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2025學年浙教版(2024)第二學期七下科學期末學習評價(1)(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2025學年浙教版(2024)第二學期七下科學期末學習評價(1)(含解析)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七下科學期末學習評價(一)
解析及參考答案
(范圍:全冊 時間:120分鐘,滿分16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錯選、多選均不得分。)
1.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為了滿足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技術。下列技術中,為了滿足人們“行”這一方面需求的是(  )
A.紡織技術 B.建筑技術 C.通信技術 D.車船制造技術
【答案】D
【解析】
A.紡織技術主要是用于制作衣物,滿足人們“衣”的需求,故A錯誤;
B.建筑技術用于建造房屋等建筑,滿足人們“住”的需求,故B錯誤;
C.通信技術主要用于信息的傳遞和交流,與“行”的需求無關,故C錯誤;
D.車船制造技術制造的車船是人們出行的交通工具,滿足了人們“行”的需求,故D正確。
2.人的新生命的起點是(  )
A.受精卵 B.精子 C.胎兒 D.卵細胞
【答案】A
【解答】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時,標志著新生命的起點。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系統,進而形成胎兒。
3.如圖是人體腦部和生殖器官與全身相對生長速率的比較曲線,解讀該圖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
A.曲線①表示腦部生長,②表示生殖器官生長
B.在青春期開始前生殖器官的生長基本停滯
C.青春期開始時腦部生長已基本完成
D.在青春期生殖器官迅速生長的同時,智力也迅速發展
【答案】D
【解答】解:A、人體腦部生長最快的年齡段是0﹣5歲,青春期是生殖器官發育迅速的階段,由圖可知,曲線①表示腦部生長,②表示生殖器官生長,A正確。
B、在青春期開始前生殖器官的生長基本停滯,B正確。
C、青春期開始時腦部生長已基本完成,C正確。
D、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體生長、發育和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青春期生殖器官迅速生長的同時,智力也迅速發展,但圖中不能得出此結論,D錯誤。
4.按由外到內的順序“觀察完全花的結構”的相關方法步驟,排序正確的是( )
①用鑷子摘下萼片 ②用鑷子摘下花瓣 ③用鑷子摘下雄蕊 ④用解剖刀切下雌蕊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答案】A
【解析】在“觀察花的結構”實驗中,用鑷子由外向內依次摘下是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往往需要解剖剪切下來,用鑷子夾開花藥,由此可知,按由外到內的順序“觀察完全花的結構”的相關方法步驟,排序正確的是:①用鑷子摘下萼片→②用鑷子摘下花瓣→③用鑷子摘下雄蕊→④用解剖刀切下雌蕊。
5.將一根細線松松地系在一個鐵絲框架的兩邊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來,框架上便會出現一層肥皂膜,如圖甲。用燒熱的針刺破線的一側的肥皂膜,另一側的肥皂膜會把細線拉過去,如圖乙。下列選項中的實驗,其原理與上述實驗一致的是(  )
A.①鉛柱黏合 B.②酒精與水混合
C.③氣體擴散 D.④紅墨水分散到水中
【答案】A
【解析】用燒熱的針刺破一側肥皂膜,由于另一側肥皂膜和棉線間分子有力的作用,故將棉線拉向另一側,此現象說明了分子存在相互的引力。
A、切削干凈的兩段鉛柱可以粘合在一起,說明分子之間存在引力,故A正確;
B、酒精與水混合,總體積減小,說明分子間有間隙,故B錯誤;
C、氣體擴散說明分子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故C錯誤;
D、紅墨水分散到水中是液體擴散實驗,說明分子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故D錯誤。
6.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離子等。下列物質由原子構成的是(  )
A.氮氣 B.水
C.氯化鈉 D.金剛石
【答案】D
【解析】
A、氮氣屬于氣態非金屬單質,是由氮分子構成的,故選項錯誤。
B、水是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故選項錯誤。
C、氯化鈉是含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故選項錯誤。
D、金剛石屬于固態非金屬單質,是由碳原子直接構成的,故選項正確。
7.我們在商場常看到“補鋅"“補鐵”等字樣的食品,其中“鋅”“鐵”是指(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單質
【答案】A
8.下列關于“CO2”表示的意義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表示1個二氧化碳分子
B.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C.表示1個二氧化碳分子由1個碳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
D.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和氧分子組成
【答案】D
9.質量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物理量,下列對質量的理解不恰當的是(  )
A.質量表示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 B.物體的質量由物體本身決定
C.物體的質量與形狀、狀態無關 D.物體的質量與溫度、位置有關
【答案】D
【解析】質量是描述物體所含物質多少的物理量,決定于物質的多少,與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和溫度無關。
10.關于物質的密度,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由ρ 可知,密度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物體的體積成反比
B.密度是物體的屬性,物體不同,密度也不同
C.不同種類的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一般不同,密度也不同
D.密度是物質的特性,其大小不隨溫度、形狀、狀態的變化而變化
【答案】C
【解析】
A、對于同種物質,密度一定,密度不隨質量或體積的變化而變化。此選項錯誤;
B、密度是物質的屬性,同種物質,不同物體,密度可能相同。此選項錯誤;
C、不同種類的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一般不同,密度也不同。此選項正確;
D、密度是物質的特性,與物質的種類、狀態、溫度有關。此選項錯誤。
11.如圖為某物質三態變化時的粒子示意圖,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在狀態甲時,分子的體積和形狀不隨容器改變
B.狀態乙是氣態
C.狀態甲時,分子在固定的位置上一動不動
D.由狀態乙轉變成狀態甲,需吸收熱量,分子運動速率減慢。
【答案】A
【解析】
A、無論物質處于那種狀態,構成物質的分子的體積和形狀都不變,選項符合題意;
B、由圖可知,狀態乙是液態,選項不符合題意;
C、狀態甲是物質處于固態,分子的運動較慢,選項不符合題意;
D、由圖可知,物質由狀態乙轉變成狀態甲是液體變固態,物質釋放熱量,分子運動速率減慢,選項不符合題意,
12.下列圖示的地貌中,其形成的主要作用力不同于其他三者的是(  )
A. 長江三角洲 B. 海岸邊的怪石
C. 喜馬拉雅山脈 D. 沙漠中的石頭蘑菇
【答案】C
【解析】長江三角洲、海岸邊的怪石和沙漠中的石頭蘑菇都屬于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態,喜馬拉雅山脈屬于內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態。
13.植物體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是(  )
A.根系 B.根 C.根尖 D.根毛
【答案】B
【解析】植物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適于吸水的特點是根尖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與土壤中水接觸的面積,有利于吸水,根尖成熟區及其內部一部分細胞分化形成導管,能輸導水分和無機鹽,B符合題意。
14.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生物學的基本觀念,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人體內肺泡數最多,與其氣體交換的功能相適應
B.根尖根毛區根毛數量多,與其吸收水分的功能相適應
C.根尖分生區細胞的細胞壁薄,與其吸收水分的功能相適應
D.仙人掌葉片退化成針刺狀,與其適宜生活在干旱環境的功能相適應
【答案】C
【解析】
A.人體內肺泡數最多,與其氣體交換的功能相適應 ,A正確;
B.根尖根毛區根毛數量多,與其吸收水分的功能相適應 ,B正確;
C.根尖分生區細胞的細胞壁薄,與其吸收水分的功能無關,分生區的細胞主要是分裂產生新細胞,C錯誤;
D.仙人掌葉片退化成針刺狀,與其適宜生活在干旱環境的功能相適應 ,D正確。
15.用完全培養液在兩個相同的容器內分別培養水稻苗和番茄苗(假設兩植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時間后,測定培養液中各種離子與實驗開始時各種離子之比如圖所示(實驗前各種離子濃度均為100%)。該實驗不能說明的是(  )
A.水稻吸收水的相對速率比吸收鈣、鎂元素大
B.與番茄比,水稻對硅元素需要量大,對鈣元素需要量小
C.不同植物根尖細胞膜控制內外物質進出的能力不同
D.植物對各種離子的吸收速率與溶液中離子的濃度有關
【答案】D
【解析】
A、水稻培養液中鈣和鎂濃度比實驗前高,說明吸收水的相對速率比吸收鈣和鎂的大,A正確。
B、水稻培養液中硅濃度下降得最多,說明吸收量最多,而番茄吸收硅少,B正確。
C、水稻吸收的硅多,對鈣和鎂吸收量少,而番茄吸收的鈣和鎂較多,對硅吸收量少,體現了不同植物根尖細胞膜控制內外物質進出的能力不同,C正確。
D、圖中并不能看出植物體對各種離子的吸收速率與溶液中的離子濃度有關,其原因在于不同植物根尖細胞膜上載體的種類和數量是不同的,D錯誤。
二、填空題:(本大題有7小題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如圖是三種土壤的模型,保肥性能最強的是     ;最適宜耕種的是    (填序號),理由是    。
【答案】A;B,圖B壤土有機質含量高,通氣透水、保水保溫性能都較好,是較理想的農業土壤。
【解析】圖A中的礦物質顆粒較多,可見保肥性能最強。圖B壤土有機質含量高,通氣透水、保水保溫性能都較好,是較理想的農業土壤。所以最適宜耕種的是B。
如圖是加工 “手撕鋼” 的簡易示意圖,較厚的鋼材通過一對旋轉的軋輥間的縫隙,在軋輥壓力作用下變薄、變長成為薄如蟬翼的鋼板,說明“手撕鋼” 的____________(填 “延展性好” 或 “硬度大”)。某航天器太陽能電池基板面積為100m2,如果選用質量為11.85kg、厚度只有0.015mm的 “手撕鋼” 做基板,那么該 “手撕鋼” 的密度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延展性好;7.9×103kg/m3
【解析】鋼材在軋輥壓力作用下變薄、變長,這體現了 “手撕鋼” 良好的延展性。根據密度公式ρ=,先計算體積V=Sh,S=100m2,h=0.015×10-3m,則V=100m2×0.015×10-3m3=1.5×10-3m3,已知m=11.85kg,所以ρ==7.9×103 kg/ m3。
18.研究人員在《細胞》雜志上發表論文稱,已利用小鼠干細胞培育出具有早期大腦、跳動心臟和腸道等的小鼠胚胎模型。
(1)研究人員能利用小鼠干細胞培育出心臟、大腦和腸道等,說明細胞具有    能力,其中心臟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可用圖中的    (選填“a”或“b”)表示。
(2)小鼠的心臟屬于結構層次中的    。與植物相比,小鼠特有的結構層次是    。
【答案】(1)分化;b。(2)器官;系統。
【解答】
(1)從圖中可以看出,由胚胎干細胞經過分化產生的細胞在形態、結構和功能都不同,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組織,再由幾種不同的組織按一定的次序聯合起來,形成心臟、大腦合腸道幾種器官。人體的心臟主要由心肌細胞構成如圖,心肌屬于肌肉組織,如圖中的b所示。
(2)心臟的表層分布有上皮組織,心臟壁中分布有神經組織等,由此可知,心臟屬于生物體結構層次中的器官;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動物體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故小鼠特有的結構層次是系統。
19.如圖是鋰原子的構成示意圖,根據圖示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鋰原子的核電荷數為    。
(2)鋰原子核外有    個電子。
(3)下列對原子構成的理解錯誤的是    (填字母)。
A.原子整體不顯電性 B.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實心球體
C.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D.原子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答案】(1)3 (2)3 (3)B
【解析】
(1)由圖示信息可知,鋰原子的電子數為3,因為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所以鋰元素的核電荷數為3;故答案為:3;
(2)由圖示信息可知,鋰原子的電子數為3,因為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鋰原子核外有3個電子;故答案為:3;
(3)A、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所帶電量相等,但電性相反,因此原子整體不顯電性,說法正確;
B、由圖示可知,原子核并不是不可分割的實心球體,原子核可以分為質子和中子,說法錯誤;
C、由圖示可知,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說法正確;
D、原子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B。
20.由元素R和氫元素、氧元素所組成的化合物為H2RO4,則R的化合價為   ;如果這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為98,則R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
【答案】+6;32
【解析】
(1)在化學式 H2RO4 中,H的化合價為+1,O的化合價為-2,根據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得到:
(+1)×2+x+(-2)×4=0,解得:x=+6;
(2)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的定義得到:1×2+y+16×4=98,解得:y=32。
21.在4℃時純水的密度為1.0×103kg/m3,它的含義是     ;現有一裝滿水的玻璃瓶,瓶中的水結冰后會使玻璃瓶破裂,由水變成冰的過程中,密度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答案】4℃時,每立方米水的質量是1×103千克;變小。
【解析】
(1)在4℃時純水的密度為1.0×103kg/m3,它的含義是:4℃時,每立方米水的質量是1×103千克;
(2)水凝固成冰時,狀態發生改變,但是質量不變,體積增大,根據可知,密度變小。
22.在探究固體的熔化實驗中,把分別裝有固體a與b的試管放在盛水的燒杯內加熱。將溫度計正確的插入兩種固體中,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固體a的熔化圖像如圖乙所示,固體b的熔化圖像如圖丙所示。
(1)固體a熔化過程中,繼續加熱,溫度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此時a處于 
 態(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體b屬于一種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3)已知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標準大氣壓下,燒杯與試管中均加入水,通過酒精燈加熱,當燒杯中的水沸騰時,試管中的水   沸騰。(選填“會”或“不會”)
【答案】(1)不變;固液共存(2)非晶體(3)不會
【解析】
(1)根據乙圖可知,固體a熔化過程中,繼續吸熱,但是溫度不變,此時處于固液共存態;
(2)固態b熔化時溫度不斷升高,沒有熔點,因此為非晶體;
(3)根據題意可知,試管中的水可以從燒杯中的水吸熱,從而達到水的沸點100℃,但是此時內外水溫一
致,因此不能再從外面吸熱,因此試管中的水不會沸騰。
三、探究題:(本大題有6小題,每空2分,共40分)
23.魚類受精卵的孵化受水溫影響很顯著。下列表格和曲線圖是某種魚的受精卵在不同水溫中孵化的實驗結果:
水溫/℃ 14 18 22 26 30 34 38 42
平均孵化率/% 0 55 70 92 84 56 6 0
請根據圖、表數據分析回答:
(1)像魚這樣,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屬于   。
(2)該種魚的受精卵在水溫為時平均孵化率最高   。
(3)該種魚的受精卵在水溫為18~38 ℃范圍內,平均孵化率與水溫的關系是   。
(4)水溫在18~34 ℃之間時,魚受精卵平均孵化時間與水溫的關系是   。
【答案】(1)有性生殖 (2)26 ℃
(3)在18~26 ℃之間,隨水溫上升,平均孵化率上升;在26~38 ℃之間,隨水溫上升,平均孵化率下降
(4)魚受精卵平均孵化時間隨水溫的升高而減少
24.科學家對相對原子質量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時間。
材料一:19世紀初,有化學家認為:氫是母體,其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理論上都是氫的整數倍。
材料二:1886年,英國科學家克魯克斯大膽假設: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化學家測定出的元素相對原子質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的平均值。
材料三:1961年8月,國際上采用碳﹣12原子的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確定各個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下列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不支持材料一的是    。
A.O﹣16 B.Cl﹣35.5 C.Ag﹣108
(2)在克魯克斯假設中,同種元素的原子,相對原子質量卻不同,是因為原子結構中的某種微粒數不同,該微粒的名稱是    。
(3)根據材料三,現發現氖的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如圖,根據上述資料,列出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式子:   。
(4)結合以上材料及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9世紀初,以氫為母體的相對原子質量標準是錯誤的,
它對科學的發展沒有價值
B.只要方法正確、儀器精確,實驗結果就不會存在誤差
C.若干年后,科學家有可能更改現在國際上采用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
D.元素周期表中很多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都不是整數,可推測很多元素有多種同位素原子
【答案】(1)B;(2)中子數;(3)21×a%+22×b%+20×c%;(4)CD。
【解析】
(1)19世紀初,有化學家認為:氫是母體,其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理論上都是氫的整數倍,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不支持材料一的是Cl﹣35.5。
(2)同種元素的原子的核內質子數相同,相對原子質量卻不同,是因為原子結構中的某種微粒數不同,該微粒的名稱是中子數。
(3)由題意可知,1961年8月,國際上采用碳﹣12原子的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確定各個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式子為21×a%+22×b%+20×c%
(4)A.19世紀初,以氫為母體的相對原子質量標準是錯誤的,但它對科學的發展是有價值的。
B.即使方法正確、儀器精確,實驗結果也會存在誤差。
C.隨著科學的發展,若干年后,科學家有可能更改現在國際上采用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
D.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元素周期表中很多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都不是整數,可推測很多元素有多種同位素原子。
25.地溝油一直以來是食品安全關注的焦點。一些不法商家為了牟取暴利,大量購買地溝油用來加工各種食品,嚴重危害消費者的身心健康。小寧學了密度知識后,想用密度來鑒別色拉油和地溝油。于是他進行了如下的實驗:
(1)小寧將天平放在桌面上調零,移動游碼至最左端的零刻度線處,發現天平的指針在分度盤上的位置如圖甲所示,他應將平衡螺母往     (填“左”或”右”)調。
(2)小寧先測得空燒杯的質量為40g,將樣品油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得燒杯和油的總質量如圖乙所示,讀出總質量為     g。
(3)細心的小寧發現實驗室內沒有量筒,于是他找來一只相同的空燒杯,往杯內倒水直至與油面相平,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68.7g。則實驗測得樣品油的密度ρ油=     g/cm3。
【答案】(1)左;(2)63;(3)0.80。
【解析】
(1)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零刻度線處,此時指針偏向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右側,應將平衡螺母向左調節,使橫梁平衡;
(2)如圖乙所示,燒杯和油的總質量:m1=50g+10g+3g=63g;
(3)由可知燒杯中樣品油質量m樣品油=63g﹣40g=23g,而相同體積的水的質量m水=68.7g﹣40g=28.7g,
V樣品油=V水28.7cm3,ρ樣品油0.80g/cm3。
26.為了研究物態變化的規律,興趣小組進行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將裝有液態海波的大試管放入盛有冷水的燒杯中,根據溫度計a和b的示數,繪制了海波和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忽略外界溫度對實驗的影響)
(1)根據乙圖中a、b曲線的變化情況分析,在8~10min時間段,海波是否仍在凝固?    。為什么?    。
(2)圖丙是興趣小組建構的物質三態變化模型的部分內容。則第3min時,試管內的海波狀態對應該模型中的     (選填“A”、“B”或“C”)狀態。
【答案】(1)停止凝固;海波與水的溫度相等,不能繼續放熱;(2)B。
【解析】
(1)由圖乙可知,海波在第5min開始凝固,在凝固過程中溫度保持48℃不變,故海波的凝固點為48℃;
(2)冷水的溫度在0~8min逐漸上升,8min時上升的48℃,此時海波的溫度同樣為48℃,兩者的溫度相同,海波不能繼續放熱,不能凝固,故在8~10min時間段,海波的凝固已經停止;
(3)物質有三種狀態,A為固態,吸熱熔化為液態B,液態B吸熱變為氣態C,氣態C放熱直接變為固態A,此過程為凝華;由圖乙可知第3min時海波還沒有開始凝固,所以此時狀態為液態,故第3min時,試管內的海波狀態對應該模型中的B。
27.在學習了“等高線地形圖”后,小科同學利用土豆、橡皮、記號筆、小刀等工具,制作等高線模型。
(1)為使制作的模型更接近真實情況,制作過程中需注意     (填字母編號)。
A.盡可能挑選形狀規則的馬鈴薯 B.畫線時所墊每塊橡皮的高度要相同
C.畫線時記號筆要水平放置在橡皮上 D.繞土豆模型畫出螺旋式上升的線
(2)步驟④中,俯視模型,若它代表一個山地地形,從     (填“甲”或“乙”)地上山頂的路比較平坦。
(3)為了把等高線描繪在白紙上,小科接下來的操作是     。
【答案】(1)ACB;(2)乙;(3)取一張白紙,將畫好線的土豆放在上面;沿著土豆上的線,用虛線垂直畫出,固定于紙上;沿著虛線所固定的點,連接并且描繪出來,即為等高線圖。
【解答】解:讀圖分析可知:
(1)為使制作的模型更接近真實情況,制作過程中需注意是盡可能挑選形狀規則的馬鈴薯、畫線時記號筆要水平放置在橡皮上、畫線時所墊每塊橡皮的高度要相同;等高線是水平面上的閉合曲線,不能畫出螺旋式上升的線。綜上所述,故ACB符合題意。
(2)步驟④中,俯視模型,若它代表大羅山主峰,小組同學分別從路線甲和乙爬到山頂,乙路線比較容易,其原因是:該路線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3)若要把等高線繪在白紙上,步驟為:取一張白紙,將畫好線的土豆放在上面;沿著土豆上的線,用虛線垂直畫出,固定于紙上;沿著虛線所固定的點,連接并且描繪出來,即為等高線圖。
28.以下為教材中觀察小麥根尖的活動:
Ⅰ.取小麥的幼根,先用放大鏡觀察它的外形,找到根尖的各部分結構,注意根毛的數量和著生部位。
Ⅱ.用顯微鏡(低倍鏡,不加蓋玻片)觀察根毛細胞的結構特點。
Ⅲ.用顯微鏡觀察植物根尖縱切的永久裝片。
回答以下問題:
(1)在用顯微鏡觀察根毛細胞的結構特點時,載玻片上面不加蓋玻片,除了載玻片上的水不會污染鏡頭外,還有一個原因最可能是     。
A.為了減少麻煩,方便操作
B.為了擴大視野,便于觀察
C.根毛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加蓋玻片觀察容易碰到鏡頭
(2)如圖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根尖各結構中的部分細胞。實驗表明,具有大液泡的細胞吸水能力強。則從細胞形態、結構上看,下列具備較強吸水功能的細胞是     。(用字母表示)
A.根冠細胞 B.根毛細胞 C.分生區細胞 D.伸長區細胞
(3)有同學認為:將小麥幼苗放在土壤浸出液中培養時,浸出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越大,小麥幼苗吸水現象越明顯。你是否贊同他的觀點,簡要說明理由。     。
【答案】(1)C;(2)BD;
(3)當細胞外的土壤浸出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反而會失水。
【解析】
(1)
A、用顯微鏡觀察根毛細胞的結構特點時,載玻片上面不加蓋玻片,不是為了方便操作,A錯誤;
B、用顯微鏡觀察根毛細胞的結構特點時,載玻片上面不加蓋玻片,并不能擴大視野,B錯誤;
C、用顯微鏡觀察根毛細胞的結構特點時,載玻片上面不加蓋玻片,是為了防止根毛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加蓋玻片觀察容易碰到鏡頭,C正確。
(2)具有大液泡的細胞吸水能力強。則從細胞形態、結構上看,具有大液泡的有B根毛細胞以及D伸長區細胞,所以二者具備較強吸水功能,BD符合題意。
四、綜合題:(本大題有5小題,29、30小題各6分,31、33小題各8分,32小題7分,共35分)
29.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山頂A與D地的相對高度約為   米。
(2)從E點爬到山頂A和從C點爬到山頂A,比較省力
但費時的是哪點?并說出原因    。
(3)該地的地形屬于   (地形類型)。
【答案】(1)570;
(2)C;等高線稀疏,坡度和緩,距離也會拉長;(3)山地。
【解析】
(1)相對高度是指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個地點之間的高度差,由此可判定,圖中A山頂與D地的相對高度約為670﹣100=570米。
(2)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由此可判定,從E點爬到山頂A和從C點爬到山頂A,比較省力但費時的是從C點爬到山頂A,這是因為從C點到山頂A等高線更稀疏,坡度更緩,但距離遠,所以更省力但耗時久。
(3)由圖中信息可判定,該地的地形屬于山地。
30.科學上任何一種發現都離不開探究。下面是病毒的發現歷程。
(1)1886年,德國科學家邁爾發現有些煙草葉上出現黃綠相間的斑點,他把這種病命名為煙草花葉病(圖甲),并證實這種病會傳染。1892年,俄國科學家伊萬諾夫斯基進行了實驗,過程如圖乙所示。他假設導致煙草患病的是細菌,實驗結果是煙草依然患病,證明他的假設是 (填“正確”或“錯誤”)的。
(2)1897~1899年,荷蘭微生物學家貝葉林克繼續研究,實驗過程如圖丙所示,結果再次證明導致煙草患病的不是 。他將這種“有感染性的活的物質”取名為“病毒”。
(3)1939年,科學家才從顯微鏡中觀察到煙草花葉病毒(圖丁),其 (填“具備”或“不具備”)完整的細胞結構。后來,隨著研究的深入,病毒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分支學科。
【答案】 錯誤 細菌 不具備
【解析】(1)伊萬諾夫斯基根據自己假設,進行實驗,他把用細菌過濾器過濾后的濾液去感染正常煙葉,結果正常煙草葉片患病,則說明“感染源”不是細菌,因為被細菌過濾器過濾后的濾液中不含細菌,推測感染源是細菌以外的一種生物,它比細菌還小。
(2)荷蘭微生物學家貝葉林克在伊萬諾夫斯基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實驗,提取患病煙草葉片汁液,接種在培養細菌的培養基上,結果沒有細菌菌落生長,由此結果再次證明導致煙草患病的不是細菌,而是比細菌小的另一種生物的結論。他將這種“有感染性的活的物質”取名為“病毒”。
(3)病毒結構簡單,沒有細胞結構,只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
31.中成藥“金銀花”治療新冠成效顯著,其有效成分綠原酸(C16H18O9)具有抗菌殺毒的作用。請回答:
(1)綠原酸由   種元素組成。
(2)綠原酸分子中氫、氧原子的個數比   。
(3)綠原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   。
(4)計算354克綠原酸中碳元素的質量。
【答案】(1)3 (2)2:1 (3)4:3
(4)解: 碳元素的質量=
32.如圖所示為新型材料“氣凝膠”,它作為世界最輕的固體,是一種多孔狀、類似海綿結構的二氧化硅固體。這種材料密度僅約為3.6kg/m3。它看似脆弱不堪,其實非常堅固耐用。氣凝膠對汽油等有機溶劑具有超快、超強的吸附力,它的吸收量是本身質量的250倍左右,最高可達900倍。“國際”空間站、美國“火星探路者”探測器上,都用到了氣凝膠材料。
(1)從上述介紹中,請列舉關于氣凝膠的一點物理性質     。
(2)若將氣凝膠壓縮至很小體積之后它能迅速復原,此現象     (選填“能”或“不能”)說明分子間有空隙。
(3)若某海域發生10.8t的原油泄漏事故,則理論上一次性吸收這些原油需要氣凝膠的體積是
    m3(取氣凝膠的吸收量為本身質量的600倍)。
(4)某大型飛機采用現在盛行的超高強度結構鋼制造(質量為1.58×103t),若采用氣凝膠代替鋼材來制造一架同樣大小的飛機,則只需氣凝膠的質量為多少?(鋼的密度為7.9×103kg/m3)
解:
(1)“氣凝膠”,它作為世界最輕的固體,這種材料密度僅約為3.6kg/m3,密度小;
(2)若將氣凝膠壓縮至很小體積之后它能迅速復原,是物體的宏觀運動,不能說明分子間有空隙;
(3)若某海域發生10.8t的原油泄漏事故,
則理論上一次性吸收這些原油需要氣凝膠的質量m18kg,
需要氣凝膠的體積V5m3;
(4)某大型飛機采用現在盛行的超高強度結構鋼制造(質量為1.58×103t),
飛機的體積V飛機200m3,
若采用氣凝膠代替鋼材來制造一架同樣大小的飛機,
則只需氣凝膠的質量m′=ρ氣凝膠V飛機=3.6kg/m3×200m3=720kg。
答:(1)密度小;(2)不能;(3)5;(4)只需氣凝膠的質量為720kg。
33.一款被稱為“喝水神器”的55度保溫杯在網店熱銷。往保溫杯中加入熱水,并可使溫度快速降至55度并較長時間保持。項目小組想選擇海波以及生活中常見的器材,自制一款48℃保溫杯。
【器材】易拉罐(導熱性能好),鋁箔隔熱棉(導熱性能差),海波,剪裁好的2個直徑不同的塑料瓶。
【方案設計】請你選擇上述的材料,通過畫圖,并注明所用材料,設計一個速冷保溫杯 ▲ 。
【實驗驗證】蓋上蓋子搖一搖,每隔一段時間測量杯中水和海波的溫度,并作出溫度與時間的曲線圖,發現并沒有快速使水達到48℃,請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方案迭代】在改進實驗后,重復上述實驗,并作出溫度與時間的曲線圖(圖乙);請利用題目信息,結合所學的科學知識,解釋水能快速降到48℃并維持不變的原因。
【答案】
方案設計:見解答圖;
實驗驗證:海波的質量太少,水的質量太多,造成水溫太高;
方案迭代:開水倒入杯中后,此過程海波吸收熱量,當海波溫度上升到48℃時,達到熔點,繼續吸熱且溫度不變,水溫也下降至48℃,不再發生熱傳遞。
【解析】方案設計:用導熱性好的易拉罐做內膽,中間填入海波,外層用隔熱性好的鋁箔隔熱棉,并用2個直徑不同的塑料瓶盛裝,如圖所示。
實驗驗證:由圖可知,海波熔化后溫度持續升高,說明海波的質量太少,水的質量太多,造成水溫太高;
方案迭代:開水倒入杯中后,此過程海波吸收熱量,當海波溫度上升到48℃時,達到熔點,繼續吸熱且溫度不變,水溫也下降至48℃,不再發生熱傳遞。
(
13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七下科學期末學習評價(一)
(范圍:全冊 時間:120分鐘,滿分16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錯選、多選均不得分。)
1.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為了滿足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技術。下列技術中,為了滿足人們“行”這一方面需求的是(  )
A.紡織技術 B.建筑技術 C.通信技術 D.車船制造技術
2.人的新生命的起點是(  )
A.受精卵 B.精子 C.胎兒 D.卵細胞
3.如圖是人體腦部和生殖器官與全身相對生長速率的比較曲線,解讀該圖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
A.曲線①表示腦部生長,②表示生殖器官生長
B.在青春期開始前生殖器官的生長基本停滯
C.青春期開始時腦部生長已基本完成
D.在青春期生殖器官迅速生長的同時,智力也迅速發展
4.按由外到內的順序“觀察完全花的結構”的相關方法步驟,排序正確的
是( )
①用鑷子摘下萼片 ②用鑷子摘下花瓣 ③用鑷子摘下雄蕊 ④用解剖刀切下雌蕊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5.將一根細線松松地系在一個鐵絲框架的兩邊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來,框架上便會出現一層肥皂膜,如圖甲。用燒熱的針刺破線的一側的肥皂膜,另一側的肥皂膜會把細線拉過去,如圖乙。下列選項中的實驗,其原理與上述實驗一致的是(  )
A.①鉛柱黏合 B.②酒精與水混合
C.③氣體擴散 D.④紅墨水分散到水中
6.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離子等。下列物質由原子構成的是(  )
A.氮氣 B.水
C.氯化鈉 D.金剛石
7.我們在商場常看到“補鋅"“補鐵”等字樣的食品,其中“鋅”“鐵”是指(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單質
8.下列關于“CO2”表示的意義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表示1個二氧化碳分子
B.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C.表示1個二氧化碳分子由1個碳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
D.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和氧分子組成
9.質量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物理量,下列對質量的理解不恰當的是(  )
A.質量表示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 B.物體的質量由物體本身決定
C.物體的質量與形狀、狀態無關 D.物體的質量與溫度、位置有關
10.關于物質的密度,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由ρ 可知,密度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物體的體積成反比
B.密度是物體的屬性,物體不同,密度也不同
C.不同種類的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一般不同,密度也不同
D.密度是物質的特性,其大小不隨溫度、形狀、狀態的變化而變化
11.如圖為某物質三態變化時的粒子示意圖,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在狀態甲時,分子的體積和形狀不隨容器改變
B.狀態乙是氣態
C.狀態甲時,分子在固定的位置上一動不動
D.由狀態乙轉變成狀態甲,需吸收熱量,分子運動速率減慢。
12.下列圖示的地貌中,其形成的主要作用力不同于其他三者的是(  )
A.長江三角洲 B. 海岸邊的怪石
C. 喜馬拉雅山脈 D.沙漠中的石頭蘑菇
13.植物體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是(  )
A.根系 B.根 C.根尖 D.根毛
14.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生物學的基本觀念,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人體內肺泡數最多,與其氣體交換的功能相適應
B.根尖根毛區根毛數量多,與其吸收水分的功能相適應
C.根尖分生區細胞的細胞壁薄,與其吸收水分的功能相適應
D.仙人掌葉片退化成針刺狀,與其適宜生活在干旱環境的功能相適應
15.用完全培養液在兩個相同的容器內分別培養水稻苗和番茄苗(假設兩植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時間后,測定培養液中各種離子與實驗開始時各種離子之比如圖所示(實驗前各種離子濃度均為100%)。該實驗不能說明的是(  )
A.水稻吸收水的相對速率比吸收鈣、鎂元素大
B.與番茄比,水稻對硅元素需要量大,對鈣元素需要量小
C.不同植物根尖細胞膜控制內外物質進出的能力不同
D.植物對各種離子的吸收速率與溶液中離子的濃度有關
二、填空題:(本大題有7小題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如圖是三種土壤的模型,保肥性能最強的是     ;最適宜耕種的是    (填序號),理由是    。
如圖是加工 “手撕鋼” 的簡易示意圖,較厚的鋼材通過一對旋轉的軋輥間的縫隙,在軋輥壓力作用下變薄、變長成為薄如蟬翼的鋼板,說明“手撕鋼” 的____________(填 “延展性好” 或 “硬度大”)。某航天器太陽能電池基板面積為100m2,如果選用質量為11.85kg、厚度只有0.015mm的 “手撕鋼” 做基板,那么該 “手撕鋼” 的密度為_________________。
18.研究人員在《細胞》雜志上發表論文稱,已利用小鼠干細胞培育出具有早期大腦、跳動心臟和腸道等的小鼠胚胎模型。
(1)研究人員能利用小鼠干細胞培育出心臟、大腦和腸道等,說明細胞具有    能力,其中心臟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可用圖中的    (選填“a”或“b”)表示。
(2)小鼠的心臟屬于結構層次中的    。與植物相比,小鼠特有的結構層次是    。
19.如圖是鋰原子的構成示意圖,根據圖示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鋰原子的核電荷數為    。
(2)鋰原子核外有    個電子。
(3)下列對原子構成的理解錯誤的是    (填字母)。
A.原子整體不顯電性 B.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實心球體
C.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D.原子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0.由元素R和氫元素、氧元素所組成的化合物為H2RO4,則R的化合價為   ;如果這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為98,則R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
21.在4℃時純水的密度為1.0×103kg/m3,它的含義是     ;現有一裝滿水的玻璃瓶,瓶中的水結冰后會使玻璃瓶破裂,由水變成冰的過程中,密度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2.在探究固體的熔化實驗中,把分別裝有固體a與b的試管放在盛水的燒杯內加熱。將溫度計正確的插入兩種固體中,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固體a的熔化圖像如圖乙所示,固體b的熔化圖像如圖丙所示。
(1)固體a熔化過程中,繼續加熱,溫度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此時a處于 
 態(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體b屬于一種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3)已知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標準大氣壓下,燒杯與試管中均加入水,通過酒精燈加熱,當燒杯中的水沸騰時,試管中的水   沸騰。(選填“會”或“不會”)
三、探究題:(本大題有6小題,每空2分,共40分)
23.魚類受精卵的孵化受水溫影響很顯著。下列表格和曲線圖是某種魚的受精卵在不同水溫中孵化的實驗結果:
水溫/℃ 14 18 22 26 30 34 38 42
平均孵化率/% 0 55 70 92 84 56 6 0
請根據圖、表數據分析回答:
(1)像魚這樣,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屬于   。
(2)該種魚的受精卵在水溫為時平均孵化率最高   。
(3)該種魚的受精卵在水溫為18~38 ℃范圍內,平均孵化率與水溫的關系是   。
(4)水溫在18~34 ℃之間時,魚受精卵平均孵化時間與水溫的關系是   。
24.科學家對相對原子質量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時間。
材料一:19世紀初,有化學家認為:氫是母體,其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理論上都是氫的整數倍。
材料二:1886年,英國科學家克魯克斯大膽假設: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化學家測定出的元素相對原子質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的平均值。
材料三:1961年8月,國際上采用碳﹣12原子的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確定各個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下列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不支持材料一的是    。
A.O﹣16 B.Cl﹣35.5 C.Ag﹣108
(2)在克魯克斯假設中,同種元素的原子,相對原子質量卻不同,是因為原子結構中的某種微粒數不同,該微粒的名稱是    。
(3)根據材料三,現發現氖的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如圖,根據上述資料,列出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式子:   。
(4)結合以上材料及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9世紀初,以氫為母體的相對原子質量標準是錯誤的,
它對科學的發展沒有價值
B.只要方法正確、儀器精確,實驗結果就不會存在誤差
C.若干年后,科學家有可能更改現在國際上采用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
D.元素周期表中很多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都不是整數,可推測很多元素有多種同位素原子
25.地溝油一直以來是食品安全關注的焦點。一些不法商家為了牟取暴利,大量購買地溝油用來加工各種食品,嚴重危害消費者的身心健康。小寧學了密度知識后,想用密度來鑒別色拉油和地溝油。于是他進行了如下的實驗:
(1)小寧將天平放在桌面上調零,移動游碼至最左端的零刻度線處,發現天平的指針在分度盤上的位置如圖甲所示,他應將平衡螺母往     (填“左”或”右”)調。
(2)小寧先測得空燒杯的質量為40g,將樣品油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得燒杯和油的總質量如圖乙所示,讀出總質量為     g。
(3)細心的小寧發現實驗室內沒有量筒,于是他找來一只相同的空燒杯,往杯內倒水直至與油面相平,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68.7g。則實驗測得樣品油的密度ρ油=     g/cm3。
26.為了研究物態變化的規律,興趣小組進行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將裝有液態海波的大試管放入盛有冷水的燒杯中,根據溫度計a和b的示數,繪制了海波和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忽略外界溫度對實驗的影響)
(1)根據乙圖中a、b曲線的變化情況分析,在8~10min時間段,海波是否仍在凝固?    。為什么?    。
(2)圖丙是興趣小組建構的物質三態變化模型的部分內容。則第3min時,試管內的海波狀態對應該模型中的     (選填“A”、“B”或“C”)狀態。
27.在學習了“等高線地形圖”后,小科同學利用土豆、橡皮、記號筆、小刀等工具,制作等高線模型。
(1)為使制作的模型更接近真實情況,制作過程中需注意     (填字母編號)。
A.盡可能挑選形狀規則的馬鈴薯 B.畫線時所墊每塊橡皮的高度要相同
C.畫線時記號筆要水平放置在橡皮上 D.繞土豆模型畫出螺旋式上升的線
(2)步驟④中,俯視模型,若它代表一個山地地形,從     (填“甲”或“乙”)地上山頂的路比較平坦。
(3)為了把等高線描繪在白紙上,小科接下來的操作是     。
28.以下為教材中觀察小麥根尖的活動:
Ⅰ.取小麥的幼根,先用放大鏡觀察它的外形,找到根尖的各部分結構,注意根毛的數量和著生部位。
Ⅱ.用顯微鏡(低倍鏡,不加蓋玻片)觀察根毛細胞的結構特點。
Ⅲ.用顯微鏡觀察植物根尖縱切的永久裝片。
回答以下問題:
(1)在用顯微鏡觀察根毛細胞的結構特點時,載玻片上面不加蓋玻片,除了載玻片上的水不會污染鏡頭外,還有一個原因最可能是     。
A.為了減少麻煩,方便操作
B.為了擴大視野,便于觀察
C.根毛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加蓋玻片觀察容易碰到鏡頭
(2)如圖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根尖各結構中的部分細胞。實驗表明,具有大液泡的細胞吸水能力強。則從細胞形態、結構上看,下列具備較強吸水功能的細胞是     。(用字母表示)
A.根冠細胞 B.根毛細胞 C.分生區細胞 D.伸長區細胞
(3)有同學認為:將小麥幼苗放在土壤浸出液中培養時,浸出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越大,小麥幼苗吸水現象越明顯。你是否贊同他的觀點,簡要說明理由。     。
四、綜合題:(本大題有5小題,29、30小題各6分,31、33小題各8分,32小題7分,共35分)
29.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山頂A與D地的相對高度約為   米。
(2)從E點爬到山頂A和從C點爬到山頂A,比較省力但費時的是哪點?并說出原因    。
(3)該地的地形屬于   (地形類型)。
30.科學上任何一種發現都離不開探究。下面是病毒的發現歷程。
(1)1886年,德國科學家邁爾發現有些煙草葉上出現黃綠相間的斑點,他把這種病命名為煙草花葉病(圖甲),并證實這種病會傳染。1892年,俄國科學家伊萬諾夫斯基進行了實驗,過程如圖乙所示。他假設導致煙草患病的是細菌,實驗結果是煙草依然患病,證明他的假設是 (填“正確”或“錯誤”)的。
(2)1897~1899年,荷蘭微生物學家貝葉林克繼續研究,實驗過程如圖丙所示,結果再次證明導致煙草患病的不是 。他將這種“有感染性的活的物質”取名為“病毒”。
(3)1939年,科學家才從顯微鏡中觀察到煙草花葉病毒(圖丁),其 (填“具備”或“不具備”)完整的細胞結構。后來,隨著研究的深入,病毒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分支學科。
31.中成藥“金銀花”治療新冠成效顯著,其有效成分綠原酸(C16H18O9)具有抗菌殺毒的作用。請回答:
(1)綠原酸由   種元素組成。
(2)綠原酸分子中氫、氧原子的個數比   。
(3)綠原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   。
(4)計算354克綠原酸中碳元素的質量。
32.如圖所示為新型材料“氣凝膠”,它作為世界最輕的固體,是一種多孔狀、類似海綿結構的二氧化硅固體。這種材料密度僅約為3.6kg/m3。它看似脆弱不堪,其實非常堅固耐用。氣凝膠對汽油等有機溶劑具有超快、超強的吸附力,它的吸收量是本身質量的250倍左右,最高可達900倍。“國際”空間站、美國“火星探路者”探測器上,都用到了氣凝膠材料。
(1)從上述介紹中,請列舉關于氣凝膠的一點物理性質     。
(2)若將氣凝膠壓縮至很小體積之后它能迅速復原,此現象     (選填“能”或“不能”)說明分子間有空隙。
(3)若某海域發生10.8t的原油泄漏事故,則理論上一次性吸收這些原油需要氣凝膠的體積是
    m3(取氣凝膠的吸收量為本身質量的600倍)。
(4)某大型飛機采用現在盛行的超高強度結構鋼制造(質量為1.58×103t),若采用氣凝膠代替鋼材來制造一架同樣大小的飛機,則只需氣凝膠的質量為多少?(鋼的密度為7.9×103kg/m3)
33.一款被稱為“喝水神器”的55度保溫杯在網店熱銷。往保溫杯中加入熱水,并可使溫度快速降至55度并較長時間保持。項目小組想選擇海波以及生活中常見的器材,自制一款48℃保溫杯。
【器材】易拉罐(導熱性能好),鋁箔隔熱棉(導熱性能差),海波,剪裁好的2個直徑不同的塑料瓶。
【方案設計】請你選擇上述的材料,通過畫圖,并注明所用材料,設計一個速冷保溫杯 ▲ 。
【實驗驗證】蓋上蓋子搖一搖,每隔一段時間測量杯中水和海波的溫度,并作出溫度與時間的曲線圖,發現并沒有快速使水達到48℃,請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方案迭代】在改進實驗后,重復上述實驗,并作出溫度與時間的曲線圖(圖乙);請利用題目信息,結合所學的科學知識,解釋水能快速降到48℃并維持不變的原因。
(
13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丰县| 福安市| 诏安县| 定结县| 新乐市| 随州市| 永昌县| 托克托县| 嘉黎县| 仁化县| 金阳县| 丹巴县| 凤凰县| 巨鹿县| 甘肃省| 周口市| 武川县| 林周县| 枣庄市| 台中市| 余江县| 正安县| 澎湖县| 寿宁县| 德化县| 平乐县| 寻甸| 称多县| 邮箱| 察隅县| 马公市| 延边| 隆林| 昭觉县| 孟津县| 枞阳县| 雷波县| 平泉县| 中山市| 英吉沙县| 宜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