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5.《青春之光》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 略讀全文,勾畫關鍵信息,了解人物的主要事跡。2. 聚焦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體會其在表現人物形象方面的效果。3. 豐富認知,領悟人物精神品質并思考其現實意義。【前置作業】①認真閱讀全文,用不同符號標注:△ 地理坐標(百坭村、暴雨路段...)○ 時間節點(畢業選擇、駐村天數...)☆ 數據信息(脫貧戶數、行車里程...)②聚焦人物描寫段落,從描寫方法(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切入,分析讀到了一個怎樣的黃文秀。【教學過程】略讀:構架理解同學們,剛剛老師看到大家邁著輕盈而有力的步伐走進階梯教室的一瞬間,一股青春的氣息迎面撲來......我就想到,今天我們學的文章恰好是《青春之光》。青春,一個響亮的名字;青春,人生中一段彌足珍貴的時光。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黃文秀的人生歷程,領悟青春的真諦。任務一:追光而遇,梳理扶貧事跡同學們,這篇文章讀了嗎?課前我們布置了預習任務,速讀課文,梳理黃文秀在百坭村的相關數據信息。2分鐘整理一下,來分享。 △ 地理坐標(百坭村、暴雨路段...) ○ 時間節點(畢業選擇、駐村天數...) ☆ 數據信息(脫貧戶數、行車里程...)②透過這些數據,你讀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預設:我讀到了一個女孩兒黃文秀,畢業后扎根農村,帶領農民脫貧致富的故事。預設:我讀到了黃文秀擔任黃坭村第一駐村書記期間,帶領農民脫貧攻堅,在一次返回工作地點途中遇暴雨犧牲的故事。明確:同學們,概括得很好!老師為什么一上來就讓同學了解這些數據信息呢?這篇文章從體裁上來看是一篇紀實性散文,這類散文最大的特點,所報道的人物、事件和時間都是基于現實生活真實存在的。讀這樣的文章,捕捉數據信息是最有效信息。二、精讀:語言解碼我們回到我們的文章中來,我們讀到黃文秀將“青春之光”照向了百坭村這片土地,照向了國家扶貧攻堅這項工作。她帶給我們的震撼很多很多,僅僅讀到這些數字是不夠的。文中關于黃文秀描寫,每個句子,每個詞語都需要我們好好品讀。任務二:感光而悟,聚焦人物品質①找出對黃文秀描寫(外貌、神態、語言、動作、心理)的句子,進行批注:(布置課前作業,學生嘗試批注)示例:(PPT展示)第5段:清秀的圓臉,個頭不高,扎馬尾辮,戴著一副黑框近視眼鏡,這位新來的百坭村第一書記“看上去文文弱弱,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樣子”。賞析:這是一處外貌描寫,也是一處伏筆,描寫了黃文秀給人的清秀而柔弱的直觀印象,與她在扶貧工作中強大的精神力量形成強烈反差。(同桌為一組,互助合作,每一組至少批注兩處,全班交流)師:透過文本語言和手法,你讀到了一個怎樣的黃文秀?(一位同學一個詞語或詞組,后邊同學必須把前邊同學的詞語連上)預設:我讀到一個善良淳樸、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甘于奉獻、艱苦奮斗、不畏艱險、意志堅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心的黃文秀。師:同學們解讀得很到位,但是有十六個字比我們概括得還到位,它高度概括了黃文秀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一名駐村干部崇高得思想境界。課后習題第一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甘于奉獻”,齊讀,再齊讀。②就是一個這么讓我們敬,讓我們愛的姑娘,在回家看望病重的父親,返回工作崗位時,突遇暴雨,生命戛然而止,年僅30歲......讓我們再一次拿起課本,讀一讀28—34段。(學生朗讀,教師指導)師:同學們在朗讀時,老師一直不解,本文明明是體現黃文秀的形象,作者為什么拿大量筆墨寫百坭村的村民們?寫他們的語言,他們的行為?生:側面描寫,以他人的語言、行為、感受來側面烘托黃文秀對百坭村的付出得到了百姓的認可,這凸顯了黃文秀的領導力和影響力。師:本文中側面烘托確實多處用到“側面烘托”,有剛才同學們分析的“人物烘托”,周昌站的話,送來熱乎乎雞蛋的大娘的話,剛才我們讀到的這些人。此外,還有(PPT展示):8段“環境烘托”——宿舍窗外青山含黛,靜謐的夜里傳來聲聲蟲鳴。賞析:以聲襯靜,以環境烘托黃文秀初到百坭村,獨自面對復雜村情和扶貧工作的孤獨無助和無奈。9段“環境烘托”——整個村莊都沉睡了,十平米的宿舍就像茫茫夜色中的一葉小舟,仿佛要被孤獨和無助的海洋吞沒。19段、26段“事件烘托”——這一年,班統茂和他帶動的四戶果農戶均收入10多萬元,全村村民收入達200萬元。以具體的成功展示她的實際行動和對村民的幫助。明確:這些是側面描寫,剛才同學們分析的是正面描寫,你們分析的和老師分析的湊一起,叫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讓黃文秀的形象更加真實可感,讓讀者更加被黃文秀精神打動。這就是紀實性散文的第二個特點就是“文學性”,它采用散文的形式,詩意的語言,多種表達方式,多種表現手法,增強文章的感染力。本課中的手法還有很多,課下同學們繼續探究。二、聯讀:精神共振 任務三:光影對話①請同學們觀看黃文秀生前工作的一些影視資料,讓我們銘記這個生活中愛笑,工作中拼命的姑娘。(PPT展示)師:看完視頻,我們每個人都不僅濕了眼眶,多好的姑娘,高校畢業,原本可以有更好的工作,卻毅然回到農村,駐扎廣西最貧困的村開展扶貧工作,將生命永遠定格在30歲。那同學們,如果時光可以倒流,讓黃文秀再選一次,她還會這樣選嗎?預設:會的。師:是的,依著她的內心,她依然會這樣選擇,即便不是選擇了百坭村,也會選擇一個什么別的需要她的崗位,風雨中奮進,磨礪中成長。任務四:沐光而行,感悟青春真諦讓我們讀一讀她的入黨申請書上誓言: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作出貢獻。小結:同學們,黃文秀的青春雖短暫,但熾烈。那一個人的青春到底該如何度過?預設:做一個發光發熱的人。力所能及幫助別人,不畏懼困難,敢于擔當,有使命感。祝紅蕾談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是這樣說的:(PPT展示)不一定每個人都成為黃文秀,但是看見光,追隨光,成為光,活出自己的生命價值,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一個獨特的發光體。相信每個讀完《青春之光》的孩子都會思考,都會有自己的答案。老師相信同學們心中也已經有了答案,下課!四、作業布置:1、基礎作業:同步訓練7-9題(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地手法答題)。2、拓展作業:課外搜集并閱讀有關黃文秀的文章,繪制課本經典人物紀念冊。 第一頁:人物簡介 第二頁:工作軌跡(扶貧成果、扶貧日記等) 第三頁:我想對你說的話(給黃文秀寫一封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