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稚子弄冰》教學設計教材分析《稚子弄冰》是南宋詩人楊萬里所作。全詩四句,從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為讀者描繪了一幅稚氣滿紙而又詩意盎然的“脫冰作戲”的場景。詩人發自內心地尊重兒童的天真,把孩子們玩冰的情趣描繪得如此真切,使人讀來如臨其境,如聞其聲。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理解詩句含義,掌握“銀鉦、玉磬”等關鍵詞匯。2.通過小組合作、想象畫面等方法,深入理解古詩內容,提升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3.感受詩歌中的童趣,體會詩人對兒童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教學重點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感受童趣。教學難點通過想象畫面,深入理解詩歌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教學方法1.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問題引導法、朗讀感悟法2.學法指導: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朗讀感悟法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1.古詩接龍,激發興趣。2.發現共同特點——詩人都是楊萬里。引出詩題,理解。(設計意圖:旨在通過古詩接龍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發現詩歌的共同特點,并為后續的學習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識和情感基礎。)二、新授(一)讀準古詩。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注意節奏。2.指名讀,男女讀,師生讀。3.正音“銀鉦、玉磬”后鼻音,“當”四聲。出示圖片,猜測事物。4.古今異義詞“玻璃”。5.齊讀。稚子弄冰[宋]楊萬里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設計意圖:旨在通過多種朗讀形式和針對性的詞匯教學,確保學生能夠準確流暢地朗讀古詩,為后續深入理解古詩內容打下堅實的基礎。)(二)理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心情。1.自學提示:(1)運用學過的方法,理解詩意,同桌交流。a.結合注釋b.聯系生活實際c.借助插圖d.拆字組詞......(2)圈出詩中描寫的事物,思考它們和冰之間的關系。a.抓住動詞,厘清稚子弄冰的過程。b.借助詩中事物和動詞,簡單講古詩意思。2.學習一二句。搭建支架,想象畫面,感悟心情變化。(1)【想象取冰】創設情境,抓住“脫”字,想象如果你就是稚子,你會怎么取冰?感悟心情。預設:借助工具;拿火烤;將盆倒過來......(2)【想象穿冰】抓住“穿”字,想象稚子該怎樣穿冰呢?感悟心情。預設:拿刀子戳小孔,小心翼翼地穿......(3)指名讀,男生讀。3.學習三四句。搭建支架,想象畫面,感悟心情變化。(1)【想象敲冰】播放“敲冰”音頻。聽著這樣的聲音從樹林中傳來,你看到了什么?又聽到什么呢?預設:稚子在前面敲冰,后面有三五個人羨慕地看著;稚子得意洋洋,一邊敲一邊向別人炫耀......(2)【想象冰碎】播放“冰碎”音頻。在這歡聲笑語中,突然傳來了這樣的聲音。此時,你的眼前又浮現出什么畫面?心情如何?預設:懊惱、傷心、失望......(3)指名讀,女生讀。4.齊讀古詩,體會稚子心情變化。(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古詩詩意,激發他們的想象力,讓他們能夠在腦海中構建出生動的畫面,并深刻體會詩中稚子的心情變化。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想象畫面、多樣朗讀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想象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同時加深對古詩的理解和感悟。)三、 配樂寫故事,感受童趣,總結方法。(1)播放輕音樂,生寫故事。改寫故事:試著將《稚子弄冰》變為一個有趣的故事,可以加上人物的動作和語言使故事變得更生動。(2)生分享。(3)感受稚子形象。預設:天真可愛、聰明伶俐......(4)看到這一幕的楊萬里,會有何感受呢?預設:喜愛之情(5)配樂朗讀,體會作者情感,總結學習方法。(抓動詞,想畫面,悟詩情)(設計意圖:通過將古詩改寫為有趣的故事,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古詩中的童趣,加深對稚子形象的理解和對詩人情感的體會。同時,通過配樂朗讀和總結學習方法,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四、以文帶文,自學《舟過安仁》。1.出示自學提示:(1)運用本節課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舟過安仁》,理解詩意。舟過安仁[宋]楊萬里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2)說說,你看到了怎樣的小童?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2.補充楊萬里其他兒童詩。(設計意圖:通過遷移學習策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理解《舟過安仁》,同時拓展閱讀楊萬里的其他兒童詩,以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和文學素養,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文本解讀能力。)作業設計1.搜集兒童詩。2.嘗試用本節課方法,自學《桑茶坑道中》。板書設計稚子弄冰 楊萬里取冰 穿冰 敲冰 冰碎(興奮)(小心)(得意)(懊惱)喜愛之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