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8.牛和鵝一、教學目標1.學習“所謂、拳頭、捶背”等生字詞,抓角色要點整體感知課文,通過課文的批注示范,學習批注的位置、方法以及批注的角度。2.批注閱讀表現“心情”的文段,并借助批注內容說說自己的體會并感情朗讀課文。(重點)3. 品悟金奎叔的話,練習變角度批注,并從中受到啟示,寫尾批。(難點)4.遷移批注,拓展閱讀,進一步鞏固批注的方法。二、教學過程(一)揭示課題,引出批注1.主題導入冰心奶奶曾說:童年啊!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今天,我們學習以“童年生活”為主題的單元。2.讀單元導語,明確語文學習要素。學習用批注的方法閱讀。通過任務的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人物的心情。2.揭示課題,明要求師:讓我們走進“童年生活”的第一篇課文《牛和鵝》,一起學習批注這種閱讀方法。(二)初讀課文,了解批注1.讀這兩組詞語,你有什么發現?(讀準字音,學寫易錯字“捶”“掐” “摔”)吁哩哩哩 嘎嘎 啪嗒啪嗒摸牛肚 扳牛角 捶牛背 掐脖子 摔出去——第一組詞語在課文中是形容鵝的,讓人感覺鵝很兇,會欺負人, 讓人害怕。——第二組前三個詞語跟牛有關,讓人感覺牛很溫順,人怎么欺負它,它都無所謂。2.通過課前預習,你們知道“我”對牛和鵝的態度有什么變化嗎?欺負牛,怕鵝 善待牛,不怕鵝3.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這中間發生了什么事?—— “我”在路上被鵝追趕,金奎叔幫“我”趕走了鵝,“我”再也不怕鵝了。4.認識批注。師:我們學習了生字,了解了課文內容,同時還要學習一項新本領——批注。你們以前用過批注這種方法嗎?——圈畫過生字詞、自然段、重點詞句……(1)什么是批注呢?出示他人的批注圖片,認識批注。(2)批注的方法:①用圈或線標畫出相應的重點;②在旁邊的空白處簡單寫寫自己的批語。(3)了解批注的作用。①加深理解,獲得新收獲;②交流批注,豐富理解。(三)范例引路,學習批注1.學習在哪兒批,批什么師:一個讀者在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也邊讀邊批注。請看——(出示文中的批注)(1)學生讀文中的批注,發現批在哪兒,批了什么。(2)讀這些批注,作者分別是從什么角度給文章做的批注?預設:①第1處批注是針對第一自然段作的:“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這是對內容的疑問。(板書:有疑問)引導思考:“事情”指的是什么 你相信這樣的說法嗎 指名回答。小結:我們閱讀文章時,遇到有疑問的地方,可以像學習小伙伴一樣把自己的疑問批注在旁邊。②第2處批注是針對第七自然段作的:“逃跑—被鵝咬住一呼救,那種驚慌失措寫得很真實。”這是學習小伙伴抓住三個連續的畫面,用凸顯畫面的關鍵詞語來批注的,他認為文章把“那種驚慌失措寫得很真實”,說明寫得好。(板書:寫得好)引導思考:你覺得這里寫得真實嗎 平時讀文章,你注意到文章的寫法了嗎 小結:閱讀文章時,也可以在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地方作批注。③第3處批注是針對第八自然段作的:“鵝之前多神氣,現在多狼狽啊。”這是學習小伙伴從談體會的角度批注的。(板書:有體會)引導思考:像這樣對文中內容有體會的批注還有哪些 指名回答:第4處批注,是針對第九自然段作的。小結:我們閱讀文章時,可以在對課文內容體會比較深的地方作批注。④文中第5處批注是針對第十三自然段作的:“看來鵝并不可怕!只要不怕它,鵝就不敢欺負人了。”這是學習小伙伴從獲得的啟發的角度來批注的。(板書:有啟發)(5)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學習小伙伴閱讀本文時是從“有疑問、寫得好、有體會、有啟發”的角度進行批注的。接下來,我們也試著從不同的角度給課文作批注,以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四)圍繞問題,批注閱讀1.學生默讀第五至七自然段,畫出相關語句,作批注,體會“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的心情。2.全班圍繞“我”見到鵝時的相關語句展開交流,教師相機點撥。(1)引導思考:你是從什么角度作批注的 (寫得好)你的批注是什么?我們馬上都不說話了,貼著墻壁,悄悄地走過去。——從“不說話”“貼著”“悄悄地走”動作描寫寫出了“我們”見到鵝時恐懼的心情。(3)指導讀第五自然段,讀出“我”見到鵝時恐懼的心情。朗讀提示:第2句和第3句要讀得輕一些,表現出“我”心里害怕,大氣兒都不敢出的樣子。后面幾句要讀得聲音稍大,表現出鵝的自信。3.全班圍繞被鵝襲擊的部分展開交流,教師相機點撥。(1)引導交流:針對“我”被鵝襲擊的部分(第六、七自然段),你們從哪些角度作的批注 作的什么批注 體會到了“我”當時怎樣的心情 ——我從“寫得好”的角度作的批注。我認為“逃跑、掉、弄脫、又哭又叫等動作描寫寫得好,形象地描繪了“我”極其害怕鵝的樣子。——我從“有體會”的角度作的批注。我從“在忙亂中,我的書包掉了,鞋子也弄脫了”這句話的動作描寫中體會到“我”被鵝襲擊時驚慌失措的心情。——我也是從“寫得好”的角度作的批注。我覺得文章把“我”的語言描寫寫得很真實。比如“鵝要吃我了!鵝要咬死我了!”鵝怎么能吃人呢 通過語言,我就知道主人公嚇壞了。——我從“有體會”的角度作的批注。從人物的神態“急急”“嚇得腳也軟了”等神態描寫中體會到“我”很害怕。(2)引導思考: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發現可以通過哪些方面體會人物的心情 指名回答。(語言、動作、神態)(3)提示:在剛才交流的過程中,你發現哪些批注角度或體會是自己沒有考慮到的 可以把你贊同的補充到自己的批注里。學生整理自己的批注。(4)自由讀課文,注意讀好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描寫,感受“我”被鵝襲擊時極其恐的心情。教師指導:讀“急急逃跑”“在忙亂中,我的書包掉了,鞋子也弄脫了”時,語速稍快,讀出“我”驚慌失措的心情。讀“我嚇得腳也軟了,更跑不快”時,讀出害怕、無奈的心情。讀“碧要吃我了!鵝要咬死我了”語調稍高,語速稍快,讀出十分恐懼的心情。學生齊讀第六、七自然段。4.小結:我們從“有體會”“寫得好”等批注角度對這部分內容進行批注,主要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描寫體會到“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極其害怕的心情。(五)自主釋疑,把握主旨1.過渡:同學們,“我”由原來欺負牛,怕鵝變成后來善待牛,不怕鵝,“我”為什么改變了對牛和鵝的看法和態度 請寫下新的批注,得到新的啟示。2.學生獨立思考,寫批注,小組交流。3.全班交流,教師相機點撥。“我”為什么改變對牛和鵝的看法和態度 ——我在第八自然段從“寫得好”的角度作的批注。從“他一把握住了鵝的長脖子”“輕輕地把鵝提了起來”“像摔一個酒瓶似的,呼的一下,把這只老公鵝甩到了半空中”“其余三只鵝也怕了”這些詞句里感受到鵝在金奎叔面前并不是那么兇猛可怕的。點撥:這寫的是金奎叔趕走鵝的行為,你從他的行為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第九自然段從“有體會”的角度作了批注,我是直接勾畫了文中寫“我”體會的語句:“鵝是那么弱,那么可笑,它,不過跟一個酒瓶子一樣罷了!”這句話我體會到其實鵝并沒有那么兇猛、可怕。引導:作批注時,直接勾畫文中與作者產生共鳴的語句也很不錯。文中除了通過金奎叔的行為讓我們感受到鵝很怕他外,還可以從哪些地方感受到 ——從第十自然段金奎叔的語言“鵝有什么可怕的”,感受到鵝沒有什么可怕。——從第十二自然段金奎叔語言里也可以感受到。引導:你從第十二自然段金奎叔的話里明白了什么 ——我從“有啟發”的角度作了批注,明白了盡管鵝把人看得小,但是不能讓它憑這點來欺負人。——我從“寫得好”的角度作了批注,運用動作描寫,我明白了金奎叔教“我”對付鵝的辦法。小結:“我”目睹了金奎叔趕走鵝的情形,讓我開始覺得鵝并不是那么可怕;然后金奎叔告訴我“鵝有什么可怕的”,讓我明白鵝并不可怕;當“我”說“因為鵝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哇”,金奎叔的一席話,鼓勵“我”不再怕鵝,還教給“我”對付鵝的辦法,更堅定了“我”不再怕鵝的想法。金奎叔的行為與語言,逐步消除了“我”怕鵝的障礙,所以,“我”從此不再怕鵝。引導:那為什么“我”又改變了對牛的看法和態度呢 ——金奎叔的言行改變了“我”對鵝的看法,而后“我”想到了不應該平白無故地欺負把人看得大的牛,所以對牛的看法和態度也改變了。——可能是金奎叔改變了“我”對鵝的看法后,也引起了“我”的反思,覺得鵝仗勢欺人不對,我們也不能仗勢欺牛啊!4.過渡:我從怕鵝到不怕鵝,多虧了金奎叔。金奎叔不僅不怕鵝,敢摔鵝,還對“我”說了一番話。為什么“直到現在,我還記著金奎叔的話” ——因為金奎叔的話讓“我”改變了對牛和鵝的看法和態度。看待事物要平等,不要以為牛老實就欺負,鵝兇一點就害怕。——因為金奎叔的話里含著一個道理:不能仗勢欺人,欺負弱小。我們做人也應如此。——看事情的角度不同,所以結果不同。(六)總結全文,遷移運用,學寫生字1.引導學生根據板書總結:我們用一邊讀一邊批注的方法學習了《牛和鵝》這篇課文,重點體會了“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的心情,知道了“我”對牛和鵝的不同看法與態度以及改變這些看法與態度的原因。2.學生自主學習閱讀鏈接《牛的寫意》。(1)嘗試用批注的方法閱讀短文,注意從多角度給短文作批注。(2)和同學交流所作的批注,并修訂、補充自己的批注。(3)全班交流,教師相機點撥。——我是從“寫得好”的角度來批注的,我畫了第一自然段,這個自然段用了幾個排比句,寫出牛眼睛的特點。——我是從“有體會”的角度來批注的,我從“它不在意自己身后留下了什么”“每一步都是實實在在走過去的”等語句,體會到牛勤懇踏實、樂于奉獻的美好品質。3.小結:大家能從有疑問、寫得好、有啟發等角度給短文作批注,有的在相應內容旁寫批語,有的標畫了詞句。課后,大家可以再讀讀短文及自己的批注,相信會有新的收獲。【板書設計】牛和鵝批注有疑問有體會 態度不同寫得好 結果不同有啟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