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期末積累與運用專項訓練-2024-2025學年語文五年級下冊統編版一、看拼音寫詞語1.根據語境和拼音寫字詞。 人生總是在不斷地起起伏伏,每天都是zhǎn 新的一天。我們不要因為yíng 得一點點róng yù 而大聲yāo he 和nà hǎn ,也不要懼怕平日里的miǎo 小和平yōng 。2.根據拼音,將漢字正確、工整、美觀的寫在括號里。(1)每逢端午,cí xiáng 的奶奶總會準備糯米和各種xiàn 料,包一鍋粽子,她的手藝kān 稱一絕。這次她包了咸甜jiān 備的雙拼粽,白瑩瑩的江米diàn 底,中間放甜栗子和咸蛋黃,再填入江米抹平。奶奶邀請大家gòng xiǎng 美食,同祝安康。(2)“zhòu 出yún 田夜績麻”是傳統農耕生活的真實寫照,現如今,大部分平原村zhài 實現了機械化chú 草收gē 。農民不僅gǎo 起了鄉村旅游,還擁有了專供duàn liàn 的健身廣場。農村生活翻開了zhǎn xīn 的一頁,大家感到無比幸福。3.看拼音,根據語境寫詞語。(1)一大早,來自各個cūn zhài 的人們,穿著傳統的民族飾,cù yōng 著去參加潑水節的活動。(2)為了能贏得比賽,運動員們mó quán cā zhǎng ,整裝bēn fù 訓練基地,開始刻苦的體能duàn liàn 。(3)每當我遇到難解決的問題時,外號有“智多星”之稱的哥哥總是在一旁為我chū móu huà cè 。4.讀拼音,寫詞語。我的 zhí zi 已經上小學了。他 xiàng mào 一般,中等個兒,左邊 sāi bāng 子上長著一顆黑痣,常常 liě zhe 嘴笑,挺起 xiōng táng ,走起路來一搖一晃,十分逗人喜愛。你可別瞧他 nián líng 小,卻十分 zūn zhòng 老人,也很講 xìn yù 。他的愛好十分廣泛,特別喜歡 duàn liàn ,常常跟隨爺爺在公園里dǎ quán 。二、單選題5.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計謀(móu)秉性(bǐng) B.桅桿(wéi)躊躇(chōu)C.呲牙(ci)弓弩手(nǔ) D.牛犢(dǔ)窈窕(tiǎo)6.下列句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站在山頂向下望去,真是深不見底,叫人見了心驚膽戰。B.他的詩和他祖父的畫結合在一起,二者相映成趣,詩中有畫,畫中有詩。C.奶奶一生簡樸,不肯穿金戴銀,沒有貴重禮物壓箱底,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D.小武拍拍自己的胸膛,胸有成竹地說:“你們放心,這事包在我身上了。”7.字義表述為“在金屬或磚石上鑿刻",這個漢字最有可能是( )。A.錫 B.瓚 C.鏨 D.掖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鐵路客車動車組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控制技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車防火系統也很先進,重要設施都附有防火裝置。①并與地面通訊,實現地面對列車的監控。②能實現對動車組各個系統的控制。③一旦出現異常情況,動車組即可自動減速或停車。④同時對系統進行監視和故障診斷。⑤無需人為干預。A.②①⑤④③ B.②④①③⑤ C.⑤③④②① D.⑤④①③②9.有時候,動態描寫能襯托出環境之幽靜,呈現景物獨特的魅力。如詩句:“________________。“( )A.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B.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C.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D.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10.下列說法中錯誤的一項是( )A.《三國演義》中的許多故事,如“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火燒赤壁”“智取生辰綱”等廣為流傳。B.《西游記》的作者是明朝的吳承恩。C.《水滸傳》這部古典名著的作者是施耐庵,文中塑造了“及時雨”宋江、“玉麒麟”盧俊義、“智多星”吳用、“黑旋 風”李逵等眾多好漢形象。D.讀名著時,我們可以聯系上下文猜測語句的意思。如 《猴王出世》中的“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我大致猜到這句話在講仙石很有靈性。11.下列加點字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也傍桑陰學種瓜(靠近) 孔君平詣其父(拜訪)B.南望王師又一年(老師) 短笛無腔信口吹(曲調)C.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賣) 羌笛何須怨楊柳(埋怨)D.甚聰惠(非常,很) 三萬里河東入海(黃河)12.文字展廳中關于“車”的字體演變按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13.看了“文化園”中的名人故事,大家感嘆“真是君子看重道義,小人看重自己的利益啊!”正所謂“____”( )A.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B.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C.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D.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14.“文化園”中有幾句祝福語,你想送給正在上初二的姐姐,最合適的一項是( )A.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B.不惑但從今日始,知天猶得十年來。C.童顏鶴發好運體,松姿柏態古稀年。D.金秋十月好花天,桂酒笑迎花甲年。三、填空題15.小記者對同學們進行了采訪,請你根據拼音完善采訪稿并回答問題。采訪問題一:同學,你好!本學期我們從課文中認識了許多人物。你能分享你的學習成果嗎?答:少年蕭紅在祖父的園子里xiā nào ,多么suí yì 自在;劉伯承在無麻藥的眼球摘除術中yī shēng bù kēng ,令人sù rán qǐ jìng ;刷子李雖然pài tóu 十足,但一手jué huó 也讓人由衷贊嘆。還有季羨林、陳慧瑛、諸葛亮、武松、孫悟空、方志敏……這些或真實或虛構的人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采訪問題二:這些人物里你最喜歡的是誰?能說說原因嗎?答:我最喜歡的是 ,因為 16.選字組詞。(1)(綿 棉) 羊 花 紗 連 (2)(尊 遵) 師 守 照 重17.根據謎面猜謎底。(1)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 (2)有人不是我,有馬飛跑過,有水能養魚,有土莊稼活。 18.查字典。看到“瑕、瑜、琦、璞”這幾個字,我猜它們的字義與 有關。我想用音序查字法查“瑕”字應先查音序 ,再查音節 ,這四個字按音序依次排列是: 。19.根據語境填寫古詩、名句。(1)童年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讀著范成大的“ ,也傍桑陰學種瓜”,我們感受到了鄉村兒童學種瓜的純樸、可愛;讀著楊萬里的“ ,彩絲穿取當銀鉦”,我們體會到了孩子取冰玩耍的快樂;讀著雷震的“ ,短笛無腔信口吹”,我們領略了牧童晚歸的悠然。(2)詩以情生,情以詩傳。《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劍外忽傳收薊北, ”表現了詩人初聞捷報時悲喜交集的復雜感情;《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 ,南望王師又一年”表達了詩人對南宋朝廷失望而尚未絕望的心情;《涼州詞》中,“羌笛何須怨楊柳, ”抒發了戍邊將士的離愁別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 ,唯見長江天際流”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的惜別之情。(3)“君子”是中華民族中尊貴而親切、高尚而平凡的人格形象。“君子 ,小人長戚戚”寫出了君子的光明磊落,而“君子 ,小人喻于利”則告訴我們君子更看重道義。四、句子練習20.按要求完成句子練習。(1)對比之下,我感到這些廣闊世界的大月亮,無論如何比不上我那心愛的小月亮。(你有什么心愛的事物呢?選取一種,運用對比的寫法寫一寫)(2)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翻譯句子)(3)下面的語段是對景物的靜態描寫,請你仿照語段,寫一寫“夏日閉館后的游泳館”。例:車船過后,一切又恢復了平靜,最后一抹晚霞也漸漸消失了,整個天地都暗了下來。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發出哞哞聲,馬也忘記了踢馬房的擋板。(4)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這段話描寫的人物是 ,我推斷的理由是: 。五、綜合實踐21. 口語交際親愛的同學,你一定讀過中國的四大名著吧,請你講述一個你熟悉的名著中的故事。(要求:說出書名、人名和有關故事情節)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嶄;贏;榮譽;吆喝;吶喊;渺;庸2.【答案】(1)慈祥;餡;堪;兼;墊;共享(2)晝;耘;寨;鋤;割;搞;鍛煉;嶄新3.【答案】(1)村寨;簇擁(2)摩拳擦掌;奔赴;鍛煉(3)出謀劃策4.【答案】侄子;相貌;腮幫;咧著;胸膛;年齡;尊重;信譽;鍛煉;打拳5.【答案】A6.【答案】C7.【答案】C8.【答案】B9.【答案】D10.【答案】A11.【答案】B12.【答案】C13.【答案】D14.【答案】A15.【答案】瞎鬧;隨意;一聲不吭;肅然起敬;派頭;絕活;劉伯承;他的鋼鐵意志、堅持不懈、樂觀向上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16.【答案】(1)綿;棉;棉;綿(2)尊;遵;遵;尊17.【答案】(1)日(2)也18.【答案】玉石;X;xia;璞、琦、瑕、瑜19.【答案】(1)童孫未解供耕織;稚子金盆脫曉冰;牧童歸去橫牛背(2)初聞涕淚滿衣裳;遺民淚盡胡塵里;春風不度玉門關;孤帆遠影碧空盡(3)坦蕩蕩;喻于義20.【答案】(1)文具店里有各種各樣的鋼筆,無論哪個也比不上老師獎勵我的那一支。(2)孔君平來拜訪他的父親,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3)示例:游泳館閉館后,人們歡樂的笑聲、池水涌動的聲音都消失了。泳池的水面平靜得像一面鏡子,沒有一絲漣漪(4)林黛玉;示例:這段話描寫的人物具有外貌清秀、性格多愁善感和身體多病的特點,根據這些人物特點,可推出描寫的人物是林黛玉21.【答案】《西游記》中,孫悟空憑借火眼金睛識破白骨精的化身。面對唐僧"慈悲為懷"的誤解,他始終秉持"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信念,最終用金箍棒除惡務盡。這告訴我們:唯有明辨是非,方能修成正果。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