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考核心考點 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一.選擇題(共19小題)1.(2025春 渝中區校級月考)化學小組為探究鋁、銅、銀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方案。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同學們認為無需進行實驗丙也能得到準確結論B.實驗乙中觀察到的現象為銅絲表面附著銀白色固體,溶液由無色變為由藍色C.實驗結束后,甲、乙兩試管得到的溶液質量均比原來增大D.實驗前鋁絲需要打磨,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膜2.(2025春 重慶校級月考)金屬Ni、Mn分別放入另外2種金屬X、Y的化合物溶液中,反應的結果和有無金屬析出的情況如右表。它們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X的化合物溶液 Y的化合物溶液Ni 無 無Mn 無 有A.Mn>Y>Ni>X B.Ni>Y>Mn>X C.X>Mn>Y>Ni D.X>Mn>Ni>Y3.(2025 西城區模擬)下列金屬中,活動性最弱的是( )A.鐵 B.銀 C.鋅 D.銅4.(2025 北京校級模擬)下列實驗組合中,能得出鋁、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是(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③5.(2025 北碚區模擬)化學興趣小組利用置換反應來判斷Fe、M、N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設計了下圖所示的5種方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方案①能反應,則方案③一定能反應B.僅憑方案②,無法確定N與Fe的活動性順序C.結合方案④、⑤,一定能夠判斷M和N的活動性D.若方案②、④均不能反應,則活動性:N>Fe>M6.(2025 碑林區三模)現欲探究鋁、鐵的金屬活動性順序,下列實驗方案能得出兩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的是( )A.將鋁片和鐵片分別放入等體積等濃度的稀鹽酸中,觀察反應劇烈程度B.將鋁片和鐵片分別放入蒸餾水中,觀察是否有氣泡產生C.將鋁片和鐵片分別放入等體積等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中,觀察是否有氣體產生D.將鋁片和鐵片分別放入等體積等濃度的硫酸銅溶液中,觀察是否有紅色固體析出7.(2025 恩施市一模)清代醫學著作《本草綱目拾遺》中“強水(指強酸性的液體)”的條目下記載“性最猛烈,能蝕“五金”。“五金”是指金、銀、銅、鐵、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強水”可能是NaOH溶液B.“五金”中化學性質最穩定的是鐵C.用銅、錫和FeCl2溶液,可驗證銅、鐵、錫的金屬活動性D.銀飾的打制過程主要利用了銀的延展性8.(2025 尤溪縣一模)下列物質中不能用金屬與稀鹽酸反應直接生成的是( )A.ZnCl2 B.FeCl2 C.CuCl2 D.MgCl29.(2025春 越秀區校級月考)如圖圖像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A.A——分別向等質量鋅粉、鎂粉和鋁粉中加入足量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B.B——向一定量的硫酸銅溶液中加入鋅C.C——向稀硫酸中加入蒸餾水后溶液的pHD.D——20℃時,向一定量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鉀10.(2025春 渝中區校級月考)下列四個圖像中,能正確表示反應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A.氧氣的溶解度與溫度和壓強的關系 B.將少量CaO固體加入飽和石灰水中 C.分別向等質量的氧化鎂、氫氧化鎂固體中加相同質量分數的稀鹽酸 D.向等質量的鎂粉和鐵粉中分別逐滴加入相同質量分數的稀鹽酸至過量A.A B.B C.C D.D11.(2025 蘇州一模)將鎂條和稀鹽酸先后加入如圖1所示的裝置中(裝置氣密性良好),用壓強傳感器測得密閉容器內壓強與時間的關系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剛注入鹽酸瞬間壓強迅速上升是因為產生大量H2B.bc段反應速率比ab段反應速率快C.cd段壓強減小是因為溫度降低D.a點和c點溶液中的溶質均只有MgCl212.(2025 白云區一模)鈷(Co)的金屬活動性與鐵相似,鈷的部分化合物相關性質如下表。下列預測合理的是( )物質 CoO Co(OH)2 CoCl2 CoCO3溶解性 難溶,灰綠色固體 難溶,粉紅色固體 易溶,溶液呈粉紅色 難溶,粉紅色固體A.Co能從AgCl中置換出AgB.Co(OH)2能由Co與氫氧化鉀溶液反應制得C.CoCO3與鹽酸混合產生氣泡,溶液變為粉紅色D.Co(OH)2能使酚酞試液變紅13.(2025 瑤海區模擬)小明同學取鎂、鋁、鋅三種金屬,分別放入盛有質量和質量分數都相等的稀鹽酸的錐形瓶中,實驗裝置如圖1,采集數據,得到如圖2所示的氣壓變化曲線。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曲線A對應金屬鋅與稀鹽酸反應B.反應后錐形瓶內的氣體可直接點燃C.曲線AM段壓強變小是因為錐形瓶口的橡膠塞被彈出D.曲線B前200s壓強變化不明顯,主要是鹽酸與氧化鋁反應14.(2025 蘭陵縣一模)相同條件下,分別將打磨過的等質量的鐵片、鎂片、鋅片和等體積、等濃度的足量稀硫酸反應,測得一段時間后產生氣體壓強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A、B、C分別表示鎂、鋅、鐵與酸反應B.最終產生氫氣質量大小關系是A>C>BC.反應后所得鹽溶液中溶質質量大小關系是A>B>CD.三條曲線達到最大值后逐漸下降說明了金屬與酸反應放熱15.(2025 新城區模擬)金屬制品在生產、生活中處處可見。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純鋁片和鋁合金片互相刻畫比硬度時,鋁合金片上有劃痕B.“真金不怕火煉”,說明金的金屬活動性很弱,化學性質穩定C.驗證Fe>Cu>Ag,將鐵絲分別插入硝酸銅、硝酸銀溶液中D.銅粉中混有少量的木炭粉,可用充分灼燒的方法除去木炭粉16.(2024秋 茂南區期末)學習了金屬活動性后,小華以丙為“數軸”的原點將活動性順序中的金屬分為兩部分(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小華選擇的原點丙是HB.將甲加入稀鹽酸中,有氣泡產生,溶液變為淺綠色C.要驗證Zn與乙的活動性強弱,可將乙加入ZnSO4溶液中D.在自然界中丁主要以單質形式存在17.(2025春 岳陽校級月考)下列是利用數軸表示物質或元素的相關性質或含量,其中表示正確的是( )A.金屬活動性B.硫的化合價C.含碳量%D.地殼中元素含量18.(2025 銀川一模)下列各組合能驗證Zn、Fe、Cu三種金屬活動性強弱的是( )①稀鹽酸、鋅粉、鐵粉、銅粉②Zn、FeSO4溶液、Cu③ZnSO4溶液、Fe、Cu(NO3)2溶液④ZnSO4溶液、Fe、Cu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9.(2025 渝中區二模)下列圖像中有關量的變化趨勢正確的是( )A.向稀鹽酸中加水稀釋B.向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C.向等質量的鎂粉和鐵粉中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至過量D.向飽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二.實驗題(共2小題)20.(2025 方山縣二模)探究“鋁、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實驗方法:①將一根用砂紙打磨過的鋁絲浸入硫酸銅溶液中(如圖1),一段時間后取出,觀察現象;②將一根潔凈的銅絲浸入硝酸銀溶液中(如圖2),一段時間后取出,觀察現象;③將另一根潔凈的銅絲浸入硫酸鋁溶液中,一段時間后取出,觀察現象。(1)實驗原理:圖2實驗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實驗現象:圖1實驗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3)實驗結論: 。【問題與思考】(4)用砂紙打磨鋁絲的目的是 。(5)圖1、圖2中發生的反應屬于哪種基本反應類型? 。21.(2025春 臨澧縣期中)為探究Fe、Cu、Ag的金屬活動性強弱,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做了如圖實驗:(1)若實驗所用的金屬絲外面有銹,實驗前需 。(2)甲實驗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通過甲、乙實驗探究,可得出三種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4)若采用丙實驗方案也可得出相同結論,則金屬C是 。三.科學探究題(共7小題)22.(2025 鶴山市一模)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要探究Al、Fe、Cu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方案。【實驗與探究】(1)試管乙中觀察到的現象是:鐵表面有 析出,溶液由藍色變成 色;試管乙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同學們經討論后認為該方案可以優化, (填“甲”、“乙”或“丙”)試管的實驗是多余的;實驗得出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拓展與應用】(3)去掉多余的實驗,同學們將另外兩支試管中反應后的物質倒入同一大燒杯中,一段時間后過濾,得到不溶物和濾液。為了探究不溶物的成分,同學們經討論后認為可向不溶物中加入稀硫酸。ⅰ.若無氣泡產生,則不溶物的成分是 。ⅱ.若有氣泡產生,則下列對不溶物的成分判斷正確的是 (填字母序號)。A.一定含有Cu,可能含有Al、FeB.一定含有Cu、Fe,可能含有AlC.一定含有Fe,可能含有Cu、AlD.一定含有Cu、Fe,不可能含有Al(4)實驗C中,在杠桿的兩端分別掛著質量和體積都相同的鐵球和鋁球(ρ鐵>ρ鋁),此時杠桿平衡。將兩球分別同時浸入mg5%稀硫酸中,直至兩個燒杯中均無氣泡留出。移走燒杯(懸掛球的線無損),發現兩球的外形變化不大且無孔洞出現。①一定空心的球是 (填“鐵球”或“鋁球”)。②最終,杠桿的 (填“M”或“N”)端下沉。23.(2025 西安校級模擬)化學興趣小組同學在探究Mg、Cu、Ag的活動性順序時,做了如下兩個實驗,并由此展開了一系列學習探究活動。【交流討論】(1)你認為通過上述實驗 (填“能”或“不能”)得出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拓展探究】上述實驗后,同學們想對廢液進行處理與回收,于是同學們將甲、乙中的溶液倒入同一燒杯中。同學們認為應該先確定廢液中是否含有未反應完的CuSO4和AgNO3,為此,他們進行了實驗:【活動與探究】(2)實驗1:取少量廢液于試管中,加入稀鹽酸,觀察到無明顯現象,得出結論: 。實驗2:取少量廢液于試管中,加入Ba(NO3)2溶液,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生,得出結論:廢液中含有未反應完的CuSO4。【反思評價】(3)討論后大家一致認為實驗2所得結論不合理,你認為理由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4)同學們嘗試從廢液中回收Cu,將過量的鎂粉加入廢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濾渣中存在的金屬是 。【拓展遷移】(5)為繼續研究金屬的化學性質,興趣小組的同學們進行了金屬與鹽溶液反應的實驗(如圖所示),待反應停止后同學們將所得混合物倒入同一燒杯中,充分混合后分離得到濾渣m和濾液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A.若濾液為無色,則濾渣m組成情況可能有3種B.若濾渣m中有紅色固體,則濾液n中無法確定的金屬離子有兩種C.試管1和試管2中的反應停止后,所得固體質量之和一定不大于濾渣m的質量24.(2025 長沙縣模擬)金屬材料被廣泛應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這不僅是因為其優良的物理性能,還與它們的化學性質密切相關。在學習金屬的腐蝕與防護時,同學們了解到自行車鋼圈通常通過鍍鉻來防銹。為了探究鉻與常見金屬鐵、銅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的相對位置關系,開展了以下探究活動。【查閱資料】鉻(Cr)是一種銀白色金屬,在空氣中能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可阻止鉻進一步被氧化;鉻在化合物中通常顯+2價。鉻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藍色的硫酸亞鉻(CrSO4)溶液。【提出問題】鐵、鉻、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是怎樣的?【作出猜想】猜想一:Fe>Cu>Cr;猜想二:Fe>Cr>Cu;猜想三:(1) 。【實驗探究】取大小相同的三種金屬薄片,用砂紙打磨光亮后,分別進行如下實驗:實驗方案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A.將鉻片放入稀硫酸中 鉻片表面產生氣泡較快,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猜想三正確B.將鐵片放入稀硫酸中 (2) C.將銅片放入稀硫酸中 無明顯現象【討論交流】甲同學認為,只要選用三種試劑進行實驗就可以得出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這三種試劑中有一種是鹽溶液,該鹽溶液為(3) (填化學式)溶液。【總結與歸納】由上述實驗及交流得出比較金屬活動性強弱的常見方法有:①利用金屬和酸反應情況進行比較;②利用金屬和鹽溶液反應情況進行比較。【拓展應用】Ⅰ.在硫酸銅溶液和硫酸鋁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濾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4) 。為了驗證濾渣中可能存在的固體,下列可以選用的試劑有(5) 。A.氫氧化鈉溶液B.硫酸亞鐵溶液C.氯化銅溶液D.鹽酸Ⅱ.鉻在工業生產中主要用作合金添加劑,可顯著提升金屬性能。例如,鉻鋼具有良好的硬度和耐腐蝕性,可用于制造機械零件、刀具等。請你再舉一例合金在生活中的應用:(6) 。25.(2025 尤溪縣一模)某實驗小組對鉻(Cr)、鋁、鐵的金屬活動性順序進行實驗探究。資料顯示硫酸亞鐵(FeSO4)溶液顯淺綠色,硫酸鉻(CrSO4)溶液顯藍色,請補充下列實驗報告。【猜想】結合已知的金屬活動性順序,小組同學作出如下猜想。猜想一:Cr>Al>Fe。猜想二: 。猜想三:Al>Fe>Cr。【實驗】實驗內容 現象 結論實驗一 向試管中加入適量_____溶液,將鉻片浸入溶液中 鉻片上有黑色固體產生溶液由淺綠色變成藍色 猜想三錯誤實驗二 向試管中加入適量Al2(SO4)3溶液,將鉻片浸入溶液中 無明顯現象 猜想_____錯誤(1)實驗一的“實驗內容”中加入的試劑是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實驗二中,猜想 錯誤。【結論】(3)將Cr、Al、Fe分別填如圖金屬活動性順序方框中。【反思】(4)用砂紙打磨金屬片的目的是 。(5)小清認為另選用三種試劑進行實驗,也可以得出Cr、Al、Fe三種金屬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的相對位置關系,這三種試劑可以是 。26.(2025 銀川一模)從青銅時代的司母戊鼎,到鐵器時代的鐵馬金戈,再到近現代航空航天領域鋁鎂合金的輕裝上陣,金屬鑄就人類輝煌的過去,支撐著現代文明大廈。某化學興趣小組對鐵、鋁、銅三種常見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產生興趣,想通過實驗來證明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提出問題】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如何呢?【實驗探究】同學們將打磨過的粗細和長短均相同的鐵絲、鋁絲、銅絲分別插入等體積、等濃度的稀硫酸中,觀察現象。下面是實驗記錄表,請完成表中空白。實驗操作實驗現象 緩慢產生少量氣泡,溶液變為 色 快速產生大量氣泡 無現象【實驗結論】分析上述現象,得出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討論交流】寫出鐵絲插入稀硫酸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基本類型為 。【反思改進】有同學提出利用金屬和鹽溶液反應也可以驗證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于是大家做了如圖實驗。(1)若鋁絲足量,則甲中充分反應后的現象是 ,乙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有同學思考后認為 (填“甲”“乙”或“丙”)實驗是多余的,不需要進行該實驗也能驗證出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27.(2025 興慶區校級一模)學習小組在實驗室探究銅、鋅、銀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設計與實驗】同學們設計并進行下圖所示實驗(實驗中所用金屬均已用砂紙打磨)。【解釋與結論】(1)實驗Ⅱ中實驗現象是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由實驗Ⅰ、Ⅱ的現象得出三種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反思與交流】(2)請你另設計一個實驗方案驗證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寫出所用試劑即可)。(3)某同學又取了金屬M放入試管中,滴加稀硫酸,發現有氣泡產生,請你推測:金屬M (填“能”或“不能”)與硫酸銅溶液發生化學反應;如果M是鋁,請寫出鋁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拓展與延伸】(4)同學們用不同形狀的鋅和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稀硫酸在室溫下進行實驗,探究鋅與稀硫酸反應快慢的影響因素,實驗記錄表:實驗編號 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均取20mL) 鋅的形狀(均取1g) 氫氣的體積(mL)(均收集3分鐘)① 20% 鋅粒 31.7② 20% 鋅片 50.9③ 30% 鋅粒 61.7④ 30% 鋅片 79.9實驗①②對比說明 ;要比較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稀硫酸對反應快慢的影響,應選擇的實驗編號是 。由此得出不同形狀的鋅和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稀硫酸都會影響反應快慢。28.(2025 灌云縣一模)某興趣小組想通過實驗對鐵、銅、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進行探究,現提供的試劑有:鐵粉、銅絲、鋅粒、20%稀硫酸、CuSO4溶液、ZnSO4溶液、FeSO4溶液。(1)甲同學采用“一液加兩固”的方案進行實驗:實驗1:將銅絲加入FeSO4溶液中,現象是 ;實驗2:將鋅粒加入FeSO4溶液中,溶液逐漸由淺綠色變無色;反應方程式為 。通過實驗1和實驗2,得到的結論是 。(2)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實驗現象不夠明顯,他設計了“一固加兩液的方案”。請補充完整。實驗3:將鐵粉加入 溶液中,無明顯現象;實驗4:將 加入CuSO4溶液,析出紅色固體,溶液由藍色變成淺綠色。(3)丙同學將實驗3和實驗4實驗后兩支試管中的物質倒在一個潔凈的燒杯中,發現燒杯內的紅色固體明顯增多。充分反應后過濾,選擇上述提供的試劑分別對濾渣和濾液的成分展開了探究。【作出猜想】猜想一:濾渣中一定有銅;猜想二: 。【進行實驗】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向濾渣中加 有氣泡產生 猜想二正確(4)丁同學通過與大家交流學習,他認為已掌握了比較金屬活動性的正確方法,于是嘗試設計了一種“三固加一液的方案”:用鐵粉、銅絲、鋅粒分別與等質量20%稀硫酸進行實驗,你認為是否合理,說說你的理由 。中考核心考點 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9小題)1.(2025春 渝中區校級月考)化學小組為探究鋁、銅、銀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方案。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同學們認為無需進行實驗丙也能得到準確結論B.實驗乙中觀察到的現象為銅絲表面附著銀白色固體,溶液由無色變為由藍色C.實驗結束后,甲、乙兩試管得到的溶液質量均比原來增大D.實驗前鋁絲需要打磨,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膜【考點】金屬活動性強弱的判斷.【專題】金屬與金屬材料.【答案】C【分析】根據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進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實驗甲中鋁絲能置換出硫酸銅溶液中的銅,說明鋁的活動性比銅強;實驗乙中銅絲能置換出硝酸銀溶液中的銀,說明銅的活動性比銀強。無需進行實驗丙,通過甲、乙實驗就能得出鋁>銅>銀的活動性順序,故選項正確;B、實驗乙中銅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所以觀察到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硝酸銅溶液呈藍色 ),銅絲表面附著銀白色固體(銀 ),故選項正確;C、實驗甲中,鋁與硫酸銅反應,2Al+3CuSO4=Al2(SO4)3+3Cu,每54份質量的鋁反應會置換出192份質量的銅,反應后溶液質量減小;實驗乙中,銅與硝酸銀反應,Cu+2AgNO3=Cu(NO3)2+2Ag,每64份質量的銅反應會置換出216份質量的銀,反應后溶液質量也減小,故選項錯誤;D、鋁在空氣中易與氧氣反應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實驗前鋁絲打磨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否則會影響鋁與其他物質的反應,故選項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金屬活動性應用,明確金屬活動性應用“反應則活潑、不反應則不活潑”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2.(2025春 重慶校級月考)金屬Ni、Mn分別放入另外2種金屬X、Y的化合物溶液中,反應的結果和有無金屬析出的情況如右表。它們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X的化合物溶液 Y的化合物溶液Ni 無 無Mn 無 有A.Mn>Y>Ni>X B.Ni>Y>Mn>X C.X>Mn>Y>Ni D.X>Mn>Ni>Y【考點】金屬活動性強弱的判斷.【專題】金屬與金屬材料.【答案】C【分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只有氫前的金屬才可以和稀酸溶液反應生成氫氣,只有前面的金屬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屬從鹽溶液中置換出來,根據這一規律可以根據反應的能否發生來判斷金屬的活動性強弱。【解答】解:由題意可知,將金屬Ni放入X、Y的化合物溶液中,都無金屬析出,說明X、Y的活動性比Ni強,將金屬Mn放入X的化合物溶液中,無金屬析出,說明X的活動性比Mn強,將Mn放入Y的化合物溶液中,有金屬析出,說明Mn的活動性比Y強,綜合以上分析可知,X的金屬活動性比Mn強,Mn的金屬活動性比Y強,Y的金屬活動性比Ni強,所以它們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X>Mn>Y>Ni,C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根據反應的能否發生來判斷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從而培養學生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靈活應用能力.3.(2025 西城區模擬)下列金屬中,活動性最弱的是( )A.鐵 B.銀 C.鋅 D.銅【考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專題】金屬與金屬材料.【答案】B【分析】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進行分析比較.【解答】解:由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則可知這幾種金屬活動性大小為:Zn>Fe>Cu>Ag,所以:A、金屬活動性最弱的不是鐵,故A錯誤;B、金屬活動性最弱的是銀,故B正確;C、鋅是這幾種金屬中活動性最強的,故C錯誤;D、金屬活動性最弱的不是銅,故D錯誤。故選:B。【點評】熟記金屬活動性順序,并且要學會應用.4.(2025 北京校級模擬)下列實驗組合中,能得出鋁、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是(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③【考點】金屬活動性強弱的判斷.【專題】金屬與金屬材料.【答案】C【分析】根據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中的氫,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根據金屬和酸反應、金屬和鹽反應的條件;A、①鋁絲和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鋁的位置排在氫的前面;④銅絲和硝酸銀溶液反應,能置換出銀,銅的金屬活動性比銀強,但無法確定鋁和銅的活動性強弱,故選項錯誤。B、②銅和稀硫酸不反應,銅的位置排在氫的后面;④銅絲和硝酸銀溶液反應,能置換出銀,銅的金屬活動性比銀強,但無法確定鋁和銅的活動性強弱,故選項錯誤。C、③鋁絲和硫酸銅反應能置換出銅,鋁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④銅絲和硝酸銀溶液反應,能置換出銀,銅的金屬活動性比銀強,可得出三種金屬活動性鋁>銅>銀,故選項正確。D、①鋁絲和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位置排在氫的前面;③鋁絲和硫酸銅反應能置換出銅,鋁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但無法確定銀和銅的活動性強弱,故選項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金屬活動性應用,掌握金屬活動性應用“反應則活潑、不反應則不活潑”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5.(2025 北碚區模擬)化學興趣小組利用置換反應來判斷Fe、M、N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設計了下圖所示的5種方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方案①能反應,則方案③一定能反應B.僅憑方案②,無法確定N與Fe的活動性順序C.結合方案④、⑤,一定能夠判斷M和N的活動性D.若方案②、④均不能反應,則活動性:N>Fe>M【考點】金屬活動性強弱的判斷.【專題】金屬與金屬材料.【答案】D【分析】根據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只有排在氫前面的金屬才能和酸反應,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進行分析。【解答】解:A、若方案①鐵能與M的鹽溶液反應,說明鐵的活動性大于M,但M的活動性不一定比氫強,比如硫酸銅能與鐵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但銅不能和稀硫酸反應,所以方案③不一定能反應,故選項錯誤;B、方案②為鐵與N的鹽溶液,如果不能反應,說明N的活動性大于鐵,如果能反應,說明鐵的活動性大于N;所以僅憑方案②能確定N與鐵的活動性順序,故選項錯誤;C、方案⑤為N和硫酸亞鐵溶液,若能反應,說明N的活動性大于鐵,方案④為M和硫酸亞鐵溶液,若能反應,說明M的活動性大于鐵;但僅根據這兩個方案,若M、N都能與硫酸亞鐵反應,無法判斷M和N的活動性強弱,故選項錯誤;D、方案④為M和硫酸亞鐵溶液,若方案④不能反應,說明M的活動性小于Fe,方案②為鐵與N的鹽溶液,若方案②不能反應,說明N的活動性大于Fe;所以活動性順序為N>Fe>M,故選項正確;故選:D。【點評】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只有排在氫前面的金屬才能和酸反應,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6.(2025 碑林區三模)現欲探究鋁、鐵的金屬活動性順序,下列實驗方案能得出兩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的是( )A.將鋁片和鐵片分別放入等體積等濃度的稀鹽酸中,觀察反應劇烈程度B.將鋁片和鐵片分別放入蒸餾水中,觀察是否有氣泡產生C.將鋁片和鐵片分別放入等體積等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中,觀察是否有氣體產生D.將鋁片和鐵片分別放入等體積等濃度的硫酸銅溶液中,觀察是否有紅色固體析出【考點】金屬活動性強弱的判斷.【專題】金屬與金屬材料.【答案】A【分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它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所以可以根據它們的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來進行解答。【解答】解:A、將鋁片和鐵片分別放入等體積等濃度的稀鹽酸中,金屬與酸反應時,反應越劇烈,說明金屬的活動性越強。通過觀察鋁片和鐵片與稀鹽酸反應的劇烈程度,可以比較出鋁和鐵的金屬活動性順序,該方案可行,故正確;B、鋁和鐵在常溫下與蒸餾水都不反應,都不會有氣泡產生,所以無法通過該實驗比較鋁和鐵的金屬活動性順序,該方案不可行,故錯誤;C、鐵與氫氧化鈉溶液不反應,鋁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產生氫氣,但這只能說明鋁能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不能直接比較鋁和鐵的金屬活動性順序(金屬活動性順序一般是通過金屬與酸、鹽溶液等反應來比較 ),該方案不可行,故錯誤;D、將鋁片和鐵片分別放入等體積等濃度的硫酸銅溶液中,鋁和鐵都能置換出硫酸銅溶液中的銅,都有紅色固體析出,只能說明鋁和鐵的活動性都比銅強,但無法比較鋁和鐵之間的活動性順序,該方案不可行,故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化學知識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調了學生整合基本化學知識的能力。7.(2025 恩施市一模)清代醫學著作《本草綱目拾遺》中“強水(指強酸性的液體)”的條目下記載“性最猛烈,能蝕“五金”。“五金”是指金、銀、銅、鐵、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強水”可能是NaOH溶液B.“五金”中化學性質最穩定的是鐵C.用銅、錫和FeCl2溶液,可驗證銅、鐵、錫的金屬活動性D.銀飾的打制過程主要利用了銀的延展性【考點】金屬活動性強弱的判斷;金屬的物理性質及用途;金屬與鹽溶液反應的原理.【專題】金屬與金屬材料.【答案】D【分析】A、根據“強水”是指強酸性液體來分析;B、根據金的金屬活動性最弱來分析;C、根據銅、錫都不能和FeCl2溶液反應來分析;D、根據銀飾的打制過程主要利用了銀的延展性來分析。【解答】解:A、“強水”是指強酸性液體,不可能是NaOH溶液,故選項說法錯誤。B、“五金”是指金、銀、銅、鐵、錫,由金屬活動性順序可知,金的金屬活動性最弱,則化學性質最穩定的是金,故選項說法錯誤。C、銅、錫都不能和FeCl2溶液反應,說明鐵的活動性強于銅和錫,無法比較銅和錫的活動性強弱,不能驗證銅、鐵、錫的金屬活動性順序,故選項說法錯誤。D、銀飾的打制過程將銀拉成細絲或打成薄片,主要利用了銀的延展性,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8.(2025 尤溪縣一模)下列物質中不能用金屬與稀鹽酸反應直接生成的是( )A.ZnCl2 B.FeCl2 C.CuCl2 D.MgCl2【考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專題】金屬與金屬材料.【答案】C【分析】根據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氫氣,氫后面的金屬不與酸反應,鐵和酸反應生成亞鐵鹽,不能生成正三價的鐵鹽,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鋅排在氫的前面,鋅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氫氣,故選項A不合題意。B、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鐵排在氫的前面,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溶液和氫氣,故選項B不合題意。C、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銅排在氫的后面,不能與稀鹽酸發生置換反應,不能由金屬與酸直接反應生成,故選項C符合題意。D、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鎂排在氫的前面,鎂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故選項D不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考查了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掌握金屬活動性順序并能靈活運用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所在。9.(2025春 越秀區校級月考)如圖圖像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A.A——分別向等質量鋅粉、鎂粉和鋁粉中加入足量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B.B——向一定量的硫酸銅溶液中加入鋅C.C——向稀硫酸中加入蒸餾水后溶液的pHD.D——20℃時,向一定量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鉀【考點】酸堿溶液的稀釋;圖像分析溶質質量分數的變化;金屬與酸的反應圖像;金屬與鹽溶液反應的圖像問題.【專題】元素化合物知識型.【答案】B【分析】A、根據若消耗硫酸的質量相同,則生成氫氣質量相同,故開始兩斜線重合,后因硫酸過量,鋁消耗的硫酸多,生成的氫氣最多,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鋅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向稀硫酸中加入蒸餾水,溶液酸性減弱,pH增大,但始終呈酸性,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20℃時,向一定量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鉀,硝酸鉀能繼續溶解,當達到飽和狀態后不再繼續溶解,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鎂、鋁、鋅的金屬活動性順序為Mg>Al>Zn,金屬活動性越強,反應速率越快,所以反應速率:Mg>Al>Zn,且等質量的鋁、鎂、鋅與足量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反應,根據2Al+3H2SO4=Al2(SO4)3+3H2↑、Mg+H2SO4=MgSO4+H2↑、Zn+H2SO4=ZnSO4+H2↑,每54份質量的鋁能反應生成6份質量的氫氣,即每18份質量的鋁能反應生成2份質量的氫氣,每24份質量的鎂能反應生成2份質量的氫氣,每65份質量的鋅能反應生成2份質量的氫氣,鋁生成氫氣最多,鋅生成氫氣最少,故錯誤;B、由方程式Zn+CuSO4=ZnSO4+Cu可知,每65份質量的鋅置換出64份質量的銅,固體質量減小,溶質質量增加,待CuSO4完全反應后,溶質質量不再增大,起始時CuSO4溶液中溶質質量不為0,故正確;C、向稀硫酸中加入蒸餾水,溶液酸性減弱,pH增大,但始終呈酸性,pH不會大于或等于7,故錯誤;D、20℃時,向一定量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鉀,硝酸鉀會繼續溶解,溶質質量分數增大,當溶液達到飽和后,硝酸鉀不再溶解,溶質質量分數不再變化,但不飽和硝酸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為0,所以縱坐標起點不應為0,故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是一道圖像坐標與化學知識相結合的綜合題,解題的關鍵是結合所涉及的化學知識,正確分析各變化的過程,注意分析坐標軸表示的意義、曲線的起點、折點及變化趨勢,進而確定正確的圖像。10.(2025春 渝中區校級月考)下列四個圖像中,能正確表示反應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A.氧氣的溶解度與溫度和壓強的關系 B.將少量CaO固體加入飽和石灰水中 C.分別向等質量的氧化鎂、氫氧化鎂固體中加相同質量分數的稀鹽酸 D.向等質量的鎂粉和鐵粉中分別逐滴加入相同質量分數的稀鹽酸至過量A.A B.B C.C D.D【考點】酸的化學性質;氣體溶解度的影響因素;圖像分析溶質質量分數的變化;金屬與酸的反應圖像.【專題】元素化合物知識型.【答案】C【分析】A.根據氣體的溶解度與溫度、壓強的關系來分析;B.根據氧化鈣與水反應為放熱反應及氫氧化鈣的溶解度與溫度的變化規律來分析;C.根據氧化鎂、氫氧化鎂與酸反應的規律來分析;D.根據鎂、鐵與鹽酸反應的規律及反應物的是否過量來分析。【解答】解:A.氣體的溶解度受到溫度和壓強的影響;壓強越大,氧氣的溶解度越大,溫度越高,氧氣的溶解度越小,故A錯誤;B.氧化鈣與水反應得到氫氧化鈣;將少量CaO固體加入飽和石灰水中,氧化鈣與飽和石灰水中水反應,使飽和溶液中水的質量減小,同時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有溶質析出,溶質質量分數逐漸減小;反應完畢后,溶液逐漸恢復到原溫度過程中,析出部分溶質溶解,溶質質量分數逐漸增大,最終依然是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與起始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等,故B錯誤;C.由反應方程式MgO+2HCl=MgCl2+H2O、Mg(OH)2+2HCl=MgCl2+2H2O可知,當加入的鹽酸較少時,按照鹽酸來計算氯化鎂的質量,因此生成的氯化鎂的質量相等,最終因為氧化鎂與氫氧化鎂的質量相等,氧化鎂的相對分子質量比氫氧化鎂小,所以氧化鎂生成氯化鎂的質量大,故C正確;D.向等質量的鎂粉和鐵粉中分別逐滴加入相同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反應開始酸的量不足,消耗等量酸時,由反應方程式Fe+2HCl=FeCl2+H2↑、Mg+2HCl=MgCl2+H2↑,可知產生氯化亞鐵質量大,最終酸足量時,鎂比鐵反應生成的鹽的質量大,故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11.(2025 蘇州一模)將鎂條和稀鹽酸先后加入如圖1所示的裝置中(裝置氣密性良好),用壓強傳感器測得密閉容器內壓強與時間的關系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剛注入鹽酸瞬間壓強迅速上升是因為產生大量H2B.bc段反應速率比ab段反應速率快C.cd段壓強減小是因為溫度降低D.a點和c點溶液中的溶質均只有MgCl2【考點】金屬與酸的反應圖像.【專題】金屬與金屬材料.【答案】C【分析】根據鎂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隨著反應的進行,有氫氣生成,裝置內氣體體積增加,壓強增大,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剛注入鹽酸瞬間壓強迅速上升,是因為一開始將鹽酸快速注入后,內部氣體體積變小,造成壓強增大,故選項說法錯誤。B、bc段曲線的斜率比ab段小,bc段反應速率比ab段反應速率慢,故選項說法錯誤。C、鎂和稀鹽酸反應屬于放熱反應,cd段壓強減小是因為溫度降低至常溫,故選項說法正確。D、a點時稀鹽酸有剩余,溶液中的溶質是氯化鎂和氯化氫,c點恰好完全反應,溶液中的溶質是氯化鎂,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金屬的化學性質、密閉容器內壓強與時間的關系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12.(2025 白云區一模)鈷(Co)的金屬活動性與鐵相似,鈷的部分化合物相關性質如下表。下列預測合理的是( )物質 CoO Co(OH)2 CoCl2 CoCO3溶解性 難溶,灰綠色固體 難溶,粉紅色固體 易溶,溶液呈粉紅色 難溶,粉紅色固體A.Co能從AgCl中置換出AgB.Co(OH)2能由Co與氫氧化鉀溶液反應制得C.CoCO3與鹽酸混合產生氣泡,溶液變為粉紅色D.Co(OH)2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考點】鹽的化學性質;金屬與鹽溶液反應的原理;堿的化學性質.【專題】常見的鹽 化學肥料.【答案】C【分析】A、氯化銀是難溶性鹽,金屬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一般是在鹽溶液中進行。B、鈷不能與氫氧化鉀溶液反應。C、CoCO3是碳酸鹽,碳酸鹽與鹽酸反應會生成氯化物、水和二氧化碳氣體,CoCO3與鹽酸反應會生成CoCl2,CoCl2易溶,溶液呈粉紅色,所以會產生氣泡,溶液變為粉紅色。D、Co(OH)2難溶于水,在水中不能解離出大量的,所以不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解答】解:A、鈷(Co)的金屬活動性與鐵相似,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鐵的活動性比銀強,但氯化銀是難溶性鹽,金屬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一般是在鹽溶液中進行,所以Co不能從AgCl中置換出Ag,故錯誤。B、鐵不能與氫氧化鉀溶液反應,因為鈷的金屬活動性與鐵相似,所以也不能與氫氧化鉀溶液反應制得,故錯誤。C、CoCO3是碳酸鹽,碳酸鹽與鹽酸反應會生成氯化物、水和二氧化碳氣體,CoCO3與鹽酸反應會生成CoCl2,CoCl2易溶,溶液呈粉紅色,所以會產生氣泡,溶液變為粉紅色,故正確。D、Co(OH)2難溶于水,在水中不能解離出大量的,所以不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故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了金屬的知識,完成此題,可以依據題干提供的信息結合物質的性質進行。13.(2025 瑤海區模擬)小明同學取鎂、鋁、鋅三種金屬,分別放入盛有質量和質量分數都相等的稀鹽酸的錐形瓶中,實驗裝置如圖1,采集數據,得到如圖2所示的氣壓變化曲線。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曲線A對應金屬鋅與稀鹽酸反應B.反應后錐形瓶內的氣體可直接點燃C.曲線AM段壓強變小是因為錐形瓶口的橡膠塞被彈出D.曲線B前200s壓強變化不明顯,主要是鹽酸與氧化鋁反應【考點】金屬與酸的反應圖像.【專題】金屬與金屬材料.【答案】D【分析】A、根據鎂、鋁、鋅三種金屬中鎂的金屬活動性最強,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反應后錐形瓶內的氣體是氫氣,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金屬與酸反應放熱,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鋁的表面有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鎂、鋁、鋅的金屬活動性順序為Mg>Al>Zn,活動性越強,與酸反應的速率越快,相同時間內產生氫氣越多,壓強變化越大,曲線A壓強變化最快,說明反應速率最快,對應金屬應該是鎂,而不是鋅,故選項說法錯誤。B、反應后錐形瓶內的氣體是氫氣,氫氣是可燃性氣體,若氫氣中混有空氣,點燃可能會發生爆炸,不能直接點燃,需要先檢驗純度,故選項說法錯誤。C、曲線AM段壓強變小,是因為金屬與酸反應放熱,裝置內溫度到反應結束前一直升高。反應結束后隨著熱量的散失,溫度逐漸降低,氣體體積收縮,壓強變小,而不是錐形瓶口的橡膠塞被彈出,故選項說法錯誤。D、曲線B開始壓強幾乎不變,說明幾乎不產生氫氣,鋁的表面有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開始是鹽酸與氧化鋁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不產生氫氣,說明曲線B對應鋁,曲線B前200s壓強變化不明顯,主要是因為鹽酸先與氧化鋁反應,沒有氫氣生成,當氧化鋁反應完后,鋁與鹽酸反應產生氫氣,壓強才開始增大,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不大,理解題意和圖示的含義、熟練掌握金屬的化學性質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14.(2025 蘭陵縣一模)相同條件下,分別將打磨過的等質量的鐵片、鎂片、鋅片和等體積、等濃度的足量稀硫酸反應,測得一段時間后產生氣體壓強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A、B、C分別表示鎂、鋅、鐵與酸反應B.最終產生氫氣質量大小關系是A>C>BC.反應后所得鹽溶液中溶質質量大小關系是A>B>CD.三條曲線達到最大值后逐漸下降說明了金屬與酸反應放熱【考點】金屬與酸的反應圖像.【專題】金屬與金屬材料.【答案】C【分析】根據金屬的活動性越強,反應速率越快,相同時間內生成的氣體越多,壓強越大,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活潑金屬和能酸反應生成氫氣,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是鎂>鋅>鐵,金屬的活動性越強,反應速率越快,相同時間內生成的氣體越多,壓強越大,由圖可知,反應過程內壓強從大到小依次為A>B>C,則A、B、C分別表示鎂、鋅、鐵與酸反應,故選項說法正確。B、活潑金屬和酸反應生成氫氣,由圖可知,最終裝置內壓強從大到小依次為A>C>B,則產生氫氣的質量從大到小依次為A>C>B,故選項說法正確。C、等質量的鐵片、鎂片、鋅片和等體積、等濃度的足量稀硫酸反應,反應時的質量關系是:Fe+H2SO4═FeSO4+H2↑56 152Mg+H2SO4═MgSO4+H2↑24 120Zn+H2SO4═ZnSO4+H2↑65 161則反應后所得鹽溶液中溶質質量大小為Mg>Fe>Zn,即A>C>B,故選項說法錯誤。D、活潑金屬和酸反應放出氫氣,三條曲線達到最大值后逐漸下降,是因為反應結束,裝置內溫度降低,壓強逐漸減小,說明了金屬與酸反應放熱,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金屬的化學性質、明確產生氣體壓強與時間的關系圖的含義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15.(2025 新城區模擬)金屬制品在生產、生活中處處可見。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純鋁片和鋁合金片互相刻畫比硬度時,鋁合金片上有劃痕B.“真金不怕火煉”,說明金的金屬活動性很弱,化學性質穩定C.驗證Fe>Cu>Ag,將鐵絲分別插入硝酸銅、硝酸銀溶液中D.銅粉中混有少量的木炭粉,可用充分灼燒的方法除去木炭粉【考點】金屬活動性強弱的判斷;合金與合金的性質;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專題】金屬與金屬材料.【答案】B【分析】A、根據合金比組成它的純金屬的硬度大,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真金不怕火煉”意思是金即使在高溫時也不與氧氣反應,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進行分析判斷。D、除雜至少要滿足“不增不減”的原則,“不增”是指不增加新雜質,“不減”是指不減少目標物質的質量。【解答】解:A、合金比組成它的純金屬的硬度大,純鋁片和鋁合金片互相刻畫比硬度時,純鋁片上有劃痕,故選項說法錯誤。B、“真金不怕火煉”意思是金即使在高溫時也不與氧氣反應,說明金的化學性質不活潑,故選項說法正確。C、將鐵絲分別插入硝酸銅、硝酸銀溶液中,鐵與硝酸銅反應生成硝酸亞鐵和銅,鐵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亞鐵和銀,說明金屬活動性鐵>銅、鐵>銀,不能驗證銅、銀的金屬活動性強弱,故選項說法錯誤。D、將混合固體充分灼燒,木炭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銅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不但能把雜質除去,也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金屬活動性順序應用、金屬的化學性質、合金的性質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16.(2024秋 茂南區期末)學習了金屬活動性后,小華以丙為“數軸”的原點將活動性順序中的金屬分為兩部分(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小華選擇的原點丙是HB.將甲加入稀鹽酸中,有氣泡產生,溶液變為淺綠色C.要驗證Zn與乙的活動性強弱,可將乙加入ZnSO4溶液中D.在自然界中丁主要以單質形式存在【考點】金屬活動性強弱的判斷.【專題】金屬與金屬材料.【答案】B【分析】根據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中的氫,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進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小華以丙為“數軸”的原點將活動性順序中的金屬分為兩部分,鉛后面的是氫,氫之后是銅、汞,則選擇的原點丙是H,故選項說法正確。B、甲是鋁,將甲加入稀鹽酸中,有氣泡產生,溶液仍為無色,故選項說法錯誤。C、要驗證Zn與乙的活動性強弱,可將乙加入ZnSO4溶液中,無明顯現象,說明乙的金屬活動性比鋅弱,故選項說法正確。D、丁應是金,在自然界中丁主要以單質形式存在,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了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掌握金屬活動性順序并能靈活運用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所在。17.(2025春 岳陽校級月考)下列是利用數軸表示物質或元素的相關性質或含量,其中表示正確的是( )A.金屬活動性B.硫的化合價C.含碳量%D.地殼中元素含量【考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地殼中元素的分布與含量;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金屬材料及其應用.【專題】金屬與金屬材料.【答案】B【分析】A、根據金屬活動順序表,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0、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生鐵和鋼的組成成分,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地殼中元素含量,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由金屬活動順序可知,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為Mg>Zn>Cu,故選項圖中表示錯誤。B、在H2S中,氫元素的化合價為+1,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原則,S元素的化合價為﹣2;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0,在S單質中S的化合價為0;在SO2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則S的化合價為+4,在H2SO4中氧的化合價為﹣2,氫的化合價為+1,S的化合價為+6,故選項圖中表示正確。C、生鐵是含碳2%~4.3%之間的鐵合金,鋼是含碳0.03%~2%之間的鐵合金,故選項圖中表示錯誤。D、地殼中元素含量前五位的是:氧、硅、鋁、鐵、鈣,故選項圖中表示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金屬活動性順序、生鐵和鋼的組成成分、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18.(2025 銀川一模)下列各組合能驗證Zn、Fe、Cu三種金屬活動性強弱的是( )①稀鹽酸、鋅粉、鐵粉、銅粉②Zn、FeSO4溶液、Cu③ZnSO4溶液、Fe、Cu(NO3)2溶液④ZnSO4溶液、Fe、Cu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考點】金屬活動性強弱的判斷.【專題】金屬與金屬材料.【答案】B【分析】根據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中的氫,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①Zn、Fe均能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氣泡,且Zn反應較劇烈,產生氣泡的速率較快,說明活動性Zn>Fe>H,Cu不能與稀硫酸反應,說明活動性H>Cu,可得出金屬活動性Zn>Fe>Cu。②將Zn、Cu分別加入FeSO4溶液中,實驗中可以觀察到Cu與FeSO4不反應,說明金屬活動性Fe>Cu;可以觀察到Zn可以與FeSO4反應,說明金屬活動性Zn>Fe,可得出金屬活動性Zn>Fe>Cu。③Fe不能與ZnSO4反應,說明金屬活動性Zn>Fe;Fe加入Cu(NO3)2溶液中能觀察到鐵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證明Fe能置換出銅,說明金屬活動性Fe>Cu,可得出金屬活動性Zn>Fe>Cu。④Fe、Cu均不能與ZnSO4溶液反應,可以說明金屬活動性Zn>Fe,Zn>Cu,無法比較Fe、Cu的金屬活動性。故①②③能驗證Zn、Fe、Cu三種金屬活動性強弱。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金屬活動性應用,明確金屬活動性應用“反應則活潑、不反應則不活潑”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19.(2025 渝中區二模)下列圖像中有關量的變化趨勢正確的是( )A.向稀鹽酸中加水稀釋B.向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C.向等質量的鎂粉和鐵粉中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至過量D.向飽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考點】堿的化學性質;酸堿溶液的稀釋;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金屬與酸的反應圖像.【專題】元素化合物知識型.【答案】B【分析】A、根據稀鹽酸顯酸性,稀釋時酸性減弱進行分析;B、根據將氫氧化鈉溶液逐漸滴入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氫氧化鈉會先與硫酸反應,溶液中溶質質量增大,硫酸銅再與氫氧化鈉反應,溶液中溶質質量減小,當硫酸銅反應完后,繼續加氫氧化鈉溶液溶質繼續增加進行分析;C、根據分別向等質量鎂粉和鐵粉中加入足量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開始階段相同質量的硫酸生成的氫氣質量相等,鎂的相對于質量小于鐵的相對分子質量進行分析;D、根據生石灰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反應放出熱量結合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進行分析。【解答】解:A、向一定量稀鹽酸中加水稀釋時,酸性減弱,pH由小于7逐漸升高,但不會等于7,更不會高于7,故錯誤;B、將氫氧化鈉溶液逐漸滴入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氫氧化鈉會先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溶液質量增大,硫酸銅再與氫氧化鈉反應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溶液中溶質質量減小,溶液的質量可能會減少,當硫酸銅反應完后,繼續加氫氧化鈉溶液溶質繼續增加,故正確;C、分別向等質量鎂粉和鐵粉中加入足量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開始階段相同質量的硫酸生成的氫氣質量相等,鎂的相對于質量小于鐵的相對分子質量,最后鎂生成的氫氣質量大于鐵生成的氫氣質量,故錯誤;D、向飽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水少了,原來的飽和溶液要析出一些氫氧化鈣固體,又因該反應放出熱量,溶液溫度升高,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因此一段時間后析出的氫氧化鈣固體達到最大值,溶質質量達到最小值;隨后隨著溫度的下降,一部分氫氧化鈣固體又溶解,溶質質量又增加,故錯誤;故選:B。【點評】在解此類題時,首先要將題中的知識認知透,然后結合學過的知識進行解答。二.實驗題(共2小題)20.(2025 方山縣二模)探究“鋁、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實驗方法:①將一根用砂紙打磨過的鋁絲浸入硫酸銅溶液中(如圖1),一段時間后取出,觀察現象;②將一根潔凈的銅絲浸入硝酸銀溶液中(如圖2),一段時間后取出,觀察現象;③將另一根潔凈的銅絲浸入硫酸鋁溶液中,一段時間后取出,觀察現象。(1)實驗原理:圖2實驗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u+2AgNO3=Cu(NO3)2+2Ag 。(2)實驗現象:圖1實驗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鋁絲表面有紅色物質產生,溶液由藍色逐漸變為無色 。(3)實驗結論: 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鋁、銅、銀(答案不唯一) 。【問題與思考】(4)用砂紙打磨鋁絲的目的是 除去鋁絲表面的氧化物及雜質 。(5)圖1、圖2中發生的反應屬于哪種基本反應類型? 置換反應 。【考點】金屬活動性的探究.【專題】科學探究.【答案】(1)Cu+2AgNO3=Cu(NO3)2+2Ag;(2)鋁絲表面有紅色物質產生,溶液由藍色逐漸變為無色;(3)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鋁、銅、銀(答案不唯一);(4)除去鋁絲表面的氧化物及雜質;(5)置換反應。【分析】(1)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表,銅的活動性比銀強,進行分析;(2)根據鋁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銅和硫酸鋁,進行分析;(3)根據實驗現象,鋁絲表面出現紅色固體,銅絲表面出現銀白色固體,進行分析;(4)根據實驗前將鋁絲用砂紙打磨的目的是為了去除鋁絲表面的氧化鋁,進行分析;(5)根據置換反應的定義,進行分析。【解答】解:(1)圖2實驗中是銅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銀和硝酸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2AgNO3=Cu(NO3)2+2Ag;(2)鋁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銅和硫酸鋁,鋁絲表面有紅色物質產生,溶液由藍色逐漸變為無色。(3)圖1中鋁能置換出硫酸銅中的銅,說明鋁比銅活潑;圖2中銅能置換出硝酸銀中的銀,說明銅比銀活潑,所以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由強到弱為Al>Cu>Ag;(4)鋁在空氣中易與氧氣反應,表面會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這層薄膜會阻止鋁與硫酸銅溶液接觸反應,用砂紙打磨可除去氧化鋁薄膜;(5)鋁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銅和硫酸鋁,銅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銀和硝酸銅,此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故答案為:(1)Cu+2AgNO3=Cu(NO3)2+2Ag;(2)鋁絲表面有紅色物質產生,溶液由藍色逐漸變為無色;(3)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鋁、銅、銀(答案不唯一);(4)除去鋁絲表面的氧化物及雜質;(5)置換反應。【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實驗現象的觀察以及實驗操作的目的等知識點。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通過實驗探究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可以加深對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的理解和應用,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21.(2025春 臨澧縣期中)為探究Fe、Cu、Ag的金屬活動性強弱,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做了如圖實驗:(1)若實驗所用的金屬絲外面有銹,實驗前需 用砂紙打磨光亮 。(2)甲實驗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u+2AgNO3=Cu(NO3)2+2Ag 。(3)通過甲、乙實驗探究,可得出三種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鐵>銅>銀 。(4)若采用丙實驗方案也可得出相同結論,則金屬C是 銅 。【考點】金屬活動性的探究.【專題】科學探究.【答案】(1)用砂紙打磨光亮;(2)Cu+2AgNO3=Cu(NO3)2+2Ag;(3)鐵>銅>銀;(4)銅。【分析】根據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只有排在氫前面的金屬才能和酸反應,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進行分析。【解答】解:(1)若實驗所用的金屬絲外面有銹,實驗前需用砂紙打磨光亮,除去表面的氧化層。(2)甲實驗中發生的反應是銅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2AgNO3=Cu(NO3)2+2Ag。(3)甲中銅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說明銅的金屬活動性強于銀,乙中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說明鐵的金屬活動性強于銅,通過甲、乙實驗探究,可得出三種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鐵>銅>銀。(4)若采用丙實驗方案也可得出相同結論,則金屬C是銅,溶液A、B分別是硫酸亞鐵、硝酸銀溶液,銅不能和硫酸亞鐵反應,說明鐵的金屬活動性強于銅,銅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說明銅的金屬活動性強于銀,由此得出結論。故答案為:(1)用砂紙打磨光亮;(2)Cu+2AgNO3=Cu(NO3)2+2Ag;(3)鐵>銅>銀;(4)銅。【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和酸反應生成氫氣(位置越靠前,反應越劇烈),二是排在前面的金屬能將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三.科學探究題(共7小題)22.(2025 鶴山市一模)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要探究Al、Fe、Cu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方案。【實驗與探究】(1)試管乙中觀察到的現象是:鐵表面有 紅色固體 析出,溶液由藍色變成 淺綠 色;試管乙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Fe+CuSO4═FeSO4+Cu 。(2)同學們經討論后認為該方案可以優化, 丙 (填“甲”、“乙”或“丙”)試管的實驗是多余的;實驗得出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鋁>鐵>銅 。【拓展與應用】(3)去掉多余的實驗,同學們將另外兩支試管中反應后的物質倒入同一大燒杯中,一段時間后過濾,得到不溶物和濾液。為了探究不溶物的成分,同學們經討論后認為可向不溶物中加入稀硫酸。ⅰ.若無氣泡產生,則不溶物的成分是 銅 。ⅱ.若有氣泡產生,則下列對不溶物的成分判斷正確的是 B (填字母序號)。A.一定含有Cu,可能含有Al、FeB.一定含有Cu、Fe,可能含有AlC.一定含有Fe,可能含有Cu、AlD.一定含有Cu、Fe,不可能含有Al(4)實驗C中,在杠桿的兩端分別掛著質量和體積都相同的鐵球和鋁球(ρ鐵>ρ鋁),此時杠桿平衡。將兩球分別同時浸入mg5%稀硫酸中,直至兩個燒杯中均無氣泡留出。移走燒杯(懸掛球的線無損),發現兩球的外形變化不大且無孔洞出現。①一定空心的球是 鐵球 (填“鐵球”或“鋁球”)。②最終,杠桿的 N (填“M”或“N”)端下沉。【考點】金屬活動性的探究;金屬與鹽溶液反應的原理.【專題】科學探究.【答案】(1)紅色固體;淺綠;Fe+CuSO4═FeSO4+Cu;(2)丙;鋁>鐵>銅;(3)ⅰ.銅;ⅱ.B;(4)①鐵球;②N。【分析】(1)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和化學反應的現象進行分析;(2)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和實驗設計進行分析;(3)根據金屬與酸反應產生氣泡的現象進行分析;(4)根據金屬與酸反應的質量變化和杠桿平衡原理進行分析。【解答】解:(1)試管乙中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溶液,現象是Fe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溶液由藍色變為淺綠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CuSO4═FeSO4+Cu;(2)①甲中鋁能與硫酸亞鐵反應,可驗證金屬活動性鋁>鐵,乙中Fe能與硫酸銅反應,可驗證鐵>銅,甲和乙中實驗已經可以驗證鋁>鐵>銅,不需要丙實驗驗證鋁和銅的活動性,所以丙試管的實驗是多余的;由以上分析可知:實驗得出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鋁>鐵>銅;(3)i.說明不溶物中沒有能與稀硫酸反應產生氫氣的金屬,因為Al和Fe都能與稀硫酸反應產生氫氣,所以不溶物的成分是銅(或 Cu);ii.若有氣泡產生,若鋁過量,則銅鹽和亞鐵鹽均完全反應,不溶物中含有鋁、鐵、銅;若鋁少量,完全反應,則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鐵和銅,因此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鐵和銅,可能含有鋁。故選B。(4)①在杠桿的兩端分別掛著質量和體積都相同的鐵球和鋁球(ρ鐵>ρ鋁),m=ρV,鐵的密度大于鋁的密度,等質量實心鐵球的實際體積一定小于實心鋁球的實際體積,兩球體積相同,故鐵球一定是的空心;②M端是Fe與稀H2SO4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H2SO4═FeSO4+H2↑;N端是Al和稀H2SO4反應生成硫酸鋁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Al+3H2SO4═Al2(SO4)3+3H2↑;根據題意,直到兩個燒杯中均無氣泡冒出,兩球的外形變化不大且無孔洞出現,說明酸完全反應,由質量關系:Fe~H2SO4可知,每56份質量的鐵與98份質量的硫酸恰好完全反應;2Al~3H2SO4,可知每18份質量的鋁與98份質量的硫酸恰好完全反應,可知等質量酸消耗鐵的質量大于鋁,故取出杠桿后N端下沉。故答案為:(1)紅色固體;淺綠;Fe+CuSO4═FeSO4+Cu;(2)丙;鋁>鐵>銅;(3)ⅰ.銅;ⅱ.B;(4)①鐵球;②N。【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探究、金屬與酸反應的現象以及杠桿平衡原理。完成此題,需要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23.(2025 西安校級模擬)化學興趣小組同學在探究Mg、Cu、Ag的活動性順序時,做了如下兩個實驗,并由此展開了一系列學習探究活動。【交流討論】(1)你認為通過上述實驗 能 (填“能”或“不能”)得出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拓展探究】上述實驗后,同學們想對廢液進行處理與回收,于是同學們將甲、乙中的溶液倒入同一燒杯中。同學們認為應該先確定廢液中是否含有未反應完的CuSO4和AgNO3,為此,他們進行了實驗:【活動與探究】(2)實驗1:取少量廢液于試管中,加入稀鹽酸,觀察到無明顯現象,得出結論: 廢液中不含AgNO3 。實驗2:取少量廢液于試管中,加入Ba(NO3)2溶液,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生,得出結論:廢液中含有未反應完的CuSO4。【反思評價】(3)討論后大家一致認為實驗2所得結論不合理,你認為理由是 MgSO4+Ba(NO3)2=BaSO4↓+Mg(NO3)2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4)同學們嘗試從廢液中回收Cu,將過量的鎂粉加入廢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濾渣中存在的金屬是 鎂、銅、銀 。【拓展遷移】(5)為繼續研究金屬的化學性質,興趣小組的同學們進行了金屬與鹽溶液反應的實驗(如圖所示),待反應停止后同學們將所得混合物倒入同一燒杯中,充分混合后分離得到濾渣m和濾液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填字母)。A.若濾液為無色,則濾渣m組成情況可能有3種B.若濾渣m中有紅色固體,則濾液n中無法確定的金屬離子有兩種C.試管1和試管2中的反應停止后,所得固體質量之和一定不大于濾渣m的質量【考點】金屬活動性的探究.【專題】科學探究.【答案】(1)能;(2)廢液中不含AgNO3;(3)MgSO4+Ba(NO3)2=BaSO4↓+Mg(NO3)2;(4)鎂、銅、銀;(5)C。【分析】(1)根據實驗現象對比分析;(2)根據硝酸銀與稀鹽酸會反應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分析;(3)根據硫酸根離子與鋇離子形成沉淀分析;(4)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分析;(5)根據金屬與鹽溶液反應時,金屬活動性順序中距離遠的先反應分析。【解答】解:(1)在實驗甲中,硫酸銅能與鎂反應,說明鎂的活動性大于銅,在實驗乙中,硝酸銀能與銅反應,說明銅的活動性大于銀,通過這兩個實驗,可以得出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Mg>Cu>Ag;故答案為:能;(2)硝酸銀與稀鹽酸會反應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取少量廢液于試管中,加入稀鹽酸,觀察到無明顯現象,說明廢液中不含AgNO3;故答案為:廢液中不含AgNO3;(3)實驗2中加入Ba(NO3)2溶液,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生,得出結論廢液中含有未反應完的CuSO4不合理;因為甲實驗中鎂與硫酸銅反應會生成硫酸鎂,硫酸鎂也能與Ba(NO3)2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化學方程式為MgSO4+Ba(NO3)2=BaSO4↓+Mg(NO3)2;故答案為:MgSO4+Ba(NO3)2=BaSO4↓+Mg(NO3)2;(4)實驗甲中所得溶液的溶質中一定存在硫酸鎂,可存在硫酸銅,固體中一定存在銅,實驗乙所得溶液的溶質中一定硝酸銅,固體一定是存在銀;將甲、乙中的溶液倒入同一燒杯中,并將過量的鎂粉加入廢液中,鎂能將硝酸銅、硫酸銅中銅置換出來,充分反應后過濾,濾渣中存在的金屬是銅、銀(實驗乙中生成)、鎂(過量);故答案為:鎂、銅、銀;(5)鎂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鎂和銅,銅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待反應停止后將所得混合物倒入同一潔凈的燒杯中,鎂也會與硝酸銅、硝酸銀反應,充分混合后分離得到濾渣m和濾液n;金屬活動順序Mg>Cu>Ag,當鎂加入硝酸銀、硝酸銅混合溶液時,硝酸銀先與鎂反應,硝酸銀完全反應后,若鎂有剩余再與硝酸銅反應;A、若濾液n為無色,說明濾液n中不含硝酸銅,也一定不含硝酸銀,濾渣m組成情況可能有①銅、銀,②銅、銀、鎂,濾渣m組成情況可能有2種,故選項說法錯誤;B、若濾渣m中有紅色固體(銅),紅色固體是鎂和硫酸銅反應生成銅,濾液中一定存在硫酸鎂,硝酸銀一定完全反應,不能確定硫酸銅是否一定完全反應,濾液n中無法確定的金屬離子有一種,故選項說法錯誤;C、試管1和試管2中的反應停止后,試管1分為:①恰好完全反應;②AgNO3過量;③Cu 過量;試管2分為:①恰好完全反應;②CuSO4過量;③鎂過量,當試管2鎂過量時,一定發生反應是鎂與硝酸銅反應生成硝酸和銅,每24份質量的鎂和硝酸銅反應生成硝酸鎂和64份質量的銅,固體質量增大,可能反應的反應是鎂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鎂和銀,每24份質量的鎂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鎂和216份質量的銀,固體質量也增大;當固體都完全反應時,前后的固體質量相等,所以此時所得固體質量之和一定不大于濾渣m的質量,故選:C。【點評】會利用金屬活動順序表分析實驗,氫前邊的金屬會與稀硫酸、鹽酸反應,但氫后邊的金屬不會與稀硫酸、鹽酸反應,前邊的金屬會把后邊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24.(2025 長沙縣模擬)金屬材料被廣泛應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這不僅是因為其優良的物理性能,還與它們的化學性質密切相關。在學習金屬的腐蝕與防護時,同學們了解到自行車鋼圈通常通過鍍鉻來防銹。為了探究鉻與常見金屬鐵、銅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的相對位置關系,開展了以下探究活動。【查閱資料】鉻(Cr)是一種銀白色金屬,在空氣中能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可阻止鉻進一步被氧化;鉻在化合物中通常顯+2價。鉻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藍色的硫酸亞鉻(CrSO4)溶液。【提出問題】鐵、鉻、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是怎樣的?【作出猜想】猜想一:Fe>Cu>Cr;猜想二:Fe>Cr>Cu;猜想三:(1) Cr>Fe>Cu 。【實驗探究】取大小相同的三種金屬薄片,用砂紙打磨光亮后,分別進行如下實驗:實驗方案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A.將鉻片放入稀硫酸中 鉻片表面產生氣泡較快,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猜想三正確B.將鐵片放入稀硫酸中 (2) 鐵片表面產生氣泡較慢,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綠色 C.將銅片放入稀硫酸中 無明顯現象【討論交流】甲同學認為,只要選用三種試劑進行實驗就可以得出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這三種試劑中有一種是鹽溶液,該鹽溶液為(3) FeSO4 (填化學式)溶液。【總結與歸納】由上述實驗及交流得出比較金屬活動性強弱的常見方法有:①利用金屬和酸反應情況進行比較;②利用金屬和鹽溶液反應情況進行比較。【拓展應用】Ⅰ.在硫酸銅溶液和硫酸鋁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濾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4) 硫酸鋁和硫酸亞鐵 。為了驗證濾渣中可能存在的固體,下列可以選用的試劑有(5) CD 。A.氫氧化鈉溶液B.硫酸亞鐵溶液C.氯化銅溶液D.鹽酸Ⅱ.鉻在工業生產中主要用作合金添加劑,可顯著提升金屬性能。例如,鉻鋼具有良好的硬度和耐腐蝕性,可用于制造機械零件、刀具等。請你再舉一例合金在生活中的應用:(6) 鋼用于制造刀具 。【考點】金屬活動性的探究;合金與合金的性質;金屬與鹽溶液反應的原理.【專題】科學探究.【答案】(1)Cr>Fe>Cu;(2)鐵片表面產生氣泡較慢,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綠色;(3)FeSO4;(4)硫酸鋁和硫酸亞鐵;(5)CD;(6)鋼用于制造刀具。【分析】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和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生成鹽和氫氣,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解答】解:(1)猜想一:Fe>Cu>Cr;猜想二:Fe>Cr>Cu;猜想三:Cr>Fe>Cu;故答案為:Cr>Fe>Cu;(2)鉻片表面產生氣泡較快,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將鐵片放入稀硫酸中,鐵片表面產生氣泡較慢,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綠色,說明鉻的活動性比鐵強,則猜想三正確。故答案為:鐵片表面產生氣泡較慢,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綠色;(3)鉻與硫酸亞鐵反應生成硫酸鐵和鉻,銅不與硫酸亞鐵反應,利用鉻片、硫酸亞鐵溶液、銅片可以比較鐵、銅、鉻活動性強弱。故答案為:FeSO4;(4)在硫酸銅溶液和硫酸鋁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鐵與硫酸鋁不反應,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濾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硫酸鋁和硫酸亞鐵;故答案為:硫酸鋁和硫酸亞鐵;(5)濾渣中一定有銅,可能有鐵,鐵與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亞鐵溶液都不反應,但能與氯化銅溶液反應,鐵片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由此驗證鐵存在;鐵還能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氣泡,也能驗證鐵存在,故選:CD;(6)合金在生活中的應用,例如,不銹鋼制造刀具。故答案為:鋼用于制造刀具。【點評】要會利用金屬活動順序表分析實驗,氫前邊的金屬會與稀硫酸、鹽酸反應,但氫后邊的金屬不會與稀硫酸、鹽酸反應,前邊的金屬會把后邊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25.(2025 尤溪縣一模)某實驗小組對鉻(Cr)、鋁、鐵的金屬活動性順序進行實驗探究。資料顯示硫酸亞鐵(FeSO4)溶液顯淺綠色,硫酸鉻(CrSO4)溶液顯藍色,請補充下列實驗報告。【猜想】結合已知的金屬活動性順序,小組同學作出如下猜想。猜想一:Cr>Al>Fe。猜想二: Al>Cr>Fe 。猜想三:Al>Fe>Cr。【實驗】實驗內容 現象 結論實驗一 向試管中加入適量_____溶液,將鉻片浸入溶液中 鉻片上有黑色固體產生溶液由淺綠色變成藍色 猜想三錯誤實驗二 向試管中加入適量Al2(SO4)3溶液,將鉻片浸入溶液中 無明顯現象 猜想_____錯誤(1)實驗一的“實驗內容”中加入的試劑是 FeSO4溶液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r+FeSO4=Fe+CrSO4 。(2)實驗二中,猜想 一 錯誤。【結論】(3)將Cr、Al、Fe分別填如圖金屬活動性順序方框中。【反思】(4)用砂紙打磨金屬片的目的是 除去金屬表面的氧化膜 。(5)小清認為另選用三種試劑進行實驗,也可以得出Cr、Al、Fe三種金屬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的相對位置關系,這三種試劑可以是 Al、CrSO4 溶液、Fe 。【考點】金屬活動性的探究.【專題】科學探究.【答案】【猜想】Al>Cr>Fe;(1)FeSO4溶液;Cr+FeSO4=Fe+CrSO4;(2)一;(3)Al、Cr、Fe;(4)除去金屬表面的氧化膜;(5)Al、CrSO4 溶液、Fe。【分析】本題主要探究鉻(Cr)、鋁(Al)、鐵(Fe)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解答】解:【猜想】由金屬活動順序表可知,金屬鋁活動性大于鐵,猜想一:Cr>Al>Fe,猜想三:Al>Fe>Cr,則猜想二:Al>Cr>Fe;(1)因為實驗現象是鉻片上有黑色固體產生,溶液由淺綠色變成藍色,淺綠色是硫酸亞鐵溶液的顏色,藍色是硫酸鉻溶液的顏色,則加入的試劑是FeSO4溶液,該反應是鉻和硫酸亞鐵反應生成鐵和硫酸鉻,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r+FeSO4=Fe+CrSO4;(2)向試管中加入適量Al2(SO4)3溶液,將鉻片浸入溶液中,無明顯現象,說明鋁的活動性比鉻強,所以猜想一錯誤;(3)根據實驗一可知,鉻的活動性比鐵強,根據實驗二可知,鋁的活動性比鉻強,所以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為Al>Cr>Fe,在金屬活動性順序方框中的位置為Al、Cr、Fe;(4)用砂紙打磨金屬片的目的是除去金屬表面的氧化膜;(5)可以選用Al、CrSO4 溶液、Fe三種試劑進行實驗,將Al放入CrSO4溶液中,Al能置換出Cr,說明Al的活動性比Cr強,將Fe放入CrSO4溶液中,Fe不能置換出Cr,說明Cr的活動性比Fe強,從而可以得出Al、Cr、Fe三種金屬的金屬活動性順序為Al>Cr>Fe。故答案為:【猜想】Al>Cr>Fe;(1)FeSO4溶液;Cr+FeSO4=Fe+CrSO4;(2)一;(3)Al、Cr、Fe;(4)除去金屬表面的氧化膜;(5)Al、CrSO4 溶液、Fe。【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金屬活動性應用,掌握金屬活動性應用“反應則活潑、不反應則不活潑”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26.(2025 銀川一模)從青銅時代的司母戊鼎,到鐵器時代的鐵馬金戈,再到近現代航空航天領域鋁鎂合金的輕裝上陣,金屬鑄就人類輝煌的過去,支撐著現代文明大廈。某化學興趣小組對鐵、鋁、銅三種常見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產生興趣,想通過實驗來證明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提出問題】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如何呢?【實驗探究】同學們將打磨過的粗細和長短均相同的鐵絲、鋁絲、銅絲分別插入等體積、等濃度的稀硫酸中,觀察現象。下面是實驗記錄表,請完成表中空白。實驗操作實驗現象 緩慢產生少量氣泡,溶液變為 淺綠 色 快速產生大量氣泡 無現象【實驗結論】分析上述現象,得出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鋁>鐵>銅 。【討論交流】寫出鐵絲插入稀硫酸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Fe+H2SO4=FeSO4+H2↑ ,基本類型為 置換反應 。【反思改進】有同學提出利用金屬和鹽溶液反應也可以驗證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于是大家做了如圖實驗。(1)若鋁絲足量,則甲中充分反應后的現象是 鋁絲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溶液由藍色變成無色 ,乙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Fe+CuSO4=FeSO4+Cu 。(2)有同學思考后認為 甲 (填“甲”“乙”或“丙”)實驗是多余的,不需要進行該實驗也能驗證出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考點】金屬活動性的探究.【專題】科學探究.【答案】【實驗探究】淺綠;【實驗結論】鋁>鐵>銅;【討論交流】Fe+H2SO4=FeSO4+H2↑;置換反應;【反思改進】鋁絲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溶液由藍色變成無色;Fe+CuSO4=FeSO4+Cu;(2)甲。【分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中的氫,金屬活動性越強,與酸反應越劇烈,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解答】解:【實驗探究】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硫酸亞鐵溶液為淺綠色,則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緩慢產生少量氣泡,溶液變為淺綠色;【實驗結論】鐵與稀硫酸緩慢反應產生少量氣泡,溶液變為淺綠色,說明鐵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氫前,鋁與稀硫酸快速產生大量氣泡,說明鋁比鐵活潑,銅與稀硫酸無現象,說明銅位于氫后,所以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鋁>鐵>銅;【討論交流】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H2SO4=FeSO4+H2↑,此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反思改進】(1)甲中鋁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鋁和銅,銅為紅色固體,硫酸銅溶液呈藍色,硫酸鋁溶液為無色,則觀察到的現象是鋁絲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溶液由藍色變成無色,乙中發生的反應是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CuSO4=FeSO4+Cu;(2)通過甲實驗可以得出鋁的活動性比銅強,通過乙實驗可以得出鐵的活動性比銅強,通過丙實驗可以得出鋁的活動性比鐵強,所以甲實驗是多余的,不需要進行該實驗也能驗證出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鋁>鐵>銅。故答案為:【實驗探究】淺綠;【實驗結論】鋁>鐵>銅;【討論交流】Fe+H2SO4=FeSO4+H2↑;置換反應;【反思改進】鋁絲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溶液由藍色變成無色;Fe+CuSO4=FeSO4+Cu;(2)甲。【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金屬活動性應用,掌握金屬活動性應用“反應則活潑、不反應則不活潑”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27.(2025 興慶區校級一模)學習小組在實驗室探究銅、鋅、銀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設計與實驗】同學們設計并進行下圖所示實驗(實驗中所用金屬均已用砂紙打磨)。【解釋與結論】(1)實驗Ⅱ中實驗現象是 銅片表面有銀白色固體生成,溶液由無色變成藍色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u+2AgNO3=Cu(NO3)2+2Ag 。由實驗Ⅰ、Ⅱ的現象得出三種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鋅>銅>銀 。【反思與交流】(2)請你另設計一個實驗方案驗證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鋅片、銀片、硫酸銅溶液 (寫出所用試劑即可)。(3)某同學又取了金屬M放入試管中,滴加稀硫酸,發現有氣泡產生,請你推測:金屬M 能 (填“能”或“不能”)與硫酸銅溶液發生化學反應;如果M是鋁,請寫出鋁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Al+3CuSO4=Al2(SO4)3+3Cu 。【拓展與延伸】(4)同學們用不同形狀的鋅和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稀硫酸在室溫下進行實驗,探究鋅與稀硫酸反應快慢的影響因素,實驗記錄表:實驗編號 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均取20mL) 鋅的形狀(均取1g) 氫氣的體積(mL)(均收集3分鐘)① 20% 鋅粒 31.7② 20% 鋅片 50.9③ 30% 鋅粒 61.7④ 30% 鋅片 79.9實驗①②對比說明 在其他條件相同時,鋅與稀硫酸接觸面積越大,反應速率越快 ;要比較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稀硫酸對反應快慢的影響,應選擇的實驗編號是 ①③或②④ 。由此得出不同形狀的鋅和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稀硫酸都會影響反應快慢。【考點】金屬活動性的探究.【專題】科學探究.【答案】(1)銅片表面有銀白色固體生成,溶液由無色變成藍色;Cu+2AgNO3=Cu(NO3)2+2Ag;鋅>銅>銀;(2)鋅片、銀片、硫酸銅溶液;(3)能;2Al+3CuSO4=Al2(SO4)3+3Cu;(4)在其他條件相同時,鋅與稀硫酸接觸面積越大,反應速率越快;①③或②④。【分析】(1)根據銅片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銀和硝酸銅來分析解答;根據實驗現象推斷金屬活動性強弱來分析解答;(2)根據金屬活動性強弱的驗證方法來分析解答;(3)根據實驗現象推斷金屬活動性強弱,鋁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鋁和銅來分析解答;(4)根據實驗記錄表中的信息來分析解答;根據比較較不同質量分數的硫酸對反應快慢的影響,其他因素應該相同來分析解答。【解答】解:(1)實驗Ⅱ中銅片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銀和硝酸銅,故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銅片表面有銀白色固體生成,溶液由無色變成藍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2AgNO3=Cu(NO3)2+2Ag,實驗Ⅰ中鋅能與硫酸反應產生氣泡,銅和銀不與硫酸反應,說明鋅的活動性比銅和銀強,實驗Ⅱ中銅能與硝酸銀反應,說明銅的活動性比銀強,故由實驗Ⅰ、Ⅱ的現象得出三種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鋅>銅>銀;(2)驗證鋅、銅、銀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可以用鋅片、銀片、硫酸銅溶液,鋅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銅和硫酸鋅,說明鋅的金屬活動性大于銅的金屬活動性,銀與硫酸銅溶液不反應,說明銅的金屬活動性大于銀的金屬活動性,則三種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鋅、銅、銀,故驗證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可用鋅片、銀片、硫酸銅溶液;(3)某同學又取了金屬M放入試管中,滴加稀硫酸,發現有氣泡產生,說明金屬M的活動性大于氫,而銅的金屬活動性小于氫,則金屬M的活動性大于銅,故金屬M能與硫酸銅溶液發生化學反應,若M為鋁,鋁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鋁和銅,反應的 化學方程式為2Al+3CuSO4=Al2(SO4)3+3Cu;(4)根據實驗記錄表可知,實驗①②中鋅的顆粒大小不同,對比說明在其他條件相同時,鋅與稀硫酸接觸面積越大,反應速率越快,比較不同質量分數的硫酸對反應快慢的影響,其他因素應該相同,根據控制變量法,應選擇的實驗編號是①③或②④,由此得出不同形狀的鋅和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稀硫酸都會影響反應快慢。故答案為:(1)銅片表面有銀白色固體生成,溶液由無色變成藍色;Cu+2AgNO3=Cu(NO3)2+2Ag;鋅>銅>銀;(2)鋅片、銀片、硫酸銅溶液;(3)能;2Al+3CuSO4=Al2(SO4)3+3Cu;(4)在其他條件相同時,鋅與稀硫酸接觸面積越大,反應速率越快;①③或②④。【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及其正確分析實驗方面的內容,完成此題,可以依據金屬活動順序及其意義進行解答。28.(2025 灌云縣一模)某興趣小組想通過實驗對鐵、銅、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進行探究,現提供的試劑有:鐵粉、銅絲、鋅粒、20%稀硫酸、CuSO4溶液、ZnSO4溶液、FeSO4溶液。(1)甲同學采用“一液加兩固”的方案進行實驗:實驗1:將銅絲加入FeSO4溶液中,現象是 無明顯現象 ;實驗2:將鋅粒加入FeSO4溶液中,溶液逐漸由淺綠色變無色;反應方程式為 Zn+FeSO4=ZnSO4+Fe 。通過實驗1和實驗2,得到的結論是 Zn>Fe>Cu 。(2)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實驗現象不夠明顯,他設計了“一固加兩液的方案”。請補充完整。實驗3:將鐵粉加入 硫酸鋅 溶液中,無明顯現象;實驗4:將 鐵粉 加入CuSO4溶液,析出紅色固體,溶液由藍色變成淺綠色。(3)丙同學將實驗3和實驗4實驗后兩支試管中的物質倒在一個潔凈的燒杯中,發現燒杯內的紅色固體明顯增多。充分反應后過濾,選擇上述提供的試劑分別對濾渣和濾液的成分展開了探究。【作出猜想】猜想一:濾渣中一定有銅;猜想二: 銅、鐵 。【進行實驗】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向濾渣中加 稀硫酸 有氣泡產生 猜想二正確(4)丁同學通過與大家交流學習,他認為已掌握了比較金屬活動性的正確方法,于是嘗試設計了一種“三固加一液的方案”:用鐵粉、銅絲、鋅粒分別與等質量20%稀硫酸進行實驗,你認為是否合理,說說你的理由 所用金屬的形狀大小不同,不能比較 。【考點】金屬活動性的探究.【專題】科學探究.【答案】(1)無明顯現象;Zn+FeSO4=ZnSO4+Fe;Zn>Fe>Cu;(2)硫酸鋅;鐵粉;(3)【作出猜想】銅、鐵。【進行實驗】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稀硫酸(4)所用金屬的形狀大小不同,不能比較。【分析】(1)根據銅不會與硫酸亞鐵反應,鋅和硫酸亞鐵反應生成硫酸鋅和鐵進行分析;(2)根據鐵不會與硫酸鋅反應,會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進行分析;(3)根據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根據物質的檢驗方法來分析(4)據探究金屬活動性的方法進行分析;【解答】解:(1)甲同學采用“一液加兩固”的方案進行實驗:銅不會與硫酸亞鐵反應,鋅和硫酸亞鐵反應生成硫酸鋅和鐵,實驗1:將銅絲加入FeSO4溶液中,現象是:無明顯現象;實驗2:將鋅粒加入FeSO4溶液中,溶液逐漸由淺綠色變無色;化學方程式為:Zn+FeSO4=ZnSO4+Fe。通過實驗1和實驗2,得到的結論是:Zn>Fe>Cu;(2)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實驗現象不夠明顯,設計了“一固加兩液的方案”,鐵不會與硫酸鋅反應,會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實驗3:將鐵粉加入硫酸鋅溶液中,無明顯現象;實驗4:將鐵粉加入CuSO4溶液,析出紅色固體,溶液由藍色變成淺綠色;(3)乙組同學將兩支試管中的物質倒在一個潔凈的燒杯中,發現燒杯內的紅色固體明顯增多,這說明第一支試管中的鐵與第二支試管中剩余的硫酸銅反應又進一步。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的濾渣中含有銅,還可能含有含有鐵。即可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濾渣中一定有銅;猜想二:濾渣中一定有鐵和銅;檢驗是否含有鐵,可加入稀硫酸,若有鐵的存在,則鐵與硫酸反應會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即有氣泡產生;已知猜想二成立,所以一定有鐵,【作出猜想】猜想一:濾渣中一定有銅;猜想二:銅、鐵。【進行實驗】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向濾渣中加稀硫酸 有氣泡產生 猜想二正確(4)丁同學通過與大家交流學習,他認為已掌握了比較金屬活動性的正確方法,于是嘗試設計了一種“三固加一液的方案”:用鐵粉、銅絲、鋅粒分別與等質量20%稀硫酸進行實驗,我認為不合理,理由是:所用金屬的形狀大小不同,不能比較。故答案為:(1)無明顯現象;Zn+FeSO4=ZnSO4+Fe;Zn>Fe>Cu;(2)硫酸鋅;鐵粉;(3)【作出猜想】銅、鐵。【進行實驗】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稀硫酸(4)所用金屬的形狀大小不同,不能比較。【點評】本題考查了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完成此題,可以依據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意義進行。要會利用金屬活動順序表設計實驗,去驗證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氫前邊的金屬會與稀硫酸、鹽酸反應,但氫后邊的金屬不會與稀硫酸、鹽酸反應,前邊的金屬會把后邊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