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青海省西寧市中考二模生物、地理試卷-初中地理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文化同源:南北方非遺民俗文化共盛會】社火,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傳遞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2025年西寧市優秀社火集中巡演活動中潮汕英歌舞與河湟社火同臺競技(圖2),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根據圖文資料,完成下面小題。1.英歌舞隊乘坐列車從廣州到西寧參加演出,對行程路線(圖1)描述正確的是( )A.出發地的省級行政區簡稱是閩 B.本次線路從南北向轉為東西向的交通樞紐是西安C.行程路線經過了我國四大地理區域 D.本次旅程跨越我國地勢三級階梯2.英歌舞隊手持特制的英歌槌上下翻飛,在激昂有力、節奏明快的鼓點引領下,齊聲吶喊,場面震撼,體現開放熱情的性格、勇敢冒險的精神。根據民俗文化與地理環境關系推測,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A.游牧文化 B.海洋貿易文化 C.外向型經濟 D.商業文化發達3.千戶營高臺是青海省湟中區攔隆口鎮千戶營村特有的民間社火表演形式,被譽為“空中戲劇”。千戶營村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對古聚落保護和發展說法正確的是( )A.對傳統聚落只能保護,不能開發利用 B.對傳統聚落應加大商業開發力度C.傳統聚落記錄了歷史的發展,應加以保護 D.對年代久遠的聚落,應當拆除美化環境【數智賦能:讓旅游風景更炫】小寧是一名騎行愛好者,他在deepseek輸入“環青海湖騎行”,生成以下內容“騎行青海湖,金黃油菜花海在風中搖曳,湛藍湖水與天際交融,雪山倒映如畫。穿過牧民帳篷與成群的牛羊,車輪碾過二郎劍清澈的湖岸,風裹著花香鉆進頭盔。”于是他決定用滾動的雙輪丈量3000米海拔的浪漫,開啟別樣的旅行方式。跟隨小寧旅途見聞,完成下面小題。4.2024年的7月15日和8月15日,小寧分別在青海湖同一位置拍攝日落前景象。根據照片顯示的日落時間,拍攝期間以下推測正確的是( )A.日落時間越來越晚 B.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C.白晝時間越來越長 D.與地球自轉有關,反映時差變化5.小寧環湖騎行時既想看湖岸日出也想看湖岸日落,從最佳觀景考慮,deepseek應該這樣規劃環湖路線( )A.從西寧出發走南線,夜宿黑馬河,看完日出,走北線在金沙灣看日落B.從西寧出發走北線,夜宿仙女灣,看完日出,在黑馬河看日落C.在仙女灣或黑馬河看日落,在金沙灣或二郎劍看日出D.在金沙灣或黑馬河看日出,在仙女灣或二郎劍看日落6.小寧使用Ai智能為本次環湖騎行生成旅行日志主題,比較貼切的是( )A.油菜花海,高原牧歌之旅 B.瓜果之鄉,絲路文化之旅C.跨越山海,椰風海韻之旅 D.縱橫萬里,異域風情之旅【混合農業:揭秘智慧農業生產奧秘】澳大利亞的混合經營是一種將種植業與畜牧業相結合的綜合性農業模式。根據圖文資料,完成下面小題。7.小麥收割期(10月-11月)正值澳大利亞( )A.冬季 B.夏季 C.秋季 D.春季8.采用綿羊—小麥混合經營農業模式的優勢不包括( )A.增加農民的收入 B.農業生產良性循環C.農事安排更靈活 D.市場適應性變差【“軟硬兼施”:榴蓮貿易紐帶加速區域深度融合】榴蓮被譽為“水果之王”,需在日平均氣溫22℃以上、年降水量達到1000毫米以上且全年無霜凍的地方才能生長,運輸過程溫度波動超過2℃就有可能讓果肉發酸變質。跨境電商與基礎建設的軟、硬聯通讓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榴蓮進口國和消費國。根據圖文資料,完成下面小題。泰國 越南 菲律賓 馬來西亞準入華時間(2024年9月) 2003年 2022年9月 2023年4月 2024年6月進口單價 4.97美元 4.18美元 3.25美元 16.44美元主要品種 金枕 金枕 普雅榴蓮 貓山王我國進口占比(2024年1-10月) 52.7% 46.5% 0.42% (2024年6-10月)0.02%數據來源:全國農留聯合品牌部9.2024年,中馬建交50周年之際,中國再次擴大進口范圍,允許馬來西亞鮮食榴蓮輸華,分析表中數據可知( )A.普雅榴蓮口感和品質最好,價格最高B.我國鮮食榴蓮主要進口國是泰國和越南C.越南鮮食榴蓮準入華時間雖晚于泰國,但憑借價格優勢,市場份額占比反超泰國D.馬來西亞主要的榴蓮品種是金枕10.讀圖,貓山王產地國的位置特征是( )A.瀕臨太平洋和大西洋 B.五帶劃分以亞熱帶為主C.屬于東南亞地區 D.全部位于中南半島11.我國從該地區進口鮮食榴蓮的原因包括( )①榴蓮品質好,我國市場需求量大 ②距離我國較近,運輸成本低③我國熱帶范圍廣,但栽培技術不成熟,種植規模小 ④臨近蘇伊士運河,海運便利⑤冷鏈精準控溫保障了榴蓮的新鮮度 ⑥我國對該區域基建投入保證了極速運輸A.①③④⑥ B.②③⑤⑥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詩話黃河:解鎖生態“幾”字彎】某學校組織了跨學科主題學習,語文、地理老師分別提供了有關黃河的學習資料。圖1為黃河潼關站分布示意圖,圖2為“黃河詩文”的時間軸。根據圖文資料,完成下面小題。12.自漢到宋,詩文描述中反映出黃河最典型的水文特征是( )A.流量大 B.含沙量大 C.流速快 D.無結冰期13.最新水文資料顯示,潼關站含沙量不斷減少,可能的原因是( )A.上游擴大放牧規模 B.中游植被覆蓋率提高C.下游固堤分流 D.流域內降水強度變大二、填空題14.【案例分析】案例名稱:青海塔拉灘的“綠色”蛻變材料1:曾經的青海省共和縣塔拉灘以戈壁沙丘為主,是黃河上游和三江源地區風沙危害最嚴重的地帶之一。“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是對塔拉灘的真實寫照。2011-2017年,塔拉灘地區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建成數十個光伏企業集聚的產業園。“過去我們追著水草走,現在陽光成了新的草原。”材料2:圖1我國太陽能資源分布圖和青海省共和縣塔拉灘位置圖案例思考:沙漠變電海(1)下列框圖簡要說明了青海省共和縣發展“光伏+牧場+生態”的綠色發展模式,請將框圖(圖2)中序號的內容補充完整。① ② ③ ④ ⑤ ⑥多舉保穩定(2)光伏發電一直面臨著“靠天吃飯”的窘境,存在間歇性、波動性和隨機性較大的問題。而不遠處的 水電站與光伏發電園實現了水光發電互補,保證了當地穩定的電能供應。三、解答題15.【綜合探究】探究主題:流淌在城市歲月里的母親河材料1:萊茵河不僅是歐洲西部地理意義上的“藍色動脈”,更是承載千年文明的經濟走廊與文化紐帶,從阿爾卑斯山的冰川到荷蘭的三角洲,從羅馬遺址到工業革命遺產,見證了歐洲的自然變遷與人文交融。易北河是中歐主要航運水道之一,在德國下薩克森州庫克斯港注入北海。材料2:萊茵河、易北河所在區域略圖及歐洲西部簡圖(下圖)探究思考:識區域,明地理(1)根據圖中的信息和所學知識,萊茵河發源于 山脈,該山脈是由板塊相互 (碰撞/張裂)而形成,請在圖中板塊交界線兩側的相應白框內填寫板塊名稱。(2)根據①處氣候特征圖判斷,該河段萊茵河流量較 (大/小),季節變化 (大/小), (有/無)結冰期。拓思維,謀發展(3)分析萊茵河和易北河為沿岸城市發展作出哪些貢獻 (至少答出兩點)(4)有人建議在城市①與城市②之間修建一條運河(圖示虛線處),你是否贊同 請說明理由。16.【主題學習】國家能源局2025年4月21日啟動新一代煤電升級專項行動,旨在推動傳統煤電向“清潔降碳、安全可靠、高效調節、智能運行”方向轉型。某校學生開展“能源開發與消費”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主題一:尋找油氣資源分布(1)石油、天然氣屬于重要的戰略性能源,根據圖1可知,中國油氣資源分布 (均勻/不均),其中累計探明儲量大于5億噸的油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的 (填寫省級行政區名稱)和北方地區的含油氣沉積盆地中。主題二:探究油氣資源配置(2)根據圖2和圖3可知,我國人口稠密區和工業活動集中區的油氣資源相對較 (多/少),油氣資源的分布地區與消費地配置 (合理/不合理),為緩解這一矛盾,我國建設了西氣東輸工程。主題三:走近能源消費化石燃料消費(如煤、石油等)會污染大氣,也會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一次電力是指直接利用自然力發電且無需消耗化石燃料的電力形式,主要包括:核電、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屬于一次能源的范疇。圖4為中國能源消費結構圖。(3)根據圖4說出我國能源消費的變化,并說明該變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17.【實驗活動】等高線地形圖是我們地理學習中的重要工具,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千姿百態的地形。西寧市某班師生開設制作“等高線紙質立體模型”地理實踐課。請你和實踐小組一起完成制作任務。制作步驟某組同學在制作等高線紙質立體模型過程中將每個步驟都拍成了照片,圖1中呈現的一組照片打亂了模型制作的正確順序。(1)按照制作模型的正確順序對圖1中幾幅照片進行排序②→ →③→ →①→ 。(2)為盡可能減小誤差,圓錐體應水平放置在桌面上,鉛筆應 (水平/傾斜)放置于橡皮上,每塊橡皮高度應 (相等/不相等),旋轉圓錐體畫出 (閉合/不閉合)的圓圈。地形部位判讀(3)俯視模型(圖2),代表陡坡的數字代碼是 ,代表山谷的數字代碼是 。剖面圖繪制(4)若橡皮厚度1cm,模型中等高距為200m,則垂直比例尺為1: 。(5)沿圖中M-N連線方向作剖面圖,下面四圖中表示正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025年青海省西寧市中考二模生物、地理試卷-初中地理》參考答案1.D 2.A 3.C4.B 5.A 6.A7.D 8.D9.B 10.C 11.C12.B 13.B14.(1) 青藏高原 2800 稀疏 豐富 減弱 畜牧業(2)龍羊峽15.(1) 阿爾卑斯 碰撞(2) 大 小 無(3)提供水源,發展水運,塑造平原為城市提供建設用地,促進城市之間文化、經濟和貿易交流等(言之有理即可)(4)贊成,理由:提高航運能力;距離短,修建成本低;促進經濟發展。反對,理由:兩河之間已有運河相通,無需重復建設;征用土地難度大;破壞生態環境(言之有理即可)。反對和贊成都答不得分。16.(1) 不均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 少 不合理(3)變化:煤炭、石油消費占比下降,一次電力、天然氣消費占比上升;影響:利于緩解空氣污染,改善大氣環境,提高空氣質量等。17.(1) ⑤ ⑥ ④(2) 水平 相等 閉合(3) ② ①(4)20000(5)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