D【分析】臺灣屬于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多,熱量充足,地形多為山地,臺灣山脈海拔高,森林呈垂直變化,臺灣的樹種豐富.臺灣島森林覆蓋率達55%,盛產樟、紅檜、扁柏等.其中,樟樹是臺灣最著名的樹種,紅檜是臺灣特有的樹種.【解答】解:臺灣屬于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多,熱量充足,地形多為山地,臺灣山脈海拔高,森林呈垂直變化,臺灣的樹種豐富。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臺灣樹種豐富的原因,理解記憶即可.8.下列關于臺灣省的描述,正確的是( )A.臺灣省的氣候為溫帶海洋性氣候B.地形以高原為主C.臺灣省約80%的人口祖籍為福建省D.主要的民族為高山族【考點】臺灣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組成.【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中國的疆域與行政區劃.【答案】C【分析】臺灣省包括臺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臺灣島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臺灣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臺灣島的西部。【解答】解:臺灣島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臺灣省的氣候主要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臺灣省的地形以山地為主;臺灣省距離福建省距離較近,約80%的人口祖籍是福建省;臺灣省主要民族是漢族,主要少數民族是高山族。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臺灣的地理特征,結合所學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9.關于臺灣省的敘述,錯誤的是( )A.東臨太平洋,西臨臺灣海峽B.臺灣島地形以平原為主C.少數民族主要是高山族D.臺灣省的經濟特點是“進口—加工—出口”【考點】臺灣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組成;臺灣的工業的分布和發展.【專題】中國的疆域與行政區劃.【答案】B【分析】臺灣省包括臺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臺灣島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且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島的中南部。【解答】解:臺灣東臨太平洋,西臨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A對;臺灣島地形以山地為主,B錯;臺灣的少數民族主要是高山族,C對;從60年代開始,臺灣利用自身的一些優勢條件,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導向型經濟,D對。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臺灣的有關地理特征,根據所學分析解答。10.臺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下表所示為臺灣20世紀50年代以來經濟發展歷程,讀圖表可知,20世紀90年代以來,臺灣經濟發展的特點是( )時間 主導產業 主要出口產品20世紀50年代 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 蔗糖、水果、稻米、樟腦20世紀60~90年代 出口加工工業 紡織服飾、玩具、日用電子消費品20世紀90年代以來 高新技術產業 軟件、晶圓、集成電路板A.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B.主要以農業和農產品加工為主C.出口高附加值產品D.投入的勞動力越來越多【考點】臺灣的工業的分布和發展.【專題】示意圖;中國的疆域與行政區劃.【答案】C【分析】臺灣經濟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發展特點:20 世紀 50 年代以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為主;60﹣90 年代發展出口加工工業;90 年代以來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解答】解: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主要是20世紀60﹣90年代臺灣經濟發展的特點;主要以農業和農產品加工為主是20世紀50年代臺灣經濟發展的特點;20世紀90年代以來,臺灣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軟件、晶圓、集成電路板等都屬于高附加值產品,所以此時臺灣經濟發展特點是出口高附加值產品;高新技術產業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對勞動力數量要求不高,而對勞動力素質要求高,并非投入的勞動力越來越多。綜上所述,C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考查20世紀90年代以來,臺灣經濟發展的特點,可牢記作答。11.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關于臺灣省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城市集中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B.臺灣經濟的特點是“進口—加工—出口”C.臺灣島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隔D.臺灣島上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考點】臺灣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組成.【專題】情境文字材料題;中國的疆域與行政區劃.【答案】A【分析】臺灣省位于中國東南沿海,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臺灣省的主體是臺灣島,還包括周圍的澎湖列島、釣魚島、赤尾嶼、蘭嶼、綠島等200多個島嶼,陸地面積約3.6萬平方千米。臺灣島是中國第一大島。【解答】解:臺灣省的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區。原因是西部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利于城市的建設和發展;而東部多山地,地形崎嶇,不利于大規模城市建設和人口集聚;臺灣經濟的特點是“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臺灣地域狹小,資源相對匱乏,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然后利用自身的勞動力、技術等優勢進行加工制造,最后將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以獲取經濟收益;臺灣島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臺灣海峽是連接東海和南海的重要水道;臺灣島上河流流程短、水流湍急。這是因為臺灣島面積較小,且地形以山地為主,落差大,所以河流流速快;同時降水豐富,河流水量大。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臺灣省的概況,結合題意理解作答即可。12.臺灣與祖國大陸淵源深厚,在文化方面的體現是( )A.漢堡、披薩受年輕人偏愛B.正式場合的著裝多是西裝C.部分人喜歡欣賞交響樂D.臺灣和福建等省的許多居民都尊奉媽祖【考點】臺灣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組成.【專題】情境文字材料題;中國的疆域與行政區劃.【答案】D【分析】臺灣和福建等省的許多居民都共同尊奉媽祖,這說明臺灣與大陸有文化淵源關系;臺灣省的居民中,漢族占97%,主要是福建、廣東兩省移民的后代,這說明臺灣與大陸有血緣關系;臺灣島原本與大陸連為一體,約幾百萬年之前,由于地殼變動,形成了臺灣海峽,但是海峽兩岸在經濟、文化上的聯系從未中斷,這說明臺灣與大陸有地緣關系。【解答】解:1895年臺灣被日本侵占,直至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才回歸祖國,臺灣和福建等省許多居民都共同供奉媽祖,說明了臺灣與祖國大陸的歷史與文化淵源關系,媽祖文化是勞動人民千百年來尊崇、信仰媽祖過程中遺留和傳承下來的物質及精神財富的總稱,是中華民族重要文化瑰寶之一。漢堡、披薩是西方的飲食文化習慣,西裝是西方的傳統文化服飾,交響樂是西方的音樂文化品種,都不能反應臺灣與祖國大陸在文化生的淵源深厚。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臺灣與祖國大陸的文化關系,解答此題的方法是結合自己的生活常識和所見所聞理解解答。二.解答題(共3小題)1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坐上那動車去臺灣,就在那2035年,去看看那外婆澎湖灣……”。歌曲《2035去臺灣》的走紅,引發國人對“十三五”規劃的京臺(北京—臺北)高鐵高度關注。圖1為京臺高鐵示意圖,京臺高鐵要完成通車需跨越的海峽是 臺灣海峽 。(2)臺灣省的蘭嶼島,至今保留著一種傳統的“地窖式”民居,房屋主體位于地下1.5~2米處,屋頂僅高出地面0.5米,用鐵皮覆蓋,極具特色。蘭嶼島上的“地窖式”特色民居主要是為了防止 臺風 (氣象災害)的侵襲。(3)臺灣島人口空間分布呈東西分布不均的特點。結合圖2,從地形的角度,說明東部和西部城市分布差異的主要原因。(4)臺灣曬鹽業發達,布袋鹽場是臺灣省最大的鹽場。海水曬鹽依靠自然蒸發,受地理環境影響很大。結合右圖,說明布袋鹽場為什么具備曬鹽的條件。【考點】臺灣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組成;臺灣的主要自然資源及分布.【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中國的疆域與行政區劃.【答案】(1)臺灣海峽;(2)臺風;(3)臺灣島西部以平原為主,地形平坦,有利于城市建設和發展,城市分布較多;東部以山地為主,地形崎嶇,不利于城市建設和發展,城市分布較少;(4)布袋鹽場位于臺灣島西部平原,地勢平坦開闊;位于背風坡,降水相對較少,晴天多,光照充足,蒸發旺盛。【分析】臺灣省包括臺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臺灣島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臺灣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臺灣島的西部。【解答】解:(1)臺灣省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京臺高鐵要完成通車需跨越的海峽是臺灣海峽。(2)臺灣島位于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夏秋季節多臺風。蘭嶼島上的“地窖式”特色民居,房屋主體位于地下,屋頂僅高出地面一點且用鐵皮覆蓋,主要是為了防止臺風的侵襲。(3)從地形角度看,臺灣島西部以平原為主,地形平坦開闊,有利于城市建設和發展,所以城市分布較多;而東部以山地為主,地形崎嶇,不利于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城市分布較少。(4)布袋鹽場具備曬鹽的條件:從地形上看,布袋鹽場位于臺灣島西部平原,地勢平坦開闊,有利于曬鹽;從氣候上看,這里位于背風坡,降水相對較少,晴天多,光照充足,蒸發旺盛,有利于海水蒸發曬鹽。故答案為:(1)臺灣海峽;(2)臺風;(3)臺灣島西部以平原為主,地形平坦,有利于城市建設和發展,城市分布較多;東部以山地為主,地形崎嶇,不利于城市建設和發展,城市分布較少;(4)布袋鹽場位于臺灣島西部平原,地勢平坦開闊;位于背風坡,降水相對較少,晴天多,光照充足,蒸發旺盛。【點評】本大題以臺灣簡圖、京臺(北京—臺北)高鐵等為材料,共設置四道小題,涉及臺灣的位置和范圍、臺灣的氣候、臺灣的城市分布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程度。14.根據《國家公路網規劃》顯示,京臺高速公路計劃于2035年通車,同時,京臺高鐵也計劃于2035年建成。屆時,坐著高鐵前往寶島臺灣不再是夢想。讀臺灣省示意圖和北回歸線穿過地區地形剖面圖,完成下列小題。(1)沿北回歸線臺灣省地形剖面圖中,A為 福建 省,B為 臺灣 海峽。(2)臺灣省素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稱,同學們對其原因進行了探究,請完善以下思維導圖。① 亞熱帶 ,② 季風 ,③ 山地 。(3)簡述京臺高鐵的通車對于祖國大陸和臺灣共同的意義。(4)臺灣必將回歸祖國懷抱。列舉一例中學生能夠加強祖國大陸與臺灣省聯系的措施。【考點】臺灣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組成;臺灣省的氣候特征.【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中國的疆域與行政區劃.【答案】(1)福建;臺灣;(2)亞熱帶;季風;山地;(3)帶動兩岸經濟發展;促進文化交流;推動兩岸旅游業發展;為人們出行提供便捷;(4)積極參與海峽兩岸交流活動;了解歷史,正確認識海峽兩岸關系;宣傳正確的海峽兩岸關系價值觀。【分析】臺灣省包括臺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臺灣島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臺灣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臺灣島的西部。【解答】解:(1)由圖可知,臺灣省東臨太平洋,西隔B臺灣海峽與A福建省相望,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峽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2)由圖可知,臺灣省位于北回歸線附近,地處我國的熱帶和①亞熱帶,東臨太平洋,②季風氣候顯著,雨熱同期,水熱充足,地形以③山地為主,氣候的垂直性變化顯著,植被類型多樣,樹種豐富,被稱為“亞洲天然植物園”。(3)京臺高鐵的通車將極大地縮短兩岸之間的時空距離,促進人員往來和經貿交流,帶動兩岸經濟發展;促進文化交流;推動兩岸旅游業發展;為人們出行提供便捷,有助于增進兩岸同胞的親情和友情,推動兩岸關系朝著和平統一的方向發展。(4)中學生可以通過參與或組織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參與兩岸志愿服務活動,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如微博、微信等,建立兩岸青少年交流群組,分享日常生活、學習經驗,縮小心理距離;了解歷史,正確認識海峽兩岸關系;宣傳正確的海峽兩岸關系價值觀等。故答案為:(1)福建;臺灣;(2)亞熱帶;季風;山地;(3)帶動兩岸經濟發展;促進文化交流;推動兩岸旅游業發展;為人們出行提供便捷;(4)積極參與海峽兩岸交流活動;了解歷史,正確認識海峽兩岸關系;宣傳正確的海峽兩岸關系價值觀。【點評】本題以臺灣島地形及北回歸線穿過地區地形剖面圖為材料,涉及臺灣的位置、地形、交通、祖國大陸與臺灣的交流合作等知識點,考查學生讀圖識圖能力,培養區域認知核心素養。15.2024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會見馬英九一行。習近平總書記表示,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一路走來,書寫了海峽兩岸不可分割的歷史,鐫刻著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史實。如圖是臺灣省地理位置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臺灣島東臨太平洋,西隔④ 臺灣 海峽與⑤ 福建 省相望;⑧是釣魚島,位于臺灣島的 東北 方向,它是我國固有的領土。(2)臺灣島的東部為山地,西部為平原,其農作物主要分布在 西部平原 。(3)臺灣島盛產熱帶、亞熱帶水果,其主要原因是臺灣氣候為熱帶季風氣候和 亞熱帶季風氣候 。(4)請列舉臺灣一處著名的旅游景點 日月潭、阿里山、臺北故宮博物院等 。【考點】臺灣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組成;臺灣的主要自然資源及分布.【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中國的疆域與行政區劃.【答案】(1)臺灣;福建;東北;(2)西部平原;(3)亞熱帶季風氣候;(4)日月潭、阿里山、臺北故宮博物院等。【分析】臺灣省包括臺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臺灣島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臺灣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臺灣島的西部。【解答】解:(1)讀圖分析,臺灣島位于我國東南部,東臨太平洋,西隔④臺灣海峽與⑤福建省相望,是我國第一大島。釣魚島,位于臺灣島的東北方向,是我國固有的領土。(2)臺灣島的東部為山地,西部為平原,西部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合農業發展,因此農作物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3)讀圖分析,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島,臺灣島的氣候類型主要為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這兩種氣候類型非常適合熱帶和亞熱帶水果的生長。(4)臺灣有許多著名的旅游景點,例如阿里山、日月潭、臺北101、臺北故宮博物院等。故答案為:(1)臺灣;福建;東北;(2)西部平原;(3)亞熱帶季風氣候;(4)日月潭、阿里山、臺北故宮博物院等。【點評】本大題以臺灣省地理位置圖為材料,設置四道小題,涉及臺灣島的位置、農業、氣候等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