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上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上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含答案)

資源簡介

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上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
1.(2024六上·坪山期末)觀察我們制作的地球模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陸地面積比海洋面積大
B.從內到外,分別是地核、地幔、地殼
C.地殼、地幔、地核三層厚度相等
2.(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愛利用地球模型幫助大家復習地球自轉現象,下列自然現象是由于地球自轉產生的是(  )。
A.晝夜交替 B.四季變化 C.晝短夜長
3.(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愛在查閱資料過程中看到,阿基米得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如果把石頭當做地球,下列三種情況,“地球”更容易被撬動的是(  )。
A.
B.
C.
4.(2024六上·坪山期末)在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歷史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托勒密的“地心說”所有觀點都是錯的。
B.只有按“日心說”的觀點進行模擬實驗,才能出現晝夜交替現象。
C.“日心說”認為太陽是不動的,且處于宇宙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
5.(2024六上·坪山期末)當北京迎來黎明時,下列城市中有可能還處于黑夜的是(  )。
A.深圳 B.上海 C.烏魯木齊
6.(2024六上·坪山期末)下列屬于晝夜交替對生物影響的是(  )。
A.深圳紅樹林的候鳥飛回來了
B.郁金香白天開放,晚上收攏花瓣
C.植物到了秋冬會落葉
7.(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科學習了本單元后,特別敬佩我國藥學家屠呦呦及其團隊,因為他們研究的青蒿素對治療(  )非常有效,對人類的貢獻非常大。
A.瘧原蟲 B.線形蟲 C.變形蟲
8.(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科想將葉子圖像放大,進行細致仔細觀察,下列幾組鏡片組合中,能讓物體放得最大的是(  )。
A. B. C.
9.(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科想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在制作洋蔥表皮細胞玻片標本時,滴碘液的目的是(  )。
A.殺菌 B.消毒 C.染色
10.(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科將制作好的洋蔥表皮細胞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觀察到的視野如圖所示,若要使視野中的物體移動到中間,應向(  )移動裝片。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下方
11.(2024六上·坪山期末)如圖是小科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圖中序號①表示的是洋蔥表皮細胞中的(  )
A.細胞壁 B.細胞核 C.液泡
12.(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科整理了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幫助學習小組的同學復習,不小心打亂了復習卡,請你幫忙按使用顯微鏡的正確步驟排序。(  )
①對光: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直到看到較亮的視野。
②觀察: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眼睛從旁邊看著,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反方向轉動細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
③安放切片: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④記錄:邊觀察邊記錄目鏡內的物像。
⑤安放顯微鏡: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把顯微鏡放在實驗桌上,安放好目鏡和物鏡。
A.①③⑤②④ B.⑤①③②④ C.①③⑤④②
13.(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科了解了很多微生物的知識,下列關于微生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霍亂、肺結核、傷寒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B.保持濕潤可以防霉
C.人們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制成各種疫苗,這種辦法一定能預防所有傳染病
14.(2024六上·坪山期末)近日深圳氣溫逐漸下降,小智發現手冷時摩擦雙手就暖和了,在反復摩擦雙手的過程中,你告訴他,這實際上是把(  )。
A.熱能轉化為化學能 B.熱能轉化為機械能 C.機械能轉化為熱能
15.(2024六上·坪山期末)你們回顧課本,知道了1820年,丹麥科學家_________偶然發現了_________具有磁性。(  )
A.奧斯特;導線 B.奧斯特;通電導線 C.牛頓;通電導線
16.(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智在做指南針的指針偏轉實驗時,發現能使指南針偏轉角度增大的做法。這些做法中不包括(  )。
A.將指南針的位置靠近線圈的中心
B.將導線遠離指針
C.將導線靠近指針
17.(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智發現如果使電路短路,電流就會(  ),要及時斷開。
A.很強 B.很弱 C.無變化
18.(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智通過電磁鐵實驗,發現電磁鐵與一般的磁鐵不同的是(  )。
A.磁極不能改變 B.不能指示方向 C.磁力大小可以改變
19.(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智嘗試改變電磁鐵的磁力大小,其中不能改變電磁鐵的磁力大小的是(  )。
A.增加電池節數 B.改變線圈纏繞方向 C.增加線圈纏繞匝數
20.(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智整理完學習資料后發現,原來小電動機的轉子就是(  )。
A.磁鐵 B.電磁鐵 C.鐵芯
21.(2024六上·坪山期末)“拉平紙張,用拓印圓盤均勻壓印”,描述的是拓印。
22.(2024六上·坪山期末)我們用筷子吃飯,是因為筷子能省力。
23.(2024六上·坪山期末)組合兩個凸透鏡與一個凸透鏡相比,放大倍數更大,視野更大。
24.(2024六上·坪山期末)利用干草可以培養微生物。
25.(2024六上·坪山期末)模擬活字印刷的流程是檢字→拓印→刷墨→晾制。 (  )
26.(2024六上·坪山期末)羊角錘不屬于杠桿,因為它的外形與撬棍不同。
27.(2024六上·坪山期末)研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電池節數的關系時,我們要保持電池節數不變。
28.(2024六上·坪山期末)第一個發現細胞的人是丹麥科學家簡·施旺。
29.(2024六上·坪山期末)為了順利登上高峰,我們修建盤山公路,它的作用是費力但方便。
30.(2024六上·坪山期末)病毒離開活細胞也可以表現出生命活動跡象。
31.(2024六上·坪山期末)微小世界
材料一:每年江南梅子成熟的時期,在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都會出現持續天陰有雨的氣候現象,故稱其為“梅雨”,此時段被稱作梅雨季節。因為梅雨季節時空氣濕度大、氣溫高,很多物質容易發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稱為諧音的“霉雨”。
材料二:據調查顯示,我國目前約有80%以上毒販是以青少年為目標群體。據了解,毒品通過吸食、注射或口服進入人體后,首先損害中樞神經系統。然后又會破壞心肌細胞組織,使其發生變性、壞死。最后使免疫系統遭受破壞,導致感染病毒而發病。毒品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是全方位的,從對人體心血管系統的影響上看,最直接的危害是導致心肌細胞變性,并造成心肌纖維斷裂或壞死,最終導致心肌炎、心肌病及心律失常等疾病;到對神經系統造成破壞性損害,最終導致癱瘓、昏迷甚至死亡;同時毒品還會破壞人體免疫系統,引發各種傳染病和傳染性疾病,對社會構成嚴重危害;同時毒品也會引發多種慢性疾病,如慢性中毒、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中毒性肝炎、癌癥、艾滋病等常見疾病,嚴重影響著人們生活質量與社會秩序。
(1)根據材料,物質發霉主要是   引起的。因為梅雨季節空氣濕度大、   ,很適合這種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所以很多物質容易發霉。
(2)學習小組用顯微鏡仔細觀察使面包發霉的微生物,結果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不知如何處理,請你幫忙解決:
(1)調節準焦螺旋,降低鏡筒時,眼睛應注視   (填“目鏡”或“物鏡”),以免壓碎玻片標本。
(2)探究小組在視野中看到如圖中圖A所示的圖像,應該把載玻片向   (填“上”或“下”)方向移動才能看到如圖B所示的圖像。若想看到如圖C所示的圖像,應該換用   (填“低倍”或“高倍”)物鏡。
(3)根據材料二,醫學專家觀察研究吸毒者的腦細胞標本可以選用(  )。
A.放大鏡 B.光學顯微鏡 C.電子顯微鏡
(4)學習小組查閱更多毒品對人體危害的相關資料,看到如右圖所示的正常人腦與吸毒者人腦部底部外觀圖。資料介紹,每吸食一次冰毒,高度興奮下,人的大腦皮層上會形成一處水泡,水泡破裂后,就留下一處疤痕。許多長期吸食冰毒者,大腦上可謂千瘡百孔。一旦達到承受極點,就會惡化為精神疾病。對于毒品的認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吸食冰毒,會讓大腦受損
B.毒品會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對人體的危害極大
C.毒品吸食會使人上癮,但只吸食一次是沒問題的
32.(2024六上·坪山期末)地球的運動
材料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于2023年5月30日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隨后與天和核心艙對接形成組合體。作為首批執行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3名航天員在軌駐留154天,期間進行了1次出艙活動和中國空間站第四次太空授課活動,配合完成空間站多次貨物出艙任務,為空間站任務常態化實施奠定了基礎。在北京時間2023年10月31日8時11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現場醫監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材料四:圭表是度量日影長度的天文僅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國中原地區已有使用。它由“圭”和“表”兩個部件組成:垂直于地面的直桿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的標尺叫“圭”。圭表需正南正北放置,表向南,圭在北。使用時,利用“圭”測量“表”的影長。正午時太陽運行到最高點,“圭”上就出現了“表”的影子。由于正午時太陽高度會隨四季周期性變化,所以圭表上的影子長度也會發生周期性變化。通過觀察圭表正午時影子的長短變化可以確定季節的變化。
(1)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是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的,如圖是我國四大航天發射場位置圖,四大航天發射場中,最早迎來黎明的是(  )。
A.酒泉發射中心 B.西昌發射中心 C.太原發射中心
(2)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火箭升空后,向東傾斜飛行,和地球自轉方向一致,利用地球自轉的慣性,讓火箭有一個初始加速度,從而節約燃料。向東傾斜飛行的原因是地球(  )。
A.自西向東自轉 B.自東向西自轉 C.自南向北自轉
(3)學習小組對地球上的晝夜交替現象提出了幾種假說,下圖中不能產生晝夜交替現象的是   。
(4)結合材料四,學習小組利用模型進步探究地球的公轉已及影長的四季變化,當地球公轉到如圖的B位置時,處于北半球的季節是,圭表影長。(  )
A.秋分最短 B.冬至最長 C.夏至最短
(5)結合材料四,關于古代圭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可以把圭表放在正午時分太陽照射不到的窗邊,觀測影長的變化
B.圭表被用來確定一天中的不同時辰
C.古人用圭表確定二十四節氣
33.(2024六上·坪山期末)材料:車輪的發明并非偶然一次的成果,而是人類長期生產勞動的結晶。在古代,人們逐漸發現在木板下放置滾木,以滾動代替滑動,進而得以搬運更重的貨物。受滾木的啟發,古人發明了最早的無輻條的車輪。其后的改進是把實心的無輻條車輪局部掏空,形成有輻條的車輪。從實心的無輻條到有輪輻條的車輪,再到有輪胎的充氣輪胎,車輪在幾千年的發展演變中,始終向著更加平穩、安全、舒適的方向不斷前進。結合材料,在古代生產勞動過程中,人們發現搬運相同重量的物體時,直接拉動比用滾木拉動所需要的力(  )。
A.更小 B.更大 C.相同
34.(2024六上·坪山期末)車輪是一種輪軸。下列工具中,可以看成是輪軸變形的是(  )。
A.
B.
C.
35.(2024六上·坪山期末)自行車的車輪既有輻條又有輪胎,這樣的設計最主要目的是(  )。
A.輻條對稱更美觀 B.減輕重量更靈活 C.增大摩擦力
36.(2024六上·坪山期末)學習小組整理匯總生活中的工具,發現剪刀是一種組合工具,它同時具有(  )的結構特點。
A.斜面和輪軸 B.斜面和杠桿 C.輪軸和杠桿
37.(2024六上·坪山期末)下圖,工人利用一塊木板作為斜面往車上搬運重物,如果要使重物搬運得更省力,最可行的做法是(  )。
A.增加木板的長度
B.減少木板的長度
C.不用木板,直接提升
38.(2024六上·坪山期末)學習小組發現選擇合適的工具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下面有三項工作,請你與小伙伴們一起為這三項工作選擇合適的工具吧!
39.(2024六上·坪山期末)能量
材料:車輛出入自動控制道閘又稱擋車器,由減速箱、電機、傳動機構、平衡裝置、機箱、閘桿支架、欄桿等部分組成。它是專門用于道路上限制機動車行駛的通道出入口管理設備,現廣泛應用于小區出入口、收費停車場、高速公路收費站等,用于管理車輛的出入。
(1)小科仔細觀察車輛出入自動控制道閘的簡易電路圖(如圖),發現車輛出入自動控制道閘中的電磁鐵是由   和   組成的,這個裝置能將   轉換成磁能。
(2)車輛出入自動控制道閘中的閘桿支架部分是一個杠桿結構,他的支點是(  )。
A.a點 B.b點 C.c點
(3)當車牌被自動系統識別后,開關   (填“閉合”或“斷開”)后,欄桿就會自動抬起。
(4)車輛出入自動控制道閘利用了(  )的原理。
A.電磁鐵通電產生磁性,斷電磁性消失
B.改變電流強度能夠改變電磁鐵的磁力大小
C.增加線圈圈數可以使電磁鐵磁力增強
(5)下列方法中,不能改變電磁鐵的磁極的是(  )。
A.改變電流方向 B.改變線圈圈數 C.改變線圈纏繞方向
(6)小科發現小區門口的道閘欄桿抬升的速度太慢了,下列建議合理的是(  )。
A.增加線圈圈數
B.增加鐵錘與電磁鐵的距離
C.減小電流強度
(7)學習小組學習了更多與能量有關的知識,了解到人類通過進食獲得食物中的(  )。
A.熱能 B.化學能 C.動能
(8)欄桿右邊綁著鐵錘,如果改變電流方向,欄桿還會正常抬升嗎?學習小組內出現了爭論,你認為(  )的觀點正確。
A.小科認為改變了電流方向,欄桿還會正常抬起
B.小智認為改變了電流方向,欄桿會往反方向抬起
C.小愛認為改變了電流方向,欄桿就無法抬起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
A.地球表面的陸地面積比海洋面積小的多,陸地面積只占地球表面積的29.2%,海洋面積占地球表面積的70.8%,故A錯誤;
B.地球內部圈層可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基本圈層,從內到外依次是地核、地幔、地殼,故B正確;
C.地殼、地幔、地核三層厚度不等,地殼平均厚度只有17千米,地幔厚度月2900千米,地核厚度約3400千米,故C錯誤。
2.【答案】A
【知識點】晝夜交替
【解析】【分析】地球自轉是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轉動的運動方式,其周期為一天。晝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轉,地球對著太陽的一面是白晝,背著太陽的一面是黑夜,隨著地球自轉,晝夜不斷交替。而四季變化和晝短夜長是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地球公轉是地球繞太陽的運動,周期為一年,公轉時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導致四季更替、晝夜長短變化。
3.【答案】A
【知識點】杠桿
【解析】【分析】根據杠桿原理,動力臂越長、阻力臂越短,撬動物體越省力。觀察可知,A的動力臂比阻力臂長得多,選項A最省力。
4.【答案】C
【知識點】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
【解析】【分析】A 錯誤:托勒密 “地心說” 雖核心觀點(地球為宇宙中心)錯誤,但對天體運動的觀察和數學描述有一定貢獻,并非所有觀點全錯。
B 錯誤:晝夜交替由地球自轉產生,即使不基于 “日心說”,只要模型中存在地球自轉(如 “地心說” 中地球自轉假設),也能模擬該現象。
C 正確:“日心說” 主張太陽為宇宙中心且靜止,地球及行星繞其做圓周運動,這是其核心觀點之一。
5.【答案】C
【知識點】日出時間
【解析】【分析】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東邊比西邊先看到日出。北京位于東八區,深圳、上海均在東部(深圳位于東八區,上海同處東八區且位置更東),與北京時差小或無時差;烏魯木齊位于東六區,比北京晚約 2 小時。當北京迎來黎明時,烏魯木齊因位置偏西、時間更晚,可能仍處于黑夜。
6.【答案】B
【知識點】晝夜交替
【解析】【分析】A 錯誤:深圳紅樹林候鳥遷徙主要受季節變化(如溫度、食物資源)影響,由地球公轉導致的氣候周期性變化引發,與晝夜交替無關。
B 正確:郁金香白天開放、夜晚收攏花瓣,是對晝夜光照周期變化的適應,屬于晝夜交替對生物行為的影響,體現了生物的晝夜節律。
C 錯誤:植物秋冬落葉主要受溫度下降、光照時間縮短(季節變化)影響,由地球公轉導致的晝夜長短和氣候更替引發,并非直接由晝夜交替所致。
7.【答案】A
【知識點】微生物;微生物與健康
【解析】【分析】屠呦呦團隊從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對治療瘧疾(由瘧原蟲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具有顯著療效。瘧原蟲通過蚊子傳播,青蒿素能有效殺滅紅細胞內的瘧原蟲,大幅降低瘧疾死亡率。而線形蟲(如蛔蟲)、變形蟲(如痢疾內變形蟲)引發的疾病,并非青蒿素的治療對象。
8.【答案】A
【知識點】放大鏡
【解析】【分析】根據凸透鏡成像原理,放大倍數與鏡片焦距相關,焦距越短放大倍數越大;觀察選項可知,A選項組合放大倍數最大。
9.【答案】C
【知識點】制作顯微標本
【解析】【分析】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進行染色的方法是在載玻片上,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用吸水紙在另一側吸引,使碘液浸潤整個標本。用碘液處理裝片的目的是使細胞核染色,便于觀察。
10.【答案】C
【知識點】顯微鏡的結構與使用
【解析】【分析】顯微鏡成的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虛像。圖中物體位于視野右下方,實際物體位置在裝片的左上方。要使物體移到視野中央,裝片移動方向應與視野中物體的位置相反,即向右下方移動裝片,物像會沿相反方向(左上方)移動至視野中央。
11.【答案】B
【知識點】觀察洋蔥表皮細胞
【解析】【分析】細胞壁位于細胞最外層,起支持和保護作用,呈規則的矩形邊界,圖中①并非細胞邊界結構。細胞核通常為圓形或橢圓形,位于細胞內,含深色核物質,圖中①為細胞核。
12.【答案】B
【知識點】顯微鏡的結構與使用
【解析】【分析】顯微鏡使用步驟遵循 “安放→對光→裝片→觀察→記錄” 的邏輯:⑤先安放顯微鏡,固定位置并安裝目鏡、物鏡;①對光使視野明亮;③放置玻片標本并對準通光孔;②通過粗、細準焦螺旋調節看清物像;④最后記錄觀察結果。A、C 選項順序錯誤,正確流程為⑤①③②④。
13.【答案】A
【知識點】微生物;微生物與健康
【解析】【分析】A 正確:霍亂由霍亂弧菌(細菌)引起,肺結核由結核分枝桿菌(細菌)引起,傷寒由傷寒沙門菌(細菌)引起,均屬于微生物致病范疇。
B 錯誤:霉菌適宜在濕潤環境中生長,保持干燥才能防霉。
C 錯誤:疫苗僅能預防特定傳染病,并非 “所有”,且部分傳染病(如新型變異病毒引起的疾病)可能因抗原變異導致疫苗效果受限。
14.【答案】C
【知識點】能量的轉化
【解析】【分析】當雙手相互摩擦時,手部肌肉做功,使手具有機械能,由于雙手表面微觀上不平整,摩擦導致分子間相互碰撞加劇,機械能通過摩擦力轉化為熱能,從而使手部溫度升高,所以是機械能轉化為熱能,A、B 選項錯誤。
15.【答案】B
【知識點】奧斯特實驗
【解析】【分析】1820 年,丹麥科學家奧斯特在實驗中偶然發現,當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時,小磁針會發生偏轉,證實了通電導線具有磁性,這一發現揭示了電與磁的聯系。
16.【答案】B
【知識點】指南針
【解析】【分析】A 正確:線圈中心磁場最強,指南針靠近中心時受磁場影響更大,偏轉角度增大。
B 錯誤:導線遠離指針會減弱磁場強度,使指南針偏轉角度減小,符合 “不包括” 的要求。
C 正確:導線靠近指針會增強局部磁場,導致偏轉角度增大。
17.【答案】A
【知識點】安全用電
【解析】【分析】電路短路時,電流不經過用電器而直接通過導線形成回路,由于導線電阻極小,根據歐姆定律,電壓不變時電阻減小會導致電流急劇增大,形成很強的電流,可能引發導線過熱甚至火災,因此需及時斷開電路。B、C 選項不符合短路時的電流變化規律。
18.【答案】C
【知識點】電磁鐵的磁性
【解析】【分析】A 錯誤:電磁鐵的磁極可通過改變電流方向來改變,而一般磁鐵磁極固定。
B 錯誤:電磁鐵和一般磁鐵均能指示方向(如指南針),該選項非本質區別。
C 正確:電磁鐵的磁力大小可通過調節電流大小、線圈匝數等改變,而一般磁鐵的磁力大小固定,這是兩者的核心差異。
19.【答案】B
【知識點】電磁鐵的磁性
【解析】【分析】A 正確:增加電池節數會增大電路電壓,根據歐姆定律,電流隨之增大,電磁鐵磁力增強。
B 錯誤:改變線圈纏繞方向僅能改變電磁鐵的磁極方向,不會影響電流大小或線圈匝數,因此無法改變磁力大小,符合題意。
C 正確:增加線圈纏繞匝數會增強磁場疊加效果,直接增大電磁鐵的磁力。
20.【答案】B
【知識點】電動機
【解析】【分析】小電動機的轉子主要由鐵芯、線圈和換向器組成,通電后線圈產生磁場,使轉子成為電磁鐵,與定子的磁場相互作用而轉動。A 選項磁鐵通常用于定子(如外殼內的永磁體);C 選項鐵芯僅是轉子的一部分,需配合線圈通電才能形成電磁鐵,因此核心本質是電磁鐵。
21.【答案】正確
【知識點】印刷術
【解析】【分析】拓印的基本操作包括將紙張覆蓋在器物表面,拉平以確保貼合,再用拓印工具(如拓包、圓盤)均勻壓印,使紙張吸附器物表面的紋路或文字。題干描述符合拓印的關鍵步驟,屬于正確的操作流程,因此判斷為正確。
22.【答案】錯誤
【知識點】杠桿
【解析】【解答】筷子在正常使用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屬于費力杠桿。
【分析】省力杠桿:開瓶器、核桃鉗、羊角釘錘、裁紙刀、老虎鉗。 費力杠桿:火鉗、鑷子、筷子、裁縫剪刀、釣魚竿。 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天平、訂書機、蹺蹺板。
23.【答案】錯誤
【知識點】簡易顯微鏡
【解析】【分析】組合兩個凸透鏡(如顯微鏡的物鏡和目鏡)時,放大倍數是兩者的乘積,確實比單個凸透鏡更大。但放大倍數增大后,觀察的視野范圍會縮小,因為高倍放大只能看到更小區域的細節。題干中 “視野更大” 的表述錯誤,實際情況是放大倍數與視野范圍成反比。
24.【答案】正確
【知識點】觀察身邊微小的物體
【解析】【分析】干草中含有植物纖維、有機物等,加水浸泡后可為微生物(如細菌、真菌)提供營養和適宜的生存環境。在適宜的溫度、濕度條件下,干草浸泡液會成為微生物的培養基,促使其繁殖生長,因此利用干草培養微生物是科學可行的,該表述正確。
25.【答案】錯誤
【知識點】印刷術
【解析】【分析】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重要發明之一,制版靈活方便,效率高。它的字模具有反復使用、保存方便、占用空間小等特征。活字印刷術包括檢字、刷墨、拓印、晾制四個步驟。具體過程是:①檢字。把字模按照順序排列整齊。②刷墨。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勻涂抹墨汁。③拓印。鋪上白紙,拉平紙張,用拓印圓盤均勻壓印。④晾制。緩緩將白紙掀起,放到向陽通風處晾干。題目說法錯誤。
26.【答案】錯誤
【知識點】杠桿
【解析】【分析】判斷是否為杠桿的關鍵是看是否具有支點、動力臂和阻力臂。羊角錘在使用時,以錘頭與釘子接觸點為支點,手柄處施加動力,撬起釘子的力為阻力,符合杠桿原理。外形與撬棍不同不影響其杠桿本質,題干混淆了工具外形與力學原理,故表述錯誤。
27.【答案】錯誤
【知識點】電磁鐵的磁性
【解析】【分析】研究電磁鐵磁力大小與電池節數的關系時,需采用控制變量法,電池節數應作為變量,其他條件(如線圈匝數、鐵芯大小)保持不變。若保持電池節數不變,則無法探究其與磁力大小的關聯,題干將變量與無關變量混淆,故表述錯誤。
28.【答案】錯誤
【知識點】生物細胞
【解析】【分析】第一個發現細胞的人是 17 世紀英國科學家羅伯特 胡克,他通過自制顯微鏡觀察軟木塞時發現了細胞結構。而簡 施旺(即西奧多 施旺)是 19 世紀德國科學家,主要貢獻是提出細胞學說,指出動物體由細胞構成。題干混淆了發現者與后續理論提出者,故表述錯誤。
29.【答案】錯誤
【知識點】物體在斜面上運動;斜面
【解析】【分析】像搭在汽車車廂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做斜面。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盤山公路應用了斜面原理,斜面能省力,所以為了順利登上高峰,我們修建盤山公路,它的作用是省力、方便。題干錯誤。
30.【答案】錯誤
【知識點】生物細胞
【解析】【分析】病毒是非細胞生物,缺乏獨立代謝所需的酶系統和細胞器,必須寄生在活細胞內才能利用宿主的物質和能量進行復制、繁殖等生命活動。離開活細胞后,病毒會處于休眠狀態,無法表現出任何生命跡象,題干表述與病毒的生物學特性不符,故錯誤。
31.【答案】(1)霉菌/微生物;氣溫高/溫度高
(2)物鏡;上;高倍
(3)B
(4)C
【知識點】微生物;微生物與健康;顯微鏡的結構與使用
【解析】【分析】(1)材料一指出梅雨季節因空氣濕度大、氣溫高導致物質發霉,而發霉是霉菌等真菌在適宜環境下繁殖的結果。高溫高濕的條件為霉菌提供了理想的生長環境,使其能快速繁殖并分解物質,從而導致物品發霉。
(2)調節準焦螺旋降低鏡筒時,眼睛必須注視物鏡。因為若只看目鏡而不觀察物鏡與玻片的距離,可能因鏡筒下降過度導致物鏡直接壓碎玻片標本,甚至損壞物鏡鏡頭。注視物鏡能及時控制下降幅度,確保實驗安全,這是顯微鏡操作的基本規范。
顯微鏡成倒立放大的像,圖 A 中物像偏上,實際載玻片標本偏下,故需向上移動載玻片使物像移至視野中央。圖B 相比圖C細胞體積更大、數量更少,這是換用高倍物鏡的結果,因高倍鏡放大倍數大,視野中細胞體積增大但觀察范圍縮小。
(3)材料二提及毒品損害中樞神經系統等細胞組織,觀察腦細胞標本時,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通常可達 1000 倍左右)足以觀察到細胞層面的變性、壞死等結構變化。放大鏡放大倍數過低(一般 10-20 倍),無法看清細胞細節;電子顯微鏡雖能觀察亞細胞結構,但對細胞整體病變觀察并非必需,且操作復雜,故首選光學顯微鏡。(4)A.每吸食一次冰毒,人的大腦皮層上會形成一處水泡,水泡破裂后,就留下一處疤痕。錯誤。
B.毒品能損壞人體多種系統的功能,降低人體免疫力,并使神經系統受損,呼吸麻痹,嚴重的會導致死亡。錯誤。
C.不管是吸食哪種毒品,都是一定會成癮的,任何一種毒品都具有上癮性,吸一次就會上癮。正確。
故選C。
(1)根據材料“因為梅雨季節時空氣濕度大、氣溫高,很多物質容易發霉”可知,物質發霉主要是霉菌/微生物引起的,梅雨季節很適合這種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所以很多物質容易發霉。
(2)(1)使用顯微鏡觀察時,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此時眼睛一定要從側面看著物鏡,以免物鏡壓碎玻片標本。
(2)顯微鏡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圖A細胞看著靠上,實際靠下,所以要想由圖A變成圖B所示的圖像,應該把載玻片向上移動。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少,體積越大,要使顯微鏡視野中觀察到的物像由圖B變成圖C,就要由低倍鏡換成高倍鏡。
(3)觀察吸毒者的腦細胞標本選用光學顯微鏡,放大鏡看不到吸毒者的腦細胞,而電子顯微鏡適合觀察更微小的細胞。故選B。
(4)A.每吸食一次冰毒,人的大腦皮層上會形成一處水泡,水泡破裂后,就留下一處疤痕。錯誤。
B.毒品能損壞人體多種系統的功能,降低人體免疫力,并使神經系統受損,呼吸麻痹,嚴重的會導致死亡。錯誤。
C.不管是吸食哪種毒品,都是一定會成癮的,任何一種毒品都具有上癮性,吸一次就會上癮。正確。
故選C。
32.【答案】(1)C
(2)A
(3)B
(4)C
(5)C
【知識點】四季成因;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1)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東邊比西邊先看到日出。我國四大航天發射場中,太原發射中心位置最靠東(經度最大),酒泉和西昌相對偏西。因此,太原發射中心所在地區地球自轉率先轉到面向太陽的位置,最早迎來黎明。
(2)地球自轉方向為自西向東,火箭向東傾斜飛行與地球自轉方向一致,可借助地球自轉產生的線速度獲得初始加速度。這種 “順向發射” 能利用慣性減少火箭燃料消耗,提升發射效率,是航天發射中常見的科學設計。
(3)出現晝夜交替是因為地球和太陽位置發生了相對運動,A假設地球繞在太陽轉,太陽光可以有規律的照到地球的一面,從而實現晝夜交替;B太陽自轉,地球不動,沒有位置變化,只能照射地球一面,不能實現晝夜交替;C太陽繞著地球轉,可以有規律的旋轉照射地球,能實現晝夜交替。所以B選項符合題意。
(4)地球公轉到 B 位置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為夏至。此時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大值,圭表的表桿與太陽光線夾角最大,影子最短。這與材料四 “正午太陽高度隨四季變化導致影長周期性變化” 一致,夏至日影長最短符合北半球季節特征。
(5)圭表需置于正午太陽可照射處,A 錯誤;其主要通過影長變化確定季節,而非時辰,B 錯誤;材料四表明影長隨四季周期性變化,古人據此確定節氣,如夏至影最短、冬至影最長,C 正確。
(1)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東邊的發射中心會先比西邊的發射中心迎來黎明。太原發射中心在最東邊,最先迎來黎明。C選項符合題意。
(2)地球自西向東自轉,火箭升空后,向東傾斜飛行,和地球自轉方向一致,利用地球自轉的慣性,讓火箭有一個初始加速度,此時火箭的速度是地球自轉速度加上火箭本身的速度,從而節約燃料。A選項符合題意。
(3)出現晝夜交替是因為地球和太陽位置發生了相對運動,A假設地球繞在太陽轉,太陽光可以有規律的照到地球的一面,從而實現晝夜交替;B太陽自轉,地球不動,沒有位置變化,只能照射地球一面,不能實現晝夜交替;C太陽繞著地球轉,可以有規律的旋轉照射地球,能實現晝夜交替。所以B選項符合題意。
(4)地球公轉,地球赤道面和太陽直射夾角發生變化,夏至太陽光直射北回歸線,圭表影最短,冬至直射南回歸線,圭表影最長。B位置是夏至,C選項正確。
(5)A.圭表是利用太陽光來得到時間的,可以把圭表放在正午時分太陽照射不到的窗邊,圭表沒有陽光,沒有樣子,就不能看時間了,說法不正確。
B.圭表不是被用來確定一天中的不同時辰,日晷是用來確定一天中不同時刻的時間的,圭表是利用正午日影,確定周年變化和二十四節氣的儀器,說法不正確。
C.不同節氣圭表中午時分的影子長度不一樣,圭表影子在有規律的變化,古人用圭表確定二十四節氣,說法正確。
33.【答案】B
【知識點】摩擦力
【解析】【分析】材料中提到 “在木板下放置滾木,以滾動代替滑動” 來搬運貨物,這是因為滾動摩擦系數遠小于滑動摩擦系數。直接拉動物體時是滑動摩擦,用滾木時是滾動摩擦,所以直接拉動所需力更大,體現了古人利用滾動減小摩擦的智慧。
34.【答案】A
【知識點】輪軸
【解析】【分析】輪軸由輪和軸組成,可繞共同軸線旋轉,水龍頭的把手相當于 “輪”,轉軸相當于 “軸”,轉動把手時通過輪軸原理省力,屬于輪軸變形。
35.【答案】B
【知識點】摩擦力;摩擦力的應用
【解析】【分析】自行車輪胎表面有花紋,通過增加接觸面粗糙程度來增大與地面的摩擦力,確保行駛時不易打滑;輻條主要作用是連接輪轂和輪圈,維持車輪結構穩定,并非為了美觀或減輕重量。二者配合中,輪胎增大摩擦力是保障騎行安全的核心設計目的。
36.【答案】B
【知識點】杠桿
【解析】【分析】剪刀的刀刃是斜面結構,通過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便于剪開物體;手柄與刀刃的連接構成杠桿,支點在中間軸處,動力作用在手柄,阻力作用在刀刃,利用杠桿原理省力或省距離。因此剪刀同時具備斜面和杠桿的結構特點。
37.【答案】A
【知識點】斜面
【解析】【分析】斜面的省力程度與坡度相關,坡度越小越省力。增加木板長度時,在高度不變的情況下,斜面的坡度會減小,重物沿斜面搬運時所需的拉力也會隨之減小。而減少木板長度會增大坡度,直接提升則需克服全部重力,均更費力。
38.【答案】
【知識點】生活中常見的工具
【解析】【分析】撬動重物:選擇 撬棍。撬棍屬于杠桿工具,以支點為中心,通過較長的力臂施加動力,能以較小的力撬動重物,利用杠桿省力原理。
擰螺絲釘:選擇 螺絲刀。螺絲刀是典型的輪軸工具,刀柄(輪)帶動刀頭(軸)旋轉,通過輪軸省力機制擰緊或松開螺絲釘。
往高臺上推行李箱:選擇 厚木板。將厚木板搭成斜面,利用斜面省力原理,使行李箱沿斜面向上推行,相比直接抬升更輕松,減少所需外力。
39.【答案】(1)鐵芯;線圈;電能
(2)B
(3)閉合
(4)A
(5)B
(6)A
(7)B
(8)A
【知識點】電磁鐵的磁性;能量的轉化
【解析】【分析】(1)電磁鐵由線圈和鐵芯組成,當電流通過線圈時,線圈產生磁場,鐵芯被磁化增強磁性,此過程中電能轉化為磁能,實現對道閘的自動控制,是電磁感應原理的典型應用。
(2)杠桿的支點是繞其轉動的固定點。在道閘的閘桿支架結構中,閘桿繞b點上下轉動,b點固定不動,符合支點定義。
(3)當車牌被識別后,電路需形成通路使電磁鐵通電產生磁性,吸引銜鐵動作,進而通過傳動機構抬起欄桿。開關閉合時電路接通,電能轉化為磁能驅動裝置運行;若開關斷開,電路斷路,電磁鐵無磁性,欄桿保持靜止。因此開關應閉合。
(4)道閘工作時,車牌識別后開關閉合使電磁鐵通電生磁,吸引銜鐵帶動機械結構抬桿;車輛通過后開關斷開,電磁鐵失磁,欄桿落下。該過程利用了電磁鐵通斷電與磁性有無的對應關系,而 B、C 選項涉及磁力大小調節,并非道閘核心工作原理。
(5)電磁鐵的磁極由電流方向和線圈纏繞方向決定:改變電流方向或線圈纏繞方向,磁場方向改變,磁極隨之改變;而線圈圈數影響的是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磁極方向無關。因此改變線圈圈數不能改變磁極,選 B。
(6)電磁鐵磁力大小影響抬桿速度,增加線圈圈數可增強磁力,使傳動機構動力更足,抬桿加快。B 選項增加鐵錘與電磁鐵距離會減弱吸引力,抬桿更慢;C 選項減小電流強度會削弱磁力,同樣降低抬桿速度。故合理建議為 A。
(7)食物中儲存的能量屬于化學能,人類進食后,通過消化系統將食物分解,化學能轉化為人體可利用的能量,用于各項生命活動。熱能是能量的一種表現形式,動能是物體運動具有的能量,均非食物中能量的本質形式,故正確答案為B。
(8)欄桿右邊綁著鐵錘,如果改變電流方向,電磁鐵還是會對鐵錘產生磁力,欄桿還會正常抬起。A選項正確。
(1)電磁鐵是由線圈和鐵芯組成的裝置,它是電能轉化為磁能的裝置。
(2)像這種用來撬動重物的裝置叫作杠桿,它包括一個支點和一根能繞支點轉動的硬棒。杠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動的位置叫支點;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叫動力點;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車輛出入自動控制道閘中的閘桿支架部分是一個杠桿支點是b點。B選項正確。
(3)開關是一種控制電流接通與斷開的裝置,用導體和絕緣體兩種材料做成。電源、燈泡、開關連接好后,當開關處于閉合狀態時,電路構成了閉合回路,當開關處于打開狀態時,電路就斷開了。所以當車牌被自動系統識別后,開關處于閉合狀態,欄桿就會自動抬起。
(4)電磁鐵磁性的有無可以由通電或斷電來控制,電磁鐵通電時有磁性,切斷電流后磁性消失。車輛出入自動控制道閘是利用了電磁鐵通電產生磁性,斷電磁性消失的原理。A選項正確。
(5)電磁鐵的磁極方向和電流的流向和線圈的纏繞方向有關,改變線圈圈數,會改變電磁鐵的磁力大小,B選項符合題意。
(6)小科發現小區門口的道閘欄桿抬升的速度太慢了,是因為拉桿的電磁鐵產生的磁力比較小,增加線圈圈數,可以增加電磁鐵磁力。A選項正確。
(7)吃下食物后,食物的化學能轉化為內能來維持人正常的體溫,一部分轉化為機械能來維持人的心跳或做跑跳等運動。B選項正確。
(8)欄桿右邊綁著鐵錘,如果改變電流方向,電磁鐵還是會對鐵錘產生磁力,欄桿還會正常抬起。A選項正確。
1 / 1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上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
1.(2024六上·坪山期末)觀察我們制作的地球模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陸地面積比海洋面積大
B.從內到外,分別是地核、地幔、地殼
C.地殼、地幔、地核三層厚度相等
【答案】B
【知識點】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
A.地球表面的陸地面積比海洋面積小的多,陸地面積只占地球表面積的29.2%,海洋面積占地球表面積的70.8%,故A錯誤;
B.地球內部圈層可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基本圈層,從內到外依次是地核、地幔、地殼,故B正確;
C.地殼、地幔、地核三層厚度不等,地殼平均厚度只有17千米,地幔厚度月2900千米,地核厚度約3400千米,故C錯誤。
2.(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愛利用地球模型幫助大家復習地球自轉現象,下列自然現象是由于地球自轉產生的是(  )。
A.晝夜交替 B.四季變化 C.晝短夜長
【答案】A
【知識點】晝夜交替
【解析】【分析】地球自轉是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轉動的運動方式,其周期為一天。晝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轉,地球對著太陽的一面是白晝,背著太陽的一面是黑夜,隨著地球自轉,晝夜不斷交替。而四季變化和晝短夜長是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地球公轉是地球繞太陽的運動,周期為一年,公轉時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導致四季更替、晝夜長短變化。
3.(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愛在查閱資料過程中看到,阿基米得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如果把石頭當做地球,下列三種情況,“地球”更容易被撬動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識點】杠桿
【解析】【分析】根據杠桿原理,動力臂越長、阻力臂越短,撬動物體越省力。觀察可知,A的動力臂比阻力臂長得多,選項A最省力。
4.(2024六上·坪山期末)在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歷史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托勒密的“地心說”所有觀點都是錯的。
B.只有按“日心說”的觀點進行模擬實驗,才能出現晝夜交替現象。
C.“日心說”認為太陽是不動的,且處于宇宙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
【答案】C
【知識點】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
【解析】【分析】A 錯誤:托勒密 “地心說” 雖核心觀點(地球為宇宙中心)錯誤,但對天體運動的觀察和數學描述有一定貢獻,并非所有觀點全錯。
B 錯誤:晝夜交替由地球自轉產生,即使不基于 “日心說”,只要模型中存在地球自轉(如 “地心說” 中地球自轉假設),也能模擬該現象。
C 正確:“日心說” 主張太陽為宇宙中心且靜止,地球及行星繞其做圓周運動,這是其核心觀點之一。
5.(2024六上·坪山期末)當北京迎來黎明時,下列城市中有可能還處于黑夜的是(  )。
A.深圳 B.上海 C.烏魯木齊
【答案】C
【知識點】日出時間
【解析】【分析】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東邊比西邊先看到日出。北京位于東八區,深圳、上海均在東部(深圳位于東八區,上海同處東八區且位置更東),與北京時差小或無時差;烏魯木齊位于東六區,比北京晚約 2 小時。當北京迎來黎明時,烏魯木齊因位置偏西、時間更晚,可能仍處于黑夜。
6.(2024六上·坪山期末)下列屬于晝夜交替對生物影響的是(  )。
A.深圳紅樹林的候鳥飛回來了
B.郁金香白天開放,晚上收攏花瓣
C.植物到了秋冬會落葉
【答案】B
【知識點】晝夜交替
【解析】【分析】A 錯誤:深圳紅樹林候鳥遷徙主要受季節變化(如溫度、食物資源)影響,由地球公轉導致的氣候周期性變化引發,與晝夜交替無關。
B 正確:郁金香白天開放、夜晚收攏花瓣,是對晝夜光照周期變化的適應,屬于晝夜交替對生物行為的影響,體現了生物的晝夜節律。
C 錯誤:植物秋冬落葉主要受溫度下降、光照時間縮短(季節變化)影響,由地球公轉導致的晝夜長短和氣候更替引發,并非直接由晝夜交替所致。
7.(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科學習了本單元后,特別敬佩我國藥學家屠呦呦及其團隊,因為他們研究的青蒿素對治療(  )非常有效,對人類的貢獻非常大。
A.瘧原蟲 B.線形蟲 C.變形蟲
【答案】A
【知識點】微生物;微生物與健康
【解析】【分析】屠呦呦團隊從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對治療瘧疾(由瘧原蟲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具有顯著療效。瘧原蟲通過蚊子傳播,青蒿素能有效殺滅紅細胞內的瘧原蟲,大幅降低瘧疾死亡率。而線形蟲(如蛔蟲)、變形蟲(如痢疾內變形蟲)引發的疾病,并非青蒿素的治療對象。
8.(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科想將葉子圖像放大,進行細致仔細觀察,下列幾組鏡片組合中,能讓物體放得最大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識點】放大鏡
【解析】【分析】根據凸透鏡成像原理,放大倍數與鏡片焦距相關,焦距越短放大倍數越大;觀察選項可知,A選項組合放大倍數最大。
9.(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科想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在制作洋蔥表皮細胞玻片標本時,滴碘液的目的是(  )。
A.殺菌 B.消毒 C.染色
【答案】C
【知識點】制作顯微標本
【解析】【分析】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進行染色的方法是在載玻片上,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用吸水紙在另一側吸引,使碘液浸潤整個標本。用碘液處理裝片的目的是使細胞核染色,便于觀察。
10.(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科將制作好的洋蔥表皮細胞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觀察到的視野如圖所示,若要使視野中的物體移動到中間,應向(  )移動裝片。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下方
【答案】C
【知識點】顯微鏡的結構與使用
【解析】【分析】顯微鏡成的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虛像。圖中物體位于視野右下方,實際物體位置在裝片的左上方。要使物體移到視野中央,裝片移動方向應與視野中物體的位置相反,即向右下方移動裝片,物像會沿相反方向(左上方)移動至視野中央。
11.(2024六上·坪山期末)如圖是小科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圖中序號①表示的是洋蔥表皮細胞中的(  )
A.細胞壁 B.細胞核 C.液泡
【答案】B
【知識點】觀察洋蔥表皮細胞
【解析】【分析】細胞壁位于細胞最外層,起支持和保護作用,呈規則的矩形邊界,圖中①并非細胞邊界結構。細胞核通常為圓形或橢圓形,位于細胞內,含深色核物質,圖中①為細胞核。
12.(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科整理了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幫助學習小組的同學復習,不小心打亂了復習卡,請你幫忙按使用顯微鏡的正確步驟排序。(  )
①對光: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直到看到較亮的視野。
②觀察: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眼睛從旁邊看著,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反方向轉動細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
③安放切片: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④記錄:邊觀察邊記錄目鏡內的物像。
⑤安放顯微鏡: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把顯微鏡放在實驗桌上,安放好目鏡和物鏡。
A.①③⑤②④ B.⑤①③②④ C.①③⑤④②
【答案】B
【知識點】顯微鏡的結構與使用
【解析】【分析】顯微鏡使用步驟遵循 “安放→對光→裝片→觀察→記錄” 的邏輯:⑤先安放顯微鏡,固定位置并安裝目鏡、物鏡;①對光使視野明亮;③放置玻片標本并對準通光孔;②通過粗、細準焦螺旋調節看清物像;④最后記錄觀察結果。A、C 選項順序錯誤,正確流程為⑤①③②④。
13.(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科了解了很多微生物的知識,下列關于微生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霍亂、肺結核、傷寒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B.保持濕潤可以防霉
C.人們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制成各種疫苗,這種辦法一定能預防所有傳染病
【答案】A
【知識點】微生物;微生物與健康
【解析】【分析】A 正確:霍亂由霍亂弧菌(細菌)引起,肺結核由結核分枝桿菌(細菌)引起,傷寒由傷寒沙門菌(細菌)引起,均屬于微生物致病范疇。
B 錯誤:霉菌適宜在濕潤環境中生長,保持干燥才能防霉。
C 錯誤:疫苗僅能預防特定傳染病,并非 “所有”,且部分傳染病(如新型變異病毒引起的疾病)可能因抗原變異導致疫苗效果受限。
14.(2024六上·坪山期末)近日深圳氣溫逐漸下降,小智發現手冷時摩擦雙手就暖和了,在反復摩擦雙手的過程中,你告訴他,這實際上是把(  )。
A.熱能轉化為化學能 B.熱能轉化為機械能 C.機械能轉化為熱能
【答案】C
【知識點】能量的轉化
【解析】【分析】當雙手相互摩擦時,手部肌肉做功,使手具有機械能,由于雙手表面微觀上不平整,摩擦導致分子間相互碰撞加劇,機械能通過摩擦力轉化為熱能,從而使手部溫度升高,所以是機械能轉化為熱能,A、B 選項錯誤。
15.(2024六上·坪山期末)你們回顧課本,知道了1820年,丹麥科學家_________偶然發現了_________具有磁性。(  )
A.奧斯特;導線 B.奧斯特;通電導線 C.牛頓;通電導線
【答案】B
【知識點】奧斯特實驗
【解析】【分析】1820 年,丹麥科學家奧斯特在實驗中偶然發現,當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時,小磁針會發生偏轉,證實了通電導線具有磁性,這一發現揭示了電與磁的聯系。
16.(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智在做指南針的指針偏轉實驗時,發現能使指南針偏轉角度增大的做法。這些做法中不包括(  )。
A.將指南針的位置靠近線圈的中心
B.將導線遠離指針
C.將導線靠近指針
【答案】B
【知識點】指南針
【解析】【分析】A 正確:線圈中心磁場最強,指南針靠近中心時受磁場影響更大,偏轉角度增大。
B 錯誤:導線遠離指針會減弱磁場強度,使指南針偏轉角度減小,符合 “不包括” 的要求。
C 正確:導線靠近指針會增強局部磁場,導致偏轉角度增大。
17.(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智發現如果使電路短路,電流就會(  ),要及時斷開。
A.很強 B.很弱 C.無變化
【答案】A
【知識點】安全用電
【解析】【分析】電路短路時,電流不經過用電器而直接通過導線形成回路,由于導線電阻極小,根據歐姆定律,電壓不變時電阻減小會導致電流急劇增大,形成很強的電流,可能引發導線過熱甚至火災,因此需及時斷開電路。B、C 選項不符合短路時的電流變化規律。
18.(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智通過電磁鐵實驗,發現電磁鐵與一般的磁鐵不同的是(  )。
A.磁極不能改變 B.不能指示方向 C.磁力大小可以改變
【答案】C
【知識點】電磁鐵的磁性
【解析】【分析】A 錯誤:電磁鐵的磁極可通過改變電流方向來改變,而一般磁鐵磁極固定。
B 錯誤:電磁鐵和一般磁鐵均能指示方向(如指南針),該選項非本質區別。
C 正確:電磁鐵的磁力大小可通過調節電流大小、線圈匝數等改變,而一般磁鐵的磁力大小固定,這是兩者的核心差異。
19.(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智嘗試改變電磁鐵的磁力大小,其中不能改變電磁鐵的磁力大小的是(  )。
A.增加電池節數 B.改變線圈纏繞方向 C.增加線圈纏繞匝數
【答案】B
【知識點】電磁鐵的磁性
【解析】【分析】A 正確:增加電池節數會增大電路電壓,根據歐姆定律,電流隨之增大,電磁鐵磁力增強。
B 錯誤:改變線圈纏繞方向僅能改變電磁鐵的磁極方向,不會影響電流大小或線圈匝數,因此無法改變磁力大小,符合題意。
C 正確:增加線圈纏繞匝數會增強磁場疊加效果,直接增大電磁鐵的磁力。
20.(2024六上·坪山期末)小智整理完學習資料后發現,原來小電動機的轉子就是(  )。
A.磁鐵 B.電磁鐵 C.鐵芯
【答案】B
【知識點】電動機
【解析】【分析】小電動機的轉子主要由鐵芯、線圈和換向器組成,通電后線圈產生磁場,使轉子成為電磁鐵,與定子的磁場相互作用而轉動。A 選項磁鐵通常用于定子(如外殼內的永磁體);C 選項鐵芯僅是轉子的一部分,需配合線圈通電才能形成電磁鐵,因此核心本質是電磁鐵。
21.(2024六上·坪山期末)“拉平紙張,用拓印圓盤均勻壓印”,描述的是拓印。
【答案】正確
【知識點】印刷術
【解析】【分析】拓印的基本操作包括將紙張覆蓋在器物表面,拉平以確保貼合,再用拓印工具(如拓包、圓盤)均勻壓印,使紙張吸附器物表面的紋路或文字。題干描述符合拓印的關鍵步驟,屬于正確的操作流程,因此判斷為正確。
22.(2024六上·坪山期末)我們用筷子吃飯,是因為筷子能省力。
【答案】錯誤
【知識點】杠桿
【解析】【解答】筷子在正常使用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屬于費力杠桿。
【分析】省力杠桿:開瓶器、核桃鉗、羊角釘錘、裁紙刀、老虎鉗。 費力杠桿:火鉗、鑷子、筷子、裁縫剪刀、釣魚竿。 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天平、訂書機、蹺蹺板。
23.(2024六上·坪山期末)組合兩個凸透鏡與一個凸透鏡相比,放大倍數更大,視野更大。
【答案】錯誤
【知識點】簡易顯微鏡
【解析】【分析】組合兩個凸透鏡(如顯微鏡的物鏡和目鏡)時,放大倍數是兩者的乘積,確實比單個凸透鏡更大。但放大倍數增大后,觀察的視野范圍會縮小,因為高倍放大只能看到更小區域的細節。題干中 “視野更大” 的表述錯誤,實際情況是放大倍數與視野范圍成反比。
24.(2024六上·坪山期末)利用干草可以培養微生物。
【答案】正確
【知識點】觀察身邊微小的物體
【解析】【分析】干草中含有植物纖維、有機物等,加水浸泡后可為微生物(如細菌、真菌)提供營養和適宜的生存環境。在適宜的溫度、濕度條件下,干草浸泡液會成為微生物的培養基,促使其繁殖生長,因此利用干草培養微生物是科學可行的,該表述正確。
25.(2024六上·坪山期末)模擬活字印刷的流程是檢字→拓印→刷墨→晾制。 (  )
【答案】錯誤
【知識點】印刷術
【解析】【分析】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重要發明之一,制版靈活方便,效率高。它的字模具有反復使用、保存方便、占用空間小等特征。活字印刷術包括檢字、刷墨、拓印、晾制四個步驟。具體過程是:①檢字。把字模按照順序排列整齊。②刷墨。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勻涂抹墨汁。③拓印。鋪上白紙,拉平紙張,用拓印圓盤均勻壓印。④晾制。緩緩將白紙掀起,放到向陽通風處晾干。題目說法錯誤。
26.(2024六上·坪山期末)羊角錘不屬于杠桿,因為它的外形與撬棍不同。
【答案】錯誤
【知識點】杠桿
【解析】【分析】判斷是否為杠桿的關鍵是看是否具有支點、動力臂和阻力臂。羊角錘在使用時,以錘頭與釘子接觸點為支點,手柄處施加動力,撬起釘子的力為阻力,符合杠桿原理。外形與撬棍不同不影響其杠桿本質,題干混淆了工具外形與力學原理,故表述錯誤。
27.(2024六上·坪山期末)研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電池節數的關系時,我們要保持電池節數不變。
【答案】錯誤
【知識點】電磁鐵的磁性
【解析】【分析】研究電磁鐵磁力大小與電池節數的關系時,需采用控制變量法,電池節數應作為變量,其他條件(如線圈匝數、鐵芯大小)保持不變。若保持電池節數不變,則無法探究其與磁力大小的關聯,題干將變量與無關變量混淆,故表述錯誤。
28.(2024六上·坪山期末)第一個發現細胞的人是丹麥科學家簡·施旺。
【答案】錯誤
【知識點】生物細胞
【解析】【分析】第一個發現細胞的人是 17 世紀英國科學家羅伯特 胡克,他通過自制顯微鏡觀察軟木塞時發現了細胞結構。而簡 施旺(即西奧多 施旺)是 19 世紀德國科學家,主要貢獻是提出細胞學說,指出動物體由細胞構成。題干混淆了發現者與后續理論提出者,故表述錯誤。
29.(2024六上·坪山期末)為了順利登上高峰,我們修建盤山公路,它的作用是費力但方便。
【答案】錯誤
【知識點】物體在斜面上運動;斜面
【解析】【分析】像搭在汽車車廂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做斜面。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盤山公路應用了斜面原理,斜面能省力,所以為了順利登上高峰,我們修建盤山公路,它的作用是省力、方便。題干錯誤。
30.(2024六上·坪山期末)病毒離開活細胞也可以表現出生命活動跡象。
【答案】錯誤
【知識點】生物細胞
【解析】【分析】病毒是非細胞生物,缺乏獨立代謝所需的酶系統和細胞器,必須寄生在活細胞內才能利用宿主的物質和能量進行復制、繁殖等生命活動。離開活細胞后,病毒會處于休眠狀態,無法表現出任何生命跡象,題干表述與病毒的生物學特性不符,故錯誤。
31.(2024六上·坪山期末)微小世界
材料一:每年江南梅子成熟的時期,在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都會出現持續天陰有雨的氣候現象,故稱其為“梅雨”,此時段被稱作梅雨季節。因為梅雨季節時空氣濕度大、氣溫高,很多物質容易發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稱為諧音的“霉雨”。
材料二:據調查顯示,我國目前約有80%以上毒販是以青少年為目標群體。據了解,毒品通過吸食、注射或口服進入人體后,首先損害中樞神經系統。然后又會破壞心肌細胞組織,使其發生變性、壞死。最后使免疫系統遭受破壞,導致感染病毒而發病。毒品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是全方位的,從對人體心血管系統的影響上看,最直接的危害是導致心肌細胞變性,并造成心肌纖維斷裂或壞死,最終導致心肌炎、心肌病及心律失常等疾病;到對神經系統造成破壞性損害,最終導致癱瘓、昏迷甚至死亡;同時毒品還會破壞人體免疫系統,引發各種傳染病和傳染性疾病,對社會構成嚴重危害;同時毒品也會引發多種慢性疾病,如慢性中毒、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中毒性肝炎、癌癥、艾滋病等常見疾病,嚴重影響著人們生活質量與社會秩序。
(1)根據材料,物質發霉主要是   引起的。因為梅雨季節空氣濕度大、   ,很適合這種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所以很多物質容易發霉。
(2)學習小組用顯微鏡仔細觀察使面包發霉的微生物,結果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不知如何處理,請你幫忙解決:
(1)調節準焦螺旋,降低鏡筒時,眼睛應注視   (填“目鏡”或“物鏡”),以免壓碎玻片標本。
(2)探究小組在視野中看到如圖中圖A所示的圖像,應該把載玻片向   (填“上”或“下”)方向移動才能看到如圖B所示的圖像。若想看到如圖C所示的圖像,應該換用   (填“低倍”或“高倍”)物鏡。
(3)根據材料二,醫學專家觀察研究吸毒者的腦細胞標本可以選用(  )。
A.放大鏡 B.光學顯微鏡 C.電子顯微鏡
(4)學習小組查閱更多毒品對人體危害的相關資料,看到如右圖所示的正常人腦與吸毒者人腦部底部外觀圖。資料介紹,每吸食一次冰毒,高度興奮下,人的大腦皮層上會形成一處水泡,水泡破裂后,就留下一處疤痕。許多長期吸食冰毒者,大腦上可謂千瘡百孔。一旦達到承受極點,就會惡化為精神疾病。對于毒品的認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吸食冰毒,會讓大腦受損
B.毒品會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對人體的危害極大
C.毒品吸食會使人上癮,但只吸食一次是沒問題的
【答案】(1)霉菌/微生物;氣溫高/溫度高
(2)物鏡;上;高倍
(3)B
(4)C
【知識點】微生物;微生物與健康;顯微鏡的結構與使用
【解析】【分析】(1)材料一指出梅雨季節因空氣濕度大、氣溫高導致物質發霉,而發霉是霉菌等真菌在適宜環境下繁殖的結果。高溫高濕的條件為霉菌提供了理想的生長環境,使其能快速繁殖并分解物質,從而導致物品發霉。
(2)調節準焦螺旋降低鏡筒時,眼睛必須注視物鏡。因為若只看目鏡而不觀察物鏡與玻片的距離,可能因鏡筒下降過度導致物鏡直接壓碎玻片標本,甚至損壞物鏡鏡頭。注視物鏡能及時控制下降幅度,確保實驗安全,這是顯微鏡操作的基本規范。
顯微鏡成倒立放大的像,圖 A 中物像偏上,實際載玻片標本偏下,故需向上移動載玻片使物像移至視野中央。圖B 相比圖C細胞體積更大、數量更少,這是換用高倍物鏡的結果,因高倍鏡放大倍數大,視野中細胞體積增大但觀察范圍縮小。
(3)材料二提及毒品損害中樞神經系統等細胞組織,觀察腦細胞標本時,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通常可達 1000 倍左右)足以觀察到細胞層面的變性、壞死等結構變化。放大鏡放大倍數過低(一般 10-20 倍),無法看清細胞細節;電子顯微鏡雖能觀察亞細胞結構,但對細胞整體病變觀察并非必需,且操作復雜,故首選光學顯微鏡。(4)A.每吸食一次冰毒,人的大腦皮層上會形成一處水泡,水泡破裂后,就留下一處疤痕。錯誤。
B.毒品能損壞人體多種系統的功能,降低人體免疫力,并使神經系統受損,呼吸麻痹,嚴重的會導致死亡。錯誤。
C.不管是吸食哪種毒品,都是一定會成癮的,任何一種毒品都具有上癮性,吸一次就會上癮。正確。
故選C。
(1)根據材料“因為梅雨季節時空氣濕度大、氣溫高,很多物質容易發霉”可知,物質發霉主要是霉菌/微生物引起的,梅雨季節很適合這種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所以很多物質容易發霉。
(2)(1)使用顯微鏡觀察時,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此時眼睛一定要從側面看著物鏡,以免物鏡壓碎玻片標本。
(2)顯微鏡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圖A細胞看著靠上,實際靠下,所以要想由圖A變成圖B所示的圖像,應該把載玻片向上移動。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少,體積越大,要使顯微鏡視野中觀察到的物像由圖B變成圖C,就要由低倍鏡換成高倍鏡。
(3)觀察吸毒者的腦細胞標本選用光學顯微鏡,放大鏡看不到吸毒者的腦細胞,而電子顯微鏡適合觀察更微小的細胞。故選B。
(4)A.每吸食一次冰毒,人的大腦皮層上會形成一處水泡,水泡破裂后,就留下一處疤痕。錯誤。
B.毒品能損壞人體多種系統的功能,降低人體免疫力,并使神經系統受損,呼吸麻痹,嚴重的會導致死亡。錯誤。
C.不管是吸食哪種毒品,都是一定會成癮的,任何一種毒品都具有上癮性,吸一次就會上癮。正確。
故選C。
32.(2024六上·坪山期末)地球的運動
材料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于2023年5月30日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隨后與天和核心艙對接形成組合體。作為首批執行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3名航天員在軌駐留154天,期間進行了1次出艙活動和中國空間站第四次太空授課活動,配合完成空間站多次貨物出艙任務,為空間站任務常態化實施奠定了基礎。在北京時間2023年10月31日8時11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現場醫監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材料四:圭表是度量日影長度的天文僅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國中原地區已有使用。它由“圭”和“表”兩個部件組成:垂直于地面的直桿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的標尺叫“圭”。圭表需正南正北放置,表向南,圭在北。使用時,利用“圭”測量“表”的影長。正午時太陽運行到最高點,“圭”上就出現了“表”的影子。由于正午時太陽高度會隨四季周期性變化,所以圭表上的影子長度也會發生周期性變化。通過觀察圭表正午時影子的長短變化可以確定季節的變化。
(1)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是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的,如圖是我國四大航天發射場位置圖,四大航天發射場中,最早迎來黎明的是(  )。
A.酒泉發射中心 B.西昌發射中心 C.太原發射中心
(2)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火箭升空后,向東傾斜飛行,和地球自轉方向一致,利用地球自轉的慣性,讓火箭有一個初始加速度,從而節約燃料。向東傾斜飛行的原因是地球(  )。
A.自西向東自轉 B.自東向西自轉 C.自南向北自轉
(3)學習小組對地球上的晝夜交替現象提出了幾種假說,下圖中不能產生晝夜交替現象的是   。
(4)結合材料四,學習小組利用模型進步探究地球的公轉已及影長的四季變化,當地球公轉到如圖的B位置時,處于北半球的季節是,圭表影長。(  )
A.秋分最短 B.冬至最長 C.夏至最短
(5)結合材料四,關于古代圭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可以把圭表放在正午時分太陽照射不到的窗邊,觀測影長的變化
B.圭表被用來確定一天中的不同時辰
C.古人用圭表確定二十四節氣
【答案】(1)C
(2)A
(3)B
(4)C
(5)C
【知識點】四季成因;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1)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東邊比西邊先看到日出。我國四大航天發射場中,太原發射中心位置最靠東(經度最大),酒泉和西昌相對偏西。因此,太原發射中心所在地區地球自轉率先轉到面向太陽的位置,最早迎來黎明。
(2)地球自轉方向為自西向東,火箭向東傾斜飛行與地球自轉方向一致,可借助地球自轉產生的線速度獲得初始加速度。這種 “順向發射” 能利用慣性減少火箭燃料消耗,提升發射效率,是航天發射中常見的科學設計。
(3)出現晝夜交替是因為地球和太陽位置發生了相對運動,A假設地球繞在太陽轉,太陽光可以有規律的照到地球的一面,從而實現晝夜交替;B太陽自轉,地球不動,沒有位置變化,只能照射地球一面,不能實現晝夜交替;C太陽繞著地球轉,可以有規律的旋轉照射地球,能實現晝夜交替。所以B選項符合題意。
(4)地球公轉到 B 位置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為夏至。此時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大值,圭表的表桿與太陽光線夾角最大,影子最短。這與材料四 “正午太陽高度隨四季變化導致影長周期性變化” 一致,夏至日影長最短符合北半球季節特征。
(5)圭表需置于正午太陽可照射處,A 錯誤;其主要通過影長變化確定季節,而非時辰,B 錯誤;材料四表明影長隨四季周期性變化,古人據此確定節氣,如夏至影最短、冬至影最長,C 正確。
(1)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東邊的發射中心會先比西邊的發射中心迎來黎明。太原發射中心在最東邊,最先迎來黎明。C選項符合題意。
(2)地球自西向東自轉,火箭升空后,向東傾斜飛行,和地球自轉方向一致,利用地球自轉的慣性,讓火箭有一個初始加速度,此時火箭的速度是地球自轉速度加上火箭本身的速度,從而節約燃料。A選項符合題意。
(3)出現晝夜交替是因為地球和太陽位置發生了相對運動,A假設地球繞在太陽轉,太陽光可以有規律的照到地球的一面,從而實現晝夜交替;B太陽自轉,地球不動,沒有位置變化,只能照射地球一面,不能實現晝夜交替;C太陽繞著地球轉,可以有規律的旋轉照射地球,能實現晝夜交替。所以B選項符合題意。
(4)地球公轉,地球赤道面和太陽直射夾角發生變化,夏至太陽光直射北回歸線,圭表影最短,冬至直射南回歸線,圭表影最長。B位置是夏至,C選項正確。
(5)A.圭表是利用太陽光來得到時間的,可以把圭表放在正午時分太陽照射不到的窗邊,圭表沒有陽光,沒有樣子,就不能看時間了,說法不正確。
B.圭表不是被用來確定一天中的不同時辰,日晷是用來確定一天中不同時刻的時間的,圭表是利用正午日影,確定周年變化和二十四節氣的儀器,說法不正確。
C.不同節氣圭表中午時分的影子長度不一樣,圭表影子在有規律的變化,古人用圭表確定二十四節氣,說法正確。
33.(2024六上·坪山期末)材料:車輪的發明并非偶然一次的成果,而是人類長期生產勞動的結晶。在古代,人們逐漸發現在木板下放置滾木,以滾動代替滑動,進而得以搬運更重的貨物。受滾木的啟發,古人發明了最早的無輻條的車輪。其后的改進是把實心的無輻條車輪局部掏空,形成有輻條的車輪。從實心的無輻條到有輪輻條的車輪,再到有輪胎的充氣輪胎,車輪在幾千年的發展演變中,始終向著更加平穩、安全、舒適的方向不斷前進。結合材料,在古代生產勞動過程中,人們發現搬運相同重量的物體時,直接拉動比用滾木拉動所需要的力(  )。
A.更小 B.更大 C.相同
【答案】B
【知識點】摩擦力
【解析】【分析】材料中提到 “在木板下放置滾木,以滾動代替滑動” 來搬運貨物,這是因為滾動摩擦系數遠小于滑動摩擦系數。直接拉動物體時是滑動摩擦,用滾木時是滾動摩擦,所以直接拉動所需力更大,體現了古人利用滾動減小摩擦的智慧。
34.(2024六上·坪山期末)車輪是一種輪軸。下列工具中,可以看成是輪軸變形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識點】輪軸
【解析】【分析】輪軸由輪和軸組成,可繞共同軸線旋轉,水龍頭的把手相當于 “輪”,轉軸相當于 “軸”,轉動把手時通過輪軸原理省力,屬于輪軸變形。
35.(2024六上·坪山期末)自行車的車輪既有輻條又有輪胎,這樣的設計最主要目的是(  )。
A.輻條對稱更美觀 B.減輕重量更靈活 C.增大摩擦力
【答案】B
【知識點】摩擦力;摩擦力的應用
【解析】【分析】自行車輪胎表面有花紋,通過增加接觸面粗糙程度來增大與地面的摩擦力,確保行駛時不易打滑;輻條主要作用是連接輪轂和輪圈,維持車輪結構穩定,并非為了美觀或減輕重量。二者配合中,輪胎增大摩擦力是保障騎行安全的核心設計目的。
36.(2024六上·坪山期末)學習小組整理匯總生活中的工具,發現剪刀是一種組合工具,它同時具有(  )的結構特點。
A.斜面和輪軸 B.斜面和杠桿 C.輪軸和杠桿
【答案】B
【知識點】杠桿
【解析】【分析】剪刀的刀刃是斜面結構,通過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便于剪開物體;手柄與刀刃的連接構成杠桿,支點在中間軸處,動力作用在手柄,阻力作用在刀刃,利用杠桿原理省力或省距離。因此剪刀同時具備斜面和杠桿的結構特點。
37.(2024六上·坪山期末)下圖,工人利用一塊木板作為斜面往車上搬運重物,如果要使重物搬運得更省力,最可行的做法是(  )。
A.增加木板的長度
B.減少木板的長度
C.不用木板,直接提升
【答案】A
【知識點】斜面
【解析】【分析】斜面的省力程度與坡度相關,坡度越小越省力。增加木板長度時,在高度不變的情況下,斜面的坡度會減小,重物沿斜面搬運時所需的拉力也會隨之減小。而減少木板長度會增大坡度,直接提升則需克服全部重力,均更費力。
38.(2024六上·坪山期末)學習小組發現選擇合適的工具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下面有三項工作,請你與小伙伴們一起為這三項工作選擇合適的工具吧!
【答案】
【知識點】生活中常見的工具
【解析】【分析】撬動重物:選擇 撬棍。撬棍屬于杠桿工具,以支點為中心,通過較長的力臂施加動力,能以較小的力撬動重物,利用杠桿省力原理。
擰螺絲釘:選擇 螺絲刀。螺絲刀是典型的輪軸工具,刀柄(輪)帶動刀頭(軸)旋轉,通過輪軸省力機制擰緊或松開螺絲釘。
往高臺上推行李箱:選擇 厚木板。將厚木板搭成斜面,利用斜面省力原理,使行李箱沿斜面向上推行,相比直接抬升更輕松,減少所需外力。
39.(2024六上·坪山期末)能量
材料:車輛出入自動控制道閘又稱擋車器,由減速箱、電機、傳動機構、平衡裝置、機箱、閘桿支架、欄桿等部分組成。它是專門用于道路上限制機動車行駛的通道出入口管理設備,現廣泛應用于小區出入口、收費停車場、高速公路收費站等,用于管理車輛的出入。
(1)小科仔細觀察車輛出入自動控制道閘的簡易電路圖(如圖),發現車輛出入自動控制道閘中的電磁鐵是由   和   組成的,這個裝置能將   轉換成磁能。
(2)車輛出入自動控制道閘中的閘桿支架部分是一個杠桿結構,他的支點是(  )。
A.a點 B.b點 C.c點
(3)當車牌被自動系統識別后,開關   (填“閉合”或“斷開”)后,欄桿就會自動抬起。
(4)車輛出入自動控制道閘利用了(  )的原理。
A.電磁鐵通電產生磁性,斷電磁性消失
B.改變電流強度能夠改變電磁鐵的磁力大小
C.增加線圈圈數可以使電磁鐵磁力增強
(5)下列方法中,不能改變電磁鐵的磁極的是(  )。
A.改變電流方向 B.改變線圈圈數 C.改變線圈纏繞方向
(6)小科發現小區門口的道閘欄桿抬升的速度太慢了,下列建議合理的是(  )。
A.增加線圈圈數
B.增加鐵錘與電磁鐵的距離
C.減小電流強度
(7)學習小組學習了更多與能量有關的知識,了解到人類通過進食獲得食物中的(  )。
A.熱能 B.化學能 C.動能
(8)欄桿右邊綁著鐵錘,如果改變電流方向,欄桿還會正常抬升嗎?學習小組內出現了爭論,你認為(  )的觀點正確。
A.小科認為改變了電流方向,欄桿還會正常抬起
B.小智認為改變了電流方向,欄桿會往反方向抬起
C.小愛認為改變了電流方向,欄桿就無法抬起了
【答案】(1)鐵芯;線圈;電能
(2)B
(3)閉合
(4)A
(5)B
(6)A
(7)B
(8)A
【知識點】電磁鐵的磁性;能量的轉化
【解析】【分析】(1)電磁鐵由線圈和鐵芯組成,當電流通過線圈時,線圈產生磁場,鐵芯被磁化增強磁性,此過程中電能轉化為磁能,實現對道閘的自動控制,是電磁感應原理的典型應用。
(2)杠桿的支點是繞其轉動的固定點。在道閘的閘桿支架結構中,閘桿繞b點上下轉動,b點固定不動,符合支點定義。
(3)當車牌被識別后,電路需形成通路使電磁鐵通電產生磁性,吸引銜鐵動作,進而通過傳動機構抬起欄桿。開關閉合時電路接通,電能轉化為磁能驅動裝置運行;若開關斷開,電路斷路,電磁鐵無磁性,欄桿保持靜止。因此開關應閉合。
(4)道閘工作時,車牌識別后開關閉合使電磁鐵通電生磁,吸引銜鐵帶動機械結構抬桿;車輛通過后開關斷開,電磁鐵失磁,欄桿落下。該過程利用了電磁鐵通斷電與磁性有無的對應關系,而 B、C 選項涉及磁力大小調節,并非道閘核心工作原理。
(5)電磁鐵的磁極由電流方向和線圈纏繞方向決定:改變電流方向或線圈纏繞方向,磁場方向改變,磁極隨之改變;而線圈圈數影響的是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磁極方向無關。因此改變線圈圈數不能改變磁極,選 B。
(6)電磁鐵磁力大小影響抬桿速度,增加線圈圈數可增強磁力,使傳動機構動力更足,抬桿加快。B 選項增加鐵錘與電磁鐵距離會減弱吸引力,抬桿更慢;C 選項減小電流強度會削弱磁力,同樣降低抬桿速度。故合理建議為 A。
(7)食物中儲存的能量屬于化學能,人類進食后,通過消化系統將食物分解,化學能轉化為人體可利用的能量,用于各項生命活動。熱能是能量的一種表現形式,動能是物體運動具有的能量,均非食物中能量的本質形式,故正確答案為B。
(8)欄桿右邊綁著鐵錘,如果改變電流方向,電磁鐵還是會對鐵錘產生磁力,欄桿還會正常抬起。A選項正確。
(1)電磁鐵是由線圈和鐵芯組成的裝置,它是電能轉化為磁能的裝置。
(2)像這種用來撬動重物的裝置叫作杠桿,它包括一個支點和一根能繞支點轉動的硬棒。杠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動的位置叫支點;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叫動力點;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車輛出入自動控制道閘中的閘桿支架部分是一個杠桿支點是b點。B選項正確。
(3)開關是一種控制電流接通與斷開的裝置,用導體和絕緣體兩種材料做成。電源、燈泡、開關連接好后,當開關處于閉合狀態時,電路構成了閉合回路,當開關處于打開狀態時,電路就斷開了。所以當車牌被自動系統識別后,開關處于閉合狀態,欄桿就會自動抬起。
(4)電磁鐵磁性的有無可以由通電或斷電來控制,電磁鐵通電時有磁性,切斷電流后磁性消失。車輛出入自動控制道閘是利用了電磁鐵通電產生磁性,斷電磁性消失的原理。A選項正確。
(5)電磁鐵的磁極方向和電流的流向和線圈的纏繞方向有關,改變線圈圈數,會改變電磁鐵的磁力大小,B選項符合題意。
(6)小科發現小區門口的道閘欄桿抬升的速度太慢了,是因為拉桿的電磁鐵產生的磁力比較小,增加線圈圈數,可以增加電磁鐵磁力。A選項正確。
(7)吃下食物后,食物的化學能轉化為內能來維持人正常的體溫,一部分轉化為機械能來維持人的心跳或做跑跳等運動。B選項正確。
(8)欄桿右邊綁著鐵錘,如果改變電流方向,電磁鐵還是會對鐵錘產生磁力,欄桿還會正常抬起。A選項正確。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密市| 内黄县| 夹江县| 万荣县| 隆尧县| 周至县| 夏邑县| 关岭| 乌兰察布市| 腾冲县| 运城市| 手机| 崇文区| 丘北县| 信宜市| 凌源市| 葵青区| 民勤县| 沅陵县| 柳河县| 湄潭县| 大安市| 常德市| 萨嘎县| 西丰县| 安溪县| 六盘水市| 南安市| 山丹县| 河北区| 霍林郭勒市| 巫溪县| 元氏县| 江口县| 益阳市| 娱乐| 敖汉旗| 古田县| 鄂州市| 民勤县| 奈曼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