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長春八中期中考試試題高一化學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Mg-24 Cu-64 S-32一、單選題(1-10題,每小題2分;11-20題,每小題3分)1.(2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14C和14N互為同位素 B.H2O和2H2O互為同分異構體C.金剛石和C60互為同素異形體 D.CH3CH2CH3與CH2=CH2互為同系物2.(2分)跨越時間的長河,探尋古文化流傳的化學精髓。下列有關古文化的敘述錯誤的是A.《開寶本草》中記載“取鋼煅作葉,……,于醋甕中陰處埋之一百日,鐵上衣生,鐵華成矣。”說明鐵具有和醋發生反應的性質B.《天工開物》中記載“西川有火井(),……,一頭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緊對釜臍,注鹵水釜中,只見火意烘烘,水即滾沸。”說明天然氣具有可燃性C.《格物粗談·果品》中記載“紅柿摘下未熟,每籃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氣即發,并無澀味。”說明乙烷具有催熟的性質D.《周易參同契》中記載“河上姹女(水銀),靈而最神,得火則飛,……,將預制之(HgS),黃芽(硫黃)為根。”說明汞具有與硫反應的性質3.(2分)在反應中,表示該反應速率最快的是A. B.C. D.4.(2分)下列有機化學反應方程式和反應類型正確的是A.CH4+Cl2CH3Cl+HCl;置換反應B.+HNO3+H2O;加成反應C.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中和反應D.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取代反應5.(2分)工業上可利用CO和H2合成二甲醚:3CO(g)+3H2(g)CH3OCH3(g)+CO2(g)。一定溫度下,在恒容、密閉容器中發生上述反應,當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正、逆反應速率相等且等于零B.CO、H2、CH3OCH3、CO2的濃度不再變化C.CO和H2全部轉化為CH3OCH3和CO2D.CO、H2、CH3OCH3、CO2的濃度一定相等6.(2分)一定溫度下,向容積為2 L的密閉容器中通入兩種氣體發生化學反應,反應中各物質的量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推斷合理的是A.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B.反應進行到1s時,C.反應進行到6s時,B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05 mol/(L·s)D.反應進行到6s時,各物質的反應速率相等7.(2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乙烯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其褪色原理不相同B.質量為的乙烯分子中,所含的極性共價鍵為C.甲烷和氯氣物質的量比為1:1混合,發生取代反應只生成一氯甲烷D.用浸泡過高錳酸鉀溶液的硅藻土保鮮水果,其作用是吸收水果釋放出的乙烯8.(2分)一定條件下,下列各項中的物質按如圖所示的箭頭不能實現一步轉化的是選項 甲 乙 丙 丁A NaOH溶液 CO2 Na2CO3 NaHSO4B SiO2 C CO2 FeC H2S SO2 S O2D 氨水 AlCl3 Al(OH) 3 鹽酸A.A B.B C.C D.D9.(2分)使1mol丙烯與氯氣完全發生加成反應,然后使該加成反應的產物與氯氣在光照條件下發生完全取代反應,則兩個過程中消耗氯氣的總物質的量是A.4mol B.5mol C.6mol D.7mol10.(2分)如圖是氮及其化合物的“價-類”二維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已知化合物a的水溶液能導電,所以a是電解質B.g受熱分解不一定都能產生aC.a通過催化氧化可形成c,該反應屬于氮的固定D.為檢驗g中陽離子,可向其溶液中加入稀溶液,觀察是否產生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11.(3分)肼(N2H4)一空氣燃料電池是一種堿性電池,無污染,能量高,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下列判斷錯誤的是A.通入空氣的電極b為正極B.a電極反應式為C.電池工作時,移向a電極D.當電池放電轉移10mol電子時,至少消耗燃料肼60g12.(3分)某氣態烷烴和氣態烯烴組成氣體是相同狀況下氫氣密度的11倍,4.48L(標準狀況下)該混合氣體通入足量的溴水中,溴水增重2.8g,此兩種烴是A.丙烷和乙烯 B.甲烷和丙烯 C.甲烷和乙烯 D.乙烷和乙烯13.(3分)6-羥基己酸( )可通過環己酮、過氧化氫綠色氧化合成,反應歷程如圖所示,該反應可得到副產物7-氧雜二環[4.1.O]庚烷-2-酮(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生成6-羥基己酸的反應為吸熱反應B.決定主產物反應速率的步驟為 C.升高溫度,主反應和副反應的反應速率都加快D. 與 互為同分異構體14.(3分)1.52g銅、鎂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密度為1.40g·mL 1、質量分數為63%的濃硝酸中,得到NO2和N2O4的混合氣體1120mL(標準狀況),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1.0mol·L 1 NaOH溶液,當金屬離子全部沉淀時,得到2.54g沉淀。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該合金中銅與鎂的物質的量之比是2:1B.得到2.54g沉淀時,加入NaOH溶液的體積是640 mLC.NO2和N2O4的混合氣體中,NO2的體積分數是80%D.該濃硝酸中HNO3的物質的量濃度是7.0 mol·L 115.(3分)已知丙烯與發生加成反應有兩種可能如圖1所示,其中丙烯加的能量變化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物質①比物質②穩定B.生成物質①的過程所需活化能較低,速率快C.丙烯與發生加成反應,主要生成產物④D.碳碳雙鍵易斷裂,能與、等發生加成反應16.(3分)過量鐵粉與一定量的稀鹽酸反應。為了加快此反應速率,且不改變H2的產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①加H2O ②加NaOH固體 ③滴入幾滴濃鹽酸 ④再加少量鐵粉⑤加NaCl溶液 ⑥滴入幾滴硫酸銅溶液 ⑦升高溫度(不考慮鹽酸揮發)A.⑥⑦ B.③④⑦ C.③⑦ D.③⑥⑦17.(3分)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已知,,則a>bB.、下,將和置于密閉容器中反應生成,放熱,其熱化學方程式為N2(g)+3H2(g) 2NH3(g)ΔH=-38.6kJ mol-1C.和反應中和熱,則:D.已知,則白磷比紅磷穩定18.(3分)工業制氫原理:。改變下列條件既能提高產生氫氣的速率又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數的是①將炭塊改為炭粉 ②增大水蒸氣濃度 ③適當升高溫度 ④加入高效催化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3分)人體缺乏維生素A會出現皮膚干燥、夜盲癥等癥狀。維生素A又稱視黃醇,分子結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1 mol維生素A最多能與7 mol H2發生加成反應B.維生素A不能被氧化為醛C.維生素A是一種易溶于水的醇D.維生素A的分子式為C20H30O20.(3分)下列關于同分異構體的說法正確的是(需考慮順反異構,不考慮對映異構)A.滿足分子式為C4H8ClBr的有機物共9種B.滿足分子式為C5H12O且能與鈉反應放出氣體的有機物共有7種C.是由某單烯烴和氫氣加成后的產物,則該單烯烴的結構有6種(需考慮順反異構)D.組成和結構可用表示的有機物共有10種二、非選擇題(每空1分,化學方程式2分)21.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設計了如圖裝置,驗證乙醇催化氧化的產物(加熱儀器、夾持裝置已略去)。已知:乙醇的沸點為78℃,易溶于水; 乙醛的沸點為20.80℃,易溶于水。(1)乙醇催化氧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實驗時上述需要加熱的裝置中,應該先加熱的是 (填序號),為使A中的乙醇成為蒸氣,最簡單的加熱方法 。(3)實驗開始后,裝置B中能觀察到的現象是 ; 通過觀察裝置C中藥品顏色的變化,得出的結論是 。(4)裝置D中試劑的作用是。 。22.I.請結合圖回答問題。(1)圖中所示反應為 (填“吸熱”或“放熱”反應,該反應的 (用含、的代數式表示)。(2)下列反應中,符合如圖描述的反應有 (填字母代號)。a.C與水蒸氣反應制水煤氣 b.與反應c.與反應 d.黃鐵礦(主要成分為)的燃燒Ⅱ.完成下列問題。(3)溶液與溶液完全反應,放出熱量,表示該反應中和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4)火箭和導彈表面的薄層是耐高溫物質。將石墨、鋁粉和二氧化鈦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溫下煅燒,所得物質可作耐高溫材料, ,則反應過程中,每轉移電子放出的熱量為 。(5)已知: ; 則與完全反應生成和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23.氨廣泛用于生產化肥、制冷劑等方面。回答下列問題:(1)最近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SUNCAT的鋰循環系統,可持續合成氨,其原理如圖所示。①圖中反應Ⅱ屬于 (填“氧化還原反應”或“非氧化還原反應”)。②反應Ⅰ的化學方程式為 。(2)液氨可用作制冷劑,液氨汽化時 (填“釋放”或“吸收”)能量;液氨泄漏遇明火會發生爆炸。已知部分化學鍵的鍵能數據如下表所示:共價鍵 N—H O=O N≡N O—H鍵能/kJ·mol-1 391 498 946 463則反應4NH3(g)+3O2(g)=2N2(g)+6H2O(g)的反應熱ΔH= 。24.回答下列問題(1)分子中含有22個共價鍵的烷烴為 (填分子式);該物質有多種同分異構體,其中主鏈含有五個碳原子,有兩個甲基作支鏈,符合條件的烷烴有 種;(2)分析下列烴分子,完成填空。① ②i寫出①有3個-CH3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ii②為甲烷的 模型(3)某種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如圖所示,a、b均為惰性電極。①假設使用的“燃料”是氫氣(H2),則b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②假設使用的“燃料”是甲醇(CH3OH),則a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如果消耗甲醇160g,假設化學能完全轉化為電能,則轉移電子的數目為 。25.I.利用催化氧化反應將轉化為是工業上生產硫酸的關鍵步驟,發生反應:。請回答下列問題:(1)某次實驗中,在容積為的恒溫密閉容器中通入和,反應過程中部分物質的物質的量隨反應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①時, (填“>”“<”或“=”)。②用的濃度變化表示內反應的平均速率是 。③反應達到平衡時,的轉化率為,則 。(2)下列情況能說明該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的是 。a. b.恒溫恒容時,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隨時間變化c.的物質的量不再變化d.三者的濃度之比為II.Na2S2O3可用于解毒西藥和織物及紙漿漂白的脫氯劑等。在實驗室,我們可以用硫代硫酸鈉與稀硫酸的反應來探究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某同學設計了如表系列實驗:實驗序號 反應溫度/℃ Na2S2O3溶液 稀硫酸 H2OV/mL V/mL V/mL① 20 10.0 0.10 10.0 0.50 0② 40 V1 0.10 10.0 0.50 0③ 20 V2 0.10 4.0 0.50 V3(3)寫出硫代硫酸鈉與稀硫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4)實驗 (填序號)可探究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則V1= 。(5)實驗 可探究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則V3= 。試卷第1頁,共3頁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長春八中期中考試試題高一化學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B D B C C B D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C C D C A A D D D1.C【詳解】A.14C和14N為質量數相同的兩種不同元素,二者不互為同位素,A不正確;B.H2O和2H2O分子式不同,但結構相同,二者不互為同分異構體,B不正確;C.金剛石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性質的單質,二者互為同素異形體,C正確;D.CH3CH2CH3與CH2=CH2的類別不同,且組成上也不是相差若干個“CH2”,二者不互為同系物,D不正確;故選C。2.C【詳解】A.鋼的主要成分是鐵,于醋甕中反應,故鐵具有和醋反應的性質,A正確;B.火井產生大量,用導管導入釜臍,點燃天然氣發生反應,故天然氣具有可燃性,B正確;C.乙烷不具有催熟的性質,并無澀味可推斷果實成熟,所以“得氣即發”中的氣為乙烯,乙烯具有催熟的性質,C錯誤;D.姹女(水銀)和黃芽(硫黃)反應生成硫化汞,故汞具有與硫反應的性質,D正確;故選C。3.B【詳解】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等換算為B的速率:A.A為固體,不能用單位之間內濃度的變化值表示速率;B.v(B)= 0.3 mol·L-1·s-1;C.v(B)= v(C)= 0. 8mol·L-1·s-1;D.v(B)= v(D)= 30 mol·L-1·min-1= mol·L-1·s-1;故答案為B。4.D【詳解】A、甲烷與氯氣在光照的條件下反應,H原子被Cl原子取代,屬于取代反應,A項錯誤;B、苯與硝酸的反應-NO2取代苯環上的H原子,屬于取代反應,B項錯誤;C、乙酸乙酯在氫氧化鈉條件下反應屬于水解反應,C項錯誤;D、乙醇和乙酸在濃硫酸加熱條件下的反應屬于取代反應,D項正確;答案選D。5.B【詳解】A.化學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則當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但不等于零,A錯誤;B.當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各組分濃度不再改變,可以說明CO、H2、CH3OCH3、CO2的濃度不再變化,B正確;C.該反應是可逆反應,反應物不能完全轉化為生成物,則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時,CO和H2不能全部轉化為CH3OCH3和CO2,C錯誤;D.當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只能說明各組分濃度不再改變,不能說明各物質濃度一定相等,D錯誤;故選B。6.C【詳解】A.根據圖像可知,反應達平衡狀態,A物質增加1.2mol、D物質增加0.4mol、B物質減少0.6mol、C物質減少0.8mol,根據反應系數之比等于其物質的量變化之比,且反應物未消耗完全,則該反應方程式:,故A錯誤;B.化學反應速率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根據可知,v(A)=3v(D),故B錯誤;C.6s內,B物質消耗0.6mol,則B的平均反應速率:v= mol/(L·s),故C正確;D.反應進行到6s時,反應達平衡狀態,各物質速率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化學計量數不同,則各物質的反應速率不相等,故D錯誤;答案選C。7.C【詳解】A.乙烯能使溴水褪色原理是發生加成反應,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原理是發生氧化反應,其褪色原理不相同,A項正確;B.質量為的乙烯物質的量為,分子中所含的極性共價鍵為鍵,有,B項正確;C.甲烷和氯氣物質的量比為1:1混合,發生取代反應為連鎖反應,生成4種有機產物和氯化氫,C項錯誤;D.乙烯具有催熟作用,用浸泡過高錳酸鉀溶液的硅藻土可以吸收水果釋放出的乙烯,起到保鮮水果的作用,D項正確;答案選C。8.B【詳解】A.NaOH溶液與少量二氧化碳反應可以生成Na2CO3,Na2CO3與NaHSO4反應可以生成CO2,A不符合題意;B.SiO2與C高溫下反應生成CO,而不是CO2,且CO2與Fe不反應,B符合題意;C.H2S與SO2發生歸中反應生成硫單質,S和氧氣反應生成SO2,C不符合題意;D.氨水堿性較弱,與氯化鋁反應生成氫氧化鋁,氫氧化鋁與鹽酸發生中和反應生成氯化鋁,D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答案為B。9.D【詳解】使1mol丙烯與氯氣發生完全加成反應生成1,2-二氯丙烷,消耗1mol氯氣,然后使該加成反應的產物與氯氣在光照條件下發生取代反應,因其分子中有6個氫原子,又要消耗6mol氯氣,則兩個過程中消耗氯氣的總的物質的量是7mol 。D正確,本題選D。10.B【分析】根據“價-類”二維圖,由N元素化合價和對應的物質類別,可判斷a是NH3,b為N2,c為NO,d為NO2,e為HNO3,f為NH3·H2O,g為銨鹽,據此作答;【詳解】A.NH3的水溶液能導電,是NH3與水反應生成NH3·H2O是弱堿,部分電離而使溶液導電,而不是氨本身電離而導電,故NH3是非電解質,A錯誤;B.銨鹽受熱都易分解,但是不一定產生NH3,如硝酸銨分解會產生N2、H2O、HNO3等,產物較復雜,但沒有NH3,B正確;C.氮的固定是使游離態的氮轉化為化合物的過程,NH3催化氧化生成N2,是化合態的氮轉化為N2單質,不是氮的固定,C錯誤;D.為了檢驗銨鹽中的銨根,向其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熱才能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產生的氣體,D錯誤;本題選B。11.D【詳解】A.燃料電池中通空氣的電極b為正極,A正確;B.肼-空氣燃料電池中肼中氮元素為-2價升高到氮氣中的0價,發生氧化反應,電極反應式為,B正確;C.a極為負極,b極為正極,對于原電池來說,陰離子移向負極,所以電池工作時,移向a電極,C正確;D.根據,當電池放電轉移10mol電子時,至少消耗燃料肼為,D錯誤;故選D。12.C【詳解】由氣態烷烴和氣態單烯烴組成的混合氣體是同種狀況下H2密度的11倍,則M(混合)=11×2g/mol=22g/mol,最簡單的烯烴乙烯的摩爾質量最小為28g/mol,則烷烴的摩爾質量應小于22g/mol,所以混合氣體中一定含有甲烷,設烯烴的化學式為CnH2n,標準狀況下該混合氣體4.48L,溴水增重2.8g,則n(混合)==0.2mol,混合氣體質量為0.2mol×22g/mol=4.4g,則甲烷的質量為4.4g-2.8g=1.6g,甲烷的物質的量為,則烯烴的物質的量為0.2mol-0.1mol=0.1mol,所以M(CnH2n)=,12n+2n=28,解得n=2,即烯烴為乙烯,該混合物為甲烷與乙烯;故選:C。13.C【詳解】A.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生成6-羥基己酸的反應為放熱反應,故A錯誤;B.由題圖可知反應 的活化能最大,所以該反應為主反應的決速步驟,故B錯誤;C.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加快,故升高溫度,主反應和副反應的反應速率都加快,故C正確;D. 與 的不飽和度不同,分子式不同,故二者不互為同分異構體,故D錯誤;故答案選C。14.D【分析】本題考查金屬與硝酸的反應,首先應判斷出反應的相應產物,計算出產物的質量,再結合題干,逐一作答。【詳解】由于合金完全溶解,最終全部沉淀,根據題目中所給數據可計算出合金中鎂、銅的含量。設合金中銅的含量為x g,鎂的含量為y g。可列式:m(Cu)+m(Mg)=x+y=1.52,m(Cu(OH)2)+ m(Mg(OH)2)=98x/64+58y/24=2.54。解得x=1.28g,y=0.24g。故合金中含有n(Cu)=0.02mol,n(Mg)=0.01mol。A. 該合金中銅與鎂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故A項正確;C.加入硝酸后,0.02mol Cu和0.01mol Mg共轉移0.06mole-。設混合氣體中NO2為a mol,N2O4為b mol,則a+2b=0.06,a+b=0.05。解得a=0.04mol,b=0.01mol。NO2和N2O4的混合氣體中,NO2的體積分數=0.04/0.05×100%=80%,故C項正確;D.濃硝酸中HNO3的物質的量濃度c(HNO3)=(1000mL/L×1.40g/mL×63%)/63g/mol=14 mol L 1,故D項錯誤;B.加入的硝酸物質的量為n(HNO3)=cV=0.7mol,反應過程中產生NO2 0.04mol,N2O4 0.01mol,由原子守恒可知反應后n(NO3-)=0.7 mol -0.04 mol -0.01 mol×2=0.64mol,加入NaOH溶液后,結合成NaNO3,故n(NaOH)=0.64mol,V=n/c=0.64mol/1.0mol·L 1=0.64L=640mL,故加入NaOH溶液的體積是640 mL,故B項正確。綜上,本題選D。15.C【詳解】A. 根據能量變化圖象可知,物質①的能量低于物質②,故物質①更穩定,A正確;B. 根據能量變化圖象可知,生成物質①的過程所需活化能Ea較低,速率快,B正確;C. 反應會向著能量更穩定的方向發展,故丙烯與發生加成反應,主要生成產物③,C錯誤;D. 碳碳雙鍵易斷裂,能與、等發生加成反應,D正確。答案為C。16.A【詳解】①加H2O,氫離子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慢,但氫離子的物質的量不變,所以不改變H2的產量,故錯誤;②加NaOH固體,消耗氫離子,氫離子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慢,氫離子的物質的量減小,生成氫氣的物質的量減少,故錯誤;③滴入幾滴濃鹽酸,氫離子濃度增大,加快該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且但H2的產量變大,故錯誤;④再加少量鐵粉,氫離子濃度不變,反應速率不變,H2的產量也不變,故錯誤;⑤加氯化鈉溶液,相當于稀釋鹽酸,反應速率變慢,氫離子物質的量不變,H2的產量不變,故錯誤;⑥滴加硫酸銅溶液,鐵把銅置換出來,形成原電池,故反應速率加快,鐵粉過量,氫離子物質的量不變,H2的產量不變,故正確;⑦升高溫度(不考慮鹽酸揮發),加快該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且不改變H2的產量,故正確;符合題意的為⑥⑦,故答案選A。17.A【詳解】A.碳完全燃燒比不完全燃燒放熱多,a、b均小于0,因此a大于b,故A正確;B.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閉的容器中充分反應生成NH3(g),放熱19.3kJ,因反應為可逆反應,則1molN2和3molH2置于密閉的容器中完全反應生成NH3(g),放熱不是38.6kJ,則熱化學反應方程式中的反應熱數值錯誤,故B錯誤;C.中和熱是指在稀溶液中,強酸和強堿反應生成1mol水時放出的熱量,HCl和NaOH反應的中和熱,1mol硫酸和1mol氫氧化鋇反應生成2mol水和1mol硫酸鋇沉淀,放出的熱量不是114.6kJ,故C錯誤;D.能量越低物質越穩定,紅磷的能量比白磷低,則紅磷比白磷穩定,故D錯誤;故選A。18.D【詳解】①將炭塊改為炭粉,可以增大C與的接觸面積,可以使反應速率加快,但不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率,①錯誤;②增大水蒸氣濃度,可以加快反應速率,但不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率,②錯誤;③適當升高溫度,可以使更多的普通分子變為活化分子,因此既能提高反應速率,也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率,③正確;④加入高效催化劑,可以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使更多的普通分子變化為活化分子,既能提高反應速率,也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率,④正確;故選D。19.D【詳解】A.維生素A分子中含有5個碳碳雙鍵,1 mol維生素A最多能與5mol H2發生加成反應,故A錯誤;B.維生素A中與羥基相連的碳原子含有2個H原子,能被氧化為醛,故B錯誤;C.根據醇的溶解性規律,烴基越大越難溶于水,維生素A分子中烴基較大,維生素A是一種難溶于水的醇,故C錯誤;D.根據結構簡式,維生素A的分子式為C20H30O,故D正確;選D。20.D【詳解】A.C4H8BrCl的同分異構體可以采取“定一移二”法為 、、、(數字代表Br取代位置),可知C4H8ClBr共有12種同分異構體,A錯誤;B.分子式為C5H12O且能與鈉反應放出氣體的物質屬于醇類(C5H11-OH),由于戊基有8種不同的結構,則符合條件的醇共有8種結構,B錯誤;C.根據烯烴與氫氣加成反應的原理,推知該烷烴分子中相鄰碳原子上均帶氫原子的碳原子間是對應烯烴存在碳碳雙鍵的位置,該烷烴的碳鏈結構為,5號碳原子上沒有H原子,與5號碳相連接碳原子間不能形成碳碳雙鍵,能形成雙鍵位置有:1和2之間;2和3之間(存在順反異構);3和4之間(存在順反異構);3和6之間,4和7之間;故該烴共有7種,C錯誤;D.丁基(-C4H9)有4種同分異構體,分別是正丁基,異丁基,仲丁基和叔丁基,,表示的有機物共有4×4-6=10種,D正確;故選D。21.(1)2CH3CH2OH+O2CH3CHO +2H2O(2)B 水浴加熱(3)銅絲由紅變黑,再由黑變紅 乙醇催化氧化反應的產物有水(4)防止外界的水蒸氣進入C中使無水硫酸銅變藍【分析】A處用水浴加熱產生乙醇蒸汽,先加熱B處,銅絲中氧氣與Cu反應:2Cu+O22CuO,A中揮發出的乙醇與CuO反應:CH3CH2OH+CuOCH3CHO+Cu+H2O,可以觀察到黑色的銅網變紅,銅為催化劑,C中無水硫酸銅檢驗生成的水,D為干燥裝置,防止E中水蒸氣進入C,E中收集到乙醛,為刺激性氣體,據此分析作答。【詳解】(1)乙醇的催化氧化的化學方程式是2CH3CH2OH+O2CH3CHO+2H2O;故答案為:紅色的銅絲變黑,再變紅;無水硫酸銅粉末變藍色;反應中有水生成;(2)反應條件需要加熱,B處要加熱,A處需要加熱產生乙醇蒸汽,故需要加熱的有A、B;根據反應原理,乙醇與CuO反應,故先加熱B處獲得CuO;為使裝置A中的乙醇成為蒸氣,最簡單的加熱方法是水浴加熱,可以獲得平穩的乙醇氣流;(3)實驗開始,Cu變為黑色的CuO,CuO再與乙醇反應生成Cu,所以B處可以觀察到紅色的銅絲變黑,再變紅,反應中,有水蒸氣生成,C處的無水硫酸銅粉末變藍色,說明反應中有水生成;(4)E中的水蒸氣會通過導管進入C中,干擾對水的檢驗,裝置D的藥品是堿石灰,防止外界的水蒸氣進入C使無水硫酸銅變藍。22.(1) 放熱 (E2-E1)kJ mol-1或-(E1-E2)kJ mol-1(2)bd(3)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 ΔH=-57.3kJ mol-1(4)98(5)2N2H4(g)+2NO2(g)=3N2(g)+4H2O(g) ΔH=-1135.7kJ mol-1【詳解】(1)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則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則焓變=生成物總能量-反應物總能量,則(E2-E1)kJ mol-1或-(E1-E2)kJ mol-1(2)a.C與水蒸氣反應制水煤氣是吸熱反應,a不選;b.與反應是放熱反應,b選;c.與反應是吸熱反應,c不選;d.黃鐵礦(主要成分為)的燃燒的反應是放熱反應,d選;故選bd;(3)中和熱為強酸和強堿的稀溶液生成1mol水所放出的熱量;表示該反應中和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 ΔH=-57.3kJ mol-1;(4)根據方程式可知,,則1mol電子放出的熱量為;(5)已知① ;② ;根據蓋斯定律,將2×②-①得到2N2H4(g)+2NO2(g)=3N2(g)+4H2O(g),ΔH==﹣1135.7kJ mol-1;則與完全反應生成和的熱化學方程式為2N2H4(g)+2NO2(g)=3N2(g)+4H2O(g) ΔH=-1135.7kJ mol-1。23. 非氧化還原反應 N2+6Li=2 Li3N 吸收 -1262 kJ·mol-1【詳解】(1)①反應Ⅱ為Li3N+3H2O=3LiOH+NH3,各元素的化合價均未發生改變,屬于非氧化還原反應;②根據流程可知,反應Ⅰ為氮氣與Li反應生成氮化鋰,化學方程式為N2+6Li=2 Li3N;(2)液氨汽化時,吸收能量,導致周圍環境的溫度降低;4NH3(g)+3O2(g)=2N2(g)+6H2O(g)的反應熱ΔH=391×3×4+498×3-946×2-463×2×6 kJ·mol-1=-1262 kJ·mol-1。24.(1)C7H16 4(2)(CH3)2CHCH2CH3 球棍(3) 30NA【詳解】(1)烷烴的通式為CnH2n+2,分子中含有22個共價鍵,則(n-1)+2n+2=22,n=7,故分子中含有22個共價鍵的烷烴的分子式為C7H16;,其中主鏈含有五個碳原子,有兩個甲基作支鏈,注意甲基不上首尾,兩個甲基可以上同一個碳:、,兩個甲基上不同的碳:、共符合條件的烷烴有4種。(2)i.寫出①有3個-CH3的同分異構體:由于鏈端各有1個甲基,則另有1個甲基為取代基,故滿足條件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為:(CH3)2CHCH2CH3。ii.②為甲烷的球棍模型(3)由圖知,電子由a沿著導線到b,則a為負極,b為正極;①假設使用的“燃料”是氫氣(H2),則b極上氧氣發生還原反應,電極反應式為 。②假設使用的“燃料”是甲醇(CH3OH),則a極上甲醇失去電子被氧化,電極反應式為。如果消耗甲醇160g即5mol,假設化學能完全轉化為電能,則轉移電子30mol、數目為30NA。25.(1) > 8(2)ac(3)(4)①② 10.0(5)①③ 6【詳解】(1)①由圖可知,后SO2的物質的量繼續減小,即2min時化學反應沒有達到平衡,反應正向進行,>;②由圖可知,內的物質的量變化為8mol,所以內反應的平均速率是;③根據方程式和初始通入和,反應達到平衡時,剩余SO2為2mol,生成SO3為8mol,O2轉化量為4mol,平衡時的轉化率為50%,即,解得a=8;(2)a.根據方程式可知,說明正逆反應速率相等,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故a符合題意;b.恒溫恒容時,氣體體積不變,質量不變,混合氣體的密度是恒定不變的,所以恒溫恒容時混合氣體的密度不隨時間變化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故b不符合題意;c.根據方程式可知,的物質的量不再變化,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故c符合題意;d.根據方程式可知,三者的濃度之比為2∶1∶2時,濃度不一定不變,反應不一定平衡,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c;(3)硫代硫酸鈉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離子方程式為S2O+2H+=SO2↑+S↓+H2O;(4)實驗①、②的溫度不同,則實驗①、②是探究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而要探究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則必須保持其他影響因素一致:即加入的Na2S2O3溶液的量相同,即V1=10.0;(5)實驗①、③溫度相同,是探究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硫酸物質的量不同,則要探究硫酸的濃度不同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必須保持其他影響因素一致,即加入的Na2S2O3溶液的量相同,則V2=10.0,溶液總體積也須相同,所以加入的水的體積V3=20.0-10.0-4.0=6.0。答案第1頁,共2頁2024—2025 學年度下學期長春八中期中考試試題高一化學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Mg-24 Cu-64 S-32 一、單選題(1-10 題,每小題 2分;11-20 題,每小題 3分)1.(2 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14C 和 14N 互為同位素 B.H2O 和 2H2O 互為同分異構體D.CH3CH2CH3 與 CH2=CH2 互為同系C.金剛石和 C60 互為同素異形體 物2.(2 分)跨越時間的長河,探尋古文化流傳的化學精髓。下列有關古文化的敘述錯誤的是A.《開寶本草》中記載“取鋼煅作葉,……,于醋甕中陰處埋之一百日,鐵上衣生,鐵華成矣。”說明鐵具有和醋發生反應的性質B.《天工開物》中記載“西川有火井(CH4 ),……,一頭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緊對釜臍,注鹵水釜中,只見火意烘烘,水即滾沸。”說明天然氣具有可燃性C.《格物粗談·果品》中記載“紅柿摘下未熟,每籃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氣即發,并無澀味。”說明乙烷具有催熟的性質D.《周易參同契》中記載“河上姹女(水銀),靈而最神,得火則飛,……,將預制之(HgS),黃芽(硫黃)為根。”說明汞具有與硫反應的性質3.(2 分)在 2A s B g 3C g 4D g 反應中,表示該反應速率最快的是A.v A 0.8mol L 1 s 1 B.v B 0.3mol L 1 s 1C.v C 0.8mol L 1 s 1 D.v D 30mol L 1 min 14.(2 分)下列有機化學反應方程式和反應類型正確的是A. C H4 + Cl 2 CH 3C l+HCl ;置換反應+H NO 3 B. +H2O;加成反應C. CH3 C OOCH 2C H 3+ NaOH CH3COONa+CH3CH2OH;中和反應D. C H 3C H2 O H+CH3 C OOHCH3COOCH2CH3+H2O;取代反應5.(2 分)工業上可利用 CO 和 H2 合成二甲醚:3CO(g)+3H2(g) CH3OCH3(g)+CO2(g)。一定溫度下,在恒容、密閉容器中發生上述反應,當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正、逆反應速率相等且等于零B.CO、H2、CH3OCH3、CO2 的濃度不再變化C.CO 和 H2 全部轉化為 CH3OCH3 和 CO2D.CO、H2、CH3OCH3、CO2 的濃度一定相等6.(2 分)一定溫度下,向容積為 2 L 的密閉容器中通入兩種氣體發生化學反應,反應中各物質的量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推斷合理的是A.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B 4C 6A 2Dv A v DB.反應進行到 1s 時,C.反應進行到 6s 時,B 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0.05 mol/(L·s)D.反應進行到 6s 時,各物質的反應速率相等7.(2 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乙烯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其褪色原理不相同B.質量為 1.4g 的乙烯分子中,所含的極性共價鍵為 0.2NAC.甲烷和氯氣物質的量比為 1:1 混合,發生取代反應只生成一氯甲烷D.用浸泡過高錳酸鉀溶液的硅藻土保鮮水果,其作用是吸收水果釋放出的乙烯8.(2 分)一定條件下,下列各項中的物質按如圖所示的箭頭不能實現一步轉化的是選甲 乙 丙 丁項A NaOH 溶液 CO2 Na2CO3 NaHSO4B SiO2 C CO2 FeC H2S SO2 S O2Al(OH)D 氨水 AlCl3 鹽酸3A.A B.B C.C D.D9.(2 分)使 1mol 丙烯與氯氣完全發生加成反應,然后使該加成反應的產物與氯氣在光照條件下發生完全取代反應,則兩個過程中消耗氯氣的總物質的量是A.4mol B.5mol C.6mol D.7mol10.(2 分)如圖是氮及其化合物的“價-類”二維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已知化合物 a 的水溶液能導電,所以 a 是電解質B.g 受熱分解不一定都能產生 aC.a 通過催化氧化可形成 c,該反應屬于氮的固定D.為檢驗 g 中陽離子,可向其溶液中加入 NaOH 稀溶液,觀察是否產生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11.(3 分)肼(N2H4)一空氣燃料電池是一種堿性電池,無污染,能量高,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下列判斷錯誤的是A.通入空氣的電極 b 為正極B.a 電極反應式為 N2H4 4OH 4e N2 4H2OC.電池工作時,OH 移向 a 電極D.當電池放電轉移 10mol 電子時,至少消耗燃料肼 60g12.(3 分)某氣態烷烴和氣態烯烴組成氣體是相同狀況下氫氣密度的 11 倍,4.48L(標準狀況下)該混合氣體通入足量的溴水中,溴水增重 2.8g,此兩種烴是A.丙烷和乙烯 B.甲烷和丙烯 C.甲烷和乙烯 D.乙烷和乙烯13.(3 分)6-羥基己酸( )可通過環己酮、過氧化氫綠色氧化合成,反應歷程如圖所示,該反應可得到副產物 7-氧雜二環[4.1.O]庚烷-2-酮)。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生成 6-羥基己酸的反應為吸熱反應B.決定主產物反應速率的步驟為C.升高溫度,主反應和副反應的反應速率都加快與D. 互為同分異構體14.(3 分)1.52g 銅、鎂合金完全溶解于 50mL 密度為 1.40g·mL 1、質量分數為 63%的濃硝酸中,得到 NO2 和 N2O4 的混合氣體 1120mL(標準狀況),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1.0mol·L 1NaOH 溶液,當金屬離子全部沉淀時,得到 2.54g 沉淀。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該合金中銅與鎂的物質的量之比是 2:1B.得到 2.54g 沉淀時,加入 NaOH 溶液的體積是 640 mLC.NO2 和 N2O4 的混合氣體中,NO2 的體積分數是 80%D.該濃硝酸中 HNO3 的物質的量濃度是 7.0 mol·L 115.(3 分)已知丙烯與 HCl 發生加成反應有兩種可能如圖 1 所示,其中丙烯加 H+ 的能量變化如圖 2 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物質①比物質②穩定B.生成物質①的過程所需活化能較低,速率快C.丙烯與 HCl 發生加成反應,主要生成產物④D.碳碳雙鍵易斷裂,能與 HBr 、H2O 等發生加成反應16.(3 分)過量鐵粉與一定量的稀鹽酸反應。為了加快此反應速率,且不改變 H2 的產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①加 H2O ②加 NaOH 固體 ③滴入幾滴濃鹽酸 ④再加少量鐵粉⑤加 NaCl 溶液 ⑥滴入幾滴硫酸銅溶液 ⑦升高溫度(不考慮鹽酸揮發)A.⑥⑦ B.③④⑦ C.③⑦ D.③⑥⑦17.(3 分)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已知 2C(s) O2(g)=2CO(g) ΔH a kJ mol 1 ,2C(s) 2O2 (g)=2CO2 (g) ΔH b kJ mol 1 ,則 a>bB.500℃、30MPa 下,將 0.5mol N2 和 1.5mol H2 置于密閉容器中反應生成 NH3(g) ,放熱 19.3kJ,其熱化學方程式為 N2(g)+3H2(g) 2NH3(g)ΔH=-38.6kJ mol-1C.HCl 和 NaOH 反應中和熱 ΔH 57.3kJ mol 1 ,則:H2SO4 aq Ba(OH)2 aq BaSO4 s 2H2O l ΔH 114.6kJ mol 1D.已知 P 白磷,s P 紅磷,s ΔH 0,則白磷比紅磷穩定高溫18.(3 分)工業制氫原理:C(s) H2O(g) CO(g) H2 (g) H 0。改變下列條件既能提高產生氫氣的速率又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數的是①將炭塊改為炭粉 ②增大水蒸氣濃度 ③適當升高溫度 ④加入高效催化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3 分)人體缺乏維生素 A 會出現皮膚干燥、夜盲癥等癥狀。維生素 A 又稱視黃醇,分子結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1 mol 維生素 A 最多能與 7 mol H2 發生加成反應B.維生素 A 不能被氧化為醛C.維生素 A 是一種易溶于水的醇D.維生素 A 的分子式為 C20H30O20.(3 分)下列關于同分異構體的說法正確的是(需考慮順反異構,不考慮對映異構)A.滿足分子式為 C4H8ClBr 的有機物共 9 種B.滿足分子式為 C5H12O 且能與鈉反應放出氣體的有機物共有 7 種C. 是由某單烯烴和氫氣加成后的產物,則該單烯烴的結構有 6 種(需考慮順反異構)D.組成和結構可用 表示的有機物共有 10 種二、非選擇題(每空 1分,化學方程式 2分)21.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設計了如圖裝置,驗證乙醇催化氧化的產物(加熱儀器、夾持裝置已略去)。已知:乙醇的沸點為 78℃,易溶于水; 乙醛的沸點為 20.80℃,易溶于水。(1)乙醇催化氧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實驗時上述需要加熱的裝置中,應該先加熱的是 (填序號),為使 A 中的乙醇成為蒸氣,最簡單的加熱方法 。(3)實驗開始后,裝置 B 中能觀察到的現象是 ; 通過觀察裝置 C 中藥品顏色的變化,得出的結論是 。(4)裝置 D 中試劑的作用是。 。22.I.請結合圖回答問題。(1 ) 圖 中所示反應為 (填 “吸 熱” 或 “放 熱 ”反 應 ,該 反應的 Δ H = (用含 E1、E2 的代數式表示)。(2) 下列反應中,符合如圖描述的反應有 (填字母代號)。a.C 與水蒸氣反應制水煤氣 b. Na2O2 與 H2O 反應c.Ba(OH)2 8H2O 與 NH4Cl 反應 d.黃鐵礦(主要成分為 FeS2 )的燃燒 Ⅱ.完成下列問題。(3) 1L1.0mol L-1 H SO 溶液與 2L1.0mol L-12 4 NaOH 溶液完全反應,放出 114.6kJ 熱量,表示該反應中和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4) 火箭和導彈表面的薄層是耐高溫物質。將石墨、鋁粉和二氧化鈦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溫下煅燒,所得物質可作耐高溫材料,4Al(s)+3TiO2(s)+3C(s)=2Al2O3(s)+3TiC(s) ΔH=-1176kJ mol-1,則反應過程中,每轉移1mol 電子放出的熱量為 kJ 。(5) 已知: N (g)+2O (g)=2NO (g) ΔH=+67.7kJ mol-12 2 2 ;N2H4(g)+O2(g)=N2(g)+2H2O(g) ΔH=-534kJ mol-1則 N2H4(g) 與 NO2(g) 完全反應生成 N2(g)和 H2O(g) 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23.氨廣泛用于生產化肥、制冷劑等方面。回答下列問題:(1) 最近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 SUNCAT 的鋰循環系統,可持續合成氨,其原理如圖所示。①圖 中反應 Ⅱ屬 于 (填 “ 氧化還原反應 ”或 “ 非氧化還原反應 ”) 。②反 應 Ⅰ的 化學方程式為 。(2) 液氨可用作制冷劑,液氨汽化時 (填“釋放”或“吸收”)能量;液氨泄漏遇明火會發生爆炸。已知部分化學鍵的鍵能數據如下表所示:共價鍵 N—H O=O N≡N O—H鍵能/kJ·mol-391 498 946 4631則反應 4NH3(g)+3O2(g)=2N2(g)+6H2O(g)的反應熱 ΔH= 。24.回答下列問題(1)分子中含有 22 個共價鍵的烷烴為 (填分子式);該物質有多種同分異構體,其中主鏈含有五個碳原子,有兩個甲基作支鏈,符合條件的烷烴有種;(2)分析下列烴分子,完成填空。①CH3-CH2-CH2-CH2-CH3 ②i 寫出①有 3 個-CH3 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ii②為甲烷的 模型(3)某種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如圖所示,a、b 均為惰性電極。①假設使用的“燃料”是氫氣( H2),則 b 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 ②假設使用的“燃料”是甲醇(CH3OH),則 a 極的電極反應式為。如果消耗甲醇 160g,假設化學能完全轉化為電能,則轉移電子的數目為 。25.I.利用催化氧化反應將 SO2轉化為 SO3 是工業上生產硫酸的關鍵步驟,發生反應:2SO2(g) O2(g) 2SO3(g) 。請回答下列問題:(1)某次實驗中,在容積為 2L 的恒溫密閉容器中通入 10molSO2 和 amolO2 ,反應過程中部分物質的物質的量隨反應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①2min 時, v SO (填 “ > ”“< ” 或 “ = ” 正 2 ) v S O 逆 2 。②用 SO3 的濃度變化表示 0 ~ 5min 內反應的平均速率是 。③反應達到平衡時,O2 的轉化率為 50%,則 a 。。(2)下列情況能說明該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的是 a.2v 正 O2 v 逆 SO2b.恒溫恒容時,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隨時間變化c.SO3 的物質的量不再變化d.SO2、O2、SO3 三者的濃度之比為 2:1:2II.Na2S2O3 可用于解毒西藥和織物及紙漿漂白的脫氯劑等。在實驗室,我們可以用硫代硫酸鈉與稀硫酸的反應來探究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某同學設計了如表系列實驗:Na2S2O3 溶液 稀硫酸 H2O實驗序號 反應溫度/℃c/ mol·L- c/ mol·L-V/mL V/mL V/mL1 1① 20 10.0 0.10 10.0 0.50 0② 40 V1 0.10 10.0 0.50 0③ 20 V2 0.10 4.0 0.50 V3(3)寫出硫代硫酸鈉與稀硫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4)實驗(填序號)可探究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則 V1= 。(5)實驗 可探究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則 V3= 。2024—2025 學年度下學期長春八中期中考試試題高一化學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B D B C C B D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C C D C A A D D D1.C【詳解】A.14C 和 14N 為質量數相同的兩種不同元素,二者不互為同位素,A 不正確;B.H2O 和 2H2O 分子式不同,但結構相同,二者不互為同分異構體,B 不正確;C.金剛石和 C60 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性質的單質,二者互為同素異形體,C 正確;D.CH3CH2CH3 與 CH2=CH2 的類別不同,且組成上也不是相差若干個“CH2”,二者不互為同系物,D 不正確;故選 C。2.C【詳解】A.鋼的主要成分是鐵,于醋甕中反應,故鐵具有和醋反應的性質,A 正確;B.火井產生大量 CH4 ,用導管導入釜臍,點燃天然氣發生反應,故天然氣具有可燃性,B正確;C.乙烷不具有催熟的性質,并無澀味可推斷果實成熟,所以“得氣即發”中的氣為乙烯,乙烯具有催熟的性質,C 錯誤;D.姹女(水銀)和黃芽(硫黃)反應生成硫化汞,故汞具有與硫反應的性質,D 正確;故選 C。3.B【詳解】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等換算為 B 的速率:A.A 為固體,不能用單位之間內濃度的變化值表示速率;B.v(B)= 0.3 mol·L-1·s-1;C.v(B)= v(C)= 0. 8mol·L-1·s-1;1 1D.v(B) = v(D)= 30 mol·L- 1·min-1=mol·L-1·s-1;4 60 故答案為 B。4.D【詳解】A、甲烷與氯氣在光照的條件下反應,H 原子被 Cl 原子取代,屬于取代反應,A項錯誤;B、苯與硝酸的反應-NO2 取代苯環上的 H 原子,屬于取代反應,B 項錯誤;C、乙酸乙酯在氫氧化鈉條件下反應屬于水解反應,C 項錯誤;D、乙醇和乙酸在濃硫酸加熱條件下的反應屬于取代反應,D 項正確;答案選 D。5.B【詳解】A.化學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則當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但不等于零,A 錯誤;B.當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各組分濃度不再改變,可以說明 CO、H2、CH3OCH3、CO2的濃度不再變化,B 正確;C.該反應是可逆反應,反應物不能完全轉化為生成物,則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時,CO 和 H2不能全部轉化為 CH3OCH3 和 CO2,C 錯誤;D.當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只能說明各組分濃度不再改變,不能說明各物質濃度一定相等,D 錯誤;故選 B。6.C【詳解】A.根據圖像可知,反應達平衡狀態,A 物質增加 1.2mol、D 物質增加 0.4mol、B物質減少 0.6mol、C 物質減少 0.8mol,根據反應系數之比等于其物質的量變化之比,且反應物未消耗完全,則該反應方程式:3B 4C 6A 2D ,故 A 錯誤;B.化學反應速率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根據可知,v(A)=3v(D),故 B 錯誤;0.6molC.6s 內,B 物質消耗 0.6mol,則 B 的平均反應速率:v= =0.05 mol/(L·s),故 C2L 6s 正確;D.反應進行到 6s 時,反應達平衡狀態,各物質速率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化學計量數不同,則各物質的反應速率不相等,故 D 錯誤;答案選 C。7.C【詳解】A.乙烯能使溴水褪色原理是發生加成反應,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原理是發生氧化反應,其褪色原理不相同,A 項正確;1.4g 28g/molB.質量為 1.4g 的乙烯物質的量為 0.05mol ,分子中所含的極性共價鍵為 C H鍵,有 0.05mol N A/mol 4 0.2N A ,B 項正確;C.甲烷和氯氣物質的量比為 1:1 混合,發生取代反應為連鎖反應,生成 4 種有機產物和氯化氫,C 項錯誤;D.乙烯具有催熟作用,用浸泡過高錳酸鉀溶液的硅藻土可以吸收水果釋放出的乙烯,起到保鮮水果的作用,D 項正確;答案選 C。8.B【詳解】A.NaOH 溶液與少量二氧化碳反應可以生成 Na2CO3,Na2CO3 與 NaHSO4 反應可以生成 CO2,A 不符合題意;B.SiO2 與 C 高溫下反應生成 CO,而不是 CO2,且 CO2 與 Fe 不反應,B 符合題意;C.H2S 與 SO2 發生歸中反應生成硫單質,S 和氧氣反應生成 SO2,C 不符合題意;D.氨水堿性較弱,與氯化鋁反應生成氫氧化鋁,氫氧化鋁與鹽酸發生中和反應生成氯化鋁,D 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答案為 B。9.D【詳解】使 1mol 丙烯與氯氣發生完全加成反應生成 1,2-二氯丙烷,消耗 1mol 氯氣,然后使該加成反應的產物與氯氣在光照條件下發生取代反應,因其分子中有 6 個氫原子,又要消耗 6mol 氯氣,則兩個過程中消耗氯氣的總的物質的量是 7mol 。D 正確,本題選 D。10.B【分析】根據“價-類”二維圖,由 N 元素化合價和對應的物質類別,可判斷 a 是 NH3,b 為N2,c 為 NO,d 為 NO2,e 為 HNO3,f 為 NH3·H2O,g 為銨鹽,據此作答;【詳解】A.NH3 的水溶液能導電,是 NH3 與水反應生成 NH3·H2O 是弱堿,部分電離而使溶液導電,而不是氨本身電離而導電,故 NH3 是非電解質,A 錯誤;B.銨鹽受熱都易分解,但是不一定產生 NH3,如硝酸銨分解會產生 N2、H2O、HNO3 等,產物較復雜,但沒有 NH3,B 正確;C.氮的固定是使游離態的氮轉化為化合物的過程,NH3 催化氧化生成 N2,是化合態的氮轉化為 N2 單質,不是氮的固定,C 錯誤;D.為了檢驗銨鹽中的銨根,向其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并加熱才能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產生的氣體,D 錯誤;本題選 B。11.D【詳解】A.燃料電池中通空氣的電極 b 為正極,A 正確;B.肼-空氣燃料電池中肼中氮元素為-2 價升高到氮氣中的 0 價,發生氧化反應,電極反應式為 N 2H4 4OH 4e N2 4H2O,B 正確;C.a 極為負極,b 極為正極,對于原電池來說,陰離子移向負極,所以電池工作時,OH移向 a 電極,C 正確;D.根據 N2H4 4OH 4e N2 4H2O,當電池放電轉移 10mol 電子時,至少消耗燃料10mol肼為 32g / mol 80g,D 錯誤;4 故選 D。12.C【詳解】由氣態烷烴和氣態單烯烴組成的混合氣體是同種狀況下 H2 密度的 11 倍,則 M(混合)=11×2g/mol=22g/mol,最簡單的烯烴乙烯的摩爾質量最小為 28g/mol,則烷烴的摩爾質量應小于 22g/mol,所以混合氣體中一定含有甲烷,設烯烴的化學式為 CnH2n,標準狀況下V 4.48L Vm 22.4L/mol該混合氣體 4.48L,溴水增重 2.8g,則 n(混合)= = =0.2mol,混合氣體質量為 0.2mol×22g/mol=4.4g,則甲烷的質量為 4.4g-2.8g=1.6g,甲烷的物質的量為m 1.6gn= = =0.1mol,則烯烴的物質的量為 0.2mol-0.1mol=0.1mol,所以 M(CnH2n)M 16g/mol m2.8g= = =28g/mol,12n+2n=28,解得 n=2,即烯烴為乙烯,該混合物為甲烷與乙烯; n 0.1mol故選:C。13.C【詳解】A.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生成 6-羥基己酸的反應為放熱反應,故A 錯誤;B.由題圖可知反應 的活化能最大,所以該反應為主反應的決速步驟,故 B 錯誤;C.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加快,故升高溫度,主反應和副反應的反應速率都加快,故 C 正與確; D. 的不飽和度不同,分子式不同,故二者不互為同分異構體,故 D 錯誤;故答案選 C。14.D【分析】本題考查金屬與硝酸的反應,首先應判斷出反應的相應產物,計算出產物的質量,再結合題干,逐一作答。【詳解】由于合金完全溶解,最終全部沉淀,根據題目中所給數據可計算出合金中鎂、銅的含量。設合金中銅的含量為 x g,鎂的含量為 y g。可列式:m(Cu)+m(Mg)=x+y=1.52,m(Cu(OH)2)+ m(Mg(OH)2)=98x/64+58y/24=2.54。解得 x=1.28g,y=0.24g。故合金中含有 n(Cu)=0.02mol,n(Mg)=0.01mol。A. 該合金中銅與鎂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2:1,故 A項正確;C.加入硝酸后,0.02mol Cu 和 0.01mol Mg 共轉移 0.06mole-。設混合氣體中 NO2為 a mol,N2O4 為 b mol,則 a+2b=0.06,a+b=0.05。解得 a=0.04mol,b=0.01mol。NO2 和N2O4 的混合氣體中,NO2 的體積分數=0.04/0.05×100%=80%,故 C 項正確;D.濃硝酸中HNO3 的物質的量濃度 c(HNO3)=(1000mL/L×1.40g/mL×63%)/63g/mol=14 mol L 1,故 D 項錯誤;B.加入的硝酸物質的量為 n(HNO3)=cV=0.7mol,反應過程中產生 NO2 0.04mol,N2O40.01mol,由原子守恒可知反應后 n(NO -3 )=0.7 mol -0.04 mol -0.01 mol×2=0.64mol,加入NaOH 溶 液 后 , 結 合 成 NaNO3, 故 n(NaOH)=0.64mol,V=n/c=0.64mol/1.0mol·L 1=0.64L=640mL,故加入 NaOH 溶液的體積是 640 mL,故 B 項正確。綜上,本題選 D。15.C【詳解】A. 根據能量變化圖象可知,物質①的能量低于物質②,故物質①更穩定,A 正確;B. 根據能量變化圖象可知,生成物質①的過程所需活化能 Ea 較低,速率快,B 正確;C. 反應會向著能量更穩定的方向發展,故丙烯與 HCl 發生加成反應,主要生成產物③,C錯誤;D. 碳碳雙鍵易斷裂,能與 HBr 、H2O 等發生加成反應,D 正確。答案為 C。16.A【詳解】①加 H2O,氫離子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慢,但氫離子的物質的量不變,所以不改變 H2 的產量,故錯誤;②加 NaOH 固體,消耗氫離子,氫離子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慢,氫離子的物質的量減小,生成氫氣的物質的量減少,故錯誤;③滴入幾滴濃鹽酸,氫離子濃度增大,加快該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且但 H2 的產量變大,故錯誤;④再加少量鐵粉,氫離子濃度不變,反應速率不變,H2 的產量也不變,故錯誤;⑤加氯化鈉溶液,相當于稀釋鹽酸,反應速率變慢,氫離子物質的量不變,H2 的產量不變,故錯誤;⑥滴加硫酸銅溶液,鐵把銅置換出來,形成原電池,故反應速率加快,鐵粉過量,氫離子物質的量不變,H2 的產量不變,故正確;⑦升高溫度(不考慮鹽酸揮發),加快該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且不改變 H2 的產量,故正確;符合題意的為⑥⑦,故答案選 A。17.A【詳解】A.碳完全燃燒比不完全燃燒放熱多,a、b 均小于 0,因此 a 大于 b,故 A 正確;B.0.5molN2 和 1.5molH2 置于密閉的容器中充分反應生成 NH3(g),放熱 19.3kJ,因反應為可逆反應,則 1molN2 和 3molH2 置于密閉的容器中完全反應生成 NH3(g),放熱不是38.6kJ,則熱化學反應方程式中的反應熱數值錯誤,故 B 錯誤;C.中和熱是指在稀溶液中,強酸和強堿反應生成 1mol 水時放出的熱量,HCl 和 NaOH 反應的中和熱 ΔH 57.3kJ mol 1 ,1mol 硫酸和 1mol 氫氧化鋇反應生成 2mol 水和 1mol 硫酸鋇沉淀,放出的熱量不是 114.6kJ,故 C 錯誤;D.能量越低物質越穩定,紅磷的能量比白磷低,則紅磷比白磷穩定,故 D 錯誤;故選 A。18.D【詳解】①將炭塊改為炭粉,可以增大 C 與 H2O(g)的接觸面積,可以使反應速率加快,但不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率,①錯誤;②增大水蒸氣濃度,可以加快反應速率,但不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率,②錯誤;③適當升高溫度,可以使更多的普通分子變為活化分子,因此既能提高反應速率,也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率,③正確; ④加入高效催化劑,可以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使更多的普通分子變化為活化分子,既能提高反應速率,也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率,④正確;故選 D。19.D【詳解】A.維生素 A 分子中含有 5 個碳碳雙鍵,1 mol 維生素 A 最多能與 5mol H2 發生加成反應,故 A 錯誤;B.維生素 A 中與羥基相連的碳原子含有 2 個 H 原子,能被氧化為醛,故 B 錯誤;C.根據醇的溶解性規律,烴基越大越難溶于水,維生素 A 分子中烴基較大,維生素 A 是一種難溶于水的醇,故 C 錯誤;D.根據結構簡式,維生素 A 的分子式為 C20H30O,故 D 正確;選 D。20.D【詳解】、A.C4H8BrCl 的同分異構體可以采取“定一移二”法為 、、(數字代表 Br 取代位置),可知 C4H8ClBr 共有 12 種同分異構體,A錯誤;B.分子式為 C5H12O 且能與鈉反應放出氣體的物質屬于醇類(C5H11-OH),由于戊基有 8種不同的結構,則符合條件的醇共有 8 種結構,B 錯誤;C.根據烯烴與氫氣加成反應的原理,推知該烷烴分子中相鄰碳原子上均帶氫原子的碳原子間是對應烯烴存在碳碳雙鍵的位置,該烷烴的碳鏈結構為 ,5 號碳原子上沒有 H 原子,與 5 號碳相連接碳原子間不能形成碳碳雙鍵,能形成雙鍵位置有:1 和2 之間;2 和 3 之間(存在順反異構);3 和 4 之間(存在順反異構);3 和 6 之間,4 和 7之間;故該烴共有 7 種,C 錯誤;D.丁基(-C4H9)有 4 種同分異構體,分別是正丁基,異丁基,仲丁基和叔丁基,,表示的有機物共有 4×4-6=10 種,D 正確;故選 D。21.(1)2CH3CH2OH+O CuΔ2CH3CHO +2H2O(2)B 水浴加熱(3)銅絲由紅變黑,再由黑變紅 乙醇催化氧化反應的產物有水(4)防止外界的水蒸氣進入 C 中使無水硫酸銅變藍Δ【分析】A 處用水浴加熱產生乙醇蒸汽,先加熱 B 處,銅絲中氧氣與 Cu 反應:2Cu+O22CuO,A 中揮發出的乙醇與 CuO 反應:CH3CH2OH+CuO CH3CHO+Cu+H2O,可以觀察到黑色的銅網變紅,銅為催化劑,C 中無水硫酸銅檢驗生成的水,D 為干燥裝置,防止 E中水蒸氣進入 C,E 中收集到乙醛,為刺激性氣體,據此分析作答。【詳解】(1)乙醇的催化氧化的化學方程式是 2CH CH OH+O Cu3 2 Δ2CH3CHO+2H2O;故答案為:紅色的銅絲變黑,再變紅;無水硫酸銅粉末變藍色;反應中有水生成;(2) 反應條件需要加熱,B 處要加熱,A 處需要加熱產生乙醇蒸汽,故需要加熱的有A、B;根據反應原理,乙醇與 CuO 反應,故先加熱 B 處獲得 CuO;為使裝置 A 中的乙醇成為蒸氣,最簡單的加熱方法是水浴加熱,可以獲得平穩的乙醇氣流;(3) 實驗開始,Cu 變為黑色的 CuO,CuO 再與乙醇反應生成 Cu,所以 B 處可以觀察到紅色的銅絲變黑,再變紅,反應中,有水蒸氣生成,C 處的無水硫酸銅粉末變藍色,說明反應中有水生成;(4)E 中的水蒸氣會通過導管進入 C 中,干擾對水的檢驗,裝置 D 的藥品是堿石灰,防止外界的水蒸氣進入 C 使無水硫酸銅變藍。22.(1) 放熱 (E2-E1)kJ mol-1 或-(E1-E2)kJ mol-1(2)bd)(3 12 H2SO4(aq)+NaOH(aq)= Na2SO4(aq)+H2O(l) ΔH=-57.3kJ mol-1(4)98(5)2N2H4(g)+2NO2(g)=3N2(g)+4H2O(g) ΔH=-1135.7kJ mol-1【詳解】(1)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則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則焓變=生成物總能量-反應物總能量,則 ΔH= (E2-E1)kJ mol-1 或-(E1-E2)kJ mol-1(2)a.C 與水蒸氣反應制水煤氣是吸熱反應,a 不選;b. Na2O2 與 H2O 反應是放熱反應,b 選; c.Ba(OH)2 8H2O 與NH4Cl 反應是吸熱反應,c 不選; d.黃鐵礦(主要成分為 FeS2 )的燃燒的反應是放熱反應,d 選;故選 bd;(3)中和熱為強酸和強堿的稀溶液生成 1mol 水所放出的熱量;表示該反應中和熱的熱化學1-1;方程式為 2 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 ΔH=-57.3kJ mol(4)根據方程式可知,4Al ~12e- ~ -1176kJ mol-1,則 1mol 電子放出的熱量為1176 kJ mol-1 =98kJ mol-1 ;12(5)已知① N2(g)+2O2(g)=2NO2(g) ΔH1=+67.7kJ mol -1 ;② N2H4(g)+O2(g)=N2(g)+2H2O(g) ΔH -12 =-534kJ mol ;根據蓋斯定律,將 2×②-①得到 2N2H4(g)+2NO2(g)=3N2(g)+4H2O(g),ΔH=2 -534kJ mol-1 -67.7kJ mol-1=﹣1135.7kJ mol-1;則 N2H4(g) 與 NO2(g) 完全反應生成N2(g)和 H2O(g) 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2N2H4(g)+2NO2(g)=3N2(g)+4H2O(g) ΔH=-1135.7kJ mol-1。23. 非氧化還原反應 N2+6Li=2 Li3N 吸收 -1262 kJ·mol-1【詳解】(1)①反應Ⅱ為 Li3N+3H2O=3LiOH+NH3,各元素的化合價均未發生改變,屬于非氧化還原反應;②根據流程可知,反應Ⅰ為氮氣與 Li 反應生成氮化鋰,化學方程式為 N2+6Li=2 Li3N;(2)液氨汽化時,吸收能量,導致周圍環境的溫度降低;4NH3(g)+3O2(g)=2N2(g)+6H2O(g)的反應熱 ΔH=391×3×4+498×3-946×2-463×2×6 kJ·mol-1=-1262 kJ·mol-1。24.(1)C7H16 4(2)(CH3)2CHCH2CH3 球棍(3)O2 +4e-+2H2O=4OH- CH3OH 8OH6e CO 2 3 6H2O 30NA【詳解】(1)烷烴的通式為 CnH2n+2,分子中含有 22 個共價鍵,則(n-1)+2n+2=22,n=7,故分子中含意甲基不上首尾,兩個甲基可以上同一個碳: 、、 共符合條件的烷烴有 4 種。有 22 個共價鍵的烷烴的分子式為 C7H16;,其中主鏈含有五個碳原子,有兩個甲基作支鏈,注,兩個甲基上不同的碳:(2) i.寫出①CH3-CH2-CH2-CH2-CH3 有 3 個-CH3 的同分異構體:由于鏈端各有 1 個甲基,則另有 1 個甲基為取代基,故滿足條件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為:(CH3)2CHCH2CH3。ii.② 為甲烷的球棍模型(3) 由圖知,電子由 a 沿著導線到 b,則 a 為負極,b 為正極; ①假設使用的“燃料”是氫氣(H2),則 b 極上氧氣發生還原反應,電極反應式為O2 +4e-+2H2O=4OH- 。②假設使用的“燃料”是甲醇(CH3OH),則 a 極上甲醇失去電子被氧化,電極反應式為CH3OH 8OH 6e CO 2 3 6H2O 。如果消耗甲醇 160g 即 5mol,假設化學能完全轉化為電能,則轉移電子 30mol、數目為 30NA。25.(1) > 0.8mol L-1 min-1 8(2) ac(3) S 2-2O3 +2H+ =S +SO2 +H2O(4) ①② 10.0(5) ①③ 6【詳解】(1)①由圖可知,2min 后 SO2 的物質的量繼續減小,即 2min 時化學反應沒有達到平衡,反應正向進行, v 正 SO2 >v 逆 SO2 ;②由圖可知,0 5min 內 SO3 的物質的量變化為 8mol,所以 0 5min 內反應的平均速率是8molv SO3 =0.8mol/(L min);2L 5min③根據方程式 2SO2(g) O2(g) 2SO3(g)和初始通入 10molSO2 和 amolO2 ,反應達到平衡時,剩余 SO2 為 2mol,生成 SO3 為 8mol,O2 轉化量為 4mol,平衡時 O2 的轉化率為 50%,4mol即 100%=50%, 解 得 a=8;amol(2) a.根據方程式 2SO2(g) O2(g) 2SO3(g)可知,2v 正 O2 v 逆 SO2說明正逆反應速率相等,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故 a 符合題意;b.恒溫恒容時,氣體體積不變,質量不變,混合氣體的密度是恒定不變的,所以恒溫恒容時混合氣體的密度不隨時間變化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故 b 不符合題意;c.根據方程式 2SO2(g) O2(g) 2SO3(g)可知,SO3 的物質的量不再變化,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故 c 符合題意;d.根據方程式 2SO2(g) O2(g) 2SO3(g)可知,SO2、O2、SO3 三者的濃度之比為2∶1∶2時,濃度不一定不變,反應不一定平衡,故 d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c;(3) 硫代硫酸鈉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離子方程式為 S2O 2 +3 +2H =SO2↑+S↓+H2O;(4) 實驗①、②的溫度不同,則實驗①、②是探究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而要探究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則必須保持其他影響因素一致:即加入的 Na2S2O3 溶液的量相同,即V1=10.0;(5) 實驗①、③溫度相同,是探究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硫酸物質的量不同,則要探究硫酸的濃度不同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必須保持其他影響因素一致,即加入的Na2S2O3 溶液的量相同,則 V2=10.0,溶液總體積也須相同,所以加入的水的體積V3=20.0-10.0-4.0=6.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化學.docx 化學.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