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六年級上冊3古詩詞三首《宿建德江》教學設計【單元要素】背起行裝出發吧,去觸摸山川湖海的心跳。【教學目標】1、使學生了解古詩的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2、體會詩的意境,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教學重難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的意境,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教學過程】一、初讀詩。(一)讀一讀這首詩,詩人在哪?課題《宿建德江》得知,在建德江。(二)為什么在江上呢?讀第一句,移舟泊煙渚,得知人在船上。(三)可見詩人此時正漂泊他鄉,如果此時一個人在他鄉,在江邊的船上寄宿,連一個旅店都沒有,你的心情怎么樣?孤獨。(四)如果此時又來一些煙霧,你會覺得怎樣?孤單寂寞。(五)詩人漂泊他鄉,來到江邊,停下來休息、思考。詩人看到了什么?煙,日暮,野曠,天,樹,江,月。霧氣籠罩;夕陽西下;原野空曠;樹木孤立;江水清澈;明月相伴。(六)此時此景,詩人會產生什么樣的情感?愁。哪個字體現愁的情感?來自日暮客愁新中的愁。(七)愁從何來?一,人在旅途的思念;二,人在異鄉的孤寂;三,日暮之時的新愁;四,空無一人,增加愁緒;五,江月相伴,清冷之愁。(八)詩人的愁有這么多,在夜晚,一個人漂泊在江邊,詩人說的新愁是什么?查找資料,公元730年,孟浩然離家去洛陽,想求得一官半職,但又一次未成功,只能回家,途中經過建德江,他對前途感到迷茫。這首詩已經明確告訴我們,他的新愁: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新愁加上思鄉,按理說詩人的愁已經非常濃郁了。二、再讀詩。(一)愁本來已經很濃郁了,請再讀詩,讀完詩,愁還有那么濃嗎?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兩句詩中有"野曠""天""江"等開闊景象,讀起來愁也變淡了。(二)是什么讓愁化解了?近人之月,清澈之江,空曠原野,孤傲之樹慰藉了他,給了他心情的調整,對自然的熱愛和理解將自己的愁怨化解了。(三)聯系詩人和人文主題。他在山水中釋懷了,放置自己的心,他歸田原居,寫下了許多五言,簡單的,純粹,干凈的田園詩。這些詩都是在這一時期創作的,可見詩人在入世時一展抱負,在出世時也可以寄情山水。來吧,背起行裝出發吧,去觸摸山川湖海的心跳。讓山水蕩滌我們的靈魂,給我們"回家"指明方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