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借助注釋理解詩意,想象畫面,感受西湖夏季一場雨的特點。3.品讀詩句,體會詩中蘊含的思想情感。教學重點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借助注釋理解詩意,想象畫面,感受西湖夏季一場雨的特點。教學難點品讀詩句,體會詩中蘊含的思想情感。教學過程一 、導入新課古往今來,許多詩人用詩歌描繪過雨。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描寫雨的詩句嗎 預設: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杜甫《春夜喜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過渡: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蘇軾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看看蘇軾筆下的雨有什么特點。二 、簡介作者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 才多藝。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 一改詞的婉約之風,與南宋辛棄疾并稱“蘇辛”,同為豪放派詞人。三 、朗讀詩歌1.自由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2.指導書寫:翻、遮3.同桌互讀,相互正音。4.指名朗讀,相機評價。5.全班齊讀。四、解析詩意1.借助注釋,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2.小組討論交流,全班匯報。黑云像打翻的墨水還未完全遮住山巒,白色的雨點如同珍珠般亂跳著,紛紛揚揚落入船中。突然一陣狂風卷起,把 云和雨一并吹散。望湖樓下的湖面平靜得宛如一面鏡子,天空和云朵在鏡中倒映出來。3.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描繪了怎樣一幅畫面。預設:烏云密布——大雨傾盆——云散風停——湖光山色五、整體感知,詩情畫意蘇軾曾經評價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的這首詩同樣具有“詩中有畫”的特點。請同學們細細地品讀這首詩,一邊讀一邊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A、黑云翻墨未山①云是怎樣的?(黑云,像倒翻的墨汁似的翻滾著)②好一個“翻墨”,墨汁倒翻是怎樣的景象?這是怎樣的場面?(天色驟變,像潑翻的墨汁似的黑云一下子堆積到空中,但遠處的群山還沒有被遮住。)③看著圖,誰能讀出這種迅猛之勢來?B、白雨跳珠亂入船①雨怎樣的雨?(像跳動的玉珠般的雨點)②詩人說白雨像跳珠,這里的“白”字用得巧妙,水是無色的,什么樣的雨才是“白雨”呢?(大而急的雨)③在這兩行詩中,作者連用了兩個比喻,你覺得妙不妙?妙在哪里?(兩個比喻,既寫出天氣驟變的緊張氣氛,又烘托出詩人飲酒賞雨的喜悅心情。)④剛才還是黑云翻墨,一眨眼已是白雨跳珠,真有趣!誰來讀讀。⑤聽著你們的朗讀,我仿佛看到了一場暴雨的到來!玉珠飛濺,觸手可及!真是大珠小珠落西湖呀!C、卷地風來忽吹散①風又是怎樣的?(卷地)②卷地而來的大風忽然之間把什么吹散了?(云、雨)③從“忽”字中你又讀懂了什么?(寫出了天色變化極快,顯示了風的威力。)D、望湖樓下水如天。①轉眼功夫,站在望湖樓上向下俯瞰,這一池的西湖水呀,又是怎樣的了呢?(如天)②是啊,天映水,水連天,忽然之間,平靜的西湖,就像雨后的長空一樣明凈.③那這夏日的西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暴雨來去匆匆、風云變幻莫測、陰晴瞬息萬變……)3. 讓我們一起再次感受這場西湖大雨的奇妙,領略雨前、雨中、雨后的奇異景象。跟著音樂一起讀一讀整首詩。(配樂誦讀)六、拓展延伸你還知道哪些描寫雨的詩句 預設: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過渡:同學們,古人喜歡以自然景觀入詩,借景抒情。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詩就是蘇軾借暴雨后的西湖景色來表達 自己的喜悅之情的。七、主題總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這首詩描寫了西湖在雨前、雨中和雨后的景象,抒發了作者對西湖美景的喜愛之情。八、布置作業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2.搜集蘇軾的其他詩,摘抄下來。板書設計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黑云——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狂風——忽吹散 :湖水 — — 鏡未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