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中考化學適應性練習試卷(三)(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中考化學適應性練習試卷(三)(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簡介

2025年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中考化學適應性練習試卷(三)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Na 23
一、單項選擇題(共 10 小題,每小題 1.5 分,共 15 分。)
1.世界環境日(6月5日),今年我國的主題為“美麗中國我先行”,
深圳發布了《2025年“深圳藍”可持續行動計劃暨環境空氣質量達標攻堅方案》。
以下做法中對保護環境不利的是 ( )
A.酸性廢水直接排放 B.開發海上風電項目
C.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 D.廚余垃圾定時定點投放
2.物質的化學式書寫正確的是(   )
A.四氧化三鐵:Fe3O4 B.碳酸:HCO3 C.氧化鎂:OMg D.氯化銅:CuC1
3.在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如圖所示,下列從圖中獲得的信息不正確的是( )
A.在硫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中a=2和b=8
B.硫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獲得2個電子生成S2-
C.硫原子里,質子數=中子數=電子數=16
D.一個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32.00克
地殼中含有豐富的氧、硅、鋁、鐵。結合右圖分析,關于這四種元素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氧原子的核電荷數為8
B.硅元素屬于金屬元素
C.鋁元素和氧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A13O2
D.鐵的相對原子質量為55.85g
5.花椒中含有花椒酰胺(C16H25NO),下列有關花椒酰胺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一個花椒酰胺分子含有1個NO B.屬于氧化物
C.碳、氫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6:25:1 D.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6.勞動光榮,成長無限。中學生應主動承擔家庭勞動,
下列勞動項目與所涉及的化學知識不相符的是( )
選項 勞動項目 化學知識
A 活性炭包放入運動鞋中除臭 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B 用廢機油給自行車鏈條涂油 隔絕氧氣和水,防止生銹
C 使用煤爐時,用扇子往爐中扇風 空氣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氣
D 將天然氣報警器安裝在爐具墻壁上方 天然氣易燃且密度大于空氣
A.A B.B C.C D.D
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都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C.t1℃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D.t2℃時,甲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50%
下列實驗滿足原理正確且操作合理的是( )
A.圖 1:實驗室模擬煉鐵 B.圖 2:探究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
C.圖 3:探究鐵生銹需要水 D.圖 4:取樣研磨,聞氣味檢驗銨態氮肥
9.某同學利用圖1裝置制取CO2并驗證其性質。實驗過程中利用pH傳感器測得相應容器內溶液pH隨時間變化如圖2(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開始前燒杯中的液體有可能是氫氧化鈣溶液
B.曲線甲表示的是燒杯中溶液的pH隨時間變化過程
C.t1時,測得燒杯中溶液的pH<7,說明CO2具有酸性
D.實驗結束后向試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由無色變紅色
如下表中數據為氯化鈉和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
如圖所示是用其中一種物質所做的實驗。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溫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KNO3 20.9 31.6 45.8 63.9
NaCl 35.8 36.0 36.3 36.6
A.實驗中加入的物質R是氯化鈉 B.④中t的取值范圍在30~40之間
C.③中的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 D.④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可能比②中的大
二、非選擇題(共 4 小題,共 30 分)
11.“白石”即石灰石,我國西晉時期張華所著的《博物志》中有“燒白石作白灰既訖……”的記載,
在此過程中同時生成CO2.隨著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人類消耗的化石能源急劇增加,
排入大氣中的CO2越來越多。當大氣中CO2等氣體的含量不斷上升,
會增強大氣對太陽光中紅外線輻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熱量向外散發,
從而導致溫室效應增強,全球氣候變暖。
科學家一直致力于CO2分離回收、循環利用和再生轉化成資源。
化學吸收法是刺用吸收劑與CO2發生化學反應來吸收分離CO2的方法,
常見的吸收劑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鉀溶液以及各類胺溶液等。
CO2和H2在催化劑的作用下會反應生成甲醇和水,實現再生轉化。
我國科學家在催化劑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合成出了一種光催化劑ZnGa2O4,CO2在光照及光催化劑共同作用下,
可與水反應生成甲烷和甲醇,甲烷、甲醇都是優良的燃料。
請回答:
《博物志》中所記載的“白灰”主要成分是 ,
寫出“燒白石作白灰既訖……”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該反應屬于 (填基本反應類型)反應。
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除了二氧化碳,還有 (寫一種即可)。
當大氣中CO2等氣體的含量不斷上升對環境的影響有______ ___。
A.增強大氣對太陽光中紅外線輻射的吸收 B.阻止地球表面熱量向外散發
C.導致溫室效應增強 D.導致全球氣溫降低
(4 ) ZnGa2O4中Ga元素的化合價為 。
(5) 下列不屬于對CO2進行分離回收、循環利用和再生轉化的是_________。
A.利用吸收劑與CO2發生化學反應 B.CO2和H2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
C.CO2在光照及光催化劑共同作用下與水反應 D.促進節能產品和技術的進一步開發和普及
(6) 用碳酸鉀溶液吸收CO2時,產物是KHCO3(生成物只有這一種),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12.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實驗中,某興趣小組不小心將點燃的酒精燈移至試管中部,
發現“試管內有火星,并出現大量黑煙”這一異常現象。為此,該小組開展了以下探究。
【問題】黑煙是什么?
【資料】I.高錳酸鉀能溶于水,溶液顯紫色;二氧化錳、炭粉難溶于水。
II.棉花的著火點為210℃,高錳酸鉀分解溫度為220℃以上。
【分析】
(1)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
黑煙可能是反應物或生成物;也可能是棉花不充分燃燒產生的炭黑。
【猜想】猜想一:高錳酸鉀;猜想二:二氧化錳;猜想三:炭粉
【實驗】
(2)收集三份黑煙,分別進行以下實驗。
實驗 操作 現象 結論
甲 取少量黑色固體于點滴板中,加適量水。 猜想一錯誤
乙 無氣泡產生 猜想二錯誤
丙 另取少量黑色固體于燃燒匙中點燃(如圖), 熄滅后往集氣瓶中倒入適量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 變渾濁 猜想三正確
【結論】
(3)黑煙是炭粉。丙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化學方程式為 。
【分析】除了操作不當,黑煙還可能與試管中棉花的位置、棉花的著火點有關。
【拓展】
(4)測量加熱高錳酸鉀時試管各個部位的溫度(如下表)。你認為加熱高錳酸鉀時,棉花應放在 。
位置 試管底部 試管中部 試管口
溫度范圍 300~400℃ 150~250℃ 60~100℃
根據下表信息,你認為在中學分組實驗中可選用 (填材料名稱)替代棉花,
你的理由是 。
材料 優點 缺點
玻璃棉 成本適中,耐高溫 纖維易散開,需纏繞成團塞入試管
石英棉 性質穩定,耐高溫 價格昂貴,操作需專業工具,易產生粉塵
塑料纖維 材料易得,成本低 易燃,釋放有毒氣體
金屬(Ti)硬度大、熔點高、耐腐蝕,被譽為“未來的金屬”.
鈦酸亞鐵(FeTiO3)過一系列反應制備鈦和甲醇(CH3OH)主要生成過程如下:
(1)鈦酸亞鐵(FeTiO3)中鈦元素為 價.
(2)①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FeTiO3+6C+7Cl22X+2TiCl4+6CO,則X為 .
(3)③冶煉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該反應在氬氣(Ar)中進行的理由是 .
(4)②中為使原料全部轉化為甲醇,理論上CO和H2投料的質量比為 .
(5)綠色化學提倡物料循環,以上流程中可用于循環的物質除Cl2、Mg外,還有 .
2025年2月第九屆亞冬會在哈爾濱舉行,漫天飛雪中亞冬會火炬熊熊燃燒,象征光明、團結和溫暖。
(一)初識“燃燒”
(1) 為探究燃燒的條件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滴加過氧化氫溶液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
由此可說明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 。(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紅磷的著火點為240℃)
(二)了解“燃燒”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用火歷史,火的利用促進燃料的發展,家用燃料變遷圖如下:
天然氣是目前城鎮居民家庭主要用到的燃料,寫出天然氣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
(3) 氫氣被譽為未來的理想燃料,寫出氫能的優點 (寫出一條即可)。
(三)調控“燃燒”
(4) 2025年2月11日,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八號改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衛星互聯網低軌02組衛星。
該火箭采用液氧液氫推進劑,發動機(運行簡示圖如圖)可通過調控閥門調整動力。
火箭升空時,為增大動力,應對閥門進行的操作是 。
(四)解決“燃燒”帶來的問題
化石能源燃燒時產生的一些物質會對空氣和氣候造成一定影響,如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增多,
會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為解決這一問題,中國提出2060年“碳中和”目標。
“碳捕集”:采用化學吸收法,利用堿性吸收劑捕集并安全存儲二氧化碳,
寫出用氫氧化鈉溶液“捕集”二 氧化碳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碳利用”:清華大學研究人員成功研制出一種納米纖維催化劑,
可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液態燃料甲醇,其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
參加反應的甲和乙的分子個數比為 。
根據上述反應原理,若要制取的甲醇,計算理論上能吸收二氧化碳的質量。2025年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中考化學適應性練習試卷(三)解答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Na 23
一、單項選擇題(共 10 小題,每小題 1.5 分,共 15 分。)
1.世界環境日(6月5日),今年我國的主題為“美麗中國我先行”,
深圳發布了《2025年“深圳藍”可持續行動計劃暨環境空氣質量達標攻堅方案》。
以下做法中對保護環境不利的是 ( )
A.酸性廢水直接排放 B.開發海上風電項目
C.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 D.廚余垃圾定時定點投放
【答案】A
【詳解】A、酸性廢水直接排放,會污染水源,應處理達標后排放,符合題意;
B、開發海上風電項目,可以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保護環境,不符合題意;
C、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可以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保護環境,不符合題意;
D、“廚余垃圾定時定點投放”。垃圾分類處理有助于資源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污染,保護環境,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物質的化學式書寫正確的是(   )
A.四氧化三鐵:Fe3O4 B.碳酸:HCO3 C.氧化鎂:OMg D.氯化銅:CuC1
【答案】A
【詳解】A、四氧化三鐵的化學式為Fe3O4,故選項化學式書寫正確;
B、碳酸中氫元素顯+1價,碳酸根顯-2價,其化學式為:H2CO3,故選項化學式書寫錯誤;
C、氧化鎂中鎂元素顯+2價,氧元素顯-2價,其化學式為:MgO,故選項化學式書寫錯誤;
D、氯化銅中銅元素顯+2價,氯元素顯-1價,其化學式為:CuCl2,故選項化學式書寫錯誤。
故選A。
3.在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如圖所示,下列從圖中獲得的信息不正確的是( )
A.在硫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中a=2和b=8
B.硫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獲得2個電子生成S2-
C.硫原子里,質子數=中子數=電子數=16
D.一個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32.00克
【答案】D
【詳解】A、核外電子分層排布,先排滿內層再排外層。第一層最多排2個電子,第二層最多排8個電子,最外層最多排8個電子。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所以在硫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中a=2和b=8。正確;
B、硫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6,大于4,容易得到2個電子形成滿電子結構,帶2個單位的負電荷,形成硫離子,符號為S2-,正確;
C、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硫是16號元素,所以硫原子里,質子數=核外電子數=16,中子數=32-16=16。正確;
D、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不是“g”,錯誤。
故選D。
地殼中含有豐富的氧、硅、鋁、鐵。結合右圖分析,關于這四種元素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氧原子的核電荷數為8
B.硅元素屬于金屬元素
C.鋁元素和氧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A13O2
D.鐵的相對原子質量為55.85g
【答案】A
【詳解】根據圖示可知:氧的核電荷數為8,A項正確。B硅為非金屬元素,此項不正確。C鋁與氧元素的化合的化學式為:Al2O3,此項不正確。D鐵的相對原子質量為55.85,不應加單位g。此項不正確。所以應選A項。
5.花椒中含有花椒酰胺(C16H25NO),下列有關花椒酰胺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一個花椒酰胺分子含有1個NO B.屬于氧化物
C.碳、氫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6:25:1 D.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答案】D
【詳解】A、花椒酰胺是由花椒酰胺分子構成的,不含有一氧化氮分子,故選項說法錯誤;
B、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花椒堿的化學式可知,花椒堿除了含有氧元素之外,還含有碳、氫、氮三種元素,所以花椒堿不屬于氧化物,故選項說法錯誤;
C、由花椒堿的化學式可知,花椒堿中碳、氫、氮、氧四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17):(1×23):14:16=204:23:14:16,故選項說法錯誤;
D、根據花椒堿中碳、氫、氮、氧四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17):(1×23):14:16=204:23:14:16可知,花椒堿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6.勞動光榮,成長無限。中學生應主動承擔家庭勞動,
下列勞動項目與所涉及的化學知識不相符的是( )
選項 勞動項目 化學知識
A 活性炭包放入運動鞋中除臭 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B 用廢機油給自行車鏈條涂油 隔絕氧氣和水,防止生銹
C 使用煤爐時,用扇子往爐中扇風 空氣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氣
D 將天然氣報警器安裝在爐具墻壁上方 天然氣易燃且密度大于空氣
A.A B.B C.C D.D
【答案】D
【詳解】A、活性炭表面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有良好吸附性,可以吸附顏色、氣味等,活性炭包放入運動鞋中除臭,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勞動項目與所涉及的化學知識相符;
B、防止鐵銹蝕的原理:隔絕空氣隔絕水,用廢機油給自行車鏈條涂油,隔絕氧氣和水,防止生銹,勞動項目與所涉及的化學知識相符;
C、相同條件下,通入足量氧氣,燃燒燃燒越充分,使用煤爐時,用扇子往爐中扇風,空氣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氣,勞動項目與所涉及的化學知識相符;
D、將天然氣報警器安裝在爐具墻壁上方,天然氣易燃且密度小于空氣,勞動項目與所涉及的化學知識不相符;
答案:D。
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都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C.t1℃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D.t2℃時,甲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50%
【答案】B
【詳解】A、在同一溫度下才能比較不同物質的溶解度的大小,錯誤;
B、據圖可以看出,兩種物質的溶解度都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正確;
C、t1℃時,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相等,錯誤;
D、t2℃時,甲的溶解度為50g,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錯誤;
故選:B。
下列實驗滿足原理正確且操作合理的是( )
A.圖 1:實驗室模擬煉鐵 B.圖 2:探究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
C.圖 3:探究鐵生銹需要水 D.圖 4:取樣研磨,聞氣味檢驗銨態氮肥
【答案】D
【詳解】A、沒有進行尾氣處理,一氧化碳有毒,沒有參加反應的一氧化碳擴散到空氣中污染環境,不符合題意;
B、白磷、紅磷都接觸了氧氣,但是都沒有達到著火點,白磷、紅磷都不能燃燒,不符合題意;
C、實驗中左邊試管中的鐵釘和水接觸,不能生銹,說明只有水不能使鐵生銹,右邊試管中的鐵釘和水、空氣接觸,能夠生銹,對比兩個實驗,不能證明鐵生銹與水有關,不符合題意;
D、實驗中產生刺激性氣味,說明氫氧化鈣和銨鹽反應生成了氨氣,能夠檢驗銨態氮肥,符合題意。故選D。
9.某同學利用圖1裝置制取CO2并驗證其性質。實驗過程中利用pH傳感器測得相應容器內溶液pH隨時間變化如圖2(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開始前燒杯中的液體有可能是氫氧化鈣溶液
B.曲線甲表示的是燒杯中溶液的pH隨時間變化過程
C.t1時,測得燒杯中溶液的pH<7,說明CO2具有酸性
D.實驗結束后向試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由無色變紅色
【答案】B
【分析】稀鹽酸和石灰石反應生成氯化鈣、二氧化碳和水。
【詳解】A、由圖2可知,實驗開始前,燒杯中的液體的pH=7,溶液顯中性,而氫氧化鈣溶液顯堿性,pH大于7,故說法錯誤;
B、試管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和燒杯中的水反應生成碳酸,隨著二氧化碳不斷和水反應,酸性逐漸增強,pH會減小,反應結束后,pH不再改變,所以曲線甲表示的是燒杯中溶液的pH隨時間變化過程,故說法正確;
C、t1時,測得燒杯中溶液的pH<7,是因為二氧化碳和燒杯中的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顯酸性,故說法錯誤;
D、實驗結束后,試管中的溶質最多有兩種(氯化鈣、氯化氫),向試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仍是無色,故說法錯誤。
故選B。
如下表中數據為氯化鈉和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
如圖所示是用其中一種物質所做的實驗。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溫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KNO3 20.9 31.6 45.8 63.9
NaCl 35.8 36.0 36.3 36.6
A.實驗中加入的物質R是氯化鈉 B.④中t的取值范圍在30~40之間
C.③中的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 D.④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可能比②中的大
【答案】D
【詳解】由表中的數據可知,在4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63.9g,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6.6g,在50g的水中能溶解31.95g硝酸鉀,能溶解18.3g的氯化鈉,由實驗的現象可知,在③中沒有晶體析出,說明了加入的R是硝酸鉀不是氯化鈉。A、由上述分析可知,實驗中加入的物質R是硝酸鉀,故A錯誤;B、由上述實驗現象可知,在④中有晶體析出,在3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45.8g,在50g的水中能溶解22.9g硝酸鉀,不會有晶體析出,④中t的取值范圍不會在30~40之間,故B錯誤; C、由上述分析可知,③中的溶液一定不是飽和溶液,故C錯誤; D、由于t不能確定,④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可能比②中的大,故D正確。 故選D。
二、非選擇題(共 4 小題,共 30 分)
11.“白石”即石灰石,我國西晉時期張華所著的《博物志》中有“燒白石作白灰既訖……”的記載,
在此過程中同時生成CO2.隨著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人類消耗的化石能源急劇增加,
排入大氣中的CO2越來越多。當大氣中CO2等氣體的含量不斷上升,
會增強大氣對太陽光中紅外線輻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熱量向外散發,
從而導致溫室效應增強,全球氣候變暖。
科學家一直致力于CO2分離回收、循環利用和再生轉化成資源。
化學吸收法是刺用吸收劑與CO2發生化學反應來吸收分離CO2的方法,
常見的吸收劑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鉀溶液以及各類胺溶液等。
CO2和H2在催化劑的作用下會反應生成甲醇和水,實現再生轉化。
我國科學家在催化劑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合成出了一種光催化劑ZnGa2O4,CO2在光照及光催化劑共同作用下,
可與水反應生成甲烷和甲醇,甲烷、甲醇都是優良的燃料。
請回答:
《博物志》中所記載的“白灰”主要成分是 ,
寫出“燒白石作白灰既訖……”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該反應屬于 (填基本反應類型)反應。
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除了二氧化碳,還有 (寫一種即可)。
當大氣中CO2等氣體的含量不斷上升對環境的影響有______ ___。
A.增強大氣對太陽光中紅外線輻射的吸收 B.阻止地球表面熱量向外散發
C.導致溫室效應增強 D.導致全球氣溫降低
(4 ) ZnGa2O4中Ga元素的化合價為 。
(5) 下列不屬于對CO2進行分離回收、循環利用和再生轉化的是_________。
A.利用吸收劑與CO2發生化學反應 B.CO2和H2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
C.CO2在光照及光催化劑共同作用下與水反應 D.促進節能產品和技術的進一步開發和普及
(6) 用碳酸鉀溶液吸收CO2時,產物是KHCO3(生成物只有這一種),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答案】(1) CaO 分解
(2)甲烷或臭氧等
(3)ABC
(4)+3
(5)D
(6)
【詳解】(1)燒白石作白灰既訖,“白石”即石灰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鈣高溫煅燒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故“白灰”的主要成分為氧化鈣,化學式為:CaO;化學反應方程式為:;該反應符合“一變多”,屬于分解反應;
(2)具有溫室效應的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此外,還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
(3)根據題中信息:當大氣中CO2等氣體的含量不斷上升,會增強大氣對太陽光中紅外線輻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熱量向外散發,從而導致溫室效應增強,全球氣候變暖,故選ABC;
(4)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ZnGa2O4中鋅元素的化合價為+2,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設Ga元素的化合價為x,則,x=+3;
(5)A、化學吸收法是利用吸收劑與CO2發生化學反應來吸收分離CO2的方法,故A正確;
B、CO2和H2在催化劑的作用下會反應生成甲醇和水,實現再生轉化,故B正確;
C、我國科學家在催化劑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合成出了一種光催化劑ZnGa2O4,CO2在光照及光催化劑共同作用下,可與水反應生成甲烷和甲醇,故C正確;
D、促進節能產品和技術的進一步開發和普及,與對二氧化碳進行分離回收、循環利用和再生轉化均無關,故D錯誤;
故選D;
(6)碳酸鉀、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氫鉀,化學方程式為:。
12.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實驗中,某興趣小組不小心將點燃的酒精燈移至試管中部,
發現“試管內有火星,并出現大量黑煙”這一異常現象。為此,該小組開展了以下探究。
【問題】黑煙是什么?
【資料】I.高錳酸鉀能溶于水,溶液顯紫色;二氧化錳、炭粉難溶于水。
II.棉花的著火點為210℃,高錳酸鉀分解溫度為220℃以上。
【分析】
(1)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
黑煙可能是反應物或生成物;也可能是棉花不充分燃燒產生的炭黑。
【猜想】猜想一:高錳酸鉀;猜想二:二氧化錳;猜想三:炭粉
【實驗】
(2)收集三份黑煙,分別進行以下實驗。
實驗 操作 現象 結論
甲 取少量黑色固體于點滴板中,加適量水。 猜想一錯誤
乙 無氣泡產生 猜想二錯誤
丙 另取少量黑色固體于燃燒匙中點燃(如圖), 熄滅后往集氣瓶中倒入適量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 變渾濁 猜想三正確
【結論】
(3)黑煙是炭粉。丙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化學方程式為 。
【分析】除了操作不當,黑煙還可能與試管中棉花的位置、棉花的著火點有關。
【拓展】
(4)測量加熱高錳酸鉀時試管各個部位的溫度(如下表)。你認為加熱高錳酸鉀時,棉花應放在 。
位置 試管底部 試管中部 試管口
溫度范圍 300~400℃ 150~250℃ 60~100℃
根據下表信息,你認為在中學分組實驗中可選用 (填材料名稱)替代棉花,
你的理由是 。
材料 優點 缺點
玻璃棉 成本適中,耐高溫 纖維易散開,需纏繞成團塞入試管
石英棉 性質穩定,耐高溫 價格昂貴,操作需專業工具,易產生粉塵
塑料纖維 材料易得,成本低 易燃,釋放有毒氣體
【答案】(1)
(2) 固體不溶解 取少量黑色固體于點滴板中,加入適量過氧化氫溶液
(3)
(4)試管口
(5) 玻璃棉 玻璃棉耐高溫,成本適中
【詳解】(1)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填:;
(2)實驗甲:猜想一錯誤,則不含有高錳酸鉀,高錳酸鉀能溶于水形成紫紅色溶液。則取少量黑色固體于點滴板中,加適量水,固體不溶解,則猜想一錯誤,故填:固體不溶解;
實驗乙:二氧化錳可以加快過氧化氫的分解。則取少量黑色固體于點滴板中,加入適量過氧化氫溶液,無氣泡產生,說明猜想二錯誤,故填:取少量黑色固體于點滴板中,加入適量過氧化氫溶液;
(3)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填:;
(4)由表中溫度數據可知,試管口溫度(60~100℃)遠低于棉花著火點(210℃),故加熱高錳酸鉀時,棉花應放在“試管口”處,避免被高溫引,故填:試管口;
(5)從材料優缺點看,中學分組實驗中宜選用“玻璃棉”替代棉花,理由是玻璃棉耐高溫,且成本適中,故填:玻璃棉;玻璃棉耐高溫,成本適中。
金屬(Ti)硬度大、熔點高、耐腐蝕,被譽為“未來的金屬”.
鈦酸亞鐵(FeTiO3)過一系列反應制備鈦和甲醇(CH3OH)主要生成過程如下:
(1)鈦酸亞鐵(FeTiO3)中鈦元素為 價.
(2)①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FeTiO3+6C+7Cl22X+2TiCl4+6CO,則X為 .
(3)③冶煉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該反應在氬氣(Ar)中進行的理由是 .
(4)②中為使原料全部轉化為甲醇,理論上CO和H2投料的質量比為 .
(5)綠色化學提倡物料循環,以上流程中可用于循環的物質除Cl2、Mg外,還有 .
【答案】 +4 FeCl3; TiCl4+2MgTi+2MgCl2 防止Mg、Ti被氧化; 7:1 MgCl2.
【詳解】(1)鈦酸亞鐵中鐵元素顯+2價,氧元素顯﹣2價,設鈦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2)+x+(﹣2)×3=0,則x=+4價.
(2)由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均不變,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FeTiO3+6C+7Cl2═2X+2TiCl4+6CO,反應前鐵、鈦、氧、碳、氯原子個數分別為2、2、6、6、14,反應后的生成物中鐵、鈦、氧、碳、氯原子個數分別為0、2、6、6、8,根據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不變,則,2X分子中含有2個鐵原子和6個鐵原子,則每個X分子由1個鐵原子和3個氯原子構成,則物質X的化學式為FeCl3.
(3)③中反應,即鎂與TiCl4在800℃,在氬氣的環境中反應生成氯化鎂和鈦,反應的化學方程式TiCl4+2MgTi+2MgCl2,鎂、鈦在高溫條件下易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氬氣的化學性質很不活潑,該反應在氬氣(Ar)中進行的理由是防止Mg、Ti被氧化.
(4)②中反應,即一氧化碳與氫氣反應生成甲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H2═CH3OH.為使原料全部轉化為甲醇,理論上CO和H2投料的質量比為28:(2×2)=7:1.
(5)既是反應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質,可以循環使用,以上流程中可用于循環的物質除Cl2、Mg外,還有MgCl2.
2025年2月第九屆亞冬會在哈爾濱舉行,漫天飛雪中亞冬會火炬熊熊燃燒,象征光明、團結和溫暖。
(一)初識“燃燒”
(1) 為探究燃燒的條件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滴加過氧化氫溶液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
由此可說明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 。(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紅磷的著火點為240℃)
(二)了解“燃燒”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用火歷史,火的利用促進燃料的發展,家用燃料變遷圖如下:
天然氣是目前城鎮居民家庭主要用到的燃料,寫出天然氣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
(3) 氫氣被譽為未來的理想燃料,寫出氫能的優點 (寫出一條即可)。
(三)調控“燃燒”
(4) 2025年2月11日,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八號改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衛星互聯網低軌02組衛星。
該火箭采用液氧液氫推進劑,發動機(運行簡示圖如圖)可通過調控閥門調整動力。
火箭升空時,為增大動力, 應對閥門進行的操作是 。
(四)解決“燃燒”帶來的問題
化石能源燃燒時產生的一些物質會對空氣和氣候造成一定影響,如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增多,
會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為解決這一問題,中國提出2060年“碳中和”目標。
“碳捕集”:采用化學吸收法,利用堿性吸收劑捕集并安全存儲二氧化碳,
寫出用氫氧化鈉溶液“捕集”二 氧化碳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碳利用”:清華大學研究人員成功研制出一種納米纖維催化劑,
可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液態燃料甲醇,其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
參加反應的甲和乙的分子個數比為 。
根據上述反應原理,若要制取的甲醇,計算理論上能吸收二氧化碳的質量。
【答案】(1) 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2)
(3)產物是水,無污染/燃燒熱值高等
(4)增大閥門開度,提高液氫和液氧的供應量
(5)
(6)1:3
(7)
解:設能吸收二氧化碳的質量為x。
答:能吸收二氧化碳的質量為。
【詳解】(1)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白磷和紅磷均為可燃物,均與氧氣接觸,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是因為溫度達到了白磷的著火點,沒有達到紅磷的著火點,說明燃燒需要的條件是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故填:;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2)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填:;
(3)氫氣被譽為未來的理想燃料,氫能的優點有原料來源廣、熱值高、燃燒產物是水,無污染,故填:產物是水,無污染或燃燒熱值高等;
(4)液體火箭發動機的優點是可以通過調控發動機內閥門來燃燒室調控動力。火箭運行過程中,為增大動力,應進行的操作是增大閥門開度,提高液氫和液氧的供應量,使燃燒室內的液氫、液氧充分燃燒,故填:增大閥門開度,提高液氫和液氧的供應量;
(5)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填:;
(6)由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可知,二氧化碳和氫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甲醇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3H2CH3OH+H2O,則參加反應的甲(CO2)和乙(H2)的分子個數比為1:3,故填:1:3;
(7)見答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桑植县| 五寨县| 潜山县| 宝山区| 玉屏| 兰州市| 乌兰察布市| 屏南县| 石首市| 安宁市| 达拉特旗| 太仆寺旗| 闸北区| 湖州市| 木兰县| 盐山县| 安化县| 上杭县| 报价| 阳东县| 迭部县| 武宁县| 扎囊县| 吴桥县| 政和县| 巴南区| 靖边县| 乌恰县| 宝坻区| 河北省| 玉龙| 迁西县| 嘉峪关市| 莫力| 绿春县| 兴化市| 天等县| 碌曲县| 阳高县| 宁德市| 湘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