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河南省鄧州市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五年級科學試卷1.(2025五上·鄧州期末)光由空氣斜射入水中時,光的路線發生的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 )。A.反射 B.折射 C.直射【答案】B【知識點】光的折射【解析】【分析】當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傳播方向改變,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光由空氣斜射入水中時,光的路線發生的變化,這就是光的折射現象。2.(2025五上·鄧州期末)在制作彩色輪盤的過程中,我們在紙板上分別涂上( )顏色。A.紅、黃、藍 B.紅、綠、藍 C.紅、橙、藍【答案】B【知識點】光路圖【解析】【分析】白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紅、綠、藍三種色光按相同比例混合可產生白光。因此,在圓盤上畫出三個大小相同的扇形,均勻地涂上紅、綠、藍三種顏色,快速旋轉彩色輪時,我們會看到彩色輪變成白色。3.(2025五上·鄧州期末)在地震的模擬實驗中,當迅速拉開小盒的兩半時,盒中的泥土會( )。A.出現斷痕 B.相互擠壓 C.向上隆起【答案】A【知識點】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解析】【分析】在地震的模擬實驗中,當迅速拉開小盒的兩半時,盒中的泥土會出現斷痕,這模擬了地殼在地震時的斷裂現象。4.(2025五上·鄧州期末)在設計“雨量對侵蝕的影響”對比實驗時,需要改變的條件是( )。A.有無植物覆蓋 B.小山丘的坡度 C.降水量的大小【答案】C【知識點】對比實驗【解析】【分析】對比實驗每次只能改變一個因素,確保實驗的公平,即除了改變的那個因素外,其他因素應該保持一樣。對比實驗只有一個變量,由于研究的是雨量對侵蝕的影響,所以唯一的變量是降水量的大小,其他條件都要保持不變。5.(2025五上·鄧州期末)“治水先治山”,必須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種草,其主要目的是( )。A.減少山坡的坡度大小B.可以美化環境C.減緩雨水對地表的沖刷,保持水土【答案】C【知識點】影響地形變化的因素【解析】【分析】植被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被侵蝕的情況與植被覆蓋情況有關,植被覆蓋情況好,侵蝕較少,植被覆蓋情況差,侵蝕較多。因此“治水先治山”,必須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種草,其主要目的是減緩雨水對地表的沖刷,保持水土。6.(2025五上·鄧州期末)計算擺錘的擺動次數時,下列記作擺動一次的情況是 ( )。A.甲——乙——丙B.甲——乙——丙——乙——甲C.乙——丙——乙【答案】B【知識點】觀察并記錄鐘擺運動的特點【解析】【分析】擺一般是由擺線和擺錘組成,類似于我們玩過的秋千。擺在擺動時,擺從一側擺動到另一側,再回到起點,算擺動一次。因此甲——乙——丙——乙——甲記作擺動一次。7.(2025五上·鄧州期末)利用水計量時間時,人們是怎樣控制水以均勻的速度往下流的 ( )A.保持出水孔的高度不變B.調整出水孔半徑C.保持水位不變【答案】C【知識點】水鐘【解析】【分析】水位的高低會影響水滴的速度,開始時水位高,壓力大,水滴得快。隨著水位的下降,壓力變小,水滴得會越來越慢。因此利用水計量時間時,保持水位不變,可以控制水以均勻的速度往下流。8.(2025五上·鄧州期末)被稱為“身體總指揮”的是( )。A.腦 B.大腦 C.小腦【答案】A【知識點】大腦的作用與保護【解析】【分析】腦是人體的“司令部”,主管人體的一切活動。人體的腦分為大腦、小腦和腦干三部分,在頭部受顱骨的保護。9.(2025五上·鄧州期末)推動血液在血管中流動的是( )。A.肌肉收縮 B.肺的呼吸 C.心臟跳動【答案】C【知識點】心臟的運動【解析】【分析】人的循環系統由心臟、血管和血液組成。心臟是脊椎動物身體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臟的作用類似于“水泵”,主要功能是為血液流動提供動力,把血液運行至身體各個部分。10.(2025五上·鄧州期末)人體是一個復雜精密的系統,為了維持身體健康,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胃腸道消化能力有限,我們不能暴飲暴食B.神經系統在身體內部,我們無需任何保護C.運動時身體容易受傷,我們要盡量少運動【答案】A【知識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解析】【分析】A、胃腸道消化能力有限,我們不能暴飲暴食,A正確;B、神經系統在身體內部,但是我們也要好好保護,比如騎車戴頭盔等,B錯誤;C、運動時身體容易受傷,我們要提前做好熱身活動,避免受傷,C錯誤;故答案為:A。11.(2025五上·鄧州期末)通過眼睛可以觀察到河底的石塊位置很淺,所以可以下河玩水。【答案】錯誤【知識點】光的折射【解析】【分析】 通過眼睛觀察到河底石塊 “位置很淺”,這是由光的折射現象導致的視覺偏差,并非實際深度。光從水中斜射到水面上時,會發生折射現象,從水面上看,水中的物體的像在物體的上方,所以河水看起來比真實的水要淺一些,石塊實際位置較深不可以下河玩水。12.(2025五上·鄧州期末)魚缸中只有一條金魚,從某個角度卻看到兩條金魚,這是由于光的反射。( )【答案】錯誤【知識點】光的折射【解析】【分析】光由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會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魚缸中只有一條金魚,從某個角度卻看到兩條金魚,這是由于光的折射。13.(2025五上·鄧州期末)汽車反光鏡、潛望鏡等都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 )【答案】正確【知識點】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光碰到鏡面改變了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運用光的反射的有額鏡、汽車反光鏡、潛望鏡。14.(2025五上·鄧州期末)我們一般采用對比實驗來研究火山噴發和地震的成因。( )【答案】錯誤【知識點】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噴發的成因及作用【解析】【分析】 模擬實驗主要應用于難以直接用研究對象做實驗時,通過模仿實驗對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的實驗。我們一般使用模擬實驗的方法來研究地震和火山的成因。15.(2025五上·鄧州期末)組成地殼的巖石可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 )【答案】正確【知識點】地球的內部結構【解析】【分析】巖石組成地球的外殼,有些巖石裸露在空氣中,更多的巖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蓋。地質學家根據巖石的形成成因,將巖石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類。16.(2025五上·鄧州期末)在制作水鐘過程中我們經歷了一個“思考方案—制定計劃—實施方案—檢驗成果——尋找原因——改進完善”的過程。 ( )【答案】正確【知識點】科學常識【解析】【分析】科學研究的程序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查閱文獻、設計方案、搜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分享交流。制作水鐘的過程需要經過思考方案、制定計劃、實施方案、檢驗成果、尋找原因、改進完善等步驟,這是一個完整的科學實驗過程。17.(2025五上·鄧州期末)隨著計時工具的發展,計時精度已經達到零誤差。 ( )【答案】錯誤【知識點】計時工具【解析】【分析】目前的計時工具雖然精度已經非常高,但仍然無法達到絕對的零誤差。即使是最精密的原子鐘,也會有極其微小的誤差。18.(2025五上·鄧州期末)計時工具的設計運用了物體運動周期性變化的規律。( )【答案】正確【知識點】計時工具【解析】【分析】人們用不同材料或物體來計算時間,這些物體之間的共性運動有規律的物體都可以用來制作計時工具。計時工具中有許多計時工具的相同點就是運動有規律,即物體運動的等時性規律。19.(2025五上·鄧州期末)當手碰到刺時會迅速縮回,這是神經系統在起著關鍵的作用。 ( )【答案】正確【知識點】神經系統【解析】【分析】人體的快速反應是通過神經系統傳遞信號來實現的,當手碰到刺時,神經系統會立即將疼痛信息傳遞到大腦,大腦再發出指令控制手部肌肉迅速縮回,起關鍵作用的正是神經系統。20.(2025五上·鄧州期末)人的各系統都是獨立工作的,相互之間沒有聯系。 ( )【答案】錯誤【知識點】神經系統【解析】【分析】人體共有八大系統: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這些系統協調配合,使人體內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能夠正常進行。21.(2025五上·鄧州期末)當白光進入 時,由于不同顏色的光發生 的程度不一樣,就出現了紅、橙、黃、綠、藍、靛、紫等各種顏色的光。【答案】三棱鏡;折射【知識點】光的折射【解析】【分析】太陽光是白光,白光經過三棱鏡會發生折射,由于不同顏色的光發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樣,就出現了紅、橙、黃、綠、藍、靛、紫等各種顏色的光。22.(2025五上·鄧州期末)地球內部力量改變著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如長白山天池是由 原因形成的,彎曲的巖層是由 原因形成的。【答案】火山噴發;地震【知識點】影響地形變化的因素【解析】【分析】地表形態是內外力長期相互作用下不斷地發展變化的結果,形式多種多樣。長白山天池是火山爆發后形成的火山口湖,屬于火山活動的結果;彎曲的巖層則是由于地殼運動的擠壓作用形成的褶皺地貌。23.(2025五上·鄧州期末)地球的內部分為三層,分別是地殼、 和地核。【答案】地幔【知識點】地球的內部結構【解析】【分析】地球內部結構是指地球內部的分層結構,地球內部從外到內可以劃分為三層,分別是地殼、地幔、地核。24.(2025五上·鄧州期末)在遠古時代,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計時工具不斷發展,當今計時最精確的計時工具是 。【答案】天;原子鐘【知識點】計時工具【解析】【分析】在遠古時代,人類用天上的太陽來計時,出現了日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天。原子鐘是利用原子吸收或釋放能量時發出的電磁波來計時的,是當今計時最精確的計時工具,2022年其精度可以達到每3000億年誤差1秒。25.(2025五上·鄧州期末) 、 、 組成了人體的神經系統,它們相互配合,指揮人體對環境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答案】腦;神經;脊髓【知識點】神經系統【解析】【分析】神經系統由腦、脊髓和與其相連并遍布全身的周圍神經所組成,它們相互配合,指揮人體對環境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腦和脊髓是神經系統的中樞部分,叫中樞神經系統;由腦發出的腦神經和由脊髓發出的脊神經是神經系統的周圍部分,叫周圍神經系統。26.(2025五上·鄧州期末)光。在學習光單元的知識后,小科運用所學對身邊諸多光現象展開了分析。請依次回答下列問題。(1)在回家的路上,坐在車上的小科突然感受到一道刺眼的光,通過后視鏡發現是后面的車開了遠光燈。后視鏡刺眼的光 光源(填“是”或“不是”,下同);后車的遠光燈 光源。(2)表演皮影戲時,幕布是一種半透明的物體,而獸皮或紙板則是不透明的物體,因此光 (選填“能”或“不能”)穿透幕布,而 (選填“能”或“不能”)穿透獸皮或紙板。由于光是沿 傳播的,因此我們看到的皮影形狀和紙板的形狀是一樣的。(3)在路上,小科看到一輛灑水車正在工作,灑水車在灑水時,出現了美麗的彩虹,這是光的 (填“折射”或“反射”)現象。(4)如圖所示,手電筒發出的光經鏡子反射后,光的傳播路線應該為 (填“A”或“B”或“C”),如果想讓手電筒發出的光束照射到點M,鏡子應按 (填“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答案】(1)不是;是(2)能;不能;直線(3)折射(4)B;順時針【知識點】光源;光的反射【解析】【分析】(1)光源是能夠自身發光的物體。后視鏡只是反射光線,所以它不是光源,而車的遠光燈是發光物體,所以它是光源。(2)半透明物體能讓部分光線通過,不透明物體則不能穿透光線,因此光能穿透幕布,而不能穿透獸皮或紙板。由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因此我們看到的皮影形狀和紙板的形狀是一樣的。(3)彩虹是由于太陽光通過水滴時發生折射和色散形成的。(4)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我們可以確定光的傳播路線應該選擇B。為了讓光線能夠照射到M點,我們需要調整鏡子的方向。通過觀察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如果鏡子按順時針方向旋轉,那么反射的光線就會偏向M點;而逆時針旋轉鏡子則會使光線偏離M點。27.(2025五上·鄧州期末)風的作用。小科開展了關于魔鬼城形成的模擬實驗。如下圖所示用沙子捏成了一塊塊巖石(B區),巖石右邊鋪上沙子和小石子(C區),沙子右邊放了一個電風扇,調整角度吹往沙子和小石子。(1)通過以上模擬實驗,我們可以推測.:由于風的 (填“搬運”或“沉積”)作用,C區域細小的沙子容易被吹走,所以C區域模擬現實生活中形成的 (填“戈壁灘”或“沙漠”)。被帶走的沙子由于風速減弱,在A區域會發生 (填“搬運”或“沉積”),從而A區域模擬現實生活中形成的 (填“戈壁灘”或“沙漠”)。(2)小科想模擬風卷起沙子對巖石的影響。他用幾塊巖石和砂紙來進行實驗,其中砂紙用來模擬 。小科先用放大鏡觀察幾塊巖石,然后用砂紙打磨。觀察到的現象是: 。(3)跟地震和火山相比,風和水改變地形的速度比較 。 (填“劇烈”或“緩慢”)【答案】(1)搬運;戈壁灘;沉積;沙漠(2)風的侵蝕作用;巖石表面被打磨,變得粗糙或出現凹痕(3)緩慢【知識點】風對地貌的影響【解析】【分析】(1)由于風的的搬運作用,可以把大塊巖石破碎后形成的細小的沙土搬運到遠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礫石,這便形成了戈壁灘。被帶走的沙子在風或流水速度減小時沉積下來,日積月累就形成了沙漠。實驗中C區域因為風的搬運作用,細沙被帶走,留下較粗顆粒,形成類似戈壁灘的景觀,而細沙則在風速減弱的A區域沉積,模擬沙漠的景觀。(2)當風刮過地面的時候,風能吹起黏土和細沙,風中攜帶的沙碰到巖石還可以把巖石磨蝕得很光滑,形成獨特的景觀。砂紙在實驗中模擬風砂對巖石的侵蝕作用。觀察到巖石被打磨變得粗糙,說明風沙對巖石有侵蝕作用。(3)風和水對地形的改變是長期累積的作用,速度較為緩慢,而地震和火山作用劇烈,能在短時間內引發明顯的地貌變化。28.(2025五上·鄧州期末)擺的研究。小科用下圖的裝置,測量并記錄了三個擺30秒擺動的次數。組別 擺錘質量/g 擺繩長短/cm 每30秒擺動次數/次第1次 第2次 第3次甲 60 20 33 33 33乙 100 30 26 26 26丙 50 30 26 26 26(1)測量時,小科發現各組擺擺動的幅度都會越來越 。(2)選擇甲、丙兩組進行對比,可以研究擺的快慢與 是否有關,實驗時需要保持不變的條件有 、 等。分析甲、丙兩組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3)分析乙、丙兩組實驗數據,可以得出擺的快慢與 無關。(4)比較各組數據,我們發現擺具有 性。(5)要把乙擺每30秒擺動的次數調整為30次,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答案】(1)小(2)擺繩長度;擺錘質量;擺幅大小;擺在每分鐘來回擺動的次數與擺長有關,擺長越長擺動越慢。(3)擺錘質量(4)等時性(5)縮短擺繩長度【知識點】觀察并記錄鐘擺運動的特點【解析】【分析】(1)在測量過程中,由于空氣阻力和其他阻力的作用,各組擺的擺動幅度會逐漸減小。(2)甲組和丙組擺繩長短不同,但擺錘質量相同,因此可以比較兩組數據可以研究擺的快慢與擺繩長度是否有關。要對此進行公平的對比,需要保持擺錘質量和開始時的擺動幅度不變。由于兩組擺動次數不同,可以得出擺在每分鐘來回擺動的次數與擺長有關,同一個擺,擺長越長擺動越慢。(3)乙組和丙組擺錘長度相同,但擺繩長短不同。通過比較兩組數據可以得出擺的快慢與擺錘質量無關的結論。(4)同一個擺每擺動一次所需要的時間是相同的,因此單擺具有等時性。(5)擺在每分鐘來回擺動的次數與擺長有關,同一個擺,擺長越長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動越快。因此要調整乙擺的擺動次數增加到30次,可以通過縮短擺繩長度來增加擺的擺動次數。29.(2025五上·鄧州期末)健康生活。為訓練身體運動的靈敏度,小科和同學進行了抓尺子訓練,如右圖。(1)在“抓尺子”的運動中,我們需要骨、 和 等運動系統協同合作完成各種動作。(2)小科在抓尺子的過程中,眼睛將這個信號通過傳入神經傳遞到 ,做出相應的指令,并通過 使身體做出反應。(3)小科在做伸肘向前抓尺子的動作時,此時①處的肌肉 (選填“收縮”或“舒張”),②處的肌肉 (選填“收縮”或“舒張”)。(4)小科進行多次練習,發現身體的靈敏度沒有進步,因此被同學嘲笑,一連幾天都不開心。為了緩解不良情緒,小科可以 。【答案】(1)關節;肌肉(2)腦;傳出神經(3)收縮;舒張(4)與朋友交流,進行適當的運動【知識點】關節和肌肉的運動;神經系統【解析】【分析】(1)骨、肌肉和關節是人體運動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們協同合作完成各種動作。因此在“抓尺子”的運動中,我們需要骨、肌肉和關節等運動系統協同合作完成各種動作。(2)人接受信號并作出反應的過程是接受信號→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作出反應。眼睛將信號通過傳入神經傳遞到大腦,大腦做出相應的指令,并通過傳出神經使身體做出反應。(3)人體的各種動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縮帶動骨骼運動而實現的。在做伸肘向前抓尺子的動作時,肱二頭肌(①處)收縮,肱三頭肌(②處)舒張。(4)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進行心理咨詢、聽聽輕音樂、跟朋友傾訴、適當運動放松來緩解不良情緒。1 / 1河南省鄧州市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五年級科學試卷1.(2025五上·鄧州期末)光由空氣斜射入水中時,光的路線發生的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 )。A.反射 B.折射 C.直射2.(2025五上·鄧州期末)在制作彩色輪盤的過程中,我們在紙板上分別涂上( )顏色。A.紅、黃、藍 B.紅、綠、藍 C.紅、橙、藍3.(2025五上·鄧州期末)在地震的模擬實驗中,當迅速拉開小盒的兩半時,盒中的泥土會( )。A.出現斷痕 B.相互擠壓 C.向上隆起4.(2025五上·鄧州期末)在設計“雨量對侵蝕的影響”對比實驗時,需要改變的條件是( )。A.有無植物覆蓋 B.小山丘的坡度 C.降水量的大小5.(2025五上·鄧州期末)“治水先治山”,必須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種草,其主要目的是( )。A.減少山坡的坡度大小B.可以美化環境C.減緩雨水對地表的沖刷,保持水土6.(2025五上·鄧州期末)計算擺錘的擺動次數時,下列記作擺動一次的情況是 ( )。A.甲——乙——丙B.甲——乙——丙——乙——甲C.乙——丙——乙7.(2025五上·鄧州期末)利用水計量時間時,人們是怎樣控制水以均勻的速度往下流的 ( )A.保持出水孔的高度不變B.調整出水孔半徑C.保持水位不變8.(2025五上·鄧州期末)被稱為“身體總指揮”的是( )。A.腦 B.大腦 C.小腦9.(2025五上·鄧州期末)推動血液在血管中流動的是( )。A.肌肉收縮 B.肺的呼吸 C.心臟跳動10.(2025五上·鄧州期末)人體是一個復雜精密的系統,為了維持身體健康,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胃腸道消化能力有限,我們不能暴飲暴食B.神經系統在身體內部,我們無需任何保護C.運動時身體容易受傷,我們要盡量少運動11.(2025五上·鄧州期末)通過眼睛可以觀察到河底的石塊位置很淺,所以可以下河玩水。12.(2025五上·鄧州期末)魚缸中只有一條金魚,從某個角度卻看到兩條金魚,這是由于光的反射。( )13.(2025五上·鄧州期末)汽車反光鏡、潛望鏡等都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 )14.(2025五上·鄧州期末)我們一般采用對比實驗來研究火山噴發和地震的成因。( )15.(2025五上·鄧州期末)組成地殼的巖石可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 )16.(2025五上·鄧州期末)在制作水鐘過程中我們經歷了一個“思考方案—制定計劃—實施方案—檢驗成果——尋找原因——改進完善”的過程。 ( )17.(2025五上·鄧州期末)隨著計時工具的發展,計時精度已經達到零誤差。 ( )18.(2025五上·鄧州期末)計時工具的設計運用了物體運動周期性變化的規律。( )19.(2025五上·鄧州期末)當手碰到刺時會迅速縮回,這是神經系統在起著關鍵的作用。 ( )20.(2025五上·鄧州期末)人的各系統都是獨立工作的,相互之間沒有聯系。 ( )21.(2025五上·鄧州期末)當白光進入 時,由于不同顏色的光發生 的程度不一樣,就出現了紅、橙、黃、綠、藍、靛、紫等各種顏色的光。22.(2025五上·鄧州期末)地球內部力量改變著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如長白山天池是由 原因形成的,彎曲的巖層是由 原因形成的。23.(2025五上·鄧州期末)地球的內部分為三層,分別是地殼、 和地核。24.(2025五上·鄧州期末)在遠古時代,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計時工具不斷發展,當今計時最精確的計時工具是 。25.(2025五上·鄧州期末) 、 、 組成了人體的神經系統,它們相互配合,指揮人體對環境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26.(2025五上·鄧州期末)光。在學習光單元的知識后,小科運用所學對身邊諸多光現象展開了分析。請依次回答下列問題。(1)在回家的路上,坐在車上的小科突然感受到一道刺眼的光,通過后視鏡發現是后面的車開了遠光燈。后視鏡刺眼的光 光源(填“是”或“不是”,下同);后車的遠光燈 光源。(2)表演皮影戲時,幕布是一種半透明的物體,而獸皮或紙板則是不透明的物體,因此光 (選填“能”或“不能”)穿透幕布,而 (選填“能”或“不能”)穿透獸皮或紙板。由于光是沿 傳播的,因此我們看到的皮影形狀和紙板的形狀是一樣的。(3)在路上,小科看到一輛灑水車正在工作,灑水車在灑水時,出現了美麗的彩虹,這是光的 (填“折射”或“反射”)現象。(4)如圖所示,手電筒發出的光經鏡子反射后,光的傳播路線應該為 (填“A”或“B”或“C”),如果想讓手電筒發出的光束照射到點M,鏡子應按 (填“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27.(2025五上·鄧州期末)風的作用。小科開展了關于魔鬼城形成的模擬實驗。如下圖所示用沙子捏成了一塊塊巖石(B區),巖石右邊鋪上沙子和小石子(C區),沙子右邊放了一個電風扇,調整角度吹往沙子和小石子。(1)通過以上模擬實驗,我們可以推測.:由于風的 (填“搬運”或“沉積”)作用,C區域細小的沙子容易被吹走,所以C區域模擬現實生活中形成的 (填“戈壁灘”或“沙漠”)。被帶走的沙子由于風速減弱,在A區域會發生 (填“搬運”或“沉積”),從而A區域模擬現實生活中形成的 (填“戈壁灘”或“沙漠”)。(2)小科想模擬風卷起沙子對巖石的影響。他用幾塊巖石和砂紙來進行實驗,其中砂紙用來模擬 。小科先用放大鏡觀察幾塊巖石,然后用砂紙打磨。觀察到的現象是: 。(3)跟地震和火山相比,風和水改變地形的速度比較 。 (填“劇烈”或“緩慢”)28.(2025五上·鄧州期末)擺的研究。小科用下圖的裝置,測量并記錄了三個擺30秒擺動的次數。組別 擺錘質量/g 擺繩長短/cm 每30秒擺動次數/次第1次 第2次 第3次甲 60 20 33 33 33乙 100 30 26 26 26丙 50 30 26 26 26(1)測量時,小科發現各組擺擺動的幅度都會越來越 。(2)選擇甲、丙兩組進行對比,可以研究擺的快慢與 是否有關,實驗時需要保持不變的條件有 、 等。分析甲、丙兩組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3)分析乙、丙兩組實驗數據,可以得出擺的快慢與 無關。(4)比較各組數據,我們發現擺具有 性。(5)要把乙擺每30秒擺動的次數調整為30次,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29.(2025五上·鄧州期末)健康生活。為訓練身體運動的靈敏度,小科和同學進行了抓尺子訓練,如右圖。(1)在“抓尺子”的運動中,我們需要骨、 和 等運動系統協同合作完成各種動作。(2)小科在抓尺子的過程中,眼睛將這個信號通過傳入神經傳遞到 ,做出相應的指令,并通過 使身體做出反應。(3)小科在做伸肘向前抓尺子的動作時,此時①處的肌肉 (選填“收縮”或“舒張”),②處的肌肉 (選填“收縮”或“舒張”)。(4)小科進行多次練習,發現身體的靈敏度沒有進步,因此被同學嘲笑,一連幾天都不開心。為了緩解不良情緒,小科可以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光的折射【解析】【分析】當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傳播方向改變,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光由空氣斜射入水中時,光的路線發生的變化,這就是光的折射現象。2.【答案】B【知識點】光路圖【解析】【分析】白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紅、綠、藍三種色光按相同比例混合可產生白光。因此,在圓盤上畫出三個大小相同的扇形,均勻地涂上紅、綠、藍三種顏色,快速旋轉彩色輪時,我們會看到彩色輪變成白色。3.【答案】A【知識點】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解析】【分析】在地震的模擬實驗中,當迅速拉開小盒的兩半時,盒中的泥土會出現斷痕,這模擬了地殼在地震時的斷裂現象。4.【答案】C【知識點】對比實驗【解析】【分析】對比實驗每次只能改變一個因素,確保實驗的公平,即除了改變的那個因素外,其他因素應該保持一樣。對比實驗只有一個變量,由于研究的是雨量對侵蝕的影響,所以唯一的變量是降水量的大小,其他條件都要保持不變。5.【答案】C【知識點】影響地形變化的因素【解析】【分析】植被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被侵蝕的情況與植被覆蓋情況有關,植被覆蓋情況好,侵蝕較少,植被覆蓋情況差,侵蝕較多。因此“治水先治山”,必須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種草,其主要目的是減緩雨水對地表的沖刷,保持水土。6.【答案】B【知識點】觀察并記錄鐘擺運動的特點【解析】【分析】擺一般是由擺線和擺錘組成,類似于我們玩過的秋千。擺在擺動時,擺從一側擺動到另一側,再回到起點,算擺動一次。因此甲——乙——丙——乙——甲記作擺動一次。7.【答案】C【知識點】水鐘【解析】【分析】水位的高低會影響水滴的速度,開始時水位高,壓力大,水滴得快。隨著水位的下降,壓力變小,水滴得會越來越慢。因此利用水計量時間時,保持水位不變,可以控制水以均勻的速度往下流。8.【答案】A【知識點】大腦的作用與保護【解析】【分析】腦是人體的“司令部”,主管人體的一切活動。人體的腦分為大腦、小腦和腦干三部分,在頭部受顱骨的保護。9.【答案】C【知識點】心臟的運動【解析】【分析】人的循環系統由心臟、血管和血液組成。心臟是脊椎動物身體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臟的作用類似于“水泵”,主要功能是為血液流動提供動力,把血液運行至身體各個部分。10.【答案】A【知識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解析】【分析】A、胃腸道消化能力有限,我們不能暴飲暴食,A正確;B、神經系統在身體內部,但是我們也要好好保護,比如騎車戴頭盔等,B錯誤;C、運動時身體容易受傷,我們要提前做好熱身活動,避免受傷,C錯誤;故答案為:A。11.【答案】錯誤【知識點】光的折射【解析】【分析】 通過眼睛觀察到河底石塊 “位置很淺”,這是由光的折射現象導致的視覺偏差,并非實際深度。光從水中斜射到水面上時,會發生折射現象,從水面上看,水中的物體的像在物體的上方,所以河水看起來比真實的水要淺一些,石塊實際位置較深不可以下河玩水。12.【答案】錯誤【知識點】光的折射【解析】【分析】光由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會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魚缸中只有一條金魚,從某個角度卻看到兩條金魚,這是由于光的折射。13.【答案】正確【知識點】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光碰到鏡面改變了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運用光的反射的有額鏡、汽車反光鏡、潛望鏡。14.【答案】錯誤【知識點】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噴發的成因及作用【解析】【分析】 模擬實驗主要應用于難以直接用研究對象做實驗時,通過模仿實驗對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的實驗。我們一般使用模擬實驗的方法來研究地震和火山的成因。15.【答案】正確【知識點】地球的內部結構【解析】【分析】巖石組成地球的外殼,有些巖石裸露在空氣中,更多的巖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蓋。地質學家根據巖石的形成成因,將巖石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類。16.【答案】正確【知識點】科學常識【解析】【分析】科學研究的程序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查閱文獻、設計方案、搜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分享交流。制作水鐘的過程需要經過思考方案、制定計劃、實施方案、檢驗成果、尋找原因、改進完善等步驟,這是一個完整的科學實驗過程。17.【答案】錯誤【知識點】計時工具【解析】【分析】目前的計時工具雖然精度已經非常高,但仍然無法達到絕對的零誤差。即使是最精密的原子鐘,也會有極其微小的誤差。18.【答案】正確【知識點】計時工具【解析】【分析】人們用不同材料或物體來計算時間,這些物體之間的共性運動有規律的物體都可以用來制作計時工具。計時工具中有許多計時工具的相同點就是運動有規律,即物體運動的等時性規律。19.【答案】正確【知識點】神經系統【解析】【分析】人體的快速反應是通過神經系統傳遞信號來實現的,當手碰到刺時,神經系統會立即將疼痛信息傳遞到大腦,大腦再發出指令控制手部肌肉迅速縮回,起關鍵作用的正是神經系統。20.【答案】錯誤【知識點】神經系統【解析】【分析】人體共有八大系統: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這些系統協調配合,使人體內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能夠正常進行。21.【答案】三棱鏡;折射【知識點】光的折射【解析】【分析】太陽光是白光,白光經過三棱鏡會發生折射,由于不同顏色的光發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樣,就出現了紅、橙、黃、綠、藍、靛、紫等各種顏色的光。22.【答案】火山噴發;地震【知識點】影響地形變化的因素【解析】【分析】地表形態是內外力長期相互作用下不斷地發展變化的結果,形式多種多樣。長白山天池是火山爆發后形成的火山口湖,屬于火山活動的結果;彎曲的巖層則是由于地殼運動的擠壓作用形成的褶皺地貌。23.【答案】地幔【知識點】地球的內部結構【解析】【分析】地球內部結構是指地球內部的分層結構,地球內部從外到內可以劃分為三層,分別是地殼、地幔、地核。24.【答案】天;原子鐘【知識點】計時工具【解析】【分析】在遠古時代,人類用天上的太陽來計時,出現了日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天。原子鐘是利用原子吸收或釋放能量時發出的電磁波來計時的,是當今計時最精確的計時工具,2022年其精度可以達到每3000億年誤差1秒。25.【答案】腦;神經;脊髓【知識點】神經系統【解析】【分析】神經系統由腦、脊髓和與其相連并遍布全身的周圍神經所組成,它們相互配合,指揮人體對環境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腦和脊髓是神經系統的中樞部分,叫中樞神經系統;由腦發出的腦神經和由脊髓發出的脊神經是神經系統的周圍部分,叫周圍神經系統。26.【答案】(1)不是;是(2)能;不能;直線(3)折射(4)B;順時針【知識點】光源;光的反射【解析】【分析】(1)光源是能夠自身發光的物體。后視鏡只是反射光線,所以它不是光源,而車的遠光燈是發光物體,所以它是光源。(2)半透明物體能讓部分光線通過,不透明物體則不能穿透光線,因此光能穿透幕布,而不能穿透獸皮或紙板。由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因此我們看到的皮影形狀和紙板的形狀是一樣的。(3)彩虹是由于太陽光通過水滴時發生折射和色散形成的。(4)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我們可以確定光的傳播路線應該選擇B。為了讓光線能夠照射到M點,我們需要調整鏡子的方向。通過觀察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如果鏡子按順時針方向旋轉,那么反射的光線就會偏向M點;而逆時針旋轉鏡子則會使光線偏離M點。27.【答案】(1)搬運;戈壁灘;沉積;沙漠(2)風的侵蝕作用;巖石表面被打磨,變得粗糙或出現凹痕(3)緩慢【知識點】風對地貌的影響【解析】【分析】(1)由于風的的搬運作用,可以把大塊巖石破碎后形成的細小的沙土搬運到遠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礫石,這便形成了戈壁灘。被帶走的沙子在風或流水速度減小時沉積下來,日積月累就形成了沙漠。實驗中C區域因為風的搬運作用,細沙被帶走,留下較粗顆粒,形成類似戈壁灘的景觀,而細沙則在風速減弱的A區域沉積,模擬沙漠的景觀。(2)當風刮過地面的時候,風能吹起黏土和細沙,風中攜帶的沙碰到巖石還可以把巖石磨蝕得很光滑,形成獨特的景觀。砂紙在實驗中模擬風砂對巖石的侵蝕作用。觀察到巖石被打磨變得粗糙,說明風沙對巖石有侵蝕作用。(3)風和水對地形的改變是長期累積的作用,速度較為緩慢,而地震和火山作用劇烈,能在短時間內引發明顯的地貌變化。28.【答案】(1)小(2)擺繩長度;擺錘質量;擺幅大小;擺在每分鐘來回擺動的次數與擺長有關,擺長越長擺動越慢。(3)擺錘質量(4)等時性(5)縮短擺繩長度【知識點】觀察并記錄鐘擺運動的特點【解析】【分析】(1)在測量過程中,由于空氣阻力和其他阻力的作用,各組擺的擺動幅度會逐漸減小。(2)甲組和丙組擺繩長短不同,但擺錘質量相同,因此可以比較兩組數據可以研究擺的快慢與擺繩長度是否有關。要對此進行公平的對比,需要保持擺錘質量和開始時的擺動幅度不變。由于兩組擺動次數不同,可以得出擺在每分鐘來回擺動的次數與擺長有關,同一個擺,擺長越長擺動越慢。(3)乙組和丙組擺錘長度相同,但擺繩長短不同。通過比較兩組數據可以得出擺的快慢與擺錘質量無關的結論。(4)同一個擺每擺動一次所需要的時間是相同的,因此單擺具有等時性。(5)擺在每分鐘來回擺動的次數與擺長有關,同一個擺,擺長越長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動越快。因此要調整乙擺的擺動次數增加到30次,可以通過縮短擺繩長度來增加擺的擺動次數。29.【答案】(1)關節;肌肉(2)腦;傳出神經(3)收縮;舒張(4)與朋友交流,進行適當的運動【知識點】關節和肌肉的運動;神經系統【解析】【分析】(1)骨、肌肉和關節是人體運動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們協同合作完成各種動作。因此在“抓尺子”的運動中,我們需要骨、肌肉和關節等運動系統協同合作完成各種動作。(2)人接受信號并作出反應的過程是接受信號→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作出反應。眼睛將信號通過傳入神經傳遞到大腦,大腦做出相應的指令,并通過傳出神經使身體做出反應。(3)人體的各種動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縮帶動骨骼運動而實現的。在做伸肘向前抓尺子的動作時,肱二頭肌(①處)收縮,肱三頭肌(②處)舒張。(4)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進行心理咨詢、聽聽輕音樂、跟朋友傾訴、適當運動放松來緩解不良情緒。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河南省鄧州市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五年級科學試卷(學生版).docx 河南省鄧州市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五年級科學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