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年級上冊第24課《延安,我把你追尋》【核心素養目標】文化自信:通過查找資料,聯系時代背景,追尋歷史足跡,弘揚延安精神。.語言運用: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通過體會詩韻,初步感知現代詩的文體特點。 思維能力:通曉詩意,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深刻體會“追尋”的時代意義。審美創造:聯系生活和學習實際理解延安精神,明白國家和民族的繁榮振興需要延安精神的道理。【教學重難點】聯系生活和學習實際理解延安精神,明白國家和民族的繁榮振興需要延安精神的道理。【教學過程】導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本單元的每一篇課文,都充滿了濃濃的家國情懷,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本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請大家齊讀課題。任務一:齊讀詩歌題目,明確探究問題1.(出示PPT)生讀課題,師提問,生質疑課題:讀完題目,你有什么疑問?請把你的問題寫在紙上。(1)學生寫自己的問題。(2)請先寫好問題的學生大聲讀出自己的問題,教師將問題依此貼在黑板一側。預設1:延安是一個地方么?在哪里?預設2:為什么要追尋延安?預設3:“你”指的是“延安”么?(3)將學生的提問分類依此貼在黑板。2.小結:大家的提問大多圍繞“延安”、“追尋”,引導學生關注標題中的“你、我”。任務二:初讀整首詩歌,知道延安精神1.教師提問:標題中帶有*號,所以這是一篇?預設:略讀課文。教師再問:學習略讀課文我們要先關注哪里?預設:課題下方的學習提示。請一位學生朗讀學習提示。教師提問:學習提示中藏著哪幾個學習任務?預設:學習提示里有3個學習任務。第一個任務是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第二個任務是詩中多次提到“追尋”,是在追尋什么?和同學交流你的想法。第三個任務是如果有不懂的內容可以查資料。教師補充,第一個任務提示我們這篇課文是一首現代詩歌。所以我們從標題就感受到了詩意。生再次齊讀課題。3.教師補充:第二個任務要我們弄明白詩中多次出現的“追尋”是在追尋什么。(1)接下來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尋找答案。預設:我查找資料、聯系上下文,從第5小節知道了,詩中所追尋的是“延安精神”。我來讀給大家聽“延安,你的精神燦爛輝煌。”學生齊讀句子“延安,你的精神燦爛輝煌。”任務三:聚焦第二小節,感受延安精神教師提問:那到底什么是“延安精神”呢?教師補充:我們可以查找相關資料解答。預設: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奮發圖強、艱苦奮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團結一心。(2)原來延安精神包含這么多內容!你從文中哪些地方能夠感受到這些精神呢?預設:我從第二小節的“南泥灣開荒的镢頭”感受到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以苦為樂的樂觀情懷。因為三五九旅的戰士不顧野獸出沒的危險,耗時三年,把南泥灣改造成了陜北的好江南。(黑板張貼板書: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樂觀)小結:從這位同學的回答中,我們知道了,解答這個問題你首先要查找資料弄明白延安精神是什么,他查找到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樂觀……然后,他通過資料知道了南泥灣開荒的故事,明白了延安精神讓荒地變成了富饒的好江南。(3)教師提問:誰還有補充?預設1:“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隨文識字,正音“炕”為后鼻音)讓我感受到了革命者與人民群眾同甘苦、共患難的崢嶸歲月。預設2:我從第二小節“追尋你延河叮咚的流水”感受到了延安精神,我來讀給大家聽。我查找資料知道了當年人們在延河邊討論革命的道理,感受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延安精神(黑板張貼板書:為人民服務)預設3:我從第六小節“追尋信念,追尋金色的理想”感受到了他們的堅定。(板書:……)預設4:我從第四小節“我們毫不猶豫丟掉了老牛破車,卻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梁”,這句話讓我感受到了延安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堅定的信念。預設5:我從第二小節“追尋你,棗園梨花的清香”感受到了。我從資料里知道了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曾在棗園的窯洞展開了很多革命活動,讓我感受到了實事求是的延安精神。教師小結:老師發現好幾位同學都從第2小節找到了延安精神(PPT展示第2小節)。其中有同學提到了南泥灣開荒體現了戰士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在這里“镢頭”這個詞我們要會認。學生隨文識字“镢頭”,齊讀镢頭,知道镢頭就是鋤頭,是一種勞動工具。教師繼續小結:也有同學從延河、棗園感受到了延安精神。下面請同學們帶著理解齊讀第二小節。(教師依此展示四個延安地標的圖片)任務四:回讀第一小節,感受詩歌畫面教師提問:既然我們從第2小節就能感受到延安精神了?那詩人為什么還要寫第1小節呢?它是多余的吧?學生自由朗讀第一小節。預設:不多余,作者把自己描寫成“翩翩歸來的燕子”和“茁壯成長的小樹”來追尋延安精神。3.教師補充:從你的描述中我好像看到了一幅很美的圖畫,你們又看到了怎么樣的畫面呢?預設1:我想象到了活潑可愛的燕子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圈一圈地蕩漾飛去,就好像在追尋昔日的春光,又想到了,茁壯成長的小樹吸收著雨露的滋養,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茁壯成長。(教師點評:你的畫面很美,充滿了詩意。)預設2:我想象到的畫面是一群群燕子劃破江面,似乎在追尋太陽的的溫暖,一株株小樹苗吸收著雨珠,沐浴在陽光下茁壯成長。4.教師小結:老師發現,這一小節的語言充滿了詩意,而且很有畫面感,它的思維也很跳躍,一會兒在說燕子、春光,一會又說小樹、雨露和太陽。這就是我們學習提示中提到的“詩歌”,它有著豐富語言、詩意的描述、跳躍的思維。5.學生帶著頭腦中想象出的畫面再讀第一小節。任務五:學習三至六節,體會延安精神教師提問:學完第一、二小節,老師覺得我們已經弄懂這首詩歌標題產生的疑問了,那為什么作者還要寫第三、四小節呢?(PPT展示第三、四小節。)預設:從破舊的茅屋到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家用電器的普及,從老牛破車到宇宙飛船探索太空、電子計算機奏出美妙的交響,我覺得作者想告訴我們延安精神讓我們的祖國強大,生活變好。教師小結:是啊,正是因為延安精神艱苦奮斗、自力更生、以苦為樂、團結一心……我們的祖國才會越來越強大,我們的生活也才會越來越好。所以詩人才會這樣感嘆——(PPT展示第五、六小節。))3.生齊讀五、六小節。4.教師提問:為什么詩人要把“琳瑯滿目”改為“滿目琳瑯”?預設:押韻,讓我們讀得更順口。5.這就是詩歌的又一個特點,押韻讓現代詩歌更有節奏感和韻味。教師提問:現在我們日子已經過得很好了,是不是就不需要延安精神了呢?預設1:不是的,延安精神它不能丟。詩人在詩歌中表達了這種期望。比如“卻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梁”。預設2:現在的發展成果是建立在以前的基礎上的,如果沒有延安精神我們現在還坐著老牛破車,睡著土炕。教師小結:延安精神生于過去,也必將延續到未來。它不能丟,它幫助我們戰勝了過去的苦難,也必將更好地指引我們創造更加輝煌燦爛的未來。教師提問:我們如何繼承這些延安精神呢?我們好像要干不了什么大事兒啊?預設1: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我們遇到了困難、挫折不低頭不退縮,這就是延安精神中的艱苦奮斗。預設2:學習上我們要更加刻苦,我也要更加團結。我們去年跳繩比賽能拿第一名,是因為我們團結一心。預設3: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這也是延安精神的一種,為人民服務。預設4:在家里多幫爸爸媽媽做點事情,洗菜做飯,這是延安精神中的自力更生。預設5:光盤行動我們每次都把飯吃完,這是團結一心和艱苦奮斗。教師小結:就讓我們帶著理解再把詩歌讀一遍,請大家自由朗讀詩歌,追尋延安精神。任務六:感情再讀全詩,拓展紅色閱讀老師發現這一次同學們的詩歌讀得更有感情了。今天我們通過查找資料感受到了延安精神的燦爛和輝煌,知道了繼承和發揚偉大的延安精神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果你還對延安曾經發生的故事感興趣,課后請閱讀《保衛延安》和《延安的故事》這兩本書。板書設計24 延安,我把你追尋延河 延安精神 南泥灣棗園 楊家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