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期末綜合試題 2024-2025學年下期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新教材)一、單選題博鰲(áo)亞洲論壇成立于2001年,是立足亞洲、面向世界的高端政商對話平臺。2025年年會于3月25日至28日在中國海南博鰲舉行,今年年會主題是“在世界變局中共創亞洲未來”,聚焦國際格局變革下亞洲國家求和平、促發展、謀合作的共同訴求。讀亞洲位置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關于亞洲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確的是( )A.主要位于北半球、西半球B.位于亞歐大陸的東部C.地處太平洋東岸D.全部位于熱帶和北溫帶2.亞洲東部和南部是人口稠密地區,兩地人口稠密的原因有( )①地處中低緯度,氣候適宜②農業開發歷史悠久③離海洋較近,降水豐沛,河流多④氣候終年潮濕炎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本論壇的召開為亞洲各國帶來的積極影響有( )A.消除各國之間的經濟差距 B.解決各國的人口問題C.加強各國之間的聯系與合作 D.促進各國之間的競爭下圖是日本氣象協會發表的櫻花開花預測曲線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4.日本領土的四大島嶼中,櫻花開放時間從3月到5月開放的島嶼是( )A.本州島、北海道島、四國島 B.九州島、本州島、北海道島C.本州島、九州島、北海道島 D.四國島、九州島、本州島5.關于日本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 B.海外投資是日本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C.最大平原位于九州島 D.地震、火山很少發生6.日本傳統民居多采用較輕的木結構,且家中都備有一定量的淡水、干糧,主要原因是( )A.日本氣候暖濕,降水豐富,植被覆蓋率高 B.木結構房屋通風散熱條件好C.日本地形崎嶇,山地多,建房條件差 D.日本處于板塊交界處,地震多發近年來,雅加達由于人口激增等原因,深受“大城市病”困擾。2024年11月19日,印度尼西亞正式取消雅加達作為首都的地位,首都遷至努山塔拉。如圖為印度尼西亞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7.印度尼西亞( )A.緊鄰大西洋和印度洋 B.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坦開闊C.位于板塊的交界地帶 D.位于中緯度地區,四季分明8.雅加達的“大城市病”主要表現在( )①交通擁堵 ②土地廣闊 ③住房緊張 ④環境優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印度尼西亞遷都后將有利于( )A.保護熱帶雨林 B.完善努山塔拉基礎設施C.消除交通擁堵 D.帶動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沙特阿拉伯是世界石油生產大國。新未來城是該國一座規劃中的城市,該城市計劃完全由可再生能源供電,如太陽能、風能等。如圖為新未來城的位置示意圖和沙特氣候資料圖,完成下列小題。 10.在新未來城,利用太陽能進行發電的自然條件有( )①距海近,交通便利②熱帶沙漠氣候,晴天多,降水少③政策支持④土地面積廣闊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1.發展新能源對沙特阿拉伯的意義不包括( )A.變沙漠為森林 B.增加能源來源渠道C.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 D.減少環境污染12.沙特許多重要賽事都會在11—12月期間舉辦,主要原因是西亞地區在此期間( )A.晝長夜短,白天活動時間長 B.降水豐富,能滿足人們用水需求C.景色優美,遍地油菜花開 D.氣候涼爽,適宜舉辦活動俄羅斯亞馬爾半島地處北極圈內,天然氣資源豐富。俄羅斯的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是全球最大的北極液化天然氣項目,我國是該項目主要的國際合作伙伴。下圖示意亞馬爾半島地理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3.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開發過程中困難頗多,其中不包括( )A.氣候嚴寒 B.地廣人稀,物資不足C.凍土廣布 D.夏季高溫,臺風多發14.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生產的液化天然氣通過輪船運往我國,最近的海運路線要經過( )A.蘇伊士運河 B.好望角 C.巴拿馬運河 D.白令海峽15.工作人員在亞馬爾半島可能看到成群的( )A.袋鼠 B.企鵝 C.馴鹿 D.非洲象印度和澳大利亞都是養羊業大國。印度的牛奶產量居世界前列,但奶制品出口量小,澳大利亞則是奶制品出口大國。讀印度和澳大利亞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6.印度和澳大利亞( )A.都地跨南、北半球 B.均瀕臨印度洋C.均為發展中國家 D.首都都為本國最大的城市17.印度和澳大利亞發展養羊業的共同優勢是( )A.地形平坦,草場廣闊 B.氣候溫和濕潤,牧草多汁C.養殖技術先進 D.沒有大型食肉動物18.印度奶制品出口量小的主要原因是( )A.產量不穩定 B.旱澇災害頻發 C.國內市場大 D.交通運輸不便利2024年2月7日,中國南極秦嶺站建成并投入使用,為我國科學工作者探索自然奧秘、勇攀科學高峰提供了有力保障。讀我國在南極地區的科考站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9.秦嶺站一般選擇在12月到2月份建設,主要是因為此時南極( )A.降水豐富,積雪最多 B.有極夜現象,極光絢爛C.正逢春節,寓意吉祥 D.有極晝現象,氣溫較高20.我國的南極科學考察站中,緯度最高的是( )A.中山站 B.長城站 C.昆侖站 D.秦嶺站21.我國科學工作者克服困難,遠赴南極工作主要是為了( )A.獲取淡水資源 B.進行科學考察 C.開發礦產資源 D.進行極限體驗二、解答題22.亞洲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在漫長的歷史積淀中,亞洲多姿多彩的文明交相輝映,為人類保存著最久遠的文明記憶和波瀾壯闊的文明圖譜。圖1為亞洲氣候分布圖,圖2為亞洲大陸沿30°N的地形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亞洲地域遼闊,自南向北地跨 帶、 帶和北寒帶三個溫度帶。(2)亞洲的氣候復雜多樣, 氣候(氣候類型)分布廣和季風氣候顯著,其中季風氣候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是: 。(3)讀圖2可知,圖示區域自西向東依次分布著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印度河平原、喜馬拉雅山脈、 、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形類型復雜多樣,以 、山地、平原為主,地勢起伏 (大/小)。(4)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亞洲的大河多發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 狀流向周邊海洋,源遠而流長。(5)亞洲是人類文明重要的發祥地,在漫長的歷史沉淀中孕育出三大文明古國。文明古國大都沿 分布,這為文明古國的發展提供了 (雙項選擇)。A.豐富的礦產資源 B.充足的灌溉水源 C.肥沃的土壤 D.充足的熱量(6)受復雜多樣的自然環境影響,不同地區的人們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根據圖1,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內容。地區 景觀圖 區域文化與民俗特色 自然環境 圖1中的字母東南亞 住長屋, (糧食作物)種植廣泛。 氣候 (濕熱/冷干) E南亞 主要以捕魚為生,交通工具以 為主。 降水 ,河網密布。 A北亞 住木屋,身著服裝 (厚/薄),交通工具為雪橇。 地處中高緯度地區,氣候寒冷23.讀“20世紀以前巴西幾種重要農礦產品的開發圖,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2023年7月,我國某自主汽車品牌公司與巴西某州政府達成協議,在該州的卡馬薩里建設新能源汽車基地。巴西人口約2.16億人,資源豐富。材料二:20世紀以前巴西農礦產品的開發和巴西礦產和河流分布圖(1)16世紀末和19世紀初,依托緯度低和降水較多的環境,巴西興起了 和 等兩種農作物的種植和出口。19世紀末,伴隨著世界汽車產業的發展,該國 的生產和出口收入增加。(2)把代表各自內容的序號填在巴西新能源汽車發展條件示意圖,(見上面右圖)以說明在巴西發展新能源汽車的自然和人文條件。1 2 3 4 5 6①礦產資源豐富②海岸漫長③河流多,高原和平原廣布④人口多⑤經濟基礎好⑥鋼鐵和天然橡膠加工等企業多,產量高(3)說明中國在巴西建設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對該國的有利影響。24.極地考察能力彰顯著一個國家的科研實力與綜合國力。結合圖文材料,完成題目要求。材料一 中國北極科學考察隊于2024年7月出發,聚焦北極海冰消融與生物多樣性的調查;南極科考隊則于2024年11月出發,就秦嶺站配套設施建設以及氣候變化對南極生態系統的影響等方面展開調查,下圖為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示意圖。 (1)讀圖可知,秦嶺站位于黃河站的 方向,我國6個極地科考站中,緯度位置最高的是 。(2)我國開展南北極科考的時間不同,請說明原因。(3)紅外望遠鏡對觀測地的大氣潔凈度和光污染等級有著極高的要求。2024年2月28日,我國首臺近紅外望遠鏡在南極昆侖站成功運行,試據圖分析昆侖站進行天文觀測的有利條件。材料二 2025年是中國和阿根廷建交53周年,兩國在極地科考、能源開發等領域持續深入合作,烏斯懷亞是阿根廷南部的港口城市,也是南極科考的重要補給站,我國“雪龍”號科考船多次在這里停靠補給,下圖為阿根廷烏斯懷亞港口及周邊地區示意圖。(4)我國與阿根廷之間的經濟技術合作被稱為 ,烏斯懷亞成為我國南極科考重要補給站的最主要原因是 ,推測科考船在此補給的物品主要有 。材料三 2023年1月英國南極考察隊發現,一塊1550平方千米的巨大冰塊從南極布倫特冰架上崩塌脫落,變成一座巨大的浮動冰山;據俄羅斯南北極研究所稱,北極變暖較全球平均速度快了2~3倍,根據推算,預計在本世紀末,北極將出現“無冰”狀態。(5)分析冰川面積變化及其影響,并完成框圖內容。① ;② ;③ ;④ 。(6)我國提出的“碳中和”目標,為減緩極地冰川融化貢獻了中國力量,為助力“碳中和”,請列舉一種低碳生活方式。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C B B D C B B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D D D C B A C D C題號 21答案 B1.B 2.A 3.C【解析】1.從半球位置看,亞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A錯誤。亞洲位于亞歐大陸的東部,B正確。亞洲地處太平洋西岸,C錯誤。亞洲北北回歸線和北極圈穿過,地跨寒、溫、熱三帶,大部分位于北溫帶,D錯誤。故選B。2.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亞洲東部和南部是人口稠密地區,兩地人口稠密的原因有中低緯度地區氣候溫和,適合人類居住和農業生產,這些地區農業開發歷史悠久,形成了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能夠支持大量人口,靠近海洋的地區降水豐富,河流眾多,水資源充足,有利于農業和人類生活,氣候終年潮濕炎熱不是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反而可能限制人口增長,A①②③正確,故選A。3.博鰲亞洲論壇的召開可以加強亞洲各國之間的聯系與合作,C正確。各國之間的經濟差距不可能通過一次論壇消除,A錯誤。論壇的召開無法解決各國的人口問題,人口問題需要各國根據自身情況采取相應的人口政策等措施解決,B錯誤。論壇主要目的是促進合作交流,而不是促進各國之間的競爭,D錯誤。故選C。【點睛】博鰲亞洲論壇為亞洲各國提供了交流與對話的平臺,通過在論壇上的溝通協商,能夠加強各國之間的聯系與合作,共同探討發展中的問題與機遇,促進區域合作,各國通過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加強合作,在貿易、投資、技術等方面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進而促進共同繁榮4.B 5.B 6.D【解析】4.櫻花開放時間由春季升溫時間決定,一般緯度越低,春季升溫至櫻花開放所需氣溫越早,櫻花開放時間越早。圖中顯示,櫻花開放時間從3月到5月開放的島嶼應該由南向北排列。日本領土的四大島嶼中,由南向北排列依次為九州島、四國島、本州島、北海道島,由此判斷,B正確,A、C、D錯誤。故選B。5.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日本的地形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A錯誤;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日本勞動力短缺、國內市場萎縮,海外投資已經成為日本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B正確;日本最大平原為關東平原,位于本州島,C錯誤;日本群島位于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擠壓邊界,地殼活動頻繁,因此多地震、火山,D錯誤。故選B。6.日本傳統民居多采用較輕的木結構,一方面是因為森林資源豐富,另一方面是因為多地震,排除BC;日本傳統民居多采用較輕的木結構主要是因為地震頻發,為了應急避險,D符合題意、A排除。故選D。【點睛】日本是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個島國。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大島與附近一些小島組成。日本多山地和丘陵,沿海平原狹小。日本礦產資源匱乏,經濟發展對外依賴嚴重。7.C 8.B 9.B【解析】7.印度尼西亞位于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地帶,C正確; 印度尼西亞不緊鄰大西洋,而是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A錯誤; 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分布有限;B錯誤; 屬于低緯度熱帶地區,不是中緯度,四季沒有明顯變化,D錯誤。 故選C。8.近年來,雅加達由于人口激增等原因,深受“大城市病”困擾。“大城市病”通常表現為交通擁堵、住房緊張、環境污染等城市問題,①交通擁堵和③住房緊張是雅加達的典型問題;②土地廣闊與④環境優美均與“大城市病”無關,B①③符合題意。故選B。9.遷都至努山塔拉后,努山塔拉作為新首都,將大力建設和發展基礎設施,從而促進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的提升,B正確;印度尼西亞東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努山塔拉位于較偏東部地區,遷都并不能直接解決交通擁堵問題,且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帶動作用有限。同時,保護熱帶雨林不是遷都的直接目標。排除ACD,故選B。【點睛】印度尼西亞位于板塊交界處,多地震和火山;位于赤道附近,終年多雨,地形多山,多洪災,以及滑坡、泥石流;海底地震還會帶來海嘯等自然災害。10.C 11.A 12.D【解析】10.由圖可知,新未來城地處阿拉伯半島西北端,屬于熱帶沙漠氣候,全年干旱少雨,光照強烈,有利于利用太陽能進行發電,②正確;新未來城地處阿拉伯半島西北端,人口稀少,土地面積廣闊,有利于利用太陽能進行發電,④正確;①距海近,交通便利和③政策支持屬于有利于利用太陽能進行發電的社會經濟條件,①③錯誤。故選C。11.新能源不可能變沙漠為森林,A符合題意;增加能源來源渠道,減輕對石油資源的依賴,B不符合題意;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C不符合題意;開發利用清潔能源,減少環境污染,D不符合題意。故選A。12.2034年沙特世界杯將于11-12月期間舉辦,在此期間,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晝短夜長,西亞地區位于北半球,此期間晝短夜長,白天活動時間短,A錯誤;西亞地區屬于熱帶沙漠氣候,全年炎熱干燥,降水少,B錯誤;油菜花適合生長在氣候溫暖濕潤地區,西亞屬于熱帶沙漠氣候,炎熱干燥,不適合油菜生長,C錯誤;11-12月,太陽直射南半球,西亞位于北半球,氣候涼爽,適宜舉辦活動。D正確。故選D。【點睛】西亞地區地處兩洋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重要。西亞地區石油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大部分屬熱帶沙漠氣候,降水稀少,氣候干旱,河流稀少,沙漠廣布。13.D 14.D 15.C【解析】13.讀圖可知,亞馬爾半島位于高緯度地區,氣候過于嚴寒,凍土廣布;且地廣人稀,物資補給不足,物資運輸困難,這些都是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開發過程中的困難;ABC不符合題意。亞馬爾半島位于北極圈內,氣候嚴寒,夏季不會出現高溫,臺風主要影響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亞馬爾半島受不到臺風的影響,D符合題意。故選D。14.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俄羅斯亞馬爾半島區域在俄羅斯西西伯利亞平原北部,距離白令海峽較近,運往我國最短的航線會經過白令海峽,D正確。蘇伊士運河是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好望角位于非洲南端,巴拿馬運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如果經過好望角、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則運輸的距離會增大,ABC錯誤。故選D。15.讀圖可知,亞馬爾半島位于北極地區,馴鹿是該地區的典型動物,C正確。袋鼠、企鵝和非洲象分別生活在澳大利亞、南極和非洲,與亞馬爾半島的地理位置不符。ABD錯誤。故選C。【點睛】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溝通了紅海和地中海;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溝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溝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16.B 17.A 18.C【解析】16.印度全部位于北半球,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故A錯誤。印度和澳大利亞均瀕臨了印度洋,故B正確。澳大利亞屬于發達國家,故C錯誤。兩國的首都均不是本國最大的城市,故D錯誤。故選B。17.印度和澳大利亞發展養羊業的共同優勢是地形平坦,草場廣闊,故A錯誤。印度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氣候炎熱,澳大利亞以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為主,只有少數地區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故B錯誤。印度的養殖技術較落后,故C錯誤。印度有大型食肉動物,故D錯誤。故選A。18.印地人口眾多,是世界人口大國,眾多的人口對奶制品需求量大,因此印度奶制品出口量小的主要原因是國內市場大,C正確。產量不穩定、自然災害多、交通條件差不是主要原因。ABD錯誤,故選C。【點睛】影響農業生產的主要自然地理因素是地形、氣候、河流等;主要社會經濟因素是技術、交通、市場、政策等。19.D 20.C 21.B【解析】19.據所學知識可知,12月到2月是南極地區的暖季,氣溫較高,此時南極地區有極晝現象,白晝時間長,方便修建,D正確,B錯誤;南極地區氣候干燥,A錯誤;正逢春節,寓意吉祥不是秦嶺站選擇在12月到2月份建設的原因,C錯誤。故選D。20.據圖中緯度判斷,緯度最高是昆侖站,我國在南極地區建立的科學考察站有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和泰山站。其中,昆侖站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南極內陸考察站,也是我國南極科學考察站中緯度最高的考察站,C正確,ABD錯誤,故選C。21.我國科學工作者克服困難,遠赴南極工作主要是為了進行科學考察,B正確;南極地區淡水資源豐富,但不是我國科學工作者遠赴南極工作的目的,A錯誤;南極地區礦產資源豐富,但開發礦產資源不是我國科學工作者遠赴南極工作的目的,C錯誤;我國科學工作者克服困難,遠赴南極工作主要是為了進行科學考察,不是進行極限體驗,D錯誤;故選B。【點睛】南極地區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區,即使在暖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也十分寒冷。南極大陸素有“冰雪高原”之稱,大部分地方覆蓋著很厚的冰層,冰層平均厚度2000多米。22.(1) 熱帶 北溫帶(2) 溫帶大陸性 雨熱同期(3) 青藏高原 高原 大(4)放射狀(5) 河流 BC(6) 水稻 濕熱 船 多 厚 F【分析】本題以亞洲氣候分布圖、亞洲大陸沿30°N的地形剖面示意圖為材料,共設置六道小題,涉及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農業和亞洲不同分區的區域文化與自然環境等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詳解】(1)亞洲地域遼闊,從緯度位置看,北極圈穿過亞洲的北部,北回歸線穿過亞洲的南部,自南向北跨越熱帶、北溫帶和北寒帶三個溫度帶 。(2)亞洲由于跨緯度廣,東西距離長,地形復雜多樣,所以氣候復雜多樣,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范圍最廣。亞洲東部季風氣候顯著,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3)從圖2可知,圖示區域自西向東依次分布著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印度河平原、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區。地形類型以高原、山地、平原為主,地勢起伏大,高低懸殊。(4)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勢影響,亞洲的大河多發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狀流向周邊海洋,源遠流長。(5)亞洲孕育出三大文明古國,文明古國大都沿河流分布,河流為文明古國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和肥沃的土壤,利于農業發展;與豐富的礦產資源、充足的熱量關系不大,故選BC。(6)東南亞氣候濕熱,水熱條件充足,主要的糧食作物是水稻;東南亞主要為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濕熱。南亞降水豐富,河網密布,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船。南亞降水豐富,這樣的降水條件使得當地河網密布,以捕魚為主的生活方式得以形成。 北亞地處中高緯度地區,氣候寒冷,人們住木屋,身著厚厚的衣服來保暖。北亞氣候寒冷,冬季積雪多,雪橇適合在這樣的環境中作為交通工具,對應圖中的F區域。23.(1) 甘蔗 咖啡 (天然)橡膠(2) ③ ① ② ④ ⑤ ⑥(3)增加當地居民收入;擴大當地財政收入;減少對燃油車的依賴,改善當地環境;刺激與汽車相關產業的發展【分析】本題以“20世紀以前巴西幾種重要農礦產品的開發圖”和“巴西礦產和河流分布圖”為材料,涉及巴西農作物分布、發展新能源汽車發展條件等知識點,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以及根據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詳解】(1)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種植甘蔗,因此也是世界上重要的蔗糖生產國和出口國。19世紀末,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巴西的鋼鐵和天然橡膠加工等工業產量增加,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巴西③河流多,高原和平原廣布,使得水能豐富;①礦產資源豐富,原料充足;②東臨大西洋海岸漫長為海運提供了便利。④人口眾多,勞動力充足;⑤經濟基礎好,需求也在逐漸增長,環保意識的提高,市場廣闊;⑥鋼鐵和天然橡膠加工等企業多,產量高,都是巴西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條件。1對應③,2對應①,3對應②,4對應④,5對應⑤,6對應⑥。(3)中國在巴西建設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可以增加當地居民收入;擴大當地財政收入;減少對燃油車的依賴,改善當地環境;刺激與汽車相關產業的發展。24.(1) 東南 昆侖站(2)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北極地區暖季是6-8月,南極地區暖季是11月-次年3月,暖季便于開展科考活動。(3)昆侖站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透明度高;人類活動少,光污染和大氣污染極少,大氣潔凈度高。(4) 南南合作 距離南極半島近 食品、淡水、燃料等(5) 變暖 加速 上升 沿海(6)綠色出行;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節約用電。【分析】本題以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的相關內容、示意圖、阿根廷烏斯懷亞港口及周邊地區示意圖為材料,共設置六道小題,涉及南北極地區的氣候、科學考察站、環境問題等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詳解】(1)在極地地區判斷方向,南極點是地球最南端,站在南極點看四周都是北方。從圖中可知,秦嶺站位于南極地區,黃河站位于北極地區,所以秦嶺站位于黃河站的南方。同時,根據經緯度位置進一步判斷,秦嶺站位于黃河站的東南方向。我國6個極地科考站分別是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黃河站、秦嶺站。在這些科考站中,昆侖站距離南極點最近,所以緯度位置最高。(2)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北極地區暖季是6-8月,此時氣溫相對較高,海冰部分消融,便于開展北極海冰消融與生物多樣性等調查,所以中國北極科學考察隊于2024年7月出發;南極地區暖季是11月-次年3月,此時有極晝現象,氣溫相對較高,便于進行秦嶺站配套設施建設以及氣候變化對南極生態系統的影響等方面的調查,所以南極科考隊于2024年11月出發。(3)昆侖站位于南極內陸,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透明度高;南極地區人類活動少,光污染和大氣污染極少,所以大氣潔凈度高,這些都是昆侖站進行天文觀測的有利條件。(4)我國和阿根廷都屬于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技術合作被稱為“南南合作”。烏斯懷亞距離南極半島近,是距離南極大陸較近的港口城市,便于為南極科考船提供補給,這是其成為我國南極科考重要補給站的最主要原因。科考船在南極進行科考活動,需要大量的食品(如新鮮蔬菜、肉類、糧食等)、淡水、燃料(如柴油等)等物資,所以在此補給的物品主要有食品、淡水、燃料等。(5)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多,會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全球氣候變暖會使得極地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會導致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會淹沒沿海地區。(6)低碳生活方式有很多,比如綠色出行,盡量選擇步行、騎自行車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等;節約用電,隨手關燈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