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三年級 考試地理學科試題答題注意事項:1.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2.本試卷分二卷,不按要求答卷不得分。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徐州都市圈位于共建“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區和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區,是淮海經濟區的核心部分,區域整體發展水平和中心城市輻射能力較弱,尤其是同級別之間未建立有序的產業分工體系。為促進徐州都市圈整體發展,政府部門劃定四個專業化功能區,每個專業化功能區重點發展一兩項特色產業。圖示意徐州都市圈網絡結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徐州都市圈中心城市輻射能力較弱,最可能主要是因為( )A.人口流失嚴重 B.高端產業不足 C.交通條件不便 D.位于四省交界2.專業化功能區劃分的關鍵因素是( )A.周邊縣級市數量 B.與交通干線的距離C.依托地級市建制 D.與徐州市區的距離3.為促進彼此的分工協作,四個專業化功能區需要( )A.互相轉移產業 B.引進徐州人才 C.發展相近產業 D.完善連接交通“北極放大效應”,指的是全球變暖背景下,北極地區升溫幅度大于全球平均幅度的現象。研究表明,“北極放大效應”與黑碳顆粒沉降有關。該物質沉降促進極地冰雪融化,進而提高海水溫度和極地氣溫。黑碳顆粒對北極地區的輻射增溫作用是其全球平均的近4倍。中國第12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2021年9月28日從上海出發,歷時79天又回到上海,這次科考任務包括收集大氣黑碳顆粒數量,考察大氣、海洋生態環境等。圖為中國北極科學考察航行線路示意圖。4.從海-氣相互作用角度,冷季黑碳顆粒沉降使“北極放大效應”更顯著的主要原因是( )A.黑碳顆粒增強了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使地面獲得輻射減少B.黑碳顆粒沉降加速冰雪融化,海洋向大氣輸送的潛熱增多C.冷季大氣穩定,黑碳顆粒不易擴散,增強了大氣逆輻射D.黑碳顆粒吸收太陽輻射,抑制了海水蒸發,減少了大氣水汽含量5.冷季黑碳顆粒沉降后,北極地區海-氣相互作用的變化表現為( )A.海冰面積擴大,海洋向大氣輸送的熱量減少 B.海水溫度升高,大氣獲得的長波輻射增多C.大氣降水增多,大氣向海洋輸送的熱量增加 D.大氣溫度降低,海-氣間的熱量交換減弱我國某縣(區)的山區有較大規模的傳統梯田,當地通過冬水田、沖沖田、囤水田等一田多用的梯田水利技術實現有效灌溉。左圖為該縣(區)多年氣候資料。右圖為當地梯田水技術年內時空組合形式示意圖,其中的四幅小圖的具體位置有所不同。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圖中序號表示的梯田類型分別是( )A.①囤水田②冬水田③沖沖田 B.①囤水田②沖沖田③冬水田C.①冬水田②沖沖田③囤水田 D.①冬水田②囤水田③沖沖田7.該縣(區)積溫已經滿足水稻一年兩熟條件,但梯田只種一季,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春季旱情較重 B.夏季洪水頻繁 C.秋季氣溫太低 D.山地水溫較低8.該地最有可能位于( )A.重慶西部地區 B.江蘇蘇南地區 C.甘肅河西走廊 D.廣西東南沿海近幾年,東南亞成為全球電商企業增長最快的地區,同時也成為中國快遞企業之間競爭的新戰場。2020年3月,創建于印尼的JT速遞公司進軍中國市場,從最初的“8毛發全國”到“深耕服務與效率”,JT成功實現從“規模擴張”到“盈利兌現”的跨越。2022年1月,JT宣布啟動沙特等國的快遞網絡運營,現已成長為中東地區最大的物流中心之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東南亞發展成為中國快遞企業之間競爭的新戰場,主要原因是( )A.市場潛力大 B.位置鄰近 C.政策支持 D.基礎設施完善10.JT速遞公司在中國實現從“規模擴張”到“盈利兌現”的跨越,其發展“密碼”是( )A.自動化程度高 B.行業內部競爭較弱 C.單票運價較低 D.運營理念創新靈活11.JT速遞沙特公司能夠成長為中東地區最大物流中心之一,其采取的有效措施可能有( )①積極開展跨境電商平臺合作 ②建設面積最大的物流分揀中心③引進先進的自動化分揀設備 ④沙特大范圍推廣電子支付方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024年8月30日,由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承建的G219線昭蘇至溫宿公路項目工程——西天山隧道進口端平導洞“昭蘇號”TBM掘進機(全斷面掘進機,適用巖質隧道)開始掘進。西天山隧道,位于阿克蘇地區溫宿縣,全長15.7千米,最大埋深2365米,平均海拔3200米,隧道施工需穿越全、強風化石英片巖,流紋斑巖,大理巖等復雜地層,是G219線昭蘇至溫宿公路項目的控制性工程。下圖為該隧道建設過程中采用的“主洞+側平導洞”施工技術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西天山隧道施工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難可能是( )①高寒地區,施工條件惡劣 ②板塊邊界,地質條件復雜③隧道較長,總工程量較大 ④積雪覆蓋,夏季易發洪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本次施工采用“主洞+側平導洞”施工技術,側平導洞的主要作用是( )A.便于觀光 B.道路匯入 C.通風排煙 D.抗洪排澇14.西天山隧道建成通車后,將( )①加強南北疆聯系,縮短南北疆通行時間 ②促進新疆旅游業和物流業發展③提高新疆對外開放水平,促進經濟發展 ④推動新疆地區承接產業轉移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愛爾蘭紐格萊奇墓(53°41'N,6°28'W)建造于公元前3200年左右,當時的黃赤交角為24°7'。幾千年來,冬至日清晨的陽光透過墓入口上方的窗口,穿越甬道照亮墓內部的石室(見圖左)。2020年開始,當地時間每年的12月21日8∶30~9:30,工作人員對此盛景的全過程進行網絡直播。圖右示意石室內通過窗口觀察到的太陽位置。完成下面小題。15.墓入口的朝向為( )A.東南 B.東北 C.正東 D.正北16.2025年冬至日直播時,太陽將出現的位置為( )A.甲 B.乙 C.丙 D.丁二、綜合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6分)材料一:環縣位于甘肅省東部,地處毛烏素沙地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境內溝道中水質礦化度高,自然環境惡劣,有人曾說在環縣栽植一棵樹,比撫養一個孩子還要難。材料二:環縣的羊業資源豐富,歷史悠久,被譽為“中國羊谷”,“念羊經、發羊財”成為環縣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環縣注重保護本土傳統優質羊種,并引進太湖流域的湖羊,依靠多元雜交等技術,提升羊種優品數量,有效解決了我國優質羊種主要依靠進口的弊端,推動了我國羊產業高質量發展。下圖為環縣地理位置示意圖和主要交通線圖。 從氣候的角度,分析環縣種樹難以存活的原因。(4分)分析環縣成為“中國羊谷”的條件。(6分)簡述保護和開發優質羊種資源對國家種質安全的意義。(6分)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風吹雪是一種由氣流挾帶起分散的雪粒在近地面運行的天氣現象,它涉及到氣象、地形、積雪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當風吹雪強度較大時,能把部分雪粒帶到林冠層高度。麥肯錫山區位于加拿大西北部,地形起伏較大,最高峰2972米,部分地區分布有針葉林、草地和裸地,冬季多強烈的風吹雪。受風吹雪影響,針葉林下的積雪相對富集。左圖示意麥肯錫山區風吹雪觀測站的位置,右圖示意風吹雪進入針葉林的過程。簡述風吹雪形成的主要條件。(6分)簡析該地地形對風吹雪形成的促進作用。(8分)(3)說明麥肯錫山區針葉林下積雪富集的過程。(6分)19.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6分)材料一: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有利于確保糧食安全。圖為大食物觀視角下中國耕地保護分區調控與協同機制圖。材料二:踐行大食物觀,需要立足廣闊的國土空間、區域優勢資源和農業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包括通過數字技術融合其他要素的“數字生產力”,在綠色、低碳理念和新能源技術下的“綠色生產力”以及依托海洋科技、走向深海、實現海陸循環的“藍色生產力”。從耕地系統和食物系統的角度,分析我國“大食物觀”形成地理背景。(8分)(2)從踐行大食物觀的角度,分析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對策。(8分)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三年級 考試地理學科試題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 2 3 4 5 6 7 8 9 10B C D B B B D A A D11 12 13 14 15 16B A C A A A二、綜合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7.(16分)(1)溫帶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少,氣候干旱;冬季易遭受低溫凍害。(每點2分,共4分)(2)水質礦化度高,適合羊飲用;溫帶大陸性氣候,適合牧草的生長;養羊歷史悠久,養殖經驗豐富;交通便利,便于羊肉的運輸;政策的支持。(每點2分,答對3點得6分)(3)保護和開發優質羊種資源有利于提升種羊抗病能力,實現穩產,提高質量;減少對進口羊種依賴,實現自主可控;維護生物多樣性,推動農牧業可持續發展,提高種質安全。(每點2分,答對3點得6分)(20分)(1)豐富的降雪提供充足的雪源;較大的風速,能夠使雪粒被吹起并搬運;較為平坦開闊或特定的地形,如山口、峽谷等,有利于氣流加速和雪粒的聚集與搬運;氣溫較低,雪不易融化,保證雪粒的存在狀態。(每點2分,答對三點得6分)(2)海拔高,氣溫較低,積雪期長;西坡為迎風坡,降雪量大,積雪多;洼地地區,積雪多,雪源豐富;地形起伏大的地區,風速及風向多變,更易卷起或堆積雪粒,形成風吹雪現象等。(每點2分,答對四點得8分)部分強勁的風吹雪到達針葉林林冠層,風速減慢,部分雪粒被林冠層截留;雪粒順著針葉滑落地表;林冠的遮陽(或隔絕內外熱量交換)作用減緩積雪融化,從而使積雪富集。(每點2分,答對三點得6分)19.(16分)(1)人均耕地減少,耕地質量退化,糧食安全壓力大;我國土地類型(地形、氣候、土壤)多樣,適合發展多種經營;應對全球環境變化,促進耕地系統可持續發展。居民追求營養健康,飲食結構多元化;糧食替代產品增多,可緩解糧食安全危機。(每點2分,答對四點得8分)(2)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構建多元食物供給體系;優化農業政策,引導居民調整膳食結構;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全面落實“藏糧于技”(提高農業新質生產力);促進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保障糧食安全;加強區域聯系,拓展農產品來源渠道多元化;拓展農業生產用地,實現耕地資源向國土資源擴展。(每點2分,答對四點得8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屆廣東省深圳市福田某校高三五模考試地理學科試題.docx 地理學科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