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jié) 動量守恒定律學 習 目 標 思 維 導 圖1.會推導動量守恒定律的表達式,理解守恒條件. 2.能制訂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方案,確定需要測量的物理量. 3.學會正確使用實驗器材獲取數(shù)據(jù),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后得出結論. 4.會分析誤差,用物理語言描述實驗結論.知識點一 動量守恒定律的推導和條件【情境導學】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質量為m2的B物體追上質量為m1的A物體,并發(fā)生碰撞,設A、B兩物體碰前速度分別為v1、v2,碰后速度分別為v1′、v2′,則兩物體受到的沖量什么關系,動量變化什么關系,碰撞前后兩物體的總動量有什么變化?【知識梳理】動量守恒定律的推導1.內力和外力:把系統(tǒng)內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叫作________,系統(tǒng)外部其他物體對系統(tǒng)的作用力叫作________.2.動量守恒定律:對于兩個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如果系統(tǒng)所受合外力為零,則系統(tǒng)的總動量保持________.3.公式:m1v1+m2v2=________________.狀元隨筆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重難突破】1.動量守恒的研究對象: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組成的相互作用的系統(tǒng).2.動量守恒的條件(1)理想條件:系統(tǒng)不受外力時,動量守恒.(2)實際條件:系統(tǒng)所受外力的矢量和為零時,系統(tǒng)的動量守恒.(3)近似條件:系統(tǒng)受外力,但外力遠遠小于內力,外力可以忽略,系統(tǒng)動量近似守恒,例如短時碰撞過程,內力遠大于外力,可認為動量守恒.(4)推廣條件:系統(tǒng)受力不符合以上三條中的任一條,則系統(tǒng)的總動量不守恒,但是,若系統(tǒng)在某一方向上符合以上三條中的某一條,則系統(tǒng)在該方向上動量守恒.3.動量守恒定律的表達式(1)相互作用前后系統(tǒng)的總動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即m1v1+m2v2=m1v1′+m2v2′.(2)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的動量變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Δp1=-Δp2.例1 兩個磁性很強的磁鐵分別放在兩輛小車上,磁鐵的同性磁極相對,小車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推動一下小車,使它們相互接近,兩輛小車沒有碰上就分開了,則( )A.兩小車只有靠近時,它們的動量才守恒B.兩小車只有遠離時,它們的動量才守恒C.兩小車距離最近時,它們的動量才守恒D.兩小車運動的任意時刻,它們的動量都守恒【變式訓練1】 如圖所示,將甲、乙兩條形磁鐵隔開一段距離,靜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甲的N極正對著乙的S極,甲的質量大于乙的質量.現(xiàn)同時釋放甲和乙,在它們相互接近過程中的任一時刻( )A.甲的動量大小比乙的大B.甲的動量大小比乙的小C.甲的速度大小比乙的大D.甲的速度大小比乙的小知識點二 動量守恒定律的驗證【知識梳理】動量守恒定律的驗證1.實驗方案:利用平拋運動研究斜槽末端小球碰撞時的動量守恒.2.實驗器材:斜槽、小球(兩個)、天平、刻度尺、復寫紙、白紙、重垂線、木板、圖釘.3.實驗步驟(1)按圖所示安裝實驗儀器,通過水平調節(jié)螺釘使斜槽末端處于水平,鋼球放在上面能保持________狀態(tài),在木板上依次鋪上白紙、復寫紙,利用重垂線在白紙上分別標注斜槽水平段端口、靶球初位置(支球柱)在白紙平面的投影點O和點O′.(2)用天平測出兩個大小相同、但質量不同的鋼球的質量,質量大的鋼球m1作為入射球,質量小的鋼球m2作為靶球.(3)先讓入射球單獨從斜槽上端緊靠定位板的位置自由滑下,在白紙上留下落地碰撞的痕跡.(4)讓入射球從斜槽上端________一位置自由滑下,與放在支球柱上的靶球發(fā)生碰撞,兩球分別在白紙上留下落地碰撞的痕跡.(5)測出入射球m1兩次落地碰撞點與點O的距離s和s1,靶球m2落地碰撞點與點O′的距離s2.4.實驗結論: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m1s=________,就驗證了兩鋼球碰撞前后總動量守恒.5.注意事項(1)入射球的質量必須________靶球的質量.(2)每次都要控制入射球從________的高度自由滑下.(3)使固定在桌邊的斜槽末端點的切線水平.(4)支柱與槽口間距離等于鋼球直徑,而且兩球相碰時處在同一高度.【重難突破】例2 在實驗室里為了驗證動量守恒定律,一般采用如圖甲、乙所示的兩種裝置.(1)若入射小球質量為m1,半徑為r1;被碰小球質量為m2,半徑為r2,則要求________.A.m1>m2 r1>r2 B.m1>m2 r1C.m1>m2 r1=r2 D.m1(2)若采用圖乙所示裝置進行實驗,以下所提供的測量工具中必需的是________、________.A.直尺 B.游標卡尺C.天平 D.彈簧測力計E.秒表(3)設入射小球的質量為m1,被碰小球的質量為m2,則在用圖甲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時(P為碰前入射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所得“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結論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裝置圖中的字母表示)【變式訓練2】 某實驗小組在進行“探究碰撞中的動量守恒”的實驗.入射小球與被碰小球半徑相同.(1)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先不放B小球,使A小球從斜槽上某一固定點C(圖中未畫出)由靜止?jié)L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記錄紙上留下痕跡.再把B小球靜置于水平槽前端邊緣處,讓A小球仍從C處由靜止?jié)L下,A小球和B小球碰撞后分別落在記錄紙上留下各自落點的痕跡.如圖乙所示,記錄紙上的O點是重垂線所指的位置,M、P、N分別為落點的痕跡.未放B小球時,A小球落地點是記錄紙上的________點(A球質量大于B球質量,且兩球材質均為彈性材料).(2)實驗中可以將表達式m1v1=m1v1′+m2v2′轉化為m1s1=m1s1′+m2s2′來進行驗證,其中s1、s1′、s2′為小球做平拋運動的水平位移.可以進行這種轉化的依據(jù)是________.(請你選擇一個最合適的答案)A.小球飛出后的加速度相同B.小球飛出后,水平方向的速度相同C.小球在空中水平方向都做勻速直線運動,水平位移與時間成正比D.小球在空中水平方向都做勻速直線運動,又因為從同一高度平拋,運動時間相同,所以水平位移與初速度成正比隨堂自主檢測1.如圖所示,小車與木箱靜放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現(xiàn)有一男孩站在小車上用力向右迅速推出木箱.關于上述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男孩和木箱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B.小車與木箱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C.男孩、小車與木箱三者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D.木箱的動量增量與男孩、小車的總動量增量相同2.如圖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質量分別為mA=2 kg,mB=4 kg,速率分別為vA=5 m/s,vB=2 m/s的A、B兩小球沿同一直線相向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它們碰撞前的總動量是18 kg·m/s,方向水平向右B.它們碰撞后的總動量是18 kg·m/s,方向水平向左C.它們碰撞前的總動量是2 kg·m/s,方向水平向右D.它們碰撞后的總動量是2 kg·m/s,方向水平向左3.某同學設計如圖甲所示的裝置通過半徑相同的A、B兩球的碰撞來探究碰撞過程中的不變量,圖中PQ是斜槽,QR為水平槽,實驗時先使A球從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靜止開始滾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記錄紙上,留下痕跡,重復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個落點痕跡,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讓A球仍從位置G由靜止開始滾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別在記錄紙上留下各自的落點痕跡,重復這種操作10次.圖中O點是水平槽末端R在記錄紙上的垂直投影點,B球落點痕跡如圖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點與O點對齊.(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是________cm.(2)在以下的選項中,本次實驗必須進行的測量是________.A.水平槽上未放B球時,A球落點位置到O點的距離B.A球與B球碰撞后,A、B兩球落點位置到O點的距離C.A、B兩球的質量D.G點相對于水平槽面的高度(3)若本實驗中測量出未放B球時A球落點位置到O點的距離為xA,碰撞后A、B兩球落點位置到O點的距離分別為xA′、xB′,已知A、B兩球的質量分別為mA、mB,半徑均為r,則通過式子__________________,即可驗證A、B兩球碰撞中的不變量.溫馨提示:請完成課時素養(yǎng)評價4第三節(jié) 動量守恒定律知識點一情境導學提示:由牛頓第三定律F1=-F2 ①設碰撞時間為Δt,根據(jù)動量定理對A:F1Δt=m1v1′-m1v1 ②對B:F2Δt=m2v2′-m2v2 ③由①②③得兩物體總動量關系為m1v1′+m2v2′=m1v1+m2v2,兩物體所受沖量等大反向,動量變化量等大反向,碰撞前后系統(tǒng)總動量守恒.知識梳理1.內力 外力2.不變3.m1v1′+m2v2′重難突破[例1] 解析:由于桌面光滑,兩車組成的系統(tǒng)合外力為0,任意時刻它們的總動量都守恒,故D正確.答案:D【變式訓練1】 解析:同時釋放甲和乙后,對甲、乙構成的系統(tǒng)進行分析,系統(tǒng)所受外力的合力為0,系統(tǒng)的動量守恒,由于系統(tǒng)初始狀態(tài)的總動量為0,可知,甲、乙的動量大小相等,A、B錯誤;結合上述可知m甲v甲-m乙v乙=0,由于甲的質量大于乙的質量,則有v甲答案:D知識點二知識梳理3.(1)靜止 (4)同4.m1s1+m2s25.(1)大于 (2)相同重難突破[例2] 解析:(1)要使兩小球發(fā)生對心正碰,兩小球半徑應相等,為防止入射小球碰撞后反彈,入射小球的質量應大于被碰小球的質量,即m1>m2,r1=r2,故選C.(2)驗證動量守恒定律,需要測出兩小球的質量,兩小球做平拋運動的水平位移,因此需要的測量工具為天平與直尺,故選A、C.(3)兩小球碰撞后做平拋運動,它們拋出點的高度相等,在空中的運動時間t相等,碰撞過程動量守恒,則m1v1=m1v1′+m2v2′兩邊同時乘以時間t得m1v1t=m1v1′t+m2v2′t則m1·OP=m1·OM+m2·O′N.答案:(1)C (2)A C (3)m1·OP=m1·OM+m2·O′N【變式訓練2】 解析:(1)A小球和B小球相撞后,B小球的速度增大,A小球的速度減小,又由于A球質量大于B球質量,所以碰撞后A球的落地點距離O點最近,B小球的落地點離O點最遠,中間一個點是未放B球時A球的落地點,所以未放B球時,A球落地點是記錄紙上的P點.(2)小球離開水平槽末端后都做平拋運動,豎直方向位移相等,所以運動的時間相同,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等于水平位移除以時間,所以可以用水平位移代替速度,D正確.答案:(1)P (2)D隨堂自主檢測1.解析:在男孩站在小車上用力向右迅速推出木箱的過程中,男孩和木箱組成的系統(tǒng)所受合外力不為零,系統(tǒng)動量不守恒,A錯誤;小車與木箱組成的系統(tǒng)所受合外力不為零,系統(tǒng)動量不守恒,B錯誤;男孩、小車與木箱三者組成的系統(tǒng)所受合外力為零,系統(tǒng)動量守恒,C正確;木箱、男孩、小車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木箱的動量增量與男孩、小車的總動量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錯誤.答案:C2.解析:取水平向右方向為正方向,設碰撞前總動量為p.則碰撞前,A、B的速度分別為vA=5 m/s、vB=-2 m/s.碰撞前的總動量為p=mAvA+mBvB=[2×5+4×(-2)] kg·m/s=2 kg·m/s,p>0,說明碰撞前總動量方向水平向右,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則碰撞后總動量方向也水平向右,故選項C正確.答案:C3.解析:(1)由于偶然因素的存在,重復操作時小球的落點不可能完全重合(如題圖乙所示),處理的辦法是用一個盡可能小的圓將“所有落點位置”包括在內(其中誤差較大的位置可略去),此圓的圓心即可看作小球10次落點的平均位置,則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等于圓心到O點的距離,由圖乙可得此射程約為64.7 cm.(2)由于A、B離開水平槽末端后均做平拋運動,平拋高度相同,運動時間相等,因此可以用平拋運動的水平位移表示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初速度,沒有必要測量G點相對于水平槽面的高度,故A、B均正確,D錯誤;要驗證碰撞過程中的不變量,必須測量A、B兩球的質量,C正確.(3)依題意知,碰撞前A球做平拋運動的水平位移為xA,碰撞后A、B球做平拋運動的水平位移分別為xA′、xB′,由于碰撞前、后兩球做平拋運動的時間相等,因此通過式子mAxA=mAxA′+mBxB′,即可驗證A、B兩球碰撞中的不變量.答案:(1)64.7(64.2~65.2均可) (2)ABC (3)mAxA=mAxA′+mBxB′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共52張PPT)第三節(jié) 動量守恒定律學 習 目 標 思 維 導 圖1.會推導動量守恒定律的表達式,理解守恒條件.2.能制訂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方案,確定需要測量的物理量.3.學會正確使用實驗器材獲取數(shù)據(jù),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后得出結論.4.會分析誤差,用物理語言描述實驗結論.【情境導學】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質量為m2的B物體追上質量為m1的A物體,并發(fā)生碰撞,設A、B兩物體碰前速度分別為v1、v2,碰后速度分別為v1′、v2′,則兩物體受到的沖量什么關系,動量變化什么關系,碰撞前后兩物體的總動量有什么變化?提示:由牛頓第三定律F1=-F2 ①設碰撞時間為Δt,根據(jù)動量定理對A:F1Δt=m1v1′-m1v1 ②對B:F2Δt=m2v2′-m2v2 ③由①②③得兩物體總動量關系為m1v1′+m2v2′=m1v1+m2v2,兩物體所受沖量等大反向,動量變化量等大反向,碰撞前后系統(tǒng)總動量守恒.【知識梳理】動量守恒定律的推導1.內力和外力:把系統(tǒng)內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叫作________,系統(tǒng)外部其他物體對系統(tǒng)的作用力叫作________.2.動量守恒定律:對于兩個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如果系統(tǒng)所受合外力為零,則系統(tǒng)的總動量保持________.3.公式:m1v1+m2v2=________________.狀元隨筆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內力外力不變m1v1′+m2v2′【重難突破】1.動量守恒的研究對象: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組成的相互作用的系統(tǒng).2.動量守恒的條件(1)理想條件:系統(tǒng)不受外力時,動量守恒.(2)實際條件:系統(tǒng)所受外力的矢量和為零時,系統(tǒng)的動量守恒.(3)近似條件:系統(tǒng)受外力,但外力遠遠小于內力,外力可以忽略,系統(tǒng)動量近似守恒,例如短時碰撞過程,內力遠大于外力,可認為動量守恒.(4)推廣條件:系統(tǒng)受力不符合以上三條中的任一條,則系統(tǒng)的總動量不守恒,但是,若系統(tǒng)在某一方向上符合以上三條中的某一條,則系統(tǒng)在該方向上動量守恒.3.動量守恒定律的表達式(1)相互作用前后系統(tǒng)的總動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即m1v1+m2v2=m1v1′+m2v2′.(2)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的動量變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Δp1=-Δp2.例1 兩個磁性很強的磁鐵分別放在兩輛小車上,磁鐵的同性磁極相對,小車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推動一下小車,使它們相互接近,兩輛小車沒有碰上就分開了,則( )A.兩小車只有靠近時,它們的動量才守恒B.兩小車只有遠離時,它們的動量才守恒C.兩小車距離最近時,它們的動量才守恒D.兩小車運動的任意時刻,它們的動量都守恒答案:D解析:由于桌面光滑,兩車組成的系統(tǒng)合外力為0,任意時刻它們的總動量都守恒,故D正確.【變式訓練1】 如圖所示,將甲、乙兩條形磁鐵隔開一段距離,靜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甲的N極正對著乙的S極,甲的質量大于乙的質量.現(xiàn)同時釋放甲和乙,在它們相互接近過程中的任一時刻( )A.甲的動量大小比乙的大B.甲的動量大小比乙的小C.甲的速度大小比乙的大D.甲的速度大小比乙的小答案:D解析:同時釋放甲和乙后,對甲、乙構成的系統(tǒng)進行分析,系統(tǒng)所受外力的合力為0,系統(tǒng)的動量守恒,由于系統(tǒng)初始狀態(tài)的總動量為0,可知,甲、乙的動量大小相等,A、B錯誤;結合上述可知m甲v甲-m乙v乙=0,由于甲的質量大于乙的質量,則有v甲【知識梳理】動量守恒定律的驗證1.實驗方案:利用平拋運動研究斜槽末端小球碰撞時的動量守恒.2.實驗器材:斜槽、小球(兩個)、天平、刻度尺、復寫紙、白紙、重垂線、木板、圖釘.3.實驗步驟(1)按圖所示安裝實驗儀器,通過水平調節(jié)螺釘使斜槽末端處于水平,鋼球放在上面能保持________狀態(tài),在木板上依次鋪上白紙、復寫紙,利用重垂線在白紙上分別標注斜槽水平段端口、靶球初位置(支球柱)在白紙平面的投影點O和點O′.(2)用天平測出兩個大小相同、但質量不同的鋼球的質量,質量大的鋼球m1作為入射球,質量小的鋼球m2作為靶球.靜止(3)先讓入射球單獨從斜槽上端緊靠定位板的位置自由滑下,在白紙上留下落地碰撞的痕跡.(4)讓入射球從斜槽上端________一位置自由滑下,與放在支球柱上的靶球發(fā)生碰撞,兩球分別在白紙上留下落地碰撞的痕跡.(5)測出入射球m1兩次落地碰撞點與點O的距離s和s1,靶球m2落地碰撞點與點O′的距離s2.同4.實驗結論: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m1s=________,就驗證了兩鋼球碰撞前后總動量守恒.5.注意事項(1)入射球的質量必須________靶球的質量.(2)每次都要控制入射球從________的高度自由滑下.(3)使固定在桌邊的斜槽末端點的切線水平.(4)支柱與槽口間距離等于鋼球直徑,而且兩球相碰時處在同一高度.m1s1+m2s2大于相同【重難突破】例2 在實驗室里為了驗證動量守恒定律,一般采用如圖甲、乙所示的兩種裝置.(1)若入射小球質量為m1,半徑為r1;被碰小球質量為m2,半徑為r2,則要求________.A.m1>m2 r1>r2 B.m1>m2 r1C.m1>m2 r1=r2 D.m1(2)若采用圖乙所示裝置進行實驗,以下所提供的測量工具中必需的是________、________.A.直尺 B.游標卡尺C.天平 D.彈簧測力計E.秒表CAC(3)設入射小球的質量為m1,被碰小球的質量為m2,則在用圖甲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時(P為碰前入射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所得“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結論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裝置圖中的字母表示)m1·OP=m1·OM+m2·O′N解析:(1)要使兩小球發(fā)生對心正碰,兩小球半徑應相等,為防止入射小球碰撞后反彈,入射小球的質量應大于被碰小球的質量,即m1>m2,r1=r2,故選C.(2)驗證動量守恒定律,需要測出兩小球的質量,兩小球做平拋運動的水平位移,因此需要的測量工具為天平與直尺,故選A、C.(3)兩小球碰撞后做平拋運動,它們拋出點的高度相等,在空中的運動時間t相等,碰撞過程動量守恒,則m1v1=m1v1′+m2v2′兩邊同時乘以時間t得m1v1t=m1v1′t+m2v2′t則m1·OP=m1·OM+m2·O′N.【變式訓練2】 某實驗小組在進行“探究碰撞中的動量守恒”的實驗.入射小球與被碰小球半徑相同.(1)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先不放B小球,使A小球從斜槽上某一固定點C(圖中未畫出)由靜止?jié)L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記錄紙上留下痕跡.再把B小球靜置于水平槽前端邊緣處,讓A小球仍從C處由靜止?jié)L下,A小球和B小球碰撞后分別落在記錄紙上留下各自落點的痕跡.如圖乙所示,記錄紙上的O點是重垂線所指的位置,M、P、N分別為落點的痕跡.未放B小球時,A小球落地點是記錄紙上的________點(A球質量大于B球質量,且兩球材質均為彈性材料).P解析:A小球和B小球相撞后,B小球的速度增大,A小球的速度減小,又由于A球質量大于B球質量,所以碰撞后A球的落地點距離O點最近,B小球的落地點離O點最遠,中間一個點是未放B球時A球的落地點,所以未放B球時,A球落地點是記錄紙上的P點.(2)實驗中可以將表達式m1v1=m1v1′+m2v2′轉化為m1s1=m1s1′+m2s2′來進行驗證,其中s1、s1′、s2′為小球做平拋運動的水平位移.可以進行這種轉化的依據(jù)是________.(請你選擇一個最合適的答案)A.小球飛出后的加速度相同B.小球飛出后,水平方向的速度相同C.小球在空中水平方向都做勻速直線運動,水平位移與時間成正比D.小球在空中水平方向都做勻速直線運動,又因為從同一高度平拋,運動時間相同,所以水平位移與初速度成正比D解析:小球離開水平槽末端后都做平拋運動,豎直方向位移相等,所以運動的時間相同,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等于水平位移除以時間,所以可以用水平位移代替速度,D正確.1.如圖所示,小車與木箱靜放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現(xiàn)有一男孩站在小車上用力向右迅速推出木箱.關于上述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男孩和木箱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B.小車與木箱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C.男孩、小車與木箱三者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D.木箱的動量增量與男孩、小車的總動量增量相同答案:C解析:在男孩站在小車上用力向右迅速推出木箱的過程中,男孩和木箱組成的系統(tǒng)所受合外力不為零,系統(tǒng)動量不守恒,A錯誤;小車與木箱組成的系統(tǒng)所受合外力不為零,系統(tǒng)動量不守恒,B錯誤;男孩、小車與木箱三者組成的系統(tǒng)所受合外力為零,系統(tǒng)動量守恒,C正確;木箱、男孩、小車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木箱的動量增量與男孩、小車的總動量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錯誤.2.如圖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質量分別為mA=2 kg,mB=4 kg,速率分別為vA=5 m/s,vB=2 m/s的A、B兩小球沿同一直線相向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它們碰撞前的總動量是18 kg·m/s,方向水平向右B.它們碰撞后的總動量是18 kg·m/s,方向水平向左C.它們碰撞前的總動量是2 kg·m/s,方向水平向右D.它們碰撞后的總動量是2 kg·m/s,方向水平向左答案:C解析:取水平向右方向為正方向,設碰撞前總動量為p.則碰撞前,A、B的速度分別為vA=5 m/s、vB=-2 m/s.碰撞前的總動量為p=mAvA+mBvB=[2×5+4×(-2)] kg·m/s=2 kg·m/s,p>0,說明碰撞前總動量方向水平向右,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則碰撞后總動量方向也水平向右,故選項C正確.3.某同學設計如圖甲所示的裝置通過半徑相同的A、B兩球的碰撞來探究碰撞過程中的不變量,圖中PQ是斜槽,QR為水平槽,實驗時先使A球從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靜止開始滾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記錄紙上,留下痕跡,重復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個落點痕跡,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讓A球仍從位置G由靜止開始滾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別在記錄紙上留下各自的落點痕跡,重復這種操作10次.圖中O點是水平槽末端R在記錄紙上的垂直投影點,B球落點痕跡如圖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點與O點對齊.(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cm.64.7(64.2~65.2均可)解析:由于偶然因素的存在,重復操作時小球的落點不可能完全重合(如題圖乙所示),處理的辦法是用一個盡可能小的圓將“所有落點位置”包括在內(其中誤差較大的位置可略去),此圓的圓心即可看作小球10次落點的平均位置,則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等于圓心到O點的距離,由圖乙可得此射程約為64.7 cm.(2)在以下的選項中,本次實驗必須進行的測量是________.A.水平槽上未放B球時,A球落點位置到O點的距離B.A球與B球碰撞后,A、B兩球落點位置到O點的距離C.A、B兩球的質量D.G點相對于水平槽面的高度ABC解析:由于A、B離開水平槽末端后均做平拋運動,平拋高度相同,運動時間相等,因此可以用平拋運動的水平位移表示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初速度,沒有必要測量G點相對于水平槽面的高度,故A、B均正確,D錯誤;要驗證碰撞過程中的不變量,必須測量A、B兩球的質量,C正確.(3)若本實驗中測量出未放B球時A球落點位置到O點的距離為xA,碰撞后A、B兩球落點位置到O點的距離分別為xA′、xB′,已知A、B兩球的質量分別為mA、mB,半徑均為r,則通過式子__________________,即可驗證A、B兩球碰撞中的不變量.mAxA=mAxA′+mBxB′解析:依題意知,碰撞前A球做平拋運動的水平位移為xA,碰撞后A、B球做平拋運動的水平位移分別為xA′、xB′,由于碰撞前、后兩球做平拋運動的時間相等,因此通過式子mAxA=mAxA′+mBxB′,即可驗證A、B兩球碰撞中的不變量.1.(多選)采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圖中小球半徑相同、質量均已知,且mA>mB),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中要求軌道末端必須保持水平B.實驗中不要求軌道必須光滑C.驗證動量守恒定律,需測量OB、OM、OP和ON的距離D.測量時發(fā)現(xiàn)N點偏離OMP這條直線,直接測量ON距離不影響實驗結果答案:AB測量時發(fā)現(xiàn)N點偏離OMP這條直線,應過N點做OMP的垂線,測量垂足N′到O的距離,直接測量ON距離影響實驗結果,D錯誤.答案:A解析:由m和M組成的系統(tǒng)水平方向動量守恒易得選項A正確;m和M動量的變化與小車上表面的粗糙程度無關,因為車足夠長,最終各自的動量與摩擦力大小無關.3.圖甲為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圖,讓小車A拖著紙帶向左運動,與靜止的小車B碰撞,碰撞后兩車粘在一起繼續(xù)運動.圖乙是實驗得到的一條點跡清晰的紙帶,設x1=2.00 cm,x2=1.40 cm,x3=0.95 cm,小車A和B(含橡皮泥)的質量分別為m1和m2,則應驗證的關系式為( )A.m1x1=(m1+m2)x2B.m1x2=(m1+m2)x3C.m1x1=(m1+m2)x3D.m1(x1+x2)=(m1+m2)(x2+x3)答案:C答案:C5.(8分)(2024·新課標卷)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將斜槽軌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軌道末段水平,右側端點在水平木板上的垂直投影為O,木板上疊放著白紙和復寫紙.實驗時先將小球a從斜槽軌道上Q處由靜止釋放,a從軌道右端水平飛出后落在木板上;重復多次,測出落點的平均位置P與O點的距離xP.將與a半徑相等的小球b置于軌道右側端點,再將小球a從Q處由靜止釋放,兩球碰撞后均落在木板上;重復多次,分別測出a、b兩球落點的平均位置M、N與O點的距離xM、xN.(1)記a、b兩球的質量分別為ma、mb,實驗中須滿足條件ma________(選填“>”或“<”)mb;(2)如果測得的xP、xM、xN,ma和mb在實驗誤差范圍內滿足關系式________________,則驗證了兩小球在碰撞中滿足動量守恒定律.實驗中,用小球落點與O點的距離來代替小球水平飛出時的速度.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maxP=maxM+mbxN小球從軌道右端飛出后做平拋運動,且小球落點與軌道右端的豎直高度相同,結合平拋運動規(guī)律可知小球從軌道右端飛出后在空中運動的時間相等(合理即可)解析:(1)由于實驗中須保證向右運動的小球a與靜止的小球b碰撞后兩球均向右運動,則實驗中小球a的質量應大于小球b的質量,即ma>mb;(2)對兩小球的碰撞過程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av=mava+mbvb,由于小球從軌道右端飛出后做平拋運動,且小球落點與軌道右端的豎直高度相同,則結合平拋運動規(guī)律可知小球從軌道右端飛出后在空中運動的時間相等,設此時間為t,則mavt=mavat+mbvbt,即maxP=maxM+mbxN.6.(12分)用氣墊導軌做“探究碰撞中的不變量”實驗中,滑塊A質量為0.21 kg,滑塊B質量為0.10 kg,遮光片寬度均為3.00 cm,兩滑塊之間有一壓縮的彈簧片,并用細線連在一起,如圖所示.開始時兩滑塊靜止,燒斷細線后,在彈簧片的作用下兩滑塊分別向左、右方向運動,兩滑塊上的遮光片通過光電門的時間分別為0.20 s和0.10 s.現(xiàn)已求得滑塊A的速度為0.15 m/s(取滑塊A運動的方向為正方向),則滑塊B的速度為________ m/s,燒斷細線后兩滑塊總動量為________ kg·m/s,本實驗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計算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0.301.5×10-3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系統(tǒng)的總動量保持不變7.(12分)如圖甲所示為曉宇同學利用氣墊導軌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利用彈射裝置給滑塊a一水平向右的速度,使其拖動紙帶在氣墊導軌上運動,經(jīng)過一段時間滑塊a與靜止的滑塊b發(fā)生碰撞,兩滑塊碰后黏合在一起共同在氣墊導軌上運動,在整個過程中打出的紙帶如圖乙所示.已知兩滑塊的質量分別用ma、mb表示,紙帶上打出相鄰兩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T,x1和x2已知.(1)若碰撞過程系統(tǒng)的動量守恒,則需驗證的關系式為________________(用m1、m2、x1、x2表示).7max2=5(ma+mb)x1(2)如果將上述物理量均測量出,代入數(shù)據(jù)后發(fā)現(xiàn)碰前的動量略大于碰后的動量,請分析引起實驗誤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條即可).紙帶與打點計時器的限位孔有摩擦或空氣阻力等解析:因為紙帶與打點計時器的限位孔有摩擦力的作用,并且還有空氣阻力等因素存在,從而使碰撞前后兩結果并不完全相同,但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可以認為動量守恒.8.(16分)某同學利用圖甲所示的裝置進行“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實驗.(1)其主要的實驗步驟如下a.在水平地面上依次鋪上白紙、復寫紙,記下小球拋出點在記錄紙上的垂直投影點O;b.調節(jié)軌道使其末端__________,使A球多次從斜軌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根據(jù)白紙上小球多次落點的痕跡找到其平均落地點的位置E;水平c.把半徑相同的B球靜置于水平軌道的末端,再將A球從斜軌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與B球相碰后兩球均落在水平地面上,多次重復A球與B球相碰的過程,根據(jù)小球在白紙上多次落點的痕跡(圖乙為B球多次落點的痕跡)分別找到碰后兩球落點的平均位置D和F.d.用刻度尺測量出水平射程xOD、xOE、xOF,用天平分別測得A、B球的質量mA、mB.(2)圖乙是B球的多次落點痕跡,刻度尺的0刻度與O點對齊,由此可確定其落點的平均位置對應的讀數(shù)為___________________ cm:(3)造成B球落點痕跡不同的原因可能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條合理原因即可).(4)若滿足關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可認為兩球碰撞前后動量守恒(用所測物理量表示).55.50(55.45~55.55均可)B球受到空氣阻力的作用,A、B球的碰撞不是一維碰撞等mAxOE=mAxOD+mBxOF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粵教版高中物理選擇性必修第一冊第一章動量和動量守恒定律第三節(jié)動量守恒定律學案.docx 粵教版高中物理選擇性必修第一冊第一章動量和動量守恒定律第三節(jié)動量守恒定律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