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A;浙江省疾控中心標識是標志,不是用于展示事物結構或規律的模型,地球儀、磁感線、甲烷分子結構屬于模型。2.B;發生用電事故時立即切斷電源符合安全用電要求,試電筆握法錯誤,電器外殼未接地、多個大功率用電器用同一插座有危險。3.A;天然氣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對空氣質量指標無影響,焚燒垃圾、汽車尾氣、煤和石油燃燒會產生污染物。4.C;燃燒需可燃物、氧氣、溫度達著火點,壓電陶瓷產生電火花、通風口提供氧氣、燃料是可燃物,組合①②③符合條件。5.C;實驗經黑暗處理后部分遮光,見光部分變藍,說明光合作用需要光。6.D;實驗結束應先移導管再滅酒精燈,防止水倒吸,D 錯誤,其他選項正確。7.B;Ga 是鎵元素,屬于金屬元素,GaN是化合物,Ga 含 3個單位正電荷,N 含 10個電子。8.A;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的發生裝置正確,氧氣驗滿、鐵絲燃燒、檢驗二氧化碳操作錯誤。9.C;小磁針靜止時 N 極指向右,電磁鐵 a 端是 N 極,根據安培定則,d 端是電源正極。10.D;鋼棒靜止指南北、能吸引更多鐵屑說明有磁性,小磁針偏轉、電流表指針偏轉不能確定鋼棒有磁性。11.B;電機甲是發電機,原理是電磁感應,B 選項發電機原理圖符合,A 是電動機,C是奧斯特實驗,D 是電磁鐵。12.B;薩羅由分子構成,是純凈物,碳、氧質量比為 13×12:3×16=13:4,相對分子質量 214,化學式 C H O ,①②③錯誤。13.C;大塊木頭和刨花點燃差異是反應物接觸面積,不是種類,C 推理不合理。14.B;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相同,參加反應的 I O 和 CO 質量比不等于生成的 I 和 CO 質量比,氧原子總數相等。15.D;水位超 A 點銜鐵未被吸引是電磁鐵磁性弱,增加控制電路電源電壓可增大電流增強磁性,A、B、C做法不合理。16.(1)Mg ;(2);鎂離子帶 2 個單位正電荷,正二價銅元素標在元素符號正上方。17.(1)混合物;(2)分子;物質 C 含多種分子,屬于混合物,物質 B 是氧氣,由分子構成。18.(1)光合作用;(2)碳—氧;a 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是光合作用,維持碳—氧平衡。19.(1)同位素;(2)+5;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碘原子是同位素,KIO 中 I化合價為+5。20.(1)空氣開關;(2)乙;空氣開關因電流過大切斷電路,相當于保險絲,乙中電流經人體流入大地,有觸電危險。21.(1)③;(2)P O ;提供熱量;Y 形試管內白磷燃燒熄滅是氧氣耗盡,管口氣球防五氧化二磷污染,熱水提供熱量使溫度達著火點。22.(1)舒張;呼氣;(2)氣體交換;橡皮膜上推模擬膈肌舒張,胸廓體積變小,呼氣,肺泡結構利于氣體交換。23.(1)不支持燃燒;(2)Ca(OH) +CO =CaCO ↓+H O;(3)100;室溫下1體積水溶解 1 體積二氧化碳,200毫升水溶解 200毫升,量筒收集 100毫升。24.(1)原子內部大部分空間是空的;(2)原子核;(3)C;大多數α粒子不改變方向說明原子內部空,小部分偏轉說明質量集中在原子核,原子結構如 C。25.(1)顯示磁場方向;(2)由東向西;(3)B;小磁針顯示磁場方向用轉換法,地球磁場方向推斷電流方向由東向西。26.(1)建立模型;(2)化合反應;先下降后上升;“利用暖寶寶貼消耗氧氣”是建模,反應是化合反應,瓶內氣壓先升后降,液面先降后升。27.(1)氧氣;(2)光照越強,光合作用越強;(3)左;甲裝置收集氣體使帶火星木條復燃是氧氣,臺燈距離越近氣泡越多,乙裝置黑暗處理,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紅墨水左移。28.(1)白磷燃燒,產生白煙;(2)浮力;冷卻;實驗中白磷燃燒產生白煙,氣球膨脹受浮力影響結果,需待錐形瓶冷卻。29.(1)長頸漏斗;(2)c;(3)A、D;(4)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儀器 b 是長頸漏斗,E 收集氧氣從 c 端進,加熱碳酸氫鈉制二氧化碳用 A 裝置,收集用 D,F中植物油防二氧化碳溶于水。30.(1)B;(2)過氧化氫溶液不足,添加過氧化氫溶液;過氧化氫中氧元素未全轉至氧氣,小明計算錯誤,實驗中氧氣未收集滿可能是過氧化氫溶液不足。31.(1)防止微生物呼吸作用干擾實驗;A;(2)P 點前;種子消毒殺菌防微生物影響,A裝置溫度高呼吸作用強,石灰水先渾濁,光合作用開始于 P 點前。32.(1)10;(2)7.45%。33.(1)解:電流 15mA=0.015A,總電阻 R 總==400Ω,熱敏電阻 R=400Ω-15Ω=385Ω,對應溫度 20℃,啟動溫度 20℃。(2)25℃時熱敏電阻 355Ω,總電阻 400Ω,需串聯電阻 400Ω-355Ω-15Ω=30Ω。(3)減小繼電器線圈匝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