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期末核心考點 青藏地區的自然特征與農業一.選擇題(共12小題)1.下列對青藏地區地形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是( ?。?br/>A.雪山連綿,冰川廣布 B.三山夾兩盆C.地勢坦蕩,一望無際 D.山環水繞,平原居中2.茶馬古道是歷史上漢、藏之間茶馬互換而形成的交通要道。暑期幾位地理愛好者進行茶馬古道游。讀茶馬古道局部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從拉薩到成都,途中他們對青藏地區的利用、保護提出了一些建議。下列建議中,你認為最合理的是( ?。?br/>A.全力發展旅游業,開發大量新的旅游景點,增加收入B.多種植冬蟲夏草等名貴中藥材,不用保護其他生物C.加大森林砍伐量,發展木材加工工業,增加財政收入D.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生態建設,保護生物的多樣性3.藏南谷地農田阡陌,這里農業生產條件較好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較低 B.距海較近 C.緯度較高 D.交通便利4.青藏地區具有的特色種植業是( )A.綠洲農業 B.河谷農業 C.灌溉農業 D.水田農業5.小明一家計劃暑假期間到青藏高原自駕游,下列建議可采納的是( )A.不要忘了帶防曬霜、太陽帽B.暑期高溫,少帶衣物,單衣、單褲足夠了C.你們全家一定要登上珠穆朗瑪峰D.記得買幾張野生藏羚羊皮回來6.下列描述符合青藏地區特征的有( ?。?br/>A.遠看是山,近看是川 B.河流稀少,氣候干旱C.地形復雜,降水豐富 D.地勢低洼,湖泊稀少7.青藏地區和東北地區濕地廣布,讀兩地區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關于兩地區地理特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br/>A.限制東北地區和青藏地區農業發展的不利條件是熱量不足B.青藏地區鐵路線稀疏,地形是影響其分布的重要因素C.東北地區氣候冷濕,青藏地區高寒缺氧D.兩地區黑土廣布,土壤肥沃8.西藏面積廣大,而主要糧食作物青稞多種植于河谷地帶,根本原因是河谷地帶( ?。?br/>A.土壤肥沃,降水豐富B.靠近河流,水源充足C.海拔較低,氣溫較高D.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9.小磊一家要到青藏高原體驗雪域之旅。據所學知識,旅行途中需攜帶( ?。?br/>①氧氣袋②解暑藥③保暖衣物④遮陽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0.青藏地區農田大多分布在河谷或盆地中,原因是河谷或盆地( ?。?br/>A.光熱較充足 B.熱量較充足C.植被條件好 D.礦產資源豐富11.青藏地區的農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帶,最主要原因是( ?。?br/>A.海拔較低,氣溫較高 B.海拔較低,風力較小C.靠近河流,灌溉便利 D.地勢平坦,土壤肥沃12.川藏鐵路是繼青藏鐵路之后的第二條進藏“天路”,全線橋隧比(橋梁和隧道占總里程的比例)高達81%,被稱為“最難修建的鐵路”。川藏鐵路沿線修建眾多高架橋和隧道,最主要的目的是( )A.便于欣賞沿途風光B.增強“過山車”刺激性C.減緩線路的起伏程度D.盡量避免驚擾野生動物二.解答題(共3小題)1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青藏高原獨特的環境造就了獨特的物種。藏羚羊被稱為“雪域精靈”,主要分布于我國青藏地區,其身體絨毛厚實,鼻孔、心臟和肺部較大,四肢都長有氣囊。材料二:川藏鐵路東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線路全長1838千米,全線橋隧比達81%。川藏鐵路橫跨了南北縱列的橫斷山區,集合了山嶺重丘、高原高寒、雷雨雪霜等多種極端地理環境和氣候特征;跨14條大江大河、21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被稱為“最難建的鐵路”。【生物與環境】(1)青藏地區號稱“世界屋脊”,周圍被高大山脈環抱:北有① ,東北有② ,南有弧形的喜馬拉雅山脈。種植業主要分布在 地帶;青藏地區主要的農作物有 。(2)結合材料一,分析藏羚羊是如何適應青藏高原自然環境特征的。【交通與環境】(3)川藏鐵路連接了 和青藏高原兩大地形區,跨越了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和青藏地區。結合材料二和圖中信息,試分析建設川藏鐵路主要面臨哪些困難 。【人類與環境】(4)圖中陰影部分為三江源地區,由于不合理的人類活動,生態環境惡化嚴重。為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你認為當地應該采取哪些措施。14.青藏鐵路不僅是青藏地區重要的交通要道,還是一條美麗的雪域景觀大道。如圖1是青藏高原區域圖。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碧波蕩漾——青海湖(1)青海湖四周雪山連綿,冰川廣布,由此推測湖水水量最大的季節是 ;湖畔綠茵如毯,碧波倒映著藍天白云,由此推測湖水含沙量 。鹽的世界——聚寶盆柴達木盆地是鹽的世界,有察爾汗鹽湖、萬丈鹽橋等景點;途經該地的青藏公路、青藏鐵路修建在干鹽上,這里的機場跑道也是用鹽和鹵水修建而成。(2)指出鹽湖的開發利用方向。中華水塔——三江源這里是江河的源地,野生動物的天堂,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濕地保護區。圖為途經三江源保護區的青藏鐵路景觀。(3)簡述青藏鐵路多采取高架橋通過三江源保護區的原因。高寒河谷——特色農業雅魯藏布江谷地的農產品穗大粒飽,品質優良。(4)雅魯藏布江谷地主要的糧食作物有 和小麥等;從日照和溫差等條件,分析該地農產品品質優良的原因。 。15.區域自然環境對人們生產生活有著深遠影響。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青藏地區包括 和青海兩省區全部,以及新疆、云南、甘肅和四川等四省區部分地區,總面積約260萬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區海拔超過4000米。(2)青藏地區能源類型多樣,蘊藏量豐富,其中可利用的當地清潔能源有 。(寫出一種即可)(3)青藏地區高寒草原廣布,農業以發展 為主。因受 (熱量/水源)條件限制,在一些海拔較低的谷地,水熱條件較好,發展河谷農業,主要種植喜溫涼的 、小麥、豌豆和蔬菜等。(4)圖中陰影地區是 (地形區),因富藏礦產資源,素有“聚寶盆”之稱。(5)曾經這里的新鮮果蔬幾乎全靠外地長途轉運,如今通過建設 ,人們吃上了本地產的新鮮果蔬。期末核心考點 青藏地區的自然特征與農業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2小題)1.下列對青藏地區地形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是( ?。?br/>A.雪山連綿,冰川廣布 B.三山夾兩盆C.地勢坦蕩,一望無際 D.山環水繞,平原居中【考點】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專題】情境文字材料題;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答案】A【分析】青藏地區位于我國西南部,是世界屋脊,這里雪山冰川林立,擁有獨特高寒景觀,也是多條大江大河的發源地。【解答】解:青藏地區海拔高,氣候寒冷,許多山峰終年積雪,冰川廣布,“雪山連綿,冰川廣布”準確描述了其地形特點;“三山夾兩盆”是新疆地形特點;“地勢坦蕩,一望無際”多用來形容內蒙古高原的景觀;“山環水繞,平原居中”描述的是東北地區的景觀。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我國不同地區的地形特點,結合所學知識點讀圖解答即可。2.茶馬古道是歷史上漢、藏之間茶馬互換而形成的交通要道。暑期幾位地理愛好者進行茶馬古道游。讀茶馬古道局部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從拉薩到成都,途中他們對青藏地區的利用、保護提出了一些建議。下列建議中,你認為最合理的是( ?。?br/>A.全力發展旅游業,開發大量新的旅游景點,增加收入B.多種植冬蟲夏草等名貴中藥材,不用保護其他生物C.加大森林砍伐量,發展木材加工工業,增加財政收入D.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生態建設,保護生物的多樣性【考點】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專題】示意圖;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答案】D【分析】青藏高原位于我國西南部,面積約230萬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高山終年積雪,冰川縱橫.冰雪消融后,成為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由于海拔高、云層薄,成為我國年太陽輻射最高的區域。同時由于海拔高、氣溫低,種植業以河谷農業為主。【解答】解:對青藏地區的利用、保護應制定法律法規,加強生態建設,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大力發展旅游業,開發新的旅游景點,多種植冬蟲夏草等名貴中藥材,不用保護其他生物,加大森林砍伐量,發展木材加工工業,會破壞青藏地區的生態環境,是錯誤的做法。故選:D。【點評】考查青藏地區的概況,理解作答。3.藏南谷地農田阡陌,這里農業生產條件較好的主要原因是( ?。?br/>A.海拔較低 B.距海較近 C.緯度較高 D.交通便利【考點】青藏河谷農業和高原牧業的特點.【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答案】A【分析】青藏高原地勢高聳,被稱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海拔高,氣候高寒,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解答】解:青藏地區氣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帶由于海拔較低,氣溫較高,加之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適合種植業發展,形成河谷農業。青藏地區的河谷農業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魯藏布江谷地最為典型。青藏地區主要的農作物有喜溫涼的青稞、小麥等。藏南谷地農田阡陌,這里農業生產條件較好的主要原因是海拔較低。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青藏地區的地理特征,結合所學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4.青藏地區具有的特色種植業是( ?。?br/>A.綠洲農業 B.河谷農業 C.灌溉農業 D.水田農業【考點】青藏河谷農業和高原牧業的特點.【專題】情境文字材料題;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答案】B【分析】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熱量不足,所以只能在深切的河谷發展種植業,河谷海拔較低,氣溫較高,適合農業發展,所以被稱為河谷農業。【解答】解:青藏高原氣候高寒,在河谷地帶地勢較低、氣溫較高、無霜期長、土壤比較肥沃,又有河水作為灌溉水源,因而適宜耕作,成為農業發達地帶,被稱為河谷農業。如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魯藏布江谷地。故選:B。【點評】考查青藏地區的農業發展特點,結合該地的實際情況解答即可。5.小明一家計劃暑假期間到青藏高原自駕游,下列建議可采納的是( )A.不要忘了帶防曬霜、太陽帽B.暑期高溫,少帶衣物,單衣、單褲足夠了C.你們全家一定要登上珠穆朗瑪峰D.記得買幾張野生藏羚羊皮回來【考點】青藏人民生活和地理環境的關系.【專題】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答案】A【分析】青藏地區的主體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自然環境特征是“高寒”。青藏高原地區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氣溫日較差大,早晚氣溫較低。【解答】解:到青藏地區旅游時,由于當地海拔高,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防曬霜、太陽帽是必需物品。故A正確;當地暑假涼爽,晝夜溫差大,需要帶點比較厚的衣服。故B錯誤;珠穆朗瑪峰的攀登要經過專業訓練、并且身體素質要非常好,不能隨便攀登。故C錯誤;藏羚羊屬于國家保護動物,不能傷害和交易。故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青藏地區的特點,理解解答即可。6.下列描述符合青藏地區特征的有( )A.遠看是山,近看是川 B.河流稀少,氣候干旱C.地形復雜,降水豐富 D.地勢低洼,湖泊稀少【考點】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專題】情境文字材料題;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答案】A【分析】依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不同,我國劃分了四大地理區域,由于四區域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呈現了不同的自然特征。我國的青藏地區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海拔高,氣溫低,形成高寒的氣候特征。【解答】解:青藏地區的主體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上峰巒綿延,山勢雄渾,山脈間多起伏平緩的盆地和谷地,遠看是山,近看成川。高山終年積雪,雪山連綿,冰川廣布。冰雪消融后,成為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故選:A。【點評】主要考查青藏地區的自然特征,要理解記憶。7.青藏地區和東北地區濕地廣布,讀兩地區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關于兩地區地理特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限制東北地區和青藏地區農業發展的不利條件是熱量不足B.青藏地區鐵路線稀疏,地形是影響其分布的重要因素C.東北地區氣候冷濕,青藏地區高寒缺氧D.兩地區黑土廣布,土壤肥沃【考點】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專題】示意圖;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答案】D【分析】(1)東北地區位于中國東北部,地處東北亞的核心位置,東、北兩面與朝鮮及俄羅斯為鄰;西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連河北省,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戰略地位十分重要。(2)青藏地區的主體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本區是亞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頭,長江、黃河、瀾滄江都發源在這里。本區擁有大量的珍稀動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驢等。青藏地區山岳縱橫,冰川廣布,交通十分困難。【解答】解:限制東北地區和青藏地區農業發展的不利條件是熱量不足。東北地區緯度高,氣溫低;青藏地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勢高,氣溫低,形成了“高、寒”的地理特征。故A正確;青藏地區鐵路線稀疏,地形是造成這種差異的最重要因素。故B正確;東北地區氣候冷濕,青藏地區高寒缺氧,故C正確;東北地區黑土廣布,土壤肥沃;青藏地區大多是灰化土,故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東北三省和青藏地區的概況,考查的知識點很多,一定要細心解答。8.西藏面積廣大,而主要糧食作物青稞多種植于河谷地帶,根本原因是河谷地帶( ?。?br/>A.土壤肥沃,降水豐富B.靠近河流,水源充足C.海拔較低,氣溫較高D.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考點】青藏河谷農業和高原牧業的特點.【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中國的農業.【答案】C【分析】青藏地區的主體是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青藏地區地勢高、氣溫低,形成了“高、寒”的地理特征,高原上雪山連綿、冰川廣布。【解答】解:青藏地區氣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帶由于海拔較低,氣溫較高,加之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適合種植業發展,形成河谷農業。青藏地區的河谷農業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魯藏布江谷地最為典型。青藏地區主要的農作物有喜溫涼的青稞、小麥等。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青藏地區的地理特征,結合所學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9.小磊一家要到青藏高原體驗雪域之旅。據所學知識,旅行途中需攜帶( ?。?br/>①氧氣袋②解暑藥③保暖衣物④遮陽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考點】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專題】情境文字材料題;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答案】D【分析】青藏地區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平均海拔4000米,是世界最高的高原。高原山地氣候,冬季嚴寒,夏季溫暖,全年干旱少雨,輻射強烈,植被較少。冬季比同緯度東部平原低18~20℃,夏季氣溫8~18℃,降水分配不均。【解答】解: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高寒缺氧,太陽輻射強烈,旅行途中需要攜帶氧氣袋、保暖衣物,遮陽帽;青藏高原氣溫低,即使在夏季也不會高于20℃,旅行途中不需要攜帶解暑藥。綜上所述,D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考查青藏高原的自然特征,理解作答。10.青藏地區農田大多分布在河谷或盆地中,原因是河谷或盆地( ?。?br/>A.光熱較充足 B.熱量較充足C.植被條件好 D.礦產資源豐富【考點】青藏河谷農業和高原牧業的特點.【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答案】B【分析】青藏地區的主體是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青藏地區地勢高、氣溫低,形成了“高、寒”的地理特征,高原上雪山連綿、冰川廣布。【解答】解:青藏地區氣候高寒,只有河谷或盆地地帶由于海拔較低,氣溫較高,加之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適合種植業發展,形成河谷農業。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青藏高原河谷農業的特點,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知道青藏地區的地理環境特點。11.青藏地區的農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帶,最主要原因是( ?。?br/>A.海拔較低,氣溫較高 B.海拔較低,風力較小C.靠近河流,灌溉便利 D.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考點】青藏河谷農業和高原牧業的特點.【專題】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答案】A【分析】青藏高原地勢高聳,被稱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海拔高,氣候高寒,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解答】解:青藏地區海拔高,氣溫低,熱量不足,適合發展畜牧業,青藏地區的種植業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區,典型的包括雅魯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等,海拔較低,氣溫較高。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青藏地區的地理特征,結合所學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12.川藏鐵路是繼青藏鐵路之后的第二條進藏“天路”,全線橋隧比(橋梁和隧道占總里程的比例)高達81%,被稱為“最難修建的鐵路”。川藏鐵路沿線修建眾多高架橋和隧道,最主要的目的是( ?。?br/>A.便于欣賞沿途風光B.增強“過山車”刺激性C.減緩線路的起伏程度D.盡量避免驚擾野生動物【考點】青藏的交通和主要城市.【專題】情境文字材料題;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答案】C【分析】新中國成立以后,先后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滇藏、成(都)﹣阿(壩)等許多工程艱巨的高原公路。大大改變了落后的交通狀況,促進了青藏高原經濟的繁榮。【解答】解:川藏鐵路雅安到林芝段穿越橫斷山區,沿線地勢起伏大,修建眾多高架橋和隧道,不是為了便于欣賞沿途風光、增強“過山車”刺激性、避免驚擾野生動物,最主要目的是減緩線路的起伏程度。故選:C。【點評】考查川藏鐵路沿線修建眾多高架橋和隧道的最主要目的,可牢記作答。二.解答題(共3小題)1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青藏高原獨特的環境造就了獨特的物種。藏羚羊被稱為“雪域精靈”,主要分布于我國青藏地區,其身體絨毛厚實,鼻孔、心臟和肺部較大,四肢都長有氣囊。材料二:川藏鐵路東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線路全長1838千米,全線橋隧比達81%。川藏鐵路橫跨了南北縱列的橫斷山區,集合了山嶺重丘、高原高寒、雷雨雪霜等多種極端地理環境和氣候特征;跨14條大江大河、21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被稱為“最難建的鐵路”。【生物與環境】(1)青藏地區號稱“世界屋脊”,周圍被高大山脈環抱:北有① 昆侖山脈 ,東北有② 祁連山脈 ,南有弧形的喜馬拉雅山脈。種植業主要分布在 河谷 地帶;青藏地區主要的農作物有 青稞、小麥等 。(2)結合材料一,分析藏羚羊是如何適應青藏高原自然環境特征的。【交通與環境】(3)川藏鐵路連接了 四川盆地 和青藏高原兩大地形區,跨越了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南方地區 和青藏地區。結合材料二和圖中信息,試分析建設川藏鐵路主要面臨哪些困難 建設川藏鐵路面臨的主要困難包括:極端地理環境,橫斷山區地形復雜,山嶺重丘、高原高寒缺氧、雷雨雪霜等極端氣候條件;高橋隧比,跨越河流和雪山,工程難度大;處在板塊交界處,地質條件復雜;受氣候影響有凍土層,運行不穩定 。【人類與環境】(4)圖中陰影部分為三江源地區,由于不合理的人類活動,生態環境惡化嚴重。為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你認為當地應該采取哪些措施。【考點】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青藏的交通和主要城市.【專題】示意圖;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答案】(1)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河谷;青稞、小麥等;(2)身體絨毛厚實,抵御高原的寒冷氣候;鼻孔、心臟和肺部較大,適應高原低氧環境,增強氧氣攝取能力;四肢長有氣囊,幫助在高原上進行快速奔跑,減少能量消耗;(3)四川盆地;南方地區;建設川藏鐵路面臨的主要困難包括:極端地理環境,橫斷山區地形復雜,山嶺重丘、高原高寒缺氧、雷雨雪霜等極端氣候條件;高橋隧比,跨越河流和雪山,工程難度大;處在板塊交界處,地質條件復雜;受氣候影響有凍土層,運行不穩定;(4)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退耕還草(林),全面禁獵、禁采砂金,生態移民,休牧育草、實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場保護工程,加強環境監測,建立長期的環境監測體系。【分析】青藏高原位于我國西南部,面積約230萬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高山終年積雪,冰川縱橫。冰雪消融后,成為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由于海拔高、云層薄,成為我國年太陽輻射最高的區域。同時由于海拔高、氣溫低,種植業以河谷農業為主。川藏鐵路東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解答】解:(1)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周圍被高大山脈環抱。北部①是昆侖山脈,東北部②是祁連山脈,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種植業主要分布在海拔較低的河谷地帶,這里氣溫相對較高,灌溉水源充足,適合農作物生長。主要的農作物包括青稞、小麥和豌豆等。(2)材料中提及藏羚羊是“雪域精靈”,藏羚羊通過以下方式適應青藏高原的極端自然環境:身體絨毛厚實,抵御高原的寒冷氣候;鼻孔、心臟和肺部較大,適應高原低氧環境,增強氧氣攝取能力;四肢長有氣囊,幫助在高原上進行快速奔跑,減少能量消耗。(3)川藏鐵路東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是中國國內第二條進藏鐵路,連接了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兩大地形區,四川盆地位于南方地區,川藏鐵路跨越了四大地理區域的南方地區和青藏地區。建設川藏鐵路面臨的主要困難包括:極端地理環境,橫斷山區地形復雜,山嶺重丘、高原高寒缺氧、雷雨雪霜等極端氣候條件;高橋隧比,全線橋隧比達81%,工程難度大;跨越河流和雪山,需要跨越14條大江大河和21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施工難度高;處在板塊交界處,地質條件復雜;受氣候影響有凍土層,運行不穩定;惡劣的施工環境使川藏鐵路被稱為“最難建的鐵路”。(4)為保護和修復三江源地區的生態環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退耕還林還草,恢復植被,防止水土流失;限制放牧,合理控制牲畜數量,減少對草場的破壞;建立自然保護區,加強生態保護,禁止非法開發活動,全面禁獵、禁采砂金;生態移民,將部分居民遷出生態脆弱區,減輕環境壓力;加強環境監測,建立長期的環境監測體系,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休牧育草、實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場保護工程等。故答案為:(1)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河谷;青稞、小麥等;(2)身體絨毛厚實,抵御高原的寒冷氣候;鼻孔、心臟和肺部較大,適應高原低氧環境,增強氧氣攝取能力;四肢長有氣囊,幫助在高原上進行快速奔跑,減少能量消耗;(3)四川盆地;南方地區;建設川藏鐵路面臨的主要困難包括:極端地理環境,橫斷山區地形復雜,山嶺重丘、高原高寒缺氧、雷雨雪霜等極端氣候條件;高橋隧比,跨越河流和雪山,工程難度大;處在板塊交界處,地質條件復雜;受氣候影響有凍土層,運行不穩定;(4)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退耕還草(林),全面禁獵、禁采砂金,生態移民,休牧育草、實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場保護工程,加強環境監測,建立長期的環境監測體系。【點評】本題以川藏鐵路等為材料,涉及青藏地區的河谷農業、自然地理環境、建設川藏鐵路主要面臨的困難、三江源的生態保護等知識點,考查學生讀圖能力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4.青藏鐵路不僅是青藏地區重要的交通要道,還是一條美麗的雪域景觀大道。如圖1是青藏高原區域圖。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碧波蕩漾——青海湖(1)青海湖四周雪山連綿,冰川廣布,由此推測湖水水量最大的季節是 夏季 ;湖畔綠茵如毯,碧波倒映著藍天白云,由此推測湖水含沙量 小 。鹽的世界——聚寶盆柴達木盆地是鹽的世界,有察爾汗鹽湖、萬丈鹽橋等景點;途經該地的青藏公路、青藏鐵路修建在干鹽上,這里的機場跑道也是用鹽和鹵水修建而成。(2)指出鹽湖的開發利用方向。中華水塔——三江源這里是江河的源地,野生動物的天堂,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濕地保護區。圖為途經三江源保護區的青藏鐵路景觀。(3)簡述青藏鐵路多采取高架橋通過三江源保護區的原因。高寒河谷——特色農業雅魯藏布江谷地的農產品穗大粒飽,品質優良。(4)雅魯藏布江谷地主要的糧食作物有 青稞 和小麥等;從日照和溫差等條件,分析該地農產品品質優良的原因。 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晝夜溫差大,利于養分積累 。【考點】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青藏河谷農業和高原牧業的特點.【專題】示意圖;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答案】(1)夏季;?。?br/>(2)發展旅游業、提供建筑材料、提供工業原料等;(3)減少對野生動物生活的干擾、保護濕地生態、保障鐵路運行安全等;(4)青稞;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晝夜溫差大,利于養分積累。【分析】青藏地區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積約占全國面積的25%,人口僅占全國總數的1%左右。青藏地區的主體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本區是亞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頭,長江、黃河、瀾滄江都發源在這里。本區擁有大量的珍稀動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驢等。保護本區的自然環境,防止和控制生態破壞、草場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據圖中信息解答。【解答】解:(1)青海湖四周雪山連綿,冰川廣布,青海湖補給水源主要來自冰雪融水,夏季氣溫高,冰雪大量融化,由此推測湖水水量最大的季節是夏季;湖畔綠茵如毯,碧波倒映著藍天白云,由此推測湖水含沙量小。(2)由材料可知,柴達木盆地是鹽的世界,有察爾汗鹽湖、萬丈鹽橋等景點,鹽湖的開發利用方向是:發展旅游業;提供建筑材料;提供工業原料等。(3)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多采取高架橋“以橋代路”通過三江源保護區的原因是:預留遷徙通道,減少對野生動物生活的干擾、保護濕地生態、保障鐵路運行安全等。(4)雅魯藏布江谷地主要的糧食作物有青稞和小麥等;雅魯藏布江谷地位于青藏地區,日照強,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作物的生長期長;晝夜溫差大,有利于作物養分的積累。因此,這里的農產品品質優良。故答案為:(1)夏季;小;(2)發展旅游業、提供建筑材料、提供工業原料等;(3)減少對野生動物生活的干擾、保護濕地生態、保障鐵路運行安全等;(4)青稞;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晝夜溫差大,利于養分積累。【點評】本題以青藏高原區域圖為材料,設置四道小題,涉及青藏地區的水系、資源開發、青藏鐵路、農業、生態保護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15.區域自然環境對人們生產生活有著深遠影響。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青藏地區包括 西藏自治區 和青海兩省區全部,以及新疆、云南、甘肅和四川等四省區部分地區,總面積約260萬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區海拔超過4000米。(2)青藏地區能源類型多樣,蘊藏量豐富,其中可利用的當地清潔能源有 太陽能 。(寫出一種即可)(3)青藏地區高寒草原廣布,農業以發展 畜牧業 為主。因受 熱量 (熱量/水源)條件限制,在一些海拔較低的谷地,水熱條件較好,發展河谷農業,主要種植喜溫涼的 青稞 、小麥、豌豆和蔬菜等。(4)圖中陰影地區是 柴達木盆地 (地形區),因富藏礦產資源,素有“聚寶盆”之稱。(5)曾經這里的新鮮果蔬幾乎全靠外地長途轉運,如今通過建設 溫室大棚 ,人們吃上了本地產的新鮮果蔬。【考點】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青藏河谷農業和高原牧業的特點.【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中國的地理差異與四大地理區域.【答案】(1)西藏自治區;(2)太陽能;(3)畜牧業;熱量;青稞;(4)柴達木盆地;(5)溫室大棚。【分析】(1)青藏地區包括西藏自治區和青海兩省區全部,以及新疆、云南、甘肅和四川等四省區部分地區。(2)青藏地區能源類型多樣,蘊藏量豐富,其中可利用的當地清潔能源有太陽能。(3)青藏地區高寒草原廣布,農業以發展畜牧業為主。因受熱量條件限制,在一些海拔較低的谷地,水熱條件較好,發展河谷農業,主要種植喜溫涼的青稞、小麥、豌豆和蔬菜等。(4)柴達木盆地因富藏礦產資源,素有“聚寶盆”之稱。(5)曾經這里的新鮮果蔬幾乎全靠外地長途轉運,如今通過建設溫室大棚,人們吃上了本地產的新鮮果蔬。【解答】解:(1)讀圖可知,青藏地區包括西藏自治區和青海兩省區全部,以及新疆、云南、甘肅和四川等四省區部分地區,總面積約260萬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區海拔超過4000米。(2)讀圖可知,青藏地區能源類型多樣,蘊藏量豐富,其中可利用的當地清潔能源有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3)青藏地區高寒草原廣布,農業以發展畜牧業為主。海拔高,氣溫低,熱量不足。因受熱量條件限制,在一些海拔較低的谷地,水熱條件較好,發展河谷農業,主要種植喜溫涼的青稞、小麥、豌豆和蔬菜等。(4)讀圖可知,圖中陰影地區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是柴達木盆地,因富藏礦產資源,素有“聚寶盆”之稱。(5)曾經這里的新鮮果蔬幾乎全靠外地長途轉運,如今通過建設溫室大棚,人們吃上了本地產的新鮮果蔬。故答案為:(1)西藏自治區;(2)太陽能;(3)畜牧業;熱量;青稞;(4)柴達木盆地;(5)溫室大棚。【點評】本題以青藏地區圖為材料,涉及青藏地區位置、能源、農業等知識點,考查學生的綜合分析理解能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