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三年化學學科中考模擬測驗本試題共8頁,滿分100分。考試用時60分鐘。注意事項:1.請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座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用0.5mm黑色簽字筆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Co-59 Al-27 N-14 H-1 Cl-35.5 Na-23 O-16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的要求。1. 2025年我國環境日主題是“美麗中國我先行”。下列做法不符合該主題的是A. 倡導綠色出行 B. 分類回收生活垃圾C. 可以通過加高工廠煙囪排放廢氣 D. 工業廢水處理后排放2. 物質分類是重要的學習內容,下列物質屬于氧化物的是A. O2 B. NaCl C. Fe2O3 D. C2H5OH3. 鉀肥可以增強農作物抗倒伏,能作為磷肥的是A. CO(NH2)2 B. Ca(H2PO4)2 C. KCl D. NH4HCO34.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巧借東風火燒赤壁,改變了三國的格局。從燃燒與滅火的角度分析這場戰役,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 曹軍的戰船是主要的可燃物B. 東風為燃燒提供了充足的氧氣C. 士兵用水滅火可以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D. 士兵身上著火時,就地打滾是有效的滅火方法之一5. 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 酒精燈被碰翻著火時,應立即用濕抹布蓋滅B. 在點燃氫氣等可燃性氣體前,一定要先檢查其純度C. 向試管內滴下液體時,將膠頭滴管靠在試管內壁上D. 稱量氫氧化鈉固體時將其放在托盤天平左盤上的燒杯里迅速稱量6. 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 溶液具有均勻性和穩定性,是因為溶液中各種粒子都靜止不動B. 在水電解的反應中,氫原子和氧原子都沒有發生變化C. 水的天然循環是自然界中水分子運動的結果D. 氫氣和液氫均可燃燒,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7. 布洛芬(C13H18O2)為解熱鎮痛類,非甾體抗炎藥。本品通過抑制環氧化酶,產生鎮痛、抗炎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布洛芬含有碳氫氮三種元素B. 布洛芬的相對分子質量是206gC. 布洛芬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D. 一個布洛芬分子是由13個碳原子、18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分子構成的8. 類推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以下類推結果正確的是A. 濃鹽酸有揮發性,所以濃硫酸也有揮發性B. 堿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所以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的溶液一定呈堿性C. 金屬鋁與鹽酸反應生成AlCl3和H2。所以鐵和鹽酸反應生成和D. 碳酸鹽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則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物質一定是碳酸鹽9. 硫及其化合物的化合價-物質類別關系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單質硫在空氣中燃燒會發出藍紫色火焰B. b可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防止空氣污染C. c和d都含有H、S、O元素,因此化學性質相同D. d的濃溶液稀釋時,可將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濃溶液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10. 通過數字化儀器進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密閉容器內的氧氣含量和壓強變化曲線如圖所示,說法不正確的是A. 數字化能為探究提供更為直觀的證據B. 實驗后壓強恢復是因為打開了止水夾C. 壓強大幅下降是因為氧氣被消耗和恢復室溫D. 該實驗中紅磷量的多少,對該反應的準確性無影響二、非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共70分。11. 青花瓷是中國瓷器主流品種之一,青花瓷工藝于2006年列入國家級非遺。其核心流程“素胚勾勒”“釉色蘊染”需經歷數十道精細工序。(1)青花瓷的“素胚”是高嶺土等原料和水混合而成的泥胚,高嶺土主要成分Al2Si2O5(OH)4由______種元素組成。(2)青花瓷的“標志性藍色”源于繪彩鈷料燒制過程中形成的CoAl2O4,其中鈷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Co元素與Al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3)鈷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和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分別如圖所示。鈷相對原子質量______,X的值為______。在化學反應中容易______電子(填“得到”或“失去”)。(4)青花瓷的“天青色”為鈷料配比和燒制工藝調出的淡雅藍色,并非是靛藍染料形成。靛藍(C16H10N2O2)屬于______(填“有機物”或“無機物”)。12. 完成下列填空:(1)煤的氣化是一種重要的煤炭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其過程如圖Ⅰ所示。合成氣中的物質A和B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生成了物質C和D,其微觀過程如圖Ⅱ所示。①煤屬于______(填“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②圖Ⅰ氣化爐中發生的變化______(填“物理”或“化學”)變化。③圖ⅡA,B,C,D四種物質中,常溫時呈氣態的氧化物為______(填化學式)。④寫出物質D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⑤煤的氣化這一技術的利用的優點是______。(2)氫氣是一種重要的新能源。①我國成功首飛的長征五號B運轉火箭,采用了低溫高壓液氫作燃料。從分子角度分析,氫氣變成液氫時發生變化的是______。②海洋氫氨醇一體化項目利用海上新能源離網制氫,并進一步轉換為容易儲存的氨和甲醇。氮氣和氫氣在高溫高壓催化劑的條件下可合成氨氣,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該反應屬于______(基本反應類型)。(3)我國深層、超深層油氣資源達671億噸油當量,占全國油氣資源總量約34%。深井鉆探難在地層巖性、壓力變化復雜;難在井下超高溫、超高壓;還難在鉆桿超重噸位、超大扭矩。①如果你是深井鉆探的科研人員,根據以上信息,你認為制造深井鉆頭的材料應該具備什么性質:______(寫出一條即可)。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填字母選項)。A煤、石油和天然氣都屬于不可再生能源B.在石油中分離出汽油、柴油等的過程,利用了它們的沸點不同C.煤的綜合利用主要有煤的焦化、液化和氣化,都屬于物理變化D.開發能替代化石燃料的綠色能源,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途徑之一13. 2025年5月,“天工”機器人在全球首場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比賽中奪冠。(1)液晶高分子聚合物(簡稱LCP)是一種新型高性能工程塑料,應用于“天工”機器人的膝關節減速器,保障機器人在奔跑時的精度。LCP材料屬于______材料。(2)2025年4月24日是第十個“中國航天日”,其主題為“海上生明月,九天攬星河”。化學助力航天發展,空間站的呼吸保障系統是航天員在太空長期生存的基礎,其原理如下圖所示。①二氧化碳富集裝置中使用了分子篩,分子篩能選擇性的將二氧化碳分子捕獲,結構類似于活性炭,具有______作用。②薩巴蒂爾反應器中的化學反應在一定溫度和催化劑作用下進行,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③化學上,常用原子利用率來衡量化學過程的原子經濟性,其計算公式為:原子利用率=×100%若生成的水是預期產物,則薩巴蒂爾反應器中反應的原子利用率為______(請列式即可)。④回收后的水經電解可供給航天員呼吸,請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電解水裝置可利用柔性太陽能電池板獲得的穩定直流電,太陽能電池板工作時,能量轉化方式是將太陽能轉化為______能。14. 印染使紡織品顏色更加豐富。印染時,先向水中加入染料形成染液,再向染液中加入NaCl和Na2CO3。查閱資料:Ⅰ.操作順序:先加入NaCl,一段時間后再加入Na2CO3。Ⅱ.若染液中有NaCl和Na2CO3固體時,會導致染色不均和固色率低。Ⅲ.染液的堿性過強,會導致織物中的纖維損傷及染料聚集等。Ⅳ.NaCl、Na2CO3的溶解度曲線如圖。(1)NaCl、Na2CO3都屬于______物質(填“易溶”或“難溶”)(2)在20℃時,向盛有50g水的燒杯中加入20g Na2CO3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為______(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繼續升溫至44℃(不考慮水分蒸發)。所得溶液中溶質與溶液的質量比為______。(3)現有44℃時NaCl和Na2CO3的飽和溶液(只含兩種溶質,且均飽和),若要得到純凈的晶體。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填寫字母標號)。A. 降溫到30℃,過濾B. 降溫到10℃,過濾C. 升溫到80℃,趁熱過濾D. 蒸發適量水后,恢復到44℃,過濾(4)固色時,需先用40~50℃的水溶解Na2CO3,再將溶液分批次加入染液中,控制染液中Na2CO3濃度,可防止染液堿性過強或防止染色不均、固色率低。控制溫度在40~50℃的理由是______。(5)印染廠在處理廢水時通過添加硫酸中和染液中的堿性物質,請寫出化學方程式:______。(6)實驗室用氯化鈉固體配制50g溶質質量分數為16%氯化鈉溶液時,應選取______mL蒸餾水。(7)將上述配好的氯化鈉溶液,稀釋成溶質質量分數為4%的溶液,需加水的質量為______。若量取16%的氯化鈉溶液時俯視,則會導致稀釋后得到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15. 為探究古人“洗衣劑”成分,興趣小組開展研究:資料1:堿性溶液可清洗油污,堿性越強,去油污效果越好。資料2:周代用草木灰(含K2CO3)洗衣服,秦代改良配方加入貝殼灰后效朵更佳。根據秦代配方,小組同學設計如下實驗流程。回答下列問題:(1)在實驗室用______可測出K2CO3溶液的pH。(2)操作Ⅰ的名稱是______。(3)請寫出“灰汁”中加入“貝光灰”后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寫1個即可)。(4)“去污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______。(5)請推測加入“貝殼灰”后去污效果更好的原因______。16. 我國嫦娥六號成功完成世界首次月背采樣,月壤中含有鈦鐵礦[主要成分為鈦酸亞鐵(FeTiO3),還含少量[Fe2O3]。以鈦鐵礦為原料制備二氧化鈦(TiO2)的原理如圖所示。已知:相關金屬離子開始生成氫氧化物沉淀的pH如表。氫氧化物 開始沉淀時的pHTi(OH)4 0.5Fe(OH)3 1.5Fe(OH)2 7.6(1)研磨機的作用是:______。(2)在酸浸槽中為提高鈦鐵礦浸出率,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填序號)。A. 縮短浸取時間 B. 循環浸取C. 適當降低硫酸濃度 D. 適當提高浸取溫度(3)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對鈦、鐵浸出率的影響如圖所示,據此判斷,酸浸時所加硫酸的質量分數應為______。(4)酸浸槽中的主要反應為,X的化學式為______。發生的另一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5)為了得到純凈的Ti(OH)4固體,調節水解槽中的pH時,應始終保持pH小于______。濾液中主要含有的金屬離子為______。17. 亞硝酸鈉(NaNO2)外觀與氯化鈉相似,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堿性。在肉類制品加工中常添加微量NaNO2用作發色劑、防腐劑,能改善腌制品的外觀和風味,但食用過量會危害人體健康。某興趣小組對此開展如下探究:探究一:影響腌魚中NaNO2含量的因素。取不同質量比的魚和鹽進行腌制,采集不同時間、溫度的實驗數據如下所示。【實驗1】魚、鹽質量比3:1時,兩種溫度下亞硝酸鹽含量與時間關系如圖所示:(1)實驗1可得:影響腌魚中亞硝酸鹽含量的因素有______。【實驗2】室溫下,不同魚、鹽質量比的腌魚中亞硝酸鹽含量(mg kg-1)隨時間變化的數據如表所示:時間/天 魚、鹽質量比8:1 魚、鹽質量比5:1 魚、鹽質量比3:10 0.32 x 0.322 1.35 0.47 0.384 1.81 0.43 0.496 1.30 0.41 0.618 1.61 0.90 0.3510 1.18 0.68 0.8212 0.91 0.65 0.4414 086 0.60 0.3916 0.99 0.72 0.49(2)表中x=______。(3)依據表中數據分析,欲使腌魚中亞硝酸鹽含量保持較低,合理建議是______。探究二:工業廢水中NaNO2的處理。(4)某工廠的金屬切割加工廢液中含有5%的NaNO2,為了防止亞硝酸鈉污染環境,可以用氯化銨溶液處理廢液。若工廠需處理138kg廢液,計算最少需消耗NH4Cl的質量。(反應原理:,寫出完整的計算過程)(5)興趣小組同學為檢驗廢液中的NaNO2是否完全反應,取少量反應后的液體于試管中,加入酚酞試液,若______說明NaNO2沒有完全反應。初三年化學學科中考模擬測驗本試題共8頁,滿分100分。考試用時60分鐘。注意事項:1.請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座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用0.5mm黑色簽字筆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Co-59 Al-27 N-14 H-1 Cl-35.5 Na-23 O-16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的要求。【1題答案】【答案】C【2題答案】【答案】C【3題答案】【答案】B【4題答案】【答案】C【5題答案】【答案】C【6題答案】【答案】A【7題答案】【答案】C【8題答案】【答案】B【9題答案】【答案】B【10題答案】【答案】D二、非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共70分。【11題答案】【答案】(1)4##四(2) ①. +2 ②.(3) ①. 58.93 ②. 15 ③. 失去(4)有機物【12題答案】【答案】(1) ①. 不可再生 ②. 化學 ③. CO ④. ⑤. 使煤變成清潔能源(或提高煤的燃燒效率等合理答案)(2) ①. 分子間的間隔變小 ②. ③. 化合反應(3) ①. 硬度大(或耐高溫、耐高壓等合理答案) ②. ABD【13題答案】【答案】(1)有機高分子材料##合成材料(2) ①. 吸附 ②. 4H2+CO22H2O+CH4 ③. ④. ⑤. 電【14題答案】【答案】(1)易溶 (2) ①. 飽和 ②. 2:7 (3)C(4)防止染液堿性過強##防止染色不均、固色率低(5)H2SO4+Na2CO3=Na2SO4+H2O+CO2↑(6)42 (7) ①. 150g ②. 偏小【15題答案】【答案】(1)pH試紙(或pH計)(2)過濾 (3)##(4)KOH##氫氧化鉀(5)反應生成了堿性更強的KOH【16題答案】【答案】(1)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使反應更充分 (2)BD(3)80% (4) ①. FeSO4 ②.(5) ①. 1.5 ②. Fe2+、Fe3+【17題答案】【答案】(1)溫度、時間(2)0.32 (3)使用魚、鹽比,腌制14天左右(合理即可)(4)解:設最少需消耗NH4Cl的質量為xx=5.35kg答:最少需消耗NH4Cl的質量為5.35kg。 (5)溶液變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