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一、單選題(共16小題,每題3分)近年來,我國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但地區差異顯著。下圖為2022年江蘇省與山西省各地級市城鎮化率柱狀圖。完成以下兩題。1.與江蘇省相比,山西省城鎮化( )A. 總體水平較高 B. 內部差異較大C. 處于初期階段 D. 逆城市化顯現2.導致山西省與江蘇省城鎮化水平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 地理位置 B. 自然資源C. 經濟水平 D. 交通條件石漠化是石質荒漠化的簡稱,指地表巖石逐漸裸露,呈現類似荒漠景觀的演變過程。石漠化主要發生在我國西南地區,該地區生態環境脆弱,土層薄,人地矛盾突出。據此完成下面兩題。3.石漠化地區土層薄的原因是 ( )A. 流水作用弱 B. 地勢起伏大C. 水熱條件差 D. 植被葉片面積小4.我國西南地區石漠化治理措施合理的是 ( )A. 推廣大型機械化生產 B. 增加化肥、農藥使用量C. 封山育林育草 D. 在陡坡建水平梯田下圖為歐洲局部地區自然植被分布圖。完成下面各題。5.自然植被類型對應正確的是( )A. ①—亞寒帶針葉林 B. ②—亞熱帶常綠硬葉林C. ③—寒帶苔原 D. ④—溫帶荒漠6.受植被和氣候影響,圖中土壤最肥沃的區域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有學者認為,世界上最完整的山地植被垂直帶譜應屬于以雨林為基帶的極高山地。下圖為我國最為完整的山地森林植被垂直帶譜。據此完成下面兩題。7.該山地可能位于 ( )A. 海南 B. 新疆 C. 青海 D. 西藏8.推測圖中D自然帶的主要植被類型為 ( )A. 草地 B. 熱帶雨林C. 常綠闊葉林 D. 針闊混交林某年我國海軍護航編隊在MQ航線執行國際護航任務。圖示意護航編隊附近海域夏季表層海水溫度分布。完成下面三題。9.此季節,護航編隊從Q地到M地經過P海域時 ( )A. 順風順水 B. 順風逆水 C. 逆風順水 D. 逆風逆水10.圖示時期,影響N海域表層海水溫度較Q海域低的直接因素是 ( )A. 大氣環流 B. 海陸位置 C. 洋流 D. 緯度11.與Q海域相比,M所在海灣表層海水鹽度較高的原因主要有 ( )①海域封閉 ②河流注入 ③降水量少 ④蒸發量小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表層海水溫度與大氣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關系。下圖示意1950年至1990年間赤道南部東太平洋(0°~10°S,90°W~180°)表層海水溫度與大氣之間的相關性。表層海溫距平是指該海域表層海水溫度與多年平均值的差值。SOI值距平是指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與赤道低壓之間的氣壓差與多年平均值的差值。讀圖完成以下各題。12.該海域表層海水溫度與大氣相互作用關系對應正確的是( )①SOI值距平低時,副熱帶高壓弱 ②SOI值距平高時,東南信風弱 ③海面溫度升高,副熱帶高壓增強,SOI值距平升高 ④海面溫度降低,信風減弱,SOI值距平升高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13.當SOI值距平偏低時( )A. 南美秘魯沿岸秘魯寒流增強 B. 赤道附近東太平洋降水偏少C. 南美秘魯沿岸海域漁業增產 D. 南美秘魯附近洪澇災害增加(2021·湖南長沙模擬)薄荷島位于菲律賓中部,森林茂密。但島上多座海拔在40~120米的石灰巖小山卻只長草不長樹,形似“草堆”,每年旱季,“草堆”干枯,轉為褐色,猶如一排排巧克力擺放在大地上,因此它們被當地人稱為“巧克力山”(圖2)。讀“該島月均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圖1),完成以下各題。14.如果想觀賞該島地面褐色“巧克力”景觀,旅游時間最好選在( )A. 4~5月 B. 6~7月C. 9~10月 D. 12月~次年1月15.“草堆”干枯,轉為褐色的原因是( )A. 熱帶雨林氣候,氣溫高 B. 熱帶季風氣候,雨季未到C. 熱帶草原氣候,干季降水少 D. 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少雨16.下圖為我國西北地區新墾區位置圖,該流域新墾區( )A. 區域的界線與行政邊界均較模糊 B. 區域內部農業生產均為畜牧業C. 與非農墾區相互獨立 D. 區域農業發展的限制因素是水源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52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湖泊最深處達1637米。有專家預測,該湖泊會在幾億年后加深到3000米以上。如圖示意貝加爾湖構造斷面。(1)貝加爾湖在成因上屬于斷層湖,就此作出合理解釋。(2)分析貝加爾湖湖盆的形成原因。(3)推測貝加爾湖水深不斷加深的可能原因。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石羊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東部(左圖),是我國西北地區氣候變化敏感區和生態脆弱區。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資源,對該流域生態環境的改善至關重要。右圖為2005-2022年石羊河流域荒漠面積與人工輸水量和年降水量變化圖。根據圖文材料,分析石羊河流域生態環境的變化及原因。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生態系統服務是指人類可從生態系統中直接或間接獲得的所有利益,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張掖的“山地—綠洲—荒漠”復合生態系統由其子系統之間通過物質和能量的交流互動緊密聯系在一起。山地系統土地類型以林地和草地為主,承擔著干旱區水源涵養等重要的生態功能;綠洲系統土地類型以耕地和建設用地為主,作為干旱區人口集聚區,承擔著幾乎全部的生產生活功能;荒漠系統環境相對較為惡劣,脆弱的生態環境使其成為潛在的生態風險區。下圖示意張掖地理位置。(1)舉例說明山地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2)簡述荒漠系統中未利用地轉化為耕地與草地后荒漠系統服務功能的轉變。(3)說出張掖復合生態系統中各子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參考答案一、單選題1.【答案】B【解析】據圖可知,江蘇省的城市從連云港到南京的城鎮化率的總體水平顯著高于山西省城市的整體城鎮化率,A錯誤;山西省城鎮化率最高的太原與最低的運城相差接近40%,這個差距遠大于南京和連云港之間的差值,所以山西省城鎮化內部差異較大,B正確;城鎮化水平低于30%為初級階段,山西各城市城鎮化率整體水平超過50%,總體水平并不是位于初始階段,C錯誤;山西省總體城鎮化水平不高,不可能出現逆城市化,D錯誤。故選B。2.【答案】C【解析】城鎮化水平的關鍵推動力是社會經濟發展,江蘇省經濟發展水平遠高于山西省,所以導致山西省與江蘇省城鎮化水平產生差異,C正確;城鎮化發展與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有一定關系,但不是主要因素,A、D錯誤。山西省煤炭資源十分豐富,但城鎮化率較低,說明與自然資源關系不大,B錯誤。故選C。3.【答案】B【解析】我國西南降水豐富且集中,雨水沖刷能力強,地勢起伏大,易發生水土流失,B正確,A錯誤;其水熱條件較好,多常綠闊葉林,植被葉片面積較大,CD錯誤。4.【答案】C【解析】該地地勢起伏大,難以推廣大型機械化生產,A錯誤;增加化肥、農藥使用量會加大環境污染,不會促進石漠化的改善,B錯誤;封山育林育草,提高植被覆蓋率,有利于減輕水土流失,C正確;水平梯田適合在緩坡建設,陡坡應育林育草,D錯誤。5.【答案】D【解析】由圖可知,①地位于歐洲西部,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對應的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A錯誤。②位于烏克蘭和俄羅斯南部,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對應的植被為溫帶草原,B錯誤。③地位于60°N以北的俄羅斯地區,屬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對應的植被為亞寒帶針葉林,C錯誤。④位于里海北部,地處中亞,屬溫帶大陸性氣候,由于降水少,形成了溫帶荒漠植被,D正確。6.【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有機質的含量:草原植被>森林植被>荒漠植被。①地和③地均為森林植被,森林生長需要大量的有機質,導致土壤中的有機質生成后很快就轉移到植物體內,故土壤中的有機質較少,肥力較低,排除A、C選項。②地植被以草原為主,緯度較高、氣溫較低,每年草類植被枯黃日積月累形成大量的腐殖質,導致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B正確。④地區為荒漠植被,植被稀少,形成的有機質少,D錯誤。7.【答案】D【解析】該山地的基帶為河谷季雨林帶,說明位于低緯度、降水較多的地區,新疆、青海地處內陸,BC錯誤;該山地海拔達到7782米,海南島沒有海拔超過7000米的山地,A錯誤;西藏東南部地區,受西南季風的影響,水熱豐富,形成季雨林帶,D正確。8.【答案】D【解析】D自然帶下方為山地常綠闊葉林帶,上方為山地暗針葉林帶,隨著海拔升高,水熱條件發生變化,二者之間應為山地落葉闊葉林帶或針闊混交林帶,D正確,ABC錯誤。9.【答案】A【解析】北半球夏季,索馬里洋流從西南流向東北可知,此時盛行西南風,護航編隊從Q地到M地經過P海域時,船順著洋流方向,向東北行駛,順風順水,A對,B、C、D錯。10.【答案】C【解析】N、Q兩地緯度接近,緯度對溫差影響不大,D錯;此時為北半球夏季,陸地溫度高,N距離陸地近溫度反而低,說明不是受海陸位置影響,B錯;兩地都受西南風影響,A錯;在西南風影響下,N地表層海水離岸流動,底層冷海水上泛,洋流使水溫降低,C正確。11.【答案】A【解析】Q位于印度洋中部,M位于波斯灣,與Q海域相比,M所在海域封閉,與大洋海水交換少,鹽度和大洋不同,①對;河流匯入應使封閉海灣鹽度減小而非增大,②錯;M位于副熱帶海區,與地處赤道附近的Q地相比,降水量少,晴天多,蒸發大,③對,④錯。故選A。12.【答案】A【解析】“SOI值距平是指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與赤道低壓之間的氣壓差與多年平均值的差值”,由此可知SOI值距平低時,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與赤道低壓之間的氣壓差小,副熱帶高壓弱,東南信風減弱;SOI值距平高時,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與赤道低壓之間的氣壓差大,東南信風增強。海面溫度升高時,副熱帶高壓增強,SOI值距平升高,海面溫度降低,信風減弱,SOI值距平降低。①③正確、②④錯誤。故選A。13.【答案】D【解析】當SOI值距平偏低時,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與赤道低壓之間的氣壓差較小,信風勢力較弱,南太平洋水溫上升,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因此南美秘魯沿岸秘魯寒流減弱,漁業減產,洪澇災害增加,赤道附近東太平洋降水增多。故D正確,A、B、C錯誤。14.【答案】A【解析】由材料“每年旱季,‘草堆’干枯,轉為褐色,猶如一排排巧克力擺放在大地上”可知,旅游時間最好選在當地雨季到來之前的4~5月,A正確。12月~次年1月旱季剛剛來臨,“巧克力”景觀未完全形成,排除D。6~9月為當地雨季,降水較多,不會形成“巧克力”景觀,排除B、C。15.【答案】B【解析】根據該地月均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可看出,該地最冷月氣溫大于20 ℃,為熱帶;有明顯的旱、雨季,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最多月份降水量大于600 mm,為熱帶季風氣候;由材料“每年旱季,‘草堆’干枯”可知,轉為褐色的原因是雨季未到,B正確。16.【答案】D【解析】行政邊界線較明確,A錯誤。該區域內部農業生產存在糧食種植,不可能均為畜牧業,B錯誤。任何相鄰區域之間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定的聯系性,并不可能與非墾區相互獨立,C錯誤。該區域位于西北地區,干旱少雨,發展農業生產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D正確。二、非選擇題17.【答案】(1)貝加爾湖湖盆兩側多斷層線;在湖盆一側的斷層線,巖塊下降,在湖盆以外的斷層線,巖塊上升;形成一個地塹構造,地塹積水形成斷層湖。(2)貝加爾湖附近板塊彼此分離擴張,在距離拉大的同時,中間巖塊不斷下陷,形成貝加爾湖湖盆。(3)貝加爾湖湖盆兩側的板塊緩慢而不斷地分離擴張;同時,湖盆中央巖塊緩慢而不斷地下沉,從而使貝加爾湖的深度不斷加深。【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貝加爾湖湖盆兩側多斷層線,斷裂發育;在湖盆一側的斷層線,巖塊下降,地勢降低,在湖盆以外的斷層線,巖塊上升,地勢升高;形成一個地塹構造,地塹后期雨水、地下水等匯集,積水形成斷層湖。第(2)題,讀圖可知,由于貝加爾湖周邊巖層活躍,貝加爾湖附近板塊彼此分離擴張,在距離拉大的同時,中間巖塊不斷下陷,地勢變低平,形成貝加爾湖湖盆。第(3)題,讀圖結合材料可知,貝加爾湖湖盆兩側的板塊緩慢而不斷地分離擴張,面積擴大;湖泊最深處達1637米。有專家預測,該湖泊會在幾億年后加深到3000米以上,湖盆中央巖塊緩慢而不斷地下沉,從而使貝加爾湖的深度不斷加深。18.【答案】變化:荒漠面積減小,該流域生態環境趨好。(2分)原因:該流域周邊多沙漠,生態脆弱,對環境變化敏感(2分);年降水量波動增加(2分);人工輸水量明顯增加(2分);合理分配水資源,滿足生態用水需求(緩解生產、生活與生態用水的供需矛盾)(2分)。【解析】根據圖文材料信息可知,石羊河流域地區荒漠面積從2005年起整體呈下降趨勢,說明該流域環境改善,生態環境整體趨好;該地區位于我國西北地區氣候變化敏感區和生態脆弱區,該流域周邊沙漠眾多,生態脆弱,環境變化敏感;該地年降水量波動更加明顯,整體有所上升;人工輸水量明顯增多,增加了該地區生態水資源;該地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資源,使得水資源與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的供需矛盾得到緩解,因此生態環境整體趨好。19.【答案】(1)供給服務:提供森林資源、動物資源等;調節服務:調節氣候、凈化空氣和水質、涵養水源等;支撐服務:作為生物的棲息地、維持生物多樣性、增加土壤肥力等;文化服務:提供美麗的風景,供人類旅游休憩、獲得精神享受等。(2)未利用地轉化為耕地后,供給服務功能提升;未利用地轉化為草地后,調節服務功能和支撐服務功能上升。(3)進一步提升山地系統的水源涵養等生態功能,不斷滿足綠洲系統的水資源需求;協調好綠洲系統耕地、建設用地與其他生態性用地之間的關系;保護好現在荒漠植被的前提下,防止荒漠化加劇。【解析】第(1)題,為人類提供了森林資源,動物資源等,具有供給服務;植被可以調節當地氣候,凈化空氣和水質,涵養水源,屬于調節服務。作為重要的生物棲息地,為生物提供了棲息環境,維持區域生物多樣性,枯枝落葉增加土壤肥力等,具有支撐服務;為當地提供了美麗的風景,供人們休息旅游,獲得精神方面的享受,具有文化服務。第(2)題,荒漠系統中未利用的土地轉化為耕地后,耕地資源增多,供給服務功能提升。未利用地轉化為草地后,植被覆蓋率提高,調節氣候作用增強,有利于生態環境向良性方向發展,其調節服務功能和支撐服務功能上升。第(3)題,山地生態系統中應進一步保持水土,減少植被破壞,提升水源涵養等生態功能,滿足綠洲系統的水資源需求。協調好綠洲內耕地、建設用地以及其他生態性用地之間的關系。荒漠系統環境相對較為惡劣,脆弱的生態環境使其成為潛在的生態風險區,對于荒漠生態系統而言,要保護好現有的荒漠植被,同時加大風沙治理,防治荒漠化加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地理原卷.docx 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