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江蘇省蘇州市中考地理試卷一、選擇題(共40題,每題2分,共8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2025 年4 月30 日13時08分,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在東風著陸場東區成功著陸。圖1為東風著陸場位置圖及宇航員在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據此完成1~2題。1.東風著陸場的經緯度位置約為A.100°W,40°NC.100°E,41°N2.當宇航員在太空回望地球時,能看到A.交織的經緯網 B.傾斜的地軸C.道路上的行人 D.巨大的球體圖2為某旅游景區導覽圖及其中某處的指示牌信息。圖3為游客在景區拍攝的日出照片。據此完成3~4題。3.圖2指示牌中缺失的信息應該是A. 300米 B. 150米 C. 100米 D.50米4.推測游客拍攝日出的位置可能在A.甲處 B.乙處 C.丙處 D.丁處圖4為世界1 月平均氣溫10℃~22℃(適宜避寒區)范圍示意圖。據此完成5~6題。5.等溫線 a、b表示的氣溫分別是D.22 ℃ 、10℃6.世界1 月適宜避寒區呈帶狀分布,主要影響因素是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地勢 D.人類活動常熟虞山是徒步休閑的理想之選,也可乘索道游覽。圖5為虞山等高線地形圖。據此完成7~8題。1.游客乘坐索道從歸虎亭到達三生石,索道高差約為A.175米 B.250米 C.325米 D.500米8.四段徒步線路中,坡度最平緩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紡錘樹生長在南美洲熱帶地區,能在樹干中貯存大量的水。在降水多的季節,樹頂上長出綠葉;在降水少的季節,人們可在樹干上挖孔取水。圖6為紡錘樹景觀圖。據此完成9~10題。9.據材料推測,紡錘樹生長的地區氣候特點是A.氣溫年較差較大B.全年高溫多雨C.降水季節變化大D.全年干旱少雨10.下列四圖中,反映紡錘樹生活地區氣候特征的是古生物學家在青藏高原地區發現了距今約2500萬年的棕櫚葉片化石,而現存的棕櫚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圖7為板塊分布示意圖(局部)。據此完成11~12題。11.與現在的青藏高原相比,約2500萬年前青藏高原海拔較低,氣候溫暖濕潤。導致青藏高原自然環境變化的原因是A.人類活動 B.海平面上升 C.地殼運動 D.火山噴發12.根據板塊構造理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亞洲全部位于亞歐板塊 B.喜馬拉雅山脈位于板塊張裂地帶C.甲處未來可能由海變成洋 D.阿爾卑斯山脈海拔會逐漸下降據聯合國公布,2023年4月底,印度總人口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圖8為“中、印兩國人口數量變化圖”。據此完成13~14題。13.1951—2021年間A.中國人口增長速度加快B.兩國人口增長速度一致C.印度人口數量持續增加D.兩國人口數量差異增大14.目前,印度面臨的人口問題主要是A.國防兵源不足 B.人口流失較嚴重C.勞動力較短缺 D.資源環境壓力大東非高原上,每年都有大規模的食草野生動物在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與肯尼亞的馬賽馬拉自然保護區之間進行季節性大遷移。圖9為東非野生動物遷徙路線圖。據此完成15~16題。15.肯尼亞馬賽馬拉自然保護區是野生動物的天堂,下列景觀中代表它們的生活環境的是16.促使東非食草野生動物大規模遷徙的主要自然地理因素是A.熱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近幾十年以來,我國陸續在南極大陸建立起5個科學考察站,對南極地區的地理環境進行深入研究。圖10為南極地區科考站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7~18題。17.圖中科考站的分布特征是A.內陸與沿海均有分布 B.多布局在太平洋沿岸C.均在內陸冰蓋與高原 D、集中沿海低地與島嶼18.我國南極科考站多選在2月開站的主要原因是A.利用極光便于施工照明 B.降水豐富適宜作物生長C.海域封凍利于物資運輸 D.白晝時間長光照條件好歐洲西部畜牧業發達,英國是著名的畜牧國。圖11為歐洲西部氣候類型分布圖。據此完成19~20題。19.歐洲西部發展畜牧業的有利自然條件是①季風氣候顯著,雨熱同期②地形以平原為主,草場廣布③中部高、四周低,地勢起伏大④溫帶海洋性氣候廣布,牧草多汁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0.英國倫敦的很多乳畜農場分布在城市郊區,主要原因是A.距離城市近,靠近消費市場 B.臨近多瑙河,便于灌溉C.位于地中海沿岸,便于出口 D.氣候濕熱,利于牧草生長北京,這座歷經千年的古都,見證了無數歷史的滄桑變遷。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不僅孕育了豐富的文化底蘊,更吸引了多個朝代在此建都。圖12為遼代以來北京城區的變遷圖。據此完成21~22題。21.自遼代以來,北京城城址在空間上經歷了顯著的變化,總體趨勢是A.向東、向南 B.向東、向北 C.向西、向南 D.向西、向北22.影響北京古城城址變遷的主要因素是A.氣溫 B.降水 C.土壤 D.水源2025年春節聯歡晚會除了北京主會場外,還選擇了重慶、湖北武漢、西藏拉薩、江蘇無錫四個分會場,通過地域文化與現代科技的融合,為全球觀眾獻上了一場“文化年夜飯”。圖13為春晚分會場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23 ~24題。23.四個分會場中,拉薩分會場主打民族風情,融入了濃厚的藏族韻味。下列可能為拉薩分會場展示的是A.黃鶴樓與熱干面 B.布達拉宮與哈達C.長江索道與火鍋 D.小橋流水與蘇繡24.重慶和武漢地區的人們喜食辣,主要原因是A.食辣可散熱降溫 B.適應多風沙天氣C.食辣可祛除濕氣` D.辣椒種植歷史久“候鳥”是指在春秋兩季沿著較穩定的路線,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來回遷徙的鳥類。圖14為中國候鳥主要遷徙路線示意圖。據此完成25~26題。25.途徑雪山峽谷與世界屋脊的候鳥遷徙線路可能是A.甲 B.乙C.丙 D.丁26.候鳥遷徙的路線通常會避開海洋,主要是因為海上A.磁場干擾較大B.缺少停歇場所C.氧氣含量不足D.天敵數量眾多有學者認為,我國重要的南北分界線實際上并非真正的“線”,而是東西寬度不同的“帶”。圖15為中國南北分界帶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27~28題。27.下列等值線或分界線經過南北分界帶的是A.1月平均氣溫( 等溫線 B.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C.半濕潤和半干旱區的分界線 D.熱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28.南北分界帶西段所在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文化是“丹水北運”指將丹江口水庫優質水裝入集裝箱液袋后,搭上浩吉鐵路“北煤南運”列車的返程空車,“捎腳運輸”至陜西、山西、內蒙古等地,讓鐵路沿線地區1500萬人民群眾喝上來自丹江口的天然好水。圖16為浩吉鐵路示意圖。據此完成29~31 題。29.“北煤南運”反映出我國煤炭資源主要分布情況是A.東多西少 B.北多南少C.南多北少 D.西多東少30.“丹水北運”的水源地位于A.湘贛交界處 B.湘鄂交界處C.鄂豫交界處 D.豫陜交界處31.“丹水北運”對我國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意義有①緩解沿線地區缺水問題②減少浩吉鐵路運力浪費③改善湖北地區生態環境④減輕丹江口水庫的污染A.①② B.②④C.③④ D.②③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習方式。圖17為我國部分省份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占比示意圖。據此完成32~34題。32.我國人工智能產業主要分布在A.北方地區 B.西北地區C.沿海地區 D.中部地區33.影響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最主要因素是A.交通運輸 B.人口數量C.原料能源 D.科技人才34.我國發展人工智能的優勢是①智能產業歷史悠久 ②數據資源豐富③市場潛力巨大 ④勞動力價格高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近年來“新疆海鮮”火了,地處內陸的新疆利用現代技術,把南美白對蝦、冷水三文魚、大螃蟹等搬家到這里,生產的海鮮銷往全國市場,并出口到俄羅斯、東南亞各國。圖18為新疆地區示意圖及三文魚生產場景圖。據此完成35~36題。35.為把“新疆海鮮”第一時間送達長三角地區消費者手中,應該選擇運輸速度快且能送貨上門的交通運輸方式,首選A.航空運輸+公路運輸 B.鐵路運輸+公路運輸C.水路運輸+公路運輸 D.航空運輸+鐵路運輸36.新疆發展三文魚產業的優勢自然條件是A.沙塵暴較頻繁,可帶來營養物質 B.外流河湖眾多,養殖水域廣闊C.四季光照強烈,水溫季節變化小 D.冰雪融水豐富,水溫低水質好“黃河金三角”地處三省交界地帶,自然條件優越,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圖19為黃河金三角及周邊地區示意圖。據此完成37~38題。37.在黃河金三角地區有較大發展優勢的工業部門有A.煤炭工業、電力工業 B.化工工業、制糖工業C.航天工業、金融業 D.鋼鐵工業、造船工業38.下列關于黃河金三角地區生態環境的治理措施,合理的是A.該區生態脆弱,禁止開采礦產 B.合理安排生產,退耕還林還草C.大力開荒種糧,增加農民收入 D.陡坡整修梯田、修筑擋土壩等“茶馬古道”是古代川、滇茶葉和西藏馬匹、皮毛交易的重要通道。圖20為“茶馬古道”局部路線圖。據此完成39~40題。39.通過“茶馬古道”互換的商品,可以反映出青藏地區的主要農業生產部門是A.種植業 B.畜牧業 C.林果業 D.漁業40.古代茶農將茶葉制成茶磚運往西藏,主要原因是A.儲運方便 B.便于沖泡 C.提升品質 D.方便晾曬二、綜合題(共2題,共20分)4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0分)材料一“粵滇·瀾湄線”國際貨運班列,是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與東南亞共同打造的一條國際貨運通道,形成了一條貫穿中國華南、西南,連接東南亞的高效物流通道。圖21為中南半島鐵路線分布示意圖。材料二東南亞與我國山水相連,熱帶風光旖旎,以新馬泰為代表的東南亞成為吸引我國游客的熱門旅游目的地。(1)“粵滇·瀾湄線”中“滇”指的是我國的 省,“湄”指的是發源于我國瀾滄江并流入東南亞的 河。(2分)(2)昆明到萬象段鐵路修建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是 (雙選題)。(2分)A.狂風暴雪 B.滑坡泥石流C.蚊蟲叮咬 D.地表多凍土(3)“粵滇·瀾湄線”國際貨運班列的運輸貨物種類豐富多樣,下列備選清單中可能來自廣東的是 (兩項)等特色產品,可能來自東南亞的是 (兩項)等優質資源。(備選物資清單:①熱帶水果②天然橡膠③電子產品④機械設備)(2分)(4)請從距離、景觀、語言文化等角度,說出東南亞成為中國游客旅游目的地的優勢條件。(任選兩個角度作答,4分) 圖214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0分)材料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戰國時期,有效控制了岷江進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并消除了水患。自建成以來持續發揮巨大效益,灌溉著成都平原上的萬頃農田,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圖22為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圖。材料二 淡塘圩田系統位于長江三角洲的太湖平原地區,是古老又獨特的水利工程。2500年前,太湖地區先民們在太湖濕地上開鑿淡塘,其中南北向延伸到太湖的河道,叫做“溇”,東西向的叫做“塘”,“橫塘縱淡”之間的島狀田囚叫做“圩田”。從空中俯瞰,水網縱橫,形似棋盤。淡塘系統通過水閘調節水量,使太湖平原成為“魚米之鄉”。圖23為淡塘圩田系統示意圖。圖24為蘇州與成都多年平均降水量季節分配圖,(1)成都平原位于長江的 (上游/中游).這里的的文明起源與水密不可分;太湖平原位于 交匯之地,便利的水運促進了經濟發展。(2分)(2)與成都相比,蘇州降水量的季節差異較 ,這是因為蘇州受 (海洋/陸地)影響更大。(2分)(3)在每年的 (冬季/夏季),岷江水量大增,都江堰的外江會分流大部分洪水,減輕內江的壓力;當太湖平原的涔塘遭遇洪澇時,水閘 (開啟/關閉),泄洪入太湖,吁田不受水患影響。(2分)(4)太湖平原的圩田種植水稻、油菜等作物,具有經濟價值,同時圩田作為濕地,也具有一定的生態價值。試列舉兩種濕地所具備的生態功能。(4分)地理答案一、 選擇題1—5 CDAAB6-10 AAACB11-15 CCCDB16-20 BADCA21-25 BDBCB26-30 BAABC31-35 ACDBA36-40 DABBA二、綜合題41.(1)云南 湄公(2) C(3) ③④ ①②(4)(1)距離相近:與我國山水相連,距離近,耗時短。(2)氣候差異:以熱帶氣候為主,獨特的熱帶風光對我國游客吸引力大。(3)文化相近:當地華人、華僑眾多,文化習俗相近,便于溝通。(4)交通便利:我國與東南亞國家互通鐵路,交通便利。42.(1)上游 江海(2)小 海洋(3) 夏開啟(4)①美化環境,調節氣候,涵養水源;②維持生物多樣性,保持生態平衡;③分解、吸收有害物質,降解環境污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