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邯鄲市第二十三中學地理試卷(第四次模擬考試)一、單選題。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祖先在歷法上的獨特創造和智慧結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代詩人左河水為二十四節氣分別賦詩一首,其中兩首如圖1“詩詞節選卡片”所示。結合卡片和圖2地球公轉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卡片中詩詞(一)所描寫的節氣是( )A.立春 B.驚蟄 C.春分 D.清明2.當到了詩詞(二)所描寫的節氣時,地球運行至(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3.為了便于記憶,中華先祖們將二十四節氣編成了歌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____暑相連,____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____小大寒。歌訣中各空格內應依次填入( )A.至秋至 B.夏秋冬 C.至分至 D.夏分冬北京是我國的政治、文化、對外交流和科技創新中心。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國家的重大戰略。圖為“京津冀位置及要素關聯圖”。完成下面小題。4.石家莊位于北京的( )A.西北方向 B.東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東南方向5.據圖,天津為北京輸送( )A.產業與技術 B.工業制成品 C.初級農礦產品 D.資源和勞動力6.北京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輻射作用,體現了北京的城市職能是(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對外交流中心 D.科技創新中心古生物學家在青藏高原地區發現了距今約2500萬年的棕櫚葉片化石。現存的棕櫚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下圖為板塊分布示意圖(局部)和棕櫚葉片化石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 與2500萬年前相比,現今青藏高原自然環境差異巨大,主要原因是( )A. 地殼運動 B. 海平面上升 C. 火山噴發 D. 人類活動8. 據材料推測2500萬年前青藏高原“年輕時的模樣”可能是( )①溫暖濕潤 ②寒冷干燥 ③海拔較低 ④雪山連綿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025年3月2日,山東省濟南市發布暴雪紅色預警。如圖示意山東省部分地區,讀圖完成下面小題。9. 山東省瀕臨的海洋是( )A. 渤海和東海 B. 黃海和東海 C. 黃海和南海 D. 渤海和黃海10. 據圖推測,濟南此次暴雪的主要成因可能是( )①強冷空氣持續時間較長②海洋提供充足水汽③人類排放大量溫室氣體④低山丘陵抬升作用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1. 為減緩此次暴雪給生產生活帶來的不利影響,宜采取的措施有( )①出門穿戴防滑鞋子②道路快速除雪除冰③注意及時添衣保暖④躲到附近大樹底下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近年來,我國快遞行業積極探索低碳高效的運輸方式。深圳某物流公司試點“低空快遞”,利用無人機配送山區包裹;杭州、廣州等城市嘗試在地鐵非高峰時段開通“地鐵快遞專列”,利用城市軌道交通網絡運輸快件。完成下面小題。12. 深圳利用無人機配送山區快遞的主要原因是( )A. 無人機技術不受天氣條件限制 B. 政府禁止車輛運貨進入危險山區C. 山區人口密集,快遞需求量大 D. 山區地形崎嶇,陸路運輸成本高13. 地鐵快遞專列選擇在非高峰時段運行,主要考慮到( )A. 提高地鐵線路覆蓋率 B. 降低貨物運輸成本C. 避免與客運流量沖突 D. 延長地鐵運營時間14. 快遞企業創新運輸方式對城市發展的積極影響是( )①緩解交通擁堵②降低噪音污染③減少能源消耗④增加就業崗位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位于貴州省平塘縣的“中國天眼”是全球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不僅是人類探索宇宙的“超級眼睛”,也是中國從天文大國邁向天文強國的里程碑。圖右示意“中國天眼”附近地區等高線地形,某中學天文觀測小組在該地區舉行觀測活動。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5. 瞭望臺與“中國天眼”的相對高度可能是( )A. 200米 B. 300米 C. 350米 D. 400米16. 據圖可確定( )A. 從瞭望臺向西北方向可看到“中國天眼” B. 路線②比路線①坡度較緩,步行更省力C. 觀測小組在此活動期間為冬季 D. “中國天眼”地形部位為山谷2025年1月7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地區發生山火,在“圣安娜風”助推下迅速蔓延,成為當地有記錄以來破壞程度最嚴重的火災。當地植被茂密,沿海郊區房屋建筑與山林接壤或混雜在一起,下半年持續干旱導致大量干燥植被推升火災風險,造成大量建筑損毀。圖為此次山火位置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7.根據資料判斷,該地區屬于( )A.地中海氣候 B.溫帶海洋性氣候C.溫帶大陸性氣候 D.熱帶沙漠氣候18.此次山火成為當地有記錄以來破壞程度最嚴重火災的主要原因有( )①干燥大風助燃②可燃燒物充足③海拔高,氣溫低④大量建筑損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柏柏爾人是撒哈拉大沙漠最早的原住民之一,塔吉鍋和“穴居式”房屋是柏柏爾人適應當地環境的兩大發明。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9.塔吉鍋有一個帽子狀的蓋子,能有效減少水分蒸發,實現少水甚至無水烹飪,是因為撒哈拉地區氣候( )A.炎熱干燥 B.晝夜溫差大 C.雨熱同期 D.分干濕兩季20.柏柏爾人將向下開鑿的“穴居式”洞穴作為傳統民居,這種設計是為了( )A.發展旅游 B.通風防潮 C.儲存糧食 D.隔絕炎熱21.柏柏爾人傳統的畜牧業主要飼養( )A.牦牛 B.駱駝 C.羚羊 D.綿羊永暑島隸屬海南省三沙市,是我國通過“吹沙填海”技術建成的人工島,建有機場、港口等設施,是我國海洋的穩固防線。下圖為我國某海域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2.永暑島“吹沙填海”工程主要利用了海洋的( )A.生物資源B.油氣資源C.空間資源D.化學資源23.永暑島建成的重要意義是( )A.開發海上能源,保障電力供給B.維護海洋領土,增強國土安全C.發展海產養殖,提供避風港灣D.加強氣象監測,保護海洋環境設施農業是一種以現代化設施為基礎,利用科技手段進行環境控制,改變農作物生長環境的農業生產方式。包括溫室大棚、農業生態園、智慧農田等形式,使得農作物可以在極端氣候條件下生長,提高作物的生產效率。圖為青藏地區設施農業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4.青藏地區設施農業主要改變的是( )A.降水變化 B.水源分布C.地形起伏 D.熱量條件25.青藏地區發展設施農業的意義有( )①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②促進農業結構調整 ③改變氣候類型 ④增加農民收入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二、解答題26.完成下列項目式學習。(8分)項目背景:中國是世界人口大國,人口地區分布不均,中國歷史上曾多次經歷人口遷移,最終形成了現在的人口分布格局。某中學社團開展了以“探究影響我國人口遷移因素”為主題的項目式學習。下面是同學們項目式學習的內容。任務一:收集信息歷史學家(1)根據專家提供的研究資料,說出影響中國古代人口遷移的因素。(2分)任務二:分析研究(2)“安史之亂”引發了人口大規模遷移,使南方地區人口 (填“增加”或“減少”)。(1分)(3)中國近代的三次人口遷移。(2分)“闖關東” 山東省(簡稱 )、河北省居民遷移到東北地區;“走西口” 山西省居民遷移到內蒙古等地;“下南洋” 廣東省、福建省居民為了生存到東南亞地區謀生。這里的“南洋”是指洋 。(四大洋)(4)受北方及西北草原民族內遷,與漢族長期雜居等多重因素影響,形成了我國各民族目前 的分布特點。(1分)任務三:成果展示由于大量人口“下南洋”謀生,直至今天,東南亞已成為世界上海外華人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相比于東南亞各國,試分析我國疆域遼闊的優越性。(2分)27.沙漠蝗蟲的棲息地偏愛半干旱和干旱的沙漠地區,食量大,繁殖能力強,蝗蟲孵化需要降雨等濕潤條件。源于東非的蝗災蔓延到了印度,其中拉賈斯坦邦受災最為嚴重。讀圖完成下列問題。(9分)拉賈斯坦邦位于印度的 部。(1分)描述拉賈斯坦邦適合沙漠蝗蟲棲息的自然環境。(2分)為了防止蝗災進一步擴散,印度政府運用信息化手段,密切監測蝗蟲發生動態,及時發出預警信息。同時,在受災地區采取無人機在空中噴灑馬拉硫磷等化學藥劑滅殺蝗蟲:在地面,利用蝗蟲的天敵,雞鴨等禽類來捕捉蝗蟲;各地農民也利用電網、捕蟲網滅殺蝗蟲。印度 ~ (月份)更適合沙漠蝗蟲的孵化,推測受災最嚴重的農作物是 。(2分)概括印度為減輕和治理蝗蟲災害采取的措施。(2分)蝗蟲從伊朗來到印巴,已破壞大量農作物。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3-4月,有時是1-2月。專家推測,蝗蟲大規模進入中國的概率較低。(5)從地形和風向角度,解釋蝗蟲大規模進入中國概率較低的原因。(2分)2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9分)據《南華早報》2024年7月27日報道,中國在摩洛哥的電動汽車和新能源投資迎來“爆炸式增長”。中國汽車工業在電動車時代實現了彎道超車,但面對歐美的貿易壁壘,中國企業開始尋求新的出海路徑。近年來,摩洛哥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全球第一的磷礦儲量,成為磷酸鐵鋰電池產業的投資熱點,其磷礦不僅儲量豐富,而且開采成本低,為電池生產提供了廉價原料。此外,摩洛哥與歐美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使其產品能零關稅進入歐美市場。再者,當地成熟的汽車產業供應鏈體系和較低的勞動力成本,都促使磷酸鐵鋰電池生產成本大幅降低,吸引了眾多中資企業前往投資建廠。圖為摩洛哥礦產分布圖。列出兩種摩洛哥的礦產資源。(2分)歸納摩洛哥的城市分布特征。(2分)簡述摩洛哥磷酸鐵鋰電池生產成本低的主要原因。(2分)(4)簡述摩洛哥成為中國電動汽車和新能源投資熱點的原因。(3分)2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9分)據考證,陽江風箏已有1400年的歷史。陽江于1993年被中國風箏協會命名為“中國風箏之鄉”,政府不斷接力扶持風箏文化建設。其風箏制作技藝以“工藝精巧、形神兼備”著稱,2006年入選廣東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風箏種類豐富,包括靈芝、陽江龍、百足鷂等,不同流派在工藝技法上各具特色。風箏放飛要求風力穩定,3-5級最優、天氣晴朗,民間保留重陽秋高氣爽登高放風箏的習俗,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在東山石塔一帶形成萬人放飛盛況,濃重文化氛圍吸引眾多參觀的游客。陽江風箏制作需經多道復雜手工工序,主要材料為竹和紙張,制作周期長、工藝要求高導致難以實現量產。隨著現代工業發展,傳統制作技藝面臨傳承斷代危機,年輕從業者稀缺。右圖為陽江多年平均月總降水量與月3-5級風數據圖。列出兩種不同種類的陽江風箏。(2分)從氣候、文化傳統等角度分析陽江風箏節選擇在每年秋季九月初九重陽節舉行的有利條件。(2分)結合材料,分析陽江成為中國風箏之鄉的原因。(2分)(4)有人建議規模引進現代工藝技術生產風箏來保護和傳承傳統技藝,你是否贊同,請表明態度并說明理由。(3分)《地理四模》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B C B D A A D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D C B B B A A A D題號 21 22 23 24 25答案 B C B D B26.(1)受經濟、政治、宗教、文化及戰爭和災荒等因素影響,造成人口遷移。(2)增加(3) 魯 太平(4)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5)我國疆域遼闊,資源豐富;南北跨緯度廣,適宜發展多種農業;疆界長,鄰國眾多,有利于發展對外貿易;和平時期取長補短,實現有效內部調劑,戰時可利用龐大的戰略空間與敵周旋,增加國家的生存能力。27(1) 西北 (2)氣候干旱,沙漠廣布(3) 6-9月 小麥 (4) 加強預警監測,提前做好應對準備;噴灑化學藥劑滅殺蝗蟲;利用生物防治,天敵滅蟲。(5)地形:印度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以及青藏高原形成了天然的屏障,阻擋了蝗蟲的入侵;風向:1月印度半島盛行東北季風,蝗蟲很難逆風遷徙而來。28(1)銅礦、錳礦、鈷礦等。(2)沿海、沿鐵路分布。(3)磷礦儲量大,原料廉價,開采成本低,完善的汽車產業供應鏈,勞動力成本低等。磷酸鐵鋰電池生產成本低;該國與歐美的自由貿易協定使得產品出口有稅收優勢;距離歐洲近,是通往歐洲的天然門戶,地理位置優越;港口眾多,便于運輸。29.(1)靈芝、陽江龍、百足鷂、花草鷂等(2)氣候角度:秋季少雨,天氣晴朗,風力適宜且穩定,適宜放風箏;秋季氣溫涼爽,適合長時間戶外活動等;文化傳統角度:重陽節放風箏是陽江地區的傳統,具有濃重文化內涵,風箏節借此增強吸引力。(3)①陽江風箏制作和放飛歷史悠久;②當地政府重視風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③陽江風箏工藝精湛,技法多樣,技術水平較高;④陽江生產竹子,制作風箏原材料豐富。(4)贊同。理由:①可提高風箏生產效率,降低產品價格,②有利于擴大消費市場,提高提升陽江風箏的知名度和影響力;③有利于獲得資金,推動傳統技藝的保護;④現代技術能夠確保風箏制作的精度和一致性,提升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不贊同。理由:①現代工藝會讓傳統制作人失去就業崗位,不利于傳統制作技藝流傳等;②大規模生產可能導致風箏市場雷同,削弱陽江風箏的獨特性和競爭力;③導致學習傳統制作技藝的意愿降低,最終可能會使傳統制作技藝失傳;④現代工藝產品會擠占傳統技藝產品的市場,使得傳統技藝產品的競爭力下降,利潤降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