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濟南一中 2023級高二下學期階段性學情檢測(2025 年 5月)高二地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A D A B C A D C A A D D B C C A C A D C B C C A B26.(1)靠近鐵礦原料產地,運輸成本低;(3 分)沿岸礁石較少,海上航行相對安全;(3 分)東南信風為離岸風,風浪相對較小。(3 分)(2)積極參與資源全球化戰略;保障國內高品位鐵礦石的供應(或降低鐵礦石的供給風險);爭取鐵礦資源的話語權(或定價權));拓展資源供應渠道。27(1)引入高端鋼鐵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3 分)促進鋼鐵新材料研發與生產,實現從資源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產業升級;(3 分)發揮產業集聚效應,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業競爭力。(3 分)(2)新材料生產環節均布局在園區內,生產鏈條完整,可縮短生產周期;(3 分)產業協同優化,減少中間環節,提高協作效率;(3 分)上下游企業靈活調整生產計劃,快速響應訂單需求。(3 分)28.【答案】(1)評分標準:2 個得分點,共 2 分。先看鋒面位置,正確得 1 分。后看鋒面符號和方向,鋒面符號和方向均正確得 1 分。鋒面位置錯誤,該題不得分。(2) 山東半島東部南北兩側海岸線近乎平行(或均呈東西走向),生成的海風鋒多為東西向結構;(2 分)南北兩條海岸線的距離相對較近,南北兩支海風鋒易碰撞;(2 分)山東半島東部為丘陵地形,海拔較低,對海風鋒阻擋作用弱,利于兩支海風鋒向內陸推進并發生碰撞。(2 分)(3) 南北兩支海風鋒向陸地推進,相向運動,發生碰撞;(2 分)碰撞后暖氣團強烈抬升;(2 分)(7 月份,山東半島東部水汽含量高)暖氣團在強烈的抬升過程中,水汽迅速凝結,釋放潛熱加劇抬升,形成強對流天氣。(2 分){#{QQABYYAEgggoAAIAARhCAQG4CgOQkAACAaoORAAYIAABgBFABAA=}#}濟南一中2023級高二下學期階段性學情檢測(2025年5月)高二地理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小明同學在同一幅圖中繪制了某日甲、乙兩地太陽視運動軌跡(下圖)。圖中甲、乙兩地太陽視運動軌跡呈對稱分布。完成下面小題。1.甲地位于乙地的( )A.東北 B.西北 C.東南 D.西南2.符合兩地正午太陽高度之差(△h/°)年變化的是( )A.B.C.D.在高度城市化區域,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產業集群共處一地形成共位集群。廣東省S市與Z市地域相鄰,近年來兩市家電產業集群逐步形成共位集群,其空間演化經歷了三個階段(下圖)。目前,兩市家電產業集群正處于共位合作的成熟期,形成S市以企業總部、研發、制造為主和Z市以制造、檢測為主的格局。完成下面小題。3.S和Z兩市家電產業集群向共位集群轉變過程中,聯系壁壘的影響( )A.持續減弱 B.完全消失 C.逐漸增強 D.保持穩定4.從發展期到成熟期,兩市集群間聯系的變化主要是由于( )A.企業數量增多 B.產業分工協作 C.空間距離鄰近 D.人才跨區流動5.兩市產業集群共位合作的主要目的是( )A.減弱聯系壁壘 B.分散污染風險 C.提升市場競爭力 D.共享基礎設施近年來,我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由人類活動、工農業生產等引起的空氣污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圖示意2017—2021年西安市PM10和PM2.5質量濃度日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白天大氣顆粒物質量濃度快速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A.太陽輻射增強,大氣層結不穩定 B.大氣逆輻射減弱,大氣擴散能力提高C.降水頻率增加,顆粒物沉降顯著 D.人類活動減少,顆粒物排放量降低7.控制西安市大氣污染源的可行性措施是( )A.增加綠地面積 B.規劃城市通風廊道 C.淘汰燃油車輛 D.推廣清潔能源供暖1999年,我國某乳業集團在內蒙古自治區成立。截至2024年,該集團在國內多個省份建設了鮮奶生產基地,擁有合作牧場1000余家。2018年,該集團在印度尼西亞投資建設生產工廠,其奶源主要來自大洋洲和本國。工廠采用自動化生產,產品除在本國銷售外,還大量出口到東南亞、中東、大洋洲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完成下面小題。8.該乳業集團在國內多個省份建設鮮奶生產基地,其直接目的是( )A.提高生產效率 B.滿足個性化需求 C.保證產品品質 D.延長產品保質期9.該乳業集團到印度尼西亞建廠,主要是因為該國( )A.位置優越 B.勞動力成本低 C.原料豐富 D.消費市場廣闊城市群對博士人才的吸納能力和就業分布特征可通過集聚指數和輻射指數評價。集聚指數反映城市群吸引博士就業的能力,輻射指數反映城市群中心城市向周邊城市輸送博士人才的能力(數值越高能力越強)。下表示意我國部分城市群對博士人才的集聚指數和輻射指數。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城市群 集聚指數 輻散指數 城市群類型長三角 0.575 0.954 I類珠三角 0.537 0.464 I類京津冀 0.426 0.073 Ⅱ類山東半島 0.268 1.238 Ⅲ類長江中游 0.210 0.258 IV類10.城市群內的周邊城市與中心城市發展水平差距最大的是( )A.京津冀城市群 B.山東半島城市群 C.長三角城市群 D.長江中游城市群11.長三角與珠三角城市群輻射指數存在顯著差異,表明長三角城市群( )A.中心城市競爭力更強 B.優質高等院校分布更集中C.高新技術產業數量更多 D.城市協同發展水平更高12.目前,有利于提高京津冀城市群輻射指數的措施是( )A.提高北京高新技術產業比重 B.疏散北京傳統服裝制造業C.加強天津優質高等院校建設 D.打造唐山高端裝備制造基地碳匯是指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長江經濟帶作為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區域,是國家重要的碳匯貢獻區。標準差橢圓是研究區域要素空間分布及其演變趨向的經典方法。橢圓中心代表數據分布的整體重心位置,橢圓面積體現數據分布范圍大小。圖示意長江經濟帶總碳匯及各用地(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碳匯標準差橢圓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對長江經濟帶總碳匯分布影響最大的用地類型是( )A.① B.② C.③ D.④14.長江經濟帶各用地碳匯標準差橢圓中④代表( )A.林地 B.草地 C.水域 D.未利用地15.與2010年相比,2020年長江經濟帶總碳匯分布變化的原因是( )A.林地面積減小,分布重心東移 B.水域面積擴大,分布重心東移C.林地面積減小,分布重心西移 D.水域面積擴大,分布重心西移天氣狀況往往影響一地方的大氣受熱過程。下表為某地2024年10月2日—10月6日的天氣變化過程統計表。據此完成下面小題。日期 10月2日 10月3日 10月4日 10月5日 10月6日天氣狀況 白天 晴 晴 小雨 小雨 小雨夜晚 晴 陰 陰 小雨 小雨最高氣溫(℃) 38 37 30 17 17最低氣溫(℃) 25 24 16 15 1316.2024年10月2日—10月6日天氣變化過程的主要原因是( )A.冷鋒過境 B.暖鋒過境 C.氣旋過境 D.高壓過境17.10月5日風停后,最低氣溫仍在緩慢下降,其主導因素是( )A.夜晚的大氣逆輻射強度減弱 B.空氣濕度不斷增多C.地面接受的太陽輻射減少 D.固體雜質不斷減少沈陽市鐵西區是傳統老工業區,因傳統產業的衰落,鐵西區成為沈陽市較大的人口外遷區之一。2000年初,隨著沈陽市主城區的擴大,鐵西區產業園以服從城市宏觀規劃為原則,不斷進行功能區優化。在2019年,鐵西區實現了近10年來的人口首次回流。下圖分別示意1989年和2019年鐵西區產業園功能區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8.鐵西區產業園功能區實現轉型的主要驅動力是( )A.市場需求 B.城市規劃 C.經濟效益 D.文化內涵19.鐵西區產業園在功能區轉型過程中( )A.注重功能區空間擴建 B.引入創意產業內驅發展C.主流商業文化為主題 D.多元化商業結構為目標20.鐵西區產業園功能區轉型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①產業優化轉型,帶動勞動力就業 ②人口結構優化,人口問題緩解③土地結構優化,土地利用率提升 ④功能區優化,功能區職能分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雨幡(如圖)是一種氣象學現象,它是雨滴在下落過程中由于不斷蒸發,而在云層底部形成的絲縷狀懸垂物。因懸掛于云底的絲縷條紋狀雨滴或冰晶,隨云飄蕩,形似旗幡而得名。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1.下列地域中,出現雨幡概率最高的是( )A.臺風登陸的海南島 B.夏季天山北麓綠洲 C.6月的長江中下游 D.冬季青藏高原河谷22.雨幡下部的氣流主要是( )A.濕熱的上升氣流 B.干冷的輻合氣流 C.干冷的下沉氣流 D.濕熱的輻散氣流雷暴是一種強對流天氣。雷暴有時會形成遠低于環境溫度的局部強下沉氣流,其觸地時形成“冷池”,“冷池”輻散出的氣流與暖濕空氣接觸時形成陣風鋒(下圖)。陣風鋒移動至大氣層結不穩定區域常觸發對流,這種現象稱為對流新生。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3.陣風鋒多出現在( )A.夏季清晨 B.冬季傍晚 C.夏季午后 D.冬季午夜24.對流新生發生時多伴隨( )A.陣性降雨 B.狂風暴雨 C.和風細雨 D.連綿陰雨25.有利于觸發對流新生的環境場條件是( )①近地面大氣升溫明顯 ②高空水汽條件充足③低空存在逆溫層 ④高空有冷空氣侵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選擇題(共50分)26.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8分)材料一:澳大利亞已探明的鐵礦石資源90%都集中在西部。鐵礦石是澳大利亞出口額最大的商品。丙地鐵礦是中國最早在海外投資建設的大型礦山資源項目,目前由我國中鋼集團參與合作經營,采用常規的露天開采。材料二:圖1為澳大利亞略圖。圖2為甲、乙兩地降水資料圖。(1)與乙地相比,分析黑德蘭港建設的有利條件。(9分)(2)從國家資源安全的角度,簡述我國中鋼集團參與合作經營丙地鐵礦的意義。(9分)2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遼寧省鞍山市鐵礦資源豐富,素有“鋼都”之稱。2008年,該市提出“推動鋼鐵精深加工,打造綠色智能產業集群”的戰略目標,規劃建設鋼鐵新材料產業園,吸引沿海高端鋼鐵產業鏈上下游產業落戶。園區通過整合科研機構、龍頭企業及配套企業資源,形成了“研發—生產—應用”一體化的產業鏈,實現中小型訂單交付周期縮短25%,助力鞍山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轉型。下圖示意該產業園生產鏈。(1)說明鞍山市承接產業轉移對優化當地產業結構的積極作用。(9分)(2)從企業協作角度,分析新材料產業園訂單交付周期縮短的原因。(9分)2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海陸風環流中的海風從海面向陸地推進過程中,遇到陸地上比較熱的空氣層形成的鋒面,被稱為海風鋒,其垂直尺度在1.5km左右,伸展到內陸的最遠距離可達120km。2023年7月9日,山東半島東部出現兩條“平行”且相向移動的海風鋒,16∶00兩支海風鋒發生碰撞,引發了短時強降雨、雷暴等強對流天氣。下圖示意該日15∶30山東半島東部大氣運動和北支海風鋒分布形勢。(1)用符號在圖中適當位置繪制出南支海風鋒。(2分)(2)從位置和地形的角度,說明山東半島東部出現兩支“平行”海風鋒并發生碰撞的原因。(6分)(3)簡述該日山東半島強對流天氣的形成過程。(6分)濟南一中 2023級高二下學期階段性學情檢測(2025 年 5月)高二地理一、選擇題(每題 2 分,共 50分)小明同學在同一幅圖中繪制了某日甲、乙兩地太陽視運動軌跡(下圖)。圖中甲、乙兩地太陽視運動軌跡呈對稱分布。完成下面小題。1.甲地位于乙地的( )A.東北 B.西北 C.東南 D.西南2.符合兩地正午太陽高度之差(△h/°)年變化的是( )A. B. C. D.在高度城市化區域,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產業集群共處一地形成共位集群。廣東省 S 市與 Z 市地域相鄰,近年來兩市家電產業集群逐步形成共位集群,其空間演化經歷了三個階段(下圖)。目前,兩市家電產業集群正處于共位合作的成熟期,形成 S 市以企業總部、研發、制造為主和 Z 市以制造、檢測為主的格局。完成下面小題。3.S 和 Z 兩市家電產業集群向共位集群轉變過程中,聯系壁壘的影響( )A.持續減弱 B.完全消失 C.逐漸增強 D.保持穩定4.從發展期到成熟期,兩市集群間聯系的變化主要是由于( )A.企業數量增多 B.產業分工協作 C.空間距離鄰近 D.人才跨區流動5.兩市產業集群共位合作的主要目的是( )A.減弱聯系壁壘 B.分散污染風險 C.提升市場競爭力 D.共享基礎設施近年來,我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由人類活動、工農業生產等引起的空氣污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圖示意 2017—2021 年西安市 PM10 和 PM2.5 質量濃度日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白天大氣顆粒物質量濃度快速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A.太陽輻射增強,大氣層結不穩定 B.大氣逆輻射減弱,大氣擴散能力提高C.降水頻率增加,顆粒物沉降顯著 D.人類活動減少,顆粒物排放量降低7.控制西安市大氣污染源的可行性措施是( )A.增加綠地面積 B.規劃城市通風廊道 C.淘汰燃油車輛 D.推廣清潔能源供暖1999 年,我國某乳業集團在內蒙古自治區成立。截至 2024 年,該集團在國內多個省份建設了鮮奶生產基地,擁有合作牧場 1000 余家。2018 年,該集團在印度尼西亞投資建設生產工廠,其奶源主要來自大洋洲和本國。工廠采用自動化生產,產品除在本國銷售外,還大量出口到東南亞、中東、大洋洲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完成下面小題。8.該乳業集團在國內多個省份建設鮮奶生產基地,其直接目的是( )A.提高生產效率 B.滿足個性化需求 C.保證產品品質 D.延長產品保質期9.該乳業集團到印度尼西亞建廠,主要是因為該國( )A.位置優越 B.勞動力成本低 C.原料豐富 D.消費市場廣闊城市群對博士人才的吸納能力和就業分布特征可通過集聚指數和輻射指數評價。集聚指數反映城市群吸引博士就業的能力,輻射指數反映城市群中心城市向周邊城市輸送博士人才的能力(數值越高能力越強)。下表示意我國部分城市群對博士人才的集聚指數和輻射指數。據此完成下面小題。集 聚 指 輻 散 指 城 市 群 類城市群數 數 型長三角 0.575 0.954 I 類珠三角 0.537 0.464 I 類京津冀 0.426 0.073 Ⅱ類山 東 半0.268 1.238 Ⅲ類島長 江 中0.210 0.258 IV 類游10.城市群內的周邊城市與中心城市發展水平差距最大的是( )A.京津冀城市群 B.山東半島城市群 C.長三角城市群 D.長江中游城市群11.長三角與珠三角城市群輻射指數存在顯著差異,表明長三角城市群( )A.中心城市競爭力更強 B.優質高等院校分布更集中C.高新技術產業數量更多 D.城市協同發展水平更高12.目前,有利于提高京津冀城市群輻射指數的措施是( )A.提高北京高新技術產業比重 B.疏散北京傳統服裝制造業C.加強天津優質高等院校建設 D.打造唐山高端裝備制造基地碳匯是指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長江經濟帶作為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區域,是國家重要的碳匯貢獻區。標準差橢圓是研究區域要素空間分布及其演變趨向的經典方法。橢圓中心代表數據分布的整體重心位置,橢圓面積體現數據分布范圍大小。圖示意長江經濟帶總碳匯及各用地(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碳匯標準差橢圓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對長江經濟帶總碳匯分布影響最大的用地類型是( )A.① B.② C.③ D.④14.長江經濟帶各用地碳匯標準差橢圓中④代表( )A.林地 B.草地 C.水域 D.未利用地15.與 2010 年相比,2020 年長江經濟帶總碳匯分布變化的原因是( )A.林地面積減小,分布重心東移 B.水域面積擴大,分布重心東移C.林地面積減小,分布重心西移 D.水域面積擴大,分布重心西移天氣狀況往往影響一地方的大氣受熱過程。下表為某地 2024 年 10 月 2 日—10 月 6 日的天氣變化過程統計表。據此完成下面小題。日期 10 月 2 日 10 月 3 日 10 月 4 日 10 月 5 日 10 月 6 日白天 晴 晴 小雨 小雨 小雨夜晚 晴 陰 陰 小雨 小雨天 氣 狀況 最 高 氣 溫 38 37 30 17 17(℃)最 低 氣 溫25 24 16 15 13(℃)16.2024 年 10 月 2 日—10 月 6 日天氣變化過程的主要原因是( )A.冷鋒過境 B.暖鋒過境 C.氣旋過境 D.高壓過境17.10 月 5 日風停后,最低氣溫仍在緩慢下降,其主導因素是( )A.夜晚的大氣逆輻射強度減弱 B.空氣濕度不斷增多C.地面接受的太陽輻射減少 D.固體雜質不斷減少沈陽市鐵西區是傳統老工業區,因傳統產業的衰落,鐵西區成為沈陽市較大的人口外遷區之一。2000年初,隨著沈陽市主城區的擴大,鐵西區產業園以服從城市宏觀規劃為原則,不斷進行功能區優化。在2019 年,鐵西區實現了近 10年來的人口首次回流。下圖分別示意 1989 年和 2019年鐵西區產業園功能區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8.鐵西區產業園功能區實現轉型的主要驅動力是( )A.市場需求 B.城市規劃 C.經濟效益 D.文化內涵19.鐵西區產業園在功能區轉型過程中( )A.注重功能區空間擴建 B.引入創意產業內驅發展 C.主流商業文化為主題D.多元化商業結構為目標 20.鐵西區產業園功能區轉型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①產業優化轉型,帶動勞動力就業 ②人口結構優化,人口問題緩解③土地結構優化,土地利用率提升 ④功能區優化,功能區職能分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雨幡(如圖)是一種氣象學現象,它是雨滴在下落過程中由于不斷蒸發,而在云層底部形成的絲縷狀懸垂物。因懸掛于云底的絲縷條紋狀雨滴或冰晶,隨云飄蕩,形似旗幡而得名。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1.下列地域中,出現雨幡概率最高的是( )A.臺風登陸的海南島 B.夏季天山北麓綠洲 C.6 月的長江中下游 D.冬季青藏高原河谷22.雨幡下部的氣流主要是( )A.濕熱的上升氣流 B.干冷的輻合氣流 C.干冷的下沉氣流 D.濕熱的輻散氣流雷暴是一種強對流天氣。雷暴有時會形成遠低于環境溫度的局部強下沉氣流,其觸地時形成“冷池”,“冷池”輻散出的氣流與暖濕空氣接觸時形成陣風鋒(下圖)。陣風鋒移動至大氣層結不穩定區域常觸發對流,這種現象稱為對流新生。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3.陣風鋒多出現在( )A.夏季清晨 B.冬季傍晚 C.夏季午后 D. 冬 季 午夜24.對流新生發生時多伴隨( )A.陣性降雨 B.狂風暴雨 C.和風細雨 25.有利于觸D. 連 綿 陰雨發對流新生的環境場條件是( )①近地面大氣升溫明顯 ②高空水汽條件充足③低空存在逆溫層 ④高空有冷空氣侵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選擇題(共 50 分)26.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8 分)材料一:澳大利亞已探明的鐵礦石資源 90%都集中在西部。鐵礦石是澳大利亞出口額最大的商品。丙地鐵礦是中國最早在海外投資建設的大型礦山資源項目,目前由我國中鋼集團參與合作經營,采用常規的露天開采。材料二:圖 1 為澳大利亞略圖。圖 2 為甲、乙兩地降水資料圖。(1) 與乙地相比,分析黑德蘭港建設的有利條件。(9 分)(2) 從國家資源安全的角度,簡述我國中鋼集團參與合作經營丙地鐵礦的意義。(9 分)2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遼寧省鞍山市鐵礦資源豐富,素有“鋼都”之稱。2008 年,該市提出“推動鋼鐵精深加工,打造綠色智能產業集群”的戰略目標,規劃建設鋼鐵新材料產業園,吸引沿海高端鋼鐵產業鏈上下游產業落戶。園區通過整合科研機構、龍頭企業及配套企業資源,形成了“研發—生產—應用”一體化的產業鏈,實現中小型訂單交付周期縮短 25%,助力鞍山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轉型。下圖示意該產業園生產鏈。(1)說明鞍山市承接產業轉移對優化當地產業結構的積極作用。(9 分) (2)從企業協作角度,分析新材料產業園訂單交付周期縮短的原因。(9 分)2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海陸風環流中的海風從海面向陸地推進過程中,遇到陸地上比較熱的空氣層形成的鋒面,被稱為海風鋒,其垂直尺度在 1.5km 左右,伸展到內陸的最遠距離可達 120km。2023 年 7 月 9 日,山東半島東部出現兩條“平行”且相向移動的海風鋒,16∶00 兩支海風鋒發生碰撞,引發了短時強降雨、雷暴等強對流天氣。下圖示意該日 15∶30 山東半島東部大氣運動和北支海風鋒分布形勢。(1) 用符號在圖中適當位置繪制出南支海風鋒。(2 分)(2) 從位置和地形的角度,說明山東半島東部出現兩支“平行”海風鋒并發生碰撞的原因。(6 分)(3) 簡述該日山東半島強對流天氣的形成過程。(6 分)濟南一中2023級高二下學期階段性學情檢測(2025年5月)高二地理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小明同學在同一幅圖中繪制了某日甲、乙兩地太陽視運動軌跡(右圖)。圖中甲、乙兩地太陽視運動軌跡呈對稱分布。完成下面小題。1.甲地位于乙地的( )A.東北 B.西北 C.東南 D.西南2.符合兩地正午太陽高度之差(△h/°)年變化的是( D )在高度城市化區域,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產業集群共處一地形成共位集群。廣東省S市與Z市地域相鄰,近年來兩市家電產業集群逐步形成共位集群,其空間演化經歷了三個階段(下圖)。目前,兩市家電產業集群正處于共位合作的成熟期,形成S市以企業總部、研發、制造為主和Z市以制造、檢測為主的格局。完成下面小題。3.S和Z兩市家電產業集群向共位集群轉變過程中,聯系壁壘的影響( )A.持續減弱 B.完全消失 C.逐漸增強 D.保持穩定4.從發展期到成熟期,兩市集群間聯系的變化主要是由于( )A.企業數量增多 B.產業分工協作 C.空間距離鄰近 D.人才跨區流動5.兩市產業集群共位合作的主要目的是( )A.減弱聯系壁壘 B.分散污染風險 C.提升市場競爭力 D.共享基礎設施近年來,我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由人類活動、工農業生產等引起的空氣污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圖示意2017—2021年西安市PM10和PM2.5質量濃度日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白天大氣顆粒物質量濃度快速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A.太陽輻射增強,大氣層結不穩定 B.大氣逆輻射減弱,大氣擴散能力提高C.降水頻率增加,顆粒物沉降顯著 D.人類活動減少,顆粒物排放量降低7.控制西安市大氣污染源的可行性措施是( )A.增加綠地面積 B.規劃城市通風廊道 C.淘汰燃油車輛 D.推廣清潔能源供暖1999年,我國某乳業集團在內蒙古自治區成立。截至2024年,該集團在國內多個省份建設了鮮奶生產基地,擁有合作牧場1000余家。2018年,該集團在印度尼西亞投資建設生產工廠,其奶源主要來自大洋洲和本國。工廠采用自動化生產,產品除在本國銷售外,還大量出口到東南亞、中東、大洋洲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完成下面小題。8.該乳業集團在國內多個省份建設鮮奶生產基地,其直接目的是( )A.提高生產效率 B.滿足個性化需求 C.保證產品品質 D.延長產品保質期9.該乳業集團到印度尼西亞建廠,主要是因為該國( )A.位置優越 B.勞動力成本低 C.原料豐富 D.消費市場廣闊城市群對博士人才的吸納能力和就業分布特征可通過集聚指數和輻射指數評價。集聚指數反映城市群吸引博士就業的能力,輻射指數反映城市群中心城市向周邊城市輸送博士人才的能力(數值越高能力越強)。下表示意我國部分城市群對博士人才的集聚指數和輻射指數。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城市群 集聚指數 輻散指數 城市群類型長三角 0.575 0.954 I類珠三角 0.537 0.464 I類京津冀 0.426 0.073 Ⅱ類山東半島 0.268 1.238 Ⅲ類長江中游 0.210 0.258 IV類10.城市群內的周邊城市與中心城市發展水平差距最大的是( )A.京津冀城市群 B.山東半島城市群 C.長三角城市群 D.長江中游城市群11.長三角與珠三角城市群輻射指數存在顯著差異,表明長三角城市群( )A.中心城市競爭力更強 B.優質高等院校分布更集中C.高新技術產業數量更多 D.城市協同發展水平更高12.目前,有利于提高京津冀城市群輻射指數的措施是( )A.提高北京高新技術產業比重 B.疏散北京傳統服裝制造業C.加強天津優質高等院校建設 D.打造唐山高端裝備制造基地碳匯是指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長江經濟帶作為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區域,是國家重要的碳匯貢獻區。標準差橢圓是研究區域要素空間分布及其演變趨向的經典方法。橢圓中心代表數據分布的整體重心位置,橢圓面積體現數據分布范圍大小。圖示意長江經濟帶總碳匯及各用地(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碳匯標準差橢圓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對長江經濟帶總碳匯分布影響最大的用地類型是( )A.① B.② C.③ D.④14.長江經濟帶各用地碳匯標準差橢圓中④代表( )A.林地 B.草地 C.水域 D.未利用地15.與2010年相比,2020年長江經濟帶總碳匯分布變化的原因是( )A.林地面積減小,分布重心東移 B.水域面積擴大,分布重心東移C.林地面積減小,分布重心西移 D.水域面積擴大,分布重心西移天氣狀況往往影響一地方的大氣受熱過程。下表為某地2024年10月2日—10月6日的天氣變化過程統計表。據此完成下面小題。日期 10月2日 10月3日 10月4日 10月5日 10月6日天氣狀況 白天 晴 晴 小雨 小雨 小雨夜晚 晴 陰 陰 小雨 小雨最高氣溫(℃) 38 37 30 17 17最低氣溫(℃) 25 24 16 15 1316.2024年10月2日—10月6日天氣變化過程的主要原因是( )A.冷鋒過境 B.暖鋒過境 C.氣旋過境 D.高壓過境17.10月5日風停后,最低氣溫仍在緩慢下降,其主導因素是( )A.夜晚的大氣逆輻射強度減弱 B.空氣濕度不斷增多C.地面接受的太陽輻射減少 D.固體雜質不斷減少沈陽市鐵西區是傳統老工業區,因傳統產業的衰落,鐵西區成為沈陽市較大的人口外遷區之一。2000年初,隨著沈陽市主城區的擴大,鐵西區產業園以服從城市宏觀規劃為原則,不斷進行功能區優化。在2019年,鐵西區實現了近10年來的人口首次回流。下圖分別示意1989年和2019年鐵西區產業園功能區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8.鐵西區產業園功能區實現轉型的主要驅動力是( )A.市場需求 B.城市規劃 C.經濟效益 D.文化內涵19.鐵西區產業園在功能區轉型過程中( )A.注重功能區空間擴建 B.引入創意產業內驅發展C.主流商業文化為主題 D.多元化商業結構為目標20.鐵西區產業園功能區轉型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①產業優化轉型,帶動勞動力就業 ②人口結構優化,人口問題緩解③土地結構優化,土地利用率提升 ④功能區優化,功能區職能分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雨幡(如圖)是一種氣象學現象,它是雨滴在下落過程中由于不斷蒸發,而在云層底部形成的絲縷狀懸垂物。因懸掛于云底的絲縷條紋狀雨滴或冰晶,隨云飄蕩,形似旗幡而得名。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1.下列地域中,出現雨幡概率最高的是( )A.臺風登陸的海南島 B.夏季天山北麓綠洲 C.6月的長江中下游 D.冬季青藏高原河谷22.雨幡下部的氣流主要是( )A.濕熱的上升氣流 B.干冷的輻合氣流 C.干冷的下沉氣流 D.濕熱的輻散氣流雷暴是一種強對流天氣。雷暴有時會形成遠低于環境溫度的局部強下沉氣流,其觸地時形成“冷池”,“冷池”輻散出的氣流與暖濕空氣接觸時形成陣風鋒(下圖)。陣風鋒移動至大氣層結不穩定區域常觸發對流,這種現象稱為對流新生。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3.陣風鋒多出現在( )A.夏季清晨 B.冬季傍晚 C.夏季午后 D.冬季午夜24.對流新生發生時多伴隨( )A.陣性降雨 B.狂風暴雨 C.和風細雨 D.連綿陰雨25.有利于觸發對流新生的環境場條件是( )①近地面大氣升溫明顯 ②高空水汽條件充足③低空存在逆溫層 ④高空有冷空氣侵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選擇題(共50分)26.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8分)材料一:澳大利亞已探明的鐵礦石資源90%都集中在西部。鐵礦石是澳大利亞出口額最大的商品。丙地鐵礦是中國最早在海外投資建設的大型礦山資源項目,目前由我國中鋼集團參與合作經營,采用常規的露天開采。材料二:圖1為澳大利亞略圖。圖2為甲、乙兩地降水資料圖。(1)與乙地相比,分析黑德蘭港建設的有利條件。(9分)(2)從國家資源安全的角度,簡述我國中鋼集團參與合作經營丙地鐵礦的意義。(9分)【答案】(1)靠近鐵礦原料產地,運輸成本低;沿岸礁石較少,海上航行相對安全;東南信風為離岸風,風浪相對較小。(2)積極參與資源全球化戰略;保障國內高品位鐵礦石的供應(或降低鐵礦石的供給風險);爭取鐵礦資源的話語權(或定價權);拓展資源供應渠道。2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遼寧省鞍山市鐵礦資源豐富,素有“鋼都”之稱。2008年,該市提出“推動鋼鐵精深加工,打造綠色智能產業集群”的戰略目標,規劃建設鋼鐵新材料產業園,吸引沿海高端鋼鐵產業鏈上下游產業落戶。園區通過整合科研機構、龍頭企業及配套企業資源,形成了“研發—生產—應用”一體化的產業鏈,實現中小型訂單交付周期縮短25%,助力鞍山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轉型。下圖示意該產業園生產鏈。(1)說明鞍山市承接產業轉移對優化當地產業結構的積極作用。(9分)(2)從企業協作角度,分析新材料產業園訂單交付周期縮短的原因。(9分)【答案】(1)引入高端鋼鐵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促進鋼鐵新材料研發與生產,實現從資源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產業升級;發揮產業集聚效應,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業競爭力。(6分)(2)新材料生產環節均布局在園區內,生產鏈條完整,可縮短生產周期;產業協同優化,減少中間環節,提高協作效率;上下游企業靈活調整生產計劃,快速響應訂單需求。(6分)2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海陸風環流中的海風從海面向陸地推進過程中,遇到陸地上比較熱的空氣層形成的鋒面,被稱為海風鋒,其垂直尺度在1.5km左右,伸展到內陸的最遠距離可達120km。2023年7月9日,山東半島東部出現兩條“平行”且相向移動的海風鋒,16∶00兩支海風鋒發生碰撞,引發了短時強降雨、雷暴等強對流天氣。下圖示意該日15∶30山東半島東部大氣運動和北支海風鋒分布形勢。(1)用符號在圖中適當位置繪制出南支海風鋒。(2分)(2)從位置和地形的角度,說明山東半島東部出現兩支“平行”海風鋒并發生碰撞的原因。(6分)(3)簡述該日山東半島強對流天氣的形成過程。(6分)【答案】(1)評分標準:2個得分點,共2分。先看鋒面位置,正確得1分。后看鋒面符號和方向,鋒面符號和方向均正確得1分。鋒面位置錯誤,該題不得分。(2)山東半島東部南北兩側海岸線近乎平行(或均呈東西走向),生成的海風鋒多為東西向結構;(2分)南北兩條海岸線的距離相對較近,南北兩支海風鋒易碰撞;(2分)山東半島東部為丘陵地形,海拔較低,對海風鋒阻擋作用弱,利于兩支海風鋒向內陸推進并發生碰撞。(2分)(3)南北兩支海風鋒向陸地推進,相向運動,發生碰撞;(2分)碰撞后暖氣團強烈抬升;(2分)(7月份,山東半島東部水汽含量高)暖氣團在強烈的抬升過程中,水汽迅速凝結,釋放潛熱加劇抬升,形成強對流天氣。(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濟南一中2023級高二下學期階段性學情檢測(2025年5月)-答案.pdf 濟南一中2023級高二下學期階段性學情檢測(2025年5月).docx.docx 濟南一中2023級高二下學期階段性學情檢測(2025年5月).docx.pdf 濟南一中2023級高二下學期階段性學情檢測(地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