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天窗》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理解天窗成了孩子們“唯一的慰藉”,體會天窗帶給孩子們的快樂。 2.學習抓住關鍵詞句,品味語言所蘊藏的情感,獲得思想啟迪。 3.感受作者想象的方法,理解孩子們是如何借助天窗從“無”中看到“有”,從“虛”中看到“實”的。教學重難點 1.學習抓住關鍵詞句,品味語言所蘊藏的情感,獲得思想啟迪。(重點) 2.感受作者想象的方法,理解孩子們是如何借助天窗從“無”中看到“有”,從“虛”中看到“實”的。(難點)教法和教具 教學課件預設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一、激發共鳴,感知“慰藉” 1.復習:上節課,我們知道了過去的房屋有一種獨特設計——天窗,了解到開天窗是為了讓屋子里光線更亮些,還知道下雨天、夜晚,天窗給孩子們帶來了慰藉。 引導思考:下雨天不出去、大晚上要睡覺,不是很正常嗎?孩子們為什么還需要慰藉呢?自由默讀課文第4和第5自然段,你們有同感嗎?指導學生完成“學習活動一”(5分鐘)。 3.活潑會想的孩子會一直這樣“寂寞、無聊”下去嗎?引導關注“唯一的慰藉”,相機引向“雨天”部分。 二、精讀“雨天”,理解“慰藉” 1.自由朗讀課文第5自然段,此時孩子們還是苦悶、孤獨的嗎?孩子們是怎樣從天窗中獲得“慰藉”?談談自己的感受。 2.組織交流: (1)雨:卜落卜落跳 ——強調讀音,聯系上下文猜測,是一種怎樣的跳?嘗試用雙手彈擊桌面的方式體現“卜落卜落”的聲音,體驗語言的節奏,體會孩子情緒的“輕快”。教師相機點評:表示聲音的詞語中就蘊藏著情緒。 (2)電:“一瞥”——觀察字形,猜測“瞥”的意思,閃電一“瞥”寫出了什么?(好像在和閃電擠眼睛聊天呢)引發想象:可能是閃電在“戲弄”孩子們、“挑逗”孩子們……引導學生想象:閃電可能會對孩子們說些什么?教師相機點評:表示動作的詞語中也藏著情緒。 教師指導朗讀,讀出語言中的情趣和輕快,并相機小結:此時的天窗就像是一個瞭望口,讓孩子們的情緒慢慢發生了變化。 (3)猛厲地掃蕩:指名朗讀,其他學生想象雨風雷電“猛厲地掃蕩”的畫面。 你想象到: 這雨,________ 這風,________ 這雷,________ 這電,________ 怎樣猛厲地掃蕩了這世界…… 教師小結:此時的天窗就像是一個放大鏡,讓原本的無聊一掃而光,讓孩子們內心充滿了無比興奮、激動!指導朗讀,感受短句子的節奏感和力量感。 3.陣雨來時,被大人關進地洞似的屋子里,如果是你,透過這天窗,你會看見什么,想到什么?選其中一個角色想象(2分鐘)。 4.此時孩子們的想象是怎樣的?作者用了一個非常有意味的詞語,結合學生回答。 出示語句:小小的天窗會使你的想象銳利起來!引導學生質疑辨析:如果將課文中的“銳利”換成“豐富”,你覺得可以嗎?鼓勵再讀語段,尋找理由,組織交流。 5.組織交流:因為想象是輕快的,所以用“銳利”;因為想象是威猛的,所以用“銳利”;因為想象將自己內心的苦悶完全釋放出來了,所以用“銳利”……如果用“豐富”就不能將這些內在的情感表達出來。 6.正是這樣銳利的想象,讓孩子們感受到天窗帶來的快樂。所以,孩子們都認為……引導學生朗讀“唯一的慰藉”一句。 三、學法遷移,體會“慰藉” 1. 梳理學法,遷移運用:剛才,我們抓住語段中關鍵動詞,體會到作者蘊藏在語句中的情感,這是一種重要的閱讀能力。這樣讀書,才會越讀越有趣,越讀越有味。在夜晚時,孩子們透過天窗的想象還是“銳利”的嗎?快速瀏覽第6、7自然段,夜晚中的想象是怎樣的?嘗試用一個詞來概括。(美麗神奇)教師質疑:孩子們如何從一塊小小的玻璃中看到“美麗神奇”的夜空呢?引導學生默讀課文,快速思考。 2. 學習活動二: (1)自由朗讀第六、七自然段,思考在什么情況下,小小的天窗又成了孩子們“唯一的慰藉”,圈畫相關語句; (2)借助示意圖,小組內交流(3分鐘)。 3.深入細讀:讀到這里,還是不夠的。想象夜空的“美麗神奇”時,正身處一片漆黑的屋內,你又從哪里感受到天窗給鄉下孩子帶來的快樂?如果是你,你會想到哪些畫面?請同學們運用剛才的學習方法,抓住關鍵詞批注自己的感受。 4.組織學生交流閱讀感受 (1)“一粒星”“一朵云”“無數星”“無數云彩”:指導學生感受星空的神奇浪漫;從由一顆到無數的數量變化,感受鄉下孩子想象的豐富、活潑以及想象時情緒的高漲;教師相機小結:表示數量的詞語也蘊藏著情感。 (2)“閃閃爍爍”“可愛”“奇幻”:由暗淡想到夜空的“可愛”與“奇幻”,體會孩子們想象時的陶醉。教師相機小結:原來形容詞中也能蘊藏著豐富的情感。 (3)三個“似的……”“也許是……”:指導學生朗讀,還原孩子想象的過程,感受想象時的新奇和神秘,指導學生擴展想象:從“掠過的一條黑影”你還可以想象到“這條黑影”可能會是什么?(鼓勵學生大膽發揮想象,體驗孩子們自由想象的快樂) 5.多么美麗而神奇的想象啊!如果你就是夜晚在屋子里的一個孩子,你會透過天窗想象到哪些? 教師小結:此時的天窗就像是萬花筒,讀著課文中這些關鍵詞句,孩子們那份陶醉、那份興奮、那份新奇就流到我們心里了。難怪孩子們都認為……指導再讀“唯一的慰藉”一句。 四、體悟結尾,深化理解 1.我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知道孩子們透過天窗想到了外面不一樣的精彩世界。現在,誰來說說為什么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引導學生完成《作業本》第4題(4分鐘)。 天窗讓孩子們看到了更闊達、更復雜的雨景;天窗又讓孩子們看到了更真切、更確實的夜景。所以,作者在課文的最后這樣寫道(出示課文最后一段),集體朗讀。 2.總結全文:了解了一種古老的房屋設計——天窗;感受了一種獨特的情感體驗——慰藉;學習了一種重要的閱讀方法——緊扣關鍵語句品悟情感。 3.聯讀《故鄉的蘆葦》 一、激發共鳴,感知“慰藉” 1.自由默讀課文第4和第5自然段,想一想:活潑會想的孩子會一直這樣“寂寞、無聊”下去嗎? 2.同桌之間討論討論,完成“學習活動一”。 3.選派代表上臺匯報,完成圖示。 二、精讀“雨天”,理解“慰藉” 1.理解“卜落卜落跳”。用 雙手彈擊桌面的方式感覺聲音的同時,體會孩子聽到雨腳聲時的輕快。 2.理解“一瞥”。想象說話:閃電這一瞥可能是在說什么呢? 3.帶著閃電、雨腳調皮可愛的感覺讀一讀第5自然段。 4.想象這雨風雷電“猛厲地掃蕩世界”的畫面: 這雨,__ ___ 這風,______ 這雷,______ 這電,______ 5.此時,如果你是一個“怕黑的小姑娘”,一個“愛在水里蹦跳的小男孩”,一個“喜歡仰臉看閃電的孩子”,想象會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6.比較理解“銳利”和“豐富”,聯系語段,說說理解。 7.帶著感受朗讀“唯一的慰藉”一句。 三、學法遷移,體會“慰藉” 1.自由讀第6、7自然段,感受夜晚的天窗給孩子們帶來的“美麗神奇”。 2.小組探究,完成學習活動二。并從圖示中發現:前面一列是孩子們“看到的”,后面一列是孩子們“想到的”,虛虛實實,是天窗帶來的“美麗神奇”。 3.如果是你,你會想到哪些畫面?運用抓住關鍵詞的方法批注自己的感受。 4.交流自己的感受,并試著把感受帶到句子中讀出來。 四、體悟結尾,深化理解 1.完成《作業本》第4題,以此來幫助自己理解“為什么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 2.帶著理解,讀讀課文的最后一段話。作業布置 1.聯讀《故鄉的蘆葦》; 2.尋找關鍵語句,圈畫標注; 3.發現關鍵句出現的位置,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