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東省韶關市多校聯考2024年中考化學模擬試題1.(2024·韶關模擬)上天、入地、下海,看深中通道!這是條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的超級跨海通道,由“兩座人工島+深中隧道+深中大橋+橫門西航道橋”組成。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海底隧道沉管的鋼筋混凝土屬于復合材料B.使用大量合金是因為其硬度大、熔點低C.大橋的斜拉索鋼絲表面鍍鋁的目的是防銹D.太陽能路燈將太陽能儲存到電池中的過程屬于化學變化【答案】D【知識點】合金與合金的性質;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對人和環境的影響;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解析】【解答】A、鋼筋混凝土中既含有金屬材料又含有無機非金屬材料,屬于復合材料,故A選項正確;B、與純金屬相比,合金的硬度大,熔點低,故B選項正確;C、鋁在空氣中可以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從而阻止內部的鋁進一步被氧化,所以鋁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因此在鋼絲的表面鍍鋁可以防銹,故C選項正確;D、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太陽能路燈將太陽能儲存到電池中的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不屬于化學變化,屬于物理變化,故D選項錯誤;故答案為:D.【分析】A、根據鋼筋混凝土中既含有金屬材料又含有無機非金屬材料進行分析;B、根據合金的優點進行分析;C、根據鋁在空氣中可以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進行分析;D、根據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定義進行分析。2.(2024·韶關模擬)新能源汽車常用鋰電池供電,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鋰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一個鋰原子的質量為6.941B.,鋰原子核內中子數為3C.氧化鋰的化學式為D.鋰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答案】D【知識點】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解析】【解答】A、元素周期表一格最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因此鋰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6.941,故A選項錯誤;B、由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鋰原子的質子數為3,而不是中子數為3,對于原子來說,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所以3=x+1,x=2,故B選項錯誤;C、鋰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1,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1個電子形成帶有1個單位正電荷的鋰離子,故氧化鋰中鋰元素為+1價,氧元素為-2價,則化學式為Li2O,故C選項錯誤;D、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元素所在周期數,由圖可知,鋰原子的核外有兩個電子層,所以鋰元素位于第二周期,故D選項正確;故答案為:D.【分析】A、根據元素周期表一格最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進行分析;B、根據鋰原子的質子數為3以及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進行分析;C、根據鋰和氧在化合物中所體現的化合價以及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0進行分析;D、根據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元素所在周期數進行分析。3.(2024·韶關模擬)黑火藥由硝酸鉀、硫磺和木炭組成。爆炸時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KNO3+S+3CK2S+N2↑+3CO2↑。下列有關理解不正確的是A.KNO3屬于復合肥B.N2中“2”表示兩個氮原子C.“3CO2”表示3個二氧化碳分子D.KNO3中K、O元素的質量比為13:16【答案】B【知識點】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化學式的相關計算【解析】【解答】A、同時含有N、P、K中的兩種或三種元素的化肥屬于復合肥,KNO3同時含有鉀、氮元素,屬于復合肥,故A選項正確;B、N2中表示氮氣這種物質或是一個氮氣分子,還可以表示每個氮分子是由2個氮原子構成的,故B選項錯誤;C、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表示分子的個數,因此“3CO2”表示3個二氧化碳分子,故C選項正確;D、KNO3中K、O元素的質量比為39:(16x3)=13:16,故D選項正確;故答案為:B.【分析】A、根據復合肥的定義進行分析;B、根據化學式所能表示意義進行分析;C、根據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表示分子的個數進行分析;D、根據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比就等于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原子個數的比進行分析。4.(2024·韶關模擬)60℃時,向100g水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鉀形成溶液,再降溫至20℃,析出固體質量的變化如圖①,結合圖②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20℃時,100g硝酸鉀飽和溶液中硝酸鉀的質量是31.6gB.降溫至t時刻時硝酸鉀溶液恰好達到飽和狀態C.60℃時,在100g水中加入硝酸鉀的質量為46.6gD.未降溫之前的溶液一定是60℃時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答案】A【知識點】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解析】【解答】A、由圖②可知,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因此此溫度下的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X100%,那么此溫度下100g硝酸鉀飽和溶液中硝酸鉀的質量=100gXX100%<31.6g,故A選項錯誤;B、t時刻之后有硝酸鉀固體析出,由此可知t處于臨界點,恰好是飽和溶液的狀態,故B選項正確;C、60℃時,向100g水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鉀形成溶液,再降溫至20℃,由圖①可以知道降溫過程中一共析出了15g硝酸鉀,由圖②可知,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所以最開始加入的硝酸鉀質量=31.6g+15g=46.6g,故C選項正確;D、由C選項可知未降溫前,60℃時,向100g水中加入了46.6g硝酸鉀,而6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110g,即此溫度下100g水中溶解110g硝酸鉀才能形成飽和溶液,因此未降溫之前的溶液一定是60℃時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故D選項正確;故答案為:A.【分析】A、根據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進行分析;B、根據t時刻之后有硝酸鉀固體析出進行分析;C、根據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以及降溫過程中一共析出了15g固體進行分析;D、根據6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110g進行分析。5.(2024·韶關模擬)I. CO2可用于滅火。請回答下列問題:(1)i.如圖儀器中,制備并收集CO2時選用的是 (填字母);儀器E的名稱為 。ii.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備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用如圖裝置進行CO2性質的實驗:i.CO2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ii.能證明CO2與水發生了反應的實驗證據是 。Ⅱ.《中國碳排放報告》中各產業碳排放情況如圖所示,科學家預測2050年主要控碳途徑對碳中和的貢獻率如下表,回答下列問題。途徑 碳替代 碳減排 碳封存 碳循環貢獻率(3)圖中顯示 產業碳排放最大。(4)由表可知,2050年控碳貢獻率最大的途徑是 。(5)寫一條你能做的有利于碳中和的做法: 。【答案】ACEF;錐形瓶;;;干燥的紫色石蕊紙條不變色,濕潤的紫色石蕊紙條變紅色;能源;碳替代;綠色出行(合理即可)【知識點】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解析】【解答】(1)i、實驗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屬于固液不加熱反應,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選用的儀器是:ACEF;由圖可知,儀器E的名稱是:錐形瓶,故答案為:ACEF、錐形瓶;ii、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二氧化碳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答案為:;(2)i、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答案為:;ii、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紙條變色,說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變色,二氧化碳能使濕潤的紫色石蕊紙條變紅,說明二氧化碳能與水發生反應,故答案為:干燥的紫色石蕊紙條不變色,濕潤的紫色石蕊紙條變紅色;(3)由圖可知,能源產業碳排放最大,故答案為:能源;(4)由表可知,2050年控碳貢獻率最大的途徑是:碳替代,故答案為:碳代替;(5)有利于碳中和的做法:綠色出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積極植樹造林,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等,故答案為:綠色出行(合理即可)。【分析】(1)根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以及實驗室常用儀器的名稱來回答;(2)根據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以及實驗現象來回答;(3)根據圓餅圖中數據分析回答;(4)根據圖表中數據分析回答;(5)根據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相關措施來回答。6.(2024·韶關模擬)I.常見氣體的制取(1)儀器a的名稱是 。(2)實驗室用A裝置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用C裝置收集氧氣,當觀察到 時,便可開始收集。(3)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時,應選擇的發生裝置是 (填字母),若用D裝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則氣體應從 (填“b”或“c”)端通入。II.實驗室模擬二氧化碳的捕捉(4)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上升,其中天然氣的主要成分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二氧化碳含量過高會導致溫室效應加劇,因此研究二氧化碳的捕捉意義重大。(5)小組同學設計如2圖所示的實驗,在陽光下模擬自然界中植物進行“碳捕捉”的過程。該過程利用了植物的 作用,當試管內液面如2圖所示時,試管內的氣體壓強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氣壓強。【答案】長頸漏斗;;導管口有連續均勻氣泡冒出;B;c;;光合;小于【知識點】實驗室常見的儀器及使用;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氧氣的收集方法;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解析】【解答】(1)由圖可知,儀器a是長頸漏斗,故答案為:長頸漏斗;(2)A裝置需要加熱且試管口沒有棉花,適用于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裝置為排水法收集氧氣,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要等有連續均勻的氣泡冒出時再收集,故答案為:、導管口有連續均勻氣泡冒出;(3)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反應物為固體和液體,反應條件為常溫,所以應該選擇固液常溫型發生裝置,即選擇裝置B,用D裝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因此應該從c口通入,故答案為:B、c;(4)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答案為:;(5)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所以該過程利用了植物的光合作用,2圖中試管內液面高于水槽中液面,所以試管內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壓,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水被壓入試管中,試管中液面上升,故答案為:光合、小于。【分析】(1)根據實驗室常用儀器的名稱來回答;(2)根據氯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以及排水法收集氧氣的注意事項進行分析;(3)根據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實驗裝置以及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分析回答;(4)根據甲烷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來回答;(5)根據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以及試管內液面比水槽中液面高分析回答。7.(2024·韶關模擬)采用“雙堿法”使煙氣(含SO2)脫硫,是我國目前環保領域經濟、實用、高效的一種方法,其工業流程如圖所示。(1)如果將SO2排放到空氣中容易造成 危害。(2)“雙堿法”中的“雙堿”指的是 和 (填化學式)。(3)吸收塔中用NaOH溶液來吸收SO2,類似CO2與堿的反應,產物中有Na2SO3,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NaOH溶液被噴成霧狀的目的是 。(4)沉淀室中發生的反應為Ca(OH)2+Na2SO3= ↓+2NaOH(把化學方程式補充完整),該反應屬于 (填基本反應類型)反應。(5)上述流程中,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元素有S和 (用元素符號表示)。(6)已知部分原料的價格如表所示。試劑 Ca(OH)2 NaOH價格/(元) 0.36 2.90處理相同量的SO2,與只用NaOH溶液直接吸收相比,使用“雙堿法”的優勢除了實現NaOH的循環利用,還有 。【答案】(1)酸雨(2)Ca(OH)2;NaOH(3);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4)CaSO3;復分解(5)O(6)節約成本(或處理成本低,合理即可)【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物質的名稱與俗名;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解答】(1)二氧化硫能與水反應生成酸性物質,故如果將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氣中容易造成酸雨,故答案為:酸雨;(2)氫氧化鈉、氫氧化鈣均是電離時產生的陰離子都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均屬于堿,故“雙堿法”中的“雙堿”指的是:NaOH和Ca(OH)2;故答案為:NaOH和Ca(OH)2;(3)吸收塔中用NaOH溶液來吸收SO2,類似CO2與堿的反應,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故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溶液被噴成霧狀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故答案為:、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4)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反應物中含Ca、O、H、Na、S的個數分別是1、5、2、2、1,生成物中含Ca、O、H、Na、S的個數分別是0、2、2、2、0,故生成物中還應含1個Ca、3個O、1個S,故應補充的化學式為:CaSO3;該反應符合“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故答案為:CaSO3、復分解;(5)該流程中涉及反應為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硫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水,氫氧化鈉中鈉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2價,氫元素顯+1價,二氧化硫中硫元素顯+4價,氧元素顯-2價,亞硫酸鈉中鈉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2價,硫元素顯+4價,水中氫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2價,不涉及化合價的改變,氫氧化鈣和亞硫酸鈉反應生成亞硫酸鈣和氫氧化鈉,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不涉及化合價的改變,亞硫酸鈣和氧氣反應生成硫酸鈣,亞硫酸鈣中鈣元素顯+2價,氧元素顯-2價,硫元素顯+4價,氧氣中氧元素化合價為0,硫酸鈣中鈣元素顯+2價,氧元素顯-2價,硫元素顯+6價,故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元素有S和O,故答案為:O;(6)兩種工藝中,處理相同量的SO2,雙堿法所需的原料成本低,原因是氫氧化鈣價格較低,氫氧化鈣通過反應轉化生成氫氧化鈉,減少了NaOH的用量,所以成本降低,故答案為:節約成本(或處理成本低,合理即可)。【分析】(1)根據二氧化硫是酸雨形成的成因之一來回答;(2)根據工業流程圖所提供的信息來回答;(3)根據接觸面積越大,反應越充分以及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有水生成分析回答;(4)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以及復分解反應的定義來回答;(5)根據上述流程中所涉及的化學變化分析回答;(6)根據流程圖以及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價格分析回答。8.(2024·韶關模擬)中國首款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民用客機C919飛機的鈦合金用量達9.3%,工業上利用鈦鐵礦主要成分為FeTiO3)制取鈦并獲得副產品A的主要工藝流程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構成金屬鈦的微粒是 (填“分子”“原子”或“離子”)。(2)在加入硫酸前,需將鈦鐵礦粉碎,其目的是 。(3)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中焦炭的作用是 。(4)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需持續通入氬氣,氬氣的作用是 。(5)反應④中FeSO4高溫分解的產物除紅色固體A外,還有SO3和SO2,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6)反應①②③④中屬于分解反應的是 。(7)對該工藝流程提出處理尾氣的建議通入 (寫一條)。【答案】(1)原子(2)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加充分(3)做還原劑(4);防止金屬被氧氣氧化(5)(6)①和④(7)氫氧化鈉溶液等(合理即可)【知識點】空氣的組成;堿的化學性質;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氧化還原反應【解析】【解答】(1)金屬單質都由原子直接構成,因此構成金屬鈦的微粒是原子,故答案為:原子;(2)在加入硫酸前,需將鈦鐵礦粉碎,其目的是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加充分,故答案為: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加充分;(3)由化學方程式可知,碳奪取了二氧化鈦中的氧,發生了氧化反應,做還原劑,因此該反應中焦炭的作用是還原劑,故答案為:做還原劑;(4)反應③為四氯化鈦與鎂在高溫下反應生成氯化鎂和鈦,其化學方程式為:;氬氣化學性質穩定,可用作保護氣,該反應需持續通入氬氣,氬氣的作用是防止金屬被氧氣氧化,故答案為:、防止金屬被氧氣氧化;(5)反應④中FeSO4高溫分解的產物有SO3和SO2外,還有紅色固體A,根據元素守恒可知,該物質為氧化鐵,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答案為:;(6)反應①為鈦酸加熱分解為二氧化鈦和水,符合“一變多”的特點,屬于分解反應;反應②為二氧化鈦與氯氣、焦炭高溫下反應生成四氯化鈦、二氧化鈦,屬于氧化還原反應,不屬于分解反應;反應③為四氯化鈦與鎂在高溫下反應生成氯化鎂和鈦,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反應④為硫酸亞鐵高溫下分解為氧化鐵、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符合“一變多”的特點,屬于分解反應;因此反應①②③④中屬于分解反應的是①④,故答案為:①④;(7)該工藝流程的尾氣有硫酸亞鐵在高溫下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對環境有危害,均能與氫氧化鈉反應,可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故答案為:氫氧化鈉溶液(合理即可)。【分析】(1)根據金屬單質由原子直接構成來回答;(2)根據接觸面積越大,反應越充分來回答;(3)根據炭單質具有還原性可做還原劑來回答;(4)根據反應③的生成物和反應物以及反應條件來寫出化學方程式,然后根據氬氣屬于稀有氣體化學性質不活潑可用作保護氣來回答第二個空;(5)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以及A為紅色物質推斷出A為氧化鐵,進而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6)根據分解反應的特征進行分析;(7)根據尾氣有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以及二者均可與氫氧化鈉反應來回答。1 / 1廣東省韶關市多校聯考2024年中考化學模擬試題1.(2024·韶關模擬)上天、入地、下海,看深中通道!這是條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的超級跨海通道,由“兩座人工島+深中隧道+深中大橋+橫門西航道橋”組成。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海底隧道沉管的鋼筋混凝土屬于復合材料B.使用大量合金是因為其硬度大、熔點低C.大橋的斜拉索鋼絲表面鍍鋁的目的是防銹D.太陽能路燈將太陽能儲存到電池中的過程屬于化學變化2.(2024·韶關模擬)新能源汽車常用鋰電池供電,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鋰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一個鋰原子的質量為6.941B.,鋰原子核內中子數為3C.氧化鋰的化學式為D.鋰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3.(2024·韶關模擬)黑火藥由硝酸鉀、硫磺和木炭組成。爆炸時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KNO3+S+3CK2S+N2↑+3CO2↑。下列有關理解不正確的是A.KNO3屬于復合肥B.N2中“2”表示兩個氮原子C.“3CO2”表示3個二氧化碳分子D.KNO3中K、O元素的質量比為13:164.(2024·韶關模擬)60℃時,向100g水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鉀形成溶液,再降溫至20℃,析出固體質量的變化如圖①,結合圖②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20℃時,100g硝酸鉀飽和溶液中硝酸鉀的質量是31.6gB.降溫至t時刻時硝酸鉀溶液恰好達到飽和狀態C.60℃時,在100g水中加入硝酸鉀的質量為46.6gD.未降溫之前的溶液一定是60℃時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5.(2024·韶關模擬)I. CO2可用于滅火。請回答下列問題:(1)i.如圖儀器中,制備并收集CO2時選用的是 (填字母);儀器E的名稱為 。ii.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備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用如圖裝置進行CO2性質的實驗:i.CO2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ii.能證明CO2與水發生了反應的實驗證據是 。Ⅱ.《中國碳排放報告》中各產業碳排放情況如圖所示,科學家預測2050年主要控碳途徑對碳中和的貢獻率如下表,回答下列問題。途徑 碳替代 碳減排 碳封存 碳循環貢獻率(3)圖中顯示 產業碳排放最大。(4)由表可知,2050年控碳貢獻率最大的途徑是 。(5)寫一條你能做的有利于碳中和的做法: 。6.(2024·韶關模擬)I.常見氣體的制取(1)儀器a的名稱是 。(2)實驗室用A裝置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用C裝置收集氧氣,當觀察到 時,便可開始收集。(3)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時,應選擇的發生裝置是 (填字母),若用D裝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則氣體應從 (填“b”或“c”)端通入。II.實驗室模擬二氧化碳的捕捉(4)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上升,其中天然氣的主要成分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二氧化碳含量過高會導致溫室效應加劇,因此研究二氧化碳的捕捉意義重大。(5)小組同學設計如2圖所示的實驗,在陽光下模擬自然界中植物進行“碳捕捉”的過程。該過程利用了植物的 作用,當試管內液面如2圖所示時,試管內的氣體壓強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氣壓強。7.(2024·韶關模擬)采用“雙堿法”使煙氣(含SO2)脫硫,是我國目前環保領域經濟、實用、高效的一種方法,其工業流程如圖所示。(1)如果將SO2排放到空氣中容易造成 危害。(2)“雙堿法”中的“雙堿”指的是 和 (填化學式)。(3)吸收塔中用NaOH溶液來吸收SO2,類似CO2與堿的反應,產物中有Na2SO3,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NaOH溶液被噴成霧狀的目的是 。(4)沉淀室中發生的反應為Ca(OH)2+Na2SO3= ↓+2NaOH(把化學方程式補充完整),該反應屬于 (填基本反應類型)反應。(5)上述流程中,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元素有S和 (用元素符號表示)。(6)已知部分原料的價格如表所示。試劑 Ca(OH)2 NaOH價格/(元) 0.36 2.90處理相同量的SO2,與只用NaOH溶液直接吸收相比,使用“雙堿法”的優勢除了實現NaOH的循環利用,還有 。8.(2024·韶關模擬)中國首款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民用客機C919飛機的鈦合金用量達9.3%,工業上利用鈦鐵礦主要成分為FeTiO3)制取鈦并獲得副產品A的主要工藝流程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構成金屬鈦的微粒是 (填“分子”“原子”或“離子”)。(2)在加入硫酸前,需將鈦鐵礦粉碎,其目的是 。(3)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中焦炭的作用是 。(4)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需持續通入氬氣,氬氣的作用是 。(5)反應④中FeSO4高溫分解的產物除紅色固體A外,還有SO3和SO2,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6)反應①②③④中屬于分解反應的是 。(7)對該工藝流程提出處理尾氣的建議通入 (寫一條)。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合金與合金的性質;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對人和環境的影響;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解析】【解答】A、鋼筋混凝土中既含有金屬材料又含有無機非金屬材料,屬于復合材料,故A選項正確;B、與純金屬相比,合金的硬度大,熔點低,故B選項正確;C、鋁在空氣中可以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從而阻止內部的鋁進一步被氧化,所以鋁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因此在鋼絲的表面鍍鋁可以防銹,故C選項正確;D、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太陽能路燈將太陽能儲存到電池中的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不屬于化學變化,屬于物理變化,故D選項錯誤;故答案為:D.【分析】A、根據鋼筋混凝土中既含有金屬材料又含有無機非金屬材料進行分析;B、根據合金的優點進行分析;C、根據鋁在空氣中可以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進行分析;D、根據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定義進行分析。2.【答案】D【知識點】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解析】【解答】A、元素周期表一格最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因此鋰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6.941,故A選項錯誤;B、由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鋰原子的質子數為3,而不是中子數為3,對于原子來說,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所以3=x+1,x=2,故B選項錯誤;C、鋰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1,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1個電子形成帶有1個單位正電荷的鋰離子,故氧化鋰中鋰元素為+1價,氧元素為-2價,則化學式為Li2O,故C選項錯誤;D、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元素所在周期數,由圖可知,鋰原子的核外有兩個電子層,所以鋰元素位于第二周期,故D選項正確;故答案為:D.【分析】A、根據元素周期表一格最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進行分析;B、根據鋰原子的質子數為3以及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進行分析;C、根據鋰和氧在化合物中所體現的化合價以及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0進行分析;D、根據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元素所在周期數進行分析。3.【答案】B【知識點】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化學式的相關計算【解析】【解答】A、同時含有N、P、K中的兩種或三種元素的化肥屬于復合肥,KNO3同時含有鉀、氮元素,屬于復合肥,故A選項正確;B、N2中表示氮氣這種物質或是一個氮氣分子,還可以表示每個氮分子是由2個氮原子構成的,故B選項錯誤;C、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表示分子的個數,因此“3CO2”表示3個二氧化碳分子,故C選項正確;D、KNO3中K、O元素的質量比為39:(16x3)=13:16,故D選項正確;故答案為:B.【分析】A、根據復合肥的定義進行分析;B、根據化學式所能表示意義進行分析;C、根據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表示分子的個數進行分析;D、根據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比就等于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原子個數的比進行分析。4.【答案】A【知識點】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解析】【解答】A、由圖②可知,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因此此溫度下的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X100%,那么此溫度下100g硝酸鉀飽和溶液中硝酸鉀的質量=100gXX100%<31.6g,故A選項錯誤;B、t時刻之后有硝酸鉀固體析出,由此可知t處于臨界點,恰好是飽和溶液的狀態,故B選項正確;C、60℃時,向100g水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鉀形成溶液,再降溫至20℃,由圖①可以知道降溫過程中一共析出了15g硝酸鉀,由圖②可知,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所以最開始加入的硝酸鉀質量=31.6g+15g=46.6g,故C選項正確;D、由C選項可知未降溫前,60℃時,向100g水中加入了46.6g硝酸鉀,而6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110g,即此溫度下100g水中溶解110g硝酸鉀才能形成飽和溶液,因此未降溫之前的溶液一定是60℃時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故D選項正確;故答案為:A.【分析】A、根據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進行分析;B、根據t時刻之后有硝酸鉀固體析出進行分析;C、根據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以及降溫過程中一共析出了15g固體進行分析;D、根據6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110g進行分析。5.【答案】ACEF;錐形瓶;;;干燥的紫色石蕊紙條不變色,濕潤的紫色石蕊紙條變紅色;能源;碳替代;綠色出行(合理即可)【知識點】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解析】【解答】(1)i、實驗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屬于固液不加熱反應,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選用的儀器是:ACEF;由圖可知,儀器E的名稱是:錐形瓶,故答案為:ACEF、錐形瓶;ii、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二氧化碳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答案為:;(2)i、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答案為:;ii、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紙條變色,說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變色,二氧化碳能使濕潤的紫色石蕊紙條變紅,說明二氧化碳能與水發生反應,故答案為:干燥的紫色石蕊紙條不變色,濕潤的紫色石蕊紙條變紅色;(3)由圖可知,能源產業碳排放最大,故答案為:能源;(4)由表可知,2050年控碳貢獻率最大的途徑是:碳替代,故答案為:碳代替;(5)有利于碳中和的做法:綠色出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積極植樹造林,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等,故答案為:綠色出行(合理即可)。【分析】(1)根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以及實驗室常用儀器的名稱來回答;(2)根據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以及實驗現象來回答;(3)根據圓餅圖中數據分析回答;(4)根據圖表中數據分析回答;(5)根據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相關措施來回答。6.【答案】長頸漏斗;;導管口有連續均勻氣泡冒出;B;c;;光合;小于【知識點】實驗室常見的儀器及使用;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氧氣的收集方法;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解析】【解答】(1)由圖可知,儀器a是長頸漏斗,故答案為:長頸漏斗;(2)A裝置需要加熱且試管口沒有棉花,適用于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裝置為排水法收集氧氣,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要等有連續均勻的氣泡冒出時再收集,故答案為:、導管口有連續均勻氣泡冒出;(3)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反應物為固體和液體,反應條件為常溫,所以應該選擇固液常溫型發生裝置,即選擇裝置B,用D裝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因此應該從c口通入,故答案為:B、c;(4)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答案為:;(5)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所以該過程利用了植物的光合作用,2圖中試管內液面高于水槽中液面,所以試管內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壓,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水被壓入試管中,試管中液面上升,故答案為:光合、小于。【分析】(1)根據實驗室常用儀器的名稱來回答;(2)根據氯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以及排水法收集氧氣的注意事項進行分析;(3)根據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實驗裝置以及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分析回答;(4)根據甲烷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來回答;(5)根據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以及試管內液面比水槽中液面高分析回答。7.【答案】(1)酸雨(2)Ca(OH)2;NaOH(3);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4)CaSO3;復分解(5)O(6)節約成本(或處理成本低,合理即可)【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物質的名稱與俗名;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解答】(1)二氧化硫能與水反應生成酸性物質,故如果將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氣中容易造成酸雨,故答案為:酸雨;(2)氫氧化鈉、氫氧化鈣均是電離時產生的陰離子都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均屬于堿,故“雙堿法”中的“雙堿”指的是:NaOH和Ca(OH)2;故答案為:NaOH和Ca(OH)2;(3)吸收塔中用NaOH溶液來吸收SO2,類似CO2與堿的反應,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故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溶液被噴成霧狀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故答案為:、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4)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反應物中含Ca、O、H、Na、S的個數分別是1、5、2、2、1,生成物中含Ca、O、H、Na、S的個數分別是0、2、2、2、0,故生成物中還應含1個Ca、3個O、1個S,故應補充的化學式為:CaSO3;該反應符合“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故答案為:CaSO3、復分解;(5)該流程中涉及反應為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硫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水,氫氧化鈉中鈉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2價,氫元素顯+1價,二氧化硫中硫元素顯+4價,氧元素顯-2價,亞硫酸鈉中鈉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2價,硫元素顯+4價,水中氫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2價,不涉及化合價的改變,氫氧化鈣和亞硫酸鈉反應生成亞硫酸鈣和氫氧化鈉,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不涉及化合價的改變,亞硫酸鈣和氧氣反應生成硫酸鈣,亞硫酸鈣中鈣元素顯+2價,氧元素顯-2價,硫元素顯+4價,氧氣中氧元素化合價為0,硫酸鈣中鈣元素顯+2價,氧元素顯-2價,硫元素顯+6價,故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元素有S和O,故答案為:O;(6)兩種工藝中,處理相同量的SO2,雙堿法所需的原料成本低,原因是氫氧化鈣價格較低,氫氧化鈣通過反應轉化生成氫氧化鈉,減少了NaOH的用量,所以成本降低,故答案為:節約成本(或處理成本低,合理即可)。【分析】(1)根據二氧化硫是酸雨形成的成因之一來回答;(2)根據工業流程圖所提供的信息來回答;(3)根據接觸面積越大,反應越充分以及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有水生成分析回答;(4)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以及復分解反應的定義來回答;(5)根據上述流程中所涉及的化學變化分析回答;(6)根據流程圖以及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價格分析回答。8.【答案】(1)原子(2)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加充分(3)做還原劑(4);防止金屬被氧氣氧化(5)(6)①和④(7)氫氧化鈉溶液等(合理即可)【知識點】空氣的組成;堿的化學性質;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氧化還原反應【解析】【解答】(1)金屬單質都由原子直接構成,因此構成金屬鈦的微粒是原子,故答案為:原子;(2)在加入硫酸前,需將鈦鐵礦粉碎,其目的是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加充分,故答案為: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加充分;(3)由化學方程式可知,碳奪取了二氧化鈦中的氧,發生了氧化反應,做還原劑,因此該反應中焦炭的作用是還原劑,故答案為:做還原劑;(4)反應③為四氯化鈦與鎂在高溫下反應生成氯化鎂和鈦,其化學方程式為:;氬氣化學性質穩定,可用作保護氣,該反應需持續通入氬氣,氬氣的作用是防止金屬被氧氣氧化,故答案為:、防止金屬被氧氣氧化;(5)反應④中FeSO4高溫分解的產物有SO3和SO2外,還有紅色固體A,根據元素守恒可知,該物質為氧化鐵,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答案為:;(6)反應①為鈦酸加熱分解為二氧化鈦和水,符合“一變多”的特點,屬于分解反應;反應②為二氧化鈦與氯氣、焦炭高溫下反應生成四氯化鈦、二氧化鈦,屬于氧化還原反應,不屬于分解反應;反應③為四氯化鈦與鎂在高溫下反應生成氯化鎂和鈦,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反應④為硫酸亞鐵高溫下分解為氧化鐵、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符合“一變多”的特點,屬于分解反應;因此反應①②③④中屬于分解反應的是①④,故答案為:①④;(7)該工藝流程的尾氣有硫酸亞鐵在高溫下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對環境有危害,均能與氫氧化鈉反應,可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故答案為:氫氧化鈉溶液(合理即可)。【分析】(1)根據金屬單質由原子直接構成來回答;(2)根據接觸面積越大,反應越充分來回答;(3)根據炭單質具有還原性可做還原劑來回答;(4)根據反應③的生成物和反應物以及反應條件來寫出化學方程式,然后根據氬氣屬于稀有氣體化學性質不活潑可用作保護氣來回答第二個空;(5)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以及A為紅色物質推斷出A為氧化鐵,進而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6)根據分解反應的特征進行分析;(7)根據尾氣有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以及二者均可與氫氧化鈉反應來回答。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廣東省韶關市多校聯考2024年中考化學模擬試題(學生版).docx 廣東省韶關市多校聯考2024年中考化學模擬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