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下科學期末押題卷(二)一.選擇題(共15小題,每題3分,共45分)1.模型常常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或復雜的事物。下列不屬于模型的是( )A.科學公式 B.電路圖 C.注意危險 D.氧分子2.植物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以下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給莊稼施肥,是給植物的生長提供有機物和必需的無機鹽B.移栽的黃瓜幼苗根部帶一個土團,主要目的是給幼苗提供水和無機鹽C.蒸騰作用可以拉動水和無機鹽在體內的運輸D.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通過篩管向上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分3.復旦大學研究團隊捕捉到含+9價元素的物質,打破了元素化合價處于﹣4到+8的經典化學理論。下列微粒中含有+9價元素的是( )A. B. C. D.4.下列是表示物質構成的示意圖,圖中“●”表示甲元素原子,“〇”表示乙元素原子。其中表示單質的是( )A. B. C. D.5.我國第一首076型兩棲攻擊艦“四川艦”于2024年底正式下水,它兼具航母和兩棲攻擊艦的功能,配置了電磁彈射(如圖所示)。電磁彈射的發射軌道相當于兩根金屬導軌,彈射車相當于金屬棒,橫在導軌上,通電后磁場對彈射車產生推力作用,從而使彈射車牽引飛機快速運動。該原理與以下哪個原理相同( )A. B. C. D.6.發生森林火情時,消防員常采用開挖隔離、水霧噴射、人工撲打、高速強風等救援戰術滅火,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挖隔離帶能隔離可燃物B.用水霧噴射可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C.人工撲打可以短暫隔絕空氣D.高速強風可帶走大量熱使可燃物的溫度降低7.如圖所示為規范連接的家庭電路的一部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點在進戶線的零線上B.若e點所在導線斷路,三孔插座仍可安全使用C.斷開開關S,用測電筆檢測d點時,氖管不發光D.閉合開關S,若燈泡L不發光,可能是因為進戶線零線斷路8.我國科學家首次發現月壤中含有釔元素的礦物鹽,該鹽被命名為“嫦娥石”。釔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釔的質子數為39B.釔的元素符號是YC.釔屬于金屬元素D.釔的相對原子質量為88.91克9.在果樹的“坐果期”,果農常常給果樹的莖做環狀剝皮,這樣可以增加果實產量,即俗話說的“梨樹砍三刀,樹枝壓彎腰”,其中產的道理是( )A.切斷導管,限制無機鹽向莖葉運輸B.切斷篩管,限制有機物向根部運輸C.切斷形成層,限制莖的不斷加粗D.切斷樹皮,減少害蟲的侵害10.未來,我們可以利用太陽能技術制取甲醇,其步驟如下:①利用太陽能分解水制取“氫氣”;②制甲醇aH2+bCO2cCH3OH(甲醇)+dH2O。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步驟②的化學方程式中2b=c+dB.上述過程可實現水的循環利用C.氫氣屬于綠色無污染能源D.步驟①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OH2+O211.用“W“型玻璃管進行微型實驗。將注射器中的過氧化氫溶液推入管中與二氧化錳接觸,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過氧化氫溶液遇到二氧化錳,立刻產生大量氣泡B.若a處粉末是木炭粉,能看到白光C.若a處粉末是硫粉,則能看到明亮的藍紫色火焰D.若a處粉末是鎂粉,則b管口會出現白霧12.如圖所示為植物葉片氣孔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②氣孔是兩個①保衛細胞之間的小孔B.③是表皮細胞,內含葉綠體C.當①吸水膨脹時,②氣孔關閉D.②氣孔的開閉不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13.乙二醇可用于生產汽車防凍液,其分子的微觀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有關乙二醇的說法正確的是( )A.化學式為CH3OB.相對分子質量為62C.分子中碳原子和氫原子的個數比為1:1D.一個乙二醇分子由10個元素組成14.如圖所示是某同學設計的汽車尾氣中CO排放量的檢測電路.當CO濃度高于某一設定值時,電鈴發聲報警。圖中氣敏電阻R1的阻值隨一氧化碳濃度的增大而減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鈴應該在A和B之間B.當一氧化碳濃度升高,電磁鐵磁性減弱C.用久后,電源電壓U1會減小,報警時一氧化碳最低濃度比設定值低D.為使檢測電路在一氧化碳濃度更低時報警,可將R2控制電路的滑片向上移15.下列有關圖像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圖①表示樹林里一天中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的情況B.圖②B點顯示,此時某綠色植物沒有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C.圖③曲線AB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氣過程D.圖④表示,果蔬儲藏室內的溫度調整到b點時的效果比a點好二.填空題(共7小題,每空2分,共40分)16.用化學用語表示。(1)氯化銨 。(2)氫氧化亞鐵 。(3)3個碘分子 。(4)硫酸根離子 。17.將縫衣針的一端在磁鐵的一端接觸一會,它就被磁化有了磁性。將磁化后的兩根縫衣針穿過按扣的兩個孔,放在底座的釘尖上,就制作成了一個如圖所示的小指南針。小指南針靜止時恒指南北方向的原因是受到了 的作用。該指南針靜止后,發現其針尖指北,則針尖是小指南針的 (選填“N”或“S”)極。此實驗中縫衣針所用的材料最好是 (選填“鋼”“鐵”或“銅”)。18.考古發現,三星堆遺址新發現6座“祭祀坑”,現已出土金面具殘片、巨青銅面具、青銅神樹、象牙、玉琮等重要文物500余件,如圖所示。(1)古代制作青銅器的銅來源于銅礦,如黃銅礦。黃銅礦的主要成分為二硫化亞鐵銅(CuFeS2),其中鐵元素和銅元素均為+2價,硫元素的化合價為 。(2)應用碳﹣14測出三星堆遺址距今3000年左右,碳﹣12和碳﹣14是碳元素的兩種同位素原子,它們的主要區別是原子核含有的 數不同。19.在學習了動物的呼吸作用之后,某科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裝置來研究昆蟲是否進行呼吸作用。O點是AB繞著轉動的一個固定點,活塞與金屬滑片AB相連,活塞移動,滑動變阻器R的阻值隨之改變,閉合開關小燈泡發光。已知堿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實驗預測與分析:(1)昆蟲如果進行呼吸作用,活塞最終將停留在a的 (填“原來”、“偏左”或“偏右”)位置。(2)隨著昆蟲不斷的呼吸,小燈泡的亮度將 。20.電視中播出的真人秀節目《跟著貝爾去冒險》,介紹了很多在野外獲得食物和水的方法。其中鉆木取水(如圖甲)和樹皮充饑讓人驚嘆不已。(1)若要收集到樹干中的水,則釘入的竹管應到達莖中的 處,該結構的主要功能是運輸水和無機鹽。(2)野外取水還可以采用如圖乙的方式,選擇枝葉茂盛的小樹,用塑料袋將枝葉罩住并扎緊袋子,一段時間后塑料袋壁上就會出現很多水珠,這種取水方法利用的是植物的 作用。21.圖甲所示為一種斷路器的工作原理圖,當家庭電路 時,電流過大,雙層金屬片發熱過多,雙層金屬片彎曲,觸動簧鎖裝置,觸點斷開,已知與鐵相比,銅升高相同溫度熱脹較明顯,雙金屬片兩層分別為鐵和銅,左邊應該選用 (選填“銅”或“鐵”),在圖乙所示的家庭電路中,此斷路器應接在 (選“M”或“N”)這條線。22.科學課堂上老師演示了如圖所示的幾個實驗:(1)圖A所示實驗中,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過)最終會變紅,原因是 。(2)上述實驗中出現的現象,與CO2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都有關的是 (填字母)。(3)圖C所示實驗中,擰緊蓋子經振蕩后可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有 (填序號)。①軟塑料瓶變癟②瓶內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鈣③瓶內澄清石灰水變渾濁④瓶內溶液變紅三.實驗探究題(共5小題,每空2分,共40分)23.學校科技節某創客社團嘗試制作磁懸浮旋轉徽章。其核心部件是一個用漆包線手工繞制的矩形線圈。然后將兩端的漆包線作一定的處理后,把線圈放在用硬金屬絲做成的支架m、n上,并懸置于電磁鐵形成的磁場中(如圖所示)。(1)為了線圈能夠持續不斷地轉動,需要將兩端的線圈作一定的處理,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填字母)。A.兩端的漆均全部刮去B.一端全部刮去,另一端刮去一半C.一端全部刮去,另一端保留(2)閉合開關,線圈可以轉動,其原理是 。(3)若閉合開關,線圈不能轉動,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可多選)。A.電磁鐵磁性太弱 B.線圈處于平衡位置 C.通過線圈的電流太大 D.線圈與支架間的摩擦力太大(4)若在開關右側串聯一個小燈泡,開關閉合后線圈正常轉動,則小燈泡的發光情況是 (填“閃爍發光”或“持續發光”)。24.如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有關儀器和裝置,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請寫出圖中標有序號①的儀器名稱: 。(2)用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氣,應選擇 (從A~D中選擇,填字母序號)組合裝置。(3)小明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氧氣,測得氧氣的純度偏低,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A.收集氣體前,集氣瓶沒有注滿水B.導管口開始有氣泡冒出,立刻收集C.收集氣體后,集氣瓶中仍有少量水(4)下圖為上述反應過程中某變量y隨時間的變化趨勢,縱坐標表示的是 。A.固體中氧元素的質量B.生成O2的質量C.固體中MnO2的質量分數D.固體中鉀元素的質量25.定律是對自然現象或關系的描述,通常可用數學方式加以表達。在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時,小麗查閱到以下材料:波義耳實驗:在密閉的曲頸瓶中加熱金屬汞時,得到了金屬灰(氧化汞)。冷卻后打開容器,稱量金屬灰的質量,發現比原來金屬質量增加了 羅蒙諾索夫重復了波義耳實驗,他將金屬鉛裝入容器后密封,稱量。然后把容器放到火上加熱,金屬變成了黃色(氧化鉛),冷卻后再次稱量,發現容器的總質量沒有發生變化,該發現未引起科學家重視 拉瓦錫用錫和鉛做了羅蒙諾索夫實驗,也得到了同樣的結論。他還做了許多實驗并得出結論:在化學反應過程中物質質量是守恒的,并將此結論寫成一個代數式。該結論得到當時科學家的普遍認同 廊道爾特和曼萊做了精確度極高的化學實驗,反應前后質量之差小于0.0001g,在實驗誤差范圍內,國際科學家一致承認質量守恒定律1673年 1756年 1774年 1908、1912年(1)玻義耳實驗中,金屬灰增加的質量是 。(2)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過程,帶給我們的啟示有 (填字母)。A要善于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B.實驗的成功與否,取決于藥品的選擇C.定量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3)受上述研究啟發,小麗對相關實驗進行了深入探究。在白磷燃燒前后質量測定實驗中(如圖)。氣球的作用有 。(4)小麗認為,蠟燭燃燒后剩下的固體質量比燃燒前少了,因此該現象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請你設計個能說服小麗的簡明實驗思路 。26.小科用如圖裝置進行“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實驗。燒杯甲中裝有二氧化碳釋放劑;燒杯乙中裝有等體積的冷卻至常溫的沸水。將透明輕質塑料瓶底部打孔,裝入等質量、生長狀況相同的金魚藻,然后分別浸至甲、乙燒杯底部,蓋上瓶蓋,放在陽光下觀察。(1)燒杯乙中,使用冷卻至常溫的沸水的目的是 。(2)一段時間后,甲中的塑料瓶上浮,乙中的塑料瓶仍然在底部。請解釋甲上浮的原因 。(3)與課本中的實驗方案相比,你認為哪一方案更合理,請說明理由 。(4)小科為繼續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照”實驗。他選擇哪兩組實驗進行對比 。27.“蟻巢土”(螞蟻巢穴中的土壤)很肥沃,有利于植物的生長。小科設計下面的實驗來探究“蟻巢土”對植物的生長是否有影響。Ⅰ.實驗步驟(1)土壤采集:土壤編號 土壤來源 采集方法①號土壤 “蟻巢土” 以螞蟻窩為中心,挖取直徑為10cm、深10cm范圍的土壤②號土壤 螞蟻窩附近的土壤 在螞蟻窩附近找到土質和含水量等相同的土壤,按相同方法取土(2)土壤分裝:將20只大小相同的花盆平均分成兩組,將等量的①、②號土壤分別裝入第一組和第二組花盆中。(3)種植植物:在20只花盆中各栽種1株生長良好、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置于溫度適宜且有光照的地方進行培養,定期噴灑 。每日測量并記錄不同土壤中植株的高度(平均值),連續18天。Ⅱ.實驗結果不同土壤中大豆幼苗的生長曲線如圖,請據上述實驗回答問題。(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還能為植物的生長提供水分、空氣和 。(2)請將實驗步驟(3)補充完整 。(3)根據上述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結論: 。(4)為使實驗結果更有說服力,該實驗還可以怎樣改進? 。四.解答題(共5小題,第28題6分,第29、30、31題8分,第32題5分,共35分)28.數字技術助力現代農業升級。自動滴灌系統(如圖甲)實現了作物種植的高度自動化。圖乙是在停止供水和恢復供水時,植物葉片氣孔開度(即氣孔開放程度)與光合速率的變化情況。圖丙新疆某自動化大棚發現的植物葉片邊緣排列水珠。(1)停止供水一段時間后,氣孔開度減小,植物 作用減弱,根系吸水動力減小。(2)B點較A點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氣孔開度減小后,會導致 。(3)在氣溫高、無風、空氣濕度大的夜晚(這樣的天氣有利于植物吸水,但會導致植物氣孔關閉),有時能看到植物的“吐水”現象(如圖丙,水分從植物的葉尖或葉的邊緣排出)。請簡述形成該現象的原因: 。29.布洛芬混懸液,用于兒童普通感冒或流感引起的發熱、頭痛等。下表是其使用說明書,據此分析回答。布洛芬混懸液說明書 請仔細閱讀說明書并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或使用 【藥品名稱】布洛芬混懸液 【成分】本品每毫升含有效成分布洛芬20mg 【適應性】用于緩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熱 【規格】10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用量謹遵醫囑(1)已知布洛芬化學式C13HyO2,相對分子質量206,則一個布洛芬分子中含有氫原子個數y為 。(2)計算布洛芬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結果精確到0.1%)。(3)醫生叮囑,12歲以下兒童每次用藥量按照每千克體重5mg布洛芬有效成分。請計算,一名體重為20kg的兒童,每次應口服多少毫升該混懸液。30..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為了測定當地礦山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取來了一些礦石樣品,并取稀鹽酸200g,平均分成4份進行實驗,結果如表:實驗序號 1 2 3 4加入樣品的質量/g 5 10 15 20生成CO2的質量/g 1.76 3.52 4.4 m(1)第 次反應中碳酸鈣有剩余。(2)表中m的值為 。(3)試計算這種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31.電梯為居民出入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出于安全考慮,電梯設置有超載自動報警系統,其工作原理如圖甲所示,R1為保護電阻,R2為壓敏電阻,R2的阻值與它所受壓力的關系如圖乙所示。閉合開關S,電梯沒有超載時,電動機正常工作,電鈴不響;控制電路中的電流達到一定值時,電鈴報警,電動機不工作。已知控制電路的電源為6V,保護電路電阻R1=200Ω,當電磁鐵線圈電流達到15mA時,銜鐵剛好被吸住。電梯底部自重和電磁鐵線圈的阻值都忽略不計。(1)圖甲中的D點應與觸點 (填“A”“B”或“K”相連)。(2)當銜鐵剛好被吸住時,該電梯廂內站立總質量為多少千克?(寫出計算過程)(3)如果想設置電柳最大乘客載重量為1000kg,計算出R1的阻值應該設置為多?(寫出計算過程)(4)若想降低該電梯最大載重,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填字母)。A.適當降低R1阻值B.適當減小控制電路的電源C.適當增加電磁鐵的線圈匝數32.油鍋著火能用水撲滅嗎?某科普類節目曾演示過一個模擬實驗:將鍋中的油加熱到燃燒后,身穿防護服的消防員將瓶水倒入油鍋中,在水倒進鍋里的一瞬間,熱油飛濺,巨大的火苗竄起一米多高,請所學的知識加以解釋。八下科學期末押題卷(二)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5小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C C B D C B D D B D D題號 12 13 14 15答案 A B D D一.選擇題(共15小題)1.【分析】模型是對事物的簡化描述或表示,用于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或復雜的事物。比如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電路圖是電路的模型等,據以上分析解答。【解答】解:A.速度公式如v,它是對物理量之間關系的一種數學表達,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和計算相關的物理現象,屬于模型,故A錯誤;B.電路圖是用特定的符號來表示電路中各個元件及其連接方式,是對實際電路的一種簡化模型,故B錯誤;C.“注意危險”的標志只是一個警示符號,它不是對某個不能直接觀察或復雜事物的簡化描述或表示,不屬于模型,故C正確。D.氧分子的結構示意圖等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氧分子的構成等復雜信息,屬于模型,故D錯誤。故選:C。2.【分析】(1)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植物需要量最大的無機鹽是含氮、含磷、含鉀的無機鹽;(2)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成熟區也叫根毛區;在伸長區的上部,細胞停止伸長,并且開始分化,表皮細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解答即可。【解答】解:A、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而無機鹽主要來自所施的肥料;給莊稼施肥,是給植物的生長提供必需的無機鹽,而不是有機物,A錯誤;B、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積。根毛能分泌多種物質,如有機酸等,使土壤中難于溶解的鹽類溶解,成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養分。成熟區及其上部,根內部一部分細胞分化形成導管,能輸導水分和無機鹽。移栽的黃瓜的根部總是帶一個土坨,目的是保護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B錯誤;C、植物的蒸騰作用在把體內的水以水蒸氣的形式蒸發到大氣當中去的時候,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時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運輸。所以蒸騰作用可以促進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C正確;D、篩管運輸的是有機物,導管運輸的是無機物,所以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通過篩導管向上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分,D錯誤。故選:C。3.【分析】根據原子團中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等于原子團的化合價,化合價的數值等于離子所帶電荷的數值,且符號一致,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氧的化合價是﹣2價,原子團中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等于原子團的化合價,化合價的數值等于離子所帶電荷的數值,且符號一致。A、設I的化合價是x,則有:x+(﹣2)×3=﹣1,x=+5,不符合題意;B、設Ir的化合價是y,則有:y+(﹣2)×4=+1,y=+9,符合題意;C、設Mn的化合價是z,則有:z+(﹣2)×4=﹣1,z=+7,不符合題意;D、設Fe的化合價是n,則有:n+(﹣2)×4=﹣2,n=+6,不符合題意。故選:B。4.【分析】根據單質的概念進行分析,單質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解答】解:A、甲中由一種分子構成的物質屬于純凈物,分子是兩種原子構成,屬于化合物;故A錯誤;B、乙中是由兩種分子構成的,屬混合物;故B錯誤;C、丙中的分子是由兩種分子構成的,屬于混合物,故C錯誤;D、丁中的分子都是由一種分子構成的,分子由一種原子構成,屬于單質,故D正確;故選:D。5.【分析】根據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到磁場力的作用分析解答。【解答】解:由題意可知,電磁彈射的發射軌道相當于兩根金屬導軌,彈射車相當于金屬棒,橫在導軌上,通電后磁場對彈射車產生推力作用,從而使彈射車牽引飛機快速運動,由此可知其原理是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運動。A、該裝置為奧斯特實驗,說明電流的周圍存在磁場,故A不符合題意;B、電磁鐵通電后具有磁性,這是電流的磁效應,故B不符合題意;C、圖中有電源,屬于電動機原理,是利用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而運動的原理工作的,故C符合題意;D、該裝置中無電源,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就會產生感應電流,是探究電磁感應現象的裝置,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6.【分析】根據滅火原理:清除或隔離可燃物、隔絕氧氣或空氣、使溫度降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據此結合滅火方法進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挖隔離帶能隔離可燃物,阻止火勢蔓延,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用水霧噴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著火點是物質的固有屬性,一般不會改變。水可以滅火,是因為水蒸發時要吸收大量的熱,可降低可燃物的溫度到著火點以下,從而達到滅火的目的,說法錯誤,符合題意;C、人工撲打可以短暫隔絕空氣,使燃燒缺少氧氣而熄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高速強風可帶走大量熱使可燃物的溫度降低,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7.【分析】(1)根據開關的連接方式分析導線的類型;在家庭電路中,開關應該接在火線與用電器之間;(2)三孔插座的正確接法是左零右火上接地;(3)測電筆是辨別火線和零線的儀器,當測電筆的筆尖接觸零線和地線時,氖管不會發光;(4)閉合開關S,燈泡L不發光,可能是進戶線的火線或進戶線零線b點左側斷路。【解答】解:A、根據圖示可知,燈泡的開關接在了燈泡與a之間,所以a為火線,故A錯誤;B、三孔插座的上孔接地線,e點所在的導線與大地相連,若e點所在導線斷路,不能接地,會發生危險,故B錯誤;C、斷開開關S時,d點在火線上,用測電筆接觸d點氖管發光,故C錯誤;D、閉合開關S,燈泡L不發光,可能是進戶線的火線或進戶線零線斷路,故D正確。故選:D。8.【分析】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字母表示該元素的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該元素的原子序數為39;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釔的質子數為39,故選項說法正確。B、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該元素的元素符號,釔的元素符號是Y,故選項說法正確。C、釔帶“钅”字旁,屬于金屬元素,故選項說法正確。D、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88.91,相對原子質量單位是“1”,不是“g”,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D。9.【分析】植物體內主要有兩條運輸管道﹣﹣導管和篩管。篩管位于韌皮部,運輸有機物,方向從上往下;導管位于木質部,運輸水和無機鹽,方向自下而上。【解答】解:篩管是植物韌皮部內輸導有機養料的管道。由許多管狀活細胞上下連接而成。相鄰兩細胞的橫壁上有許多小孔,稱為“篩孔”。兩細胞的原生質體通過篩孔彼此相通。篩管沒有細胞核,但篩管是活細胞。果農常常給果樹的莖做環狀剝皮,有機物向下的運輸通道篩管被割斷,減少了有機物向根部運輸,能使有機物集中運輸到果實,增加坐果量,提高產量。故選:B。10.【分析】A、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都不變。B、上述過程可實現水的循環利用,是因為過程中水既是反應物也是生成物。C、氫氣燃燒生成水。D、在太陽能作用下,水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解答】解:A、步驟②的化學方程式中2b=c+d,是因為反應前后氧原子個數相等,該選項正確。B、上述過程可實現水的循環利用,是因為過程中水既是反應物也是生成物,該選項正確。C、氫氣屬于綠色無污染能源,是因為氫氣燃燒生成水,不污染環境,該選項正確。D、步驟①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H2↑+O2↑,該選項不正確。故選:D。11.【分析】根據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結合氧氣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二氧化錳在過氧化氫的分解反應中起催化作用,立刻產生大量氣泡,故選項說法正確。B、若a處粉末是木炭粉,加熱時木炭粉與氧氣反應,能看到木炭燃燒,發出白光,故選項說法正確。C、若a處粉末是硫粉,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故選項說法正確。D、若a處粉末是鎂粉,生成氧化鎂白色粉末,沒有白霧,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D。12.【分析】保衛細胞總是兩兩相對而生,圍成的空腔是氣孔,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時,氣孔就張開,反之氣孔就關閉,氣孔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是氣體交換的“窗口”。圖中:①保衛細胞,②氣孔,③表皮細胞。【解答】解:A、②氣孔由兩個半月形的①保衛細胞組成,A正確;B、③是表皮細胞,無色透明,不含葉綠體,B錯誤;C、當①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時,氣孔就張開,反之氣孔就關閉,C錯誤;D、氣孔是氣體交換的“窗口”,氣孔的開閉會影響二氧化碳和氧氣的進出,因此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D錯誤。故選:A。13.【分析】A、根據乙二醇分子的微觀結構示意圖可知,1個乙二醇分子是由2個碳原子、6個氫原子、2個氧原子構成的,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為構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1個乙二醇分子的構成,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由乙二醇分子的微觀結構示意圖可知,1個乙二醇分子是由2個碳原子、6個氫原子、2個氧原子構成的,化學式為C2H6O2,故選項說法錯誤。B、乙二醇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2+1×6+16×2=62,故選項說法正確。C、1個乙二醇分子中含有2個碳原子、6個氫原子,分子中碳原子和氫原子的個數比為2:6=1:3,故選項說法錯誤。D、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一個乙二醇分子由10個原子構成,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B。14.【分析】(1)(2)由題知氣敏電阻R1阻值隨CO濃度的增大而減小,由歐姆定律得出CO濃度升高時控制電路中電流的變化,根據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可知電磁鐵磁性的變化,結合電路分析電鈴應接在什么位置;(3)用久后,電源電壓U1會減小,由歐姆定律可知,只有當R1阻值變小時,控制電路才能達到銜鐵被吸下的最小電流,據此分析;(4)在CO濃度更低時,氣敏電阻R1阻值更大,因銜鐵被吸下時的最小電流不變,由歐姆定律和電阻的串聯分析滑片的移動方向。【解答】解:AB、當CO濃度升高時,氣敏電阻R1的阻值減小,控制電路的總電阻減小,電源電壓不變,由歐姆定律可知控制電路中的電流增大,所以電磁鐵的磁性增強;當CO濃度高于某一設定值時,銜鐵被吸下,電鈴發聲報警,所以電鈴應接在C和D之間,故AB錯誤;C、用久后,電源電壓U1會減小,由歐姆定律可知,只有當R1阻值變小時,控制電路才能達到銜鐵被吸下的最小電流,結合題意可知報警時CO最小濃度比設定值高,故C錯誤;D、在CO濃度更低時,氣敏電阻R1阻值更大,因銜鐵被吸下時的最小電流不變,由歐姆定律和電阻的串聯可知I,在電源電壓不變時,應減小變阻器R2的阻值,所以應將R2的滑片向上移,故D正確。故選:D。15.【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植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2)呼吸作用是指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3)呼氣時,肺內壓大于外界大氣壓,氣體呼出;吸氣時,肺內壓小于外界大氣壓,氣體吸入。【解答】解:A、如果圖①表示樹林里一天中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的情況,則二氧化碳濃度在夜間由于呼吸作用的積累持續升高,到清晨最高,白天由于光合作用的消耗持續降低,傍晚濃度最低,A錯誤。B、根據②圖所知,在B點光合作用強度=呼吸作用強度,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正好全部用于光合作用,不是表示此時植物不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錯誤。C、圖③A→B段肺內氣壓低于外界氣壓,表示吸氣的過程,C錯誤。D、由圖④可知氧氣濃度與二氧化碳釋放量隨溫度變化而變化的曲線,二氧化碳的釋放量b點時最低,表明b點溫度時果蔬的呼吸作用最弱。因此,果蔬儲藏室內的溫度調整到b點時的效果比a點好,D正確。故選:D。二.填空題(共7小題)16.【分析】本題考查化學用語的意義及書寫,解題關鍵是分清化學用語所表達的對象是分子、原子、離子還是化合價,才能在化學符號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適當的計量數來完整地表達其意義,并能根據物質化學式的書寫規則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才能熟練準確的解答此類題目。【解答】解:(1)氯化銨中銨根離子顯+1價,氯元素顯 1價,書寫化學式時,一般正價的寫在左邊,負價的寫在右邊,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氯化銨的化學式可表示為:NH4Cl;(2)氫氧化亞鐵中亞鐵離子顯+2價,氫氧根離子顯 1價,書寫化學式時,一般正價的寫在左邊,負價的寫在右邊,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氫氧化亞鐵的化學式可表示為:Fe(OH)2;(3)分子的表示方法是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若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字,碘分子由2個碘原子構成,化學式為I2,故3個碘分子表示為:3I2;(4)根據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若表示多個該離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故硫酸根離子可表示為:。故答案為:(1)NH4Cl;(2)Fe(OH)2;(3)3I2;(4);17.【分析】指南針是根據地磁場的作用工作的;磁體具有指示南北的性質:指南的一端是南極,指北的一端是北極;一些物質在磁體或者電流的作用下獲得磁性的過程叫磁化。【解答】解:地球是一個大磁體,指南針指南北的原因是由于受到了地磁場的作用;指南針靜止時,指向南的一端是磁體的南(S)極,指向北的一端是磁體的北(N)極,此指南針針尖指北,則針尖是小指南針的N極;此實驗中縫衣針(指南針)要求具有磁性;因鐵被磁化后其磁性容易消失,而鋼一旦被磁化后,將長期保持磁性而不能退磁,所以此實驗中縫衣針所用的材料最好是鋼。故答案為:地磁場;N;鋼。18.【分析】(1)根據化合價原則求出元素的化合價;(2)根據原子的構成分析。【解答】解:(1)二硫化亞鐵銅(CuFeS2)中鐵元素和銅元素均為+2價,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可知,則硫的化合價為﹣2價;(2)碳﹣12和碳﹣14主要區別是原子核中中子數不同。故答案為:(1)﹣2;(2)中子。19.【分析】(1)O點是一固定點,活塞連接金屬滑片,活塞運動,滑動變阻器阻值會隨之改變,閉合開關后小燈泡發光(堿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根據氣壓的變化來判斷活塞的運動方向。(2)根據活塞的運動情況,來判斷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電阻的變化,進一步求出電流的變化;從而判斷小燈泡亮度的變化;【解答】解:(1)活的昆蟲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產生的二氧化碳被堿石灰吸收,試管內的氣壓減小,活塞將向左運動;(2)隨著昆蟲的呼吸,氣壓在不斷減小,活塞不斷向左運動,由于滑片AB相當于一根繞O轉動的杠桿,所以,B會不斷向右運動,所以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不斷變大,電流不斷變小,燈泡逐漸變暗;故答案為:(1)偏左;(2)變暗。20.【分析】植物體內主要有兩條運輸管道﹣﹣導管和篩管。(1)導管是植物體內把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由下而上輸送到植株身體各處的管狀結構。導管是為一串管狀死細胞所組成,只有細胞壁的細胞構成的,而且上下兩個細胞是貫通的;當根毛細胞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通過一定方式進入根部的導管,然后植物就通過根、莖、葉中的導管把水分和無機鹽運輸到植物體的全身。(2)篩管是植物體中由上而下輸導有機物的管道。篩管是植物韌皮部內輸導有機養料的管道。由許多管狀活細胞上下連接而成。相鄰兩細胞的橫壁上有許多小孔,稱為“篩孔”。兩細胞的原生質體通過篩孔彼此相通。篩管沒有細胞核,但篩管是活細胞。【解答】解:(1)木質莖的木質部中有導管,能運輸水分和無機鹽,所以若要收集到樹干中的水分,釘入的竹管應到達木質部中的導管處。(2)水分以氣體狀態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從植物體內散失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實驗過程中植物進行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會凝結在玻璃罩內壁上,葉片中的水分是靠莖中的導管運輸來的。故答案為:(1)木質部。(2)蒸騰。21.【分析】當家庭電路短路時,電流過大,已知與鐵相比,銅升高相同溫度熱脹較明顯,根據圖片分析可知。【解答】解:當家庭電路短路時,電流過大,雙層金屬片發熱過多,雙層金屬片彎曲,觸動簧鎖裝置,觸電斷開。已知與鐵相比,銅升高相同溫度熱脹較明顯,雙金屬片兩層分別為鐵和銅,由圖可知左側形變程度較大,所以左邊應該選用銅;為了用電的安全,斷路器應該接在火線上,即接M這條線。故答案為:短路;銅;M。22.【分析】(1)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碳酸,碳酸顯酸性。(2)根據CO2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分析。(3)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解答】解:(1)圖A所示實驗中,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過)最終會變紅,是因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碳酸,碳酸顯酸性,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變紅。(2)圖B所示實驗中,把二氧化碳倒進燒杯中,使右面的蠟燭由下到上依次熄滅,證明了二氧化碳物理性質——密度比空氣大,和化學性質——不助燃也不可燃;故與CO2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都有關的是B;(3)圖C所示實驗中,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經振蕩后可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有軟塑料瓶變癟以及瓶內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答案為:( 1 )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變紅;(2)B;(3)①③。三.實驗探究題(共5小題)23.【分析】(1)換向器的作用是當線圈剛繞過平衡位置時,能自動改變線圈中的電流方向,從而使線圈能夠持續轉動;(2)電動機的工作原理是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3)閉合開關,線圈不能轉動,說明線圈受到的磁場力較小,據此分析;(4)根據通過燈泡的電流是否持續分析。【解答】解:(1)若把兩端的漆全部刮去,當線圈轉過平衡位置時,電流方向不能改變,受到的磁場力會阻礙線圈繼續轉動,無法持續轉動;而一端全部刮去,另一端刮去一半,在一個半周內受到磁場力作用而轉動,另一個半周沒有電流通過,利用慣性轉動,這樣就能持續轉動,這種設計相當于電動機中換向器;若一端全部刮去,另一端保留,電路無法形成通路,線圈不能轉動,故選:B。(2)閉合開關后,線圈中有電流通過,處于磁場中,根據電動機的原理,通電導體在磁場中會受到力的作用,從而使線圈轉動。(3)A、電磁鐵磁性太弱,對通電線圈產生的作用力就小,可能無法使線圈轉動,故A正確。B、當線圈處于平衡位置時,線圈受力平衡,不會轉動,此時需要人工輕推一下,使其越過平衡位置就能轉動起來,故B正確。C、通過線圈的電流太大,會使線圈受到的磁場力更大,更有利于線圈轉動,而不是不能轉動,故C錯誤。D、線圈與支架間的摩擦力太大,會阻礙線圈的轉動,導致線圈不能轉動,故D正確。故選:ABD。(4)當采用一端全部刮去,另一端刮去一半的處理方式時,線圈在一個半周內有電流通過,小燈泡發光;另一個半周沒有電流通過,小燈泡不發光,所以小燈泡是閃爍發光的。故答案為:(1)B;(2)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3)ABD;(4)閃爍發光。24.【分析】(1)根據常見儀器的名稱來分析解答;(2)根據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氣為固固加熱型反應,氧氣不易溶于水,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來分析解答;(3)A、根據收集氣體前,集氣瓶沒有注滿水,瓶中留有空氣,使收集到的氧氣純度偏低來分析解答;B、根據導管口開始有氣泡冒出,立刻收集,會導致收集到的氧氣不純來分析解答;C、根據集氣體后,集氣瓶中仍有少量水,不會影響氧氣的純度來分析解答;(4)A、根據氯酸鉀分解生成氧氣,則固體中氧元素的質量隨反應的進行而逐漸減小,氯酸鉀完全反應后才不再改變來分析解答;B、根據加熱到一定溫度時,氯酸鉀才開始分解產生氧氣,圖像的起點應為零來分析解答;C、根據二氧化錳的質量在反應前后不變,而固體混合物加熱到一定溫度時質量才開始減少,直到氯酸鉀完全反應后固體質量不變,固體中MnO2的質量分數先不變,再增大,最后不再改變來分析解答;D、根據固體混合物中鉀元素的質量不變來分析解答。【解答】解:(1)圖中標有序號①的儀器名稱是試管;(2)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氣為固固加熱型反應,發生裝置選A,氧氣不易溶于水,可用C排水法收集,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氧氣應從長導管通入,不能用D來收集,則用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氣,應選擇AC組合裝置;(3)A、收集氣體前,集氣瓶沒有注滿水,瓶中留有空氣,使收集到的氧氣純度偏低,故A符合題意;B、導管口開始有氣泡冒出,立刻收集,會導致收集到的氧氣不純,因為剛開始排出的是裝置內的空氣,故B符合題意;C、集氣體后,集氣瓶中仍有少量水,說明氧氣未收集滿,但不會影響氧氣的純度,故C不符合題意;故選:AB;(4)A、氯酸鉀分解生成氧氣,則固體中氧元素的質量隨反應的進行而逐漸減小,氯酸鉀完全反應后才不再改變,故A不符合題意;B、加熱到一定溫度時,氯酸鉀才開始分解產生氧氣,圖像的起點應為零,故B不符合題;C、二氧化錳是該反應的催化劑,質量在反應前后不變,而固體混合物加熱到一定溫度時質量才開始減少,直到氯酸鉀完全反應后固體質量不變,則固體中MnO2的質量分數先不變,再增大,最后不再改變,故C符合題意;D、由反應原理和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固體混合物中鉀元素的質量不變,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故答案為:(1)試管;(2)AC;(3)AB;(4)C。25.【分析】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即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物質的質量之和,是因為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原子的種類、總個數不變。【解答】解:(1)玻義耳實驗中,金屬灰增加的質量是參加反應的氧氣質量。故答案為:參加反應的氧氣質量。(2)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過程,帶給我們的啟示有要善于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定量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故答案為:AC。(3)受上述研究啟發,小麗對相關實驗進行了深入探究。在白磷燃燒前后質量測定實驗中(如圖)。氣球的作用有平衡裝置內外壓強;形成密封裝置。故答案為:平衡裝置內外壓強;形成密封裝置。(4)能說服小麗的簡明實驗思路:在密閉裝置中完成蠟燭燃燒,并測量蠟燭燃燒前后整個裝置的質量,比較兩者的質量大小。故答案為:在密閉裝置中完成蠟燭燃燒,并測量蠟燭燃燒前后整個裝置的質量,比較兩者的質量大小。26.【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解答】解:(1)加熱能去除水中的二氧化碳,故燒杯乙中,使用冷卻至常溫的沸水的目的是:排除水中的二氧化碳對實驗結果的干擾。(2)甲和乙除二氧化碳外,其他實驗條件都相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甲上浮的原因是:甲中金魚藻光合作用產生氧氣,使塑料瓶上浮。(3)與課本中的實驗方案相比,我認為課本方案更合理。理由是:題干方案沒有排除二氧化碳釋放劑和冷卻沸水的密度對實驗結果的影響。(4)甲和丁除光照外,其他實驗條件都相同且適宜,故為繼續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照”實驗,應選擇甲和丁實驗進行對比。故答案為:(1)排除水中的二氧化碳對實驗結果的干擾;(2)甲中金魚藻光合作用產生氧氣,使塑料瓶上浮;(3)課本方案更合理,題干方案沒有排除二氧化碳釋放劑和冷卻沸水的密度對實驗結果的影響;(4)甲和丁。27.【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這種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解答】解:(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還能為植物的生長提供水分、空氣和 無機鹽。(2)為確保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結果的合理性,對影響實驗的其他相關因素應設置均處于相同理想狀態,所以要適當噴灑蒸餾水。(3)由于①號土壤中的植物高度高于②號土壤中的植物高度,所以初步得出結論:蟻巢土有利于植物的生長。(4)為使實驗結果更有說服力,還應該用不同的植物進行重復實驗。故答案為:(1)無機鹽(2)蒸餾水(3)蟻巢土有利于植物的生長(4)用不同的植物進行重復實驗四.解答題(共5小題)28.【分析】植物的蒸騰作用能夠促進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促進水分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解答】解:(1)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停止供水后氣孔開度減少,蒸騰作用減弱。(2)停止供水后,B點較A點光合速率下降,其原因是:保衛細胞因為缺水而部分關閉,影響了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的進入,二氧化碳供應不足,所以B點較A點光合速率下降。(3)夜晚無風、氣溫高、空氣濕度大,水蒸氣處于飽和狀態,植物的蒸騰作用減弱,且植物的氣孔關閉,植物體從根部吸收的水分沿導管運輸至葉片,無法從氣孔排出;同時土壤溫度高、濕度大,根部仍在強烈地吸水,從而使根部吸收的水量大于植物蒸騰作用散失的水量,于是水分從植物體葉尖或葉緣的水孔排出,形成“吐水”現象。故答案為:(1)蒸騰;(2)二氧化碳供應不足;(3)夜晚無風、氣溫高、空氣濕度大,水蒸氣處于飽和狀態,植物的蒸騰作用減弱,且植物的氣孔關閉,植物體從根部吸收的水分沿導管運輸至葉片,無法從氣孔排出;同時土壤溫度高、濕度大,根部仍在強烈地吸水,從而使根部吸收的水量大于植物蒸騰作用散失的水量,于是水分從植物體葉尖或葉緣的水孔排出,形成“水”現象。29.【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化學式的意義及根據化學式的計算,包括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以及根據給定條件進行溶液體積的計算。【解答】解:(1)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為構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設一個布洛芬分子中含有氫原子個數為y,則12×13+y+16×2=206,解得y=18;故答案為:18。(2)根據第(1)問可知,布洛芬的化學式為C13H18O2,則布洛芬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故答案為:75.7%。(3)由題意可知,12歲以下兒童每次用藥量按照每千克體重5mg布洛芬有效成分,則一名體重為20kg的兒童,每次應口服布洛芬的質量為20kg×5mg/kg=100mg;本品每毫升含有效成分布洛芬20mg,則每次應口服的該混懸液的體積為;故答案為:5mL.30.【分析】(1)根據表中第1、2次數據可知,每5g樣品完全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為1.76g,而第三次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為4.4g<1.76g×3來分析;(2)根據第3、4次反應中碳酸鈣有剩余來分析;(3)根據二氧化碳的質量和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來分析。【解答】解:(1)由表中第1、2次數據可知,每5g樣品完全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為1.76g,第三次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為4.4g<1.76g×3,說明第3次反應時碳酸鈣已經過量,所以第3、4次反應中碳酸鈣有剩余。(2)由上述分析可知,第3、4次反應中碳酸鈣有剩余,則表中m的值為4.4。(3)設這種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10g×x 3.52gx=80%答:這種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80%。故答案為:(1)3、4;(2)4.4;(3)80%。31.【分析】(1)圖甲中的D點應與觸點A相連。因為當電梯超載時,控制電路中的電流增大,電磁鐵磁性增強,銜鐵被吸住,此時要使電鈴報警,電動機不工作,(2)當銜鐵剛好被吸住時,電路中的電流I=15mA=0.015A,電源電壓U=6V,保護電阻R1=200Ω。根據歐姆定律可得,R總計算此時電路中的總電阻。計算壓敏電阻R2=R總﹣R1。由圖乙可知,當R2=200Ω時,壓敏電阻所受壓力F=9000N。根據G=F=mg,可得電梯廂內站立總質量m。(3)當電梯最大乘客載重量為1000kg時,計算乘客重力G′=m′g,即壓敏電阻所受壓力F′=10000N。由圖乙可知,此時壓敏電阻R 2′=100Ω。要使電梯在載重1000kg時剛好報警,即電路中電流達到15mA=0.015A。根據歐姆定律可知R總=400Ω。計算R1的阻值應該設置為R總﹣R 2′。(4)A、降低R1阻值,報警電流仍維持15mA不變,報警時控制電路的總電阻R總=R1+R2不變,由于R1阻值減小,所以報警時R2阻值更大,結合乙圖分析。B、減小控制電路電源,報警電流仍維持15mA不變,由于控制電路電源電壓變小,達到報警電流時總阻值R總=R1+R2要變小,由于R1不變,報警時R2阻值更大,結合乙圖分析。C、增加電磁體的線圈匝數,同樣的電流下,電磁體磁性更強,控制電流電流低于15mA時就能把銜鐵吸下來進行報警,即報警時控制電路電流變小,由于電源電壓不變,報警時總阻值R總=R1+R2變大,R1阻值不變,報警時R2阻值變大,結合圖乙分析即可。【解答】解;(1)圖甲中的D點應與觸點A相連。因為當電梯超載時,控制電路中的電流增大,電磁鐵磁性增強,銜鐵被吸住,此時要使電鈴報警,電動機不工作,所以D點應與A點相連,使電鈴所在電路接通,電動機所在電路斷開。(2)當銜鐵剛好被吸住時,電路中的電流I=15mA=0.015A,電源電壓U=6V,保護電阻R1=200Ω。根據歐姆定律可得,此時電路中的總電阻R總400Ω,壓敏電阻R2=R總﹣R1=400Ω﹣200=200Ω。由圖乙可知,當R2=200Ω時,壓敏電阻所受壓力F=9000N。根據G=F=mg,可得電梯廂內站立總質量m900kg。(3)當電梯最大乘客載重量為1000kg時,乘客重力G′=m′g=1000kg×10N/kg=10000N,即壓敏電阻所受壓力F′=10000N。由圖乙可知,此時壓敏電阻R2′=100Ω。要使電梯在載重1000kg時剛好報警,即電路中電流達到15mA=0.015A。根據歐姆定律可知R總=400Ω。即R1的阻值應該設置為R總﹣R 2′=400Ω﹣100Ω=300Ω。(4)A、降低R1阻值,報警電流仍維持15mA不變,報警時控制電路的總電阻R總=R1+R2不變,由于R1阻值減小,所以報警時R2阻值更大,由圖乙可得,R2阻值更大,載重更小,故A正確。B、減小控制電路電源,報警電流仍維持15mA不變,由于控制電路電源電壓變小,達到報警電流時總阻值R總=R1+R2要變小,由于R1不變,報警時R2阻值更大,由圖乙可得,R2阻值更小,載重更大,故B錯誤。C、增加電磁體的線圈匝數,同樣的電流下,電磁體磁性更強,控制電流電流低于15mA時就能把銜鐵吸下來進行報警,即報警時控制電路電流變小,由于電源電壓不變,報警時總阻值R總=R1+R2變大,R1阻值不變,報警時R2阻值變大,載重更小,故C正確。故選:AC。故答案為:(1)A;(2)電梯廂內站立總質量為900kg;(3)R1的阻值應該設置為300Ω;(4)AC。32.【分析】根據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大以及促進燃料燃燒的方法來分析解答。【解答】解:油的密度比水小,將瓶水倒入油鍋中,在水倒進鍋里的一瞬間,燃著的油會浮在水面上,增大了油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所以燃燒的更加劇烈。故答案為:油的密度比水小,浮在水面上,增大了油與氧氣的接觸面積。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