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隨著北極航線的開通,北太平洋西部一些島嶼的交通地位顯著提高。屬于千島群島的某島嶼(見圖8),周圍海域常年海霧彌漫。在北極航線開通的背景下,該島開發速度加快,并規劃建設一大型港口。148°E鄂霍次克海太45°N平洋。火山河流圖8(1)分析該島嶼周圍海域常年海霧彌漫的原因,并簡述其對北極航線來往船只的影響。(6分)(2)指出在島嶼的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適宜建設大型港口之處,并說明理由。(6分)(3)推測隨著北極航線的開通,該島嶼重點開發的項目。(6分)高二地理試題第6頁(共6頁)⊙公眾號·三重教育姓名:準考證號:秘密★啟用前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縣域聯盟測評高二地理試題(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域內。2.全部答案在答題卡上完成,答在本試題上無效。3.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筆跡簽字筆寫在答題卡上。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題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西芒杜鐵礦區位于西非幾內亞東南部,為世界級的大型優質露天赤鐵礦,礦石品位介于66%~67%,總資源量接近50億噸,位居世界前列。2010年7月29日,中幾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合作開發西芒杜鐵礦資源,并于2024年開始建設一條全長552.5千米,設計時速為80~100千米,連接馬瑞巴亞港至西芒杜鐵礦區的馬西鐵路。圖1示意馬西鐵路和西芒杜鐵礦區分布。據此完成1~3題。129幾內亞、路馬瑞巴亞港大西芒杜△鐵礦區公-一…國界西一鐵路洋▲鐵礦·海港圖11.中國企業在幾內亞建設馬西鐵路的主要目的是A.輸出鐵路建設技術,推廣中國標準B.擴大港口的腹地,提高港口吞吐量C.積極帶動沿線發展,縮小地區差異D.增加鐵礦石外運,擴大對我國出口高二地理試題第1頁(共6頁)2.我國是世界上鐵礦石進口量最大的國家,其主要原因有①幾內亞鐵礦分布集中,埋藏淺,開采條件好②幾內亞鐵礦品位高,多為富鐵礦③我國鐵礦多為貧鐵礦,品質差,雜質多④我國鋼鐵產量高,鐵礦石消耗量大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幾內亞西芒杜鐵礦在開采中需要防御的環境問題有A.火山地震頻發,大氣污染嚴重B.誘發熱帶風暴,土地嚴重沙化C.占用耕地資源,糧食產量下降D.破壞地表結構,水體遭到污染石門縣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處湘鄂邊陲交界。2024年以來,該縣秀坪園藝場在柑橘園內套種大豆,不斷摸索“柑橘+大豆”復合種植模式。如今,該園藝場大豆種植面積達3000畝,平均畝產達150公斤。據此完成4~6題。4.“柑橘+大豆”復合種植模式的主要優點是A.大豆落葉多,增加土壤肥力B.一地雙收,不增地,能增糧C.改善光照,增大氣溫日較差D.一地雙耕,降人工,利增肥5.最適合推廣“柑橘+大豆”復合種植模式的區域是A.長江中下游地區B.黃淮海平原C.東北三江平原D.河套平原6.柑橘園里套種大豆,對柑橘生長的有利影響是A.防止洪澇,增加地表水下滲量B.增加降水量,保障水資源供應C.反射陽光,增強柑橘光合作用D.改良土壤,提高柑橘的品質草皮屋,是北歐地區流傳千年的建筑方式,留存于挪威、丹麥和冰島等國家。那里的人們用木頭造小屋,在屋頂上鋪上土壤種植小草,土層的重量能使墻面的木頭結合得更緊密。該建筑主要考慮到了當地的氣候條件及可用的建筑材料。圖2為北歐草皮屋景觀圖。據此完成7~8題。圖2高二地理試題第2頁(共6頁)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縣域聯盟測評高二地理試題參考答案1.D根據“2010年7月29日,中幾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合作開發西芒杜鐵礦資源,并于2024年開始,建設一條鐵路”可知,該鐵路是用于運輸鐵礦石的,并且我國參與鐵礦開采,主要目的是為了擴大對我國鐵礦石的出口。選項ABC錯誤,D正確。2.B幾內亞鐵礦分布集中、開采條件好和品位高,與我國大量進口鐵礦石沒有直接關聯,①②錯誤:我國鐵礦儲量大,但多為貧鐵礦,運輸與冶煉成本高,能源消耗大,生產成本高,因而多進口,③正確:我國是世界上的鋼鐵大國,鋼鐵產量高,鐵礦石消耗量大,④正確。選項ACD錯誤,B正確。3.D由材料“西芒杜鐵礦…為世界級的大型優質露天赤鐵礦”可知,露天鐵礦的開采,一般不會誘發地震和火山噴發,選項A錯誤;露天開采可能使植被減少,地面裸露,但不會帶來熱帶風暴天氣,選項B錯誤;糧食產量下降不屬于環境問題,選項C錯誤:露天開采勢必造成地表結構的破壞,鐵礦開采產生的選礦廢水可能污染水源和水體,選項D正確。4.B大豆和柑橘的落葉都不少,這一現象不是復合模式獨有的優點,選項A錯誤:在柑橘樹下和兩旁種植大豆,充分利用柑橘園的空閑土地,達到一地雙收,不增地,能增糧,選項B正確:該種植模式并未改變光照狀況,選項C錯誤;這種模式不一定節省人工成本,選項D錯誤。5.A“柑橘+大豆”復合種植模式應在能夠種植柑橘的地區推廣,我國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是柑橘的主產區之一,選項A正確;黃淮海平原、三江平原和河套平原均不能夠生長柑橘,選項BCD錯誤。6.D即便不套種大豆,柑橘的枯枝落葉也利于地表水下滲,進而防止洪澇,選項A錯誤:大豆播種面積的增多,不定增加降水量,選項B錯誤:大豆反射陽光有限,選項C錯誤;大豆根部共生的根瘤菌具有固氨作用,可以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從而提高柑橘的品質,選項D正確。7.A不斷增厚的草皮屋頂可以阻擋屋外的寒風,阻隔寒冷,①正確:建筑的構型是否美觀,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也不是草皮屋頂的功能表現,②錯誤;厚厚的草皮耐用性強,延長了建筑的使用壽命,③正確:草皮屋頂不能夠減少雨雪天氣的發生,④錯誤。選項BCD錯誤,A正確8.B絕緣是物理學中隔絕電流傳導的特性,草本植物并不具備,選項A錯誤:草類植物生長較快,可以不斷增厚屋頂,且就地取材,降低建筑成本,選項B正確;一歲一枯榮不利于草皮的增厚,選項C錯誤;這里的草類植物不一定枝葉繁茂,選項D錯誤。9.A寧夏位于亞洲高壓東南部,4月底到5月初,仍然可以受到南下冬季風的影響;冬季風揚起地面塵沙,形成沙塵天氣。選項BCD錯誤,A正確。10.B沙塵導致空氣能見度變差是氣象現象,選項A錯誤:細小的沙塵顆粒侵入人們的呼吸道,會帶來很大危害,沙塵中有許多有害物質,直接帶來空氣污染,選項B正確;經過牧區而非工業區的沙塵,污染程度要小,選項C錯誤:地面裸露,難以阻擋沙塵,是形成沙塵天氣的原因,非沙塵帶來污染的原因,選項D錯誤。1山.B由圖可知,甲、丁兩處等高線向海拔降低方向凸出,為山脊地貌,不可能發育河流,選項AD錯誤;乙地與甲丁凸出方向相反,為山谷地貌,可能有河流流經,選項B正確:丙地周邊所處地形復雜,非單一河谷地貌,難以形成河流,選項C錯誤,12.A圖中N地外圍等高線可能為700米或750米,則N地海拔在650米至700米之間或750米至800米之間:M地海拔在750米至800米之間,P地海拔在700米至750米之間:Q地海拔在800米至850米之間,則M和N海拔可能相同。選項BCD錯誤,A正確。13.C由圖可知,該聚落分布地區海拔在600米至650米之間,等高線稀疏,說明地勢平坦,圖中顯示有河流流經,則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便于農耕,①②正確:這里河谷開闊,聚落近水而建,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季降水多,洪澇災害發生概率較大,③錯誤;由圖可知,公路穿越聚落,聚落對外聯系便利,④正確。選項ABD錯誤,C正確。14.D塔斯馬尼亞島地處溫帶海洋性氣候區,這里冬暖夏涼,降水較多,全年濕潤,利于多汁牧草生長,為發展乳畜業提供有利的氣候條件。選項ABC錯誤,D正確。15.C由圖可知,該島乳畜業主要分布于北部港口附近,說明該島乳制品的主要消費市場不是本島,選項A錯誤:澳大利亞大陸有小麥一牧羊帶和大規模的乳畜業,對該島乳制品的需求量有限,選項B錯誤:附近的國家有新西蘭、東南亞各國,新西蘭乳畜業非常發達,東南亞各國受飲食習慣的影響,對乳制品的消費量有限,選項D錯誤;西歐、北美、中國等國家和地區,對乳制品的需求量大,成為該島乳制品的主要出口地。選項C正確。高二地理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地理試卷.docx 地理試題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